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背光源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使用于例如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源結構,尤其是涉及具有強制冷卻功能的背光源結構。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使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的背光源結構具有側光型的背光源結構,該側光型的背光源結構具有LED模塊,其具有多個LED (發(fā)光二極管)芯片;以及導光板,其在端面接受來自該LED模塊的光并從前面射出。在該以往的背光源結構中,在收納LED模塊和導光板的背面板的外側安裝著散熱片。并且,進行如下自然冷卻通過固定LED模塊的固定部件、熱傳導片、以及熱傳導部件將伴隨LED芯片的發(fā)光而產生的熱傳導到散熱片,利用該散熱片將其釋放到空氣中(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以往,將LED使用于光源的背光源結構因為LED的光量比較小,所以被使用于 PDA(個人掌上電腦)、移動電話設備等小型電子裝置,在監(jiān)視器裝置等大型電子裝置的背光源結構中,光量比較大的冷陰極管被使用于光源。但是,伴隨近年來的高亮度LED的開發(fā),在大型電子裝置的背光源結構中也開始將LED使用于光源。但是,因為高亮度LED的發(fā)熱量大,所以當在以往的背光源結構的光源中使用高亮度LED時,具有光源的冷卻不充分的問題。針對以往的背光源結構,為了提高冷卻能力,作為眾所周知的對策,具有使散熱片大型化、設置冷卻風扇等。在此,若是僅僅使散熱片大型化,則冷卻能力的增大有限,所以需要與散熱片的大型化一并設置冷卻風扇。在圖16中示出具備散熱片和冷卻風扇的以往的背光源結構。該背光源結構為側光型,具備一對光源模塊1,其配置于液晶顯示裝置的上下兩端緣的附近;導光板2,其配置于該光源模塊1之間;金屬制的背面板3,其配置于光源模塊1和導光板2的背面?zhèn)?;多個散熱片130,其安裝于該背面板3的平坦面北上;以及多個冷卻風扇5,其隔開規(guī)定間隔地配置于背面?zhèn)?。但是,這些對策具有導致背光源結構大型化、成本上升的不妥。具體而言,當在以往的背光源結構中設置冷卻風扇時,如圖16所示,在散熱片130的背面?zhèn)雀糸_規(guī)定距離地安裝冷卻風扇5,背光源結構的厚度增大而大型化。另外,當使散熱片130大型化時,為了沒有遺漏地對大型的散熱片130送風,需要多個冷卻風扇5。在此,當冷卻風扇的數(shù)量不足時,容易產生散熱片的冷卻不均,其結果是,有可能在LED模塊的散熱中產生不均,在多個LED芯片的光量中產生偏差,在液晶顯示面板的視頻中導致亮度不均、顏色不均,所以在使用大型的散熱片的情況下需要多個冷卻風扇。這樣, 當使用多個冷卻風扇時,容易產生風的干擾,容易產生冷卻效率的降低,所以需要強勁的冷卻風扇,導致了大幅的成本上升。另外,當使用多個冷卻風扇時,導致了背光源結構的復雜化、噪聲的增大。另外,以往的背光源結構通過固定部件、熱傳導片、熱傳導部件等多個部件將LED芯片的熱傳導到散熱片,所以具有從LED芯片向散熱片的熱傳導效率低、難以提高冷卻能力的問題。因此,提出了能在不導致大型化、成本上升的情況下以簡單的結構效率良好地冷卻光源的背光源結構,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如下背光源結構在配置于光源模塊和導光板的背面?zhèn)鹊谋趁姘宓呐c光源模塊相對的部分設置突出部,將固定冷卻風扇的風扇安裝板以與背面板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配置,并且在背面板與風扇安裝板的間隙中形成第1 通風路,該第1通風路使來自冷卻風扇的風通過背面板的突出部的表面后排出?,F(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特開2006-156324號公報專利文獻2 國際公開第2008/090642號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在專利文獻2的背光源結構中,使光源模塊的熱集中于背面板的突出部,在該突出部,用形成于背面板與風扇安裝板之間的第1通風路引導來自冷卻風扇的風進行散熱, 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冷卻效率。但是,在專利文獻2的構成中,來自冷卻風扇的風僅吹到突出部表面的一部分(面對第1通風路的垂直面),吹到突出部的風馬上向風扇安裝板的背面?zhèn)葦U散,所以冷卻效率的進一步改善成為問題。另外,也考慮了如下方法將風扇安裝板以在突出部的方向延伸并覆蓋突出部的背面的方式配置,但在該構成中,形成于背面板與風扇安裝板之間的第1通風路的寬度擴大。