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擴散器結(jié)構(gòu)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一般地涉及一種安裝在機動車輛上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和用于安全氣囊中的擴散器,特別涉及一種安全氣囊系統(tǒng),在該安全氣囊系統(tǒng)中以折疊狀態(tài)存放在車輛某個位置的氣囊適于用經(jīng)擴散器從充氣機供給氣體展開,以保護車輛乘員的安全。
背景技術(shù):
已知的上述類型的安全氣囊公開在,例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號11-301394中,一種具有很大長度的擴散器(連接線)設(shè)置在充氣機的前面,以便在車輛的縱向以彎曲的形式延伸。該擴散器通過形成在氣囊縱向端部(即后端部分)的氣體進氣口插入在該氣囊中。該充氣機經(jīng)形成在擴散器上的氣體供給口(大量氣體出口)將氣體供給到氣囊中。
如上所述的已知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擴散器位于充氣機前側(cè)的前頭,該充氣機設(shè)置在安全氣囊的后部。由于這種設(shè)置,雖然氣體可以高度精確地從充氣機引進到安全氣囊中,但由于從充氣機到安全氣囊的中部和前端部分的距離較長,很難在相當(dāng)短的時間內(nèi)將其從充氣機引導(dǎo)到形成在安全氣囊的中部和前端部分的可充氣室。因此在相當(dāng)短的時間里很難完全展開安全氣囊。
還有,具有很大長度的擴散器可能產(chǎn)生各種問題,例如,在裝載進一個裝置,或?qū)踩珰饽野惭b在車輛上時不易處理,增加成本和重量,以及將該系統(tǒng)安裝在車輛上時減少了空間。由于多個氣體出口在不同的切割過程中形成在長擴散器上,擴散器的成本也會增加。
發(fā)明內(nèi)容
考慮到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安全氣囊系統(tǒng),在該安全氣囊系統(tǒng)中以折疊狀態(tài)存放在車輛上的氣囊適于用經(jīng)擴散器從充氣機供給氣體充氣,以保護車輛乘員的安全,該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1)擴散器設(shè)置在充氣機的一側(cè),使擴散器和充氣機相互基本上對齊,以及(2)擴散器包括暴露于氣體進氣口的氣體進給部分,該氣體進氣口從其縱向看時形成在安全氣囊的大致中部。
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氣體進氣口設(shè)置在安全氣囊的中部,并且氣體從充氣機到安全氣囊的氣體進氣口所走過的距離最短。此外,從安全氣囊的氣體進氣口到安全氣囊的可充氣部分的距離可以被大大地縮短。由于這種設(shè)置,擴散器的阻力可以被減小,并且氣體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被引導(dǎo)到作為安全氣囊端部的可充氣部分。因此,完成安全氣囊展開所需要的時間可以大大地縮短。
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優(yōu)點通過下面的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將變的更加清楚,在附圖中同樣的附圖標(biāo)記表示同樣的零部件,并且其中圖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一個示例性的實施例的頭部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側(cè)視圖;圖2是示出圖1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側(cè)視圖,其中安全氣囊存放在車輛的預(yù)定位置;圖3是沿圖2的3-3線截取的放大的剖視圖;圖4是沿圖2的4-4線截取的放大的剖視圖;圖5是示出圖1和圖2所示的擴散器局部放大的側(cè)面剖視圖;圖6是如圖5所示擴散器的底視圖;圖7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一修改例的底視圖;圖8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二修改例的底視圖;圖9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三修改例的底視圖;
