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有金屬筒的二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樂器技術領域,涉及一種二胡,尤其是一種帶有金屬筒的二胡。
背景技術:
二胡是中國的民族樂器,豐富的表現力,獨特的音色使二胡倍受人們的喜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二胡由原始的絲弦,改造成現代的金屬鋼弦,使二胡的音色更加優(yōu)美動聽。但是,二胡也存在著一些缺欠。例如,二胡獨奏的華彩樂段大都是譜寫在高把位,然而,二胡在高把位演奏時聲音變小,不能隨心所欲,表現力變差。這使得二胡對樂曲的表現受到了局限。
二胡的琴弦被弓子拉動后琴弦振動發(fā)出琴聲,但是,在琴馬下面的琴皮產生的振動稱為“余震”,該“余震”發(fā)出的聲音不悅耳,被稱為“狼音”。傳統(tǒng)的二胡為了避免出現“狼音”,要在琴筒的蒙有琴皮的琴筒一側琴馬下面琴弦和琴皮之間設置軟性的琴墊,通過吸振而減小琴皮的振動來解決“狼音”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可以使音量,尤其是高把位音量得以提高,同時還可以有效消除“狼音”的二胡。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與傳統(tǒng)二胡一樣的包括琴筒、琴皮、琴桿、琴軸、琴馬和琴弦,在該琴筒的右側蒙設有琴皮,琴桿固定在琴筒上,琴軸可轉動的固定在琴桿上,在琴皮一側的琴筒上固定有琴弦的一端,琴弦的另一端固定于設在琴桿上的琴軸上;在琴皮與琴弦之間設有琴馬;還包括有一個金屬筒,其一端具有封底,另一端為敞口端,所述金屬筒通過其敞口端罩固在所述琴筒右側的琴皮一側,該金屬筒的橫截面的大小和形狀與琴筒上的琴皮相匹配;所述金屬筒上對應琴弦的位置開設琴弦豁口;還包括一個彈力頂針,其包括相互固聯(lián)的琴墊和彈性頂針,所述琴墊為片狀物,在其一個側面上固接所述彈性頂針的一端,或一體延設所述彈性頂真,該彈性頂針的另一端為外伸的自由端,該彈力頂針上的所述琴墊緊貼壓在所述琴皮上設置,所述琴墊上的彈性頂針的外伸自由端壓抵在所述金屬筒的封底上,所述琴墊上的彈性頂針的外伸自由端優(yōu)選壓抵在所述金屬筒的封底的中央部位。
所述金屬筒的長度可以是1-5厘米,如果金屬筒太短,其增大音量的效果不明顯,如果太長,則會妨礙演奏。該長度優(yōu)選2.5-3.5厘米。
所述金屬筒和所述琴筒的固定結構可以是緊固固定結構,也可以在所述琴筒的側壁上固設磁鐵,在所述金屬筒上相對應的部位上設置磁性相對的磁鐵將金屬筒吸固在琴筒上。所述磁鐵吸固結構也可以由固設在琴筒側壁上的鉤子和設在所述金屬筒相應位置上的孔構成的鉤掛結構替代。
所述金屬筒和所述琴筒的固定結構也可以是在琴筒下面設有托墊的琴皮一側開設一個槽或孔,槽或孔的兩個側壁上設有棘齒,在所述金屬筒的下方設有一插件,其兩個側面上的上部或下部一部分側壁設有與前述槽或孔中的棘齒匹配的棘齒,該棘齒為金屬筒上的插件插入所述槽或孔中的方向是可插入,反之鎖止;在所述托墊上彈性地鉸接一壓止件,該壓止件在彈性力下壓設在插入所述槽或孔中的所述插件上。當要取下金屬筒時,反抗彈性力按壓所述壓止件,使所述插件在槽或孔中上下方向上移動即可脫開槽或孔側壁上的棘齒從槽或孔中抽出,從而將金屬筒取下。
所述插件與所述金屬筒之間設有鉸接連接結構,其使得所述插件可以折疊到在所述金屬筒的敞口端面上和展開與所述敞口端面成垂直位置。這樣,當將金屬筒從琴筒上取下后便于折疊存放。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由于增加了一個金屬筒,攏聲效果好,故此使得二胡的聲音更洪亮。設有的彈力頂針,其上的琴墊緊貼壓在琴皮上,可以有效地減少琴皮的振動,可有效消除“狼音”,但是,它與現有技術中所設置的琴墊不同,不是將琴皮的振動吸收,而是通過琴墊上固設的彈性頂針壓抵在金屬筒上,將該部分振動傳到金屬筒上,利用二胡的余震可以使二胡的音量大增,琴筒發(fā)出另一種聲音,形成合二為一的和諧的雙音。因此,本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可以使其音量,尤其是高把位音量得以提高,同時還可以有效消除“狼音”,既保留了二胡原有的聲音、音質,由使二胡的聲音變化更加多彩,表現力更加豐富。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實施例1的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所示的實施例的主剖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琴筒和金屬筒連接結構不同的實施例2的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所示實施例的主剖視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琴筒和金屬筒連接結構不同的實施例3的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與傳統(tǒng)二胡一樣的包括琴筒1、琴皮2、琴桿3、琴軸(圖中未示出)、琴馬4和琴弦5,在該琴筒1的右側蒙設有琴皮2,琴桿3固定在琴筒1上,琴軸可轉動的固定在琴桿3上,在琴皮2一側的琴筒1上固定有琴弦5的一端,琴弦5的另一端固定于設在琴桿3上的琴軸上;在琴皮2與琴弦5之間設有琴馬4;還包括有一個金屬筒6,其一端具有封底61,另一端為敞口端62,所屬筒6通過其敞口端62罩固在琴筒1右側的琴皮2一側,該金屬筒6的橫截面的大小和形狀與琴筒上的琴皮相匹配;金屬筒6上對應琴弦5的位置開設一個琴弦豁口63;還包括一個彈力頂針7,其包括相互固聯(lián)的琴墊71和彈性頂針72,琴墊71為片狀物,在其一個側面上固接彈性頂針72的一端,該彈性頂針72的另一端為外伸的自由端73,該彈力頂針7上的琴墊71緊貼壓在琴皮2上設置,琴墊71上的彈性頂針72的外伸自由端73壓抵在金屬筒6的封底61的中央部位。
