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墨記錄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噴墨記錄裝置,能夠將片材維持為波形狀,且能夠防止片材的傳送精度降低。包括第一傳送部(34)、記錄頭(46)、波形狀賦予機構(60)、多個第二傳送部(37)和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第一傳送部及多個第二傳送部能夠傳送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長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長度短的第二片材,多個第一按壓部配置在第一片材通過且第二片材不通過的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一區(qū)域、和第一片材及第二片材通過的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二區(qū)域中,在第二區(qū)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壓部按壓片材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比在第一區(qū)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壓部按壓片材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小。
【專利說明】噴墨記錄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片材設置成波形狀來傳送并記錄圖像的噴墨記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公知如下噴墨記錄裝置:通過傳送輥對傳送片材,由壓盤支撐所傳送的片材,從記錄頭向壓盤上所支撐的片材吐出墨滴來記錄圖像,通過排紙輥對排出記錄有圖像的片材。在這種噴墨記錄裝置中,有將片材設置成波形狀來傳送、以防止在記錄圖像時片材從壓盤上浮的噴墨記錄裝置(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噴墨記錄裝置包括壓盤上所設置的多個肋、傳送朝向上的傳送輥對(供給側驅動輥、定位輥)與記錄頭之間所配置的記錄片材按壓板、以及傳送朝向上的記錄頭與排紙輥對(排出側驅動輥、排出用齒盤)之間所配置的多個齒盤。
[0004]肋與傳送朝向平行地設置。在肋之間設置有凹部。記錄片材按壓板具有向凹部突出的多個突起。齒盤向凹部突出。片材在通過肋與突起之間時,被肋和突起向彼此相反的方向按壓,成為以被肋上壓的部分為“波峰”、以被突起下壓的部分為“波谷”的波形狀。成為波形狀的片材通過壓盤的肋支撐波峰的部分并傳送。片材在通過壓盤之后,通過齒盤按壓波谷的部分。
[0005]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71711號公報
[0008]在傳送朝向上的片材的后端從傳送輥對出來后仍向片材繼續(xù)吐出墨滴。因此,像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噴墨記錄裝置那樣,為了在片材的后端從傳送輥對出來后也維持波形狀,需要按壓片材的部件。
[0009]然而,根據(jù)片材的尺寸,存在由于按壓片材的部件使傳送負荷增大而使傳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對此進行詳細說明。在片材的后端從傳送輥對出來后,通過在傳送輥對的傳送朝向下游側設置的排紙輥對來傳送片材。排紙輥對由沿與傳送朝向正交的寬度方向延伸的驅動輥、和與該驅動輥相對而在寬度方向上分離地排列的多個齒盤構成。因此,在傳送明信片等尺寸小的片材的情況下,由排紙輥對產(chǎn)生的傳送力變得相對較小,在按壓片材的波谷的部分的部件中,存在傳送負荷變大而使傳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
【發(fā)明內容】
[0010]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將片材以波形狀傳送時能夠減少片材的傳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的技術方案。
[0011](I)本發(fā)明的噴墨記錄裝置,包括:第一傳送部,夾持片材并向與上下方向交叉的傳送朝向傳送片材;記錄頭,從噴嘴向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吐出墨滴;波形狀賦予機構,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上游側,在與上下方向及上述傳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將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狀賦予片材;多個第二傳送部,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上述波形狀賦予機構所賦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夾持并傳送片材;以及多個第一按壓部,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與被傳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與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的夾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上述第一傳送部及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能夠傳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長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長度短的第二片材,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過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二區(qū)域中,在上述第二區(qū)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壓部按壓片材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比在上述第一區(qū)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壓部按壓片材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小。
[0012]片材通過第一傳送部向傳送朝向傳送,并通過波形狀賦予機構成為具有“波峰”、“波谷”的波形狀。成為波形狀的片材韌度變強,從而抑制由于吐出墨滴而可能發(fā)生的彎曲。在成為這樣的波形狀的片材上記錄圖像。記錄有圖像的片材的波峰的部分被第二傳送部夾持,波谷的部分被第一按壓部按壓。進而,上述第二區(qū)域中的片材按壓力(更明確地說,每單位面積的片材按壓力)比上述第一區(qū)域中的片材按壓力(更明確地說,每單位面積的片材按壓力)小,因此能夠減小通過第二區(qū)域的片材的傳送阻力,防止傳送精度降低。
[0013](2)本發(fā)明的噴墨記錄裝置,包括:第一傳送部,夾持片材并向與上下方向交叉的傳送朝向傳送片材;記錄頭,從噴嘴向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吐出墨滴;波形狀賦予機構,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上游側,在與上下方向及上述傳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將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狀賦予片材;多個第二傳送部,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上述波形狀賦予機構所賦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夾持并傳送片材;以及第一按壓部,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與被傳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與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的夾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上述第一傳送部及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能夠傳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長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長度短的第二片材,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包括:多個上游按壓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過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二區(qū)域中;以及多個下游按壓部件,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區(qū)域中且在上述第一區(qū)域所配置的上述上游按壓部件的上述傳送朝向下游。
[0014]片材通過第一傳送部向傳送朝向傳送,并通過波形狀賦予機構成為具有“波峰”、“波谷”的波形狀。成為波形狀的片材韌度變強,從而抑制由于吐出墨滴而可能發(fā)生的彎曲。在成為這樣的波形狀的片材上記錄圖像。記錄有圖像的片材的波峰的部分被第二傳送部夾持,波谷的部分被第一按壓部按壓。進而,第一按壓部在第二區(qū)域中只具有上游按壓部件,并在第一區(qū)域中通過上游按壓部件和下游按壓部件按壓片材,因此能夠減小通過第二區(qū)域的片材的傳送阻力,防止傳送精度降低。
[0015](3)本發(fā)明的噴墨記錄裝置,包括:第一傳送部,向與上下方向交叉的傳送朝向傳送片材;記錄頭,從噴嘴向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吐出墨滴;壓盤,能夠在第一姿勢和第二姿勢之間上下移動,在比上述第一傳送部靠上述傳送朝向下游側具有向上述傳送朝向延伸的多個肋部,該多個肋部向與上下方向及上述傳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在該多個肋部的上端支撐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多個按壓部,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多個肋部之間向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下端與在上述多個肋部上支撐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支撐部件,在上述壓盤向第二姿勢側且下方移動時,支撐上述壓盤;以及多個施力部件,夾在上述壓盤和上述支撐部件之間,對上述壓盤向第一姿勢側且上方施力,上述第一傳送部能夠傳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長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長度短的第二片材,上述噴墨記錄裝置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劃分上述第一片材通過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通過的第二區(qū)域,上述壓盤還包括向上述支撐部件突出的多個突出部,在上述支撐部件支撐處于第二姿勢的上述壓盤的上述多個突出部的狀態(tài)下,上述壓盤中的位于第二區(qū)域的部分能夠向下方變形。
