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顯影單元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727297閱讀:31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顯影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顯影單元。
      背景技術
      在滴流方法中,其中調色劑和載體預先混合在一起的顯影劑容納在顯影劑盒中,并且在從顯影劑盒向顯影單元供應調色劑的同時,也逐漸地供應新的載體。因為此時顯影單元內的顯影劑的量增加,所以在已經(jīng)積累了大于或等于給定量的量時,過多的顯影劑被排出到顯影單元外部。因此,顯影劑穩(wěn)定從而不會劣化,即其電荷量不會下降到小于或等于預定值。
      在這種滴流方法中,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平No.09-218575公開了一種結構,該結構通過利用轉動顯影裝置的轉動操作而從顯影單元的排出口排出過多的顯影劑(參見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平No.09-218575)。
      然而,通過在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平No.09-218575中公開的結構,在顯影單元不連續(xù)轉動的狀態(tài)下,諸如在以單色模式等進行打印等時,與其中適當?shù)剡M行顯影單元的轉動的情況相比,難以控制顯影單元內的顯影劑的量,并且顯影單元變得充滿顯影劑。因此,容易出現(xiàn)諸如轉矩增加、濃度降低等問題。另外,如果為了排出過多的顯影劑而頻繁地插入轉動操作,則會使生產率下降。
      另外,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0-112229提出了一種結構,該結構使顯影劑停留在攪拌/輸送攪龍(auger)的一部分處,并且從位于顯影劑水平所上升到的位置的上方的排出口排出過多的顯影劑(參見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0-112229)。
      然而,在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0-112229的結構中,對于從位于顯影單元上部的排出口排出的過多顯影劑來說很難水平運動。因此,如果沒有將顯影劑輸送到回收部分的輸送部件,就不能積累大量顯影劑(對積累性能有限制)。因此,在顯影單元不連續(xù)轉動的狀態(tài)下,諸如在以單色模式等進行打印等時,就不能排出過多的顯影劑,并因此使顯影單元充滿顯影劑。所以,容易出現(xiàn)諸如轉矩增加、濃度降低等問題。另外,如果為了排出顯影劑而頻繁地插入轉動操作,則會使生產率下降?;蛘撸绻O置將顯影劑輸送到回收部分的輸送部件,則會使成本增加。
      對于上述問題,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3-114578提出了一種結構,其中在顯影單元的殼體的側壁與攪拌/輸送攪龍之間設有排出口,從而向上開口。已經(jīng)溢出的顯影劑積累在積累腔室中,并伴隨轉動操作而被回收到回收部分。另外,為了防止過多地排出顯影劑,在排出口上安裝有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伴隨著轉動并由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參見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3-114578)。
      然而,在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3-114578中公開的結構中,為了根據(jù)顯影劑水平波動而進行平穩(wěn)的排出,開/關部件一定不能妨礙顯影劑的溢出或顯影劑在積累腔室內的積累。因此,必須充分確保開/關部件的打開/關閉操作的行程。另外,必須將排出口設置得充分高并且使該排出口充分寬。
      另外,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3-323028提出了一種結構,其中通過將排出口的平面設置成相對于水平面傾斜,則通過簡單結構就實現(xiàn)了良好維持性能(這意味著不再需要更換顯影劑)和良好的圖像質量維持性能(參見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3-323028)。
      然而,在日本專利申請?zhí)亻_No.2003-323028的結構中,開/關部件的轉動支點必須位于從排出口的平面的傾斜延伸的線上。這樣,在通過顯影劑自身的重量進行排出的情況下,如果排出口的平面的傾斜角設置得不大,則顯影劑會積累在排出口處。然而,如果該傾斜角設置得較大,則必須使得用于安裝開/關部件的上方的空間較大。
      這樣,穩(wěn)定顯影劑的排出就牽扯到顯影單元尺寸的增加。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作出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穩(wěn)定顯影劑從排出口的排出,而不會導致尺寸增加。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1,提供了一種顯影單元,該顯影單元包括輸送軸,該輸送軸設在所述顯影單元內并轉動;顯影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輸送部分為螺旋形狀,形成在所述輸送軸的外周處,并在所述輸送軸轉動時沿著軸向方向輸送顯影劑;排出口,該排出口設在與所述輸送軸相對的內壁表面中,并從該內壁表面排出所述顯影劑;積累腔室,該積累腔室積累從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顯影劑;以及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為板形,并在轉動體轉動時由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且在所述顯影位置處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顯影單元被保持在所述轉動體處,并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依次與圖像載體的顯影位置相對,具有打開/關閉支點的所述開/關部件在所述顯影位置處位于所述開/關部件的下端部分處。