因此,產生了如下不良情況來自冷卻風扇的風不能效率良好地在第1通風路內流動, 并且背光源的厚度增加。本發(fā)明鑒于上述問題,其目的在于提供通過將較多的空氣流引導到光源模塊附近的背面板表面而能效率良好地冷卻光源的薄型的背光源結構。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背光源結構的特征在于具備光源模塊,其具有多個光源;導光板,其將從該光源模塊的光源射入到端面的光從前面射出而引導到顯示面板; 背面板,其配置于該導光板和上述光源模塊的背面?zhèn)?,在上述光源模塊的背面?zhèn)鹊牟糠中纬上蚝蠓酵怀龅耐怀霾?;冷卻風扇,其以與該背面板的背面?zhèn)戎谐鲜鐾怀霾恳酝獾牟糠窒鄬Φ姆绞脚渲?;風扇安裝板,其上安裝該冷卻風扇,以在與上述背面板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配置,并且沿著上述突出部的形狀形成折彎部;以及第1通風路,其形成于該風扇安裝板與上述背面板的間隙中,由上述冷卻風扇產生的空氣流一邊與上述突出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一邊通過該第1通風路。根據(jù)上述構成,由光源模塊的光源產生的熱傳導到配置于該光源模塊的背面?zhèn)鹊谋趁姘宓耐怀霾?,由于通過第1通風路的空氣流與突出部的表面接觸而釋放到外部。并且, 在構成第1通風路的風扇安裝板上沿著突出部的形狀形成折彎部,由此,空氣流在突出部的表面上接觸的面積變大,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冷卻效率。另外,即使縮小第1通風路的寬度,也能使空氣流可靠地與突出部的表面接觸,所以能縮小背面板與風扇安裝板的間隙,將由冷卻風扇產生的空氣流效率良好地引導到突出部,并且能確保空氣流在突出部的表面上接觸的面積。因此,例如在將高亮度LED使用于光源的情況下,也能以簡單的結構效率良好地冷卻光源,其結果是,能得到適用于大型電子設備的薄型且低成本的側光型的背光源結構。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上述突出部是將上述背面板折彎而形成的,在上述突出部的內側收納上述光源模塊的一部分。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因為由光源模塊的光源產生的熱被效率良好地傳導到背面板的突出部,所以能效率良好地冷卻光源。另外,即使光源模塊的背光源結構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大,光源模塊的一部分也能收納于背面板的突出部的內側,所以能實現(xiàn)背光源結構的薄型化。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上述光源模塊包括多個光源和安裝該光源的安裝基板,上述突出部是貫通上述背面板而突出到上述第1通風路內的上述安裝基板的一部分。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因為能使光源模塊的安裝基板直接接觸第1通風路內的空氣流,所以冷卻效率更進一步提高。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在上述安裝基板上,在與配置于該安裝基板上的各光源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向背面?zhèn)韧怀龅亩鄠€突出片,該突出片突出到上述第1通風路內而構成上述突出部。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從各光源產生的熱集中地蓄積于對應的突出片,可利用在第1 通風路中流動的空氣流效率良好地散熱。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上述折彎部以包圍上述突出部的方式形成。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第1通風路內的空氣流能與突出部的整個面接觸,所以能更進一步地提高冷卻效率。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上述冷卻風扇是吸氣風扇,上述背面板的突出部位于上述第1通風路的排出口的附近。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將利用吸氣風扇引導到第1通風路中的外部的冷空氣流吹到突出部并從排出口排出,由此能有效地提高來自突出部的散熱效率。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在上述背面板與上述風扇安裝板之間具備確定上述第1通風路的隔板。