[0016]壓盤能夠沿上下方向移動,并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動與被傳送的片材的厚度相應的距離。在韌度強的第二片材通過第二區(qū)域的情況下,壓盤中的處于第二區(qū)域的部分能夠向下方變形,因此向第二片材的按壓力減小。因此,能夠減小通過第二區(qū)域的片材的傳送阻力,防止傳送精度降低。
[0017]根據(jù)本發(fā)明,能夠減少夾持片材的傳送精度降低的可能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噴墨記錄裝置10的立體圖。
[0019]圖2是主體13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0020]圖3是記錄頭46的仰視圖。
[0021]圖4是主體13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22]圖5(A)是壓盤50及按壓部件60的與前后方向8正交的剖視圖,圖5 (B)表示傳送韌度弱的片材6的狀態(tài),圖5(C)傳送韌度強的片材6的狀態(tài)。
[0023]圖6是壓盤50及導向部件70的立體圖。
[0024]圖7是導向部件70及支架103的縱剖視圖。
[0025]圖8(A)是通過第二肋72及第五肋75的導向部件70的縱剖視圖,圖8(B)是通過第四肋74的導向部件70的縱剖視圖,圖8(C)是變形例3的導向部件70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26]圖9 (A)是變形例I的主體13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縱剖視圖,圖9⑶是變形例2的主體13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縱剖視圖。
[0027]圖10 (A)是變形例4的導向部件70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圖10⑶是變形例5的導向部件70的一部分的立體圖。
[0028]圖11 (A)是表示排紙輥對37、第二齒盤82、第三齒盤83的配置的俯視示意圖,圖1l(B)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排紙輥對37和第二齒盤的配置的俯視示意圖。
[0029]圖12是表示變形例I的排紙輥對37、第二齒盤82、第三齒盤83、輥對120、第四齒盤122、第五齒盤510的配置的俯視示意圖。
[0030]圖13是壓盤50的背面示意圖。
[0031]圖14(A)是變形例6的沒有片材6的狀態(tài)下的壓盤周邊的主視示意圖,圖14(B)是傳送小尺寸的片材6的情況的主視示意圖,圖14(C)是傳送剛性小的片材6的情況的主視不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0032]以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另外,以下說明的實施方式為本發(fā)明的一例,在不改變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也可以適當變更實施方式。在以下說明中,如圖1所示,以將噴墨記錄裝置10設置為能夠使用的狀態(tài)為基準定義上下方向7。此外,操作面板16設置在噴墨記錄裝置10的側面,將該側面設為噴墨記錄裝置10的前表面(正面)定義前后方向8。此外,從前表面?zhèn)扔^察噴墨記錄裝置10來定義左右方向9。
[0033][噴墨記錄裝置10的概要]
[0034]如圖1所示,噴墨記錄裝置10包括在記錄紙、光面紙或明信片等片材6(圖2)上記錄圖像的打印部11以及取入原稿(未圖示)上所記錄的圖像的掃描部12,能夠執(zhí)行打印、掃描、復印等。掃描部12為任意的結構,省略詳細說明。
[0035][打印部11的概要]
[0036]如圖1所示,打印部11包括主體13和容納在主體13的下部的供紙盒20。如圖2所示,由用戶在供紙盒20上放置片材6。在主體13的框體14 (圖1)內,設置有圖2所示的供給部40、傳送路徑31、傳送輥對34、排紙輥對37、按壓部件60、記錄部45、第二齒盤82及第二齒盤83。
[0037]主體13通過供給部40向傳送路徑31送出片材6,通過傳送輥對34傳送所送出的片材6,通過按壓部件60使所傳送的片材6成為波形狀,從記錄部45吐出墨滴而在成為波形狀的片材6上記錄圖像。記錄有圖像的片材6通過排紙輥對37、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維持波形狀,通過排紙輥對37向供紙盒20的排紙托盤29排出。以下,說明打印部11的各結構。
[0038][框體14]
[0039]如圖1所示,框體14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表面具有插拔供紙盒20的插拔口 15。在插拔口 15的里側,設置有將供紙盒20支撐為能夠向前后方向8滑動的未圖示的導軌部。
[0040][供紙盒20]
[0041]如圖1所示,供紙盒20被容納在框體14的下部,被框體14上所設置的未圖示的導軌部支撐為能夠向前后方向8滑動。如圖2所示,供紙盒20包括保持圖像記錄前的片材6的主托盤21和接收圖像記錄后的片材6的排紙托盤29。排紙托盤29配置在主托盤21的上側,被主托盤21支撐。
[0042]主托盤21包括放置片材6的底板22和從前后方向8上的底板22的后端朝向斜后上方延伸的傾斜板26。傾斜板26向傳送路徑31引導由供給部40送出的片材6。在底板22上設置有通過中心對齊對片材6進行定位的側導向機構27。中心對齊是指,使各種尺寸的片材6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與主托盤21在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一致的位置對齊。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主托盤21中,在底板22上能夠放置從L版到A4的尺寸。另外,L版、明信片、2L版或A5尺寸的片材6的長邊與前后方向8配合地放置,使得其長邊與側導向機構27抵接而定位。此外,A4尺寸的片材6的短邊與前后方向8配合地放置,使得其短邊與側導向機構27抵接而定位。在本實施方式中,將在主托盤21中使長邊與前后方向配合而能夠放置的最大尺寸即A5(第二片材的一例)的片材所通過的左右方向9上的區(qū)域設為第二區(qū)域。此外,將在主托盤21中能夠放置的最大尺寸的片材即A4(第一片材的一例)的片材所通過的左右方向9上的區(qū)域且除了第二區(qū)域之外的左右方向9上的區(qū)域設為第一區(qū)域。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如圖11等所示,第二區(qū)域是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側,第一區(qū)域與第二區(qū)域相比位于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側。換句話說,第二區(qū)域在左右方向9上位于第一區(qū)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
[0043][供給部40]
[0044]如圖2所示,供給部40包括能夠旋轉地支撐在未圖示的框架上的支軸41、一端部能夠轉動地支撐在支軸41上且從支軸41朝向斜后下方延伸的臂42、以及能夠旋轉地支撐在臂42的另一端部上的供給輥43。在臂42上設置有向供給輥43傳遞支軸41的旋轉的多個齒輪44。
[0045]供給輥43經(jīng)由齒輪44通過支軸41進行旋轉,從而片材6向前后方向8上的后方送出。送出的片材6通過主托盤21的傾斜板26向傳送路徑31引導。
[0046][傳送路徑31]
[0047]如圖2所示,傳送路徑31由包括導向部件70的多個導向部件及壓盤50 (壓盤的一例)劃分。省略除了導向部件70以外的導向部件的圖示。傳送路徑31包括由單點劃線表示的彎曲路徑32和由雙點劃線表示的直線路徑33。彎曲路徑32以主托盤21的傾斜板26的上端為基端朝向上方,接著進行彎曲而朝向前后方向8上的前方延伸。直線路徑33從彎曲路徑32的末端朝向前方直線狀延伸。另外,在后文詳細說明導向部件70。
[0048][壓盤50]
[0049]如圖2所示,壓盤50呈以上下方向7為厚度的板狀的外形,配置在供紙盒20的上偵U。如圖5(A)所示,從壓盤50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有多個第一肋51 (第一肋部的一例)、第八肋56及凸肋57。
[0050]第一肋51是上壓片材6而形成波形狀的波峰的部分的肋。如圖6所示,第一肋51在前后方向8上從壓盤50的后端延伸到前端附近,以能夠將成為波形狀的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支撐到前后方向8上的壓盤50的前端附近。
[0051 ] 第一肋51配置在向左右方向9 (第一方向的一例)彼此分離、且以左右方向9上的壓盤50的中央部為基準左右對稱的位置。這是為了使通過側導向機構27中心對齊地定位的各種尺寸的片材6成為左右對稱的波形狀。使其為左右對稱的波形狀是為了使波形狀不易變形從而提高圖像記錄的精度。后述的記錄頭46考慮根據(jù)波形狀周期性地變化的噴嘴47(圖3)與片材6的距離而吐出墨滴,因此保持波形狀不變形會使圖像記錄的精度更好。
[0052]第八肋56是調整片材6的波形狀(曲率半徑)的肋。如圖5(A)所示,第八肋56配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第一肋51與按壓部件60之間,向片材6被傳送的傳送朝向19 (傳送朝向的一例,參照圖2)延伸。另外,如后文所述,按壓部件60配置于在左右方向9上相鄰的兩個第一肋51的中間。
[0053]第八肋56與第一肋51相比高度低,以防止被第八肋56支撐的部分成為波形狀的波峰的部分。第八肋56在片材6成為波形狀時在波峰與波谷之間抬起片材6而調整波的
曲率半徑。
[0054]凸肋57是支撐成為波形狀的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的肋。凸肋57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第八肋56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此外,凸肋57從按壓片63的傳送朝向19(圖2)上的下游端的下側的位置向傳送朝向19延伸至前后方向8上的壓盤50的前端。
[0055]如圖5(A)所示,一個凸肋57配置在一個按壓部件60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間位置的下側。該凸肋57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兩個凸肋57在一個按壓片63的下側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而配置。這兩個凸肋57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成為波形狀的片材6的波峰的頂點部分被第一肋51支撐、波谷的部分被凸肋57支撐而在壓盤50上傳送。通過這樣傳送片材6,抑制片材6的波形狀變形。
