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逐步增塑法制備鐵硅系基有序合金薄板的技術(shù)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制備鐵硅系基有序合金薄板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是提供了一種逐步增塑法制備Fe14Si2系基有序合金薄板的技術(shù)。
背景技術(shù):
Fe-Si合金的含硅量一般低于3wt%時為常規(guī)生產(chǎn)的硅鋼片。含硅量增加會導(dǎo)致合金的有序化和磁性和力學性能的巨大改變。當含硅量增加到6.5%時,電阻率增大到3%硅鋼的一倍,飽和磁致伸縮系數(shù)λs幾乎為零,磁晶各向異性系數(shù)K1約為3%硅鋼的一半(K.I.Ari and K.Ishiyama,J.Magn.Magn.Mater.,133(1994)233記載),因此最大磁導(dǎo)率μm達到最高,磁損耗大幅度降低在(H.Haiji et al,J.Magn.Magn.Mater.,160(1996)109記載),但磁感應(yīng)強度B稍有降低。與此同時,合金的組織和力學性能也產(chǎn)生極大變化,發(fā)生無序有序轉(zhuǎn)變,硬度明顯增高,塑性顯著下降,合金脆化,正常生產(chǎn)不能得到板材。含硅量更高的合金,原子有序分布更加強烈,材料出現(xiàn)連續(xù)有序化現(xiàn)象,有序原子分布類型有B2型,F(xiàn)e14Si2型,DO3型,和Fe3Si金屬間化合物的原子分布。脆性急劇升高,除材料本征脆性外,出現(xiàn)環(huán)境脆性,加工成形變得更加困難。另一方面,近年來為了進一步降低軟磁合金的鐵損,尤其是在高頻信息領(lǐng)域,高硅合金被考慮為普通硅鋼片的替代材料。高性能高硅合金具有優(yōu)異的磁性能和非常低的鐵損而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但由于合金的嚴重脆性,很難提高合金的塑性,如何提高塑性,解決合金的加工困難性,得到高質(zhì)量的板材成為重要的技術(shù)需求。
為了了解Fe-Si合金脆性的本質(zhì),我們對Fe3Si基的合金進行了脆性本質(zhì)的研究,發(fā)現(xiàn)有序Fe-Si合金十分敏感于空氣中的水汽環(huán)境脆化,合金中的硅與表面吸附的空氣中的水汽在室溫產(chǎn)生化學反應(yīng),產(chǎn)生原子氫,滲入合金產(chǎn)生氫脆(G.L.Chen,J.H.peng,W.X.Xu,Surface reaction of Polycrystalline Fe3Si alloys with Oxygenand Water Vapor,Intermetallics.V.6.No4.1998,315)。合金進行適當?shù)暮辖鸹梢詼p輕乃至消失這種環(huán)境脆性(Takasugi T.,Nakayama T.,and Hanada S.,Mater.Trans.JIM34 1993 775;Nishimura C.and Liu C.T.,Scripta Materialia 35 19961441;Kumar K.S.,Liu C.T.,and Wright J.L.,Intermetallics 4 1996 309),這為解決脆性問題開辟了新途徑。另外還有一種有參考意義的發(fā)展,即近年來國內(nèi)外正在發(fā)展含硅量為6.5wt%的硅鋼薄板的制備工藝,他們的具體工藝是秘密的。以下為幾種含硅量為6.5wt%的硅鋼薄板的制備方法
(1)傳統(tǒng)軋制工藝1966年,日本的Tetsuro Ishizaka等(石坂哲郎等,6.5%Si-Fe合金の冷間壓延と磁氣特性,日本金屬學會志,1966,30552-558)首次發(fā)表了利用熱軋-冷軋法可以制備出0.3mm Fe-6.5wt.%Si合金薄板的實驗結(jié)果。23年后,1989年,日本的Yoshikazu Takada等(Yoshikazu Takada,et a1.High-Function 6.5%SiliconMagnetic Steel Sheet,NKK Technical Review,1989,No.5643-48;YoshikazuTakada,et a1.Commercial scale production of Fe-6.5wt.%Sisheet and itsmagnetic properties,J.Appl.phys.64(10),15 November 1988,5367-5369)又發(fā)表了他們世界上第一次商業(yè)規(guī)模生產(chǎn)無取向性的6.5%Si合金薄板的研究結(jié)果。俄國研究開發(fā)了三軋法加工高硅鋼,硅含量可達6.5wt%即熱軋,溫軋,冷軋。