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液體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例如適于用作相對噴墨式打印機可裝卸的墨盒的大氣開放型液體容器,特別是涉及用于在具有液體檢測部的液體容器中防止由于氣泡附著到液體檢測部上而導致誤檢測的改進技術,其中,所述液體檢測部用于通過檢測聲阻的變化來檢測液體容器內液體的消耗狀態(tài)。
背景技術:
作為相對噴墨式打印機可裝卸的墨盒(液體容器),例如可例舉出各種大氣開放型的墨盒,其在相對打印機可裝卸的容器主體內包括容納墨水的墨水容納部(液體容納部);與打印機一側的打印頭(液體噴射部)相連的墨水供應部(液體供應部);將儲存在墨水容納部中的墨水引到墨水供應部中的墨水引導通道(液體引導通路);以及隨著墨水容納部內的墨水消耗而從外部向墨水容納部內導入大氣的大氣連通孔。
這種墨盒有的設有墨水余量檢測機構(液體檢測部),該墨水余量檢測機構將具有壓電振動體的傳感器配置在液體容納部內的基準高度上(例如,參照日本專利文獻特開2001-146019號公報)。當由于進行印刷處理引起的墨水消耗,液體容納部的墨水液面降到基準高度以下,從而隨著墨水的消耗而從大氣連通孔導入液體容納部內的外部氣體到達傳感器的檢測位置時,該墨水余量檢測機構根據傳感器周圍被墨液填滿時和傳感器周圍與空氣接觸時的振動特性(殘余振動)的變化,來檢測出墨水的液面已降到基準高度。
即,使設置在液體容納部上的具有壓電元件的壓電裝置或致動器的振動部振動,然后通過測量由殘留在振動部上的殘余振動引起的反電動勢,來檢測出諧振頻率或反電動勢波形的振幅,從而檢測出聲阻的變化。該檢測信號用于墨水余量顯示或盒更換時期的通知中。
但是,在大氣開放型的墨盒中,由于在制造之后的搬運過程中引起的振動等,液體容器內的空氣與墨水攪拌而變成氣泡,或者,隨著墨水消耗而從大氣連通孔導入液體容納部中的外部氣體在裝卸墨盒時受沖擊等而變成細小的氣泡,并懸浮在墨水的液體中。懸浮在墨水液體中的氣泡一旦附著到墨水余量檢測機構的傳感器表面上,附著的氣泡就會導致殘余振動的變化,從而可能錯誤地檢測為墨水的液面已下降,無法正確地檢測墨水的有無。
即,上述以往的大氣開放型墨盒雖然通過利用振動現象,可對液體容器內的液體狀態(tài)(包括液體容器內的液體的有無、液量、液體水位、液體種類、液體成分)進行檢測,但對于墨盒使用過程中由于氣泡附著到傳感器表面上而導致的誤檢測卻沒有給出任何對策。其結果是,會發(fā)生由于氣泡附著到傳感器表面上而造成的墨水余量的誤檢測。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可防止由于氣泡流入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檢測部而造成液體余量的誤檢測的良好的液體容器。
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下述的液體容器而實現,該液體容器可相對于液體消耗裝置進行裝卸,其包括液體容納部;液體供應部,與所述液體消耗裝置連接;液體引導通路,將所述液體容納部中儲存的液體引到所述液體供應部中;大氣連通孔,隨著所述液體容納部內的液體的消耗而從外部向所述液體容納部內導入大氣;以及液體檢測部,被設置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中途,通過檢測氣體向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流入來檢測出所述液體容納部的液體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該液體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設有堰部,該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體流入開口的內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體流入開口使液體流入所述液體檢測部。
根據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通過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在通過堰部之后,流入處于比堰部的上端低的位置上的液體流入開口,當通過堰部的液體中混有氣泡時,抵抗其靠近液體流入開口的浮力作用在氣泡上。
由此,氣泡難以進入液體流入開口。此外,當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逐漸減少時,液面從堰部的上端逐漸下降,從而在液體引導通路中存在殘留液體的狀態(tài)下,液面不會先到達液體流入開口。