[0056]壓盤50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端部能夠轉動地支撐在排紙輥38的旋轉軸38A(圖2)上,以能夠不使光面紙等韌度強的片材6 (圖5(C))成為波形狀地進行傳送。壓盤50通過能夠轉動地支撐而轉動為圖5(A)所示的第一姿勢及圖5(C)所示的第二姿勢。如圖6及圖13所示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設置有從前后方向8上的壓盤50的后端部向后側突出的突出部550。在壓盤50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的一個位置、和以中央為中心的對稱位置設置有突出部550。在多個突出部550中的、中央的一個突出部550和左右方向9上的左右端部側的兩個突出部550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安裝作為彈性部件的施力彈簧555的突起557。施力彈簧555的另一端側支撐于打印部11的框架553 (參照圖2)。根據(jù)該結構,壓盤50向第一姿勢側(上方)施力。如果傳送韌度強的片材6,則壓盤50通過片材6克服彈性部件的作用力而從第一姿勢向第二姿勢轉動。另外,設置有突出部550的端部側的兩個位置配置在與L版、明信片或2L版這樣的小尺寸的片材6所通過的第二區(qū)域相比靠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側,并且,配置在最大尺寸的A4尺寸所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內。因此,在傳送小尺寸且韌度強(剛性大)片材6的情況下,僅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的施力彈簧555的作用力經(jīng)由壓盤50影響片材6。因此,小尺寸的片材6難以傾斜行進。
[0057][記錄部45]
[0058]如圖2所示,記錄部45包括配置在壓盤50的上側的托架48和配置在托架48上的記錄頭46。如圖4所示,托架48能夠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動地支撐在壓盤50的上側所配置的前后一對導向軌92、93上。導向軌92、93在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部支撐在未圖示的框架上。在導向軌93上,設置有固定有托架48的未圖示的帶。該帶通過未圖示的驅動電動機進行周向運動,使托架48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動。
[0059]如圖2所示,記錄頭46 (記錄頭的一例)配置在托架48上,隔著間隙G位于壓盤50的上側。如圖3所示,記錄頭46在下表面具有吐出墨滴的多個噴嘴47 (噴嘴的一例)。記錄頭46從噴嘴47向壓盤50上的片材6吐出墨滴,從而在壓盤50上向片材6記錄圖像。
[0060][傳送輥對34]
[0061]如圖2所示,傳送輥對34(第一傳送部的一例)與壓盤50相比配置在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前后方向8上的后側),夾持由供給部40送出的片材6并向傳送朝向19傳送。
[0062]傳送輥對34包括向左右方向9 (與圖2的紙面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旋轉軸35A、設置在旋轉軸35A上且與旋轉軸35A —體地旋轉的傳送輥35、以及配置在傳送輥35的下側的從動輥36。旋轉軸35A能夠旋轉地將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部支撐在未圖示的框架上,通過未圖示的驅動電動機進行旋轉。
[0063]從動輥36能夠旋轉地支撐在未圖示的保持部件上。該保持部件由未圖示的彈性部件向上方施力。從動輥36通過該彈性部件與配置在上側的傳送輥35壓接。傳送輥對34通過傳送棍35和從動棍36夾持片材6,并向傳送朝向19傳送片材6。所傳送的片材6通過壓盤50的第一肋51及按壓部件60成為波形狀。[0064][按壓部件60]
[0065]如圖4所示,按壓部件60 (波形狀賦予機構、按壓部、第三按壓部的一例)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而安裝在導向軌92上,位于在左右方向9上相鄰的兩個第一肋51的中間。這是為了使波峰與波谷的距離恒定而使得波形狀難以被破壞,提高圖像記錄的精度。
[0066]如圖2所示,按壓部件60包括安裝在導向軌92 (圖4)上的固定部61、從固定部61避開傳送輥35而彎曲并向下方延伸的彎曲片62、以及從彎曲片62的下端部朝向間隙G延伸的按壓片63。
[0067]固定部61具有從下側插入到導向軌92上所設置的插入孔97 (圖4)中的未圖示的插入突起。如圖4所示,在插入突起的上端部,設置有掛在導向軌92的上表面上的爪66。固定部61通過其上端面和爪66上下夾持導向軌92,從而固定于導向軌92。
[0068]按壓片63呈從彎曲片62的頂端部即前端部朝向斜前下方延伸的板狀的外形,隨著靠向前方而接近壓盤50的上表面。按壓片63的下端(前后方向8上的前端)位于間隙G,接近噴嘴47 (圖3)。
[0069]如圖5(A)所示,按壓片63的下端與處于第一姿勢的壓盤50的第一肋51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所傳送的片材6通過第一肋51及按壓片63成為以被第一肋51上壓的部分為“波峰”、以被按壓片63下壓的部分為“波谷”的波形狀。成為波形狀的片材6不彎曲而在壓盤50上傳送,通過記錄頭46記錄圖像。記錄有圖像的片材6到達排紙輥對37,被排紙棍對37進一步傳送。
[0070][排紙輥對37]
[0071]如圖2所示,排紙輥對37 (第二傳送部的一例)包括配置在壓盤50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前后方向8上的前側)的旋轉軸38A、設置在旋轉軸38A上的多個排紙輥38、以及配置在排紙輥38的上側的第一齒盤39。排紙輥38分別沿著旋轉軸38A的軸向而分離地配置。在本實施方式中,沿著左右方向9配置有八個排紙輥38和八個第一齒盤39。另外,這其中的六個排紙棍38和六個第一齒盤39配置在第一區(qū)域,兩個排紙棍38和兩個第一齒盤39配置在第二區(qū)域。
[0072]旋轉軸38A向左右方向9 (與圖2的紙面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左右兩端部能夠旋轉地支撐在未圖示的框架上。旋轉軸38A通過未圖示的驅動電動機進行旋轉。如圖7所示,旋轉軸38A的高度位置被確定為,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比后述的第五肋75的上端稍微靠上方。這是為了使被第五肋75支撐的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進入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
[0073]如圖6及圖11 (A)所示,第一齒盤39能夠旋轉地設置在徑向上具有彈性的彈性軸101上。具體地說,第一齒盤39具有左右分離的一對齒盤39A。一對齒盤39A固定于隔離物102而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一對齒盤39A及隔離物102具有中央貫通的貫通孔。彈性軸101為在左右方向9上長的盤簧,插通于貫通孔,并以使第一齒盤39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該第一齒盤39。左右方向9上的彈性軸101的兩端部保持在后述支架103上(圖7)。在一對齒盤39A與排紙輥38抵接的狀態(tài)下,彈性軸101以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部比兩端部位于上方的方式彎曲,向下側對第一齒盤39施力。第一齒盤39通過彈性軸101的作用力壓接于排紙輥38。因此,能夠將片材6夾持在第一齒盤39的下端和排紙輥38的上端之間。
[0074]如圖6所示,排紙輥對37分別配置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第一肋51的延長線上(第一肋51的前方)的位置。成為波形狀的片材6的波峰的頂點部分在被第一肋51支撐之后到達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被排紙輥對37夾持。S卩,排紙輥對37的排紙輥38和第一齒盤39設置在與片材的波峰部對應的位置。
[0075]如圖2的虛線框內的圖所示,傳送朝向19上的傳送輥對34的夾持位置與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之間的距離LI比被傳送的各種片材6中傳送朝向19上的長度最短的片材6的長度短。因此,在任何尺寸下,傳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上游端從傳送輥對34的夾持位置出來之前,傳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下游端被排紙輥對37夾持。
[0076][支架IO3]
[0077]如圖7所示,支架103在排紙輥38的上側向傳送朝向19(圖2)延伸設置,并固定于頂板94(圖4)。頂板94在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部支撐于未圖示的框架。
[0078]如圖7所示,支架103包括將第一齒盤39的彈性軸101 (圖6)在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部固定的多個第一固定部(未圖示)、將后述的第二齒盤82的彈性軸201的左右兩端部固定的多個第二固定部104、以及將第三齒盤83的彈性軸301的左右兩端部固定的多個第三固定部105。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104及第三固定部105均為相同的結構,因此說明第二固定部104的結構。第二固定部104為在前后方向8上夾持彈性軸201并從下方支撐該彈性軸201的槽狀,并且,通過未圖示的壓板從上方按壓彈性軸201。此外,第二固定部104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相對的未圖示的壁部,限制彈性軸201向左右方向9的移動。因此,第二齒盤82通過支架103的第二固定部104保持在預定位置。
[0079]多個第一固定部分別配置在排紙輥38的上側的、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的位置。多個第二固定部104分別配置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按壓片63的延長線上且與第一固定部相比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前后方向8上的前側)的、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的位置。多個第三固定部105分別配置在傳送朝向19上的第二固定部104的延長線上且與第二固定部104相比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的、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的位置。另外,第三固定部105只配置在多個第二固定部104中的、一部分的第二固定部104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
