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的安裝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電動汽車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的安裝結構。
背景技術:
純電動車具有不依賴石油資源、零排放、使用成本低和能平抑電網(wǎng)用電低谷等 優(yōu)點,但是其也存在著續(xù)駛里程不足的問題,插電式混動轎車的開發(fā)雖然解決了該問 題,但由于其搭載一套增程的燃油系統(tǒng),使電池的布置空間更為狹小,其增加的消聲器 與油箱也給電池的布置帶來了新的難題。雖然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 展,但是就目前的技術而言在滿足整車的需求方面仍存在體積大、沉重及布置困難等特 點ο針對傳統(tǒng)轎車來看,既要考慮整車軸荷分布,又要滿足離地間隙,一味的抬高 地板或調(diào)高懸架會改變座椅安裝點及整車人機舒適性。如對車底盤做很大改動,開發(fā)進 度會延長,開發(fā)費用也很龐大。目前國內(nèi)許多改裝車輛都把電池放在整車備胎或行李箱 位置,這種做法是非常不合理的。電池占據(jù)了備胎位置使整車沒有存放備胎的空間,而 且最重要的是鋰電池能量較高,與油箱相比其后碰安全性也必須引起重視,電池受到碰 撞擠壓會引起電池內(nèi)部短路使電池失效,嚴重時導致電池起火、爆炸??梢姺旁谡噦?胎及行李箱處電池碰撞安全性得不到保證,駕駛員的行駛安全性存在較高風險。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的安裝結構,特別適用于插 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它一方面解決動力電池包體積需求與布置空間的矛盾,以及整車改 動量大和人機舒適性降低的矛盾;另一方面它滿足電池對整車的碰撞安全要求,促進插 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開發(fā)。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的安裝結構,所述電池包為長方形,且為一端該一端矮的 階梯形狀,其安裝在汽車底盤下;
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包的高的一端對于布置在后排座底板下的高度空間里,矮的 一端布置在前排駕駛室座底板下;電池包矮的一端中間的縱向設置的進風口位于中央管 道下方,高的一端的橫向設置的兩個出風口對應布置在所述后排底座板的下方;
所述電池包位于車身橫梁和車身縱梁之間;電池包的兩長邊和短邊上都分別設置有 吊耳,車身縱梁和車身橫梁上分別對應的設置有吊耳連接塊,通過螺栓固緊裝配將電池 包固定在車身上。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在于
(1)本發(fā)明的電池包是一個整包布置,它充分利用傳統(tǒng)車底板中央的空間,使得傳 統(tǒng)的手剎機構得以保留,而且又便于電池包散熱系統(tǒng)的建立。
(2)本發(fā)明的電池包,其內(nèi)部結構簡單,緊湊;電池模塊裝配方便,其占用車 體空間小,為油箱及消聲器的布置提供較大空間。(3)本發(fā)明的電池包集中在前,后橋之中,左右縱梁之間,對整車軸荷分布影 響較小,且后碰/前碰與電池安全距離較大,碰撞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證,并特別適用于 目前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的開發(fā)。
圖1是電池包的布置示意圖; 圖2電池包外形結構示意圖3電池包外圍固定安裝點示意圖; 圖4動力電池總成車身地板上布置示意圖; 圖5動力電池總成車身地板上側視示意圖; 圖6動力電池總成車身地板正視示意圖; 圖7車身地板俯視示意圖。1.中央通道;2.電池包;3.后排座底板;4.手剎機構;5.進風口; 6.出風口; 7.電池動力連接線及CAN通訊線接口; 8.吊耳,9.轎車底盤左右橫梁;10.后排座底的 高度空間;11.后備箱位置;12.吊耳連接塊;13.車身橫梁;14.車身縱梁。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參見圖1、圖2,電池包2為整體為長方形,且呈一端高、一端低的階梯形狀, 它高的一端布置在后排座底板3下的高度空間10里,矮的一端布置在前排駕駛室座底板 下。由于電池包布置在汽車底盤下面,所以使原車的中央管道1和傳統(tǒng)汽車的手剎機構 4得以保留,且手剎線束4從后排底座3橫向的兩端引出。 將原車的中央管道1用來設置電池散熱風道,所述電池包上的三個進風口 5就縱 向對應布置在所述中央管道1下方,兩個出風口 6橫向對應布置在所述后排底座3的下 方,風通過中央管道1下的電池散熱風道經(jīng)過進風口5進入電池包2內(nèi)部,空氣與電池進 行熱交換后,通過出風口 6抽出電池包以外。由于電池包裸露在車體外且靠近地面,所 以將電池動力連接線及CAN通訊線接口 7設置在電池包2的頂端,這樣就使高壓線束的 正負極插件和通訊CAN線布置在電池箱體的頂端,以提高汽車的涉水工況安全性。參見圖3、圖4、圖5、圖6和圖7,電池包2的寬度尺寸由整車兩個車身縱梁14 所限制,長度尺寸由整車兩根車身橫梁13所限制,電池包的兩長邊上分別設置有4個吊 耳8,短邊上分別設置有2個吊耳8,整車的兩個車身橫梁13上分別對應的設置有4個吊 耳連接塊12,整車的兩個車身縱梁14上分別對應設置有2個吊耳連接塊12,吊耳8和吊 耳連接塊12通過螺栓固緊裝配將電池包固定在車身底板3上。由于電池包處于四根梁之 間,且整車載荷分布合理,所以其后碰安全距離增大,行駛安全可靠性提高。
權利要求
1. 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的安裝結構,所述電池包(2)為長方形,且為一端該一 端矮的階梯形狀,其安裝在汽車底盤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包(2)的高的一端對于布置在后排座底板(3)下的高度空 間(10)里,矮的一端布置在前排駕駛室座底板下;電池包矮的一端中間的縱向設置的 進風口(5)位于中央管道(1)下方,高的一端的橫向設置的兩個出風口(6)對應布 置在所述后排底座板(3)的下方;所述電池包位于車身橫梁(13)和車身縱梁(14)之間;電池包(2)的兩長邊和 短邊上都分別設置有吊耳(8),車身縱梁(14)和車身橫梁(13)上分別對應的設置 有吊耳連接塊(12),通過螺栓固緊裝配將電池包固定在車身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包的安裝結構,所述電池包為長方形,且為一端該一端矮的階梯形狀,安裝在汽車底盤下,電池包的高的一端對于布置在后排座底板下的高度空間里,矮的一端布置在前排駕駛室座底板下;電池包矮的一端中間的縱向設置的進風口位于中央管道下方,高的一端的橫向設置的兩個抽風機對應布置在所述后排底座的下方。電池包位于車身橫梁和車身縱梁之間;電池包的兩長邊和短邊上都分別設置有吊耳,車身縱梁和車身橫梁上分別對應的設置有吊耳連接塊,通過螺栓固緊裝配將電池包固定在車身上。本發(fā)明解決了動力電池包體積需求與布置空間的矛盾,以及整車改動量大和人機舒適性降低的矛盾;另一方面它滿足電池對整車的碰撞安全要求。
文檔編號B60K1/04GK102009586SQ20101056377
公開日2011年4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29日
發(fā)明者任勇, 岳剛, 楊培蕾, 蘇嶺, 袁昌榮 申請人: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