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用門框以及車輛用門框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車輛用門框以及車輛用門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一般地,作為車輛用門有帶升降玻璃的門,該帶升降玻璃的門分開 形成車門框和位于該車門框下側的車門主體,該車門框形成通過車窗玻 璃進行開閉的開口部。帶升降玻璃的門,例如,是通過只將車門框由車 窗升降機構來制作,并將其焊接于構成車門主體的車門內外面板上而形 成的.帶升降玻璃的門,與車門框和車門主體形成為一體的沖壓式門相 比較,能夠形成精細的車門框。因此,帶升降玻璃的門能夠形成比沖壓 式門更寬的開口部.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帶升降玻璃的門的車門框,其具備從車 門主體向斜上方延伸的支柱部、和從支柱部的上端基本水平地延伸的主 框。支柱部以及主框,分別具有相對于車窗玻璃在車內側配設的中空 部;相對于車窗玻璃在車外側配設的造型部;以及與車窗玻璃的邊緣部 相對置并從造型部向中空部延伸的凸緣部。在支柱部中,中空部和造型 部及凸緣部,形成以凸緣部作為底部并在車窗玻璃側開口的截面基本呈 槽狀的玻璃滑動部,由此來引導車窗玻璃的滑動。在主框中,中空部和 造型部及凸緣部,形成以凸緣部作為底部并在車窗玻璃側開口的截面基 本呈槽狀的玻璃嵌合部,由此來保持車窗玻璃。然而,支柱部的玻璃滑動部,為了引導車窗玻璃的滑動,而比主框 的玻璃嵌合部更深地形成。因此,支柱部的造型部的寬度也比主框的造 型部的寬度更寬。因此,當支柱部和主框接合時,支柱部的造型部比主 框的造型部更向車窗玻璃側突出,在兩個造型部的接合部產生階梯差。因此,如圖6所示,以往,將支柱部104的端部,以從該端部向主4匡105 突出的突起104a被設置的方式進行加工,并使支柱部104的造型部和 主框105的造型部,以在兩者間不產生階梯差的方式進行接合。在支柱部104及主框105的造型部的寬度方向上的邊緣部上,通過 將構成造型部的金屬板進行折返而形成有折返部。然而,在圖6的接合 構造中,在支柱部104和主框105之間的接合部(對接部)中,造型部 的折返部(在圖6中斜線部分)不是平滑地連接的,因此,支柱部104 和主框105之間的接合部的外觀變得較差。雖然在接合部中可以進行焊 接加工以使造型部的折返部平滑地連接,然而進行這樣的焊接加工是很 復雜的。另外,為了在支柱部104的端部加工突起104a,就需要沖壓加 工等多余的工序,因而加工所需的工序數增多。專利文獻l:日本特開2002 - 67694號4S才艮 發(fā)明內容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造型性優(yōu)良的造型部,并能夠 容易形成的車輛用門框及車輛用門框的制造方法。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車輛用門框, 該車輛用門框具備以形成規(guī)定角度的方式在對接面中相互對接的第一框 和第二框。第一及第二框分別具備具有造型面并且具有規(guī)定的寬度的板 狀的造型部;vyjt型部延伸至造型面的相反側的凸緣部;配設于凸緣部的 前端,且具有中空的截面的中空部。第一框的造型部的寬度和第二框的造 型部的寬度相互不同。對于第一及第二框的每個而言,對接面具有設于 造型部的平面狀的第一對接面;設于中空部的平面狀的笫二對接面,第一 對接面,^目對于造型面垂直的方向看,相對于第二對接面形成第一角度, 并_3^目對于框的長度方向及上述凸緣部的延_伸《沒置方向垂直的方向看, 相對于第二對接面形成第二角度。本發(fā)明的另一個技術方案,提供一種車輛用門框的制造方法。該方 法具備通過將金屬板進行輥軋成形,而形成第一框部件及第二框部件 的工序;在第一及第二框部件的各自的端面上形成對接面的工序;將第一 框部件的笫 一對接面及第二對接面、和第二框部件的笫 一對接面及第二對 接面,相互對接并進行焊接的工序。