[0080]如圖7所示,支架103具有向第二齒盤82引導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的第一引導面111。第一引導面111分別設置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各按壓部件60的延長線上,使得片材6的頂端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部分抵接。第一引導面111位于傳送朝向19上的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與第二齒盤82的下端之間,從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的上方朝向前后方向8上的斜前下方傾斜地延伸。前后方向8上的第一引導面111的前端(下端)位于與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大致相同的高度。傳送的片材6的頂端與第一引導面111抵接,朝向斜前下方。在后文進行詳細說明。另外,支架103也可以具有從與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相比在傳送朝向19的上游側朝向前后方向8上的斜前下方傾斜地延伸的傾斜面。
[0081][第二齒盤抑、第三齒盤抑]
[0082]第二齒盤82 (第一按壓部、上游按壓部件的一例)及第三齒盤83 (第一按壓部、下游按壓部件的一例)是從上側按壓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來使片材6維持波形狀的部件。即,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設置在與片材的波谷部分對應的位置。如圖6所示,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為與第一齒盤39相同的結構,能夠旋轉地設置在彈性軸201及彈性軸301上。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能夠旋轉地支撐在彈性軸201及彈性軸301上是為了在傳送光面紙等韌度強的片材6時使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向上方退避。另外,多個彈性軸201具有相同的彈簧常數(shù),多個彈性軸301具有相同的彈簧常數(shù),且彈性軸201的彈簧常數(shù)比彈性軸301的彈簧常數(shù)大。
[0083]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分別由一對齒盤82A及一對齒盤83A形成,一對齒盤間分別固定有隔離物202及隔離物302而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使一對齒盤82A、83A分離的隔離物202、302是隔離物的一例。
[0084]一對齒盤82A及隔離物202具有中央貫通的貫通孔。彈性軸201為在左右方向9上長的盤簧,插通于貫通孔,并以使一對齒盤82A及隔離物202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該一對齒盤82A及隔離物202。此外,同樣地,一對齒盤83A及隔離物302具有中央貫通的貫通孔。彈性軸301為在左右方向9上長的盤簧,插通于貫通孔,并以使一對齒盤83A及隔離物302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該一對齒盤83A及隔離物302。S卩,在左右方向9上,第二齒盤82的、通過隔離物202連接的兩個齒盤82A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間與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對應。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由一對齒盤構成,是為了在按壓片材6時使對片材6施加的力分散。
[0085]沿著左右方向9并列地配置有多個第二齒盤82。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沿著左右方向9配置有九個第二齒盤82。第二齒盤82通過第二固定部104保持,并在左右方向9上分別設置在與配置有按壓片63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換句話說,第二齒盤82分別設置在按壓片63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由此,第二齒盤82從上側按壓通過按壓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使片材6維持波形狀。如圖1l(A)所示,第二齒盤82配置在第二區(qū)域和第一區(qū)域這兩者。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一區(qū)域中配置有六個第二齒盤,在第二區(qū)域中配置有三個第二齒盤。
[0086]沿著左右方向9并列地配置有多個第三齒盤83。如圖6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沿著左右方向9配置有六個第三齒盤83。第三齒盤83通過第三固定部105保持,配置在與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側的第二齒盤82在左右方向9上的相同的位置。換句話說,第三齒盤83分別設置在多個第二齒盤82中的外側的第二齒盤82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由此,第三齒盤83和第二齒盤82 —起從上側按壓通過按壓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使片材6維持波形狀。如圖1l(A)所示,第三齒盤83未在第二區(qū)域中配置而在第一區(qū)域內配置有六個。
[0087]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從上側按壓通過按壓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因此,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設置在與壓盤50的凸肋57的左右方向9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或者,在與兩個凸肋57相鄰的位置,設置在兩個凸肋57的中間位置。另外,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在上下方向7上處于相同高度。
[0088]多個第三齒盤83中的、中央側的兩個第三齒盤831間的左右方向9上的距離,t匕被傳送的片材6中的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的短邊的距離長,且比A4尺寸的片材6的長邊短。S卩,第三齒盤83不與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接觸。另外,第二齒盤82中的、中央側(第二區(qū)域)的兩個第二齒盤82間的左右方向9上的距離比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的短邊的距離短。因此,第二齒盤82不與被傳送的全部尺寸的片材6接觸,但是第三齒盤83不與被傳送的片材6中的、特定尺寸的片材6抵接。
[0089]在第一區(qū)域中,通過在前后方向8上排列的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來按壓片材6。在第二區(qū)域中,只通過第二齒盤82來按壓片材。因此,關于由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產(chǎn)生的向片材6的按壓力,與第一區(qū)域相比第二區(qū)域變小。換句話說,關于由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中的至少一個產(chǎn)生的向片材6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與第一區(qū)域相比第二區(qū)域變小。
[0090]如圖7所示,第二齒盤82的彈性軸201的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部保持在支架103的第二固定部104上。第二齒盤82的下端位于比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靠下方且與前后方向8上的按壓片63的前端(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第二齒盤82能夠從上側按壓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
[0091]如圖2的虛線框內的圖所示,第二齒盤82配置在使第二齒盤82的下端與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之間的傳送朝向19上的距離L2比傳送輥對34的夾持位置與按壓片63的下端的前端(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端)之間的傳送朝向19上的距離L3短的位置。這是為了在傳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上游端(以下簡單記載為片材6的后端)被第一肋51與按壓片63上下夾持期間使片材6的前端到達第二齒盤82。由此,片材6在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部和下游端部維持波形狀。
[0092]如圖7所示,第三齒盤83的彈性軸301的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部保持在支架103的第三固定部105上。第三齒盤83的下端位于比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靠下方且與按壓片63的下端大致相同的高度。因此,第三齒盤83能夠從上側按壓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
[0093]第三齒盤83與第二齒盤82相比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下游側與第二齒盤82分離而配置。這是為了在傳送朝向19上分離的兩點按壓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部分,抑制在片材6的后端通過按壓片63之后片材6的后端從壓盤50上浮。另外,如果傳送朝向19上的第二齒盤82與第三齒盤83的距離過于接近,則產(chǎn)生片材6以第二齒盤82為支點轉動的可能性,如果過于遠離,則產(chǎn)生在片材6到達第三齒盤83之前片材6的后端通過按壓片63、而片材6轉動的可能性。因此,第三齒盤83在傳送朝向19上的長度最短的片材6的后端從按壓片63出來之前片材6的頂端到達的范圍內與第二齒盤82分離而配置。
[0094][導向部件70]
[0095]如圖2所示,導向部件70配置在支架103的下側,是支撐被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按壓的片材6的部件。從傳送朝向19上比導向部件70的下游側的端靠下游側的排出口 18 (排出口的一例)向排紙托盤29排出片材6。
[0096]如圖7所示,導向部件70包括配置在旋轉軸38A與支架103之間且固定在未圖示的框架上的板狀的基部71、和從基部7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的多個第二肋72、第三肋73、第四肋74及第五肋75。如圖6所示,在基部71上,開口有使排紙輥38從上表面突出的多個開口 78。