      在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單元中,由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輸送的所述顯影劑從所述排出口排出,因此使所述顯影單元內的所述顯影劑的量保持恒定。
      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打開/關閉支點位于其下端部,上端側打開和關閉。因而,在所述開/關部件打開的狀態(tài)下朝向所述排出口形成傾斜表面。因此,該傾斜表面引導正在被排出的顯影劑并將其引向所述排出口。因而,所述顯影劑被從所述排出口平穩(wěn)地排出。換言之,所述開/關部件不僅是用于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的部件,而且還是用于將所述顯影劑引導到所述排出口的部件。
      這樣,平穩(wěn)地穩(wěn)定了所述顯影劑的排出,而不會使所述顯影單元變得較大。另外,能夠防止由于使所述開/關部件的打開/關閉行程比需要的大而過多地排出所述顯影劑。
      在權利要求2所述的顯影單元中,使得所述開/關部件的位于與其打開/關閉支點側相反一側處的端部較重。因而,所述開/關部件的打開和關閉更為平穩(wěn)。另外,在打開狀態(tài)下,更大的力作用在所述開/關部件打開的方向上,因此,更容易維持所述開/關部件打開的狀態(tài)。
      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單元包括輸送軸,該輸送軸設在所述顯影單元內并轉動;螺旋形的顯影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輸送部分形成在所述輸送軸的外周處,并隨著所述輸送軸的轉動沿著軸向方向輸送顯影劑;排出口,該排出口形成在與所述輸送軸相對的內壁表面中,并從該內壁表面排出所述顯影劑;積累腔室,該積累腔室積累從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顯影劑;以及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為板形,并隨著轉動體的轉動通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且在所述顯影位置處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所述開/關部件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端部的與所述排出口相反的表面處形成有其截面沿著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變窄的流動調整部分,所述顯影單元被保持在所述轉動體處,并且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依次與圖像載體的顯影位置相對。
      在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單元中,由于由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輸送的所述顯影劑從所述排出口排出,因此所述顯影劑的水平保持恒定。
      由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輸送的所述顯影劑碰撞所述板形開/關部件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端部。在該端部的與所述排出口相反的表面處形成有流動調整部分,該流動調整部分的截面沿著與所述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變窄。由于該流動調整部分,碰撞所述端部的所述顯影劑平穩(wěn)地流動而不會積累在該端部附近,從而從所述排出口平穩(wěn)且穩(wěn)定地排出。
      因為所述流動調整部分形成在所述端部的與所述排出口相反的表面處,所以在所述開/關部件關閉的狀態(tài)下,碰撞該端部的所述顯影劑在與所述排出口相反的一側處流動,從而不會積累在該端部附近。另外,由于所述顯影劑的流動,力作用在所述開/關部件的關閉方向上,因此,更容易維持關閉狀態(tài)。
      在權利要求4所述的顯影單元中,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流動調整部分是一傾斜表面。由于在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端部的與所述排出口相反一側的表面處形成的所述傾斜表面,因此碰撞該端部的所述顯影劑流動而不會積累,從而從所述排出口平穩(wěn)地排出。
      在權利要求5所述的顯影單元中,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流動調整部分是一臺階部分。由于在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端部的與所述排出口相反一側的表面處形成的所述臺階部分,因此撞擊該端部的所述顯影劑流動而不會積累,從而從所述排出口平穩(wěn)地排出。
