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彎管夾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制造加工領(lǐng)域,特指一種用于將銅管、鋁管、薄壁鋼管等管子彎曲成規(guī)則的螺旋線形狀的一種彎管夾具。
【背景技術(shù)】
[0002]在機械制造加工領(lǐng)域經(jīng)常需要將銅管、鋁管、薄壁鋼管等管子彎曲成螺旋線形狀。然而,如果沒有合適的夾具就不太容易將銅管、鋁管、薄壁鋼管等管子彎曲成符合要求的螺旋線形狀,甚至?xí)l(fā)生管子壓扁、變形、扭曲、形狀不規(guī)則、壓裂等缺陷。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彎管夾具。
[0004]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
[0005]所述一種彎管夾具主要由螺母,端板,雙頭螺栓I,夾具體I,夾具體II,芯軸,夾具體IV,雙頭螺栓II和夾具體III構(gòu)成。所述雙頭螺栓I的兩頭分別是左旋螺紋I和右旋螺紋I。所述雙頭螺栓II的兩頭分別是左旋螺紋II和右旋螺紋II。所述夾具體I有左旋螺孔1、面I,所述夾具體III有右旋螺孔1、面II,所述夾具體II有左旋螺孔II,所述夾具體IV有右旋螺孔II。所述雙頭螺栓I的所述左旋螺紋I與所述夾具體I的所述左旋螺孔I配合,所述雙頭螺栓I的所述右旋螺紋I與所述夾具體III的所述右旋螺孔I配合,所述雙頭螺栓II的所述左旋螺紋II與所述夾具體II的所述左旋螺孔II配合,所述雙頭螺栓II的所述右旋螺紋II與所述夾具體IV的所述右旋螺孔II配合。所述端板有切口圓孔、面II1、面IV和通孔I,所述通孔I的形狀為矩形半圓通孔。所述面1、所述面I1、所述面III和所述面IV的弧面半徑相同。所述面III和所述面IV關(guān)于所述切口圓孔對稱分布。所述芯軸有切口圓柱、通孔II和通孔III。所述切口圓孔與所述切口圓柱配合。所述通孔I的半圓半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的螺紋大徑的一半。所述通孔II的直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的螺紋大徑。所述通孔III的直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I的螺紋大徑。
[0006]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07]本發(fā)明構(gòu)思巧妙,結(jié)構(gòu)合理,操作簡便,能將銅管、鋁管、薄壁鋼管等管子彎曲成規(guī)則的螺旋線形狀。
【附圖說明】
[0008]下面結(jié)合本發(fā)明的圖形進(jìn)一步說明:
[0009]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0]圖2是本發(fā)明的爆炸圖。
[0011]圖3是本發(fā)明的部分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2]圖4是所述雙頭螺栓I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3]圖5是所述雙頭螺栓II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4]圖6是所述夾具體I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5]圖7是所述夾具體II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6]圖8是所述夾具體III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7]圖9是所述夾具體IV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8]圖10、圖11、圖12是所述端板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9]圖13、圖14是所述芯軸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0]圖中,1.螺母,2.端板,3.雙頭螺栓I,4.夾具體I,5.夾具體II,6.芯軸,7.夾具體IV,8.雙頭螺栓II,9.夾具體III,10.左旋螺紋I,11.右旋螺紋I,12.左旋螺紋II,13.右旋螺紋II,14.左旋螺孔I,15.右旋螺孔I,16.左旋螺孔II,17.右旋螺孔II,18.切口圓孔,19.切口圓柱,20.面 Ι,21.面 ΙΙ,22.面 ΙΙΙ,23.面 IV,24.通孔 Ι,25.通孔 II,26.通孔 III。
【具體實施方式】
[0021]所述一種彎管夾具主要由兩只所述螺母(1),兩塊所述端板(2),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 (3),所述夾具體I (4),所述夾具體11(5),所述芯軸(6),所述夾具體IV (7),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I (8)和所述夾具體III (9)構(gòu)成。所述雙頭螺栓I (3)有所述左旋螺紋I (10)和所述右旋螺紋I (11)。所述雙頭螺栓II有所述左旋螺紋II (12)和所述右旋螺紋II (13)。所述夾具體1(4)有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左旋螺孔1(14)和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面
