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并涉及使用該聲音吸收裝置的電子裝置和成像設備。
背景技術:
靜電攝影成像設備在成像操作期間會產(chǎn)生聲音,例如來自各種驅動單元的驅動聲音或來自轉動的多面鏡的聲音。專利文獻1和專利文獻2公開了包括聲音吸收裝置的成像設備,該聲音吸收裝置包括作為能夠吸收在成像過程中產(chǎn)生的聲音的示例性結構的亥姆霍茲(Helmholtz)共鳴器。
亥姆霍茲共鳴器具有有一定容積的空腔以及將該空腔與外部連通的連通部分。用“V”表示該空腔的容積,用“S”表示該連通部分的開口的表面積,用“H”表示該連通部分在連通方向上的長度,并且用“c”表示聲速,可以通過下面的方程(1)來計算由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吸收的聲音的頻率“f”。
(Δr:開端校正)
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通過仔細測驗,設置有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是有問題的,現(xiàn)將對該問題進行說明。
雖然帶有吸收特定頻率的聲音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已經(jīng)能夠減小處于由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下的聲音的音量,然而不幸的是與沒有聲音吸收裝置相比,該聲音吸收裝置將處于由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聲音的音量增大到更高級別。這種現(xiàn)象也可能在具有非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單元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發(fā)生。
鑒于上述情況,需要提供一種包括聲音吸收單元的聲音吸收裝置,其中處于由聲音吸收單元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聲音的音量增加被抑制,以及提供包括該聲音吸收裝置的電子裝置和成像設備。
附圖說明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2是根據(jù)一個實施例的復印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該復印機中的光導體周圍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4是用于說明該復印機的透視圖,其中可開啟前蓋被打開。
圖5是從圖4中所示的狀態(tài)移除左側外蓋的復印機的透視圖。
圖6是用于解釋處于圖5中所示的狀態(tài)中的復印機的透視圖,該圖是從能夠看到前內蓋被固定到的前殼體形成板的的內表面的視點處觀察到的。
圖7是用于解釋聲音吸收裝置被附接在前內蓋上的位置的示意圖。
圖8是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的示意圖。
圖9是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的放大透視圖。
圖10是示出實驗結果的圖表,進行這些實驗以確定具有以及沒有僅由樹脂制成的聲音吸收裝置時的聲音吸收效果。
圖11是將另一個實驗的結果添加至圖10中示出的圖表而得到的圖表,進行該實驗以確定具有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為900赫茲的聲音以及頻率為850赫茲的聲音的有效亥姆霍茲共鳴器時的聲音吸收效果。
圖12是用于解釋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的透視圖。
圖13是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的示意性截面圖。
圖14是示出實驗結果的圖表,進行這些實驗以確定具有以及沒有包含金屬材料的聲音吸收裝置時的聲音吸收效果。
圖15A和圖15B是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的示意性透視圖;圖15A是用于解釋與聲音吸收蓋構件組裝在一起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的示意圖;并且圖15B是分解圖。
圖16是描繪由處于模式1和模式2中的七個對應的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的計算結果的圖表。
圖17是用于解釋能夠自動改變所吸收的聲音頻率的結構的示意圖。
圖18是展示了被包括在圖17中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的控制系統(tǒng)的方框圖。
圖19A和圖19B是根據(jù)第二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的示意性透視圖;圖19A是用于解釋與聲音吸收蓋構件組裝在一起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的示意圖;并且圖19B是分解圖。
圖20是示意性地展示吸收不同頻率的聲音的兩個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效果的圖表;在(a)處展示了當吸收聲音頻率被設置為930赫茲時所獲得的圖表;并且在(b)處展示了當吸收聲音頻率被設置為770赫茲時所獲得的圖表。
具體實施方式
現(xiàn)在將解釋作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成像設備的一個實施例的靜電攝影復印機(以下簡稱為“復印機500”)。在此實施例中,雖然單色成像設備被用作示例性復印機500,但是該復印機也可以是已知的彩色成像設備。
首先,現(xiàn)在將解釋復印機500的結構。
圖2是根據(jù)該實施例的整體復印機500的結構示意圖。在圖2中,圖像讀取裝置200被安裝在復印機500的復印機主體100上,并且復印機主體100被布置在記錄片材存儲盒300上。能夠圍繞后側(圖中的后側)上的支軸轉動的自動輸稿器400被安裝在圖像讀取裝置200的頂部上。
充當潛像承載體的鼓狀光導體10被設置在復印機主體100內部。圖3是光導體10周圍的結構的放大視圖。如圖3中所示,中和燈9、使用充電輥的充電單元11、顯影裝置12、轉印單元13以及具有光導體清潔刮刀8的清潔單元14被布置在光導體10周圍。顯影裝置12使用通過聚合作用生產(chǎn)的聚合調色劑,并且通過使用充當顯影劑承載體的顯影輥121使聚合調色劑附著到靜電潛像上而將光導體10上的靜電潛像變成可見圖像。
轉印單元13包括伸展跨過兩個輥構件的轉印帶17,這兩個輥構件為第一帶伸展輥15和第二帶伸展輥16。轉印帶17在轉印位置B處被壓靠于光導體10的圓周表面。
外來物質(例如記錄片材P與轉印帶17分離之后留在轉印帶17上的殘余調色劑或紙粉)通過帶清潔刮刀18被刮除。帶清潔刮刀18被提供給轉印帶清潔單元C,并且緊靠橫跨轉印帶17的第一帶伸展輥15。
復印機主體100還包括位于圖1中的充電單元11和清潔單元14的左側的調色劑供應單元20,該調色劑供應單元將新的調色劑供應給顯影裝置12。
復印機主體100還包括記錄片材傳輸單元60,用于將從記錄片材盒61取出并提供給記錄片材存儲盒300的記錄片材P傳輸至轉印位置B以及傳輸至排出堆疊單元39。該記錄片材傳輸單元60沿著進給路徑R1或手動進給路徑R2并且沿著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傳輸記錄片材P。在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上,配準輥對21被設置在記錄片材傳輸方向上轉印位置B的上游。
熱定影單元22被設置在沿著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的記錄片材傳輸方向上轉印位置B的下游。熱定影單元22包括加熱輥30和加壓輥32,該加熱輥是加熱構件,該加壓輥是加壓構件,并且該熱定影單元通過將記錄片材P夾緊在這兩個輥之間而利用熱和壓力將圖像定影到記錄片材P上。
在記錄片材傳輸方向上熱定影單元22的更下游設置有排出分叉爪34、排出輥35、第一加壓輥36、第二加壓輥37以及片材加強輥38。還設置了排出堆疊單元39,經(jīng)過熱定影單元22的記錄片材P在圖像形成后被堆疊在該排出堆疊單元中。
復印機主體100還包括定位在圖1中的右側的轉向單元42。轉向單元42沿著反轉路徑R3和再傳輸路徑R4傳輸記錄片材P,該反轉路徑R3在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中的排出分叉爪34的位置處分支出來,該再傳輸路徑R4將經(jīng)過反轉路徑R3的記錄片材P再次引導至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中的配準輥對21的位置中。反轉路徑R3設有轉向輥對43,并且再傳輸路徑R4設有多個記錄片材傳輸輥對66。
如圖2中所示,復印機主體100包括在圖1中的顯影裝置12左側的激光寫入裝置47。激光寫入裝置47包括掃描光學系統(tǒng),該掃描光學系統(tǒng)包括激光光源、多面鏡48(其為用于掃描的多面鏡)、多面馬達49以及fθ透鏡。
圖像讀取裝置200包括光源53、多個反射鏡54、成像光學透鏡55以及圖像傳感器56(諸如電荷耦合裝置(CCD)圖像傳感器)。稿臺玻璃57設置在圖像讀取裝置200的頂表面上。
自動輸稿器400具有原稿保持架,并且在原稿被排出的位置處設置有原稿紙疊保持架。自動輸稿器400包括多個原稿傳輸輥,并且這些原稿傳輸輥將原稿從原稿保持架傳輸?shù)綀D像讀取裝置200的稿臺玻璃57上的掃描位置中并傳輸?shù)皆寮埊B保持架上。
記錄片材存儲盒300包括多個記錄片材盒61,這些記錄片材盒一個疊一個地設置并且在其中存儲了記錄片材P,這些記錄片材是諸如紙張或高射投影儀(OHP)膠片之類的記錄介質。每個記錄片材盒61包括調用輥62、供應輥63以及分離輥64。在圖1中的記錄片材盒61的右側,設置了以上說明的連接至復印機主體100中的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的進給路徑R1。進給路徑R1還包括用于傳輸記錄片材P的若干記錄片材傳輸輥對66。
復印機主體100包括在圖2中右側的手動進給單元68。手動進給單元68設有能夠打開和關閉的手動進給托盤67。以上描述的手動進給路徑R2將放置在手動進給托盤67上的記錄片材P引導至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中。類似于記錄片材盒61,手動進給單元68也具有調用輥62、供應輥63以及分離輥64。
現(xiàn)在將解釋復印機500的操作。
為了用復印機500進行復印,首先,用戶打開總開關并將原稿放在自動輸稿器400上的原稿保持架上。當原稿具有書本狀的外形時,用戶打開自動輸稿器400并將原稿直接放置在圖像讀取裝置200的稿臺玻璃57上,關上自動輸稿器400并使自動輸稿器400壓住該原稿。
當用戶隨后按下啟動開關時,原稿傳輸輥經(jīng)由原稿傳輸路徑將原稿移動到稿臺玻璃57上,并且在原稿被放在自動輸稿器400中的情況下圖像讀取裝置200被驅動。圖像讀取裝置200隨后讀取該原稿,并且將原稿排出到原稿紙疊保持架上。
當原稿被直接放置在稿臺玻璃57上時,圖像讀取裝置200立即被驅動并讀取該原稿。
為了讀取原稿,圖像讀取裝置200使光源53向稿臺玻璃57上的原稿的表面發(fā)射光線,同時沿著稿臺玻璃57移動光源53。反射鏡54將反射光線引導至成像光學透鏡55上,并且該光線進入圖像傳感器56。圖像傳感器56隨后讀取原稿的圖像。
