一種段彩并條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紡織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段彩并條機的設計。
【背景技術】
[0002]并條機的作用是改善條子的內部結構,從而提高其長片段均勻度,同時降低重量不勻率,使條子中的纖維伸直平行,減少彎鉤,使細度符合規(guī)定,使不同種類或不同品質的原料混和均勻,達到規(guī)定的混和比。并條機按牽伸機構形式分為羅拉牽伸并條機和針梳機兩大類。
[0003]但是,現有技術中并條機只能對纖維條進行并合、牽伸,紡出粗細均勻的并條,所生產的并條在縱向上各段之間的纖維品種或者顏色基本一致,無法生產出在縱向上各段之間的纖維是不同顏色或者不同纖維組成的并條。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采用雙喂入系統(tǒng)能夠同時喂入不同的纖維條,通過分別對兩種不同的纖維條進行牽伸并合形成一根條子,條子在縱向上段與段之間分別是由上述兩種不同的纖維條中的纖維組成,功能特殊的段彩并條機。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段彩并條機,包括依次從后往前安裝在機架上的喂入裝置、牽伸裝置和成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裝置由導條滾筒、導條輥和導條架三部分組成;所述牽伸裝置由搖架、六組羅拉、后集束器和前集束器組成;所述成條裝置由上而下依次安裝有集束管、喇叭口、緊壓羅拉、圈條器和條筒。
[0006]進一步的,所述喂入裝置采用雙喂入系統(tǒng),所述左邊纖維條喂入左邊喂入系統(tǒng)的導條輥,所述右邊纖維條喂入右邊喂入系統(tǒng)的導條輥,所述兩個喂入系統(tǒng)采用各自的導條架,所述兩個喂入系統(tǒng)由兩個電機各自單獨控制。
[0007]進一步的,所述牽伸機構從后至前依次安裝左四羅拉、右四羅拉、左三羅拉、右三羅拉、二羅拉和前羅拉以及安裝在所述各個羅拉上,與所述各個羅拉配套使用的上羅拉,所述左四羅拉與右四羅拉平行排列安裝,所述左三羅拉與右三羅拉平行排列安裝,所述左四羅拉和左三羅拉由同一個電機控制,所述右四羅拉和右三羅拉由同一電機控制;所述平行排列的左三羅拉和右三羅拉的前端安裝有一組二羅拉,所述二羅拉與平行排列的三羅拉之間固定安裝一個后集束器,所述二羅拉前端安裝有前羅拉,所述前羅拉與二羅拉之間固定安裝有前集束器,所述前羅拉與二羅拉與圈條系統(tǒng)由同一電機控制。
[0008]進一步的,所述后集束器的結構為V字形結構,所述后集束器大端的寬為100?400mm,高為10?40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小端的寬為20?300mm,高為5?35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后集束器長為20?60_ ;所述前集束器的結構為V字形結構,所述前集束器大端的寬為80?300mm,高為10?40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小端的寬為10?200mm,高為5?35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前集束器長為10?40mm。
[0009]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發(fā)明將羅拉、導條輥與單獨控制的電機進行有效的結合,打破了傳統(tǒng)并條機只能生產各段之間的纖維品種或者顏色基本一致的并條技術,實現了兩種纖維條同時喂入進行牽伸,并合形成段與段之間是不同顏色或者不同纖維組成的并條。
[0010]2.本發(fā)明的并條機的牽伸機構中將羅拉和前后集束器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不同纖維條段與段之間的并合連接,形成一根粗細均勻、連續(xù)的條子。
[0011]3.本發(fā)明將左三羅拉、左四羅拉、左導條輥和右三羅拉、右四羅拉、右導條輥分別用電機控制,前羅拉和二羅拉采用同一電機控制,這樣的搭配能夠有效的將兩種不同的纖維條同時喂入,控制并合出每段不一樣的并條,同時也能夠控制每段的長度與粗度。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發(fā)明的整體側視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發(fā)明牽伸結構示意圖。
[0014]圖3為本發(fā)明段彩并條機傳動圖。
[0015]圖4為本發(fā)明的后集束器三視圖。
[0016]圖5為本發(fā)明的前集束器三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0018]如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的整體側視結構示意圖,一種段彩并條機,包括依次從后往前安裝在機架上的喂入裝置、牽伸裝置和成條裝置,其特征在于:喂入裝置由導條滾筒、導條輥和導條架三部分組成;牽伸裝置由搖架、六組羅拉、后集束器32和前集束器42組成;成條裝置由上而下依次安裝有集束管52、喇叭口 51、緊壓羅拉5、圈條器6和條筒8,喂入裝置采用雙喂入系統(tǒng),左纖維條喂入左邊喂入系統(tǒng)的導條輥,右纖維條喂入右邊喂入系統(tǒng)的導條輥,兩個喂入系統(tǒng)采用各自的導條架。
[0019]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牽伸結構示意圖,牽伸機構從后至前依次安裝左四羅拉12、右四羅拉22、左三羅拉13、右三羅拉23、二羅拉3和前羅拉4以及安裝在各個羅拉上,與各個羅拉配套使用的上羅拉。左四羅拉12與右四羅拉22平行排列安裝,平行排列的左三羅拉13和右三羅拉23的前端安裝有一組二羅拉3,二羅拉3與平行排列的左羅拉13和右三羅拉23之間固定安裝一個后集束器32,二羅拉3前端安裝有前羅拉4,前羅拉4與二羅拉3之間固定安裝有前集束器42,將羅拉和前后集束器進行有效的結合,實現纖維條的牽伸與并合,改善纖維條的內部均勻度。