此外,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通過下述的液體容器而實現,該液體容器可相對于液體消耗裝置進行裝卸,其包括液體容納部;液體供應部,與所述液體消耗裝置連接;液體引導通路,將所述液體容納部中儲存的液體引到所述液體供應部中;大氣連通孔,隨著所述液體容納部內的液體的消耗而從外部向所述液體容納部內導入大氣;以及液體檢測部,被設置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中途,通過檢測氣體向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流入來檢測出所述液體容納部的液體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該液體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設有堰部,該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體流入開口的內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體流入開口使液體流入所述液體檢測部,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填充有如下液量的液體,該液量可將通過所述堰部的氣泡保持在比該堰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根據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通過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在通過堰部之后,流入處于比堰部的上端低的位置上的液體流入開口,當通過堰部的液體中混有氣泡時,抵抗其靠近液體流入開口的浮力作用在氣泡上。
由此,氣泡難以進入液體流入開口。此外,當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逐漸減少時,液面從堰部的上端逐漸下降,從而在液體引導通路中存在殘留液體的狀態(tài)下,液面不會先到達液體流入開口。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所述液體流入開口與所述堰部之間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底面朝著所述流體流入開口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傾斜。
根據這樣的結構,當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逐漸減少,液面從堰部的上端逐漸下降時,遠離液體流入開口的液體會沿著傾斜底面逐漸向液體流入開口的方向流動。
即,能夠很好地清除液體,將全都殘留液體引向液體流入開口而不殘留在液體引導通路中。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形成使所述液體產生毛細管現象的狹窄流道。
根據這樣的結構,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一旦進入狹窄流道,液體就會通過液流和毛細管現象而被吸向液體流入開口一側,從而可獲得沒有滯留的良好的液流。此外,即便在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的終端(氣液邊界)通過狹窄流道的情況下,終端的液體也會通過毛細管現象的吸引作用而無殘留地被引向液體流入開口。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并列形成多個所述狹窄流道。
根據這樣的結構,可在確保各個狹窄流道的基于毛細管現象的吸引作用的同時,確保較大的液體的通過流道截面積,從而可降低液體的水頭損失。此外,相比于將相同流道截面積的液體引導通路形成為一個的情況,能夠降低大的氣泡(或氣液邊界)到達液體流入開口的概率。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使所述狹窄流道形成為矩形截面形狀。
根據這樣的結構,通過將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設定成比長邊足夠小,使流道扁平,從而相比于將相同流道截面積的液體引導通路形成為圓形的情況,能夠增強防止氣泡流入的效果。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使位于所述液體引導通路最上游側的入口部為直徑比所述狹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大的圓孔。