在使圖像讀取裝置200讀取原稿的同時,復印機500中的光導體驅動馬達使光導體10轉動。然后充電單元11對光導體10的表面均勻充電至例如大約-1000伏特。然后激光寫入裝置47基于由圖像讀取裝置200讀取的原稿的圖像發(fā)射激光束到光導體10上,從而利用激光完成寫入,并且在光導體10的表面上形成靜電潛像。被激光束照射的部分(潛像部分)的表面電勢變成例如0至-200伏特。然后顯影裝置12使調色劑附著到靜電潛像上,從而將靜電潛像變成可見圖像。
在啟動開關被按下的同時,復印機500中的調用輥62從記錄片材存儲盒300中的記錄片材盒61之一進給用戶選擇尺寸的記錄片材P。然后供應輥63和分離輥64分離所進給的記錄片材P之一,并將所分離的記錄片材P引導至進給路徑R1中。然后記錄片材傳輸輥對66將記錄片材P引導至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中。被傳輸?shù)接涗浧膫鬏斅窂絉中的記錄片材P緊靠配準輥對21并由此停止。
當使用手動進給單元68時,用戶打開手動進給托盤67并將記錄片材P放置在手動進給托盤67上。調用輥62、供應輥63和分離輥64分離被放置在手動進給托盤67上的記錄片材P之一,并將該記錄片材P傳輸?shù)绞謩舆M給路徑R2中,這與使用記錄片材盒61時類似。然后記錄片材傳輸輥對66將記錄片材P引導到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中。被引導到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中的記錄片材P緊靠配準輥對21并由此停在。
配準輥對21開始轉動,以便將調色劑圖像(其為光導體10上的可見圖像)的前端進入轉印位置B的時間匹配,并且由配準輥對21停止的記錄片材P被進給到轉印位置B中。
轉印單元13將光導體10上的調色劑圖像轉印到被進給至轉印位置B中的記錄片材P上,并且該調色劑圖像被攜帶在該記錄片材P的表面上。清潔單元14在轉印后清潔光導體10的表面上的殘余調色劑,并且中和燈9中和光導體10的殘余電勢。通過殘余電勢的這種中和,表面電勢被中和至0至-150伏特的基準電勢,從而為從充電單元11開始的下一次成像做準備。
然后轉印帶17將攜帶有調色劑圖像的記錄片材P傳輸至熱定影單元22中。加熱輥30和加壓輥32運送被夾緊在其間的記錄片材P,同時對該記錄片材P加熱加壓,從而將調色劑圖像定影到該記錄片材P上。然后記錄片材P被排出輥35、第一加壓輥36、第二加壓輥37和片材加強輥38加強,并且被排出并堆疊在排出堆疊單元39上。
當圖像要形成在記錄片材P的兩側上時,在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并定影到記錄片材P的一側上之后切換排出分叉爪34,并且將記錄片材P從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傳輸?shù)椒崔D路徑R3中。然后記錄片材傳輸輥對66將進入反轉路徑R3的記錄片材P傳輸?shù)睫D向位置44中,并且轉向輥對43使記錄片材P轉向至再傳輸路徑R4。然后記錄片材傳輸輥對66將記錄片材P再次引導至記錄片材傳輸路徑R中。然后調色劑圖像被轉印到已經(jīng)通過再傳輸路徑R4的記錄片材P的相反側上。
圖4是用于解釋該復印機500的透視圖,其中可開啟前蓋101被打開。
在圖4中所示的復印機500處于圖像讀取裝置200內部的自動輸稿器400和光學系統(tǒng)被移除的狀態(tài)。通過打開可開啟前蓋101(該可開啟前蓋是一個外部蓋),前內蓋102(該前內蓋是一個內部蓋)被暴露出來。在圖4中所示的復印機500處于被包括在調色劑供應單元20中的調色劑瓶也被移除并且調色劑瓶插入的前內蓋102的瓶放置孔20a被空出來的狀態(tài)。在復印機500的可開啟前蓋101下方,設有帶有拉手的記錄片材盒外蓋61a,該拉手用于拉出記錄片材盒61。
圖5是從圖4移除了左側外蓋103并露出左殼體520的復印機500的透視圖。圖6是用于解釋處于圖5中所示的構型的復印機500的透視圖,該圖是從能夠看到前殼體510的內表面的視點處觀察所得,該前殼體被設置在前內蓋102的內側并且前內蓋102被固定至該前殼體。
如圖6中所示,復印機500包括聲音吸收裝置600,該聲音吸收裝置包括在面朝前表面內側的激光寫入裝置47的位置處的亥姆霍茲共鳴器。
圖7是用于解釋聲音吸收裝置600被附接在前內蓋102上的位置的示意圖。如圖7中所示,聲音吸收裝置附接部160被設置于前內蓋102的內表面。然后聲音吸收裝置600從圖7中的箭頭方向被附接并固定至聲音吸收裝置附接部160。然后前內蓋102被固定到前殼體510上。結果,如圖6中所示,聲音吸收裝置600在內部突出穿過聲音吸收裝置附接開口510a,該聲音吸收裝置附接開口是形成在前殼體510上的開口。聲音吸收裝置600是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
圖8是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示意圖。
如圖8中所示,亥姆霍茲共鳴器具有容器的外形,該容器帶有窄開口和有容積的空腔601以及比空腔601小的連通部603。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通過連通部603傳來的特定頻率的聲音。
用“V”表示空腔601的容積,用“S”表示連通部603的開口602的表面積,用“H”表示連通部603的長度,用“c”表示聲速,并且用“f”表示由聲音吸收裝置60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建立了下面的方程(1)。
(Δr:開端校正)
“Δr”在方程(1)中表示開端校正,并且通常使用“Δr=0.6r”,其中“r”是假設連通部603的截面是圓形時的半徑。
如方程(1)所表明,可以根據(jù)空腔601的容積V、連通部603的長度H以及連通部603的開口的表面積S計算出由聲音吸收裝置60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
復印機500產(chǎn)生各種類型的聲音,例如由驅動傳遞驅動力以使各種輥轉動的驅動馬達產(chǎn)生的聲音、由運動構件如各種輥的運動產(chǎn)生的聲音以及由激光寫入裝置47中的多面鏡48的轉動產(chǎn)生的聲音。這些類型的聲音被發(fā)射到復印機500外部并且可以變成噪音,給復印機500周圍的人帶來不適感。通過以適合聲音頻率的方式來制造聲音吸收裝置600,這些聲音至外部的傳遞將被合意地抑制,在這些可能是噪音的聲音的類型中,聲音吸收裝置600可以吸收可能是噪音的聲音。
因為復印機500具有外蓋,所以該外蓋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抑制聲音的泄漏。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通過仔細測驗發(fā)現(xiàn),雖然外蓋能夠充分抑制處于某些高頻率(例如高于1500赫茲)的聲音的泄漏至外部,但是外蓋不能夠充分抑制處于低頻率(等于或低于1500赫茲)的聲音的泄漏至外部。
因此,通過將由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吸收聲音頻率)設置成等于或低于1500赫茲,聲音吸收裝置600可以抑制處于不能被外蓋抑制的頻率的聲音的泄漏。
由于人耳接收低頻聲音較少、來自普通成像設備的問題噪音的主要部分是在200赫茲或更高以及難以設計吸收頻率等于或低于100赫茲的聲音的聲音吸收裝置,所以聲音吸收裝置600被設計成吸收等于或高于100赫茲的頻率。
第一實施例
現(xiàn)在將解釋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
圖9是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放大透視圖,并且圖1是被附接至前內蓋102的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示意性截面圖。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是在圖6和圖7中示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但是具有根據(jù)該實施例的表征特征。如圖9和圖1中所示,聲音吸收裝置600是由三個構件組成的聲音吸收裝置,這三個構件是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以及聲音吸收帽構件630。聲音吸收蓋構件620通過蓋固定螺釘640固定至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并且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通過主體固定螺釘650固定至前內蓋102。
如圖1中所示,在聲音吸收裝置600中,三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第一亥姆霍茲共鳴器670a、第二亥姆霍茲共鳴器670b和第三亥姆霍茲共鳴器670c)由成對設置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形成。
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具有各自形成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空腔601(601a至601c)的側表面的主體側壁部分611(611a至611c)。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也具有形成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空腔601(601a至601c)的頂表面的空腔頂部部分623(623a至623c)。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具有三個開口,并且聲音吸收帽構件630(630a至630c)被插入三個相應的開口中。
在圖1中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形成設置有連通部603(603a至603c)的壁,并且被設置為與形成連通部603的聲音吸收帽構件630(630a至630c)分開的構件。這種設計允許聲音吸收帽構件630被替換為具有不同形狀的另一聲音吸收蓋構件,這使得方程式(1)中的連通部603的長度H以及連通部603的開口的表面積S可以容易地變化。以此方式,可以以低成本改變吸收聲音頻率。
作為電子裝置中噪音的對策,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吸收處于特定頻率的聲音。達到多種打印速度的成像設備根據(jù)不同的打印速度發(fā)出處于不同頻率的可能是噪音的聲音。聲音吸收裝置600具有如下結構,其中聲音吸收帽構件630被設置為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和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分開的構件,該聲音吸收主體構件形成限定空腔601的壁。在這種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僅通過更換聲音吸收帽構件630就可以根據(jù)對應的打印速度廉價地改變吸收聲音的頻率。