第一及第二框部件分別具備具有造 型面的造型部;^Jt型部延伸至造型面的相反側的凸緣部;配設于凸緣部 的前端,且具有中空的截面的中空部。第一及第二框部件的造型部的寬度 相互不同。對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框的每一個而言,對接面具有設于造型 部的平面狀的第一對接面;設于中空部的平面狀的第二對接面。第一對接面,^目對于造型面垂直的方向看,相對于第二對接面形成第一角度,并JUM目對于框的長度方向及上述凸緣部的延伸設置方向垂直的方向看,相 對于第二對接面形成第二角度。
圖i是車輛門的簡要圖。圖2 (a)是沿著圖1的2A-2A線的第一框的放大剖視圖,圖2 (b) 是沿著圖1的2B-2B線的第二框的放大剖視圖。圖3 (a)及圖3 (b)是第一框以及第二框的局部立體圖。圖4是圖1的用虛線的圓C表示的局部放大圖。圖5是在圖4中從箭頭D方向看的第二框的局部側視圖。圖6是以往的車輛用門框的局部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按照附圖對將本發(fā)明具體化的一個實施方式進#^兌明。圖1是從車輛外側看本發(fā)明涉及的車輛用門框1所適用的車輛用門的 簡要圖。如圖1所示,車輛用門構成包括,沿著車輛用門的上部外形延伸 的截面基本呈槽狀的車門框l、和位于該車門框l的下側的車門主體2。車 門主體2內置車窗升降器(省略圖示),車窗升降器使車窗玻璃3沿垂直方 向(圖1中的上下方向)移動,并開閉由車門框1和車門主體2形成的開 口部。車門框1具備從車門主體2向斜上方延伸的支柱部(以下,稱為 第一框)4;從支柱部4的上端沿著車窗玻璃3的上緣(即基本水平地) 延伸的主框(以下,稱為第二框)5。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的端面,形 成以相互對接的狀態(tài)掩^的對接面4a、 5a。圖2U)及圖2(b)分別是第一框4及第二框5的剖視圖。在圖2(a) 及圖2(b)中,將左側作為車窗玻璃3側,將右側作為車體側。另外,在 圖2 (a)及(b)中,將上側作為室外側,下側作為室內側。如圖2(a)所示,第一框4具備中空部4、沿著車窗玻璃3的M方向延伸的凸緣部42、以車窗玻璃3的厚度方向為板厚方向的板狀的造型 部43。第一框4是將金屬板折彎而形成的,中空部41和凸緣部42;5Jt型 部43是一體成形的。中空部41具備相對于車窗玻璃3配設于室內側,并與車窗玻璃3相 對置的第一壁部41a;與第一壁部41a相對置,且位于比該第一壁部41a 更靠室內側的第二壁部41b;連接第一壁部41a及第二壁部41b的車窗玻 璃側的端部的第一連接壁部41c;連接第一壁部41a及第二壁部41b的車 體側的端部的第二連接壁部41d。壁部41a 41d,是將沿著第一框4的長 度方向延伸的中空空間進行劃分而形成的。凸緣部42形成為板狀,并與車窗玻璃3的端面相對置。凸緣部42具 有三層構造,且其構成包括從中空部41的第二連接壁部41d開始^1伸 的第一凸緣部42a;配設于第一凸緣部42a的車窗玻璃側的第二凸緣部 42b;配設于第一凸緣部42a的車體側的第三凸緣部42c。造型部43的構成包括配設于凸緣部42的端部且形成露出到室外側 的造型面43a的主要部分43b;沿著主要部分43b從凸緣部42的端部延伸 至車體側的第一^ftlj部分(underlying portion) 43c;沿著主要部分43b 從凸緣部42的端部延伸至車窗玻璃側的第二基礎部分43d。造型部43, 在比凸緣部42更靠車體側,具有由主要部分43b和第一基礎部分43c構成 的雙層構造,并且在比凸緣部42更靠車窗玻璃側,具有由主要部分43b 和第二基礎部分43d構成的雙層構造。第一基礎部分43c和第二基礎部分 43d,是通過將構成第一框4的金屬板在造型部43的寬度方向的兩邊緣 部上進行折返而形成的。