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在背面板與風扇安裝板之間配置隔板,由此能容易確定有效地向突出部引導空氣流的第1通風路的形狀、路徑。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在上述風扇安裝板上安裝有上述光源模塊的驅動電路和上述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中的至少1個。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能將風扇安裝板用作光源模塊的驅動電路和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中的至少1個的安裝空間,能實現(xiàn)背光源結構的小型化。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在上述背面板與上述風扇安裝板的間隙中具備上述冷卻風扇所產生的空氣流一邊與上述背面板的除上述突出部以外的表面接觸一邊通過的第2通風路。
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能獨立于由第1通風路引導并冷卻光源的空氣流,利用第2通風路將穩(wěn)定溫度的空氣流引導到背面板的除突出部以外的部分、風扇安裝板的除折彎部以外的部分進行冷卻。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在上述背面板與上述風扇安裝板之間具備劃分上述第1通風路和上述第2通風路的隔板。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能利用簡單的構成來形成第1通風路和第2通風路。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在上述風扇安裝板的設有上述第2 通風路的位置安裝有上述光源模塊的驅動電路和上述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中的至少1個。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利用在第2通風路中流動空氣流,能在不受光源的動作、發(fā)熱影響的情況下冷卻光源模塊的驅動電路和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中的至少1個。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上述光源模塊的光源是LED。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能從背面板的突出部效率良好地釋放伴隨LED的發(fā)光而產生的熱。因此,通過使用發(fā)熱量大的高亮度LED,在不導致大型化、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得到大型電子設備用的背光源結構。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上述冷卻風扇是軸流風扇或西洛克風扇。根據(jù)上述實施方式,例如當配置于風扇安裝板的背面?zhèn)葧r使用軸流風扇,另一方面,當配置于背面板與風扇安裝板之間時使用西洛克風扇,等等,這樣根據(jù)配置位置選擇合適形式的冷卻風扇,能實現(xiàn)背光源結構的薄型化、成本削減。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能提供如下薄型的背光源結構將來自冷卻風扇的空氣流效率良好地引導到以向后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光源模塊附近的背面板上的突出部的表面,由此能有效地冷卻光源。
圖1是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2是示出具有第1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圖3是示出具有第1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主視圖。圖4是第1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光源模塊附近的局部截面圖。圖5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背光源結構的截面圖。圖6是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7是第2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光源模塊附近的局部截面圖。