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路收納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收納由電子部件和基板等構成的電路的電路收納用容器的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的車門扶手或車門的內側壁面等,設置有用于開閉車窗的電動車窗開關。一般地,電動車窗開關包括手動操作的操作按鈕;根據該操作按鈕的操作狀態(tài)而切換電氣狀態(tài)的檢測開關等。檢測開關安裝在形成有回路的基板上?;搴蜋z測開關等配置在由上殼體和下殼體構成的容器內。操作按鈕配置在上殼體的上面。容器固定在扶手等的內部,并使操作按鈕從車門扶手等突出。
在上述容器中,有的結構例如如下述的專利文獻1、2中公開的那樣,通過將設置在下殼體的側面的突起嵌合卡定在設于上殼體的側面的孔內組裝。在這樣的容器中,例如因為雨天時打開車門或車窗、而使水分附著在電動車窗開關的表面上時,該水分可能從上殼體的上部流下,并通過毛細管現象從上殼體側面的孔浸入到容器內。在浸入到容器內的水分附著在檢測開關或基板等的情況下,會損傷(短路,腐蝕,燒損,剝離等)檢測開關的接點或基板的圖案及保護膜,結果,發(fā)生電動車窗開關產生故障的問題。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在專利文獻2中,在上殼體的側面設置了包圍孔的周圍的肋,利用該肋將從上殼體的上部流下的水分導向下方并排出。
專利文獻1 日本專利公報特開2001-210190號(圖3)專利文獻2 日本專利公報特開平9-265851號但是,上述專利文獻2的結構中,在從上殼體的上部流下的水分的量很大而超過肋的情況下,由于水分流到上殼體的孔的附近,所以可能通過毛細管現象從孔浸入到容器內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電路收納用容器,其包括側面設置有孔的上殼體;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孔嵌合的突起的下殼體,利用此電路收納用容器防止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從上殼體的孔進入該容器內部。
根據本發(fā)明,在由側面設置有孔的上殼體、和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孔嵌合的突起的下殼體構成的電路收納用容器中,在下殼體的側面的突起周圍設置有離開上殼體的側面的凹部。由此,可在下殼體的側面的突起周圍和上殼體的孔之間確保規(guī)定間隔,所以即使附著在該容器的表面的水分沿上殼體的外側面流到孔的附近,也可以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從孔通過兩殼體之間而浸入到該容器內。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凹部的尺寸大于上殼體的孔的直徑。由此,可在下殼體的側面的突起周圍和上殼體側面的孔周圍之間可靠地確保規(guī)定間隔,所以能夠進一步可靠地防止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從孔通過兩殼體之間浸入到該容器內。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凹部以大于0.5mm的間隔離開上殼體的側面。一般地,在小于0.5mm的間隙中發(fā)生毛細管現象,水分進行滲透,但是如上所述,由于下殼體的側面的突起周圍和上殼體的孔之間的間隔大于0.5mm,所以能夠可靠地阻止在突起周圍的兩殼體之間發(fā)生毛細管現象。
并且,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凹部擴大到下殼體的下表面。
由此,即使水分從上殼體的孔流入下殼體的凹部,也可以向下殼體的下方排出該水分。
而且,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下殼體側面的下端部設置有階梯部,該階梯部離開上殼體的側面,并設置在下殼體的整個周長上。由此,在下殼體的側面的下端部和上殼體的側面之間,能夠在整個周長上確保規(guī)定間隔,所以即使水分流到上殼體的下端部,也能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蔓延到上殼體的下方,并通過兩殼體之間進入該容器內部。此外,即使水分浸入到下殼體的下端部附近,也可以將水分集中在階梯部內后排出到下殼體的下方。
此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下殼體的側面的下端部設置傾斜部,該傾斜部傾斜成隨著朝向下方而離開上殼體的側面,并且該傾斜部設置在下殼體的整個周長上或者整個周長的大部分上。由此,下殼體的側面的下端部和上殼體的側面之間的間隔在整個周長或者整個周長的大部分上隨著向下而逐漸變大,所以即使水分流到上殼體的下端部,也能夠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蔓延到上殼體的下方,通過兩殼體之間而浸入該容器內部。并且,即使水分浸入到下殼體的下端部附近,也可以容易地使該水分沿著該傾斜部排出到下殼體的下方。
