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共鳴琴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民族樂器,特別是一種復合共鳴琴筒。
目前,我國流行的民族拉弦樂器如二胡、高胡、京胡、板胡、椰胡等,所采用的琴筒都是用木筒、竹筒或椰殼等材料制成殼體,蒙上琴皮或面板及音窗而制成共鳴箱體(琴筒)。這些琴筒雖然形狀各異,用料不一,但它在造型和發(fā)音方面上,都有著強烈和濃厚的民族風格與色彩,而且有著體積小、音量大、音色多元化等特點。因此,在民間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流行。但是,由于廣泛流行的這些普通拉弦樂器都是只有二根琴弦的樂器。而普通的琴筒由于其結構所限,也只能適合裝配只有二根弦的拉弦樂器,倘若一旦遇上超出二根琴弦的高音或低音發(fā)生時,普通的琴筒就難以適應。所發(fā)出的音就會變得干、硬、窄、小,聽起來不自然。故此,要尋求一種新型的琴筒來解決這一難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可使琴筒的共鳴聲進一步加強、擴展,實現(xiàn)美化音色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方案實現(xiàn)的,由內筒、琴皮、音窗及琴弦栓座組合構成,其解決方案在于在內筒的外圍設有多邊形外筒,該外筒可用多塊加工成形的木片組合構成多邊形,同時可以由整塊木材加工而構成多邊形。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復合構成的雙層琴筒比單層琴筒發(fā)音圓潤、渾厚,尤其適合應用于經過加弦改革的拉弦樂器。因樂器經過加弦改革后對琴皮的壓力增大,加上琴馬增大等原因,相對來說發(fā)音就會變小,但加弦樂器音域比原來的寬廣,普通的琴筒就難適應。本實用新型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使加弦的民族拉弦樂器發(fā)音效果達到剛柔互濟,既有高亢明亮的高音,又有樸實渾厚的低音。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的右視示意圖;圖3為
圖1的左視示意圖。
如
圖1-圖3所示由內筒1、外筒2、琴皮3、音窗4、琴弦栓座5、琴托6、調壓座7共同構成雙層復合共鳴琴筒。
實施方案是先將內筒1與琴皮3(或面板)緊緊粘合在一起構成共鳴箱主體部分,再將用木質材料加工成形的外筒2套裝在內筒1的外圍,形成一個具有雙層復合共鳴體的琴筒。該琴筒從外觀上產看與普通音層結構的琴筒無大異,但音量及共鳴空間效果比普通琴筒更進一步加強、擴展。從而大大改變了只有內筒單一腔體的不足,使之能更加適應擴音的共鳴需要,達到擴充音量,美化音色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共鳴琴筒,由內筒(1)、琴皮(3)、音窗(4)及琴弦栓座(5)等組合而構成,其特征在于位于內筒(1)的外圍設有多邊形外筒(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琴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外筒(2)由多塊加工成形的木片組合構成多邊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琴筒,其特征在于所說的外筒(2)由整塊木材加工而構成多邊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復合共鳴琴筒,由內筒、琴皮、音窗等構成,其特征是:位于內筒的外圍設有多邊形外筒,形成一個具有雙層復合共鳴體的琴筒。該琴筒大大改變了只有內筒單一腔體的不足,使其能更加適應擴音的共鳴需要,達到擴充音量、美化音色的目的。
文檔編號G10D3/02GK2393188SQ9923675
公開日2000年8月23日 申請日期1999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9年7月30日
發(fā)明者李旭波 申請人:李旭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