圖10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四修改例的底視圖;圖11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五修改例的底視圖;圖12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六修改例的底視圖;圖13A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七修改例的底視圖,圖13B是沿擴散器縱向延伸的中心線截取的第七修改例的截面圖;圖14A和圖14B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八修改例的底視圖,圖14B是沿擴散器縱向延伸的中心線截取的第八修改例的截面圖;圖15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九修改例的截面圖;圖16A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十修改例的底視圖,圖16B是沿擴散器縱向延伸的中心線截取的第十修改例的截面圖;圖17A和圖17B是分別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十一修改例的側(cè)視圖和正視圖;圖18是示出如圖17所示的包括擴散器的頭部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主要部分的垂直剖視圖;圖19是示出如圖5和圖6所示的擴散器的第十二修改例的側(cè)視圖;以及圖20是示出如圖19所示的擴散器的底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參考
本發(fā)明的示例性的實施例。圖1至圖6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的設(shè)計為用于客車的頭部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該實施例的頭部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包括安全氣囊10和充氣機22。安全氣囊10在車輛的乘客間側(cè)部區(qū)域被充氣成窗簾形,因此保護前座和后座的乘客(未示出)免受頭部傷害。充氣機22經(jīng)擴散器21將氣體供給給安全氣囊10。安全氣囊10包括安全氣囊主體11和拉伸織物12,其具有不可充氣的部分,連接于安全氣囊主體11的前端部。
安全氣囊主體11以這樣一種形式編織成袋狀,使得編織圖形沿車輛的縱向和橫向延伸。保證安全氣囊氣密的涂覆材料涂覆在安全氣囊主體11。安全氣囊主體11具有形成在安全氣囊主體11縱向中部的氣體供給口11a,沿氣體供給口11a下面的縱向延伸的氣體通道11b,以及與氣體通道11b相互連通的前座可充氣部分11c和后座可充氣部分11d。安全氣囊主體11還具有中間可充氣部分11e,前端不可充氣部分11f,以及多個安裝凸片11g。每個安裝凸片11g具有安裝孔11g1,其能使安全氣囊主體11安裝和連接于車頂側(cè)梁31。
拉伸織物12具有三角形(必要時可改變成其他形狀)并由無涂覆的紡織織物(基底織物具有不可充氣部分)制成,拉伸織物比構(gòu)成安全氣囊主體11的織物薄也比其廉價。拉伸織物12的后部12a縫制在前端的不可充氣部分11f。具有安裝孔12b1的拉伸織物12的前端部分12b連接在A-支柱32上(見圖1)。
如圖2至圖4所示,安全氣囊主體11在垂直方向折疊成波紋管狀,并以折疊狀態(tài)沿車頂側(cè)梁31存放在形成于車頂側(cè)梁31和車頂襯里的側(cè)邊部分41形成的空間內(nèi)。如圖2所示,也折疊成波紋管狀的拉伸織物12沿A-支柱32存放在形成于A-支柱32和連接于A-支柱32并其覆蓋的A-支柱的裝飾物42之間的空間內(nèi)。已經(jīng)被折疊成波紋管狀安全氣囊主體11和拉伸織物12被保存或保持在軟保護套13中(如圖3和圖4所示),該軟保護套13在安全氣囊10充氣時破裂。
如圖1至圖3,圖5和圖6所示,擴散器21形成為一端封閉的圓柱形并沿其縱向基本直線地延伸。擴散器21通過用形成在充氣機22的氣體出氣口22a的陽螺紋或外螺紋部分22b嚙合形成在擴散器21近端(或后端)的陰螺紋部分或內(nèi)螺紋部分(或螺母部分)21a以基本上同軸關(guān)系氣密地連接在充氣機22的一端。擴散器21的另一端用緊固帶23氣密地連接在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供給口11a。
如圖5和圖6所示,擴散器21包括形成在擴散器21的前端部分的下壁的前、后氣體進給孔21b和21c,其面向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供給口11a。前氣體進給孔21b具有較大的尺寸,后氣體進給孔21c具有較小的尺寸。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1d形成在氣體進給孔21b和21c靠近充氣機22的一側(cè)(即,后側(cè)),傾斜面21e形成在氣體進給孔21b和21c的另一側(cè)(即,前側(cè))。