圖8是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9是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的光源模塊附近的放大圖。圖10是第4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所使用的光源模塊的平面圖。圖11是具有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圖12是具有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圖13是具有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圖14是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圖15是示出具有第8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圖16是示出具有以往的側光型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一邊參照附圖一邊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圖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2是圖1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圖3是圖1的液晶顯示裝置的主視圖,圖4是圖1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光源模塊附近的放大圖。該背光源結構為側光型,具備一對光源模塊1,其配置于液晶顯示裝置100的上下兩端緣附近;導光板2,其配置于該光源模塊1之間;金屬制的背面板3,其配置于光源模塊1和導光板2的背面?zhèn)?;風扇安裝板4,其隔開規(guī)定間隔地配置于該背面板3的背面?zhèn)龋?以及冷卻風扇5,其安裝于該風扇安裝板4上。光源模塊1具有細長的安裝基板la,其在液晶顯示裝置100的寬度方向延伸;以及作為多個光源的LED芯片lb,其在該安裝基板Ia的與導光板2的端面相對側的表面上排列成直線狀。導光板2以將從光源模塊1的LED芯片Ib射入上下兩端面的光從前面射出的方式形成。在該導光板2的前面?zhèn)扰渲糜幸壕э@示面板7。另外,在導光板2的背面?zhèn)扰渲糜蟹瓷淦?。背面板3以至少包圍光源模塊1的上下兩側面并且覆蓋光源模塊1和導光板2的背面的方式形成。該背面板3具有其位于上下兩端緣的光源模塊1的背面?zhèn)鹊牟糠窒蚝蠓酵怀龆傻耐怀霾?a。另外,在上下的突出部3a之間形成有平坦面北,該平坦面北靠近導光板2的背面。突出部3a是與光源模塊1的配置位置對應地將背面板3沿著上下兩端緣折彎成截面大致為口字狀而形成的。風扇安裝板4的寬度方向和高度方向的尺寸與背面板3大概相同,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與背面板3的突出部3a的后端大致相同的位置。在該風扇安裝板4與背面板3之間形成有作為第1通風路的冷卻風路11,在風扇安裝板4的上下兩端緣,與突出部3a的形狀對應地形成有L字狀的折彎部如。并且,在背面板3的上下兩側的突出部3a與風扇安裝板4的折彎部如之間形成有冷卻風路11的排出口 11a。冷卻風扇5利用軸流風扇形成,從設于背面的吸入口 5a吸入空氣,從設于前面的吹出口恥將風吹出到冷卻風路11內。這樣,在背面板3上安裝各構成部分而形成的背光源結構與支撐液晶顯示面板7 的塑料框架9連接,構成了液晶顯示裝置100。具有上述構成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100按照如下方式進行動作。S卩,液晶顯示裝置100的電源開關收到接通輸入時,未圖示的電源電路起動,對光源模塊1提供電力,由此,光源模塊1的多個LED芯片Ib發(fā)光。來自LED芯片Ib的射出光從導光板2的上下端面射入,在該導光板2內傳播并從前面射出。從導光板2的前面射出的光射入到液晶顯示面板7,與輸入到該液晶顯示面板7的控制信號和圖像信號對應地控制光的透射率,在畫面上顯示規(guī)定的圖像。另一方面,伴隨液晶顯示裝置100的起動,冷卻風扇5動作,通過冷卻風路11生成箭頭Wl所示的空氣流。在此,伴隨LED芯片Ib的發(fā)光而生成的熱在安裝基板Ia中傳導, 集中于背面板3的突出部3a。集中于突出部3a的熱被通過冷卻風路11的空氣流接受,從排出口 Ila排出。突出部3a因為位于光源模塊1的背面?zhèn)?,所以能效率良好地收集LED芯片Ib的熱。另外,因為具有突出形狀,所以表面積變大,而且,因為與利用冷卻風路11引導的空氣流接觸,所以能效率良好地釋放LED芯片Ib的熱,有效地冷卻LED芯片lb。并且,進行散熱的突出部3a用與形成冷卻風路11的平坦部北相同的部件一體形成,所以能得到高的冷卻效率,并且能減少部件個數(shù)。