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液體引導通路的入口部是直徑比狹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大的圓孔,所以,當假設直徑小于等于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的多個氣泡流入入口部時,可使氣泡彼此結合并最大成長為與圓孔相等的大小,從而可使氣泡難以通過狹窄流道。換句話說,當以與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相同的直徑形成入口部時,通過入口部的所有氣泡都將進入狹窄流道中。在本結構中,由于使氣泡成長至難以通過的大小,因而能夠有效地防止氣泡向液體流入開口的進入。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使所述狹窄流道中的至少一個內壁面兼作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內壁面。
根據這樣的結構,由于狹窄流道的內壁面成為液體引導通路的內壁面,所以,外周與液體引導通路的內壁面接觸并具有無法進入狹窄流道的直徑的氣泡將從狹窄流道的中心偏心。
即,由于氣泡受內壁面的約束,因而將發(fā)生相對于通過中心的對稱軸不對稱的嚴重的異形變形。此時,通過表面張力的作用,試圖復原為球體的氣泡的恢復力在異形變形的情況下比在對稱變形的情況大。由此,可使氣泡難以吸入狹窄流道內。換句話說,能夠僅使液體容易流入狹窄流道內。
此外,由于狹窄流道的內壁面成為液體引導通路的內壁面,因而形成在內壁面和內壁面之間的角落部連續(xù)延伸至液體引導通路和液體流入開口,從而通過在角落部上產生的毛細管現象,能夠將狹窄流道內的液體容易地吸到液體流入開口。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設置其下游側的頂面從上游側垂直向下配置的臺階部。
根據這樣的結構,當液體在液體引導通路中朝著液體流入開口流動時,液體將被臺階部捕獲。由此,當液體中混有氣泡時,氣泡從液體中分離,被分離的氣泡通過浮力而滯留在臺階部上方一側的頂面上。
此外,通過該分離作用,還能夠使原本可通過狹窄流道的小直徑的氣泡成長為無法通過狹窄流道的大直徑的氣泡,從而能夠使氣泡更加難以附著到液體檢測部上。
另外,本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液體容器,該液體容器可相對于液體消耗裝置進行裝卸,其包括液體容納部;液體供應部,與所述液體消耗裝置連接;液體引導通路,將所述液體容納部中儲存的液體引到所述液體供應部中;大氣連通孔,隨著所述液體容納部內的液體的消耗而從外部向所述液體容納部內導入大氣;以及液體檢測部,被設置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中途,通過檢測氣體向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流入來檢測出所述液體容納部的液體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該液體容器的特征在于,在連接所述液體容納部和所述液體檢測傳感器的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所述液體產生毛細管現象的狹窄流道,在所述狹窄流道的上游設有其下游側的頂面從上游側垂直向下配置的臺階部。
在這樣的結構中,當液體在液體引導通路中朝向液體流入開口流動時,液體將被臺階部捕獲。由此,當液體中混有氣泡時,氣泡從液體中分離,被分離的氣泡通過浮力而滯留在臺階部上方一側的頂面上。
此外,通過該分離作用,還能夠使原本可通過狹窄流道的小直徑的氣泡成長為無法通過狹窄流道的大直徑的氣泡,從而能夠使氣泡更加難以附著到液體檢測部上。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并列形成多個所述狹窄流道。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使所述狹窄流道形成為矩形截面形狀。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使位于所述液體引導通路最上游側的入口部為直徑比所述狹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大的圓孔。
此外,在如上構成的液體容器中,優(yōu)選使所述狹窄流道中的至少一個內壁面兼作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內壁面。
根據本發(fā)明中的液體容器,由于在比液體流入開口的內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設置了堰部,所以,通過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在通過堰部之后,流入處于比堰部的上端低的位置上的液體流入開口。因此,當通過堰部的液體中混有氣泡時,填充在液體引導通路中的液體對氣泡施加抵抗其向液體流入開口靠近的浮力,從而氣泡難以進入液體流入開口。