此外,在這種結構中,限定空腔601的壁由如圖1中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和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兩個構件形成,由于這些構件中的制造或組裝誤差,在這些構件之間的接頭處可能產(chǎn)生間隙。在接頭處具有間隙的情況下,空腔601不能被完全密封,從而聲音吸收裝置600不能達到期望的聲音吸收效果。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之間的接頭處可以為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設置凹陷部,并且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密封構件可以放置在該凹陷部中。當該密封構件被設置在該凹陷部中時,當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連接時,密封構件被夾緊并擠壓在這兩個構件之間,并且沿著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表面變形,從而使得間隙可以被密封。
然而,僅通過在凹陷部中設置密封構件,空腔601的形狀可能改變,或者當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相對于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振動時在接頭處可能形成間隙,并且聲音吸收裝置600可能無法達到期望的聲音吸收效果。
因此,在密封構件被布置在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之間并且在沒有施加壓力的情況下從原始形狀變形的同時,圖1中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具有用于固定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蓋固定螺釘640。
通過用蓋固定螺釘640將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固定到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壓力被施加到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之間的接頭。定位在位于接頭處的凹陷部中的密封構件被壓縮,從而填充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之間的間隙。以此方式,空腔601可以被更好地密封,并且聲音吸收效果被改善。
因為由彈性材料制成的密封構件被壓縮,從而將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相對于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固定,所以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相對于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振動可以被減小。因此,可以實現(xiàn)更高的聲音吸收效果。
如果任何固定構件(如蓋固定螺釘640)在空腔601內部,則亥姆霍茲共鳴器的功能將被損害。因為在圖1中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蓋固定螺釘640作為固定構件被定位在空腔601外部,所以該固定構件不會損害亥姆霍茲共鳴器的功能。
在圖1中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密封構件壓靠主體側壁部分611(其為形成空腔601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一部分)的末端,并以遵從表面的形式變形,并與主體側壁部分611的側表面接觸。以此方式,密封構件密封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主體側壁部分611與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上的凹陷部之間的間隙。
作為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和聲音吸收帽構件630的材料,可以使用諸如聚碳酸酯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的樹脂材料,但不限于這些材料。
現(xiàn)在將解釋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特征。
在聲音吸收裝置600中的三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之中,第二共鳴器670b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一亥姆霍茲共鳴器670a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第三亥姆霍茲共鳴器670c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二亥姆霍茲共鳴器670b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具體地,第一共鳴器670a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處于900赫茲的聲音,第二共鳴器670b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處于850赫茲的聲音,并且第三共鳴器670c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處于800赫茲的聲音。
圖10是用于展示實驗結果的圖表,進行這些實驗以確定具有以及沒有僅由樹脂材料制成的并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900赫茲的聲音的聲音吸收裝置600時的聲音吸收效果。通過將聲音吸收裝置600安裝在發(fā)出大范圍頻率的聲音的揚聲器之前并且在該揚聲器的對面安裝充當測量儀器的麥克風,同時將聲音吸收裝置600定位在該麥克風與該揚聲器之間,測量出圖10中示出的圖表中的結果。圖10中的橫軸表示頻率,并且縱軸表示各個頻率處的音量(聲壓)的測量值。圖10中用粗實線繪制的圖線表示在聲音吸收裝置600的連通部603上方放置蓋子的情況下的測量結果,從而聲音吸收裝置600不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圖10中用虛線繪制的圖線表示在聲音吸收裝置600的連通部603上方?jīng)]有放置蓋子的情況下的測量結果,從而聲音吸收裝置600作為吸收900赫茲頻率的聲音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
在圖10中所示的圖表中,在吸收聲音頻率900赫茲附近的聲音的音量被亥姆霍茲共鳴器減小的同時,相比于沒有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情況,頻率從830赫茲至870赫茲左右的聲音被增大。換言之,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對特定頻率范圍內的聲音具有負聲音吸收效果。
通過仔細的測驗,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發(fā)現(xiàn)亥姆霍茲共鳴器對處于比吸收聲音頻率低大約50赫茲至200赫茲的頻率的聲音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負聲音吸收效果,即亥姆霍茲共鳴器已經(jīng)增大了該聲音的音量。通過仔細的測驗,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還發(fā)現(xiàn)被不利地影響的聲音的頻率通常取決于亥姆霍茲共鳴器中使用的構件所采用的材料。具體地,例如,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僅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對處于比吸收聲音頻率低30赫茲至70赫茲的聲音表現(xiàn)出負聲音吸收效果。例如,根據(jù)稍后將描述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包括某些金屬材料的另一聲音吸收裝置600對處于比吸收聲音頻率低70赫茲至200赫茲的聲音表現(xiàn)出負聲音吸收效果。
圖11是將另一個實驗的結果用細實線添加至圖10中所示的圖表而得到的圖表,進行該實驗以確定具有有效亥姆霍茲共鳴器時的聲音吸收效果,該亥姆霍茲共鳴器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為900赫茲的聲音以及頻率為850赫茲的聲音。在圖11中用粗實線描繪的圖線以及用虛線描繪的圖線與圖10中的圖線相同。
如圖11中所示,被設計成用于吸收850赫茲頻率的聲音的這種附加亥姆霍茲共鳴器可以抑制被設計成用于吸收900赫茲頻率的聲音的亥姆霍茲共鳴器表現(xiàn)出負聲音吸收效果時所處的頻率的聲音的音量。
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設有三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并且這些亥姆霍茲共鳴器670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特定頻率間隔(50赫茲)的聲音。以此方式,第二共鳴器670b能夠吸收處于由于安裝吸收最高頻率的聲音的第一共鳴器670a而被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并且第三共鳴器670c能夠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二共鳴器670b而被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以此方式,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能夠以補充的方式吸收處于被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并且減小處于由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
當聲音吸收裝置只能吸收一種頻率時,在大范圍的頻率內的聲音吸收效果仍然相當?shù)?。因為根?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包括吸收不同頻率的多個亥姆霍茲共鳴器,所以聲音吸收裝置600不僅能夠針對特定頻率的聲音實現(xiàn)聲音吸收效果,也能夠對大范圍的頻率內的聲音實現(xiàn)聲音吸收效果。雖然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被解釋為具有三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但是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數(shù)量可以為兩個、四個或更多個,只要這些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中的一個被構型為吸收處于被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