由此,在造型部43的一個邊緣部和第一基礎 部分43c之間形成有折返部43e,并且在造型部43的另一個邊緣部和第 二基礎部分43d之間形成有折返部43e。第一基礎部分43c、第二基礎 部分43d、折返部43e及主要部分43b是連續(xù)的。另外,第一框4具備配設有玻璃導槽6的玻璃滑動部4b、和配設有 密封條7的密封條嵌合部4c,它們分別是將沿著第一框4的長度方向延伸 的凹部進:行劃分而形成的。玻璃滑動部4b的構成包括中空部41的第一壁部41a、凸緣部42的 第二凸緣部42b、造型部43的第二基礎部分43d。玻璃滑動部4b,位于相 對于凸緣部42與車窗玻璃3同一側。中空部41的第一壁部41a和造型部43的第二基礎部分43d,在車窗玻璃3的^f方向上相對置,玻璃滑動部 4b以第二凸緣部42b作為底部,朝向車窗玻璃3開口。第一壁部41a的基端具有凹部,即第一^^合部41e。第二基礎部分43d 的折返部43e向室內側彎曲。玻璃導槽6是通過被卡止于第一卡合部41e 及第二基礎部分43d的折返部43e,來保持于玻璃滑動部4b。車窗玻璃3 通it4fc璃導槽6可滑動地支承于玻璃滑動部4b。密封條嵌合部4c的構成包括凸緣部42的第三凸緣部42c;造型部 43的第一基礎部分43c;以;S^第三凸緣部42c的室內側的端部開始延/f申 的彎曲部42d。密封條嵌合部4c設置于相對于凸緣部42與車體同一側。 M型部43的第一基礎部分43c開始,第二卡^P43f向室內側突出,彎 曲部42d的前端朝向第二卡合部43f而折返,密封條7,通過卡合于第二 卡合部43f以及彎曲部42d而被^保持于密封條嵌合部4c。如圖2(b)所示,第二框5具備中空部51、沿著車窗玻璃3的M 方向延伸的凸緣部52、以車窗玻璃3的厚度方向作為板厚方向的板狀的造 型部53。第二框5是將金屬板彎曲而形成的,且中空部51和凸緣部52及 造型部53是一體成形的。中空部51具備相對于車窗玻璃3配設于室內側,并與車窗玻璃3相 對置的第一壁部51a;與第一壁部51a相對置,且位于比該第一壁部51a 更靠室內側的第二壁部51b;連接第一壁部51a及第二壁部51b的車窗玻 璃側的端部的第一連接壁部51c;連接第一壁部51a及第二壁部51b的車 體側的端部的第二連接壁部51d。壁部51a 51d,是將沿著笫二框5的長 度方向延伸的中空空間進行劃分而形成的。凸緣部52形成為板狀,并與車窗玻璃3的端面相對置。凸緣部52具 有三層構造,且其構成包括從中空部51的第二連接壁部51d開始延伸 的笫一凸緣部52a;配設于第一凸緣部52a的車窗玻璃側的笫二凸緣部 52b;配設于第一凸緣部52a的車體側的第三凸緣部52c。造型部53的構成包括配i殳于凸緣部52的端部且形成露出到室外側 的造型面53a的主要部分53b;沿著主要部分53b從凸緣部52的端部延伸 至車體側的第一基礎部分53c;沿著主要部分53b從凸緣部52的端部延伸 至車窗玻璃側的第二基礎部分53d。造型部53,在比凸緣部52更靠車體 側,具有由主要部分53b和第一基礎部分53c構成的雙層構造,并且在比凸緣部52更靠車窗玻璃側,具有由主要部分53b和第二基礎部分53d構 成的雙層構造。第一基礎部分53c和第二基礎部分53d,是通過將構成第 二框5的金屬板在造型部53的寬度方向的兩邊緣部上進行折返而形成 的。由此,在造型部53的一個邊緣部和第一基礎部分53c之間形成有 折返部53e,并且在造型部53的另一個邊緣部和第二基礎部分53d之間 形成有折返部53e。第一基礎部分53c、第二基礎部分53d、折返部53e 及主要部分53b是連續(xù)的。另外,第二框5具備配設有玻璃導槽6的玻璃嵌合部5b、和配設有 密封條7的密封條嵌合部5c,它們分別是將沿著第二框5的長度方向延伸 的凹部劃分而形成的。玻璃嵌合部5b的構成包括中空部51的第一壁部51a、凸緣部52的 第二凸緣部52b、造型部53的第二基礎部分53d。玻璃嵌合部5b,位于相 對于凸緣部52與車窗玻璃3同一側。中空部51的第一壁部51a和造型部 53的第二基礎部分53d,在車窗玻璃3的板厚方向上相對置,玻璃嵌合部 5b以第二凸緣部52b作為底部,朝向車窗玻璃3開口。第一壁部51a的基端具有凹部,即第一^^合部51e。