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貨運轎車。
背景技術: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汽車已經越來越普及。人們逐漸習慣開車去辦公、旅行、兜風甚至買菜。由于汽車行駛速度快,而且能夠運輸貨物,因此汽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然而,由于車內空間有限,因此需要運輸空調、洗衣機或冰箱等大型生活電器時,往往無能為力,需要利用其它貨車來運輸,即這種汽車的裝載能力較弱。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裝載能力較強的貨運轎車。
一種貨運轎車,包括:
車身,所述車身上設置有前擋風玻璃、后擋風玻璃以及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與所述后擋風玻璃之間的弧形車頂;
裝載組件,包括裝載架以及固定組件,所述裝載架包括弧形底板以及設置于所述弧形底板上的框架,所述弧形底板中部開設有固定孔,所述弧形底板包括硬質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硬質板上的緩沖板,所述緩沖板抵持于所述弧形車頂上,所述硬質板的角部處設置有磁性件,所述固定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弧形車頂?shù)倪吘壧幍亩鄠€定位柱以及穿設于所述弧形車頂中心的緊固件,所述多個定位柱抵緊所述弧形底板的周緣,所述緊固件穿設于所述弧形底板的固定孔中;
車輪,設置于所述車身上;以及
除水組件,包括鼓風件、出風件以及吸水件,所述鼓風件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的下邊緣,所述出風件與所述鼓風件連接并開設有多個吹風槽,所述多個吹風槽沿所述前擋風玻璃的下邊緣間隔設置,所述吸水件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的上邊緣。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出風件為長條狀,包括導風條以及凸設于所述導風條上的多個出風柱,所述多個吹風槽對應開設于所述多個出風柱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多個吹風槽均勻間隔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出風柱為矩形體,所述多個出風柱的高度相異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出風件還包括插接套,所述插接套套設于所述多個出風柱上。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插接套包括套體以及凸設于所述套體上的出風筒。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出風筒上開設有出風孔,所述出風孔與所述吹風槽連通。
在其中一個實施方式中,所述吸水件包括吸水基體以及設置于所述吸水基體上的海綿條。
由于裝載架的弧形底板貼合固定于車身的弧頂車頂后,即可利用裝載架內的空間裝載貨物,因此使得貨運轎車能夠適應裝載大型物品,進而可以提高貨運轎車的貨運功能。
前擋風玻璃下邊緣的吹風槽向雨水吹風,配合行車速度將雨水引流至前擋風玻璃的上邊緣,而前擋風玻璃上邊緣的吸水件能夠將雨水吸走,因此實現(xiàn)吸水作業(yè),避免雨水影響司機的視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一實施例的貨運轎車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一實施例的裝載組件的俯視圖;
圖3為一實施例的遮擋蓋的剖視圖;
圖4為一實施例的擋雨架的剖視圖;
圖5為一實施例的除水組件的剖視圖;