前氣體進給孔21b從車輛運行的方向看形成在面向前的擴散器21的傾斜壁21f。前氣體進給孔21b使氣體能夠通過使其沿向前和向下的方向以預(yù)定的角度θ彈射出。該預(yù)定的角度θ設(shè)置成使氣體沿圖5中箭頭所示的方向流動不與形成安全氣囊主體11的基布相干擾。另一方面,后氣體進給孔21c形成在擴散器21面向后的傾斜壁21g上。后氣體進給孔21c具有比前氣體進給孔21b小的直徑,并使氣體能夠沿向后向下的方向以預(yù)定的角度θr射出。預(yù)定的角度θr設(shè)置成使氣體沿圖5的箭頭所示的方向流動而不與形成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供給口11a的基布的后部相干擾。
如圖5所示,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1d向擴散器內(nèi)凸進一預(yù)定的量,即,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1d在靠近充氣機22的一側(cè)具有一傾斜面,并且在靠近擴散器21的前端或遠端的另一側(cè)具有一傾斜面,并因此形成一個大體的楔形。傾斜面21e形成作為靠近擴散器21的前端部分的內(nèi)表面的一部分。傾斜面21e的作用是使從充氣機22基本直線噴射出的氣體朝氣體進給孔21b和21c反射。
在車輛側(cè)面碰橦或傾翻等情況下,充氣機22將氣體噴射或供給到安全氣囊主體11中。充氣機22用支架和螺栓(未示出)固定在車頂側(cè)梁31上。充氣機22設(shè)置在車輛縱向的中部以便沿安全氣囊主體11上方的車頂側(cè)梁31在車輛縱向或運行方向延伸,使充氣機被車頂襯里41所覆蓋。
在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本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中,折疊多次并以壓縮的尺寸容納在可破裂的軟保護套13內(nèi)的安全氣囊主體11和拉伸織物12(如圖3和圖4所示)通常沿車頂側(cè)梁31和A-支柱32存放并分別被車頂襯里41和A-支柱裝飾物42所覆蓋,如圖2所示。
在本實施例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中,擴散器21設(shè)置成在B-支柱33上方的基本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設(shè)置在B-支柱33上的B-支柱裝飾物43將其覆蓋,如圖3所示。當(dāng)充氣機22設(shè)置在車頂側(cè)梁31上時,氣體進給孔21b的位置這樣確定,使當(dāng)氣體從擴散器21的氣體進給孔21b、21c流向安全氣囊主體11時,氣流的中心線相對于B-支柱裝飾物43的上端位于乘客室的內(nèi)側(cè)。
還有,突起43a形成在B-支柱裝飾物43的上面和背面,如圖3所示。突起43a用來防止當(dāng)安全氣囊主體11被充氣并展開時進入B-支柱裝飾物43的后面。突起43a可以如圖3虛線所示形成為使傾斜面被形成在突起43a的向上彎曲部分,以防止安全氣囊主體11被B-支柱裝飾物43的上端所擋住。
在如上所述構(gòu)造的本實施例中,當(dāng)傳感器(未示出)檢測的加速度等于或大于在緊急情況下的,例如車輛碰撞或傾翻時的設(shè)定值時,充氣機通過擴散器將氣體供給到以折疊方式存放的安全氣囊10的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供給口11a中。所供給的氣體然后給安全氣囊主體11的前座可充氣部分11c和后座可充氣部分11d充氣,因此安全氣囊10展開,如圖1所示。安全氣囊10的整體最終充氣成在乘客室側(cè)面區(qū)域的窗簾狀,因而保護前座和后座乘客免于頭部傷害。
用于這個實施例中的擴散器21具有小長度(其等于B-支柱裝飾物43上端部的寬度),并具有基本直的形狀。因此,它能夠減小氣體從充氣機引導(dǎo)到形成在安全氣囊主體11縱向中部的氣體供給口11a的距離,并且也能夠減小從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供給口11a到安全氣囊主體11的可充氣比分11c、11d的距離。
由于上述設(shè)置,擴散器21的流動阻力可以被減小并且氣體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被引導(dǎo)到安全氣囊主體11的可充氣部分11c、11d的端部。因此,例如,與充氣機設(shè)置在安全氣囊后端的后部并且氣體從充氣機通過擴散器供給到安全氣囊的可充氣部分的情況相比,安全氣囊10完全展開所需要的時間可以縮短。