由此,能夠防止由于混入液體容納部的液體中的氣泡附著到液體檢測部上而導致的誤檢測。此外,當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逐漸減少時,液面從堰部的上端逐漸下降,從而在液體引導通路中存在殘留液體的狀態(tài)下液面不會先到達液體流入開口。由此,不會與實際不符地誤將墨水容納部5的墨水余量檢測為零。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方式的液體容器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液體容器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圖2的要部放大立體圖;
圖4是圖3所示的液體引導通路的要部放大截面圖;圖5是沿圖4的V-V線的截面立體圖;圖6A和6B是示出氣泡的中心從狹窄的流道中心偏移的異形變形、以及對稱變形的作用說明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一個實施方式中的液體容器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方式的液體容器的外觀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液體容器的立體分解圖,圖3是圖2的要部放大立體圖,圖4是圖3所示的液體引導通路的要部放大截面圖,圖5是沿圖4的V-V線的截面立體圖,圖6A和6B是示出氣泡的中心從狹窄的流道中心偏移的異形變形、以及對稱變形的作用說明圖。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施方式的墨盒1是在圖中沒有示出的噴墨式打印機中相對托架上的盒體安裝部可裝卸的液體容器,在該托架上安裝有作為液體噴射部的打印頭。
如圖2所示,該墨盒1是大氣開放型的墨盒,其在相對于噴墨式打印機(液體消耗裝置)的盒體安裝部可裝卸的容器主體3內具有墨水容納部(液體容納部)5,由儲存墨水(液體)的上儲存部5a和下儲存部5b構成;墨水供應部(液體供應部)7,連接在打印機一側的打印頭上;墨水引導通道(液體引導部)9,將儲存于墨水容納部5中的墨水引到墨水供應部7中;以及大氣連通孔4,隨著墨水容納部5內的墨水消耗而從外部向墨水容納部5內導入大氣。
在本實施方式的情況下,在墨水引導通道9的靠近墨水供應部7的位置設有墨水終端傳感器(液體檢測部)11,該墨水終端傳感器11通過檢測氣體向所述墨水引導通道9中的流入來檢測出墨水容納部5的墨水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該墨水終端傳感器11是將由壓電振動體形成的傳感器面對墨水引導通道9中所形成的傳感器腔室內部而配置的,當從大氣連通孔4導入墨水容納部5中的外部氣體隨著墨水的消耗而到達傳感器的檢測位置時,根據形成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的傳感器腔室被墨水充滿時和傳感器周圍與空氣接觸時的振動特性的變化,來檢測出墨水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
在容器主體3中,中間隔著中間壁13而在表面和里面形成了間隔壁15a、15b、15c、15d…等,間隔壁15a、15b、15c、15d…等形成了墨水容納部5、作為墨水流道的墨水引導通道9。所述墨水容納部5和墨水引導通道9通過貫穿設置在中間壁13上的圖中未示出的通孔而在容器主體3的整個表面和里面上連通。
在容器主體3的表面和里面粘貼有與間隔壁15a、15b、15c、15d…等緊密接合的膜17a、17b,膜17a、17b通過封住容器主體3的表面和里面開口而形成了墨水容納部5和墨水引導通道9。此外,被膜17a密封的容器主體3的表面還卡合有蓋部件19。在圖中容器主體3的外面設有用于相對托架上的盒安裝部裝卸墨盒1的手柄21。
如圖3及圖4所示,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設有堰部25,該堰部25的上端25a被配置在比墨水流入開口部23的內周上部23a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墨水流入開口部23用于使墨水流入設有墨水終端傳感器11的傳感器腔室33中。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圖4中的墨水引導通道9的右端形成了墨水入口部27,在左端形成了墨水流入開口23。
因此,當墨水引導通道9內的墨水33流過墨水入口部27上方后,越過堰部25而流向左端的墨水流入開口23。通過墨水引導通道9的墨水33在通過堰部25之后,流向處于比堰部25的上端25a低的位置上的墨水流入開口23。
因此,當通過堰部25的墨水33中混有氣泡Bu時,填充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的墨水33對氣泡Bu施加抵抗其向墨水流入開口23靠近的浮力。由此,氣泡Bu難以進入墨水流入開口23。此外,當墨水引導通道9內的墨水逐漸減少時,液面將從堰部25的上端25a逐漸下降。因此,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存在殘留液體的狀態(tài)下,液面不會先到達墨水流入開口23。
