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鏡頭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以低成本提供一種能夠充分符合低背化的要求、與F2.5以下的明亮度及寬視場角對應、各像差被良好校正的小型的攝像鏡頭。從物體側朝向像側依次由凸面朝向物體側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鏡、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具有正或負的光焦度且至少1面為非球面的第3透鏡、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鏡、在光軸附近為凹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形狀且雙面為非球面的第5透鏡、以及在光軸附近為凹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形狀的第6透鏡構成,在上述第5透鏡的雙面在光軸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反曲線點。
【專利說明】攝像I競頭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小型的攝像裝置中使用的C⑶傳感器或C-MOS傳感器的 固體攝像元件上形成被攝體的像的攝像鏡頭,尤其是涉及在小型化、低背化日益發(fā)展的智 能手機或便攜電話機以及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個人數字助理)或游戲機、 PC等信息終端設備、以及附加有相機功能的家電產品等所搭載的攝像裝置中內置的攝像鏡 頭。
【背景技術】
[0002] 近年來,在眾多信息終端設備搭載相機功能的情況較為普遍。此外,還出現了帶相 機的家電產品,例如通過使智能手機與家電產品通信,從外出地也可以通過搭載于產品的 相機而隨時觀察家里的情況。由此認為,使信息終端設備或家電產品融合相機功能而提高 消費者的便利性的商品開發(fā)在今后也會日益發(fā)展。此外,所搭載的相機的性能當然要求具 備與高像素化對應的高分辨率,除了要求是小型、低背且明亮的鏡頭系統(tǒng)之外,還要求與寬 視場角對應。其中,對于搭載到便攜終端設備的攝像鏡頭,強烈要求低背化成能夠適用于設 備的薄型化的攝像鏡頭。
[0003]但是,為了獲得低背、寬視場角、進而明亮的攝像鏡頭,存在以下問題:難以進行畫 面周邊部的像差校正,難以在整個畫面確保良好的成像性能。
[0004]以往,作為小型且具備高分辨率的攝像鏡頭,例如已知有以下的專利文獻1、2這 樣的攝像鏡頭。
[0005]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5枚構成的攝像鏡頭,其從物體側依次由正的第1透鏡、正 的第2透鏡、負的第3透鏡、正的第4透鏡、負的第5透鏡構成,小型且具有F2左右的明亮 度,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
[0006]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目的在于以抑制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大型化的方式使攝像鏡 頭系統(tǒng)具備高分辨率的攝像鏡頭,其具備:第1透鏡組,包括物體側為凸狀的第1透鏡;第2 透鏡組,包括成像側為凹狀的第2透鏡;第3透鏡組,包括物體側為凹狀的彎月形形狀的第 3透鏡;第4透鏡組,包括物體側為凹狀的彎月形形狀的第4透鏡;及第5透鏡組,包括在物 體側配置有具有拐點的非球面的彎月形形狀的第5透鏡。
[0007] 在先技術文獻
[0008] 專利文獻
[0009] 專利文獻IJP特開2010-026434號公報
[0010] 專利文獻2JP特開2011-085733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
[0011] 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攝像鏡頭以5枚構成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并實現了F 值為2. 0?2. 5左右的明亮的鏡頭系統(tǒng),但光學全長比攝像元件的有效攝像面的對角線的 長度長,成為不利于低背化的構成。此外,在該構成中為了與廣角化對應,周邊部的像差校 正存在問題。
[0012] 上述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攝像鏡頭公開了比較低背且像差被良好校正的鏡頭系 統(tǒng)。但是,為了與F2.8以下的明亮度以及65°以上的視場角相適應,周邊部的像差校正仍 然存在問題。
[0013] 由此,在現有技術中難以獲得與低背化及廣角化對應且明亮、高分辨率的攝像鏡 頭。
[0014] 本實用新型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其目的在于以低成本提供一種即使構成枚數增 加也能充分符合低背化的要求、與F2. 5以下的明亮度以及寬視場角對應、各像差被良好地 校正的小型的攝像鏡頭。
[0015] 另外,在此所說的低背是指光學全長比攝像元件的有效攝像面的對角線的長度短 的程度,廣角是指全視場角為70°以上的程度。此外,攝像元件的有效攝像面的對角線的長 度是如下高度的2倍:自向攝像鏡頭射入的最大視場角的光線入射到像面的位置距離光軸 的垂直高度、即最大像高。