金屬筒6和琴筒1的固定結構如圖3所示,為在琴筒1下面設有托墊11的琴皮2一側開設一個孔12,孔12的兩個側壁上設有棘齒13,在金屬筒6的下方設有一插件64,其兩個側面上的上部設有與前述孔12中的棘齒13匹配的棘齒65,該棘齒的方向為金屬筒6上的插件64插入槽或孔中的方向是可插入,反之鎖止;在托墊11上彈性地鉸接一壓止件14,該壓止件14在彈性力下向上壓設在插入孔12中的插件64上。當要取下金屬筒6時,反抗彈性力向下按壓壓止件14(為如圖4的雙點劃線所示),使插件64在孔12中上下方向上移動即可脫孔12側壁上的棘齒13從孔中抽出,從而將金屬筒6取下。
如圖5所示為金屬筒與琴筒的另一種緊固固定結構,在琴筒1的側壁上固設磁鐵101,在金屬筒6上相對應的部位上設置磁性相對的磁鐵601將金屬筒6吸固在琴筒1上。
琴馬4最好為外側壁為光滑的硬度較大的材質制成的殼體,該殼體中設有硬度較小較軟的材質的填充物。例如使用秸桿制成所述琴馬效果很好。也可以通過在塑料等材料制的管中填充棉絮一類的填充物也可以構成上述琴馬。
插件64與金屬筒6之間設有鉸接連接結構即鉸接軸66,上述結構使得所述插件可以折疊到在所述金屬筒的敞口端面上和展開與所述敞口端面成垂直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包括琴筒、琴皮、琴桿、琴軸、琴馬和琴弦,在該琴筒的右側蒙設有琴皮,琴桿固定在琴筒上,琴軸可轉動的固定在琴桿上,在琴皮一側的琴筒上固定有琴弦的一端,琴弦的另一端固定于設在琴桿上的琴軸上;在琴皮與琴弦之間設有琴馬;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一個金屬筒,其一端具有封底,另一端為敞口端,所述金屬筒通過其敞口端罩固在所述琴筒右側的琴皮一側,該金屬筒的橫截面的大小和形狀與琴筒上的琴皮相匹配;所述金屬筒上對應琴弦的位置開設一個琴弦豁口;還包括一個彈力頂針,其包括相互固聯(lián)的琴墊和彈性頂針,所述琴墊為片狀物,在其一個側面上固接所述彈性頂針的一端,該彈性頂針的另一端為外伸的自由端,該彈力頂針上的所述琴墊緊貼壓在所述琴皮上設置,所述琴墊上的彈性頂針的外伸自由端壓抵在所述金屬筒的封底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筒的長度是1-5厘米。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特征在于,該長度為2.5-3.5厘米。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筒和所述琴筒的固定結構是緊固固定結構;或是在所述琴筒的側壁上固設磁鐵,在所述金屬筒上相對應的部位上設置磁性相對的磁鐵將金屬筒吸固在琴筒上;或是固設在琴筒側壁上的鉤子和設在所述金屬筒相應位置上的孔構成的鉤掛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筒和所述琴筒的固定結構是在琴筒下面設有托墊的琴皮一側開設一個槽或孔,槽或孔的兩個側壁上的上部或下部一部分側壁上設有棘齒,在所述金屬筒的下方設有一插件,其兩個側面上設有與前述槽或孔中的棘齒匹配的棘齒,該棘齒為金屬筒上的插件插入所述槽或孔中的方向是可插入,反之鎖止;在所述托墊上彈性地鉸接一壓止件,該壓止件在彈性力下壓設在插入所述槽或孔中的所述插件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琴馬為外側壁為光滑的硬度較大的材質制成的殼體,該殼體中設有硬度較小較軟的材質的填充物。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件與所述金屬筒之間設有鉸接連接結構,其使得所述插件可以折疊到在所述金屬筒的敞口端面上和展開與所述敞口端面成垂直位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特征在于,所述琴墊上的彈性頂針的外伸自由端壓抵在所述金屬筒的封底的中央部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帶有金屬筒的二胡,其是在琴筒的右側琴皮一側罩固一金屬筒,在琴皮與金屬筒之間壓抵固設一彈力頂針,其包括相互固聯(lián)的琴墊和彈性頂針,所述琴墊為片狀物,在其一個側面上固接所述彈性頂針的一端,該彈性頂針的另一端為外伸的自由端,該彈力頂針上的所述琴墊緊貼壓在所述琴皮上設置,所述琴墊上的彈性頂針的外伸自由端壓抵在所述金屬筒的封底的中央部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帶有金屬筒的二胡,由可以使其音量,尤其是高把位音量得以提高,同時還可以有效消除“狼音”,既保留了二胡原有的聲音、音質,又使二胡的聲音變化更加多彩,表現力更加豐富。
文檔編號G10D3/02GK2870072SQ20052014285
公開日2007年2月14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王德山 申請人:王德山, 王慧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