墨水流入開口23和堰部25之間的至少一部分的墨水引導通道9的底面9a朝著墨水流入開口23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傾斜。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底面9a和墨水流入開口23之間形成了水平底面9b,但也可以省略水平底面9b,使底面9a與墨水流入開口23直接連接。
由于設置這樣的傾斜底面9a,所以,當墨水引導通道9的墨水逐漸減少,液面從堰部25的上端25a逐漸下降時,遠離墨水流入開口23的墨水33沿著傾斜底面9a逐漸向墨水流入開口23的方向流動。即,能夠很好地清除墨水33,將全部殘留墨水引向墨水流入開口23而不殘留于墨水引導通道9中。
這里,在墨水引導通道9的底面9a的上方形成有狹窄的流道29,以使墨水33產生毛細管現象。通過形成這樣的狹窄的流道29,越過堰部25的墨水33一旦進入狹窄的流道29,墨水33就會通過液流和毛細管現象而被吸向墨水流入開口23一側,從而可獲得沒有滯留的良好的液流。
此外,即便在墨水引導通道9的墨水的終端(氣液邊界)通過狹窄的流道29的情況下,終端的墨水33也會通過毛細管現象的吸引作用而無殘留地被可靠地引向墨水流入開口23。
通過在底面9a上方的墨水引導通道9中形成隔壁片31,狹窄的流道29形成了兩個狹小流道29a、29b。即,狹窄的流道29并列形成有多個狹小流道29a、29b。
通過用多個狹小流道29a、29b構成狹窄的流道29,在確保狹窄流道29a、29b的基于毛細管現象的吸引作用的同時,確保了較大的墨水33的通過流道截面積,從而減少了墨水33的水頭損失。此外,相比于用一個截面形狀形成相同流道截面積的墨水引導通道9的情況,減少了大的氣泡(或者氣液邊界)到達墨水流入開口23的概率。
如圖5以及圖6A和6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狹窄流道29的各個狹小流道29a、29b形成為矩形截面形狀。
如此,通過將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設定成比長邊足夠小,流道呈扁平狀,這相比于用圓形形成相同流道截面積的墨水引導通道9的情況,增大了防止氣泡Bu流入墨水33中的效果。此外,如圖3及圖4所示,處于墨水引導通道9最上游側的墨水入口部27由圓孔形成,該圓孔的直徑大于狹窄流道29的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流入墨水引導通道9的墨水33通過該墨水入口部27的上方,然后越過堰部25而流向狹窄流道29。
這樣,由于墨水引導通道9的墨水入口部27形成為直徑大于狹窄流道29的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的圓孔,所以,當假設直徑小于等于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的多個氣泡流入墨水入口部27時,可使氣泡彼此結合并最大成長為與圓孔相等的大小,從而可使墨水33中的氣泡難以通過狹窄的流道29。換句話說,當以與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相同的直徑形成墨水入口部27時,通過墨水入口部27的所有氣泡Bu都將進入狹窄的流道29中。在本結構中,由于使氣泡成長至難以通過的大小,因而能夠有效地防止墨水33中的氣泡Bu向墨水流入開口23的進入。
另外,如圖5所示,構成狹窄流道29的狹小流道29a的一個內壁面兼作墨水引導通道9的內壁面、即頂面9f。此外,構成狹窄流道29的狹小流道29b的一個內壁面作為墨水引導通道9的內壁面、即底面9a,與水平底面9b相連。
這樣,由于構成狹窄流道29的狹小流道29a、29b的各自一個內壁面兼作墨水引導通道9的內壁面、即頂面9f或底面9a,所以,例如如圖6A所示,外周與墨水引導通道9的頂面9f接觸并具有無法進入狹小流道29a內的直徑的墨水33中的氣泡Bu將從狹小流道29a的中心偏心。
即,由于氣泡Bu與墨水引導通道9的頂面9f抵接而受約束,因而將發(fā)生相對于通過中心的對稱軸不對稱的嚴重的異形變形。
與此相對,例如如圖6B所示,當狹窄流道29具有由一對隔壁片31a、31b形成的狹小流道29c時,該狹小流道29c的一個內壁面并不兼作墨水引導通道9的頂面9f或底面9a。
因此,具有無法進入狹小流道29c內的直徑的墨水33中的氣泡Bu其中心與狹小流道29c的中心相一致,并發(fā)生相對于通過中心的對稱軸對稱的變形。
因此,通過表面張力的作用,試圖復原為球體的氣泡Bu的恢復力在圖6A所示的異形變形的情況下比在圖6B所示的對稱變形的情況大。由此,可使墨水33中的氣泡Bu難以吸入狹小流道29a內。換句話說,能夠僅使墨水33容易流入狹窄流道29。
此外,由于狹小流道29b的內壁面作為墨水引導通道9的底面9a而與水平底面9b相連,所以如圖5所示,形成在底面9a和內側壁9c之間的角落部9d連續(xù)延伸至墨水引導通道9和墨水流入開口23,從而通過在角落部9d產生的毛細管現象,能夠將狹窄流道29內的墨水33容易地吸到墨水流入開口23。