[0016] 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是在固體攝像元件上形成被攝體的像的攝像鏡頭,從物體 側朝向像側依次由以下部分構成:第1透鏡,凸面朝向物體側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 鏡,具有負的光焦度;第3透鏡,具有正或負的光焦度,至少1面為非球面;第4透鏡,具有正 的光焦度;第5透鏡,在光軸附近為凹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形狀,雙面為非球面;和第6透 鏡,在光軸附近為凹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形狀,在上述第5透鏡的雙面在光軸上以外的 位置形成有反曲線點。
[0017]上述構成的攝像鏡頭通過使第1透鏡及第4透鏡具有比較強的正光焦度來實現低 背化。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能夠良好地校正在第1透鏡產生的球面像差及色像差。 具有正或負的光焦度且至少1面為非球面的第3透鏡能夠良好地校正軸上色像差、高次的 球面像差、彗差及場曲。第5透鏡在雙面形成在光軸上以外的位置具有反曲線點的非球面, 從而形成為如下形狀:像側的面隨著從光軸附近朝向透鏡周邊而從凹面向凸面變化,物體 側的面隨著從光軸附近朝向透鏡周邊而從凸面向凹面變化。因此,除了能夠校正畫面周邊 部的場曲及畸變之外,還能夠從畫面中心部至周邊部適當地控制主光線向攝像元件入射的 角度。此外,第6透鏡起到場曲、畸變及主光線的入射角度的最終校正的作用。另外,反曲 線點是指切平面與光軸垂直相交的非球面上的點。
[0018] 通過采用上述構成、對各個透鏡分配適當的光焦度,能夠實現低背化及高性能的 攝像鏡頭。此外,所有的透鏡隔開空氣間隔地排列,因此能夠更多地使用非球面,容易實現 像差被良好地校正的攝像鏡頭。
[0019]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
[0020] (1)0. 5 <fl/f< 1. 5
[0021] 其中,
[0022]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0023] Π :第1透鏡的焦距
[0024] 條件式⑴是通過將第1透鏡的焦距相對于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的比例規(guī)定 在適當的范圍而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抑制伴隨低F值及廣角化所產生的球面像差的條件。 超過條件式(1)的上限值時,第1透鏡的光焦度變得過弱,不利于低背化。另一方面,低于 條件式(1)的下限值時,第1透鏡的光焦度變得過強,難以抑制高次的球面像差。
[0025]關于條件式(1),以下的條件式(Ia)是更為優(yōu)選的范圍。
[0026] (Ia)O. 5 <fl/f< 1. 20
[0027]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2)。
[0028] (2)-2. 0 <f2/f< -0. 5
[0029]其中,
[0030]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0031]f2:第2透鏡的焦距
[0032] 條件式(2)將第2透鏡的焦距相對于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的比例規(guī)定在適當 的范圍,是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良好地校正伴隨低F值及廣角化所產生的以色像差為首的 各像差的條件。超過條件式(2)的上限值時,第2透鏡的負的光焦度變得過強,不利于低背 化,并且難以校正周邊部的彗差、畸變。另一方面,低于條件式(2)的下限值時,第2透鏡的 負的光焦度變得過弱,難以校正軸上色像差。
[0033]關于條件式(2),以下的條件式(2a)是更為優(yōu)選的范圍。
[0034] (2a)-1. 5 <f2/f< -〇. 8
[0035]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3)。
[0036] (3)0. 3 <f4/f<I. 0
[0037]其中,
[0038]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0039]f4:第4透鏡的焦距
[0040]條件式(3)將第4透鏡的焦距相對于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的比例規(guī)定在適當 的范圍,是用于實現低背化并且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及彗差的條件。超過條件式(3)的上 限值時,第4透鏡的正的光焦度變得過弱,雖然有利于校正球面像差、彗差,但不利于低背 化。另一方面,低于條件式(3)的下限值時,第4透鏡的光焦度變得過強,雖然有利于低背 化,但難以校正球面像差、彗差。
[0041] 關于條件式(3),以下的條件式(3a)是更為優(yōu)選的范圍。
[0042] (3a) 0. 4 <f4/f<I. 0
[0043]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中優(yōu)選,第5透鏡具有負的光焦度,并滿足以下的 條件式(4)。
[0044] (4)-1. 5<f5/f<-0. 3
[0045]其中,
[0046]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0047]f5:第5透鏡的焦距
