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射燈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照明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照明射燈。
【背景技術(shù)】
[0002] 照明射燈是一種適合買場、展廳或陣列柜臺等場所的照明燈,其輸入一般為電壓 為AC/DC12V的電源,體積非常小,通常只有05Ommx4Omm,經(jīng)由透鏡將LED光源集中一個 角度提供照明。
[0003]目前,常用的照明射燈如MR16射燈、DL-16AA射燈等,其輸出功率一般為3-5W,由 于該輸出功率的照明射燈有時滿足不了高亮度場所,所以需要提高照明射燈的輸出功率, 但是照明射燈的功率提高后會產(chǎn)生大量熱量,而照明射燈體積小、散熱困難,使得照明射燈 的內(nèi)部溫度難以達到理想的溫度以下,從而降低了照明射燈的使用壽命。
[0004] 因此,現(xiàn)有的照明射燈很難滿足高亮度場所的要求,需要對現(xiàn)有的照明射燈進行 改進。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決上述的技術(shù)缺陷之一。
[0006] 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照明射燈,通過散熱風扇來降低照明射燈 的內(nèi)部溫度,提高了照明射燈的使用壽命,滿足了客戶對高功率照明射燈的要求。
[0007]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照明射燈包括:LED光源;進行環(huán)流散熱 的散熱風扇;供電裝置,所述供電裝置具有第一輸出端和第二輸出端,所述第一輸出端與所 述LED光源相連,所述第二輸出端與所述散熱風扇相連,所述供電裝置對輸入的電源進行 變換,以通過所述第一輸出端輸出供給所述LED光源的第一直流電和通過所述第二輸出端 輸出供給所述散熱風扇的第二直流電。
[0008]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照明射燈,在照明射燈內(nèi)部增加散熱風扇,根據(jù)風速環(huán)流循環(huán) 原理進行環(huán)流散熱,有效地降低了高功率照明射燈的內(nèi)部溫度,能夠保證電路內(nèi)部元件如 MOS管、控制芯片、電容、電感等元件的溫度快速下降,達到理想溫度之內(nèi),提高了電路元件 的壽命,同時,米用散熱風扇減小了散熱介質(zhì)所需的最大面積,與現(xiàn)有電路相比,在具有相 同散熱面積的情況下,照明射燈的輸出功率可提高一倍,同時照明射燈具有光點無頻閃等 優(yōu)點,滿足客戶對高功率照明射燈的要求。
[0009] 其中,所述供電裝置包括:整流濾波電路,所述整流濾波電路與所述輸入的電源相 連,所述整流濾波電路對所述輸入的電源進行處理以輸出第三直流電;開關(guān)控制電路,所述 開關(guān)控制電路分別與所述輸入的電源和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相連,所述開關(guān)控制電路包括第 一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內(nèi)部轉(zhuǎn)換電路對所述輸入的電源進行變換以輸出第四直 流電,所述第四直流電為所述第一控制芯片供電,所述開關(guān)控制電路對所述第三直流電進 行升壓控制以通過所述第一輸出端輸出所述第一直流電;電壓反饋電路,所述電壓反饋電 路分別與所述第一輸出端和所述開關(guān)控制電路相連,所述電壓反饋電路將所述第一輸出端 輸出的電壓反饋回所述開關(guān)控制電路,以使所述開關(guān)控制電路根據(jù)所述第一輸出端輸出的 電壓對所述第一直流電進行調(diào)節(jié);風扇控制電路,所述風扇控制電路與所述整流濾波電路 相連,所述風扇控制電路對所述第三直流電進行降壓控制以通過所述第二輸出端輸出所述 第二直流電。
[0010] 具體地,所述開關(guān)控制電路還包括:第一電感,所述第一電感的一端與所述整流濾 波電路相連;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極與所述第一電感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一 MOS管的柵極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一管腳相連,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極與所述第一控 制芯片的第二管腳和第四管腳相連;第一電容,所述第一電容連接在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 第二管腳和第三管腳之間;第一電阻,所述第一電阻的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 二管腳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極相連,所述第一電阻的另一端接地;第二電容,所述第二電 容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七管腳相連,所述第二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控 制芯片的第五管腳接地,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六管腳與所述電壓反饋電路相連,所述第 一控制芯片的第八管腳與所述輸入的電源的第一端相連,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九管腳與 所述整流濾波電路相連,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十管腳與所述輸入的電源的第二端相連。
[0011] 具體地,所述整流濾波電路包括:第一二極管,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輸入 的電源的第二端相連;第二二極管,所述第二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輸入的電源的第一端相 連,所述第二二極管的陰極與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相連;第三二極管,所述第三二極管 的陽極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九管腳相連后接地,所述第三二極管的陰極分別與所述第 二二極管的陰極和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相連后再與所述第一電感的一端相連;第三電 容,所述第三電容與所述第三二極管并聯(lián)。