此外,如圖4所示,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具有其下游側的頂面9f從上游側的頂面9e垂直向下而配置的臺階部35。通過形成該臺階部35,在堰部25的上方形成氣穴部37。
從墨水入口部27流入的墨水33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流向墨水流入開口23時被臺階部35捕獲。由此,當墨水33中混有氣泡Bu時,氣泡Bu從墨水中分離,被分離的氣泡Bu通過浮力而滯留在臺階部35上方一側的頂面9e。此外,通過該分離作用,還能夠使本來可通過狹窄流道29的小直徑的氣泡Bu成長為無法通過狹窄流道29的大直徑的氣泡Bu,從而使氣泡Bu更加難以附著到墨水終端傳感器11上。
因此,根據本實施方式中的墨盒1,由于設置了堰部25,該堰部25的上端25a被配置在比墨水流入開口23的內周上部23a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因而,通過墨水引導通道9的墨水33在通過堰部25之后,流入處于比堰部25的上端25a低的位置上的墨水流入開口23。
因此,當通過堰部25的墨水33中混有氣泡Bu時,填充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的墨水33對氣泡Bu施加抵抗其向墨水流入開口23靠近的浮力,從而氣泡Bu難以進入墨水流入開口23。由此,能夠防止由于混入墨水容納部5的墨水中的氣泡Bu附著到墨水終端傳感器11上而導致的誤檢測。
此外,當墨水引導通道9的墨水33逐漸減少時,液面從堰部25的上端25a逐漸下降,從而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存在殘留液體的狀態(tài)下液面不會先到達墨水流入開口23。由此,不會與實際不符地誤將墨水容納部5的墨水余量檢測為零。
另外,本發(fā)明的液體容器中的容器主體、液體容納部、液體供應部、液體引導通路、大氣連通孔、液體檢測部以及堰部等的結構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個實施方式,顯然可根據本發(fā)明的宗旨而采用各種方式。
另外,本發(fā)明的液體容器優(yōu)選具有堰部,但通過在連接液體容納部和液體檢測部的液體引導通路的一部分上布置用于使液體產生毛細管現象的狹窄流道,并在該狹窄流道的上游設置其下游側的頂面從上游側垂直向下配置的臺階部,從而當液體在液體引導通路中朝著液體流入口而流動時,可使液體被臺階部捕獲。由此,當液體中混有氣泡時,氣泡從液體中分離,被分離的氣泡通過浮力而滯留在臺階部上方一側的頂面上。
此外,通過該分離作用,還能夠使本來將通過狹窄流道的小直徑的氣泡成長為無法通過狹窄流道的大直徑的氣泡,從而可使氣泡更加難以附著到液體檢測部上。
此外,本發(fā)明液體容器的用途不限于上述噴墨記錄裝置的墨盒??赊D用于具有噴出微量液滴的液體噴射頭等的各種液體消耗裝置。
作為液體消耗裝置的具體例子,例如可舉出在液晶顯示器等的彩色濾光器的制造中使用的具有色料噴射頭的裝置;在有機EL顯示器、面發(fā)光顯示器(FED)等的電極形成中使用的具有電極材料(導電漿料)噴射頭的裝置;在生物芯片的制造中使用的具有生物有機物噴射頭的裝置;作為精密移液管的具有樣品噴射頭的裝置;印花裝置;以及微擴散器(micro-dispenser)等。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容器,可相對于液體消耗裝置進行裝卸,其包括液體容納部;液體供應部,與所述液體消耗裝置連接;液體引導通路,將所述液體容納部中儲存的液體引到所述液體供應部中;大氣連通孔,隨著所述液體容納部內的液體的消耗而從外部向所述液體容納部內導入大氣;以及液體檢測部,被設置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中途,通過檢測氣體向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流入來檢測出所述液體容納部的液體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該液體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設有堰部,該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體流入開口的內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體流入開口使液體流入所述液體檢測部。