第二實施例
現(xiàn)在將解釋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
圖12是用于解釋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透視圖。圖13是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沿著圖12中的截面線d-d得到的示意性截面圖。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包括兩個構件,其中一個構件是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而另一構件是由金屬材料(薄板金屬)制成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一起成對設置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形成多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圖13中展示了截面中的四個)。
如圖13中所示,由薄板金屬制成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具有各自構成連通部603的多個凸緣625。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具有凸緣625,每個凸緣是相對于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的薄板部分沿著連通方向以直立方式并且朝向空腔601內部以直立的方式設置的直立部分。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具有多個主體側壁部分611,每個主體側壁部分充當形成空腔601的隔墻。一對連通部603和空腔601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并且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形狀決定被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吸收聲音頻率)。
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在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之中,第二共鳴器670b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一共鳴器670a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第三共鳴器670c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二共鳴器670b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第四共鳴器670d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三共鳴器670c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具體地,第一共鳴器670a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處于800赫茲的聲音,并且第二共鳴器670b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處于700赫茲的聲音。第三共鳴器670c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處于600赫茲的聲音,并且第四共鳴器670d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處于500赫茲的聲音。
凸緣625通過沖緣(burring)工藝被形成在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上,并且凸緣625的內部空間充當帶有表面積為S且長度為H的開口的連通部603。聲音吸收蓋構件620通過螺絲接合或插入模制被緊密結合至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并且通過這種結合得到容積為V的空腔601。
這里的沖緣工藝是在板材上形成粗糙孔并將直徑大于該粗糙孔的打孔器推壓進該粗糙孔中從而增大粗糙孔的直徑并在該開口周圍形成凸緣的工藝。通過借助沖緣工藝形成連通部603,除了組成形成空腔601的壁的一部分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之外,可以不需要形成連通部603的獨立構件就能形成帶有開口602的連通部603。
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被設計成用于通過改變沖緣高度(圖13中的t1、t2、t3和t4)來吸收不同的頻率。因為不用改變空腔601的形狀就可以實現(xiàn)不同的吸收聲音頻率,所以多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可以以相等的間隔高效地設置。
圖14是用于展示實驗結果的圖表,進行這些實驗以確定具有以及沒有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930赫茲的聲音的聲音吸收裝置600時的聲音吸收效果,該聲音吸收裝置包括由薄板金屬制成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以與圖10中示出的圖表相同的方式,通過將聲音吸收裝置600安置在發(fā)出大范圍的頻率的聲音的揚聲器之前,并在該揚聲器的對面安置充當測量儀器的麥克風,同時將聲音吸收裝置600定位在該麥克風與該揚聲器之間,測量出在圖14中所示的圖表中的結果。
圖14中的橫軸表示頻率,縱軸表示各個頻率處的音量(聲壓)的測量結果。圖14中用粗實線繪制的圖線表示在聲音吸收裝置600的連通部603上放置蓋子的情況下的測量結果,這使得聲音吸收裝置600不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圖14中用虛線繪制的圖線表示在聲音吸收裝置600的連通部603上沒有放置蓋子的情況下的測量結果,這使得聲音吸收裝置600作為吸收930赫茲的頻率的聲音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
在圖14中所示的圖表中,雖然在吸收聲音頻率930赫茲附近的聲音的音量被亥姆霍茲共鳴器減小,但是相比于沒有亥姆霍茲共鳴器時,從700赫茲至830赫茲左右的頻率的聲音被增大至更高級別。換言之,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對特定頻率范圍內的聲音具有負聲音吸收效果。
如圖14中所示,在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以第二實施例中解釋的方式由金屬材料制成的情況下,聲音吸收裝置600對處于比吸收聲音頻率低70赫茲至200赫茲的頻率的聲音具有負聲音吸收效果。為了吸收處于聲音吸收裝置600表現(xiàn)出負聲音吸收效果時所在的頻率的聲音,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具有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特定間隔(100赫茲間距)的頻率的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這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截面圖被展示在圖13中。
以此方式,第二共鳴器670b可以吸收處于由于安裝吸收最高頻率的第一共鳴器670a而被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并且第三共鳴器670c可以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二共鳴器670b而被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而且,第四共鳴器670d可以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三共鳴器670c而被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以此方式,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可以以補充的方式吸收處于被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并且減小處于由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吸收的聲音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
用于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示例性樹脂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碳酸酯和ABS樹脂。用于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的示例性薄板金屬包括鋼材薄板金屬,如涂覆鋅的鋼板,但是可以是由任何其他金屬(如鋁)制成的任何薄板金屬。
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可以被附接至外蓋,如復印機500中的可開啟前蓋101。為了將聲音吸收裝置600附接至外蓋,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可以與同樣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該外蓋的內表面一體成型,并且形成在外蓋上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可以被固定到聲音吸收蓋構件620。通過向外蓋提供聲音吸收裝置600,聲音吸收裝置600可以在聲音穿過外蓋泄漏至外部之前吸收聲音。此外,通過將聲音吸收裝置600的至少一部分作為外蓋的一部分一體成型,可以減少零件的數(shù)量。
在根據(jù)第一和第二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吸收處于由于安裝第一共鳴器670a而被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的第二共鳴器670b被定位成鄰近第一共鳴器670a,并且第三共鳴器670c和第四共鳴器670d以相同方式被定位。這樣一來,處于由于安裝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而被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可以被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