      在權利要求6所述的顯影單元中,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輸送方向下游側端部(其與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端部相反)的結構是其中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端部的所述流動調整部分轉動180°的形狀(即,點對稱)。也就是說,即使所述開/關部件轉動180°并安裝,即,使其端部左右顛倒地安裝(即使使所述輸送方向下游側端部成為上游側端部),所述流動調整部分也以相同的方式設置在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端部處。因而,容易進行組裝工作。
      在權利要求7和8所述的顯影單元中,將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設置成比所述轉動軸的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所述端部更加朝向所述輸送方向下游側,該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為與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相反指向的螺旋形狀。
      通過這樣在所述端部處設置所述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使得所述顯影劑不會推靠所述側壁。
      在權利要求9和10所述的顯影單元中,所述排出口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內壁表面與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之間的間隔被減小。因此,所述排出口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力變大。因而,所述顯影劑被更加平穩(wěn)地從所述排出口排出。
      注意,如果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與所述內壁表面之間的間隔在其整個區(qū)域上都較窄,則會增加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由于該顯影劑輸送部分的撓曲或變形等而摩擦該內壁表面的可能性。因而,通過使所述排出口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的對所述顯影劑輸出影響較大的附近區(qū)域間隔較窄,而使所述顯影劑更平穩(wěn)地從所述排出口排出,同時防止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摩擦所述內壁表面。
      在權利要求11和12所述的顯影單元中,通過使所述排出口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外周較大,并使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與所述內壁表面之間的間隔被減小,而使得所述排出口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力較大,從而使所述顯影劑平穩(wěn)地從所述排出口排出。
      在權利要求13和14所述的顯影單元中,通過將所述排出口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迷內壁表面靠近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設置,并且使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與所述內壁表面之間的間隔較窄,而使得所述排出口的所述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力較大,從而使所述顯影劑平穩(wěn)地從所述排出口排出。
      權利要求15所述的顯影單元包括輸送軸,該輸送軸設在所述顯影單元內并轉動;顯影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輸送部分用于隨著所述輸送軸的轉動沿著軸向方向輸送顯影劑,該顯影劑輸送部分為螺旋形,并且形成在所述輸送軸的外周處;以及用于從內壁表面排出所述顯影劑的排出口,該排出口設在與所述輸送軸相對的該內壁表面中;以及積累腔室,該積累腔室用于積累從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顯影劑;以及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用于隨著轉動體的轉動通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該開/關部件為板形,并且在所述顯影位置處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顯影單元被保持在所述轉動體處,并且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依次與圖像載體的顯影位置相對,所述開/關部件在所述顯影位置處位于所述開/關部件的下端部分處具有打開/關閉支點。


      將基于附圖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在附圖中圖1為表示配備有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單元的轉動顯影裝置的示意性結構的圖;圖2為說明圖,示意性地圖示配備有本發(fā)明示例性實施例的顯影單元的顯影裝置,并說明伴隨著轉動體的轉動,開/關部件的打開/關閉操作和從排出口排出過多的顯影劑;圖3為顯影單元的內部從橫向方向觀察的剖視圖;圖4為顯影單元的內部從上方觀察的剖視圖;圖5A為其中放大了排出口附近的放大圖;圖5B為表示排出口附近的另一結構示例的圖;