另外,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中,在下殼體設置有接受部,該接受部接受形成有電路的基板的下表面,以使基板的下表面離開下殼體的上表面。由此,即使水分流入兩殼體的側面之間或者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凹部之間,也能夠可靠地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附著在基板的下表面。
根據本發(fā)明,通過使下殼體的突起周圍的側面比上殼體的側面凹陷,上殼體的側面和下殼體的突起周圍的側面之間的間隔擴大,因此即使附著在容器表面的水分沿著上殼體的外側面流到孔的附近,也能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從孔通過兩殼體的側面之間而浸入到該容器內部。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的開關模塊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省略了上殼體的圖示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安裝狀態(tài)的圖。
圖4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側視圖。
圖5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剖面圖。
圖6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圖。
圖7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下殼體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下殼體的側視圖。
圖9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下殼體的剖面圖。
圖10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下殼體的剖面圖。
圖11是表示其他實施方式的下殼體的剖面圖。
標號說明1 上殼體1a 外側面1b 孔1c 內側面2 下殼體2a 側面2b 突起2c 凹部2d 上表面2e 下表面2f 階梯部2g 接受部2j 傾斜部2k 傾斜部2m 傾斜部3 基板D 間隔具體實施方式
圖1~圖6是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開關模塊的圖。詳細地說,圖1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立體圖。圖2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省略了上殼體的圖示的立體圖。圖3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安裝狀態(tài)的圖。圖4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側視圖。圖5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剖面圖(沿圖4中A-A線的剖面圖)。圖6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主要部分(圖5的右下部分)的放大圖。圖7~圖9是表示該開關模塊的下殼體的圖。詳細地說,圖7是表示該下殼體的立體圖。圖8是表示該下殼體的側視圖。圖9是表示該下殼體的剖面圖(沿圖8中的A’-A’線剖面圖)。
圖1所示的100是車載用的開關模塊。1是開關模塊100的上殼體,圖2所示的2是開關模塊100的下殼體。如圖5所示,在由上下殼體1、2包圍的內空間1h、2h內,收納形成有回路的基板3和安裝在該基板3上的電子部件等。上殼體1及下殼體2構成本發(fā)明電路收納用容器的一個實施方式。在上殼體1的側面1a的上部設置有安裝部1t。如圖3所示,在使螺釘9貫穿安裝部1t后,通過將該螺釘9螺合到設置在汽車駕駛席的車門11上的扶手12的安裝部12a中,使開關模塊100安裝在扶手12中。圖3的11a是車門11的外壁,11b是車門11的內壁,10是收納在車門11內的駕駛席的車窗。
圖1及圖2的下方所示的8是安裝在基板3上并從下殼體2突出的連接器。該連接器8和電纜連接,該電纜用于與未圖示的控制裝置進行通信。4是車門鎖開關,操作該車門鎖開關以閉鎖汽車的各個車門使其不會打開或者解除上述閉鎖。該車門鎖開關4是上下運動式按鈕開關,其由以下部件構成配置在上殼體1上的操作按鈕4a;安裝在基板3上的檢測開關4b;與操作按鈕4a及檢測開關4b連接的桿4c等。5是車窗鎖開關,操作該車窗鎖開關以閉鎖汽車的各個車窗使其不會打開或者解除上述閉鎖。該車窗鎖開關5是鎖式按鈕開關,其由以下部件構成配置在上殼體1上的操作按鈕5a;安裝在基板3上的大電流切斷的接觸開關5b等。5c是與操作按鈕5a連接的接觸開關5b的調節(jié)器(knob)。6是電動車窗開關,操作該電動開關以開閉汽車各車窗。該電動車窗開關6是上下運動式按鈕開關,其由以下部件構成設置在上殼體1上的操作按鈕6a;安裝在基板3上的檢測開關6b;與操作按鈕6a及檢測開關6b連接的桿6c等。如圖3所示,在將開關模塊100安裝在扶手12中的狀態(tài)下,各個開關4~6的操作按鈕4a~6a從扶手12向上突出,因此可以手動進行操作。
如圖1及圖2所示,在上殼體1的側面1a的下部設置有多個孔1b,在下殼體2的側面2a上設置有多個突起2b。在圖1及圖2中,雖然僅圖示了在兩殼體1、2的眼前側的側面1a、2a上設置的孔1b及突起2b,但兩殼體1、2縱深側的側面1a、2a上內也同樣設置有孔1b及突起2b。如圖1、圖4及圖5所示,通過使下殼體2的各突起2b嵌合并卡定在上殼體1的各孔1b內,來組裝上下殼體1、2。