圖6為一實施例的導風條的平面示意圖;
圖7為一實施例的引流組件的剖視圖;以及
圖8為一實施例的馬桶組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詳細的說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發(fā)明。但是本發(fā)明能夠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來實施,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不違背本發(fā)明內涵的情況下做類似改進,因此本發(fā)明不受下面公開的具體實施的限制。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貨運轎車,所述貨運轎車包括:
車身,所述車身上設置有前擋風玻璃、后擋風玻璃以及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與所述后擋風玻璃之間的弧形車頂;
裝載組件,包括裝載架以及固定組件,所述裝載架包括弧形底板以及設置于所述弧形底板上的框架,所述弧形底板中部開設有固定孔,所述弧形底板包括硬質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硬質板上的緩沖板,所述緩沖板抵持于所述弧形車頂上,所述硬質板的角部處設置有磁性件,所述固定組件包括設置于所述弧形車頂?shù)倪吘壧幍亩鄠€定位柱以及穿設于所述弧形車頂中心的緊固件,所述多個定位柱抵緊所述弧形底板的周緣,所述緊固件穿設于所述弧形底板的固定孔中;
車輪,設置于所述車身上;以及
除水組件,包括鼓風件、出風件以及吸水件,所述鼓風件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的下邊緣,所述出風件與所述鼓風件連接并開設有多個吹風槽,所述多個吹風槽沿所述前擋風玻璃的下邊緣間隔設置,所述吸水件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的上邊緣。
請參閱圖1及圖2,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貨運轎車100,所述貨運轎車100包括車輪10以及設置于所述車輪10上的車身20。所述車身20頂部可拆卸地設置有裝載組件30,用于裝載如冰箱、洗衣機等大型家電產品。
所述車身20上設置有前擋風玻璃21、后擋風玻璃23以及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21與所述后擋風玻璃23之間的弧形車頂25。
裝載組件30包括裝載架31以及固定組件33,所述裝載架31包括弧形底板311以及設置于所述弧形底板311上的框架312,所述弧形底板311中部開設有固定孔3111,所述弧形底板311包括硬質板以及設置于所述硬質板上的緩沖板,所述緩沖板抵持于所述弧形車頂25上,即硬質板、緩沖板與弧形車頂順序層疊,所述硬質板的角部處設置有磁性件313,用于使所述硬質板磁吸于所述弧形車頂上;所述固定組件33包括設置于所述弧形車頂25的邊緣處的多個定位柱331以及穿設于所述弧形車頂25中心的緊固件335,所述多個定位柱335抵緊所述弧形底板311的周緣,所述緊固件335穿設于所述弧形底板311的固定孔3111中。
裝載架31的弧形底板311貼合固定于車身20的弧頂車頂25后,即可利用裝載架31內的空間裝載貨物,亦可利用裝載架31上的空間裝載貨物,因此使得貨運轎車100能夠適應裝載大型物品,進而可以提高貨運轎車100的貨運功能。
由于通過利用定位柱335抵緊弧形底板311的周緣,利用緊固件335穿設弧形底板311的固定孔3111,再利用磁性件313吸附于弧形車頂25上,即可將裝載架31固定于弧形車頂25,因此使得裝載架31的安裝較為便利。另外,由于弧形底板311上設置有緩沖板,因此可以避免裝載架31碰上弧形車頂25。當不需要裝載貨物時,也可以松開固定組件33并將裝載架30拆卸下來,此時弧形車頂25上僅留存有體積較小且較為分散的固定組件33,因此也不會影響貨運轎車100的美觀度。