      圖5C為表示圖5B的部分C的修改示例的圖;圖6為在顯影單元內部處的排出口附近的圖;圖7為在顯影單元內部處的排出口附近的立體圖;圖8為示意性地表示顯影劑盒的圖;圖9為顯影單元的內部從橫向方向觀察的剖視圖,并包括排出口部分;圖10A為其中開/關部件打開狀態(tài)的剖面的示意圖;圖10B為其中開/關部件關閉狀態(tài)的剖面的示意圖;圖11A為其中開/關部件打開狀態(tài)的剖面的示意圖;圖11B為其中開/關部件關閉狀態(tài)的剖面的示意圖;圖12為在顯影單元內部處的排出口附近的立體圖;圖13為表示開/關部件和排出口的立體圖;圖14為表示開/關部件的立體圖;圖15為表示另一開/關部件的立體圖;圖16為表示又一開/關部件的立體圖;圖17A為說明在顯影單元處于顯影位置處的狀態(tài)下的顯影劑的流動的圖;圖17B為說明顯影單元已經(jīng)轉動且開/關部件正在關閉的狀態(tài)的圖;以及圖17C為說明顯影單元已經(jīng)轉動且開/關部件關閉的狀態(tài)的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描述關于本發(fā)明的顯影單元。注意,省略了未直接涉及本發(fā)明要點的結構的圖示和描述。
      圖1為表示成像裝置01的主要部分的結構圖,在該成像裝置01處設有具有相應顏色的顯影單元12的轉動顯影裝置10。成像裝置01通過電子照相處理在諸如記錄片材等的記錄介質上形成圖像。使用了所謂的雙組分顯影方法作為所述顯影方法。另外,采用了滴流方法。
      該滴流方法是這樣一種方法,即,其中調色劑和載體預先混合在一起的顯影劑容納在顯影劑盒80中,從顯影劑盒80向顯影單元12同時供應調色劑和載體,排出過多顯影劑,從而防止顯影劑劣化。
      如圖1所示,在成像裝置01中,形狀為鼓形并用作圖像載體的電子照相感光體,即感光鼓102被支撐成能夠沿著圖1中的箭頭R1的方向轉動。沿著箭頭R1的方向轉動的感光鼓102的表面由充電部分(未示出)充電。由于曝光部分(未示出)將與圖像信息相對應的激光等照射在充電的感光鼓102上并使感光鼓102曝光,因此在感光鼓102上形成靜電潛像。該靜電潛像通過轉動顯影裝置10的顯影單元12顯影,從而在感光鼓102上形成調色劑圖像。
      轉動顯影裝置10在其中央部分處具有轉動體11。轉動體11保持用于黑色的顯影單元12K、用于黃色的顯影單元12Y、用于洋紅色的顯影單元12M以及用于青色的顯影單元12C。轉動體11的轉動軸由于諸如電機、齒輪機構等的驅動部分(未示出)而能夠沿著箭頭R2的方向自由轉動。
      在下文中,當要區(qū)分各顏色時,在附圖標記后面增加字母Y、M、C、K中的一個,而如果不需要在各顏色之間進行區(qū)分,則省略字母Y、M、C、K。
      當在感光鼓102上形成黑色調色劑圖像時,轉動體11轉動,用于黑色的顯影單元12K布置在鄰近感光鼓102的顯影位置P1(參見圖2)處,并進行顯影。同樣,當形成黃色調色劑圖像時,轉動體11沿著箭頭R2的方向轉動大致90°,用于黃色的顯影單元12Y布置在顯影位置P1處,并進行顯影。類似的,當形成洋紅色和青色調色劑圖像時,轉動體11沿著箭頭R2的方向分別進一步轉動90°,顯影單元12M或12C布置在顯影位置P1處,并進行顯影。
      這樣,在感光鼓102上依次形成各顏色的調色劑圖像,并且每次調色圖像都被轉印到中間轉印體(未示出)上。各顏色的調色劑圖像被彼此疊加在中間轉印體上,從而形成全色調色劑圖像。中間轉印體上的全色調色劑圖像都被一次性全部轉印到記錄片材(未示出)等上。
      如圖2所示,顯影單元12在感光鼓102上使圖像顯影的位置為顯影位置P1。另外,從顯影位置P1沿著箭頭R2的方向轉動90°的位置為位置P2。類似的,從位置P2轉動90°的位置為位置P3,而從位置P3轉動90°的位置為位置P4。從位置P4轉動90°的位置為顯影位置P1。注意,圖2是簡化圖,從而提供示意性圖示。
      下面將描述顯影單元12。注意,顯影單元12的作為單個單元的每幅圖都表示位于顯影位置P1的狀態(tài)(參見圖2)。
      如圖3所示,顯影單元12分成為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22和第三腔室24的三個腔室。第一腔室20和第二腔室22彼此連通,第二腔室22和第三腔室24彼此連通。另外,顯影劑盒80與第三腔室24連通。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22和第三腔室24填充有由調色劑和載體形成的、并從顯影劑盒80供應的顯影劑。
      第一腔室20具有顯影輥28和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第二腔室22中設有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第三腔室24中設有用于補充的攪龍50。每個攪龍都圍繞垂直于圖3的平面的轉動軸線轉動。換言之,如圖4所示,成形為桿并轉動的顯影輥28、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以及用于補充的攪龍50平行排成行。
      注意,在顯影位置P1處,顯影輥28處于與感光鼓102相對的位置處(如圖2所示)。如圖3所示,顯影輥28可轉動地樞轉支撐在殼體13的橫向側壁處,并通過未示出的齒輪機構而轉動。顯影輥28為在一套筒中包括磁體的磁性輥。因此,顯影輥28通過磁力吸引包含在顯影劑中的載體,從而形成磁刷,從而使調色劑吸引到載體上。然后,顯影劑通過層調整部件29而在顯影輥28上形成層。
      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和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平行于顯影輥28布置,并且樞轉地支撐在殼體13的橫向側壁處。在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和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軸32、42的端部處設有未示出的齒輪機構,并且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和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沿著與顯影輥28相同的方向轉動。
