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包括與面陣CCD相機底座固定連接的相機固定板,圍成方形容置空間的左側固定板、右側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和前端調整板。相機固定板通過鎖緊螺釘副固定于前端調整板的內表面,鎖緊螺釘副包括球形墊圈和鎖緊螺釘,球形墊圈設置于前端調整板內表面與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之間且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與球形墊圈的球形面接觸。前端調整板的外表面上設有貫穿前端調整板的多組微調螺釘副,多組微調螺釘副的尾端與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抵接。本實用新型安裝于面陣CCD相機安裝架上,可對面陣CCD相機的鏡筒進行調整,保證面陣CCD相機的鏡筒始終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
【專利說明】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應用于液晶屏檢測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液晶屏在生產完畢后需要對其質量進行檢測。圖1示出了現(xiàn)有對液晶屏進行質量檢測的檢測設備圖。如圖1所示,液晶屏質量檢測設備包括檢測光源101、液晶屏支撐件102和面陣CCD (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相機103。檢測光源101發(fā)射光源,液晶屏支撐件102為透明玻璃等透光物件,液晶屏104平放于液晶屏支撐件102上,面陣CXD相機103在檢測光源101打開后拍攝液晶屏的圖像。與面陣CXD相機103連接的處理器根據(jù)面陣CCD相機采集的圖像判斷液晶屏是否合格。
[0003]安裝于待檢測液晶屏上方設定位置處的面陣CCD相機,其內的CCD芯片須與待檢測液晶屏平行時,面陣CCD相機才能得到清晰的圖像。通常設置于待檢測液晶屏上方的安裝架等裝置均設有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的固定面,面陣CCD相機底座的其中一個側面固定于該固定面上,面陣CCD相機的鏡筒垂直于待檢測液晶屏。由于面陣CCD相機中的鏡筒與CXD芯片垂直,從而保證相機中的CXD芯片與待檢測液晶屏平行。
[0004]但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安裝架等裝置中的固定面不可避免的會存在誤差,即固定面不會與待檢測液晶屏完全垂直,這就導致面陣CCD相機的鏡筒與待檢測液晶屏不垂直,進而CCD芯片與待檢測液晶屏不平行,此時面陣CCD相機采集的圖像模糊,從而影響或無法進行液晶屏的檢測。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對面陣CCD相機進行調整,以使面陣CCD相機的鏡頭始終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
[0006]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面陣CXD相機調整機構,包括:
[0007]與面陣CCD相機底座固定連接的相機固定板,左側固定板、右側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和前端調整板;
[0008]所述左側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右側固定板和前端調整板依次固定連接圍成方形容置空間;所述面陣CCD相機底座設置于所述方形容置空間內;
[0009]所述相機固定板通過鎖緊螺釘副固定于所述前端調整板的內表面,所述鎖緊螺釘副包括球形墊圈和鎖緊螺釘,所述球形墊圈設置于所述前端調整板內表面與所述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之間且所述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與球形墊圈的球形面接觸;
[0010]所述前端調整板的外表面上設有貫穿所述前端調整板的多組微調螺釘副,多組微調螺釘副的尾端與所述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抵接;多組微調螺釘副的中心連線圍成的多邊形的面積不小于所述調節(jié)面面積的1/3。
[0011]優(yōu)選地,所述鎖緊螺釘副包括球形墊圈和鎖緊螺釘。
[0012]優(yōu)選地,所述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與所述前端調整板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為3?5毫米。
[0013]優(yōu)選地,所述微調螺釘副的組數(shù)為三組,其中一組微調螺釘副設置于所述前端調整板的中上部,其尾端與所述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的中上部抵接;另外兩組微調螺釘副設置于所述前端調整板的中下部,兩組微調螺釘副的尾端與所述調節(jié)面的中下部抵接;
[0014]三組所述微調螺釘副的中心連線圍成等邊三角形。
[0015]進一步地,所述左側固定板、后端固定板、右側固定板和前端調整板上均設有若干通孔。
[0016]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方形容置空間內相機固定板的塊數(shù)為多塊;
[0017]所述前端調整板上對應每塊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均設有貫穿所述前端調整板的多組微調螺釘副。
[0018]進一步地,所述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
(5)依次固定連接圍成的方形結構的頂部設有上端固定板(8),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圍成的方形結構通過上端固定板(8)固定于相機安裝架上。
