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光傳導單元及光收發(fā)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95927閱讀:159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光傳導單元及光收發(fā)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光傳導單元及光收發(fā)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傳導單元及光收發(fā)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在導光元件及光電元件之間傳輸光線的光傳導單元及具有該光傳導單元的光收發(fā)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一般光收發(fā)裝置會使用一光傳導單元,以在導光元件(如光纖)及光電元件(如發(fā)光二極管)之間傳輸光線。[0003]參閱圖I、圖2及圖3為一現(xiàn)有的光傳導單元9。光傳導單元9包含一透鏡模塊 91、一對接于透鏡模塊91的連接器92,以及一連結固定透鏡模塊91與連接器92的金屬卡固結構93。[0004]透鏡模塊91將光電元件(圖中未繪制)覆蓋于內,并包括數(shù)個透鏡(圖中未繪制)、兩個朝向連接器92延伸的定位柱911、遠離定位柱911且相互間隔的兩個第一卡槽 912與兩個第二卡槽913。連接器92包括一個供導光元件(圖中未繪制)容置的容置槽 921、兩個供定位柱911插設的定位孔922以及兩個遠離定位孔922彼此相間隔的第三卡槽 923??ü探Y構93包括兩個第一勾部931、兩個第二勾部932,以及位于第一勾部931與第二勾部932相反側的兩個第三勾部933。[0005]組裝光傳導單元9時,會先將透鏡模塊91與連接器92相互對接,并透過定位柱 911與定位孔922相互定位(如圖2)。而后,再通過卡固結構93以連結固定透鏡模塊91 與連接器92 (如圖3)。此時,第一勾部931分別卡固于第一卡槽912中,第二勾部932分別卡固于第二卡槽913中,且第三勾部933分別卡固于第三卡槽923中。[0006]但上述卡固結構93的構造復雜且體積龐大,會增加光傳導單元9整體的體積。此外,拆卸卡固結構93時,容易損傷卡固結構93的第一勾部931、第二勾部932或第三勾部 933,而導致拆卸上的困難。再者,光傳導單元9遭受震蕩或進行落摔測試時,透鏡模塊91 與連接器92容易產生相對位移,而使定位柱911折損或斷裂。發(fā)明內容[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小、拆卸方便且受震蕩時不易損傷的光傳導單元。[0008]本實用新型光傳導單元,在一個導光元件及一個光電元件之間傳輸光線,包含一個透鏡模塊、一個連接器及兩個卡扣。[0009]該透鏡模塊包括兩個相間隔的側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對應端緣的對接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而配合界定出一容納該光電元件的空腔的頂壁,以及多個分別設于該對接壁與該頂壁的透鏡。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之間各形成一個第一卡槽。該頂壁對應所述透鏡與該光電兀件處設有一個導光部。[0010]該連接器與該透鏡模塊對接,并包括一個朝向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的對接面、位于上下側的一個頂面及一個底面以及兩個位于相反側且連接該對接面的側面。該頂面形成一個貫穿至該對接面且對應該透鏡位置以供該導光元件設置的容置槽。各該側面鄰近該對接面處各凹陷形成一個貫穿該頂面及該底面的第二卡槽。[0011]所述卡扣各包括一基部及兩個分別從該基部兩相反端彎折延伸的勾部。各該卡扣的基部分別靠抵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使各該勾部分別伸入并干涉固定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中。[0012]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前述光傳導單元的光收發(fā)裝置。[0013]于是,本實用新型光收發(fā)裝置,光學連接于一個導光元件,包含一個電路板、一個光電兀件及一個光傳導單兀。[0014]光電元件設置且電連接于該電路板,并光學連接于該導光元件。光傳導單元設置于該電路板,并在該導光元件及該光電元件之間傳輸光線。該光傳導單元包括一個透鏡模塊、一個連接器及兩個卡扣。[0015]該透鏡模塊具有兩個相間隔的側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對應端緣的對接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而配合界定出一容納該光電元件的空腔的頂壁,以及多個分別設于該對接壁與該頂壁的透鏡。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之間各形成一個第一卡槽。該頂壁對應所述透鏡與該光電兀件處設有一個導光部。[0016]該連接器與該透鏡模塊對接,并具有一個朝向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的對接面、位于上下側的一個頂面及一個底面以及兩個位于相反側且連接該對接面的側面。該頂面形成一個貫穿至該對接面且對應該透鏡以供該導光元件設置的容置槽。各該側面鄰近該對接面處各凹陷形成一個貫穿該頂面及該底面的第二卡槽。[0017]所述卡扣各具有一個基部及兩個分別從該基部兩相反端彎折延伸的勾部。