請一并參閱圖3,例如,為了防止裝載架31中的貨物受到雨水淋濕或者太陽暴曬的損害,其中裝載架31還包括遮擋蓋35,所述遮擋蓋35包括錐形外殼351以及設置于所述錐形外殼351內的密封層353,所述錐形外殼351的邊緣設置有多個套設筒355,所述框架312上設置有沿遠離所述弧形車頂25方向延伸的多個穿設柱3121,所述多個穿設柱3121對應插設于所述多個套設筒355中。由于遮擋該35可以遮蓋于框架312上,因此可以避免框架312中的貨物受到淋雨或者陽光暴曬的傷害。例如,所述遮擋蓋為柔性遮擋蓋;又如,錐形外殼為包括若干彈性支撐條,各彈性支撐條相互組合形成錐形外殼;又如,密封層為具有反光層的柔性塑料層。
例如,為了便于裝載貨物,所述框架312內形成有裝載腔3123,所述密封層353封閉所述裝載腔3123。所述錐形外殼351包括柔性層3511以及嵌設于所述柔性層3511中的支撐架3513。所述錐形外殼3511還包括反光層3515,所述反光層3515設置于所述柔性層3511的外表面上。所述裝載架31還包括分隔板37,所述分隔板37活動設置于所述裝載腔3123中以分隔所述裝載腔3123。所述分隔板37的高度小于所述框架31的高度,所述裝載架31還包括層疊板,所述層疊板設置于所述分隔板37上。所述分隔板37上設置有多個容置格柵,所述多個容置格柵相互拼接于一起。利用分隔板37可以將裝載腔3123分隔成多個小隔間,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每個隔間來儲存相應的貨物而不互相影響,因而提高了貨物裝載的便利性。另外,將多個容置格柵組合拼接可以適應需要裝載貨物的形狀,對貨物進行相應的保護。
請一并參閱圖4,例如,為了防止后視鏡在陰雨天氣中受到水流的沖擊而影響司機的視線,還包括擋雨架40。所述擋雨架40貼設于所述車身20的后視鏡上方。所述擋雨架40包括安裝底座41以及轉動設置所述安裝底座41上的擋設片43,所述安裝底座41包括基底411以及設置于所述基底411上的粘貼層413,所述粘貼層413設置于所述車身20上,所述擋設片43轉動設置于所述基底411上。由于擋設片43設置于后視鏡上方,因此可以遮擋后視鏡上的雨水,避免雨天行車司機的視野受到影響。而且由于擋設片43可以轉動,因此在晴天時也可以將擋設片43轉動緊貼于車身20上,從而避免擋設片43對車身20外觀的影響。另外,由于安裝底座41是通過粘貼層413貼設于車身20上,因此使得該擋雨架40的安裝較為方便,拆卸時也較為方便。
例如,所述基底411上設置有轉動樞軸4111,所述擋設片43轉動設置于所述轉動樞軸4111上。所述基底411上開設有狹槽4113,所述狹槽4113的兩端形成有安裝凹槽,所述轉動樞軸4111的兩端分別插設于所述兩個安裝凹槽中。所述擋設片43與所述后視鏡的距離沿遠離所述車身20的方向逐漸減小。所述轉動樞軸4111的直徑沿兩端向中部的方向逐漸減小。所述擋設片43的厚度沿遠離所述車身20的方向逐漸減小。所述安裝凹槽為圓形凹槽。
請一并參閱圖5及圖6,例如,為了除去前擋風玻璃21上的雨水,以避免司機的視線受到雨水的影響,還包括除水組件50。所述除水組件50包括鼓風件51、出風件53以及吸水件55。由于在行車過程中,車身20往前行駛,雨水滴落于前擋風玻璃21上并受到車速的影響,雨水會沿著前擋風玻璃21斜向上流動,因此所述鼓風件51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21的下邊緣,所述出風件53與所述鼓風件51連接并形成有多個吹風槽531,所述多個吹風槽531沿所述前擋風玻璃21的下邊緣間隔設置,所述吸水件55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21的上邊緣。前擋風玻璃21下邊緣的吹風槽531向雨水吹風,配合行車速度將雨水引流至前擋風玻璃21的上邊緣,而前擋風玻璃21上邊緣的吸水件55能夠將雨水吸走,因此實現(xiàn)吸水作業(yè),避免雨水影響司機的視線。