I(20),所述夾具體III (9)有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右旋螺孔I (15)和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面II (21),所述夾具體11(5)有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左旋螺孔II (16),所述夾具體IV(7)有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右旋螺孔II (17)。所述左旋螺紋I (10)與所述左旋螺孔I (14)配合,所述右旋螺紋I (11)與所述右旋螺孔I (15)配合,所述左旋螺紋II (12)與所述左旋螺孔II (16)配合,所述右旋螺紋II (13)與所述右旋螺孔II (17)配合。所述端板⑵有所述切口圓孔(18)、所述面III (22)、所述面IV(23)和所述通孔I (24),所述通孔I (24)的形狀為矩形半圓通孔。所述面I (20)、所述面II (21)、所述面III (22)和所述面IV(23)的弧面半徑相同。所述面111(22)和所述面IV(23)關(guān)于所述切口圓孔(18)對稱分布。所述芯軸(6)有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切口圓柱(19)、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通孔II (25)和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所述通孔III (26)。所述切口圓孔(18)與所述切口圓柱
(19)配合。所述通孔1(24)的半圓半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1(3)的螺紋大徑的一半。所述通孔II (25)的直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 (3)的螺紋大徑。所述通孔III (26)的直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I (8)的螺紋大徑。
[0022]所述一種彎管夾具裝配時,將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I (8)分別插入所述芯軸(6)的兩個所述通孔III (26),通過旋動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I (8)在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I (8)的兩頭分別裝入所述夾具體II (5)和所述夾具體IV(7),將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 (3)分別插入所述芯軸¢)的兩個所述通孔II (25),通過旋動兩根所述雙頭螺栓1(3)在兩根所述雙頭螺栓1(3)的兩頭分別裝入所述夾具體I (4)和所述夾具體III (9),在所述芯軸¢)的兩端各裝入一塊所述端板(2),使兩塊所述端板(2)的所述通孔111(26)相向并分別卡入各自的所述雙頭螺栓1(3),然后各用一只所述螺母(1)旋緊。同時或交替旋動兩根所述雙頭螺栓1(3),直到所述面1(20)與所述面III (22)接觸、所述面II (21)與所述面IV(24)接觸。同時或交替旋動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I (8),直到所述夾具體I (4)、所述夾具體II (5)、所述夾具體III (9)和所述夾具體IV(7)組成一個完整的圓柱體,此時所述夾具體I (4)、所述夾具體II (5)、所述夾具體III (9)和所述夾具體IV(7)上的半圓弧槽構(gòu)成了一個規(guī)則的螺旋槽。
[0023]所述一種彎管夾具使用時,將所述芯軸¢)的一端夾在車床的三爪卡盤上,將所述芯軸¢)的另一端用車床的尾座上的頂尖頂住,將一定長度和相應(yīng)直徑的銅管、鋁管或薄壁鋼管等管子靠在夾具的螺旋槽上將其彎曲成規(guī)則的螺旋線形狀,旋出右側(cè)的所述螺母
(1),取出同一側(cè)的所述端板(2),同時或交替旋動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I (8),使所述夾具體
II(5)和所述夾具體IV(7)同時向里面收縮,同時或交替旋松兩根所述雙頭螺栓I (3),使所述夾具體1(4)和所述夾具體111(9)同時向里面收縮,取下被彎曲成形的管子即可。
【主權(quán)項】
1.一種彎管夾具,主要由螺母,端板,雙頭螺栓I,夾具體I,夾具體II,芯軸,夾具體IV,雙頭螺栓II和夾具體III構(gòu)成,其特征是:所述雙頭螺栓I的兩頭分別是左旋螺紋I和右旋螺紋I;所述雙頭螺栓II的兩頭分別是左旋螺紋II和右旋螺紋II;所述夾具體I有左旋螺孔1、面I,所述夾具體III有右旋螺孔1、面II,所述夾具體II有左旋螺孔II,所述夾具體IV有右旋螺孔II ;所述左旋螺紋I與所述左旋螺孔I配合,所述右旋螺紋I與所述右旋螺孔I配合,所述左旋螺紋II與所述左旋螺孔II配合,所述右旋螺紋II與所述右旋螺孔II配合;所述端板有切口圓孔、面II1、面IV和通孔I,所述通孔I的形狀為矩形半圓通孔,所述面1、所述面I1、所述面III和所述面IV的弧面半徑相同;所述面III和所述面IV關(guān)于所述切口圓孔對稱分布;所述芯軸有切口圓柱、通孔II和通孔III ;所述切口圓孔與所述切口圓柱配合;所述通孔I的半圓半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的螺紋大徑的一半;所述通孔II的直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的螺紋大徑;所述通孔III的直徑大于所述雙頭螺栓II的螺紋大徑。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制造加工領(lǐng)域,特指一種用于將銅管、鋁管、薄壁鋼管等管子彎曲成規(guī)則的螺旋線形狀的一種彎管夾具,主要由螺母,端板,雙頭螺栓I,夾具體I,夾具體II,芯軸,夾具體IV,雙頭螺栓II和夾具體III構(gòu)成。本發(fā)明構(gòu)思巧妙,結(jié)構(gòu)合理,操作簡便,能將銅管、鋁管、薄壁鋼管等管子彎曲成規(guī)則的螺旋線形狀。
【IPC分類】B21D11/22, B21D11/06
【公開號】CN10538206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975116
【發(fā)明人】楊紹榮
【申請人】金華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