      如圖4所示,在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的軸32的外周處形成有顯影劑輸送部分34。顯影劑輸送部分34形成為螺旋形。同樣,在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軸42的外周處形成有顯影劑輸送部分44。顯影劑輸送部分44以螺旋形狀形成,該螺旋形狀沿著顯影劑輸送部分34的相反方向傾斜。
      因此,當?shù)谝粩嚢?輸送攪龍30和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隨著顯影輥28轉動而轉動時,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攪拌顯影劑,同時沿著箭頭A的方向輸送該顯影劑,從而向顯影輥28供應該顯影劑。另外,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攪拌顯影劑,同時沿著箭頭B的方向(與箭頭A相反的方向)輸送顯影劑。
      如圖3和圖4所示,在殼體13處設有隔板14,該隔板14沿著縱向方向將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和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之間分隔開,即,該隔板14將第一腔室20和第二腔室22分開。
      如圖4所示,在隔板14的沿著縱向方向的兩個端部處形成有循環(huán)口14A和14B。因此,由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攪拌和輸送的顯影劑通過循環(huán)口14A輸送到第二腔室22,由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攪拌和輸送的顯影劑通過循環(huán)口14B輸送到第一腔室20。即,顯影劑圍繞隔板14循環(huán)。
      在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和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相應的顯影劑輸送方向側端部處設有反向纏繞在顯影劑輸送部分34、44上的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36、46。
      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36、46的間距比顯影劑輸送部分34、44的間距窄。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36、46的傾斜角也小于顯影劑輸送部分34、44的傾斜角。因此,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36、46的顯影劑輸送性能次于顯影劑輸送部分34、44的顯影劑輸送性能。注意,第一攪拌/輸送攪龍30的顯影劑輸送部分34和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顯影劑輸送部分44具有大致相同的輸送性能。
      通過這樣在所述兩個端部處設置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36、46,顯影劑積累在顯影劑輸送部分34、44和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36、46之間的交界部分處,而不會被推動成抵靠殼體13的橫向側壁。另外,因為顯影劑被從兩個端部處的循環(huán)口14A、14B平穩(wěn)地排出,因此顯影劑在第一腔室20和第二腔室22之間圍繞隔板14平穩(wěn)地循環(huán)。
      如圖5A所示,在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顯影劑輸送部分44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的端部側僅一個三卷繞的部分44L的外徑稍大(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大大約0.5mm),從而增加了在此處輸送顯影劑的力。
      如圖4所示,用于補充的攪龍50平行于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樞轉地支撐在橫向側壁處。在用于補充的攪龍50與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之間形成有隔板16。
      如圖3所示,顯影劑盒80安裝在用于補充的攪龍50上方,即安裝在第三腔室24上方。
      如圖8所示,顯影劑盒80成形為筒形管,并且其內部被分成容納腔室82和回收腔室84。成形為螺旋彈簧的輸送部件99設在容納腔室82中。由于輸送部件99的轉動操作而將顯影劑從補充口86補充到第三腔室24(參見圖3和圖4)。
      如圖4所示,補充的顯影劑由用于補充的攪龍50輸送,并從形成在隔板16中的供應口16A補充到第二腔室22。另外,根據(jù)在成像時的圖像濃度,控制部分(未示出)使第三腔室24的用于補充的攪龍50轉動從而將顯影劑補充到第二腔室22。
      如圖4、圖5A和圖6所示,第三腔室24延伸到尚未到達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顯影劑輸送部分44的輸送方向(箭頭B方向)下游側端部的位置處,從而比第一腔室20和第二腔室22短。比其短的部分為積累腔室62。
      如圖9所示,積累腔室62的上部與顯影劑盒80的回收腔室84(參見圖8)連通。