2.一種液體容器,可相對于液體消耗裝置進行裝卸,其包括液體容納部;液體供應部,與所述液體消耗裝置連接;液體引導通路,將所述液體容納部中儲存的液體引到所述液體供應部中;大氣連通孔,隨著所述液體容納部內的液體的消耗而從外部向所述液體容納部內導入大氣;以及液體檢測部,被設置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中途,通過檢測氣體向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流入來檢測出所述液體容納部的液體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該液體容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設有堰部,該堰部的上端被配置在比液體流入開口的內周上部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所述液體流入開口使液體流入所述液體檢測部,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填充有下述液量的液體,該液量可將通過所述堰部的氣泡保持在比該堰部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體流入開口與所述堰部之間的至少一部分的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底面朝著所述流體流入開口向垂直方向的下方傾斜。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形成有使所述液體產生毛細管現象的狹窄流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并列形成了多個所述狹窄流道。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狹窄流道形成為矩形截面形狀。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液體引導通路最上游側的入口部是直徑比所述狹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大的圓孔。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狹窄流道中的至少一個內壁面兼作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內壁面。
9.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中設有其下游側的頂面從上游側垂直向下配置的臺階部。
10.一種液體容器,可相對于液體消耗裝置進行裝卸,其包括液體容納部;液體供應部,與所述液體消耗裝置連接;液體引導通路,將所述液體容納部中儲存的液體引到所述液體供應部中;大氣連通孔,隨著所述液體容納部內的液體的消耗而從外部向所述液體容納部內導入大氣;以及液體檢測部,被設置在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中途,通過檢測氣體向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流入來檢測出所述液體容納部的液體已消耗到規(guī)定量;該液體容器的特征在于,在連接所述液體容納部和所述液體檢測傳感器的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一部分上形成有使所述液體產生毛細管現象的狹窄流道,在所述狹窄流道的上游設有其下游側的頂面從上游側垂直向下配置的臺階部。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并列形成了多個所述狹窄流道。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狹窄流道形成為矩形截面形狀。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液體引導通路最上游側的入口部是直徑比所述狹窄流道的矩形截面形狀的短邊大的圓孔。
14.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體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狹窄流道中的至少一個內壁面兼作所述液體引導通路的內壁面。
全文摘要
提供了可防止因氣泡流入液體引導通路的液體檢測部而導致液體余量的誤檢測的良好的液體容器。墨盒(1)在相對噴墨式打印機可裝卸的容器主體(3)內包括墨水容納部、墨水供應部(7)、墨水引導通道(9)、大氣連通孔、以及通過檢測氣體向墨水引導通道(9)的流入來檢測出墨水容納部的液體已耗盡的墨水終端傳感器(11)。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設有堰部(25),其上端(25a)被配置在比使墨水(33)流入墨水終端傳感器(11)中的墨水流入開口(23)的內周上部(23a)靠垂直方向上方的位置,在墨水引導通道(9)中填充有如下墨量的墨水(33),該墨量可將通過堰部(25)的氣泡(Bu)保持在比上端(25a)靠上的位置。
文檔編號B41J2/175GK1974220SQ200610160819
公開日2007年6月6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勝村隆義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