[0019]優(yōu)選地,上端固定板(8)為工形板。
[0020]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在相機固定板和前端調整板通過鎖緊螺釘副固定,且通過鎖緊螺釘副中的球形墊圈,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可沿球形墊圈的球形面進行轉動。微調螺釘副與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的抵接,通過旋轉微調螺釘副中的旋轉結構,相機固定板繞球形面轉動,且多個微調螺釘副的分布位置可實現(xiàn)對整個相機固定板在豎直方向及豎直方向左右兩側的調整在相機固定板調整的同時面陣CCD相機的鏡筒會隨之調整直至調整到面陣CXD相機的鏡筒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為止。因此,本實用新型安裝于面陣CXD相機安裝架上,可對面陣CCD相機的鏡筒進行調整,保證面陣CCD相機的鏡筒始終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2]圖1示出了現(xiàn)有對液晶屏進行質量檢測的檢測設備圖;
[0023]圖2示出了根據(jù)一優(yōu)選實施例示出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5]下面通過對本申請中面陣CXD相機調整機構的結構及工作原理進行詳細闡述。
[0026]本申請中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固定于安裝面陣CCD相機的安裝機構上。面陣CCD相機包括底座和固定于底座并與底座成一體結構的長筒鏡頭。圖2示出了根據(jù)一優(yōu)選實施例示出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如圖2所示,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包括與面陣CCD相機底座10固定連接的相機固定板1、左側固定板2、右側固定板3、后端固定板4和前端調整板5。
[0027]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優(yōu)選通過固定螺釘9依次固定連接圍成方形容置空間。面陣CCD相機底座10隨相機固定板I設置于方形容置空間內。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圍成的方形結構的頂部設有上端固定板8,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圍成的方形結構通過上端固定板8固定于相機安裝架上。優(yōu)選地,上端固定板8為工形板。
[0028]相機固定板I通過鎖緊螺釘副6固定于前端調整板5的內表面,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與前端調整板5的內表面相距設定距離。優(yōu)選地,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與前端調整板5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為3?5毫米。
[0029]作為各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方案,鎖緊螺釘副6包括球形墊圈和鎖緊螺釘。球形墊圈設置于相機固定板I與前端調整板5之間,且球形墊圈的球形面與相機固定板I的調整面接觸。鎖緊螺釘從前端調整板5外表面設置的螺紋孔內插入,依次貫穿前端調整板5、球形墊圈和相機固定板1,并通過螺紋固定于相機固定板I上。由于前端調整板5和相機固定板I之間設置球形墊圈且球形墊圈的球形面與相機固定板I接觸,因此相機固定板I可沿球形墊圈的球形面轉動。在本申請中,前端調整面朝向方形容置空間的一面為前端調整板5的內表面,與前端調整板5內表面相反的一面為外表面。
[0030]前端調整板5的外表面上設有貫穿前端調整板5的多組微調螺釘副7,多組微調螺釘副7的尾端與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抵接。多組微調螺釘副7的中心連線圍成的多邊形的面積不小于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面積的1/3。
[0031]作為實施例中的優(yōu)選實施例,前端調整板5上固定的微調螺釘副7的組數(shù)為三組。其中一組微調螺釘副7設置于前端調整板5的中上部,相應地,其尾端與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的中上部抵接。另外兩組微調螺釘副7設置于前端調整板5的中下部,相應地,兩組微調螺釘副7的尾端與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的中下部抵接。三組微調螺釘副7的中心連線圍成等邊三角形。
[0032]優(yōu)選地,微調螺釘副7包括微調螺桿和與微調螺桿頂部固定或一體成型的微調螺母,微調螺桿的底部與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抵接。三組微調螺釘副7中的微調螺桿的中心連線圍成等邊三角形。三個微調螺桿的底部與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的抵接,旋轉每個微調螺桿,相機固定板I均會繞球形墊圈的球形面轉動,從而實現(xiàn)對相機固定板I在豎直方向及豎直方向左右兩側的調整。在相機固定板I調整的同時,面陣CCD相機的鏡筒20會隨之調整,直至調整到面陣CCD相機的鏡筒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為止。
[0033]市面上螺桿的標準螺距為I毫米。為使本申請中相機調整裝置的調節(jié)精度更高,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中微調螺桿的螺距為0.25?0.5毫米。作為最佳優(yōu)選實施例,微調螺桿的螺距為0.35毫米。
[0034]進一步地,為減輕相機安裝架的重量,本申請面陣CXD相機調整機構在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上均設有若干通孔。