      如圖7和圖9所示,在與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顯影劑輸送部分44與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46之間的交界部分相對的內壁表面中,即在分隔積累腔室62(參見圖5A和圖5B)和第二腔室22的隔板16中形成有排出口64。
      如圖2、圖7和圖9等所示,在排出口64與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之間設有板形開/關部件60。開/關部件60在顯影位置P1處圍繞形成在開/關部件60的下端部分處的轉動軸61轉動。轉動軸61布置成低于排出口64的下端。
      如圖2、圖7、圖9和圖13所示,因為開/關部件60的上端由于轉動體11的轉動(重力作用方向發(fā)生變化)而通過其自重如箭頭N所示那樣轉動,所以排出口64打開和關閉。注意,在顯影位置P1處,開/關部件60處于打開狀態(tài)。
      如圖9和圖13所示,由于開/關部件60抵靠止動件68,因此該開/關部件60停止在打開預定角度的狀態(tài)下。
      如圖13和圖14所示,開/關部件60的上端部被折疊并且變厚,從而上端部比下端部重(位于與轉動軸61相反一側的端部較重)。即,開/關部件60的重心位于中心上方。
      如圖10所示,開/關部件60位于顯影劑輸送方向(箭頭B方向)上游側的端部以楔形形狀形成,該楔形沿著與顯影劑輸送方向(箭頭B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漸變細,從而形成傾斜表面60A。該傾斜表面60A形成在位于與排出口64相反一側的表面處。另外,在所述相反一側(在輸送方向下游側處的端部)處的端部的排出口64側形成有傾斜表面60B,從而左右端部(位于上游側和下游側的端部)為點對稱。即,左右端部具有相同的形狀,即使在開/關部件60轉動180°時也是如此。
      下面將描述伴隨轉動體11的轉動(重力作用方向的變化)的開/關部件60的打開/關閉操作以及從排出口64排出過多的顯影劑。
      如圖2所示,在顯影位置P1處,開/關部件60打開。因此,如果顯影劑的水平開始變得高于預定高度,則過多的顯影劑就被從排出口64排出(另參見圖6、圖12和圖17A)。從排出口64排出的顯影劑積累在積累腔室62中。
      當顯影單元12轉動90°并到達位置P2時,開/關部件60由于其自重而關閉排出口64。因此,顯影劑不能從排出口64排出到積累腔室62。
      當顯影單元12再轉動90°并到達位置P3時,積累腔室62中的顯影劑由于重力而被傳送到顯影劑盒80的回收腔室84內。
      當顯影單元12又轉動90°并到達位置P4時,開/關部件60由于其自重而打開。然而,因為排出口64定位在上方,所以顯影劑不會從排出口64排出到積累腔室62。
      當顯影單元12再轉動90°時,其到達初始顯影位置P1。
      下面將描述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操作。
      在顯影位置P1處,如圖6、圖12和圖17A所示,顯影劑通過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而沿著箭頭B的方向傳送。由于如箭頭M所示的流動,過多的顯影劑被從排出口64排出到積累腔室62。
      此時,如圖17A所示,在開/關部件60打開的狀態(tài)下,該開/關部件60的上端打開,而該開/關部件60的下端側形成朝向排出口64的下端部的傾斜表面60D。因此,該傾斜表面60D將正被排出的顯影劑引導到排出口64。因此,顯影劑被平穩(wěn)地排出。換言之,該開/關部件既用于打開和關閉排出口64,又用于將顯影劑引導到排出口64。
      另外,如圖5A所示,在第二攪拌/輸送攪龍40的顯影劑輸送部分44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端部側處僅一個三卷繞的部分44L的外徑稍大,從而使隔板16與三卷繞的部分44L之間的間隙較窄。因此,接近隔板16的顯影劑能夠被輸送。因為這樣增加了輸送顯影劑的力,所以顯影劑被更平穩(wěn)地從排出口64排出。
      注意,如果所述外徑沿著顯影劑輸送部分的整個區(qū)域都較大,則輸送力會增加得更多。然而,顯影劑輸送部分與隔板(內壁表面)之間的間隙沿著顯影劑輸送部分的整個區(qū)域變窄。因此,由于第二攪拌/輸送攪龍的撓曲或變形,或由于顯影劑輸送部分的外徑的模制精度(公差)等而增加了顯影劑輸送部分摩擦隔板(內壁表面)的可能性。因而,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只使對顯影劑的排出影響較大的所述三卷繞的部分44L的外徑較大。這樣,可更平穩(wěn)地排出顯影劑,同時防止摩擦隔板16(內壁表面)。
      注意,在本示例性實施例中,使得顯影劑輸送部分44的外徑較大。然而,如圖5B所示,可將與所述三卷繞的部分44L相對的隔板16A設置成更接近,從而使顯影劑輸送部分44與隔板16A之間的間隙變窄。此時,如圖5C所示,設置傾斜表面16B并消除臺階可以讓顯影劑平穩(wěn)流動。
      另外,如圖10A所示,傾斜表面60A以楔形形狀形成,該楔形沿著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漸變細,該傾斜表面60A形成在開/關部件60位于沿著輸送方向上游側處的端部處。因此,如圖10A中的箭頭M和箭頭m所示,顯影劑并不碰撞開/關部件60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端部并因而堵塞并積累在那里,而是像被擦碎一樣分開并平穩(wěn)地從排出口64輸送和排出。
      傾斜表面60A形成在與排出口64相反的一側,并且在排出口64側的表面平坦。因此,如圖10B所示,在開/關部件60關閉的狀態(tài)下,顯影劑在與隔板16(排出口64)相反的一側的如箭頭m表示的那樣流動。因此,顯影劑的流動不會推動開/關部件60打開,而是力沿著關閉方向作用,因此這是優(yōu)選的。
      注意到,表面60A可以傾斜成銳角。