還有,在本實施例中,充氣機22和擴散器21在以折疊方式存放的安全氣囊主體11的縱向(即車輛運行的方向)基本對齊。因此,即使只有很小的空間用來存放安全氣囊系統(tǒng),安全氣囊系統(tǒng)也能夠有利地安裝在車輛上。此外,由于擴散器21基本上是圓柱形,具有與充氣機相同的軸線,有效空間增加,并且擴散器21可以很容易地用緊固裝置,例如緊固帶23連接于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供給口11a。
還有,在該實施例中,用作擴散器21的氣體進給部分的氣體進給孔21b、21c集中在遠離充氣機22的擴散器21的前端或遠端部分。這種設(shè)置使氣體能夠在擴散器21地前端部分在瞬間強烈地擴散。因此,與氣體供給孔沿其整個長度以不同的位置設(shè)置在擴散器的情況相比,從擴散器21到安全氣囊主體11的流動能夠是均勻的或恒定的,因此確保安全氣囊10改進的展開性能。
并且,在該實施例中由于氣體進給孔21b、21c形成在沿擴散器21縱向延伸的圓柱形壁上,因此氣體能夠從沿縱向延伸的擴散器21的細長區(qū)域擴散或彌散。由于這種設(shè)置,防止氣體在擴散器的附近直接碰桂安全氣囊主體11的部分,因此確保安全氣囊10在擴散方面充足的改進效果。
還有,在該實施例中,氣體進給孔21b、21c設(shè)置在擴散器21的氣體進給部分,該氣體進給部分能夠很容易形成在擴散器21上,并且因此擴散器21能夠以較低地成本生產(chǎn)。同時,該實施例的擴散器21可以首先打造成其前端封閉的圓柱形(像帽子)。然后,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1、傾斜面21e、以及傾斜面21f和21g通過壓制(即彎曲并加壓)形成,并且前和后氣體進給孔21b、21c形成在擴散器21的圓柱形壁上。
如上所述,在該實施例提供改進的氣體擴散效果,其中前、后氣體進給孔21b、21c形成在擴散器21的氣體進給部分。此外由于前氣體進給孔21b的開放面積比后氣體進給孔21c的開放面積大,大量氣體能夠供給到具有大容量的前座可充氣部分11c。這種設(shè)置使得能夠快速地充氣并展開相應(yīng)于前座可充氣部分11c的安全氣囊的區(qū)域(或基本在同時充氣并展開前座可充氣部分11c和后座部分11d)。因此,展開安安全氣囊10的方式通過適當(dāng)?shù)貥?gòu)造氣體進給孔21b、21c能夠很容易控制。
還有,在該實施例中擴散器21的圓柱形壁具有凸進擴散器21中的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1d。由于這種設(shè)置,氣體在擴散器21中的氣體的流動能夠用緊湊的結(jié)構(gòu)(具有凸進擴散器21中的部分)控制。此外,由于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1d形成在靠近充氣機22的氣體進給孔21b、21c,在氣體流動被氣體控制部分21d緩沖之后,氣體可以在氣體進給部分以大角度擴散。相反,當(dāng)氣體流動很快或很強烈時,氣體基本上沿直線流動,并且很難以大角度擴散。
而且,在該實施例中,傾斜面21e形成為擴散器21前端部分內(nèi)表面的一部分。該傾斜面21e用作來使從充氣機基本上直線地噴射出的氣體朝氣體進給孔21b、21c反射。因此,向下的分量能夠有效地加入到通過氣體進給孔21b、21c的氣流中,這樣,使從擴散器21流到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能夠有效地擴散。
還有,在該實施例中,氣體進給孔21b、21c的位置這樣確定,使從擴散器21噴射進入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體不與形成在氣體供給口11a的安全氣囊主體11的部分相干擾,因此,安全氣囊不太可能被從擴散器21噴射進入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流所損壞,結(jié)果減少安全氣囊的損壞。
而且,在該實施例中,氣體進給孔21b、21c的位置這樣確定,使從氣體進給孔21b、21c進入安全氣囊主體11的氣流的中心線L(如圖3所示)相對于B-支柱裝飾物43的上端位于乘客室的內(nèi)側(cè)。由于這種設(shè)置,安全氣囊10相對于B-支柱裝飾物43的上端向乘客室的內(nèi)側(cè)展開,并且因此防止被B-支柱裝飾物43的上端所擋住或卡住。
雖然安全氣囊主體11被編織成實施例所示的袋狀,但該安全氣囊主體11也可以縫制成袋狀,或可以用粘接(熱粘接)形成袋狀。還有,在如圖5所示的實施例中,雖然前氣體進給孔21b面向前形成在傾斜壁21g上,后氣體進給孔21c面向后形成在傾斜壁21g上,但前后氣體進給孔21b、21c可以如圖7所示形成在平壁上。在這種情況下,擴散器21的成本可以進一步減少。