在第一和第二實施例中,基于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構件中使用的(多種)材料來確定由多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的特定間隔。具體地,在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僅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該特定的吸收聲音頻率間隔被設為50赫茲,并且在根據(jù)第二實施例的還包括金屬材料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該特定的吸收聲音頻率間隔被設為100赫茲。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間的特定間隔可以基于其他因素來確定,而不限于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構件中使用的(多種)材料。
例如,該頻率間隔可以以下面描述的方式來確定。首先,進行實驗以測量在具有被設計成用于吸收處于最期望的頻率的聲音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情況下從聲源發(fā)出的那些聲音中音量增大處的頻率。然后設計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用于吸收處于在該測量中音量被增大的頻率的聲音,并且進行另一個實驗以測量當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被使用時音量增加的聲音的頻率。以上述方式,通過實際進行實驗以測量通過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而音量增大時的頻率,然后可以設計吸收該頻率的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并且與這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組合。
如圖6中所示,根據(jù)第一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被定位成面向激光寫入裝置47,使得聲音吸收裝置600能夠高效地吸收由激光寫入裝置47中的多面鏡48的轉動導致的聲音以及多面馬達49的驅動聲音。然而,具有該實施例的限定特征的聲音吸收裝置可以被提供在成像設備中的任意合適的位置,如在第二實施例中解釋的在外蓋上。
第一變形例
現(xiàn)在將解釋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第一變形例,作為可以設有該實施例的限定特征的示例性聲音吸收裝置。
圖15A和圖15B是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示意性透視圖。圖15A是用于解釋與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組裝在一起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示意圖,圖15B是用于解釋從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移除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的示意圖。
如圖15A和圖15B中所示,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是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柱形聲音吸收裝置。
聲音吸收蓋構件620是形成相應亥姆霍茲共鳴器的空腔601的壁之一,其為設有與外部連通的連通部603的壁。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設有多個(四個)頸1603(1603a至1603d),每個頸形成充當連通部603的孔。
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提供主體側壁部611,作為除了設有連通部603的壁之外的形成空腔601的壁。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還設有多個(四個)開放空間1601(1601a至1601d),每個開放空間充當被主體側壁部分611圍繞并使其開口被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封閉的空腔601。
在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中的一個通過組裝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來形成,使得以每個頸1603面向對應的一個開放空間1601的方式來組裝。在第一變形例中,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中通過組裝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來形成,使得以四個頸1603(1603a至1603d)各自面向四個開放空間1601(1601a至1601d)中的對應一個的方式來組裝。
形成有頸1603的孔開口的表面積對應于組裝后的連通部603的開口的表面積,并且對應于上述方程式(1)中的“S”。形成有頸1603的孔的長度對應于組裝后的連通部603的長度,并且對應于上述方程式(1)中的“H”。開放空間1601的容積對應于組裝后的空腔601的容積,并且對應于上述方程式(1)中的“V”。
從方程式(1)可知,除了聲速“c”,這三個參數(shù)確定了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吸收聲音頻率(共鳴頻率)。
在第一變形例中,與頸1603相關聯(lián)的參數(shù)(上述“S”或“H”)和與開放空間1601相關聯(lián)的參數(shù)(上述“V”)中的一個或兩個被設計為是不同的。頸1603的參數(shù)不同意味著四個頸1603中的一個與其他三個頸1603中的至少一個在與開口表面積(上述“S”)和孔長度(上述“H”)相關聯(lián)的兩個參數(shù)中的至少一個參數(shù)上有所區(qū)別。與開放空間1601相關聯(lián)的參數(shù)不同意味著四個開放空間1601中的一個與其他三個開放空間1601中的至少一個在容積參數(shù)(上述“V”)上有所區(qū)別。
如圖15A中的箭頭α所指示,通過使具有開放空間1601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相對于具有頸1603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轉動,彼此相對的一個頸1603和對應的開放空間1601之間的配對被改變。以此方式,由頸1603形成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的吸收聲音頻率可以被改變。
在圖15A和圖15B所示的示例中,雖然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相對于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轉動,但是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可以相對于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轉動。
表1表明了在一個示例中在類似于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結構中(但是有七個頸1603和七個開放空間1601),當每個頸1603與開放空間1601中的相應一個之間的配對改變時吸收聲音頻率如何改變。
表1
在表1中,開放空間1601被編號為(1)至(7),并且頸1603被編號為(a)至(g)。表1中指明的示例性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具有四個容積為8000[mm3]的開放空間1601和三個容積為16000[mm3]的開放空間1601,并且這七個開放空間1601周向布置。表1中指明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設有七個頸1603,這七個頸全部具有長度為2[mm]的孔,并且這七個頸1603周向布置。
在模式1的狀態(tài)中,開放空間1601(1)面向頸1603(a),并且開放空間1601(2)至(7)分別以相同方式面向頸1603(b)至(g)。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或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從模式1的狀態(tài)轉動至模式2的狀態(tài),在模式2中,開放空間1601(1)面向頸1603(g)。
圖16是一個圖表,該圖表描繪了由模式1和模式2每一個中的開放空間1601(1)至(7)形成的七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的計算結果。
如圖16所示,在模式1和模式2中,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吸收聲音頻率落在不同的頻率范圍中。模式1中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在1500赫茲至2600赫茲的頻率范圍中具有高吸收效果,并且模式2中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在2300赫茲至3400赫茲的頻率范圍中具有高吸收效果。
因為常規(guī)亥姆霍茲共鳴器只能吸收處于一種頻率的聲音,所以只能通過改變確定吸收聲音頻率的連通部603的開口的表面積、連通部603的長度以及空腔601的容積中的一個來改變將被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吸收聲音頻率)。為了改變這些尺寸因素,必須改變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構件的形狀,并且通過更換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構件來做出這種改變。
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制備有能夠形成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多個開放空間1601和多個頸1603,并且為多個開放空間1601和多個頸1603均準備了多個參數(shù)。通過切換與相應的頸1603配對的開放空間1601,不需更換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構件,就能夠改變在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形成的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吸收聲音頻率。