[0097]第五肋75是向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引導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的肋。第五肋75從傳送朝向19(圖2)上的開口 78的上游側(前后方向8上的后側)的端邊緣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間向傳送朝向19延伸至傳送朝向19上的基部71的上游側的端(前后方向8上的后端)。因此,第五肋75位于傳送朝向19上的第一肋51的延長線上。第五肋75的上端的高度位置與第一肋51的上端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以能夠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設置有第五肋75是因為,由于壓盤50被設置為能夠轉動,所以無法使壓盤50的第一肋51延伸至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
[0098]如圖8(A)所示,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第五肋75的上游側的端部,設置有從傳送朝向19上的基部71的上表面的上游側的端邊緣朝向斜前上方傾斜地延伸至第五肋75的上端的第五引導面115。片材6的頂端與第五引導面115抵接而向第五肋75的上端引導。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第五肋75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的端。
[0099]圖6所示的第二肋72是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的肋,配置在傳送朝向19 (圖2)上的第一肋51的延長線上。第二肋72的上端的高度位置與第一肋51的上端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以能夠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第二肋72從傳送朝向19上的開口 78的下游側(前后方向8上的前側)的端邊緣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間向傳送朝向19延伸。該端邊緣與第二齒盤82的下端相比位于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前后方向8上的前側)。因此,第二肋72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與第二齒盤82的下端相比位于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這是為了在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齒盤82從上側按壓時,通過第二肋72支撐波峰的部分。第二肋72從開口 78的下游側的端邊緣向傳送朝向19延伸至傳送朝向19上的第二齒盤82與第三齒盤83之間的位置。延伸至第二齒盤82與第三齒盤83之間的位置是因為設置有后述的第三肋73。
[0100]如圖8(A)所示,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第二肋72的上游側的端部,設置有從開口 78的端邊緣朝向斜前上方傾斜地延伸至第二肋72的上端的第二引導面112。通過了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的片材6的頂端與第二引導面112抵接而向第二肋72的上端引導。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第二肋72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的端。
[0101]第三肋73是取代第二肋72來支撐由第二肋72支撐的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的肋。如圖6所示,第三肋73配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第二齒盤82和第二肋72的中間與第二肋72之間,以能夠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此外,第三肋73從與傳送朝向19(圖2)上的第二肋72的下游側的端相比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的位置向傳送朝向19延伸至傳送朝向19上的與第二齒盤82相比靠下游側的位置,以從第二肋72繼續(xù)引導片材6。第三肋73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第二肋72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片材6通過第二肋72支撐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之后,通過第三肋73支撐波峰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并傳送。
[0102]如圖8(A)所示,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第三肋73的上游側的端部,設置有從基部71的上表面朝向斜前上方傾斜地延伸至第三肋73的上端的第三引導面113。片材6的頂端與第三引導面113抵接而向第三肋73的上端引導。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第三肋73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的端。
[0103]第四肋74是支撐被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按壓的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的肋。如圖6所示,第四肋74與第二齒盤82相比從傳送朝向19(圖2)上的上游側向傳送朝向19延伸至與第三齒盤83相比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的位置。第四肋74配置在左右方向9上的第三肋73與第二齒盤82之間,以能夠支撐片材6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此外,由于支撐波谷的部分,因此第四肋74的上端的高度位置比第二肋72及第三肋73的上端的高度位置低。
[0104]如圖8(B)所示,在傳送朝向19(圖2)上的第四肋74的上游側的端部,設置有從基部71的上表面向斜前上方傾斜地延伸至第四肋74的上端的第四引導面114。片材6的頂端與第四引導面114抵接而向第四肋74的上端引導。由此,抑制片材6卡在傳送朝向19上的第四肋74的上游側的端。片材6通過第四肋74支撐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并傳送。
[0105][實施方式的動作]
[0106]參照圖2說明噴墨記錄裝置10的動作。主托盤21上所放置的片材6通過供給輥43向傳送路徑31送出。送出的片材6通過傳送輥對34進行傳送。通過傳送輥對34傳送的片材6在通過按壓部件60時被第一肋51支撐,上表面被按壓部件60的按壓片63按壓,成為波形狀。具體地說,片材6成為以被第一肋51上壓的部分為“波峰”、以被按壓片63下壓的部分為“波谷”的波形狀。
[0107]成為波形狀的片材6不彎曲而在壓盤50上傳送。當片材6的頂端部到達記錄頭46的噴嘴47(圖3)的下方位置時,則傳送輥35的旋轉停止。此后,托架48向左右方向9往返移動,并且從噴嘴47向片材6吐出墨滴,進行一行的打印。在進行一行的打印之后,傳送輥35旋轉,片材6傳送一行的量。交替反復進行一行的打印和一行的量的片材6的傳送,在片材6上記錄圖像。
[0108]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被第一肋51支撐而在壓盤50上傳送,接著通過導向部件70的第五肋75支撐波峰的頂點部分而傳送。此后,被第五肋75支撐的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到達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被排紙輥對37夾持。片材6在波峰的頂點部分被排紙輥對37夾持,向傳送朝向19傳送。
[0109]片材6中通過了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的波峰的頂點部分被第二肋72支撐。另一方面,波谷的部分通過第一引導面111及第四引導面114向第二齒盤82的下端引導,被第二齒盤82從上側按壓。此時,片材6的后端還沒有通過按壓片63。因此,片材6的頂端部和后端部這兩部分仍被支撐為波形狀。由此,片材6切實地維持波形狀。
[0110]片材6的頂端在通過第二齒盤82之后,到達第三肋73及第四肋74,通過第三肋73支撐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波谷的頂點部分的左右兩側被第四肋74支撐,并且向傳送朝向19傳送,到達第三齒盤83。到達第三齒盤83的片材6被第三齒盤83按壓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片材6在向傳送朝向19分離的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這兩點被按壓,因此即使在片材6通過按壓片63之后,也不會以第二齒盤82為支點轉動地被傳送。另外,在第二區(qū)域中未設置第三齒盤83,因此在第一區(qū)域內,片材6在第二齒盤82和第三齒盤83這兩點被按壓。
[0111]在傳送韌度強的片材6的情況下,壓盤50克服施力彈簧555的作用力,通過片材6從圖5(A)所示的第一姿勢向圖5(C)所示的第二姿勢轉動。此時,片材6如圖5(C)所示不成為波形狀地傳送。片材6在記錄部45記錄圖像之后,被排紙輥對37夾持而被進一步傳送。韌度強的片材6在通過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時,使第二齒盤82的彈性軸201及第三齒盤83的彈性軸301彎曲,使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向上方移動。片材6通過使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向上方移動,保持平面形狀而被傳送,向排紙托盤29排出。
[0112]對下述情況進行說明:對片材6的左右方向9上的長度比第三齒盤83中的中央側的兩個第三齒盤831間的長度小的小尺寸的片材6進行傳送。在多數(shù)情況下,明信片或L版等小尺寸的片材比A4普通紙等韌度強,剛性大。此外,能夠將A5尺寸的片材以長邊沿著前后方向8的方式配置,因此片材的紋理沿著前后方向8,從而使傳送中的片材難以浮起。因此,如果對作為片材6的明信片進行傳送,則壓盤50轉動至第二姿勢,片材6不成為波型形狀而被傳送。此外,在A5尺寸的片材的情況下,成為波形狀而進行傳送。在將圖像記錄在片材6上之后,片材6被排紙棍對37夾持,進而被傳送。
[0113]排紙輥對37在左右方向9上將多個輥分離地配置。因此,與大尺寸的片材相比,小尺寸的片材被排紙輥對37夾持的部位變少。如圖1l(A)和圖1l(B)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區(qū)域中設置有排紙輥對37中的兩個排紙輥38和兩個第一齒盤39。因此,由排紙輥對37產(chǎn)生的相對于小尺寸的片材6的傳送力比由排紙輥對37產(chǎn)生的相對于大尺寸的片材的傳送力弱。
[0114]然而,如果片材6被排紙輥對37夾持,進而被傳送,則片材6只與第二齒盤82抵接,并使第二齒盤82向上方移動。傳送到第三齒盤83的位置的片材6不與第三齒盤83抵接,進而被傳送。片材6保持平面形狀地被傳送,并向排紙托盤29排出。