[0048] 條件式(4)將第5透鏡的焦距相對于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的比例規(guī)定在適當 的范圍,是用于實現低背化并校正各像差的條件。超過條件式(4)的上限值時,第5透鏡 的負的光焦度變得過強,難以低背化并且難以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另一方面,低于條件式 (4)的下限值時,第5透鏡的負的光焦度變得過弱,雖然有利于低背化,但難以良好地校正 彗差、場曲。
[0049]關于條件式(4),以下的條件式(4a)是更為優(yōu)選的范圍。
[0050] (4a)-I. 5 <f5/f< -〇. 5
[0051]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中優(yōu)選,第6透鏡具有負的光焦度,并滿足以下的 條件式(5)。
[0052] (5)-3. 0 <f6/f< -0. 8
[0053]其中,
[0054]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0055] f6:第6透鏡的焦距
[0056] 條件式(5)將第6透鏡的焦距相對于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的比例規(guī)定在適當 的范圍,是用于實現低背化并校正各像差的條件。超過條件式(5)的上限值時,第6透鏡的 負的光焦度變得過強,不利于低背化。另一方面,低于條件式(5)的下限值時,第6透鏡的 負的光焦度變得過弱,雖然有利于低背化,但難以校正畸變及場曲。
[0057]關于條件式(5),以下的條件式(5a)是更為優(yōu)選的范圍。
[0058] (5a)-2. 6 <f6/f< -I. 0
[0059] 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中優(yōu)選,第3透鏡在光軸附近為凸面朝向物體側 的彎月形形狀。
[0060] 通過將第3透鏡構成為彎月形形狀,能夠更好地校正場曲。
[0061]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6)。
[0062] (6)0. 3 <r4/f<I. 0
[0063]其中,
[0064]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0065]r4:第2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066] 條件式(6)將第2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的值相對于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 距的比例規(guī)定在適當的范圍,是用于良好地校正軸上色像差并抑制第2透鏡的制造誤差靈 敏度的上升的條件。超過條件式¢)的上限值時,第2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負的光焦度變得 過弱,難以校正色像差。另一方面,低于條件式(6)的下限值時,第2透鏡的像側的面的負 的光焦度變得過強,制造誤差靈敏度上升,難以維持穩(wěn)定的性能。
[0067]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7)、(8)。
[0068] (7)20 <vdl-Vd2 < 50
[0069] (8) 50 <Vd3、Vd4、Vd5、Vd6 < 80
[0070]其中,
[0071]vdl:第I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0072]Vd2:第2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0073] Vd3:第3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0074]Vd4:第4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0075]Vd5:第5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0076]Vd6:第6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0077] 條件式(7)是通過將第1透鏡和第2透鏡的阿貝數的差規(guī)定在適當的范圍而良好 地校正色像差的條件。此外,條件式(8)將第3透鏡至第6透鏡的阿貝數規(guī)定在適當的范 圍,通過采用低色散的材料來抑制倍率色像差。另外,通過選擇滿足條件式(7)、(8)的塑料 材料,能夠實現低成本的攝像鏡頭。
[0078]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9)、(10)。
[0079] (9)I. 0 < (r9+rl0)/(r9-rl0)<2.1
[0080] (10)-1. 5 < (rll+rl2)/(rll-rl2) <-〇.5
[0081] 其中,
[0082] r9 :第5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083] rlO:第5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084]rl1:第6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085] rl2 :第6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086] 條件式(9)規(guī)定近軸處的第5透鏡的形狀,是用于進行良好的色像差校正并抑制 透鏡的制造誤差靈敏度的條件。超過條件式(9)的上限值時,第5透鏡的負的光焦度變得 過弱,難以校正色像差。另一方面,低于條件式(9)的下限值時,第5透鏡的像側的面的光 焦度變得過強,制造誤差靈敏度上升,因此不優(yōu)選。