此外,在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一次可以改變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多個吸收聲音頻率。
圖17是用于解釋通過添加麥克風1607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1606實現(xiàn)的能夠自動改變吸收聲音頻率的結構的示意圖,該麥克風是聲音檢測單元,并且該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是用于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移動至根據(jù)第一修改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空腔形成構件移動單元。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1606是通過圍繞轉動軸1606a周向移動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來使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相對于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移動的驅動源。
圖18是一個方框圖,該方框圖展示了被包括在圖17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1606的控制系統(tǒng)。
控制單元1650是空腔形成構件運動控制單元,其基于麥克風1607的檢測結果控制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1606來改變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相對于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的位置。
圖17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還包括轉動位置檢測傳感器1670,用于檢測在轉動方向上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相對于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的位置。在圖17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由四對開放空間1601和頸1603形成。因此,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在開放空間1601面向相應的頸1603之處有四種可能的位置關系。在這四種可能的位置關系中由相應的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被事先存儲在存儲單元1680中。然后控制單元1650計算能夠形成最能吸收由麥克風1607檢測到的聲音的四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之間的位置關系。然后控制單元1650將計算出的位置關系與由轉動位置檢測傳感器1670檢測到的位置關系進行比較,并且通過驅動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1606來周向移動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以實現(xiàn)計算出的位置關系。
在這種結構下,麥克風1607收集在聲音吸收裝置600周圍產(chǎn)生的聲音并且從將被聲音吸收裝置600吸收的候選頻率中檢測特別大音量的聲音的頻率。然后通過使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1606以適用于檢測結果的方式轉動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該亥姆霍茲共鳴器可以被自動優(yōu)化以吸收與想要吸收的頻率最接近的頻率處的聲音。
在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被轉動的構型中,具有頸1603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被固定至另一構件(在成像設備的示例中為內部支撐件(internal stay))。被空腔形成構件移動單元移動的構件不限于形成開放空間1601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而可以是具有頸1603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在這種情況中,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被固定至所述設備。
第二變形例
現(xiàn)在將解釋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第二變形例,作為可以設有該實施例的限定特征的示例性聲音吸收裝置。
圖19A和圖19B是根據(jù)第二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示意性透視圖。圖19A是用于解釋與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組裝在一起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的示意圖,圖19B是用于說明從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移除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的示意圖。
如圖19A和19B中所示,根據(jù)第二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是包括直線布置的多個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裝置。根據(jù)第二修改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具有如下結構,其中通過使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滑動來改變由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
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形成構成相應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的空腔601的壁之一,這個壁是設有與外部連通的連通部603的壁。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具有多個(六個)頸1603(1603a至1603f),每個頸形成充當連通部603的孔。
除具有連通部603的壁之外,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具有為形成空腔601提供壁的主體側壁部分611。充當空腔601的多個(六個)開放空間1601(1601a至1601f)形成在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內部。每個開放空間1601通過被主體側壁部分611圍繞并使其開口被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封閉而形成。
在根據(jù)第二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類似于第一變形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中的一個通過組裝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而形成,其中以使得頸1603面向對應的開放空間1601的方式來組裝。如圖19A中所示,在第二變形例中,六個亥姆霍茲共鳴器670通過組裝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而形成,其中以使得六個頸1603(1603a至1603f)各自面向六個開放空間1601(1601a至1601f)中的對應一個的方式來組裝。
在第二變形例中,六個頸1603中的一個頸相比于其他五個頸1603中的至少一個在開口表面積(上述“S”)和孔長度(上述“H”)兩個參數(shù)中具有至少一個不同的參數(shù)。在第二變形例中,六個開放空間1601中的一個開放空間具有不同于其他五個開放空間1601中的至少一個的容積參數(shù)(上述“V”)。
在根據(jù)第二修改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設有頸1603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與形成開放空間1601的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沿著圖19A和圖19B中的箭頭β的方向相對于彼此滑動。以此方式,類似于根據(jù)第一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由相應的頸1603形成的亥姆霍茲共鳴器中的一個的吸收聲音頻率可以被改變。
在第二修改例中,通過使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滑動來改變與相應的開放空間1601配對的頸1603,由聲音吸收裝置60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可以被改變。
如第二修改例所公開,在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被滑動的結構中,可以提供使這些構件中的一個呈直線地往復運動的驅動源。有了這種驅動源,類似于圖17中所示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亥姆霍茲共鳴器可以被自動地優(yōu)化以吸收處于最接近想要吸收的頻率的頻率處的聲音。
在根據(jù)第一和第二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可以是磁鐵,并且另一個可以是鐵磁體。因為根據(jù)第一和第二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具有如下構型,其中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移動,所以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不能用螺絲或類似工具固定在一起。然后在沒有固定至彼此的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之間的接頭處可能產(chǎn)生間隙,并且聲音吸收裝置600可能無法實現(xiàn)希望的吸收效果。當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是磁鐵并且另一個是鐵磁體時,即使在這兩個構件相對可移動的構型中,這些構件也彼此吸引。從而接頭處可以被更好地密封。