在上下殼體1、2的組裝狀態(tài)下,如圖5及圖6所示,上殼體1的內側面1c和下殼體2的側面2a幾乎無間隙地接近。這樣,能夠防止塵埃侵入兩殼體1、2的內空間1h、2h,和下殼體2相對上殼體1的晃動等。
如圖2及圖7~圖9所示,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突起2b周圍設有凹部2c。因此,在殼體1、2的組裝狀態(tài)下,如圖5所示,從凹部2c的底部到上殼體1的內側面1c,離開規(guī)定間隔D??紤]到毛細管現象一般發(fā)生在小于等于0.5mm的間隙內,將規(guī)定間隔D設定成大于0.5mm的值,例如設定成比兩殼體1、2的壁厚稍小的1mm左右。對比圖4和圖8就能明白,凹部2c的尺寸(凹下去的范圍)大于上殼體1的孔1b的直徑(孔1b的尺寸)。并且,凹部2c擴大到下殼體2的上表面2d及下表面2e。
如圖7~圖9所示,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下端部設置有階梯部2f,該階梯部2f離開上殼體1的內側面1c,并且設置在下殼體2的整個周長上。階梯部2f和凹部2c連通。因此,在上下殼體1、2的組裝狀態(tài)下,如圖5及圖6所示,階梯部2f的底部與上殼體1的內側面1c離開規(guī)定間隔D。如圖7~圖9所示,在下殼體2的上表面2d上設有向上突出的接受部2g。如圖2、圖5及圖6所示,下殼體2利用該接受部2g接受基板3的下表面,使基板3的下表面離開下殼體2的上表面2d。
根據上述結構,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突起2b周圍設置凹部2c,所以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突起2b周圍和上殼體1的孔1b之間能夠確保規(guī)定間隔D。因此,雨天打開車門11或者車窗10時,即使附著在所述各開關4~6的操作按鈕4a~6a的表面的水分,如圖3實線箭頭所示朝上殼體1的上方流下,然后再如圖3及圖6實線箭頭所示沿上殼體1的外側面1a流到孔1b的附近,也能夠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從孔1b滲入到兩殼體1、2之間,并通過該空間浸入到收納基板3和電子部件等的兩殼體1、2的內空間1h、2h。結果,可以避免以下情況因水分附著在內部開關4b~6b或基板3上,引起各開關4b~6b的接點或基板3的圖案及保護膜損傷(短路,腐蝕,燒損,剝離等),從而導致各開關4~6產生故障。
此外,由于凹部2c的尺寸大于上殼體1的孔1b的直徑,所以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突起2b周圍和上殼體1的內側面1c的孔1b周圍之間能夠可靠地確保規(guī)定間隔D。因此,能夠進一步可靠防止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從孔1b通過兩殼體1、2之間而浸入到內空間1h、2h。此外,如圖7所示,通過設置凹部2c,下殼體2的內空間2h寬度變窄,但是由于凹部2c只設置在突起2b周圍,所以并不會使內空間2h的整體寬度破壞性地變窄,收納在內空間2h內的部件的大小及基板3的安裝面積的大小都不受制約。
此外,一般地,在小于等于0.5mm的間隙內發(fā)生毛細管現象,使水分滲透開來,但由于將上述規(guī)定間隔D設定成大于0.5mm的值,所以能夠可靠地阻止在突起2b及孔1b的周圍的上下殼體1、2之間發(fā)生毛細管現象。并且,為了完全地實現阻止在上下殼體1、2之間發(fā)生毛細管現象,使規(guī)定間隔D進一步增大會更有效果。但是,要增大規(guī)定間隔D,必須增大上殼體1的內空間1h的寬度,或者加深下殼體2的凹部2c的深度,前者存在上殼體1及開關模塊100的外形寬度變大的弊端,后者存在下殼體2的內空間2h的寬度變窄的弊端。然而,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由于將規(guī)定間隔D設定成充分大于毛細管現象發(fā)生的臨界間隔(0.5mm),并且相對兩殼體1、2的壁厚為不過大的值(例如1mm左右),所以能夠完全實現阻止在突起2b及孔1b的周圍的兩殼體1、2之間發(fā)生毛細管現象,并且能夠抑制開關模塊100等的大型化及下殼體2的內空間2h的狹小化這樣的弊端產生。
此外,由于使凹部2c擴大到下殼體2的下表面2e,所以即使水分從上殼體1的孔1b進入到凹部2c,也能夠使該水分如圖6中單點劃線箭頭所示,排出到下殼體2的下方。
此外,由于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下端部,在下殼體2的整個周長上設置階梯部,所以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下端部和上殼體1的內側面1c之間,能夠在整個周長上確保規(guī)定間隔D。因此,即使水分流到上殼體1的下端部,也能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蔓延到上殼體1的下方,并通過兩殼體1、2之間浸入到內空間1h、2h。并且,即使水分浸入到下殼體2的下端部附近,也能夠將該水分集中在階梯部2f內后,如圖6中單點劃線所示,排出到下殼體2的下方。