第二基礎部分53d 的折返部53e向室內側彎曲。玻璃導槽6是通過被卡止于第一卡合部51e 及第二基礎部分53d的折返部53e,而被保持于玻璃嵌合部5b。車窗玻璃 3通it^L璃導槽6可滑動地支承于玻璃嵌合部。密封條嵌合部5c的構成包括凸緣部52的第三凸緣部52c;造型部 53的第一基礎部分53c;以;S^第三凸緣部52c的室內側的端部開始延伸 的彎曲部52d。密封M合部5c設置于相對于凸緣部52與車體同一側。 v^Jt型部53的第一基礎部分53c開始,第二卡合部53f向室內側突出,彎 曲部52d的前端朝向第二卡合部53f而折返。密封條7,通過卡合于第二 卡合部53f以及彎曲部52d而被保持于密封條嵌合部5c。另外,由于第一框4的玻璃滑動部4b比第二框5的玻璃嵌合部5b更 深,因此第一框4的造型部43的寬度Wl比第二框5的造型部53的寬度 W2更寬。寬度Wl、 W2分別是相對于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的長度方向 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接著,利用圖3 (a)以及圖3(b),對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的對接 面4a、 5a進行說明。各對接面4a、 5a,相對于對應的框4、 5的長度方向形成規(guī)定的角度,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在對接面4a、 5a上相互M。圖3 ( a)以及圖3(b)是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的端部的立體圖。圖 4是從室外側看第一框4和第二框5之間的^部分(圖1的用虛線的圓 C表示的部分)的放大圖。如圖3 U)及圖3 (b)所示,對接面4a、 5a的構成包括與造型部 43、 53相對應的平面狀的第一對接面44、 54;與中空部41、 51相對應的 平面狀的第二對接面45、 55。如圖3 (b)所示,在第一框4的對接面4a 中,比凸緣部42的延伸設置方向中的中間位置Pl更靠造型部43側的部 分形成第一對接面44,比上述中間位置Pl更靠中空部41側的部分形成第 二對接面45。如圖3(a)所示,在第二框5的對接面5a中也同樣,比凸 緣部52的延伸設置方向中的中間位置P2更靠造型部53側的部分形成第 一對接面54,比上述中間位置P2更靠中空部51側的部分形成第二對接面 55。如圖4所示,在從相對于造型面43a (53a)垂直的方向看的情況下, 第一對接面44 (54),相對于第二對接面45 (55)形成第一角度ei。詳細地說,在^M目對于造型面43a (53a)垂直的方向看的情況下,兩 個第一對接面44、 54,相對于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的長度方向軸分別形 成第三角度al、 a2,以使在造型部43中的第一對接面44的長度W3,和 在造型部53中的第一對接面54的長度W4相互相等。在此,角度al用 以下的式子來表示。Sin al = W證3另外,角度al用以下的式子來表示。Sin a2 = W2/W4現在,由于在造型部43中的笫一對接面44的長度W3,和在造型部 53中的第一對接面54的長度W4是相等的,因此由以上的兩個式子可以 得到如下的式子。Sinal / Sina2 = Wl/W2即,角度al、 a2,分別由造型部43、 53的寬度W1、 W2決定。另夕卜,在將第一框4和第二框5分別在對接面4a、 5a中對接時,在各 個第二對接面45、 55中對接有第一框4的中空部41和第二框5的中空部 51。如圖4所述,^目對于造型面43a、 53a垂直的方向看時,第二對接面 45、 55,相對于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的長度方向軸,分別形成第四角度 pi、 P2。