[0087] 條件式(10)規(guī)定近軸處的第6透鏡的形狀,是用于維持低背化并校正色像差及場 曲的條件。超過條件式(10)的上限值時,第6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光焦度變得過強,難以 校正場曲。另一方面,低于條件式(10)的下限值時,第6透鏡的光焦度變弱,因此雖然有利 于低背化,但存在色像差惡化的趨勢。
[0088]關于條件式(9)、條件式(10),以下的條件式(9a)、(IOa)是更為優(yōu)選的范圍。
[0089] (9a) 1. 4 < (r9+rl0) / (r9-rl0) < 2. 5
[0090] (IOa)-L3 < (rll+rl2)/(rll-rl2) <-〇.8
[0091]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優(yōu)選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1)。
[0092] (11)0. 3 <f4/fl< 1. 5
[0093]其中,
[0094]Π:第1透鏡的焦距
[0095]f4:第4透鏡的焦距
[0096] 條件式(11)將第1透鏡的焦距與第4透鏡的焦距的關系規(guī)定在適當的范圍,是用 于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實現低F值及廣角化的條件。以使第1透鏡的正的光焦度不會過強 的方式控制第4透鏡的正的光焦度,而在條件式(11)的范圍內平衡,從而能夠實現低F值 及廣角化。
[0097] 關于條件式(11),以下的條件式(Ila)是更為優(yōu)選的范圍。
[0098] (lla)O. 4 <f4/fl<I. 1
[0099] 通過本實用新型,能夠以低成本獲得一種能夠充分符合低背化的要求、與F2. 5以 下的明亮度以及寬視場角對應、并且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的小型的攝像鏡頭。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100] 圖1是表示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的概略構成的圖。
[0101] 圖2是表示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的球面像差的圖。
[0102] 圖3是表示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的像散的圖。
[0103] 圖4是表示實施例1的攝像鏡頭的畸變的圖。
[0104] 圖5是表示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的概略構成的圖。
[0105] 圖6是表示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的球面像差的圖。
[0106]圖7是表示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的像散的圖。
[0107] 圖8是表不實施例2的攝像鏡頭的崎變的圖。
[0108] 圖9是表示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的概略構成的圖。
[0109]圖10是表示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的球面像差的圖。
[0110] 圖11是表示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的像散的圖。
[0111] 圖12是表不實施例3的攝像鏡頭的崎變的圖。
[0112] 圖13是表示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的概略構成的圖。
[0113] 圖14是表示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的球面像差的圖。
[0114]圖15是表示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的像散的圖。
[0115] 圖16是表示實施例4的攝像鏡頭的畸變的圖。
[0116] 圖17是表示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的概略構成的圖。
[0117] 圖18是表示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的球面像差的圖。
[0118]圖19是表示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的像散的圖。
[0119] 圖20是表示實施例5的攝像鏡頭的畸變的圖。
[0120] 圖21是表示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的概略構成的圖。
[0121] 圖22是表示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的球面像差的圖。
[0122] 圖23是表示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的像散的圖。
[0123] 圖24是表示實施例6的攝像鏡頭的畸變的圖。
[0124] 符號說明
[0125]ST 孔徑光闌
[0126]Ll 第1透鏡
[0127]L2 第2透鏡
[0128]L3 第3透鏡
[0129]L4 第4透鏡
[0130]L5 第5透鏡
[0131]L6 第6透鏡
[0132]IR 濾光片
[0133]MG攝像面
[0134]ih最大像1?