當連通部603的長度或開口的表面積改變時,由亥姆霍茲共鳴器670吸收的聲音的頻率改變。通過額外地改變空腔601的容積,吸收聲音頻率可以再次被改變。通過使用在其中形成孔以充當連通部603的頸1603與充當空腔601的開放空間1601配對的構型,不需要改變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構件的形狀就可以改變吸收聲音頻率。
在根據(jù)第一以及第二變形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這些亥姆霍茲共鳴器中的至少一個可以被設計成吸收處于由于安裝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這種構型使得吸收聲音頻率能夠被容易地改變,并且可以抑制處于由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的音量增大。
圖20是示意性地展示吸收不同頻率的兩個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效果的圖表。在(a)處示出通過吸收聲音頻率被設為930赫茲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獲得的圖表。在(b)處示出通過吸收聲音頻率被設為770赫茲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獲得的圖表。
在圖20中,雖然出于方便的目的用虛線指示了標準聲音,但是實際的標準聲音如圖10所示具有依賴于頻率的變化聲壓,所述標準聲音代表聲音吸收單元的開口(連通部603)被相應的蓋子封閉并且聲音吸收單元不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時所獲得的聲音。
在圖20中,實曲線代表蓋子從聲音吸收單元的相應開口移除并且聲音吸收單元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時所測得的聲音。如圖10所示,聲音吸收單元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時所測得的聲音也具有依賴于頻率的變化聲壓。圖20給出了便于容易理解標準聲音的音量(聲壓)與聲音吸收單元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時所測得的聲音的音量之間的差別的示意性圖示。圖20中的陰影區(qū)域是通過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的聲音吸收單元實現(xiàn)的音量減小效果的范圍,而圖20中的網(wǎng)格區(qū)域是因為音量被作為亥姆霍茲共鳴器發(fā)揮作用的聲音吸收單元增大而使得聲音減小效果惡化的范圍。
通過確定上述方程(1)中的“S”、“V”和“H”,使用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單元可以被設計成用于吸收頻率為930赫茲的聲音。然而,在圖20中(a)處指示的示例中,雖然在930赫茲附近的聲音相比于標準聲音(沒有聲音吸收單元時)被有效地吸收了,但是從700赫茲至830赫茲的頻率范圍內的聲音的音量被增大了。
因此,以根據(jù)上述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中的這種方式,在包括使用亥姆霍茲共鳴器的多個聲音吸收單元的結構中,實現(xiàn)在圖20中的(b)處指示的聲音吸收效果的聲音吸收單元與實現(xiàn)在圖20中的(a)處指示的聲音吸收效果的聲音吸收單元一起被提供(不一定鄰近)。通過提供吸收聲音頻率為770赫茲(如圖20中(b)處所指示)的聲音吸收單元,該聲音吸收單元可以吸收由于安裝吸收聲音頻率為930赫茲(如圖20中(a)處所指示)的聲音吸收單元而增大的聲音。
如圖20中(b)處所指示,由于安裝使用吸收聲音頻率為770赫茲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單元而增大音量的聲音(從500赫茲至600赫茲的頻率的聲音)可以被吸收這個頻率范圍內的聲音的另一個聲音吸收單元吸收。
如果聲源不產(chǎn)生在500赫茲至600赫茲頻率范圍內的任何聲音,則沒有必要提供這種附加的聲音吸收單元。
現(xiàn)在解釋用于檢查包括使用亥姆霍茲共鳴器的多個聲音吸收單元的聲音吸收裝置是否具有根據(jù)該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限定特征的流程。
(1)使揚聲器或類似裝置發(fā)出大頻率范圍內的聲音(白噪聲)。
(2)通過在設置于聲音吸收裝置的聲音吸收單元的全部開口上放置蓋子并測量由此產(chǎn)生的聲音,獲取“數(shù)據(jù)1”。
(3)通過從設置于聲音吸收裝置的聲音吸收單元的開口中的一個移除蓋子并測量由此產(chǎn)生的聲音,獲取“數(shù)據(jù)2”。
(4)基于“數(shù)據(jù)1”和“數(shù)據(jù)2”之間的差異,獲取蓋子被移除的聲音吸收單元的聲音吸收效果的信息,例如由圖20的圖表所指示的信息。
獲取使用設置于聲音吸收裝置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每一個聲音吸收單元的聲音吸收效果的信息。如果這些聲音吸收單元中的一個的“惡化范圍”與另一聲音吸收單元的“具有聲音減小效果的范圍”交疊,則該聲音吸收裝置可以被認為是帶有根據(jù)該實施例的聲音吸收裝置600的限定特征的聲音吸收裝置。
雖然在此實施例中解釋的是這樣一個示例,其中設有該聲音吸收裝置的電子裝置是成像設備,但是除了成像設備,該實施例的限定特征可以被提供給任何電子裝置,只要該電子裝置具有在操作過程中產(chǎn)生聲音的某種聲源以及吸收由該聲源產(chǎn)生的聲音的聲音吸收裝置即可。
以上所解釋的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發(fā)明實現(xiàn)針對下列每個方面都獨特的有利效果。
方面A
在包括多個聲音吸收單元(諸如第一共鳴器670a、第二共鳴器670b和第三共鳴器670c)的聲音吸收裝置(諸如聲音吸收裝置600)中,被這些聲音吸收單元中的至少一個(諸如第二共鳴器670b)吸收的聲音的頻率與由于安裝另一個聲音吸收單元(諸如第一共鳴器670a)而增大音量的聲音的頻率至少部分地交疊。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處于由于安裝一個聲音吸收單元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可以被另一個聲音吸收單元吸收。以此方式,可以抑制處于由一個聲音吸收單元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的音量增大。
方面B
在根據(jù)方面A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相應的聲音吸收單元被構造為諸如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亥姆霍茲共鳴器。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處于由于安裝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可以被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以此方式,可以抑制處于由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的音量增大。
方面C
在根據(jù)方面B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構件由樹脂材料制成,并且由這些亥姆霍茲共鳴器中的一個(諸如第一共鳴器670a)吸收的聲音的頻率與由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第二共鳴器670b)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間的間隔為30赫茲至70赫茲。
據(jù)此,如以上在第一實施例中所解釋,處于由于安裝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可以被僅由樹脂材料制成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的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
方面D
在根據(jù)方面B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構件包括由金屬材料(諸如薄板金屬)制成的構件,并且由這些亥姆霍茲共鳴器中的一個(諸如第一共鳴器670a)吸收的聲音的頻率與由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第二共鳴器670b)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間的間隔為70赫茲至200赫茲。
據(jù)此,如以上在第二實施例中所解釋,處于由于安裝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而增大音量的頻率的聲音可以被包括金屬材料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的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
方面E
根據(jù)方面D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包括形成限定空腔(諸如相應的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空腔601)的壁的第一構件(諸如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該壁設有連通外部的連通部(諸如連通部603),以及形成限定所述空腔的另一個壁的第二構件(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該第一構件由金屬材料如薄板金屬制成,并且這些連通部通過在該金屬材料上執(zhí)行沖緣工藝來形成。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不需要準備與形成限定空腔的一部分壁的第一構件分開的用于形成連通部的構件就可以形成連通部。
方面F
在根據(jù)方面B至E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這些亥姆霍茲共鳴器中的一個(諸如第一共鳴器670a)被定位成鄰近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第二共鳴器670b)。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處于被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不利地影響的頻率的聲音可以容易地被另一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