在此,如上述那樣由于中空部41和中空部51是大致相同的形狀, 因此角度P1和角度P2是相等的,即,以下的式子成立。sinpi / sinp2 = 1 (常數)在此,角度pi、 P2, vM目對于造型面43a、 53a垂直的方向看,若使用第一框4的長度方向軸和第二框5的長度方向軸形成的角度Y時,則用 以下的式子i^示。Pl + P2 = 2.(31 ( =2f2)"即,角度pi、 P2,分別由^M目對于造型面43a、 53a垂直的方向看, 第一框4的長度方向軸和第二框5的長度方向軸形成的角度Y決定。因此,在第一框4和第二框5的每一個中,^目對于造型面43a、 53a 垂直的方向看,在第一對接面44、 54相對于框4、 5的長度方向軸形成的 角度al、 a2,和第二對接面45、 55相對于框4、 5的長度方向軸形成的角 度pi、 P2之間產生差。因此,第一框4的對接面4a構成為,^目對于造 型面43a垂直的方向看,其第一對接面44和第二對接面45形成第一角度 ei。同樣,第二框5的對接面5a也構成為,^目對于造型面43a垂直的 方向看,其第一對接面54和第二對接面55形成第一角度ei。第一角度01, 用以下的式子來表示。ei = al - pi = P2 - a2如圖5所示,在第二框5中,第二對接面55相對于造型面53a垂直。 同樣,雖未圖示,在第一框4中,第二對接面45相對于造型面43a垂直。 另一方面,在第一框5中,從箭頭D的方向看圖4,即,相對于框5的長 度方向及凸緣部52的延長設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來看,第一對接面54相對 于第二對接面55形成第二角度e2。同樣,雖未圖示,在第一框4中,從 相對于框4的長度方向及凸緣部42的延長設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來看,第一 對接面44相對于第二對接面45形成第二角度02。由于第一對接面44 (54)相對于第二對接面45 (55)形成第二角度82,因此第一對接面44 (54)和第二對接面45 (55)在凸緣部42 (52)的中 間位置P1 (P2)上交叉。即,通過形成第一角度01而產生的第一對接面 44 (54 )和第二對接面45 (55 )之間的長度方向的差,通過第一對接面44 (54)相對于第二對接面45 (55)形成第二角度02而被抵消。因此,可 以將第一對接面44 (54)和第二對接面45 (55),不經由除此以外的面來 進行連接。即,可以由連接對接面4a、 5a的兩個平面,即,第一及第二對 接面44、 45 (54、 55)來構成。第二角度92被設定為,第一對接面44 (54) 和第二對接面45 (55)在凸緣部42 (52 )的中間位置Pl (P2 )上相交叉。接著,對于上述的車門框l的制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將金屬板輥軋成形,而形成具有上述那樣的截面形狀的未圖示 的第 一框部件以及第二框部件。其次,在第一框部件及上述第二框部件的造型部的端部實施切削加工, 分別形成第一對接面44、 54。另外,由于第二角度e2被設定為,第一對 接面44、 54和第二對接面45、 55在凸緣部42、 52的中間位置P1、 P2上 相交叉,因此,在形成第一對接面44、 54時,降低了工具與中空部41、 51發(fā)生干涉的危險。另外,在第 一框部件及上述第二框部件的造型部的端部實施切削加工, 形成第二對接面45、 55。因此,可得到具備第一對接面44、 54以及第二 對接面45、 55的第一框4及第二框5。另外,由于第二角度e2被設定為, 第一對接面44、 54和第二對接面45、 55在凸緣部42、 52的中間位置P1、 P2上相交叉,因此,在形成第二對接面45、 55時,降低了工具與中空部43、 53發(fā)生干涉的危險。接著,使第一框4及第二框5,在對接面4a、 5a上,即在第一對接面44、 54和第二對接面45、 55上相互對接,并用焊接來掩^。