[0115]即,在存在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的傳送朝向19的區(qū)域中,大尺寸的片材6受到由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產(chǎn)生的負荷。然而,小尺寸的片材6受到只由第二齒盤82產(chǎn)生的負荷。因此,與大尺寸的片材相比,小尺寸的片材在比排紙輥對37靠下游側受到的負荷變小。因此,雖然傳送力變小,但是成為傳送阻力的按壓力也變小,因此傳送精度不會降低。
[0116][實施方式的效果]
[0117]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排紙輥對37夾持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并通過第二齒盤82從上側按壓波谷的頂點部分,因此能夠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此外,第二齒盤82配置在傳送朝向19上的比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靠下游側的位置,因此在片材6通過排紙輥對37夾持波峰的頂點部分之后,第二齒盤82按壓片材6的波谷的頂點部分。因此,第二齒盤82按壓片材6時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的高度位置穩(wěn)定。此外,第二齒盤82與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相比設置在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因此與在比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設置第二齒盤82的情況相比,能夠在傳送朝向19上接近壓盤50設置排紙輥對37。由此,能夠較早通過排紙輥對37夾持由于墨滴的吐出而要恢復成平面形狀的片材6來抑制波形狀的波谷的高度位置發(fā)生變化,第二齒盤82按壓片材6時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的高度位置更穩(wěn)定。因此,能夠減小片材6被第二齒盤82按壓時的片材6的傳送阻力。其結果是,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且能夠降低片材6卡紙或圖像記錄的精度惡化的可能性。
[0118]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即使由于吐出墨滴而導致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的高度位置稍微向上方位移,也能夠通過支架103上所設置的第一引導面111向第二齒盤82的下端引導波谷的頂點部分。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減小片材6的傳送阻力。
[0119]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四肋74上設置有第四引導面114,該第四引導面114向第二齒盤82的下端引導通過第一引導面111朝向斜前下方的片材6的頂端,因此能夠減小片材6在第二齒盤82卡紙的可能性。
[0120]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二齒盤82按壓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時,通過第二肋72支撐波峰的部分,因此能夠將片材6切實地維持為波形狀。
[0121 ]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二齒盤82相比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設置有第三齒盤83,并且在向傳送朝向19分離的兩點按壓片材6,因此能夠抑制在片材6的后端通過按壓片63之后片材6從壓盤50浮起。
[0122]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一個彈性軸201及彈性軸301上,旋轉自如地設置有通過隔離物202及隔離物302向左右方向9彼此分離的一對齒盤82A及83A,因此在按壓片材6時,能夠分散對片材6施加的力。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減小片材6的傳送阻力。
[0123]進而,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齒盤83比第二齒盤82數(shù)量少,且未設置在小尺寸的片材6通過的第二區(qū)域中。由此,能夠降低成為小尺寸的片材6的傳送阻力的負荷,因此能夠防止傳送精度降低。此外,在比第二區(qū)域靠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側的第一區(qū)域中未設置第三齒盤83,因此相對剛性小的大尺寸的片材6通過第三齒盤83維持波形狀,從而能夠抑制片材6浮起。
[0124]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構成為在小尺寸的片材6通過的第二區(qū)域中未配置第三齒盤83,但是如果能夠將在第二區(qū)域中配置的各第三齒盤83對片材6的按壓力(負荷)降低為比各第二齒盤82低,則也可以將第三齒盤83配置在第二區(qū)域中。更明確地說,如果能夠將在第二區(qū)域中配置的各第三齒盤83對片材6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負荷)降低為比各第二齒盤82低,則也可以將第三齒盤83配置在第二區(qū)域中。例如,也可以使對多個第三齒盤83中的配置在第二區(qū)域內的第三齒盤83進行支撐的彈性軸301的彈簧常數(shù)比對第二齒盤進行支撐的彈性軸201的彈簧常數(shù)小。在該情況下,優(yōu)選多個第三齒盤83中的配置在第一區(qū)域中的第三齒盤83的彈性軸301的彈簧常數(shù)與彈性軸201的彈簧常數(shù)相同。
[0125][其他實施方式]
[0126]如圖11⑶所示,在本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比排紙輥對37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只設置第二齒盤82的例子。多個第二齒盤82沿著左右方向9并列地配置。多個第二齒盤82中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側的第二齒盤821與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側的第二齒盤822相比,給予片材6的負荷(更明確地說,每單位面積的負荷)小。
[0127]具體地說,第二齒盤821配置在被傳送的片材6中的、L版、明信片或2L版的片材6通過的第二區(qū)域內,第二齒盤822配置在A4的片材6通過的第一區(qū)域中。而且,第二齒盤821的彈性軸821A與第二齒盤822的彈性軸822A相比彈簧常數(shù)變小。
[0128]因此,在被傳送的片材6為小尺寸的情況下,如果被排紙輥對37夾持進而傳送,則片材6只與第二齒盤821接觸。然而,第二齒盤821對片材6的負荷、即片材6的傳送阻力相對較小,因此能夠防止傳送精度降低。此外,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側的第二齒盤822的彈性軸822A與第二齒盤821的彈性軸821A相比彈簧常數(shù)大。由此,相對剛性小的大尺寸的片材6通過第二齒盤822維持波形狀,因此能夠抑制片材6浮起。
[0129]另外,如果能夠使第二齒盤821給予片材6的按壓力(更明確地說,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比第二齒盤822給予的按壓力(更明確地說,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小,則也可以不是上述結構。例如,也可以使第二齒盤821與片材6的接觸位置與第二齒盤822與片材6的接觸位置相比成為上方。
[0130][變形例I]
[0131]如圖9 (A)所示,在本變形例中,說明在與第三齒盤83相比靠傳送朝向19 (圖2)上的下游側還設置有輥對120 (第三傳送部的一例)的例子。如圖12所示,輥對120包括與排紙輥38相同結構的輥121和與第一齒盤39相同結構的第四齒盤122。上下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輥對120的配置位置與排紙輥對37相同。第四齒盤122具有一對齒盤122A,通過隔離物402固定而在左右方向上9分離。一對齒盤122A及隔離物402具有中央貫通的貫通孔。彈性軸401為在左右方向9上長的盤簧,插通于貫通孔,并以使第四齒盤122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該第四齒盤122。第四齒盤122的彈性軸401的左右方向9上的兩端部固定于支架103。在導向部件70上,開口有使輥121從上表面突出的開口 79。
[0132]此外,在第四齒盤122之間及第四齒盤122的相鄰處設置有第五齒盤84 (第二按壓部的一例)。第五齒盤84在左右方向9上與第三齒盤83設置在相同的位置。S卩,多個第五齒盤84配置在與第三齒盤83的傳送朝向下游側對應的位置且在第一區(qū)域內。第五齒盤84具有左右分離的一對齒盤84A。一對齒盤84A固定于隔離物842而在左右方向9上分離。一對齒盤84A及隔離物842具有中央貫通的貫通孔。彈性軸841為在左右方向9上長的盤簧,插通于貫通孔,并以使第五齒盤84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該第五齒盤84。本變形例的其他結構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
[0133]輥對120夾持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而傳送片材6,并向排紙托盤29排出。這樣,本發(fā)明還能夠用于在與第三齒盤83相比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進一步設置有輥對120的噴墨記錄裝置10。此外,第五齒盤84與第二齒盤82及第三齒盤83 —起從上側按壓通過按壓片63形成的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頂點部分,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其中,與第三齒盤83同樣地,第五齒盤84沒有設置于第二區(qū)域,因此在該結構中,也能夠降低成為小尺寸的片材6的傳送阻力的按壓力(負荷)。由此,能夠防止傳送精度降低。
[0134][變形例2]
[0135]如圖9(B)所示,在本變形例中,說明噴墨記錄裝置10具有雙面打印功能的例子。噴墨記錄裝置10還包括輥對120、反轉傳送路徑123及第二導向部件124。
[0136]第二導向部件124在比導向部件70靠傳送朝向19(圖2)上的下游側與導向部件70分離而配置。在第二導向部件124上,開口有使輥對120的輥121從上表面突出的開口125。此外,從第二導向部件124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有與第二肋72相同結構的第六肋126。上下方向7及左右方向9上的第六肋126的配置位置與第二肋72相同,第六肋126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頂點部分。反轉傳送路徑123從傳送朝向19上的導向部件70與第二導向部件124之間通過壓盤50的下側延伸至彎曲路徑32。反轉傳送路徑123由未圖示的導向部件劃分。本變形例的其他結構與上述實施方式的結構相同。