例如,所述出風件53為長條狀,包括導風條533以及凸設于所述導風條上的多個出風柱535,所述多個吹風槽531對應開設于所述多個出風柱535上。所述多個吹風槽531均勻間隔設置。所述出風柱535為矩形體,所述多個出風柱535的高度相異設置。所述出風件53還包括插接套537,所述插接套537套設于所述多個出風柱535上。所述插接套537包括套體5371以及凸設于所述套體5371上的出風筒5373。所述出風筒5373上開設有出風孔5375。所述出風孔5375與所述吹風槽531連通。所述吸水件55包括吸水基體551以及設置于所述吸水基體551上的海綿條553。
請一并參閱圖7,例如,為了避免雨水流經車窗,影響乘客觀賞車窗外的風景,還包括引流組件60。所述引流組件60包括引流件61及固定于所述引流件61上的磁條63,所述磁條63吸附于所述車身20鄰近車窗的上邊緣處,即,所述磁條吸附于所述車身,且鄰近車窗的上邊緣;所述引流件61上開設有引流槽611,所述引流槽611的兩端形成出水口。利用引流槽611可以將引流件61上積聚的雨水引流出去,從而避免流到車窗上影響視線。而磁條63吸附于車身20上,有利于引流組件60的安裝與拆卸。
例如,所述引流件61上開設有條形槽613,所述磁條63嵌設于所述條形槽613中。所述引流件61包括本體614以及形成于所述本體614上的擋雨肋615與引流楔616,所述引流槽611形成于所述擋雨肋615與所述引流楔616之間。所述本體614一側形成有真空吸附部617,所述真空吸附部617吸附于所述車身20上。所述引流槽611開設于真空吸附部617的底部,因此所述磁條63位于所述真空吸附部617的底部。所述引流槽611的截面為三角形。所述引流楔616背離所述引流槽611的一側形成有貼合面6151,所述貼合面6151設置于所述車身20上。所述引流楔616的厚度沿遠離所述車窗的方向逐漸減小。所述擋雨肋615的高度大于所述引流楔616的高度。
請一并參閱圖8,例如,對于堵車等情況下,如果乘客內急,為了便于及時得到解決,還包括馬桶組件70。所述車身20內設置有后座,所述后座包括坐墊以及靠墊,馬桶組件70設置于所述坐墊的底部,所述坐墊能夠相對所述靠墊轉動并露出所述馬桶組件70,所述馬桶組件70包括收容體71以及仿形體73,所述收容體71底部開設有排泄口711,所述排泄口711為圓形開口。所述仿形體73沿所述收容體71的一側傾斜向外凸伸,用于支撐人體。由于翻開后座的坐墊即可上廁所,因此其使用較為方便。而且由于上廁所時使用者可以俯靠于仿形體73上,因此該使用姿勢可讓使用人得到休息。而且這種使用姿勢有利于睡覺中的小孩上廁所,即小孩需要一邊睡覺一邊上廁所。
例如,所述防形體73上形成仿形面731,所述仿形面731與人體的胸部及腹部的表面相匹配,用于支撐人體的胸部及腹部。所述仿形體73設置于所述坐墊的底部。所述收容體71內形成有收容腔713,所述排泄口711開設于所述收容腔711底部。所述收容體71上形成有環(huán)繞所述收容腔713的座設面715,所述座設面715與所述仿形面731平滑連接。所述收容體71鄰近所述仿形體73的一側凸設形成擋尿部717,所述擋尿部717高于所述座設面715。所述擋尿部717中形成有引液槽7171,所述引液槽7171的底面與所述排泄口711的側面平滑連接。尤其對于男性而言,由于擋尿部717高于座設面715,因此使得尿液不至于飛濺到仿形體73上,有利于清潔衛(wèi)生。
例如,為了防止熱量導入貨運轎車100內部,所述車身20的弧形車頂25包括依次層疊的反射層、散熱層、硬質層、隔熱層以及緩沖層。反射層用于將太陽光的大部分能量反射出去。而散熱層用于將頂部吸收的熱量散發(fā)出去,硬質層用于增強頂部的硬度以彌補其他層硬度的不足,隔熱層用于隔絕散熱層向車內的輻射散熱。當乘客頭頂觸碰到車身20的頂部時,緩沖層則起到緩沖作用。
例如,所述反射層包括如下質量份的組分:25-35份的鋁、20-26份的錫、18-23份的聚乙烯、13-17份的纖維編織物、12-17份的氧化鋁、8-15份的硅膠、8-14份的銀、8-9份的銅、7-8份的金、6-8份的鐵、4-7份的鉛以及3-5份的鈦。由于反射層中的鋁及錫的比重較大,可以形成鋁箔結構,其能夠將較大部分的太陽光反射出去,而吸收的部分熱量也能夠通過其余的成分快速的傳導出去。