其結果是,與以往相比,利用較少部件個數(shù)將熱從LED芯片Ib 傳導到突出部3a,所以也能提高熱傳導效率和冷卻效率。另外,因為在位于背面板3的平坦面北的背面?zhèn)鹊娘L扇安裝板4上安裝風扇5,并且在背面板3的平坦面北與風扇安裝板4之間形成冷卻風路11,所以盡管使用風扇5進行強制冷卻,也能得到厚度小的背光源結構。另外,因為利用在冷卻風路11內流動的空氣流冷卻突出部3a,所以與安裝散熱片來傳送來自冷卻風扇的風的構成相比能減少冷卻的不均。因此,沒有必要為了防止冷卻不均而增加冷卻風扇的數(shù)量或者使用大容量的風扇,所以能在不增加部件個數(shù)和成本的情況下實現(xiàn)冷卻性能的提高。在此,因為伴隨LED芯片Ib的發(fā)光而產生的熱集中于圖4所示的靠近LED芯片Ib 的突出部3a的內側面13和頂端面15,所以內側面13和頂端面15的溫度變高。因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突出部3a的形狀對應地設置折彎部如。利用該構成,在冷卻風路11中流動的空氣流Wl在與內側面13和頂端面15接觸后從排出口 Ila排出。其結果是,空氣流在突出部3a的表面上接觸的面積變大,所以能更加提高突出部3a的冷卻效率。另外,即使縮小冷卻風路11的寬度,也能使內側面13和頂端面15可靠地與空氣流Wl接觸,所以即使在縮小背面板3與風扇安裝板4的間隙來形成為薄型背光源結構的情況下,也能維持突出部3a的冷卻效率。這樣,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能利用部件個數(shù)少的簡單構成形成為薄型,且能得到良好的冷卻性能,所以能將發(fā)熱量大的高亮度LED使用于光源。因此,能實現(xiàn)如下背光源結構其能搭載于將高亮度LED使用于光源的大畫面電視機等大型電子裝置。在第1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也可以為,背面板3的突出部3a進行散熱并且收納其它的構成部件。圖5是示出第1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背光源結構的截面圖。在圖5中, 光源模塊1的安裝基板Ia的寬度方向(背光源結構的前后方向)的尺寸比圖1大,將該安裝基板Ia的背面部分配置于突出部3a的內側。這樣,即使使用寬度方向的尺寸大的光源模塊1,也能在不增大背面板3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的情況下得到薄型的背光源結構。另外, 通過在接受冷卻風扇5所產生的空氣流的突出部3a的內側收納光源模塊1的一部分,能進一步提高作為光源的LED芯片Ib的冷卻效率。圖6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7是圖6的液晶顯示裝置中的突出部附近的放大圖。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在風扇安裝板4的上下兩端緣以包圍突出部3a的方式形成有截面大致為=]字狀的折彎部如。其它部分的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所以省略說明。根據(jù)該構成,在冷卻風路11中流動的空氣流Wl不但與突出部3a的內側面13和頂端面15接觸,而且也與外側面17接觸,然后從排出口 Ila排出。其結果是,空氣流在突出部3a的表面上接觸的面積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變得更大,所以能進一步提高突出部3a 的冷卻效率。圖8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對于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在背面板3上沒有一體形成突出部3a,而是設有截面為L字型的突出部件31,除此之外具有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將 LED芯片Ib的熱傳導到安裝于背面板3的背面的上下兩端緣的分體的突出部件31,使該突出部件31接觸冷卻風扇5所產生的空氣流而進行散熱。在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也與第2實施方式同樣地,在風扇安裝板4的上下兩端緣以包圍突出部3a的方式形成有截面大致為二字狀的折彎部如。由此,在冷卻風路 11中流動的空氣流能與突出部件31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兩者接觸,能提高突出部件31的冷卻效率。此外,在第3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因為突出部件31是與背面板3分體的,所以熱傳導效率比第2實施方式低,另外,因為突出部件31為板狀,所以散熱面積比第2實施方式小,散熱效率低。