[0137]在單面打印的情況下,記錄有圖像的片材6通過輥對120向傳送朝向19傳送而向排紙托盤29排出。在雙面打印的情況下,輥對120在一面(表面)上記錄有圖像的片材6的后端通過導向部件70之后,向反方向旋轉。這樣,傳送朝向19上的片材6的后端進入反轉傳送路徑123。片材6通過反轉傳送路徑123及彎曲路徑32以表背反轉的狀態(tài)向壓盤50上傳送。片材6在壓盤50上在背面記錄圖像,通過輥對120向排紙托盤29排出。由此,本發(fā)明還能夠用于具有雙面打印功能的噴墨記錄裝置10。
[0138][變形例3]
[0139]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6的放大圖所示,說明了第二肋72的傳送朝向19(圖2)上的上游端與第二齒盤82的下端相比位于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的例子。然而,如圖8(C)所示,第二肋72只要能夠在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齒盤82從上側按壓時支撐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即可,因此也可以與開口 78的端邊緣分離而設置。具體地說,第二肋72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從在傳送朝向19上與第二齒盤82的下端相同的位置向傳送朝向19延伸設置。即使這樣設置第二肋72,也能夠在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齒盤82按壓時通過第二肋72支撐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從而能夠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
[0140][變形例4]
[014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說明了第二肋部由第二肋72和第三肋73構成的例子。在本變形例中,圖10(A)所示,代替設置有第三肋73,而第二肋72與第三齒盤83相比延伸至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片材6在波形狀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二齒盤82、第三齒盤83從上側按壓時,通過第二肋72支撐波峰的部分。由此,能夠切實地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另外,也可以使實施方式中的所有第二肋72像本變形例那樣構成,也可以使實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第二肋72像本變形例那樣構成。此外,也可以除了設置第三肋73 (圖6)之外,像本變形例那樣將第二肋72延伸至第三齒盤83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
[0142][變形例5]
[0143]在變形例4中,如圖10(A)所示,說明了代替第三肋73而使第二肋72與第三齒盤83相比延伸至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的例子。在本變形例中,如圖10(B)所示,說明代替第三肋73而設置有第七肋77的例子。第七肋77在左右方向9上與第二肋72相同的位置且第二肋72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向傳送朝向19延伸設置。第七肋77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與第三齒盤83相比位于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第七肋77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端與第三齒盤83相比位于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第七肋77被設置為上端成為與第二肋72的上端相同的高度位置。在第七肋77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端,設置有從導向部件70的上表面朝向斜前上方延伸至第七肋77的上端的第七引導面117。第七引導117將片材6的波峰的部分引導至第七肋77的上端,抑制片材6卡在第七肋77上。
[0144]片材6在波形狀的波谷的部分被第三齒盤83按壓時,通過第七肋77支撐波形狀的波峰的部分。由此,能夠將片材6切實地維持為波形狀。另外,也可以使實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第二肋72像本變形例那樣構成,也可以使實施方式中的一部分第二肋72像本變形例那樣構成,且另一部分像變形例4那樣構成。
[0145][變形例6]
[014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在記錄頭46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說明了向片材6的按壓力在第二區(qū)域比第一區(qū)域小。然而,在記錄頭46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同樣地也可以構成為向片材的按壓力在第二區(qū)域比第一區(qū)域小。在本變形例中,如上述實施方式中的那樣,壓盤50能夠旋轉地支撐于排紙輥88的旋轉軸38A,在傳送厚紙等韌度強的片材6時,壓盤50克服施力彈簧555的作用力而轉動。進而,構成為壓盤50的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側比端部側向下方彎曲。
[0147]如圖14(A)所示,在壓盤50的下表面且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突出部559。該突出部559位于在左右方向9上比第一區(qū)域靠外側且在壓盤50的左右兩端附近的位置。此外,通過施力彈簧555給予壓盤50相對于打印部11的框架553朝向上方的方向的作用力。在左右方向9上的L版、明信片或2L版這樣的小尺寸的片材6通過的第二區(qū)域的中央配置有一個施力彈簧555。此外,在比第二區(qū)域靠左右方向9上的端部側且在最大尺寸的A4尺寸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內配置有兩個施力彈簧555。三個施力彈簧555的作用力設定為相同。
[0148]如圖14(C)所示,在片材6為A4普通紙這樣的剛性小的紙的情況下,通過按壓部件60賦予片材6波形狀。此外,壓盤50克服施力彈簧555的作用力而下降片材6的厚度量的距離。此時,在左右方向9上,壓盤50的配置有片材6的幾乎全區(qū)域均勻地下降。此時,突出部559與框架553接觸。片材6遍及第一區(qū)域和第二區(qū)域這兩者地配置,因此按壓部件60的按壓力經(jīng)由片材6傳遞到壓盤50,但是在突出部559和框架553接觸后,壓盤50不能繼續(xù)進行移動。因此,使按壓部件60彈性變形等,確保片材6通過的空間。在大尺寸的片材6通過的區(qū)域中,遍及左右方向9地配置多個排紙輥對37,因此強于由按壓部件60產(chǎn)生的按壓力地傳送片材6。
[0149]如圖14(B)所示,在對光澤紙這樣的韌度強的片材6中的在第二區(qū)域內傳送的小尺寸的片材6進行傳送的情況下,壓盤50克服施力彈簧555的作用力而下降。通過按壓部件60的按壓力,壓盤50彎曲變形,使得如果壓盤50下降到突出部559與框架553接觸為止,則從突出部559分離的部位即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側比端部側向下方凹陷。通過使壓盤50彎曲,按壓部件60從上方給予片材6的按壓力與壓盤50不彎曲的情況相比變小。因此,即使是由排紙輥對37產(chǎn)生的傳送力變弱的小尺寸的片材6,也能夠降低成為傳送阻力的對片材6的負荷,因此能夠防止傳送精度降低。
[0150]根據(jù)上述壓盤50及突出部559的結構,在記錄頭46的傳送朝向19上的上游側,也能夠通過使壓盤50彎曲而使第二區(qū)域中的向片材6的按壓力比第一區(qū)域中的向片材的按壓力小。另外,在第一區(qū)域內,在左右方向9上配置至少兩個突出部559即可,并配置在使壓盤50的中央側彎曲到能夠傳送片材6的程度的位置即可。
[0151][其他變形例]
[015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一個彈性軸101上設置有兩個按壓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部分的第三齒盤83的例子。然而,也可以在一個彈性軸101上設置有一個第三齒盤83。這是因為,第三齒盤83按壓被第二齒盤82按壓后的波谷的部分。S卩,第三齒盤83不需要以第二齒盤82程度的強力按壓片材6,因此存在不需要分散按壓片材6的力的情況,此時在一個彈性軸101上只設置一個第三齒盤83。此外,在第二齒盤82按壓片材6的力小的情況下,也可以在一個彈性軸101上只設置一個第二齒盤82。
[015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設置有第三齒盤83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不設置第三齒盤83。只通過第二齒盤82也能夠按壓片材6的波谷的部分而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
[0154]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通過按壓部件60和第一肋51形成波形狀的例子。然而,也可以設置通過其他結構在噴嘴47的傳送朝向19上游側形成波形狀的機構。
[0155]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設置有導向部件70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不設置導向部件70。此時,第二齒盤82在與排紙輥對37的夾持位置相比靠傳送朝向19上的下游側接近該夾持位置而配置。此時,即使不通過導向部件70的第二肋72支撐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峰的部分,通過排紙輥對37和第二齒盤82也能夠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
[0156]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在支架103上設置有第一引導面111的例子。然而,也可以不設置第一引導面111。此時,排紙輥對37在傳送朝向19上盡可能靠記錄頭46的噴嘴47而配置。由此,能夠在被吐出墨滴的片材6剛開始向平面恢復之后立即夾持片材6,因此不需要向第二齒盤82引導片材6的波形狀的波谷的部分。
[0157]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設置有第一引導面111?第七引導面117的例子。然而,即使不設置第一引導面111?第七引導面117,也能夠將片材6維持為波形狀,且能夠減小片材6卡紙的可能性。
[0158]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說明了第一引導面111?第七引導面117由傾斜的傾斜面(平面)構成的例子。然而,第一引導面111?第七引導面117也可以由球面或曲面構成。
【權利要求】