方面G
在根據(jù)方面B至F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通過區(qū)別連通部(諸如連通部603)的長度來區(qū)別由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第一共鳴器670a、第二共鳴器670b和第三共鳴器670c)吸收的聲音的頻率,這些連通部連通外部并且被設置在限定相應的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空腔(諸如空腔601)的壁上。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不用改變空腔的形狀就可以區(qū)別吸收聲音頻率,使得多個亥姆霍茲共鳴器可以以相等的間隔高效地布置。
方面H
在根據(jù)方面B至G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由相應的亥姆霍茲共鳴器(諸如第一共鳴器670a、第二共鳴器670b和第三共鳴器670c)中的至少一個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在等于或高于100赫茲并且等于或低于1500赫茲的范圍中。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處于僅通過防護構件(諸如外蓋)未能充分抑制的頻率的聲音的泄漏可以被抑制。
方面I
在根據(jù)方面B至H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包括形成限定相應的亥姆霍茲共鳴器的空腔的壁的第一構件(諸如聲音吸收蓋構件620),該壁設有連通外部的連通部,以及形成限定空腔的另一個壁的第二構件(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第一構件設有多個孔(諸如在相應的頸1603中的孔),每個孔充當一個連通部。第二構件設有多個開放空間(諸如開放空間1601),每個開放空間通過被另一個壁圍繞并使其開口被第一構件封閉而充當一個空腔。亥姆霍茲共鳴器通過以使得每個孔面向相應的一個開放空間的方式組裝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而形成。這些孔中的至少一個具有與另一個孔不同的直徑或長度,并且這些開放空間中的至少一個具有與另一個開放空間不同的容積。彼此面對的各個孔與這些開放空間中對應的一個的配對是可變的。
據(jù)此,如在第一和第二變形例中所解釋,不需要更換組成亥姆霍茲共鳴器的任何構件,通過改變彼此面對的各個孔與這些開放空間中對應的一個的配對,就可以改變由形成在聲音吸收裝置中的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
方面J
在根據(jù)方面I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通過改變第二構件(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相對于第一構件(諸如聲音吸收蓋構件620)的相對位置,改變了彼此面對的各個孔(諸如各個頸1603的孔)與這些開放空間中對應的一個(諸如各個開放空間1601)的配對。
據(jù)此,如在第一和第二變形例中所解釋,通過使第一構件與第二構件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移動,就可以改變由形成在聲音吸收裝置中的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
方面K
在根據(jù)方面J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進一步包括:布置在第一構件(諸如聲音吸收蓋構件620)上并檢測聲音的聲音檢測單元(諸如揚聲器1607);使第一構件或第二構件(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移動的空腔形成構件移動單元(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1606);以及基于聲音檢測單元的檢測結果通過控制空腔形成構件移動單元來改變第二構件相對于第一構件的相對位置的空腔形成構件運動控制單元(諸如控制單元1650)。
據(jù)此,如在第一和第二變形例中所解釋,亥姆霍茲共鳴器可以被自動優(yōu)化以吸收處于最接近想要吸收的頻率的頻率處的聲音。
方面L
在根據(jù)方面J或K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孔(諸如相應頸1603的孔)與開放空間(諸如開放空間1601)均被周向布置。
據(jù)此,如以上在第一變形例中所解釋,可以通過使第一構件(諸如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第二構件(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轉動來改變由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因為吸收聲音頻率可以通過轉動這些構件之一來改變,所以包括亥姆霍茲共鳴器的整個聲音吸收裝置的容積保持不變。因此,可以對亥姆霍茲共鳴器進行布置以便最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間。
方面M
在根據(jù)方面J或K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孔(諸如各個頸1603的孔)與開放空間(諸如開放空間1601)均被成直線地布置。
據(jù)此,如以上在第二變形例中所解釋,可以通過使第一構件(諸如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第二構件(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相對于另一個直線地滑動來改變由形成在聲音吸收裝置中的亥姆霍茲共鳴器吸收的聲音的頻率。因為吸收聲音頻率可以通過滑動這些構件之一來改變,所以即使只有狹窄的空間,也可以安裝能夠改變吸收聲音頻率的聲音吸收裝置。
方面N
在根據(jù)方面I至M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中,第一構件(諸如聲音吸收蓋構件620)和第二構件(諸如聲音吸收主體構件610)中的一個是磁鐵,并且另一個是鐵磁體。
據(jù)此,如在第一和第二變形例中所解釋,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可以通過磁力被緊密地結合至彼此。以此方式,各個孔(諸如各個頸1603的孔)與開放空間中對應的一個(諸如各個開放空間1601)的配對可以被改變,同時確保亥姆霍茲共鳴器的空腔的密封。
方面O
在包括吸收操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聲音的聲音吸收模塊的電子裝置(諸如復印機500)中,根據(jù)方面A至N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聲音吸收裝置(諸如聲音吸收裝置600)被用作該聲音吸收模塊。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在使用諸如亥姆霍茲共鳴器670的聲音吸收單元來吸收在電子裝置的操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聲音時,處于由該聲音吸收單元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的增大可以被抑制。以此方式,吸收在電子裝置的操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聲音的效果可以被改善。
方面P
一種靜電攝影成像設備(諸如復印機500)被構造成根據(jù)方面O所述的電子裝置。
據(jù)此,如在上述實施例中所解釋,在使用如亥姆霍茲共鳴器的聲音吸收單元來吸收在成像設備的操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聲音時,處于由該聲音吸收單元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的增大可以被抑制。以此方式,吸收在成像設備的操作過程中產(chǎn)生的聲音的效果可以被改善。
根據(jù)一個實施例,包括聲音吸收單元的聲音吸收裝置可以抑制處于被聲音吸收單元吸收的聲音的頻率之外的頻率的聲音的音量增加。
雖然為了完整和清楚的公開,本發(fā)明關于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所附權利要求書不因此被限制,而是應被理解為體現(xiàn)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想到的明顯落在在此提出的基本教導中的所有修改以及替代構造。
附圖標記列表
8 光導體清潔刮刀
9 中和燈
10 光導體
11 充電單元
12 顯影裝置
13 轉印單元
14 清潔單元
15 第一帶伸展輥
16 第二帶伸展輥
17 轉印帶
18 帶清潔刮刀
20 調色劑供應單元
20a 瓶放置孔
21 配準輥對
22 熱定影單元
30 加熱輥
32 加壓輥
34 排出分叉爪
35 排出輥
36 第一加壓輥
37 第二加壓輥
38 紙張加強輥
39 排出堆疊單元
42 轉向單元
43 轉向輥對
44 轉向位置
47 激光寫入裝置
48 多面鏡
49 多面馬達
53 光源
54 反射鏡
55 成像光學透鏡
56 圖像傳感器
57 稿臺玻璃
60 記錄片材傳輸單元
61 記錄片材盒
61a 記錄片材盒外蓋
62 調用輥
63 供應輥
64 分離輥
66 記錄紙運輸輥對
67 手動進給托盤
68 手動進給單元
100 復印機主體
101 可開啟前蓋
102 前內蓋
103 左側外蓋
121 顯影輥
160 聲音吸收裝置附接部
200 圖像讀取裝置
300 記錄片材存儲盒
400 自動輸稿器
500 復印機
510 前殼體
510a 聲音吸收裝置附接開口
520 左殼體
600 聲音吸收裝置
601 空腔
602 開口
603 連通部分
610 聲音吸收主體構件
611 主體側壁部分
620 聲音吸收蓋構件
623 空腔頂部
625 凸緣
630 聲音吸收帽構件
670 亥姆霍茲共鳴器
670a 第一共鳴器
670b 第二共鳴器
670c 第三共鳴器
670d 第四共鳴器
1601 開放空間
1603 頸
1606 聲音吸收主體構件轉動馬達
1606a 轉動軸
1607 麥克風
1650 控制單元
1670 轉動位置檢測傳感器
1680 存儲單元
B 轉印位置
C 轉印帶清潔單元
P 記錄紙
R 記錄片材傳輸路徑
R1 供應路徑
R2 手動進給路徑
R3 反向路徑
R4 再傳輸路徑
引用列表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0-235396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0-112306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號3816678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2007-14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