還有,雖然在該示出的實施例中形成兩個氣體進給孔(前后氣體進給孔)21b、21c作為擴散器21的氣體進給部分,但如圖8和圖9所示,可以形成三個氣體進給孔121b、121c和121d(或121e、121f和121g)。在圖8中,小的中間孔、大的氣體進給孔121b、121c和121d被設(shè)置成沿著從擴散器21的前端部分向充氣機22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圖9中,大的中間孔、小的氣體進給孔121e、121f和121g被設(shè)置成沿著從擴散器21的前端部分向充氣機22的方向。
在圖8和圖9所示的實施例中,氣體的擴散效果可以進一步改進。還有,氣體進給孔121b、121c和121d(或121e、121f和121g)的開放面積沿著擴散器121的縱向逐漸改變。因此,大量的氣體能夠通過擴散器121的部分被供給,其中氣體進給孔121d或121e的開放面積大,因此,安全氣囊的相應(yīng)部分能夠快速展開。以這種方式,安全氣囊的展開很容易控制。
還有,雖然形成具有圓形的氣體進給孔21b、21c作為擴散器21的氣體進給部分,但也可以形成如圖11、圖12和圖13所示的在擴散器21的縱向延伸的橢圓形的氣體進給孔221b、221c、221d(或221e、221f、221g)。橢圓形的氣體進給孔221b使氣體可以在擴散器21的縱向連續(xù)地擴散。圖11、圖12所示的橢圓形氣體進給孔221c、221d包括具有寬度比其他部分寬的(沿垂直于縱向測量)的縱向端部分。由于孔221c或221d的這種形狀,它可以快速地充氣并展開相應(yīng)于具有較大寬度的橢圓形的氣體進給孔221c或221d的縱向端部分的安全氣囊部分。以這種方式,安全氣囊的展開很容易控制。
圖13A和圖13B示出另一個修改的例子,其中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21e設(shè)置在靠近充氣機22的擴散器21的橢圓形的氣體進給孔221b的一側(cè)。在這個修改的例子中,也可以得到如圖1至圖6的實施例中的氣體流動控制部分21d所具有的基本上同樣的效果和優(yōu)點。圖13A是擴散器221的前端或遠端的底視圖,而圖13B示出了沿圖13A的點劃線(即中心線)截取的擴散器221的前端部分的剖視側(cè)面圖。
在圖1至圖6的實施例中,氣體進給孔21b、21c和氣體流動控制部分相互分開地設(shè)置以便沿擴散器21的縱向順序地設(shè)置。在如圖14A和圖14B所示的修改的例子中,氣體進給孔321b、321c和氣體流動控制部分321d可以設(shè)置在擴散器321相同的位置。在如圖15所示的另一個修改的例子中,氣體進給孔323b、323c通過擴散器323的底壁形成,而氣體流動控制部分323d形成在頂壁,使氣體進給孔323b、323c和氣體流動控制部分323d在擴散器323的垂直方向相互面對。在如圖14A、圖14B和圖15所示的修改的例子中,擴散器321、323的長度可以有利地減少而同時能夠通過利用氣體進給孔和氣體流動控制部分控制氣體的流動。圖14A是擴散器321的前端或遠端的底視圖,而圖14B示出了沿圖14A的點劃線(即中心線)截取的擴散器321的前端部分的剖視側(cè)面圖。
還有,在圖15的實施例中,通過氣體流動控制部分323d控制的氣流能夠被直接引導(dǎo)到氣體進給孔323b、323c,使氣體有效地被擴散進入安全氣囊中。此外,如圖15所示的氣體流動控制部分323d像一個楔形,即在靠近充氣機22的一側(cè)具有斜面,并且在靠近擴散器323的前端部分的另一側(cè)具有另一個側(cè)面。因此,氣體在楔形的氣體流動控制部分323d被分開或沿兩個方向擴散。
在圖1至圖6的實施例中,擴散器21具有較小的壁厚,并且氣體進給孔21b、21c由擴散器21的直壁(或直立壁)形成。圖16A和圖16B示出另一個例子,其中擴散器421具有較大的壁厚,并且氣體進給孔421b為錐形使其縱向尺寸沿著從擴散器421的里面到外面的方向增大。通過適當(dāng)?shù)卦O(shè)置錐形氣體進給孔421b的尺寸,沿縱向測量的從擴散器421擴散進入安全氣囊的氣體擴散角可以根據(jù)希望設(shè)置。圖16A是擴散器421的前端或遠端的底視圖,而圖16B示出了沿擴散器421縱向延伸的中心線截取的擴散器421的前端部分的剖視側(cè)面圖。
雖然在圖1至圖6的實施例中擴散器21具有基本上圓柱形,但擴散器的形狀可以改變。例如,具有氣體進給孔521a、521b的擴散器521的部分設(shè)置成基本上為扁平形狀,如圖17A和圖17B所示。即,擴散器521包括具有相對的平表面并形成細長孔的前端部分或遠端部分。在如圖17A和圖17B所示的實施例中,如果擴散器521形成扁平形狀以便適應(yīng)有限安裝空間,則擴散器521很容易平整地安裝在安裝空間相當(dāng)小的車輛部分。圖17A示出擴散器521的側(cè)面,而圖17B示出了具有氣體進給孔521b的擴散器521的剖面的前視圖。
如圖17A和圖17B所示的該安全氣囊系統(tǒng)521可以安裝在車輛上,如圖18所示。更具體地說,安全氣囊系統(tǒng)521可以在車輛上這樣取向,使安全氣囊系統(tǒng)521的相對的平表面基本上沿車輛的垂直方向延伸。在這種情況下,安全氣囊系統(tǒng)521沿著并鄰近車頂側(cè)梁31。因此,安全氣囊系統(tǒng)521能夠有利地用作頭部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