各該卡扣的基部分別靠抵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使得各該勾部分別伸入并干涉固定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中。[0018]較佳地,所述卡扣的基部的長度對應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距離,且各該卡扣的勾部分別穿入相對應的各該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后,再反折朝向該頂壁或該頂面并遠離該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0019]較佳地,所述第一卡槽的一內壁面還分別凸伸形成一個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卡槽的一內壁面還分別凸伸形成一個第二限位部,且所述卡扣的勾部的末端分別頂?shù)钟谙鄬脑摰谝豢ú鄣牡谝幌尬徊考霸摰诙ú鄣牡诙尬徊?。[0020]較佳地,位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該透鏡模塊的頂壁還凹陷形成一個第一凹孔,且位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該連接器的頂面還凹陷形成一個第二凹孔,且各該卡扣還包括兩個由該基部凸伸的凸塊,其分別對應卡固于該第一凹孔及該第二凹孔中。[0021]較佳地,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還形成一向該連接器凸伸的定位柱,該連接器還包括一個形成于該對接面并供該定位柱插設的定位孔。[002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所述卡扣連接并固定該透鏡模塊與該連接器, 可減少光傳導單元的體積。此外,所述卡扣通過勾部插設固定于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 易于組裝及拆卸。再者,所述卡扣提供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與該連接器的對接面額外的固定結合力。因此,該光傳導單元遭受震蕩時,插設于定位孔的定位柱不易折損或斷裂。


      [0023]圖I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一現(xiàn)有的光傳導單元的實施態(tài)樣;[0024]圖2是該現(xiàn)有的光傳導單元的部分組合的立體分解圖;[0025]圖3是該現(xiàn)有的光傳導單元的立體組合圖;[0026]圖4是一立體組合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光收發(fā)裝置的一較佳實施例;[0027]圖5是該實用新型光收發(fā)裝置的立體分解圖;[0028]圖6是一示意圖,說明一光傳導單元將一光電元件發(fā)出的光傳輸至一導光元件;[0029]圖7是一立體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一透鏡模塊的實施態(tài)樣;[0030]圖8是一立體圖,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一連接器的實施態(tài)樣;[0031]圖9(1)、(II)是說明該較佳實施例的一^^扣的實施態(tài)樣的立體圖;[0032]圖10是圖4的局部放大圖,說明通過該卡扣固定該透鏡模塊與連接器;[0033]圖11是圖10的立體剖視圖;[0034]圖12是一流程圖,說明該光收發(fā)裝置的制造流程;[0035]圖13是一立體圖,說明將多個芯片與多個光電元件裝設于一電路板;[0036]圖14(1)、(II)是說明將該透鏡模塊裝設于該電路板上對應所述芯片與所述光電元件的位置的立體圖;[0037]圖15(1)、(II)是說明將該連接器裝設于該電路板上,并與該透鏡模塊對接的立體圖;[0038]圖16是一立體圖,說明通過兩卡扣連接固定該透鏡模塊與該連接器;及[0039]圖17是一示意圖,說明該光傳導單元將該導光元件的光線傳輸至該光電元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40]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0041]參閱圖4、圖5與圖6,首先說明本實用新型光收發(fā)裝置100作為光發(fā)射器的實施態(tài)樣。光收發(fā)裝置100光學連接于一導光元件200,并包含一個光傳導單元I、一個電路板 2、多個芯片3及多個數(shù)量對應芯片3的光電元件4。[0042]芯片3設置且電連接于電路板2,用于控制光電元件4及訊號處理。光電元件4設置于電路板2且分別電連接于對應的芯片3,并分別光學耦接于導光元件200。此處,光電兀件4為發(fā)光二極管,導光兀件200為光纖且數(shù)量對應于光電兀件4,各光電兀件4發(fā)出的光線通過光傳導單元I傳輸至對應的導光元件200。但光電元件4也可以使用其他類型的光源,導光元件200還可使用其他類型的導光媒介,且光電元件4與導光元件200的數(shù)量也可以只設置一個,不以上述內容為限。[0043]參閱圖4至圖9,光傳導單元I設置于電路板2,包括一個透鏡模塊5、一個對接于透鏡模塊5的連接器6及兩個用于連結固定透鏡模塊5與連接器6的卡扣7。[0044]透鏡模塊5具有兩個相間隔的側壁51、一個連接所述側壁51對應端緣的對接壁 52、一個連接所述側壁51與對接壁52的頂壁53,以及多個數(shù)量對應光電元件4且用于匯聚光電元件4發(fā)出的光線的透鏡54。[0045]側壁51、對接壁52與頂壁53相互配合界定出容納光電元件4與芯片3的空腔55。 對接壁52形成兩個朝連接器6凸伸的定位柱521。透鏡54分別設于對接壁52對應導光元件200處以及頂壁53對應光電元件4處,且頂壁53對應透鏡54與光電元件4處設有一反射光電元件4發(fā)出的光線的導光部531。