由于第一框4 中的造型部43中的第一對接面44的長度W3和第二框5中的造型部53 中的第一對接面54的長度W3相等,因此兩個造型部43、 53的側邊緣部 的折返部43e、 53e在對接面4a、 5a中連接。如上所述,棉^據本實施方式,可以實現如下所示的優(yōu)點。第一框的第一對接面44及第二框的第一對接面54,是以在造型部43、 53中長度W3、 W4相互一致的方式形成的。因此,在使第一框4和第二框5對接時折返部43e、 53e平滑地連接(參照圖4中斜線部分)。因此, 無需在兩個造型部43、 53的#^部實施特殊的加工,就可以使造型部43、 53的折返部43e、 53e平滑地連接,從而可以容易地形成造型性優(yōu)良的造 型部43、 53。對接面4a、 5a分別由連續(xù)的兩個平面,即第一對接面44、 54以及第 二對接面45、 55而形成。因此,可以容易地對第一框4以及第二框5的對 接面4a、 5a進行切削加工。第一框4的造型部43的寬度Wl,比第二框5的造型部53的寬度W2 更寬,以使引導車窗玻璃3的滑動的玻璃滑動部4b比第二框5的玻璃嵌 合部5b變得更深。因此,能夠更可靠地引導車窗玻璃3的滑動。另外, 由于寬度W2比Wl更小,因此與寬度W1和寬度W2相同的情況相比, 由車門框1形成的開口面積可以較大。由于第二對接面45、 55相對于造型面43a、 53a是垂直的,因此與第 二對接面45、 55相對于造型面43a、 53a不垂直的情況相比,第二對接面 45、 55的面積可以較小。因此,為形成第二對接面45、 55而所需的第一 框4及第二框5的被切削面積變得更小,能夠降低加工所需的時間。凸緣部42、 52中的第一對接面44、 54和第二對接面45、 55之間的邊 界,為在凸緣部42、 52的延伸設置方向中的中間位置P1、 P2,因此,在 切削加工對接面4a、 5a時,能夠降低工具與中空部41、 51和造型部43、 53發(fā)生干涉的危險。由于具有折返部43e、 53e,造型部43、 53,在M方向上形成多層的 構造。因此,能夠提高對于沿著造型部43、 53的板厚方向的方向上作用的 載荷的造型部43、 53的剛性。另外,由于折返部43e、 53e的存在,>MJt 型面43a、 53a跨過與其造型面43a、 53a相反的一側,形成有連續(xù)的面, 因此能夠提高造型部43、 53的外觀。另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也可以進行如下的變更。第一框4及第二框5的造型部43、 53,也可以與凸緣部42、 52不連 續(xù)。例如,造型部也可以由與凸緣部不同的材料而構成。除了車窗玻璃3在垂直方向上移動的車輛用門以外,對于具有通過車 窗玻璃雙向滑動來開閉的類型的車窗的車輛用門,,也可以采用如本實施方式所示的車輛用框l。第一對接面44 (54)和第二對接面45 (55 )之間的邊界,也可以配設 于比凸緣部42 (52)的中間位置P1 (P2)更靠中空部41 (51)處。根據 這樣的構成,第一對接面44 (54)相對于第二對接面45 (55)形成的角度 02變小。因此,第一對接面44 (54)相對于造型面43a (53a)形成的角 度接近于垂直,例如,在形成第一對接面44 (54)時,可以^目對于造型 面54a( 53a )從大致垂直的方向切入,能夠更加容易地形成對接面45( 55 )。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用門框,具備以形成規(guī)定角度的方式在對接面中相互對接的第一框和第二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框分別具備具有造型面并且具有規(guī)定的寬度的板狀的造型部;從上述造型部延伸至造型面的相反側的凸緣部;配設于上述凸緣部的前端,且具有中空的截面的中空部,上述第一框的造型部的寬度和上述第二框的造型部的寬度相互不同,對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框的各自而言,上述對接面具有設于上述造型部的平面狀的第一對接面、設于上述中空部的平面狀的第二對接面,上述第一對接面,從相對于造型面垂直的方向看,相對于上述第二對接面形成第一角度,并且從相對于框的長度方向及上述凸緣部的延伸設置方向垂直的方向看,相對于上述第二對接面形成第二角度。