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像鏡頭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發(fā)明是與攝像鏡頭相關(guān)的發(fā)明。尤其是對于使用高像素 CCD、CMOS等攝像元件 的小型攝像裝置、光傳感裝置、手機相機組件、WEB攝像頭等來說非常適合。同時本發(fā)明的 攝像鏡頭是由4個能較好補正像差問題、具有優(yōu)秀光學(xué)特征、同時,TTL(光學(xué)長度)/IH(像 高)蘭1.5且超薄、全畫角(以下稱為2 ω)在80°以上的4個透鏡組成。
【背景技術(shù)】
[0002] 近年,使用CCD或CMOS等攝像原件的各種攝像裝置廣泛普及起來。隨著攝像元件 小型化、高性能化發(fā)展,社會更需求具有優(yōu)秀光學(xué)特征、超薄且高通光量的廣角攝像鏡頭。
[0003] 與由具有優(yōu)秀的光學(xué)特征,超薄的4個廣角透鏡組成的攝像鏡頭相關(guān)的技術(shù)開發(fā) 在逐步推進。此次提案的攝像鏡頭由4個透鏡組成,從物側(cè)開始依次分別是:具有正折射率 的第1透鏡、具有負折射率的第2透鏡、具有正折射率的第3透鏡、具有負折射率的第4透 鏡。
[0004] 特開2014-098896號公報中公開展示的攝像鏡頭由上述4個透鏡組成,但是第1 透鏡以及第2透鏡的折射率分配以及形狀不充分,所以難于鏡頭向廣角和超薄化發(fā)展。
[0005] 專利第5370619號中公開展示的攝像鏡頭是由上述4個透鏡組成,但是第2透鏡 的折射率分配、第1透鏡以及第2透鏡的形狀不充分,所以不利于鏡頭向超薄化發(fā)展。
[0006]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攝像鏡頭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 本發(fā)明需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由4個具有優(yōu)秀光學(xué)特征且超薄的廣角透鏡組 成的攝像鏡頭。
[0008] 根據(jù)上述需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設(shè)計了一種攝像鏡頭,該攝像鏡頭從物側(cè)開始依次 配置有:光圈、具有正折射率的第1透鏡、具有負折射率的第2透鏡、具有正折射率的第3透 鏡、具有負折射率的第4透鏡,并且攝像鏡頭滿足以下(1)-(4)的條件式,
[0009] 1. 08 ^ fl/f ^ 1. 20 (1)
[0010] - 4. 00 ^ f2/f ^ - 2. 50 (2)
[0011] - I. 50 ^ (R1+R2) / (R1 - R2) ^ - I. 25 (3)
[0012] I. 30 ^ (R3+R4)/(R3 - R4) ^ 5. 00 (4)
[0013] 其中,
[0014] f :攝像鏡頭整體的焦點距離
[0015] Π :第1透鏡的焦點距離
[0016] f2 :第2透鏡的焦點距離
[0017] Rl :第1透鏡物側(cè)面的曲率半徑
[0018] R2 :第1透鏡像面?zhèn)让娴那拾霃?br>[0019] R3 :第2透鏡物側(cè)面的曲率半徑
[0020] R4 :第2透鏡像面?zhèn)让娴那拾霃健?br>[0021] 優(yōu)選的,所述攝像鏡頭還滿足以下(5)、(6)的條件式,
[0022] 0. 50 ^ f3/f ^ 0. 75 (5)
[0023] 1. 40 ^ (R5+R6)/(R5 - R6) ^ 2. 00 (6)
[0024] 其中,
[0025] f :攝像鏡頭整體的焦點距離
[0026] f3 :第3透鏡的焦點距離
[0027] R5 :第3透鏡物側(cè)面的曲率半徑
[0028] R6 :第3透鏡像面?zhèn)让娴那拾霃健?br>[0029] 優(yōu)選的,所述攝像鏡頭還滿足以下(7)、(8)的條件式,
[0030] - 0. 80 ^ f4/f ^ - 0. 60 (7)
[0031] 1. 20 ^ (R7+R8)/(R7 - R8) ^ 2. 50 (8)
[0032] 其中,
[0033] f :攝像鏡頭整體的焦點距離
[0034] f4 :第4透鏡的焦點距離
[0035] R7 :第4透鏡物側(cè)面的曲率半徑
[0036] R8 :第4透鏡像面?zhèn)让娴那拾霃健?br>[0037]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尤其是對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攝像 元件構(gòu)成的手機攝像頭組件和WEB攝像頭來說極合適,同時具有優(yōu)秀的光學(xué)特性,TTL (光 學(xué)長度)/IH(像高)5 1.5且超薄、全畫角(以下稱為2ω)在80°以上的4個透鏡組成的 攝像頭。