還有,在圖18的實施例中,氣體進給孔521a、521b形成在面向乘客室內(nèi)部的擴散器521的扁平部分的部分,并且安全氣囊主體11以折疊狀態(tài)存放在靠近乘客室內(nèi)部的氣體進給孔521a、521b的側(cè)面。由于這種設(shè)置,擴散器521和安全氣囊主體11的整個尺寸可以減小,以確保改進的空間效果,并且氣體從流進安全氣囊的路徑可以縮短,結(jié)果增強了安全氣囊的展開性能。
而且,雖然在圖1至圖6的實施例中擴散器21具有基本上圓柱形,但擴散器可以具有其他形狀。圖19和圖20示出了另一種改變的例子,其中,具有氣體進給孔621b、621c的擴散器621的部分形成為具有長方形或正方形截面的桿狀空心形。擴散器621還包括陰螺紋或內(nèi)螺紋部分621a,其具有如圖1至圖6的實施例的陰螺紋部分同樣的形狀。在如圖19和圖20示出這個例子中,氣體進給孔621b、621c形成為狹長切口的形狀,并且從其開口端到擴散器621的內(nèi)孔逐漸變細。由于這種設(shè)置,氣體有效地擴散并且在通過狹長切口孔621b、621c后供給到安全氣囊中。
雖然本發(fā)明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在乘客車輛中用于頭部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但本發(fā)明同樣也可以用在乘客車輛以外的其他車輛的頭部保護安全氣囊系統(tǒng)。本發(fā)明還可以用作各種類型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中以折疊狀態(tài)存放在車輛的某個部分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適于用從充氣機經(jīng)擴散器供給的氣體展開,以便保護駕駛員和乘客的頭部。例如,本發(fā)明可以被用作安裝在儀表板的乘客座位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安裝在座位某個部分等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
雖然本發(fā)明已經(jīng)參考其示例性的實施例被描述,應(yīng)當(dāng)明白,本發(fā)明不限于示例性的實施例和例子。相反,本發(fā)明意在覆蓋各種修改和等同物。此外,雖然示例性的實施例的各零部件示于作為例子的各種組合和結(jié)構(gòu)中,其他各種包括更多、更少或僅僅單個零部件的組合和結(jié)構(gòu)也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中以折疊方式存放在車輛上的安全氣囊,適于用通過擴散器從充氣機供給的氣體充氣,以便保護車輛乘客,該安全氣囊系統(tǒng)的特征在于該擴散器設(shè)置在該充氣機的一側(cè),使擴散器和充氣機基本相互對齊;并且該擴散器包括暴露于氣體進氣口的氣體進給部分,該氣體進氣口從安全氣囊的縱向看形成在其大致中間部分。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充氣機和擴散器基本上沿直線設(shè)置,該直線沿以折疊狀態(tài)存放的安全氣囊的縱向延伸。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基本上與該充氣機同心地設(shè)置。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具有大致的圓柱形,該圓柱形與該充氣機基本具有同一軸線。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的氣體進給部分集中在遠離該充氣機的該擴散器遠端部分。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的氣體進給部形成在沿其縱向延伸的該擴散器的環(huán)繞壁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的氣體進給部包括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包括設(shè)置在該擴散器縱向的多個氣體進給孔。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多個氣體進給孔具有各自的開放面積,該開放的面積沿該擴散器的縱向逐漸地變化。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包括沿該擴散器縱向延伸的橢圓形氣體進給孔。