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框的寬 度比上述第二框的寬度更寬,上述第一及第二框具有與該寬度對應的深 度,并且具備沿著各自的框的長度方向延伸的凹部。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特征在于,對于上述 第一及第二框的每個而言,上述第二對接面相對于上^型面是垂直的。
4. 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特征在于, 對于上述第 一及第二框的每個而言,上述第一對接面和上述第二對接面, 在上述凸緣部的延長設置方向上的中間位置上相互交叉。
5. 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特征在于, 對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框的每個而言,上^it型部具有將寬度方向的兩個邊 緣部折返到造型面的相反側而形成的折返部。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用門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框的 折返部和第二框的折返部在上i^t接面的位置上是連續(xù)的。
7. —種車輛用門框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備 通過將金屬板進行輥軋成形,形成第一框部件及第二框部件的工序,其中,第一及第^^f醫(yī)分別具備具有造型面的造型部;從上idit型部 延伸至造型面的相反側的凸緣部;配設于上述凸緣部的前端且具有中空的截面的中空部,第一及第二框部件的造型部的寬度相互不同;在上述第一及第二框部件的各自的端面上形成對接面的工序,其中, 對于上述第一及第二框的每個而言,上iW接面具有設于上itit型部的 平面狀的第一對接面、和設于上述中空部的平面狀的第二對接面,上述第 一對接面,^目對于造型面垂直的方向看,相對于上述第二對接面形成第 一角度,并且W目對于框的長度方向及上述凸緣部的延伸設置方向垂直的 方向看,相對于上述第二對接面形成第二角度;將上述第一框部件的上述第一對接面及上述第二對接面、和上述第二 框部件的上述第一對接面及上述第二對接面,相互對接并進行焊接的工 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車輛用門框及車輛用門框的制造方法。車輛用門框具備以形成規(guī)定角度的方式在對接面(4a、5a)中相互對接的第一框(4)及第二框(5)。對接面(4a、5a)具有設于造型部(43、53)的平面狀的第一對接面(44、54);設于中空部(41、51)的第二對接面(45、55)。第一對接面(44、54),從相對于造型面(43a、53a)垂直的方向看,相對于第二對接面(45、55)形成第一角度(θ1),并且從相對于各框(4、5)的長度方向及上述凸緣部(42、52)的延伸設置方向垂直的方向看,相對于第二對接面(45、55)形成第二角度(θ2)。
文檔編號B60J5/04GK101277834SQ200680036789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0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5日
發(fā)明者吉田康治, 竹內克彥 申請人:愛信精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