【附圖說明】
[0038] 圖1與本發(fā)明一種實施方式相關(guān)的攝像鏡頭LA的構(gòu)成展示圖;
[0039] 圖2上述攝像鏡頭LA的具體實施例1的構(gòu)成展示圖;
[0040] 圖3實施例1中攝像鏡頭LA的球面像差(軸上色像差)展示圖;
[0041] 圖4實施例1中攝像鏡頭LA的倍率色像差展示圖;
[0042] 圖5實施例1中攝像鏡頭LA中像面彎曲和歪曲像差展示圖;
[0043] 圖6上述攝像鏡頭LA的具體實施例2的構(gòu)成展示圖;
[0044] 圖7實施例2中攝像鏡頭LA的球面像差(軸上色像差)展示圖;
[0045] 圖8實施例2中攝像鏡頭LA的倍率色像差展示圖;
[0046] 圖9實施例2中攝像鏡頭LA中像面彎曲和歪曲像差展示圖;
[0047] 圖10上述攝像鏡頭LA的具體實施例3的構(gòu)成展示圖;
[0048] 圖11實施例3中攝像鏡頭LA的球面像差(軸上色像差)展示圖;
[0049] 圖12實施例3中攝像鏡頭LA的倍率色像差展示圖;
[0050] 圖13實施例3中攝像鏡頭LA中像面彎曲和歪曲像差展示圖;
[0051] 圖14上述攝像鏡頭LA的具體實施例4的構(gòu)成展示圖;
[0052] 圖15實施例4中攝像鏡頭LA的球面像差(軸上色像差)展示圖;
[0053] 圖16實施例4中攝像鏡頭LA的倍率色像差展示圖;
[0054] 圖17實施例4中攝像鏡頭LA中像面彎曲和歪曲像差展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55] 下面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
[0056] 參考設(shè)計圖來說明與本發(fā)明相關(guān)的攝像鏡頭的一種實施方式。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 攝像鏡頭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構(gòu)成圖。攝像鏡頭LA是由4個透鏡群組成,從物側(cè)到像側(cè)依次 配置光圈Sl、第1透鏡Ll、第2透鏡L2、第3透鏡L3、第4透鏡L4。在第4透鏡L4和像面 之間配置有玻璃平板GF。玻璃平板GF是玻璃蓋片,或擁有IR防止濾鏡功能。且玻璃平板 GF不設(shè)置在第6像面L6和像面之間也是可以的。
[0057] 第1透鏡Ll具有正折射率,第2透鏡L2具有負折射率,第3透鏡L3具有正折射 率,第4透鏡L4具有負折射率。為了更好補正像差問題,此4個透鏡表面設(shè)計成非球面形 狀。
[0058] 攝像鏡頭LA是以滿足以下條件(1)-(4)為特征的攝像鏡頭,
[0059] 1. 08 ^ fl/f ^ 1. 20 (1)
[0060] - 4. 00 ^ f2/f ^ - 2. 50 (2)
[0061] - I. 50 ^ (R1+R2) / (R1 - R2) ^ - I. 25 (3)
[0062] I. 30 ^ (R3+R4)/(R3 - R4) ^ 5. 00 (4)
[0063] 其中,
[0064] f :攝像鏡頭整體的焦點距離
[0065] Π :第1透鏡的焦點距離
[0066] f2 :第2透鏡的焦點距離
[0067] Rl :第1透鏡物側(cè)面的曲率半徑
[0068] R2 :第1透鏡像面?zhèn)让娴那拾霃?br>[0069] R3 :第2透鏡物側(cè)面的曲率半徑
[0070] R4 :第2透鏡像面?zhèn)让娴那拾霃健?br>[0071] 條件(1)規(guī)定了第1透鏡的正折射率。超過條件(1)的下限規(guī)定時,第1透鏡的 正折射率會過強,難以補正像差等問題,同時不利于鏡頭向廣角化發(fā)展,相反,超過上限規(guī) 定時,第1透鏡的正折射率會變過弱,鏡頭難以向超薄化發(fā)展。
[0072] 條件(2)規(guī)定了第2透鏡的負折射率。超過條件(2)的下限規(guī)定時,第2透鏡的 負折射率會變過弱,難以補正軸上和軸外的色像差問題,相反,超過上限規(guī)定時,第2透鏡 的負折射率會變過強,難以補正像差等問題同時由高次像差造成的第2透鏡的軸上偏芯等 問題引起的像面變動會變大。
[0073] 條件(3)規(guī)定的是第1透鏡Ll的形狀。在條件(3)的范圍外,隨著鏡頭向廣角化 和超薄化發(fā)展,更不利于補正球面像差等的高次像差問題。
[0074] 條件(4)規(guī)定的是第2透鏡L2的形狀。在條件(4)的范圍外,隨著鏡頭向廣角和 超薄化發(fā)展,更不利于補正軸上色像差問題。
[0075] 第3透鏡L3具有正折射率,同時滿足以下(5)、(6)的條件式,
[0076] 0. 50 ^ f3/f ^ 0. 75 (5)
[0077] 1. 40 ^ (R5+R6)/(R5 - R6) ^ 2. 00 (6)
[0078] 其中,
[0079] f :攝像鏡頭整體的焦點距離
[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