因此,光源的冷卻效率變得比第2實施方式低。相對于此,第2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利用一體形成于背面板3的局部的突出部3a進行散熱,所以效率良好地將熱從光源模塊1傳導到突出部3a,另外,能利用寬廣的散熱面積效率良好地釋放熱,而且也能削減部件個數(shù),所以更優(yōu)選。圖9是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的光源模塊附近的放大圖,圖10是第4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所使用的光源模塊的平面圖(從圖9的左方觀看的圖)。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與第3實施方式同樣,在背面板3上沒有一體形成突出部3a,而是在與配置于光源模塊1的安裝基板Ia上的各LED芯片Ib對應的位置上形成向背面?zhèn)?在圖 9為下側)的多個突出片20,突出片20貫通背面板3突出到冷卻風路11內。S卩,取代突出部件31而使突出片20接觸冷卻風扇5所產生的空氣流Wl來進行散熱。其它部分的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所以省略說明。利用該構成,作為安裝基板Ia的一部分的突出片20突出到冷卻風路11內,所以空氣流與安裝基板Ia直接接觸。因此,與第1 第3實施方式相比,能更加效率良好地釋放來自光源模塊1的發(fā)熱。另外,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使風扇安裝板4的上下兩端緣與突出片20對應地形成折彎成L字狀的折彎部4a,所以在冷卻風路11中流動的空氣流能與突出片20的整個內側面20a接觸。因此,空氣流在突出片20的表面上接觸的面積變寬廣,能進一步提高冷卻效率。而且,即使縮小冷卻風路11的寬度,也能使整個突出片20可靠地接觸空氣流,所以還能實現(xiàn)背光源結構的薄型化。另外,如圖10所示,各突出片20在安裝基板Ia的長度方向上形成于與各LED芯片Ib對應的位置,所以從LED芯片Ib產生的熱集中地蓄積于對應的突出片20,可利用在冷卻風路11中流動的空氣流效率良好地散熱。此外,與第2和第3實施方式同樣,如果預先形成包圍突出片20的截面大致為=I 字狀的折彎部如,則能使突出片20的內側面和外側面兩者接觸空氣流,所以能進一步提高冷卻效率。另外,與第1和第2實施方式同樣,也可以在背面板3上一體形成突出部3a,使突出片20從突出部3a的頂端面15(參照圖4)突出到冷卻風路11內。根據(jù)該構成,可期待對LED芯片Ib的熱所集中的突出部3a進行冷卻的效果和通過突出片20直接冷卻安裝基板Ia的效果的相乘效果。圖11是具有本發(fā)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在背面板3與風扇安裝板4之間具備隔板21a 21d和整流板23, 除此之外具有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圖2共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在背面板的平坦面北與面對該平坦面北的風扇安裝板4的內側面之間固定著4片隔板21a 21d,它們確定冷卻風路11。如圖11所示,2 片隔板21a、21b和2片隔板21c、21d從冷卻風扇5的兩側朝向背面板3的突出部3a的兩端彎曲地延伸,在隔板2la、2Ib之間和隔板2Ic、2Id之間,在冷卻風扇5的上側和下側劃定 2個冷卻風路11。在由隔板21a、21b和隔板21c、21d劃定的2個冷卻風路11內分別設有2片整流板23。整流板23與隔板21a 21d同樣地固定于背面板3的平坦面北與風扇安裝板4的內側面之間。2片整流板23大致對稱地配置于各冷卻風路11內的左右,以彼此的間隔隨著從冷卻風扇5朝向背面板的突出部3a變寬的方式形成。利用該構成,能利用由2片隔板21a、21b和2片隔板21c、21d隔開的2個冷卻風路11將冷卻風扇5所產生的空氣流引導到背面板3的突出部3a,并且利用整流板23整理空氣流,減少流動損失。因此,能效率良好地將冷卻風扇5所產生的空氣流引導到突出部3a 進行散熱,能提高光源的冷卻效率。圖12是具有本發(fā)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除了隔板21a 21d的形狀不同以外具有與第5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對與第5實施方式的圖11共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第6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如圖12所示,確定冷卻風路11的4片隔板21a 21d 從與冷卻風扇5分離的位置朝向風扇安裝板4的四角形成為放射狀。