例如,為了將反射層吸收的熱量盡快散發(fā)且使車身20的頂部更有光澤,所述反射層還可以包括如下質量份的組分:25-35份的鋁、20-26份的錫、18-23份的聚乙烯、13-17份的纖維編織物、12-17份的氧化鋁、11-12份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混合物、9-10份的甲基氫基聚硅氧烷混合物、7-8份的鉑金催化劑、6-7份的氫氧化鋁、5-7份的氮化硼以及1-2份的醇類延遲劑。由于其中的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混合物、甲基氫基聚硅氧烷混合物、鉑金催化劑為導熱硅脂的有效成分,其能夠充分增加車身20的頂部的光澤。
所述散熱層包括層疊設置的第一散熱子層與第二散熱子層,第二散熱子層鄰近硬質層設置,即靠近車身內部設置。因此,為了避免第二散熱子層的熱量進入車身內部,所述第二散熱子層的導熱系數(shù)小于所述第一散熱子層的散熱系數(shù)。所述第一散熱子層包括如下質量份的組分:10-12份的偏硅酸纖維、9-13份的硅酸鈣鋁纖維、9-12份的納米石墨、8-12份的鈦合金、8-12份的鋅合金、7-9份的鱗片石墨、5-7份的石墨烯、5-6份的熱解碳、5-5.5份的熱解石墨、4-5份的碳納米管、4-5.5份的碳纖維、3-6份的樹脂、3-5份的碳化鈦、3-4份的陶瓷纖維、2-3份的石英纖維、1-3份的氧化鋯、1-2.5份的氮化硼、1.5-2.5份的氮化硅、1.5-2.5份的碳化硼、1-2.5份的碳化硅、1-2份的氧化鎂粉、1-2份的氧化鋁纖維、1-2份的銅。由于散熱層的主要成分為石墨以及金屬合金,因此,能夠最大限度地將熱量導出。例如,在一實施例中,所述散熱層凸出于所述反射層的邊緣并形成有散熱毛絲,所述散熱毛絲設置于所述前擋風玻璃21上方,利用貨運轎車行駛時的氣流將熱量散逸出去。
所述硬質層為車身20的頂部提供硬度支撐,以彌補其他層硬度的不足。所述硬度層包括如下質量份的組分:19-25份的碳素纖維、18-25份的鎢鋼、16-19份的聚甲醛、14-17份的尼龍、13-15份的氧化鋁、10-11份的碳化鎢、9-10份的立方氮化硼、8-10份的金剛石、7-9份的陶瓷、6-8份的碳化鈦、5-6份的金剛石、4-6份的鋁酸鋰、1-3份的鉭酸鋰、1-2份的砷化鎵以及1-1.5份的氟金云母。由于硬質層以碳素纖維及鎢鋼、不銹鋼及聚甲醛為主,因此可以提高硬度,同時由于這些材料的導熱系數(shù)較低,因此不易將熱量導入車內空間。
隔熱層包括基質子層以及設置于基質子層上的鍍鋁薄膜、鍍鋁聚酯薄膜、鍍鋁聚酰亞胺薄膜以及發(fā)泡涂層。所述鍍鋁薄膜、鍍鋁聚酯薄膜、鍍鋁聚酰亞胺薄膜以及發(fā)泡涂層的厚度比例為1:2:2.5:4。由于發(fā)泡涂層在高溫時會產生少量的發(fā)泡,因此,發(fā)泡涂層中設置有微孔,因此可以適當發(fā)泡涂層的厚度,同時也提供了充足的空間以便于發(fā)泡涂層的發(fā)泡。
例如,所述基質子層包括如下質量份的組分:35-40份的酚醛泡沫、30-35份的聚氨酯泡沫、20-24份的超細玻璃棉、18-19份的高硅氧棉、15-16份的巖棉。在鍍鋁薄膜、鍍鋁聚酯薄膜、鍍鋁聚酰亞胺薄膜以及發(fā)泡涂層隔絕熱量之后,基質子層需要隔絕的熱量較小,因此,可以采用較薄的厚度,例如所述基質子層與所述發(fā)泡涂層厚度的比例為2:3。
例如,為了盡量增加緩沖效果,所述緩沖層的厚度為硬質層厚度的4-5倍。例如,所述緩沖層包括如下質量份的組分:20-10份的聚苯乙烯泡沫、16-18份的聚乙烯泡沫、15-17份的聚氨酯泡沫、14-18份的聚氯乙烯泡沫、12-17份的聚丙烯泡沫、10-18份的珍珠棉、9-12份的醋酸乙烯共聚物、8-10份的聚氨甲基酸酯。通過上述涉及的緩沖層,可以降低乘客碰上頭部的風險。而且,由于隔熱層已經將熱量隔絕,因此緩沖層的性能不易受到高溫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
本發(fā)明的其它實施例還包括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相互組合所形成的能夠實施的技術方案。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