[0035]更進一步地,本申請中的面陣CXD相機調整機構還可為拼裝結構。即在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圍成的方形容置空間內固定安裝多塊相機固定板I。前端調整板5上對應每塊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均設有貫穿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多組微調螺釘副7。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為拼裝結構時,只需將方形容置空間的長度增加即可。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采用拼裝結構,可減小加工難度。
[0036]由以上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在相機固定板和前端調整板通過鎖緊螺釘副固定,且通過鎖緊螺釘副中的球形墊圈,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可沿球形墊圈的球形面進行轉動。微調螺釘副與相機固定板的調節(jié)面的抵接,通過旋轉微調螺釘副中的旋轉結構,相機固定板繞球形面轉動,且多個微調螺釘副的分布位置可實現(xiàn)對整個相機固定板在豎直方向及豎直方向左右兩側的調整。在相機固定板調整的同時,面陣CCD相機的鏡筒會隨之調整,直至調整到面陣CCD相機的鏡筒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為止。因此,本實用新型安裝于面陣CCD相機安裝架上,可對面陣CCD相機的鏡筒進行調整,保證面陣CCD相機的鏡筒始終與待檢測液晶屏垂直。
[0037]應當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經描述并在附圖中示出的精確結構,并且可以在不脫離其范圍進行各種修改和改變。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僅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包括與面陣CCD相機底座(10)固定連接的相機固定板(I),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左側固定板(2)、右側固定板(3)、后端固定板(4)和前端調整板(5); 所述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依次固定連接圍成方形容置空間;所述面陣CCD相機底座設置于所述方形容置空間內; 所述相機固定板(I)通過鎖緊螺釘副¢)固定于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內表面,所述鎖緊螺釘副(6)包括球形墊圈和鎖緊螺釘,所述球形墊圈設置于所述前端調整板(5)內表面與所述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之間且所述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與球形墊圈的球形面接觸; 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外表面上設有貫穿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多組微調螺釘副(7),多組微調螺釘副(7)的尾端與所述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抵接;多組微調螺釘副(7)的中心連線圍成的多邊形的面積不小于所述調節(jié)面面積的1/3。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陣CXD相機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鎖緊螺釘副(6)包括球形墊圈和鎖緊螺釘。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與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內表面之間的距離為3?5毫米。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調螺釘副(7)的組數(shù)為三組,其中一組微調螺釘副(7)設置于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中上部,其尾端與所述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的中上部抵接;另外兩組微調螺釘副(7)設置于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中下部,兩組微調螺釘副(7)的尾端與所述調節(jié)面的中下部抵接; 三組所述微調螺釘副(7)的中心連線圍成等邊三角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上均設有若干通孔。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容置空間內相機固定板(I)的塊數(shù)為多塊; 所述前端調整板(5)上對應每塊相機固定板(I)的調節(jié)面均設有貫穿所述前端調整板(5)的多組微調螺釘副(7)。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依次固定連接圍成的方形結構的頂部設有上端固定板(8),左側固定板2、后端固定板4、右側固定板3和前端調整板5圍成的方形結構通過上端固定板(8)固定于相機安裝架上。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面陣CCD相機調整機構,其特征在于,上端固定板(8)為工形板。
【文檔編號】G02F1/13GK204229071SQ201420573739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白宇, 姚毅, 趙嚴, 周鐘海, 宋學勇 申請人:北京凌云光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