并且,在由位于冷卻風扇5的左右兩側的上下隔板21a、21c夾著的區(qū)域、和由21b、21d夾著的區(qū)域分別形成有作為第2通風路的旁通風路25。利用該構成,冷卻風扇5所產生的空氣流由冷卻風路11引導到背面板3的上下兩側的突出部3a,并且也由旁通風路25引導到背面板3的左右兩側的邊緣部。因此,能利用冷卻風扇5進行突出部3a的冷卻,并且進行背面板3的平坦面北、風扇安裝板4的左右部分的冷卻。圖13是具有本發(fā)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沒有在冷卻風路11內設置整流板23,且在旁通風路25內安裝有液晶面板驅動電路27和LED驅動電源電路29,除此以外,具有與第6實施方式相同的構成。 對與第6實施方式的圖12共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在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如圖13所示,在2個旁通風路25的中途分別配置著液晶面板驅動電路27和LED驅動電源電路四。利用該構成,能將冷卻風扇5所產生的空氣流引導到冷卻風路11來進行LED的冷卻,并且引導到旁通風路25進行液晶面板驅動電路27和LED驅動電源電路四的冷卻。此外,本實施方式將液晶面板驅動電路27和LED驅動電源電路四配置于旁通風路25內,直接接觸空氣流進行冷卻,但也可以在風扇安裝板4 的背面、且在旁通風路25的背面?zhèn)鹊奈恢蒙吓渲靡壕姘弪寗与娐?7和LED驅動電源電路四中的至少一個,通過風扇安裝板4進行冷卻。圖14是示意性地示出具有本發(fā)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的液晶顯示裝置的截面圖,圖15是圖14的液晶顯示裝置的后視圖。對與第1實施方式的圖1和圖2共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附圖標記,省略說明。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將作為西洛克風扇的2 個冷卻風扇5安裝于風扇安裝板4的背面板3側的面上,并且利用2個冷卻風路11將來自 2個冷卻風扇5的風單獨地引導到背面板3的突出部3a。如圖15所示,2個冷卻風扇5安裝于風扇安裝板4的左右兩側邊緣的附近、且上下方向的大致中央。從各冷卻風扇5的吹出口 fe的左右兩端朝向背面板的突出部3a的左右兩端設置2片隔板21a、21b和2片隔板21c、21d。在該隔板21a、21b之間和隔板21c、21d 之間形成2個冷卻風路11,在各冷卻風路11中分別配置2片整流板23。在本實施方式的背光源結構中,通過將冷卻風扇5收納于背面板3與風扇安裝板 4的間隙中,能使背面板3的背面平坦、外光良好,并且能進一步削減整體的厚度。另外,冷卻風扇5采用西洛克風扇,從而能確保風量并且進行冷卻風扇5的小型化。因此,能在不舍棄光源的冷卻性能的情況下進行背光源結構的進一步薄型化。此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使用將外部的空氣引導到裝置內部的吸氣風扇作為冷卻風扇5,但在本發(fā)明的背光源結構中,因為冷卻風路11內的空氣流與突出部3a、突出部件31、或者突出片20接觸的面積增加,所以也能使用將裝置內部的空氣排出到外部的排氣風扇作為冷卻風扇5。但是,因為使突出部3a等接觸外部的冷空氣能更加提高冷卻效率,所以優(yōu)選使用吸氣風扇。此外,本發(fā)明不限定于上述各實施方式,能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即,當然能根據(jù)用途和目的使各實施方式適當?shù)亟M合來使用。另外,在上述各實施方式中,將本發(fā)明的背光源結構使用于液晶顯示面板而構成了液晶顯示裝置,但本發(fā)明的背光源結構也可以使用于其它的圖像顯示裝置的照明。另外, 使用于光源模塊的光源不限定于LED,也可以使用其它的發(fā)光元件。工業(yè)上的可利用性本發(fā)明提供如下背光源結構其能利用于液晶顯示裝置等的照明所使用的背光源,通過將較多的空氣流引導到設于背面板的光源模塊附近的突出部的表面,能通過突出部效率良好地釋放來自光源的熱,并且還能使背光源薄型化。另外,通過使用本發(fā)明的背光源結構,能提供制造性、耐久性優(yōu)良的薄型液晶電視機、液晶監(jiān)視器等液晶顯示裝置,并且還能為液晶顯示裝置的薄型化、輕量化做出貢獻。附圖標記說明1光源模塊Ia安裝基板lb LED 芯片2導光板3背面板3a突出部
3b平坦面
4風扇安裝板
4a折彎部
5冷卻風扇
11冷卻風路(第1通風路)
13 (突出部的)內側面
15 (突出部的)頂端面
17 (突出部的)外側面
20突出片
21a 21d隔板
23整流板
