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放電燈用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放電燈用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的品質要求高,既要保持陶瓷材料的高純度和固有的化學和物理性能,保證放電管的高透光率又要保證放電管的幾何形狀尺寸的精確性。
因現(xiàn)有制造技術的限制,目前市場上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有多個構件組成管體、端蓋或插塞、電極接收管或毛細管。制造這些構件都需要進行成型,再需多個組裝和熱封工驟組合。這類放電管加工工驟較多、生產(chǎn)周期較長、制造成本也較高。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提高放電管的整體品質,增加放電管的品種。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通過使用能加熱氧化的管芯技術使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得以整體成型的制造方法。以減少了構件數(shù)量、簡化加工工驟,降低制造成本。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包括管體(1),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所述管體(1)與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一體成型。
本發(fā)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包括管體(1),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和電極接收管(3),所述管體(1)與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和電極接收管(3)一體成型。
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管體的A—A橫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十邊形(十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B—B縱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四邊形(四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的制造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驟將加熱可完全氧化的粉末形成外形構型與所述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內部空腔構造相配的管芯;配制包括輔助材料的陶瓷材料;將所述管芯裝入確定外部形狀的放電管成型模具中;把所述陶瓷材料注入所述成型模具與管芯之間的空間和模具里,制成包裹管芯的放電管陶瓷組合體;從成型模具中取出所述組合體;在氧氣氛中加熱素燒,除盡所述放電管組合體中的管芯和陶瓷材料中的粘結劑;最后燒結成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
所述管芯是采用炭粉末摻加粘結劑壓制形成的。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1.本發(fā)明將放電管管體(1)、電極接收孔(2)、電極接收管(3)整體一次成型。減少了構件數(shù)量、簡化了加工工驟、提高了整體品質。
2.現(xiàn)有技術中的放電管之所以在管體兩端設有端蓋和插塞,是因為管體的中間空腔橫向截面較大,而電極接收孔較小,無法在制造時整體成型,而本發(fā)明采用了一種通過使用能加熱氧化的管芯技術制造方法,使放電管整體一次成型。這種制造方法降低了放電管的制造成本。
3.本發(fā)明可將放電管制成多種形狀,橫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十邊形(十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縱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四邊形(四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圖1、圖2為現(xiàn)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3、圖4、圖5、圖6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為本發(fā)明的管體橫向截面示意圖;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圖19、圖20、圖21為本發(fā)明的管體縱向截面示意圖。
其中管體(1);電極接收孔(2);電極接收管(3)。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如圖3所示,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包括管體(1),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所述管體(1)與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一體成型。
如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所示,本發(fā)明的管體橫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十邊形(十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如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圖19、圖20、圖21所示,本發(fā)明的管體縱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四邊形(四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采用下列制造工藝將加熱可完全氧化的粉末形成外形構型與所述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內部空腔構造相配的管芯;配制包括輔助材料的陶瓷材料;將所述管芯裝入確定外部形狀的放電管成型模具中;把所述陶瓷材料注入所述成型模具與管芯之間的空間和模具里,制成包裹管芯的放電管陶瓷組合體;從成型模具中取出所述組合體;在氧氣氛中加熱素燒,除盡所述放電管組合體中的管芯和陶瓷材料中的粘結劑;最后燒結成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
所述管芯是采用炭黑粉末摻加粘結劑壓制形成的。
實施例二如圖6所示,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包括管體(1),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和電極接收管(3),所述管體(1)與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接收孔(2)和電極接收管(3)一體成型。
如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所示,本發(fā)明的管體橫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十邊形(十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如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圖18、圖19、圖20、圖21所示,本發(fā)明的管體縱向截面可園形、橢園形、四邊形(四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采用下列制造工藝將加熱可完全氧化的粉末形成外形構型與所述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內部空腔構造相配的管芯;配制包括輔助材料的陶瓷材料;將所述管芯裝入確定外部形狀的放電管成型模具中;把所述陶瓷材料注入所述成型模具與管芯之間的空間和模具里,制成包裹管芯的放電管陶瓷組合體;從成型模具中取出所述組合體;在氧氣氛中加熱素燒,除盡所述放電管組合體中的管芯和陶瓷材料中的粘結劑;最后燒結成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
所述管芯是采用竹炭粉末摻加粘結劑壓制形成的。
本發(fā)明將管體(1)、電極接收孔(2)和電極接收管(3)整體一次成型,減少了構件數(shù)量、簡化了加工工驟、降低了制造成本。
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的各項主要性能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包括管體(1),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與管體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一體成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包括管體(1),管體的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和電極接收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與管體兩端設有插設電極的電極接收孔(2)和電極接收管(3)一體成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橫向截面呈園形。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橫向截面呈橢園形。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橫向截面呈六邊形(六角形)。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橫向截面呈八邊形(八角形)。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橫向截面呈十邊形(十角形)。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橫向截面呈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縱向截面呈園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縱向截面呈橢園形。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縱向截面呈四邊形(四角形)。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縱向截面呈六邊形(六角形)。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縱向截面呈八邊形(八角形)。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體(1)的縱向截面呈十二邊形(十二角形)。
15.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制成外形構型與所述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內部空腔構造相配的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芯是采用炭粉末摻加粘結劑壓制形成;配制包括輔助材料的陶瓷材料;將所述管芯裝入確定外部形狀的放電管成型模具中;把所述陶瓷材料注入所述成型模具與管芯之間的空間和模具里,制成包裹管芯的放電管陶瓷組合體;從成型模具中取出所述組合體;在氧氣氛中加熱素燒,除盡所述放電管組合體中的管芯和陶瓷材料中的粘結劑;最后燒結成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放電燈用的一種整體成型的半透明陶瓷電弧放電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管體、電極接收孔、電極接收管。管體的橫向截面可圓形、橢圓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十邊形(十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縱向截面可圓形、橢圓形、四邊形(四角形)、六邊形(六角形)、八邊形(八角形)或十二邊形(十二角形)。制造方法是通過使用炭粉末壓制形成的管芯、裝入成型模具中、把配制好的陶瓷材料注入成型模具,制成包裹管芯的陶瓷組合體。取出組合體在氧氣氛中素燒除芯,最后高溫燒結形成。
文檔編號H01J61/30GK1702821SQ20041004549
公開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4年5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5月24日
發(fā)明者王國梁 申請人:王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