【具體實施方式】
[0135]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涉及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圖5、圖9、圖 13、圖17及圖21分別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實施例1?6的攝像鏡頭的概略構成圖。基本的 透鏡構成均相同,因此在此參照實施例1的概略構成圖對本實施方式的攝像鏡頭構成進行 說明。
[0136]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攝像鏡頭從物體側朝向像側依次由以下部分構成:凸 面朝向物體側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鏡L1、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L2、具有正或 負的光焦度且至少1面為非球面的第3透鏡L3、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4透鏡L4、在光軸X的附近為凹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形狀且雙面為非球面的第5透鏡L5、以及在光軸X的附近 為凹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形狀的第6透鏡L6。并且構成為,在第5透鏡L5的非球面上, 雙面均在光軸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反曲線點。孔徑光闌ST配置在第1透鏡Ll的物體側。 此外,在第6透鏡L6和像面IMG之間配置有紅外線截止濾光片等濾光片IR。另外,該濾光 片IR可以省略。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光學全長、后焦距的距離,定義為除去了濾光片IR時的 距離。
[0137] 上述構成的攝像鏡頭通過使第1透鏡Ll及第4透鏡L4具有比較強的正光焦度來 實現低背化。第1透鏡Ll為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形狀,第4透鏡L4為凸面朝向像側 的彎月形形狀。另外,第1透鏡Ll也可以為雙凸形狀,此時能夠將正的光焦度分配給雙面, 因此能夠有效抑制球面像差的產生。具有負的光焦度的第2透鏡L2能夠良好地校正在第 1透鏡Ll產生的球面像差及色像差。第3透鏡L3是攝像鏡頭中具有最弱的正或負的光焦 度的透鏡,通過在至少1面形成的非球面形狀,能夠良好地校正軸上色像差、高次的球面像 差、彗差及場曲。第5透鏡L5在光軸X的附近是凹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形狀,在雙面形成 在光軸上以外的位置具有反曲線點的非球面。因此,第5透鏡L5的像側的面隨著從光軸X 的附近朝向透鏡周邊而從凹面向凸面變化,物體側的面隨著從光軸X的附近朝向透鏡周邊 而從凸面向凹面變化。通過這種非球面形狀,除了能夠校正畫面周邊部的場曲及畸變之外, 還能夠從畫面中心部至周邊部適當地控制主光線向像面MG入射的角度。此外,第6透鏡 L6起到場曲、畸變及主光線的入射角度的最終校正的作用。
[0138] 孔徑光闌ST為了提高攝像鏡頭的遠心性以及實現低背化而配置在第1透鏡Ll的 物體側。具體地說,配置在第1透鏡Ll的物體側的面和光軸X的交點位置至第1透鏡Ll 的物體側的面的周緣部之間。
[0139] 另外,第3透鏡L3通過在光軸X的附近為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形狀,而使場 曲的校正更佳。
[0140] 通過采用上述構成、對各個透鏡分配適當的光焦度,而實現低背、低F值、且廣角、 高性能的攝像鏡頭。此外,所有的透鏡隔開空氣間隔地配置。因此,能夠在所有的透鏡面形 成非球面,因此成為容易提高非球面的像差校正效果的構成。
[0141] 本實施方式的攝像鏡頭構成為滿足以下的條件式(1)?(11)。
[0142] (1)0. 5 <fl/f< 1. 5
[0143] (2)-2. 0 <f2/f< -0. 5
[0144] (3)0. 3 <f4/f<I. 0
[0145] (4)-1. 5 <f5/f< -0. 3
[0146] (5)-3. 0 <f6/f< -0. 8
[0147] (6)0. 3 <r4/f<I. 0
[0148] (7)20 <vdl-vd2 < 50
[0149] (8)50 <vd3、vd4、vd5、vd6 < 80
[0150] (9)I. 0 < (r9+rl0)/(r9-rl0)<2.1
[0151] (10)-1. 5 < (rll+rl2)/(rll-rl2) <-〇. 5
[0152] (11)0. 3 <f4/fl<I. 5
[0153] 其中,
[0154] 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0155] €1:第1透鏡1^1的焦距
[0156] €2:第2透鏡1^2的焦距
[0157] f4 :第4透鏡L4的焦距
[0158] f5 :第5透鏡L5的焦距
[0159] f6 :第6透鏡L6的焦距
[0160] r4 :第2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161] vdl:第1透鏡Ll的對d線的阿貝數
[0162] vd2 :第2透鏡L2的對d線的阿貝數
[0163] vd3 :第3透鏡L3的對d線的阿貝數
[0164] vd4 :第4透鏡L4的對d線的阿貝數
[0165] vd5 :第5透鏡L5的對d線的阿貝數
[0166] vd6 :第6透鏡L6的對d線的阿貝數
[0167] r9 :第5透鏡L5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168] r10 :第5透鏡L5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169] rl1 :第6透鏡L6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170] r12 :第6透鏡L6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0171] 對于第1透鏡Ll的光焦度,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⑴的范圍,第1透鏡Ll的正的光 焦度成為適當的范圍,能夠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抑制球面像差的產生。
[0172] 對于第2透鏡L2的光焦度,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2)的范圍,第2透鏡L2的負的光 焦度成為適當的范圍,能夠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及周邊部的彗差、畸變。
[0173] 對于第4透鏡L4的光焦度,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3)的范圍,第4透鏡L4的正的光 焦度成為適當的范圍,能夠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彗差。
[0174] 對于第5透鏡L5的光焦度,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4)的范圍,第5透鏡L5的負的光 焦度成為適當的范圍,能夠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良好地校正彗差、場曲。