1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0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橢圓形氣體進給孔包括具有寬度比其剩余部分大的縱向端部。
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凸進該擴散器中的氣體流動控制部分設(shè)置在沿縱向延伸的該擴散器的環(huán)繞壁上。
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氣體流動控制部分設(shè)置在靠近該充氣機的氣體進給部分的一側(cè)上。
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氣體流動控制部分和氣體進給部分設(shè)置在該擴散器的同一位置。
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氣體進給部分在垂直于該擴散器的縱向的方向、與該氣體流動控制部分相對。
1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5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氣體流動控制部分形成為一個楔形,并包括面向該充氣機的第一傾斜面和面向該擴散器的遠端部分的第二傾斜面。
1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是錐形的,使氣體進給孔的縱向尺寸沿著從擴散器的里面到其外面增加。
1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包括具有斜面的遠端部分,該斜面適于將從充氣機基本上直線地噴射的氣體朝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反射。
1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包括具有相對的平表面的大體上平的部分,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形成在該平表面上。
2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9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在車輛上安裝成使得該擴散器的相對的平表面基本上沿該車輛的垂直方向延伸。
21.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0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形成在面向車廂里面的該擴散器相對的平表面之一上,并且該安全氣囊以折疊方式存放在靠近乘客室內(nèi)部的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的一側(cè)上。
2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形的位置這樣確定,使通過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流動的氣體不與形成氣體進氣口的安全氣囊部分相干擾。
2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形的位置這樣確定,使得從該擴散器流入該安全氣囊的氣流的中心線相對于支柱裝飾物上端位于車廂內(nèi)側(cè)。
2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的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擴散器包括具有長方形截面的空心的桿狀部分,并且該至少一個氣體進給孔包括形成在該擴散器的空心桿狀部分的至少一個狹長切口,該至少一個狹長切口朝該擴散器的內(nèi)孔變細。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安全氣囊系統(tǒng),其中安全氣囊以折疊方式存放在車輛上,適于用從充氣機通過擴散器供給的氣體充氣,以便保護車輛的乘員。在該安全氣囊中,該擴散器設(shè)置在該充氣機的一側(cè),使擴散器和充氣機基本相互對齊;并且該擴散器包括暴露于氣體進氣口的氣體進給部分,該氣體進氣口從安全氣囊的縱向看形成在其大致中間部分。
文檔編號B60R21/26GK1543408SQ02814911
公開日2004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1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德永真也, 大野光由, 由 申請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