      另外,在位于相反側的端部(沿著輸送方向的下游側端部)處,傾斜表面60B形成在排出口64側。即,左右端部(上游側和下游側端部)成形為點對稱,從而即使開/關部件60轉動180°也具有相同的結構。因此,即使開/關部件60在轉動180°的狀態(tài)安裝,即,使其左右端顛倒安裝,上游側端部的一側(該側與排出口64相反)同樣為傾斜表面。因此,容易進行組裝工作。
      注意,對于開/關部件60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端部的結構來說,該結構沿著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逐漸變窄(截面逐漸變小)就足夠了,這樣顯影劑被平穩(wěn)地輸送而不會積累。例如,如同在圖11A和圖11B和在圖15中所示的開/關部件60的情況一樣,可具有在位于輸送方向上游側的端部處形成臺階部分160A的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形成在相反側端部處點對稱的臺階部分160B,從而形成即使左右顛倒也能夠安裝的結構。
      另外,如圖17A至圖17C順序所示,由于顯影單元12的轉動,顯影劑覆蓋在開/關部件60上從而使其關閉,因此開/關部件60可平穩(wěn)地關閉。
      另外,如圖13、圖14等所示,開/關部件60的上端部(與轉動軸61相反的一側)折疊從而較重,因此開/關部件60的重心位于中心上方(位于與轉動軸61相反的一側)。因此,使得開/關部件60的打開/關閉操作可更加平穩(wěn)。另外,在顯影位置P1處,可以容易地維持開/關部件60打開的狀態(tài)。
      注意,將開/關部件的重心設置在其中心上方的結構并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結構。例如,如圖15所示,可以在上端部安裝配重162?;蛘撸梢允褂闷渖匣?60A比其下基部260B長的梯形開/關部件260。
      如上所述,因為顯影劑的排出平穩(wěn)而穩(wěn)定,所以無需為了平穩(wěn)地穩(wěn)定排出而使排出口64的高度較高,或者使開/關部件60的打開/關閉行程較大等。因而,所述顯影單元不會變大。另外,因為沒有使開/關部件60的打開/關閉行程比需要的大,所以不會伴隨轉動操作而過度地排出顯影劑(不會過多排出顯影劑)。
      已經(jīng)為了說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本發(fā)明的示例性實施例的上述描述。并不旨在窮盡本發(fā)明或將本發(fā)明限制于所公開的精確形式。明顯的是,對于本領域中的技術人員來說許多修改和變化都是顯而易見的。為了最好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而選擇并描述了所述示例性實施例,從而使本領域的其他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用于各種實施例并具有適合于所設想的特定用途的各種修改。旨在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來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顯影單元,該顯影單元包括輸送軸,該輸送軸設在所述顯影單元內并轉動;螺旋形的顯影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輸送部分形成在所述輸送軸的外周處,并隨著所述輸送軸的轉動沿著軸向方向輸送顯影劑;排出口,該排出口設在與所述輸送軸相對的內壁表面中,并且從該內壁表面排出所述顯影劑;積累腔室,該積累腔室積累從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顯影劑;以及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為板形,并隨著一轉動體的轉動通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并且在所述顯影位置處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顯影單元被保持在所述轉動體處,并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依次與圖像載體的顯影位置相對,所述開/關部件在所述顯影位置處位于所述開/關部件的下端部分處具有打開/關閉支點。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使得所述開/關部件的位于與所述打開/關閉支點側相反側處的端部比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打開/關閉支點側重。
      3.一種顯影單元,該顯影單元包括輸送軸,該輸送軸設在所述顯影單元內并轉動;螺旋形的顯影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輸送部分形成在所述輸送軸的外周處,并隨著所述輸送軸的轉動沿著軸向方向輸送所述顯影劑;排出口,該排出口形成在與所述輸送軸相對的內壁表面中,并從該內壁表面排出所述顯影劑;積累腔室,該積累腔室積累從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顯影劑;以及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為板形,并隨著一轉動體的轉動通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且在所述顯影位置處處于打開狀態(tài),在所述開/關部件的輸送方向上游側端部的與所述排出口相反的表面處形成有其截面沿著與輸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變窄的流動調整部分,所述顯影單元被保持在所述轉動體處,并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依次與圖像載體的顯影位置相對。