[0020]如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段彩并條機傳動圖,左導條輥11和右導條輥21由兩個電機進行單獨控制,左導條輥11由電機M3控制,右導條輥21由電機M2控制,左四羅拉12和左三羅拉13由同一個電機M3控制,右四羅拉22和右三羅拉23由同一電機M2控制;前羅拉4與二羅拉3由同一電機Ml控制,成條裝置中的緊壓羅拉5由Ml控制。將左三羅拉13、左四羅拉12和右三羅拉23、右四羅拉22分別用電機M3和M2控制,前羅拉4和二羅拉3采用同一電機Ml控制,這樣的搭配能夠有效的將兩種不同的纖維條同時喂入,控制并合出每段不一樣的并條,同時也能夠控制每段的長度與粗度。
[0021]如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后集束器32三視圖,后集束器32的結構為V字形結構,后集束器32大端的寬為100?400mm,高為10?40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小端的寬為20?300mm,高為5?35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長為20?60mm。
[0022]如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的前集束器42三視圖,前集束器的結構為V字形結構,所述前集束器大端的寬為80?300mm,高為10?40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小端的寬為10?200mm,高為5?35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長為10?40mm。
[0023]本發(fā)本發(fā)明將羅拉、導條輥與單獨控制的電機進行有效的結合,打破了傳統(tǒng)并條機只能生產各段之間的纖維品種或者顏色基本一致的并條技術,實現了兩種纖維條同時喂入進行牽伸,并合形成段與段之間是不同顏色或者不同纖維組成的并條。
[0024]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是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即可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實現的技術方案,均應視為落入本發(fā)明專利的權利保護范圍內。
【主權項】
1.一種段彩并條機,包括依次從后往前安裝在機架上的喂入裝置、牽伸裝置和成條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裝置由導條滾筒、導條輥和導條架三部分組成;所述牽伸裝置由搖架、六組羅拉、后集束器和前集束器組成;所述成條裝置由上而下依次安裝有集束管、喇叭口、緊壓羅拉、圈條器和條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段彩并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裝置采用雙喂入系統(tǒng),所述左邊纖維條喂入左邊喂入系統(tǒng)的導條輥,所述右邊纖維條喂入右邊喂入系統(tǒng)的導條輥,所述兩個喂入系統(tǒng)采用各自的導條架,所述兩個喂入系統(tǒng)由兩個電機各自單獨控制。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段彩并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牽伸機構從后至前依次安裝左四羅拉、右四羅拉、左三羅拉、右三羅拉、二羅拉和前羅拉以及安裝在所述各個羅拉上,與所述各個羅拉配套使用的上羅拉,所述左四羅拉與右四羅拉平行排列安裝,所述左三羅拉與右三羅拉平行排列安裝,所述左四羅拉和左三羅拉由同一個電機控制,所述右四羅拉和右三羅拉由同一電機控制;所述平行排列的左三羅拉和右三羅拉的前端安裝有一組二羅拉,所述二羅拉與平行排列的三羅拉之間固定安裝一個后集束器,所述二羅拉前端安裝有前羅拉,所述前羅拉與二羅拉之間固定安裝有前集束器,所述前羅拉與二羅拉與圈條系統(tǒng)由同一電機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段彩并條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集束器的結構為V字形結構,所述后集束器大端的寬為100?400mm,高為10?40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小端的寬為20?300mm,高為5?35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后集束器長為20?60mm ;所述前集束器的結構為V字形結構,所述前集束器大端的寬為80?300mm,高為10?40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小端的寬為10?200mm,高為5?35mm,兩側為半圓形結構,前集束器長為.10 ?40mm。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設計了一種段彩并條機,包括依次從后往前安裝在機架上的喂入裝置、牽伸裝置和成條裝置,其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述喂入裝置由導條滾筒、導條輥和導條架三部分組成;所述牽伸裝置由搖架、六組羅拉、后集束器和前集束器組成;所述成條裝置由上而下依次安裝有集束管、喇叭口、緊壓羅拉、圈條器和條筒。本發(fā)明將羅拉、導條輥與單獨控制的電機進行有效的結合,打破了傳統(tǒng)并條機只能生產各段之間的纖維品種或者顏色基本一致的并條技術,實現了兩種纖維條同時喂入進行牽伸,并合形成段與段之間是不同顏色或者不同纖維組成的并條。
【IPC分類】D01H1-18, D01H5-32, D01H5-72, D01H5-22
【公開號】CN10481855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244134
【發(fā)明人】劉梅城, 張曙光
【申請人】江蘇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公開日】2015年8月5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