[0175] 對于第6透鏡L6的光焦度,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5)的范圍,第6透鏡L6的負的光 焦度成為適當的范圍,能夠在實現低背化的同時良好地校正畸變及場曲。
[0176] 對于第2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的值,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6)的范圍,第2 透鏡L2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的值相對于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的比例成為適當的范 圍,能夠良好地校正軸上色像差以及抑制第2透鏡L2的制造誤差靈敏度的上升。
[0177] 對于第1透鏡Ll和第2透鏡L2的阿貝數,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7)的范圍,第1透 鏡Ll與第2透鏡L2的阿貝數的差成為適當的范圍,能夠進行良好的色像差校正。
[0178] 對于第3透鏡L3至第6透鏡L6的阿貝數,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8)的范圍,第3透 鏡L3至第6透鏡L6成為低色散的材料,易于抑制倍率色像差。
[0179] 此外,通過選擇滿足條件式(7)、(8)的塑料材料,能夠實現低成本的攝像鏡頭。
[0180] 關于近軸處的第5透鏡L5的形狀,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9)的范圍,能夠進行良好 的色像差校正以及抑制第5透鏡L5的制造誤差靈敏度。
[0181] 關于近軸處的第6透鏡L6的形狀,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10)的范圍,能夠在維持低 背化的同時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及場曲。
[0182] 關于第1透鏡Ll的焦距與第4透鏡L4的焦距的關系,通過規(guī)定為條件式(11)的 范圍,能夠使第1透鏡L1、第4透鏡L4各自的正的光焦度在適當的范圍平衡,以使第1透 鏡Ll的正的光焦度不會過強的方式控制第4透鏡L4的正的光焦度而抑制像差的產生,實 現低F值且廣角的攝像鏡頭。
[0183] 在本實施方式中,全部的透鏡面由非球面形成。這些透鏡面所采用的非球面形狀, 在設光軸方向的軸為Z、與光軸正交的方向的高度為H、圓錐系數為k、非球面系數為A4、A6、 A8、A10、A12、A14、A16時,通過數學式1來表示。
[0184][數學式1]
【權利要求】
1. 一種攝像鏡頭,在固體攝像元件上形成被攝體的像,其特征在于, 從物體側朝向像側依次由以下部分構成:第1透鏡,凸面朝向物體側且具有正的光焦 度;第2透鏡,具有負的光焦度;第3透鏡,具有正或負的光焦度,至少1面為非球面;第4透 鏡,具有正的光焦度;第5透鏡,在光軸附近為凹面朝向像側的彎月形形狀,雙面為非球面; 和第6透鏡,在光軸附近為凹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形狀, 在上述第5透鏡的雙面在光軸上以外的位置形成有反曲線點。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 5 <fl/f< 1. 5 其中, 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n:第1透鏡的焦距。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2. 0 <f2/f< -0. 5 其中, 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f2 :第2透鏡的焦距。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 3 <f4/f<1.0 其中, 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f4 :第4透鏡的焦距。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 5 <f5/f< -0. 3 其中, 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f5:第5透鏡的焦距。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3. 0 <f6/f< -0. 8 其中, 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f6 :第6透鏡的焦距。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3透鏡在光軸附近為凸面朝向物體側的彎月形形狀。
8.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 3 <r4/f<1.0 其中, f:整個攝像鏡頭系統(tǒng)的焦距 r4 :第2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20< v dl-v d2<50 50< v d3>v d4>v d5>v d6<80 其中, Vdl:第1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Vd2 :第2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vd3 :第3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vd4 :第4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vd5 :第5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vd6:第6透鏡的對d線的阿貝數。
10.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1. 0 < (r9+rl0)/(r9-rl0)<2.1 -1. 5 < (rll+rl2)/(rll-rl2) < -〇. 5 其中, r9 :第5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rlO:第5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ll:第6透鏡的物體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rl2 :第6透鏡的像側的面的曲率半徑。
11.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攝像鏡頭,其特征在于, 滿足以下的條件式: 0. 3 <f4/fl< 1. 5 其中, fl:第1透鏡的焦距f4 :第4透鏡的焦距。
【文檔編號】G02B13/00GK204178039SQ201420681791
【公開日】2015年2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2月25日
【發(fā)明者】橋本雅也 申請人:康達智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