[0012] 具體地,所述電壓反饋電路包括:第四電容,所述第四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 芯片的地端相連后接地,所述第四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六管腳相連;第 二電阻,所述第二電阻與所述第四電容并聯(lián);第一電解電容,所述第一電解電容的正極端通 過第四二極管與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極相連,所述第一電解電容的正極端與所述第四二極 管的陰極相連,所述第一電解電容的負極端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四管腳相連,所述第 四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極相連;第五二極管,所述第五二極管的陽極與所 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六管腳相連,所述第五二極管的陰極與所述第一電解電容的正極端相 連;第三電阻和第四電阻,所述第三電阻和第四電阻串聯(lián)后與所述第五二極管并聯(lián),所述第 三電阻和第四電阻之間具有第一節(jié)點;第一基準電壓控制器,所述第一基準電壓控制器的 陽極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四管腳相連,所述第一基準電壓控制器的陰極與所述第一節(jié) 點相連;第五電容,所述第五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節(jié)點相連,所述第五電容的另一端與所 述第一基準電壓控制器的參考極相連;第五電阻,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基準電 壓控制器的參考極相連;第六電阻,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節(jié)點相連;第七電阻, 所述第七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四管腳相連,所述第七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 第六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七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六電阻的另一端之間具有第二節(jié) 點;第二基準電壓控制器,所述第二基準電壓控制器的陽極與所述第二節(jié)點相連,所述第二 基準電壓控制器的陰極和參考極分別與所述第五電阻的另一端相連;第八電阻,所述第八 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五電阻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八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四直流電的輸 出端相連;其中,所述第二節(jié)點與所述第四二極管的陰極構(gòu)成所述第一輸出端,所述開關(guān)控 制電路在恒流升壓模式下工作。
[0013] 另一方面,所述整流濾波電路包括:第六二極管,所述第六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輸 入的電源的第二端相連;第七二極管,所述第七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輸入的電源的第一端 相連,所述第七二極管的陰極與所述第六二極管的陰極相連;第六電容,所述第六電容的一 端分別與所述第七二極管的陰極和所述第六二極管的陰極相連后再與所述第一電感的一 端相連;第九電阻,所述第九電阻的一端與所述第六電容的另一端相連,所述第九電阻的另 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九管腳相連。
[0014] 具體地,所述電壓反饋電路包括:第七電容,所述第七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 芯片的地端相連后接地,所述第七電容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六管腳相連;第 二電解電容,所述第二電解電容的正極端通過第八二極管與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極相連, 所述第二電解電容的正極端與所述第八二極管的陰極相連,所述第二電解電容的負極端與 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四管腳相連,所述第八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極相 連;第十電阻和第十一電阻,所述第十電阻和第十一電阻串聯(lián),所述第十電阻的一端與所述 第二電解電容的正極端相連,所述第十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十一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 第十一電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電阻的另一端與所述第十一電阻的一端之間具有第三 節(jié)點,所述第三節(jié)點與所述第一控制芯片的第六管腳相連;其中,所述第二電解電容的負極 端與所述第八二極管的陰極構(gòu)成所述第一輸出端,所述開關(guān)控制電路在恒功率升壓模式下 工作。
[0015] 具體地,所述風扇控制電路包括:第九二極管,所述第九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整流 濾波電路相連;第八電容,所述第八電容的一端與所述第九二極管的陰極相連,所述第八 電容的另一端接地;串聯(lián)的第十二電阻和第十三電阻,所述串聯(lián)的第十二電阻和第十三電 阻的一端與所述第九二極管的陰極相連,所述串聯(lián)的第十二電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