25旁通風路(第2通風路)
27液晶面板驅動電路
29 LED驅動電源電路
31突出部件
100液晶顯示裝置
說明 書10/10頁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源結構,其特征在于,具備 光源模塊,其具有多個光源;導光板,其將從該光源模塊的光源射入到端面的光從前面射出而引導到顯示面板; 背面板,其配置于該導光板和上述光源模塊的背面?zhèn)?,在上述光源模塊的背面?zhèn)鹊牟糠中纬上蚝蠓酵怀龅耐怀霾?;冷卻風扇,其以與該背面板的背面?zhèn)戎谐鲜鐾怀霾恳酝獾牟糠窒鄬Φ姆绞脚渲茫?風扇安裝板,其上安裝該冷卻風扇,以在與上述背面板之間形成間隙的方式配置,并且沿著上述突出部的形狀形成折彎部;以及第1通風路,其形成于該風扇安裝板與上述背面板的間隙中,由上述冷卻風扇產生的空氣流一邊與上述突出部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觸一邊通過該第1通風路。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結構,上述突出部是將上述背面板折彎而形成的,在上述突出部的內側收納上述光源模塊的一部分。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結構,上述光源模塊包括多個光源和安裝該光源的安裝基板,上述突出部是貫通上述背面板而突出到上述第1通風路內的上述安裝基板的一部分。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結構,在上述安裝基板上,在與配置于該安裝基板上的各光源對應的位置上形成有向背面?zhèn)韧怀龅亩鄠€突出片,該突出片突出到上述第1通風路內而構成上述突出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結構,上述折彎部以包圍上述突出部的方式形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結構,上述冷卻風扇是吸氣風扇,上述突出部位于上述第1通風路的排出口的附近。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結構,在上述背面板與上述風扇安裝板之間具備確定上述第1通風路的隔板。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風扇安裝板上安裝有上述光源模塊的驅動電路和上述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中的至少1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結構,在上述背面板與上述風扇安裝板之間具備上述冷卻風扇所產生的空氣流一邊與上述背面板的除上述突出部以外的表面接觸一邊通過的第2通風路。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結構,在上述背面板與上述風扇安裝板之間具備劃分上述第1通風路和上述第2通風路的隔板。
11.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結構,在上述風扇安裝板的設有上述第2通風路的位置安裝有上述光源模塊的驅動電路和上述顯示面板的驅動電路中的至少1個。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源結構, 上述光源模塊的光源是LED。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11中的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源結構, 上述冷卻風扇是軸流風扇或西洛克風扇。
全文摘要
液晶顯示裝置(100)具備光源模塊(1),其配置于上下的邊緣部;導光板(2),其配置于光源模塊(1)之間;背面板(3),其配置于光源模塊(1)和導光板(2)的背面?zhèn)?;風扇安裝板(4),其配置于背面板(3)的背面?zhèn)?;以及冷卻風扇(5),其安裝于風扇安裝板(4)上。在背面板(3)上形成有向光源模塊(1)的背面?zhèn)韧怀龅耐怀霾?3a),在風扇安裝板(4)與背面板(3)之間形成有冷卻風路(11)。在風扇安裝板(4)的上下兩端緣,與突出部(3a)的形狀對應地形成有L字狀的折彎部(4a),擴大了空氣流在突出部(3a)的表面上接觸的面積,使突出部(3a)的冷卻效率提高。
文檔編號F21S2/00GK102356347SQ20108001247
公開日2012年2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25日
發(fā)明者宮本啟文, 濱田哲也 申請人:夏普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