2001年比利時和德國的Tanya Ros,J.Schneider等(Tanya Ros,Yvan Houbaert,et a1.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High Si-steel(Up to 6.3%Si),IEEE Transactionson Mgnetics,Vol.37,No.4,July 2001,232l-2324;T.Ros Y.Houbaert,eta1.Experimental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 of High Si-Steels(up to6.5%Si).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373-376,200l,773-776)用熱軋-冷軋方法制備出0.5mm的6.3wt.%Si薄板,2003年他們提出鑄造后熱軋和冷軋可以得到0.4mm的該合金薄板(T.Ros Y.Houbaert,et al.Production of high silicon steelfor electrical applications by thermomechanical processing,Journal of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141(2003),132-137)。
(2)快速凝固工藝(急冷制帶法)日本學者運用該方法制備含Si約6.5wt%的Fe-Si合金、Sendust合金和Fe3Si等各種Fe3Si基合金后進行大量的研究。進行工業(yè)規(guī)模生產(chǎn)還比較困難。
(3)CVD工藝CVD過程,是利用傳統(tǒng)的取向和無取向硅鋼片的表面和硅化物之間的高溫化學反應(yīng),使Si富集在硅鋼片上,這是迄今為止制造Fe3Si基合金最為突出和成功的工藝。
由以上介紹可看出,除傳統(tǒng)軋制工藝外,其他幾種制備工藝復(fù)雜并且成本高,對于我國來說并不合適。同時,這些研究都沒有明確說明合金塑性的變化情況及其論點,和如何提高塑性,改善加工條件,制備出高硅含量的薄板。本項目就是發(fā)明從合金設(shè)計就開始的逐步增塑法,不斷的和逐步的提高高Si含量的Fe-Si系合金的低溫塑性,從而可能通過軋制工藝得到高質(zhì)量的薄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逐步增塑法制備Fe14Si2系基有序合金薄板的技術(shù)。針對Fe14Si2系基合金室溫塑性差的特征,通過逐步增塑法,從合金設(shè)計開始到各個工藝環(huán)節(jié)和工藝過程,不斷改善合金的組織結(jié)構(gòu),降低合金的脆韌轉(zhuǎn)變溫度,提高合金的低溫區(qū)塑性和加工性能,最后制備出表面良好的厚度0.10~0.30mm的合金薄板。
本發(fā)明的具體技術(shù)內(nèi)容如下1、工藝流程首先進行塑性合金設(shè)計,然后冶煉,冶煉后鑄錠退火并鍛造,鍛造后軋制并逐步增塑工藝技術(shù),最后制成0.1~0.3mm的Fe14Si2系基合金薄板。
2.Fe14Si2系基合金板材制備具體工藝參數(shù)如下(1)塑性合金設(shè)計設(shè)計的硅含量的范圍是11~14%(原子比)、其他增塑合金化元素為B、Ti、Ni、Al,其總含量是0.01~2%(重量比)。
(2)冶煉用真空熔煉爐,先裝入純鐵與硅,熔化后澆鑄以前再裝入微量合金元素B。
(3)950℃-1200℃鑄錠退火,及1050℃~700℃鍛造成板坯。
(4)軋制和特種熱處理結(jié)合的逐步增塑工藝技術(shù),提高合金的室溫到400℃的拉伸塑性。逐步增塑工藝技術(shù)是一組增塑工藝技術(shù)的組合,包括采用2~10次不同溫度大變形量軋制,結(jié)合特種控溫控冷熱處理工藝處理。加熱軋溫度范圍1000℃~100℃,分段變形量范圍30-98%,加熱速度范圍5-20℃/分,冷卻介質(zhì)從空冷、油冷、水冷、鹽水冷、冰鹽水冷。
(5)得到0.1-0.3mm的Fe14Si2系基合金薄板。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采用通過逐步增塑法成功地降低合金的脆韌轉(zhuǎn)變溫度,提高合金薄板的拉伸塑性。得到了厚度為0.1~0.30mm的合金薄板
圖1是本發(fā)明的0.30mm厚Fe-12Si系合金薄板不同溫度下的拉伸曲線,橫坐標為應(yīng)變,縱坐標為應(yīng)力。曲線1的溫度為600℃,曲線2的溫度為200℃,曲線3的溫度為400℃,曲線4的溫度為250℃,曲線5的溫度為25℃。
圖2是本發(fā)明的Fe-12Si系合金薄板不同溫度下的拉伸樣品的斷口形貌。其中(a)25℃(b)250℃。
圖3是本發(fā)明的厚度為0.1mm-0.3mm的合金薄板。
圖4是本發(fā)明的厚度為0.30mm溫軋板的微觀組織。