另外,由于設置接受基板3的下表面的接受部2g,以使該基板3的下表面離開下殼體2的上表面2d,所以即使水分流入兩殼體1、2的側面1c、2a之間或者上殼體1與下殼體2的凹部2c之間,也能夠可靠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附著在基板3的下表面。
圖10及圖11是其他實施方式的下殼體的剖面圖。并且,在這些圖中,對于與圖1~圖9中所示部分相同的部分賦予相同的標號。在圖10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下端部,在下殼體2的整個周長上設置傾斜部2j,該傾斜部2j與階梯部2f和下表面2e相連通,并且向隨著朝向下方而離開上殼體的內側面1c(例如圖5)的方向(朝向下殼體2的中心的方向)傾斜。在圖1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下端部,在除凹部2c以外的部分設置有傾斜部2k以代替階梯部2f,該傾斜部2k向隨著朝向下方而離開上殼體的內側面1c的方向傾斜。此外,在凹部2c內設置有傾斜部2m,該傾斜部2m與凹部2c和下表面2e相連通,并且向隨著朝向下方而離開上殼體的內側面1c的方向傾斜。
如上所述,通過在下殼體2’、2”的側面2a的下端部,在下殼體2的整個周長或者整個周長的大部分上設置傾斜部2j、2k、2m,可以使在組裝任意一個下殼體2’、2”和上殼體1時形成的、下殼體2’、2”的下端部與上殼體1的內側面1c之間的間隔,在整個周長上或者在整個周長的大部分上隨著朝向下方而增大。因此,即使水分流到上殼體1的下端部,也可以防止該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蔓延到上殼體1的下方,通過上下殼體1、2’、2”之間而浸入到內空間1h、2h。另外,即使水分浸入到下殼體2’、2”的下端部附近,也能容易地使該水分沿傾斜部2j、2k、2m排向下殼體2的下方。
在以上所述實施方式中列舉了將本發(fā)明應用于車載用開關模塊的例子,但本發(fā)明并不僅限于此,其可以適用于收納電路的全部容器。
權利要求
1.一種電路收納用容器,具有在側面設置有孔的上殼體;在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孔嵌合的突起的下殼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殼體的所述側面的所述突起的周圍,設置有離開所述上殼體的所述側面的凹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收納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的尺寸大于所述上殼體的所述孔的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路收納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離開所述上殼體的所述側面的間隔大于0.5mm。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路收納用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擴大到所述下殼體的下表面。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路收納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殼體的所述側面的下端部設置有階梯部,該階梯部離開所述上殼體的所述側面,并且設置在所述下殼體的整個周長上。
6.根據權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路收納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殼體的所述側面的下端部設置有傾斜部,該傾斜部傾斜成隨著朝向下方而離開所述上殼體的所述側面,并且設置在所述下殼體的整個周長上或者整個周長的大部分上。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項所述的電路收納用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殼體設置有接受部,該接受部接受形成有電路的基板的下表面,以使該基板的下表面離開所述下殼體的上表面。
全文摘要
一種電路收納用容器,其包括在側面設置有孔的上殼體;在側面設置有與所述孔嵌合的突起的下殼體,以防止水分通過毛細管現象從上殼體的孔浸入到該容器內。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突起(2b)的周圍,設置有離開上殼體(1)的內側面(1c)的凹部(2c)。因此,能夠在下殼體(2)的側面(2a)的突起(2b)的周圍和上殼體(1)的孔(1b)之間確保規(guī)定間隔(D)。由此,即使附著在上殼體(1)的上方的水分沿著上殼體的外側面(1a)流到孔(1b)的附近,該水分也不會通過毛細管現象從孔(1b)通過兩殼體(1)、(2)之間而浸入收納有基板(3)和電子部件等的兩殼體(1)、(2)的內部空間(1h)、(2h)。
文檔編號B60J1/08GK1763876SQ20051011289
公開日2006年4月26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10月21日
發(fā)明者清水敬一, 角野英世 申請人:歐姆龍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