據此,光電元件4發(fā)出的光線通過頂壁53處的透鏡54匯聚,經由導光部531的反射傳導再通過對接壁52處的透鏡54進一步聚光,而傳輸至導光元件200。此外,側壁51與對接壁52之間各形成一個供卡扣7干涉固定的第一卡槽 56。各第—^槽56的一內壁面凸伸形成一個第一限位部57,且第—^槽56與連接器6之間的頂壁53還各凹陷形成一個第一凹孔532。[0046]連接器6具有一個朝向該透鏡模塊5的對接壁52的對接面61、位于上下側的一個頂面62及一個底面63以及兩個位于相反側且連接該對接面61的側面64。頂面62形成一個貫穿至對接面61且對應所述透鏡54以供導光元件200設置的容置槽65。對接面61對應定位柱521處形成兩個供定位柱521插設的定位孔611。所述側面64鄰近對接面61處各凹陷形成一個貫穿頂面62及底面63以供卡扣7干涉固定的第二卡槽66。各第二卡槽 66的一內壁面凸伸形成一個第二限位部67,且第二卡槽66與透鏡模塊5之間的頂面62還分別凹陷形成一個第二凹孔621。[0047]卡扣7由金屬制成,具有一個基部71、兩個分別從基部71兩相反端彎折延伸的勾部72及兩個由該基部71凸伸的凸塊73。[0048]參照圖10及圖11。進一步來說,基部71的長度對應于相對應的第一^^槽56與該第二卡槽66之間的距離。通過卡扣7連結固定透鏡模塊5與連接器6時,各卡扣7的基部71分別靠抵于相對應的第--^槽56與該第二卡槽66之間,使凸塊73分別卡固于相對應的第一凹孔532與第二凹孔621中,且勾部72分別穿入相對應的第一卡槽56及第二卡槽66,再反折朝向頂壁53或頂面62并遠離基部71的方向傾斜延伸,使勾部72的末端分別頂?shù)钟谙鄬牡谝幌尬徊?7及第二限位部67,而讓勾部72干涉固定于對應的第一卡槽 56與該第二卡槽66中。[0049]以下參照圖12至圖16以及相關圖式說明光收發(fā)裝置100的制作方式。首先,將芯片3與光電元件4設置于電路板2,芯片3與光電元件4各呈條狀緊密排列,但不以此為限。接著,將透鏡模塊5設置于電路板2對應于芯片3與光電元件4的位置,并將透鏡模塊 5的導光部531對準光電元件4的上方(如圖6所示),以便傳導光電元件4發(fā)出的光線。 再來,將連接器6設置于電路板2,并透過定位孔611、定位柱521而對接于透鏡模塊5。最后,將兩個卡扣7的勾部72分別干涉固定于對應的第—^槽56、第二卡槽66中,并將卡扣 7的凸塊73卡固于對應的第一凹孔532與第二凹孔621中,而將透鏡模塊5與連接器6連結定位。[0050]參照圖17為本實用新型光收發(fā)裝置100’作為光接收器的實施態(tài)樣,其構件與前述內容大致相同,差別在于前述光電元件4使用如發(fā)光二極管的發(fā)光元件,而此處的光電兀件4’使用接收光線而對應產生電訊號的光電二極管(Photo diode),且芯片3’處理光電元件4’傳輸來的電訊號。據此,導光元件200發(fā)出的光線通過透鏡54匯聚,并經由導光部 531而照射于光電元件4’,使產生對應的電訊號并傳給芯片3’。[0051]綜上所述,使用體積小的卡扣7固定透鏡模塊5與連接器6,可減少光傳導單元I 整體的體積。此外,卡扣7易于從第一卡槽56、第二卡槽66卸除,而降低拆卸的困難程度。 再者,卡扣7提供透鏡模塊5的對接壁52與連接器6對接面61額外的固定結合力,透鏡模塊5與連接器6受震蕩產生相對位移時,插設于定位孔611的定位柱521不易折損或斷裂,所以確實能達成本實用新型的目的。[0052]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及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光傳導單元,在一個導光元件及一個光電元件之間傳輸光線,其特征在于該光傳導單兀包含 一個透鏡模塊,包括兩個相間隔的側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對應端緣的對接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而配合界定出一個容納該光電元件的空腔的頂壁,以及多個分別設于該對接壁與該頂壁的透鏡,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之間各形成一個第一卡槽,該頂壁對應所述透鏡與該光電兀件處設有一個導光部; 一個連接器,與該透鏡模塊對接,并包括一個朝向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的對接面、位于上下側的一個頂面及一個底面以及兩個位于相反側且連接該對接面的側面,該頂面形成一個貫穿至該對接面且對應該透鏡位置以供該導光元件設置的容置槽,各該側面鄰近該對接面處各凹陷形成一個貫穿該頂面及該底面的第二卡槽;及 兩個卡扣,各包括一個基部及兩個分別從該基部兩相反端彎折延伸的勾部,各該卡扣的基部分別靠抵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使各該勾部分別伸入并干涉固定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中。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光傳導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基部的長度對應于相對應的該第一^^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距離,且各該卡扣的勾部分別穿入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后,再反折朝向該頂壁或該頂面并朝遠離該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傳導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一內壁面還分別凸伸形成一個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卡槽的一內壁面還分別凸伸形成一個第二限位部,且所述卡扣的勾部的末端分別頂?shù)钟谙鄬脑摰谝豢ú鄣牡谝幌尬徊考霸摰诙ú鄣牡诙尬徊俊?br>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傳導單元,其特征在于位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該透鏡模塊的頂壁還凹陷形成一個第一凹孔,位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該連接器的頂面還凹陷形成一個第二凹孔,且各該卡扣還包括兩個由該基部凸伸的凸塊,所述凸塊分別對應卡固于該第一凹孔及該第二凹孔中。