圖5是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把原料準備后利用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實驗中心的中頻真空感應(yīng)爐熔煉。利用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箱式電阻爐在1050℃保溫50小時退火后利用空氣錘在1000℃~700℃鍛造成厚度為12~14mm的100毫米寬的板坯。采用10次不同溫度大變形量軋制,溫度按順序為1000、900、850、760、600、500、450、400、300、100℃,結(jié)合特種熱處理工藝處理的逐步增塑工藝,成功地得到厚0.1mm的Fe14Si2基合金薄板,Si含量14%(原子百分比),合金元素B、Ti、Al總量2%(wt),冷卻方式水冷。圖1是0.3mm厚度合金薄板的不同溫度下的拉伸曲線??梢钥闯?,合金室溫塑性達到5-6%,到500℃延伸率達到最大值(32.96%),表明逐步增塑法提高了材料的塑性。圖2是合金薄板不同溫度下的拉伸樣品的斷口形貌??梢钥闯觯?50℃拉伸已為塑性斷口。圖3為0.1~0.30mm厚的的合金薄板,表面狀態(tài)良好,圖4為溫軋的該合金薄板的顯微組織,可以看出該合金薄板的顯微組織是發(fā)達的拉長組織。
實施例2把原料準備后利用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實驗中心的中頻真空感應(yīng)爐熔煉。利用北京科技大學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箱式電阻爐在1050℃保溫50小時退火后利用空氣錘在1000℃~700℃鍛造成厚度為12~14mm的100毫米寬的板坯。采用4次不同溫度大變形量軋制,溫度按順序為1000、800、500、300、100℃,結(jié)合特種熱處理工藝處理的逐步增塑工藝,成功地得到厚0.1mm的Fe14Si2基合金薄板,Si含量11%(原子百分比),合金元素B為0.1%(wt),冷卻方式鹽水冷。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逐步增塑法制備Fe14Si2系基有序合金薄板的技術(shù),其特征在于工藝流程為首先進行塑性合金設(shè)計,然后冶煉,冶煉后鑄錠退火并鍛造,鍛造后軋制并逐步增塑工藝技術(shù),最后制成0.1-0.3mm的Fe14Si2系基合金薄板。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技術(shù),其特征在于具體工藝參數(shù)如下a、塑性合金設(shè)計設(shè)計的硅含量的范圍是11~14原子%、其他增塑合金化元素為是B、Ti、Ni、Al,其的總含量是0.01~2重量%;b、冶煉用真空熔煉爐,先裝入純鐵與硅,熔化后澆鑄以前再裝入微量合金元素B;c、950℃-1200℃鑄錠退火,及1050℃~700℃鍛造成板坯;d、逐步增塑工藝技術(shù)是一組增塑工藝技術(shù)的組合,包括采用2~10次不同溫度大變形量軋制,結(jié)合控溫控冷熱處理工藝處理,加熱軋溫度范圍1000℃~100℃,分段變形量范圍30-98%,加熱速度范圍5-20℃/分,冷卻介質(zhì)從空冷、油冷、水冷、鹽水冷、冰鹽水冷。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逐步增塑法制備Fe14Si2系基有序合金薄板的技術(shù),其特征在于工藝流程為首先進行塑性合金設(shè)計,然后冶煉,冶煉后鑄錠退火并鍛造,鍛造后軋制并逐步增塑工藝技術(shù),最后制成0.1-0.3mm的Fe14Si2系基合金薄板。具體工藝參數(shù)為設(shè)計的硅含量的范圍是11~14%(原子比)、其它增塑合金化元素的總含量是0.01~2%(重量比);用真空熔煉爐,先裝入純鐵與硅,熔化后澆鑄以前再裝入微量合金元素;950℃-1200℃鑄錠退火,及1050℃~700℃鍛造成板坯;軋制和特種熱處理結(jié)合的逐步增塑工藝技術(shù)。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采用通過逐步增塑法成功地降低合金的脆韌轉(zhuǎn)變溫度,提高合金薄板的拉伸塑性。
文檔編號C21D8/12GK1560309SQ20041000440
公開日2005年1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2月1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2月19日
發(fā)明者林均品, 王艷麗, 林志, 惠希東, 陳國良 申請人:北京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