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有機生態(tài)肥,其特征在于,包括:沼氣廢渣20~28、山芋渣20~30、果蔬廢棄料45~60、豬糞便60~80、蛭石30~40、棉籽殼45~55、泥炭土25~30、磁礦粉5~8、EM菌液2~3、三聚磷酸鈉4~5、氯化鐵5~7、硝酸鉀8~10、磷酸銨8~12、氮肥12~15、草木灰20~24、納米Fe3O42~3、熟石灰12~16、包膜劑3~4和適量的水。
2.一種有機生態(tài)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驟a、混合山芋渣、果蔬廢棄料、豬糞便和棉籽殼,加入用水10倍稀釋的EM菌液,拌勻后調(diào)整含水量35%左右,堆積發(fā)酵18~22天,每2天翻攪一次;
步驟b、將沼氣廢渣、泥炭土和磁礦粉加入步驟a的發(fā)酵料中,加適量的水研磨成糊狀,最后加入粉碎成蛭石顆粒,備用;
步驟c、混合三聚磷酸鈉、氯化鐵、硝酸鉀、磷酸銨、氮肥及其它以下未涉及的剩余成分,加4~5倍其重量份的水,加熱攪拌溶解,然后拌入草木灰、納米Fe3O4及熟石灰調(diào)成勻漿,經(jīng)干燥脫水后初步造粒;
步驟d、將步驟c的顆粒放于包膜機中,在60~70℃下將包膜劑噴灑于運動中的肥料芯顆粒表面,再通熱風(fēng)干燥10~15min,最后將(2)的發(fā)酵料均勻包裹在顆粒表面,烘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