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光傳導單元,其特征在于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還形成一個向該連接器凸伸的定位柱,該連接器還包括一個形成于該對接面并供該定位柱插設的定位孔。
      6.一種光收發(fā)裝置,光學連接于一導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該光收發(fā)裝置包含 一個電路板; 一個光電元件,設置且電連接于該電路板,并光學連接于該導光元件;及 一個光傳導單元,設置于該電路板,并在該導光元件及該光電元件之間傳輸光線,該光傳導單元包括 一個透鏡模塊,具有兩個相間隔的側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對應端緣的對接壁、一個連接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而配合界定出一個容納該光電元件的空腔的頂壁,以及多個分別設于該對接壁與該頂壁的透鏡,所述側壁與該對接壁之間各形成一個第一卡槽,該頂壁對應所述透鏡與該光電兀件處設有一個導光部, 一個連接器,與該透鏡模塊對接,并具有一個朝向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的對接面、位于上下側的一個頂面及一個底面以及兩個位于相反側且連接該對接面的側面,該頂面形成一個貫穿至該對接面且對應該透鏡以供該導光元件設置的容置槽,各該側面鄰近該對接面處各凹陷形成一個貫穿該頂面及該底面的第二卡槽,及 兩個卡扣,各具有一個基部及兩個分別從該基部兩相反端彎折延伸的勾部,各該卡扣的基部分別靠抵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使得各該勾部分別伸入并干涉固定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光收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的基部的長度對應于相對應的該第一^^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距離,且各該卡扣的勾部分別穿入相對應的各該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后,再反折朝向該頂壁或該頂面并遠離該基部的方向傾斜延伸。
      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收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的一內壁面還分別凸伸形成一個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卡槽的一內壁面還分別凸伸形成一個第二限位部,且所述卡扣的勾部的末端分別頂?shù)钟谙鄬脑摰谝豢ú鄣牡谝幌尬徊考霸摰诙ú鄣牡诙尬徊俊?br> 9.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收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位于相對應的該第^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該透鏡模塊的頂壁還凹陷形成一個第一凹孔,且位于相對應的該第一卡槽與該第二卡槽之間的該連接器的頂面還凹陷形成一個第二凹孔,且各該卡扣還具有兩個由該基部凸伸的凸塊,所述凸塊分別對應卡固于該第一凹孔及該第二凹孔中。
      10.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光收發(fā)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透鏡模塊的對接壁還形成一個向該連接器凸伸的定位柱,該連接器還包括一個形成于該對接面并供該定位柱插設的定位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光傳導單元及光收發(fā)裝置,一種光傳導單元,在導光元件及光電元件之間傳輸光線,包含一個透鏡模塊、一個連接器及兩個卡扣。透鏡模塊包括兩個側壁、一個對接壁、一個容納光電元件的頂壁,及多個設于對接壁與頂壁的透鏡。側壁與對接壁之間形成一個第一卡槽。頂壁對應透鏡與光電元件處設有一個導光部。連接器與透鏡模塊對接,頂面形成一個供導光元件設置的容置槽,側面鄰近對接面處形成一個貫穿頂面與底面的第二卡槽??郯ㄒ粋€基部及兩個勾部,基部靠抵于第一卡槽與第二卡槽之間,使勾部干涉固定于第一卡槽與第二卡槽中。透鏡模塊與連接器通過所述卡扣加以固定,可減少整體的體積且拆卸方便。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該光傳導單元的光收發(fā)裝置。
      文檔編號G02B6/32GK202815278SQ20122044731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4日
      發(fā)明者黃永亮, 劉一誠, 陳振偉, 陳靖仁, 莊敏男, 趙偉州 申請人:開曼群島商眾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