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流動調整部分為一傾斜表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流動調整部分為一臺階部分。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開/關部件的輸送方向下游側端部具有其中所述開/關部件的所述流動調整部分轉動180°的結構。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輸送軸具有成形為與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相反指向的螺旋形的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比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端部進一步朝向輸送方向下游側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輸送軸具有成形為與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相反指向的螺旋形的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反向輸送部分比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端部進一步朝向輸送方向下游側設置。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排出口的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內壁表面與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之間的間隔被減小。
      10.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排出口的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內壁表面與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之間的間隔被減小。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排出口的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外周比不在所述排出口的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外周大。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排出口的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外周比不在所述排出口的上游側附近的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的外周大。
      13.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排出口的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內壁表面比不在所述排出口的上游側附近的所述內壁表面更靠近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0所述的顯影單元,其中,所述排出口的輸送方向上游側附近的所述內壁表面比不在所述排出口的上游側附近的所述內壁表面更靠近所述顯影劑輸送部分。
      15.一種顯影單元,該顯影單元包括輸送軸,該輸送軸設在所述顯影單元內并轉動;顯影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輸送部分用于隨著所述輸送軸的轉動沿著軸向方向輸送顯影劑,該顯影劑輸送部分為螺旋形,并且形成在所述輸送軸的外周處;以及用于從內壁表面排出所述顯影劑的排出口,該排出口設在與所述輸送軸相對的該內壁表面中;以及積累腔室,該積累腔室用于積累從所述排出口排出的所述顯影劑;以及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用于隨著轉動體的轉動通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該開/關部件為板形,并且在所述顯影位置處處于打開狀態(tài),所述顯影單元被保持在所述轉動體處,并且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依次與圖像載體的顯影位置相對,所述開/關部件在所述顯影位置處位于所述開/關部件的下端部分處具有打開/關閉支點。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顯影單元,該顯影單元包括輸送軸;顯影劑輸送部分,該顯影劑輸送部分在所述輸送軸轉動時沿著軸向方向輸送所述顯影劑;排出口,該排出口從內壁表面排出顯影劑;積累腔室,該積累腔室積累排出的顯影劑;以及開/關部件,該開/關部件隨著一轉動體的轉動由于其自重而打開和關閉所述排出口,并且在顯影位置處于打開狀態(tài)下,所述開/關部件的打開/關閉支點設置為在所述顯影位置處位于所述開/關部件的下端部分處,所述顯影單元被保持在所述轉動體處,并通過所述轉動體的轉動而依次與圖像載體的顯影位置相對。
      文檔編號G03G15/08GK101017351SQ200710006588
      公開日2007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6日
      發(fā)明者巖田尚也, 千原朋義, 岡本哲二, 河村明嗣 申請人:富士施樂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