1.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包括: 第一傳送部(34),夾持片材并向與上下方向交叉的傳送朝向傳送片材; 記錄頭(46),從噴嘴(47)向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吐出墨滴; 波形狀賦予機構(60),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上游側,在與上下方向及上述傳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將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狀賦予片材; 多個第二傳送部(37),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上述波形狀賦予機構所賦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夾持并傳送片材;以及 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與被傳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與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的夾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 上述第一傳送部及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能夠傳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長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長度短的第二片材,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過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都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二區(qū)域中,在上述第二區(qū)域中配置的第一按壓部按壓片材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比在上述第一區(qū)域中配置的 第一按壓部按壓片材的每單位面積的按壓力小。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包括沿著上述第一方向配置的多個上游按壓部件(82)、以及在比上述上游按壓部件靠上述傳送朝向上的下游側而沿著上述第一方向配置的多個下游按壓部件(83), 上述多個上游按壓部件配置在上述第二區(qū)域和上述第一區(qū)域中,上述多個下游按壓部件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區(qū)域中。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821,822)沿著上述第一方向排成一列。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與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的夾持位置相比位于上述傳送朝向下游側。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還包括: 排出口(18),與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相比設置在上述傳送朝向下游側,并排出片材; 多個第三傳送部(120),配置在上述傳送朝向上的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和上述排出口之間,并且在上述傳送朝向上與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對應地向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夾持并傳送片材;以及 多個第二按壓部(84),配置于在上述傳送朝向上與上述多個第三傳送部相同的位置且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與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相同的位置,與被傳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與上述多個第三傳送部的夾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多個第三傳送部(120)配置在上述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二區(qū)域中,上述多個第二按壓部(84)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區(qū)域中。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還包括壓盤(50),在比上述第一傳送部靠上述傳送朝向下游側具有向上述傳送朝向延伸的多個肋部(51),該多個肋部向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在該多個肋部的上端支撐片材, 上述波形狀賦予機構(60)包括:多個第三按壓部(60),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多個肋部之間向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與在上述多個肋部上支撐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與上述多個肋部的上端相比位于下方;以及上述多個肋(51)。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還包括多個施力部件(555),對上述壓盤(50)向上方施力, 該多個施力部件在上述第二區(qū)域內的上述第一方向中央設置有一個,在相對于上述第一區(qū)域內的上述中央而對稱的位置設置有多個。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還包括與上述壓盤(50)抵接的支撐部件(553), 上述壓盤分別與上述多個施力部件(555)的一端抵接,上述支撐部件分別與上述多個施力部件的另一端抵接, 上述壓盤在上述第一區(qū)域內具有至少兩個向上述支撐部件突出的突出部(559),并能夠在上述突出部之間向下方變形, 隨著上述壓盤朝向上述支撐部件的移動,上述突出部與上述支撐部件抵接。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是沿著上述第一方向被軸支撐的多個齒盤。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分別具有向上述第一方向分離的多個齒盤(82A, 83A)和在上述齒盤之間配置的隔離物(202)。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82,83)分別具有以使上述齒盤能夠旋轉的方式支撐上述齒盤且能夠彈性變形的彈性軸(201)。
13.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包括: 第一傳送部(34),夾持片材并向與上下方向交叉的傳送朝向傳送片材; 記錄頭(46),從噴嘴(47)向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吐出墨滴; 波形狀賦予機構(60),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上游側,在與上下方向及上述傳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上將具有波峰部及波谷部的波形狀賦予片材; 多個第二傳送部(37),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上述波形狀賦予機構所賦予的片材的上述波峰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夾持并傳送片材;以及 第一按壓部(82,83),在比上述噴嘴靠傳送朝向下游側,與片材的上述波谷部對應地沿著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與被傳送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的下端與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的夾持位置相比位于下方, 上述第一傳送部及上述多個第二傳送部能夠傳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長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長度短的第二片材, 上述多個第一按壓部包括:多個上游按壓部件(82),配置在上述第一片材通過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都通過的上述第一方向上的區(qū)域即第二區(qū)域中;以及多個下游按壓部件(83),只配置在上述第一區(qū)域中且在上述第一區(qū)域所配置的上述上游按壓部件的上述傳送朝向下游。
14.一種噴墨記錄裝置,包括: 第一傳送部(34),向與上下方向交叉的傳送朝向傳送片材; 記錄頭(46),從噴嘴(47)向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吐出墨滴; 壓盤(50),能夠在第一姿勢和第二姿勢之間上下移動,在比上述第一傳送部靠上述傳送朝向下游側具有沿著上述傳送朝向延伸的多個肋部(51),該多個肋部向與上下方向及上述傳送朝向交叉的第一方向 分離地配置,在該多個肋部的上端支撐通過上述第一傳送部傳送的片材; 多個按壓部(60),在上述第一方向上的上述多個肋部之間向上述第一方向分離地配置,下端與在上述多個肋部上支撐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 支撐部件(553),在上述壓盤向第二姿勢側且下方移動時,支撐上述壓盤;以及 多個施力部件(555),夾在上述壓盤和上述支撐部件之間,對上述壓盤向第一姿勢側且上方施力, 上述第一傳送部能夠傳送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長度的第一片材和比第一長度短的第二片材, 上述噴墨記錄裝置在上述第一方向上劃分上述第一片材通過且上述第二片材不通過的第一區(qū)域、和上述第一片材及上述第二片材都通過的第二區(qū)域, 上述壓盤還包括向上述支撐部件突出的多個突出部(559),在上述支撐部件支撐處于第二姿勢的上述壓盤的上述多個突出部的狀態(tài)下,上述壓盤中的位于第二區(qū)域的部分能夠向下方變形。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噴墨記錄裝置,其中, 上述第二區(qū)域在上述第一方向上被劃分在上述第一區(qū)域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上述多個突出部(559)配置在上述第一區(qū)域的上述第一部分和上述第二部分中而未配置在上述第二區(qū)域中。
【文檔編號】B41J11/20GK103963488SQ20141003802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31日
【發(fā)明者】伊藤毅, 杉山亙, 古閑雄二, 大村崇 申請人:兄弟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