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屬于汽車空調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空調系統(tǒng)不只是一種車內空氣舒適性調節(jié)裝置,亦是給汽車良好行駛視野的安全裝置。由于人體對冷熱溫度的敏感部位不同(冷氣下沉,熱氣上升),以及確保駕駛人員良好的行駛視野,汽車空調系統(tǒng)需要設置吹面、吹腳、除霜及混合出風模式??照{系統(tǒng)的出風模式都是由空調總成殼體中模式風門旋轉不同的角度,形成通風、半通風和阻風狀態(tài),使整個空調系統(tǒng)形成多種不同的出風模式。
[0003]如圖1和圖2所示,傳統(tǒng)的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是由模式撥盤5、轉動連桿
4、連桿3、風門連桿2和風門組成;風門包括有吹面風門1、吹腳風門6、除霜風門7各受一個一字型風門控制。
[0004]傳統(tǒng)的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模式撥盤5通過拉絲與空調控制器模式旋鈕連接,模式旋鈕選擇某一種出風模式時,旋鈕動作驅動拉絲運動帶動模式撥盤繞固定孔10旋轉,模式撥盤5上的軌跡槽9與轉動連桿4上的柱銷8配合,帶動轉動連桿4旋轉,轉動連桿4通過連桿3驅動風門連桿2轉動,風門連桿2通過帶限位面風門軸11驅動風門旋轉,空調系統(tǒng)出風口通過風門旋轉實現(xiàn)開啟、半開啟或關閉實現(xiàn)出風口通風、半通風或阻風。通過三個風門的聯(lián)動實現(xiàn)吹面出風或吹腳出風或除霜出風或混合出風模式。
[0005]傳統(tǒng)的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的缺點是:
[0006]模式撥盤的軌跡槽導向軌跡設計復雜,模式撥盤需要同時驅動三個風門聯(lián)動,每個風門由一條軌跡槽驅動,每條軌跡槽的導向軌跡至少有三個半徑不同的圓弧連接,且在模式調節(jié)聯(lián)動過程中至少有一個風門保持靜止狀態(tài);
[0007]出風模式切換時模式撥盤操作力大,不利于機構的可靠性,模式撥盤需要同時驅動三個風門聯(lián)動,且三個風門運動軌跡各不相同;
[0008]模式撥盤無鎖止導槽,風門海綿自身的回彈力和鼓風機風力的作用,容易導致風門無法過壓密封,造成其他模式漏風;
[0009]一字型風門受迎風面積及旋轉角度的變化,導致模式撥盤旋轉力的波動,即控制器旋鈕操作力不穩(wěn)定,影響舒適性。
【發(fā)明內容】
[0010]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對現(xiàn)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提出改進技術方案,通過對模式撥盤、風門連桿及風門結構的改進,減少了相關的部件數(shù)量,降低制造裝配工藝難度,克服了模式漏風并降低模式旋鈕操作力。
[0011]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0012]一種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包括有模式撥盤、風門連桿、吹面風門及吹腳-除霜風門;
[0013]所述模式撥盤轉動設置于空調總成殼體上;
[0014]所述風門連桿包括有第一風門連桿和第二風門連桿;
[0015]所述第一風門連桿連接所述模式撥盤與所述吹面風門;
[0016]所述第二風門連桿連接所述模式撥盤與所述吹腳-除霜風門。
[0017]所述模式撥盤包括有模式撥盤本體及,在所述模式撥盤本體的邊緣設置有兩條導向槽,兩條所述導向槽分別為第一導向槽和第二導向槽;
[0018]所述模式撥盤本體為不規(guī)則的半圓盤形狀;
[0019]所述第一導向槽與所述第二導向槽不連接;
[0020]在所述模式撥盤本體上設置有一個旋轉固定孔、一個控制器拉絲安裝孔;
[0021]所述第一導向槽由所述旋轉固定孔同心的第一圓弧導槽,及與所述旋轉固定孔不同心的第一鎖止導槽連接而成;
[0022]所述第二導向槽由所述旋轉固定孔同心的第二圓弧導槽,及與所述旋轉固定孔不同心的第二鎖止導槽連接而成;
[0023]所述第一圓弧導槽位于所述模式撥盤順時針旋轉時所述第一導向槽的起始段;
[0024]所述第二圓弧導槽位于所述模式撥盤逆時針旋轉時所述第二導向槽的起始段。
[0025]在所述模式撥盤本體上包括有加強筋。
[0026]所述第一風門連桿與所述第二風門連桿的結構及形狀相同。
[0027]所述第一風門連桿包括有風門連桿本體,與所述風門連桿本體固定于一體的軸銷;在所述風門連桿本體上設置有帶定位面的軸孔;所述軸銷的一端凸出于所述風門連桿本體。
[0028]所述吹面風門與所述吹腳-除霜風門的形狀及結構相同。
[0029]所述吹面風門包括有風門主體結構、密封膠條及帶定位面的風門軸;
[0030]所述風門主體結構為空腔等腰扇形結構;所述密封膠條包括有第一密封膠條和第二密封膠條;所述第一密封膠和所述第二密封膠條分別設置于所述風門主體結構的兩個側面上;所述帶定位面的風門軸的中心與所述風門主體結構的軸向中線重合。
[003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2]1、本申請的技術方案減少了傳統(tǒng)技術方案中的轉動連桿、連桿、風門等零部件,降低制造工藝難度,提高生產節(jié)拍,降低總成部件的制造成本。
[0033]2、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設有鎖止導槽,確保各種模式下其他模式的密封性,提高整車的安全性能。防止如夏季開啟制冷-吹面模式時,如果除霜模式漏風,前擋風玻璃內部表面會起霧,影響駕駛視野。
[0034]3、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模式撥盤減少一條導向軌跡槽,降低模式撥盤轉動力,提高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運動可靠性。
[0035]4、降低模式旋鈕操作力,改善模式旋鈕操作力不穩(wěn)定,提高舒適性;風門結構變更為空腔等腰扇形結構,規(guī)避鼓風機風力造成的模式旋鈕操作力不穩(wěn)定。
【附圖說明】
[0036]圖1為傳統(tǒng)的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示意圖;
[0037]圖2為傳統(tǒng)的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部分分解圖;
[0038]圖3為本發(fā)明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示意圖;
[0039]圖4為本發(fā)明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分解圖;
[0040]圖5為本發(fā)明模式撥盤示意圖;
[0041]圖6為本發(fā)明吹面風門主視圖;
[0042]圖7為本發(fā)明吹面風門側視圖;
[0043]圖8為本發(fā)明第一風門連桿結構示意圖;
[0044]圖9為本發(fā)明不同出風模式時模式撥盤旋轉角度示意圖。
[0045]附圖標記說明
[0046]I吹面風門,2風門連桿,3連桿,4轉動連桿,5模式撥盤,6吹腳風門,7除霜風門,8柱銷,9軌跡槽,10模式撥盤固定孔,11帶限位面風門軸,101模式撥盤,102第一風門連桿,103吹面風門,104吹腳-除霜風門,105第二風門連桿,106除霜模式,1011模式撥盤本體,1012第一導向槽,1013第二導向槽,1014加強筋,1015旋轉固定孔,1016控制器拉絲安裝孔,1017第二鎖止導槽,1018第二圓弧導槽,1019第一鎖止導槽,1020第一圓弧導槽,1021軸銷,1022風門連桿本體,1023帶定位面的軸孔,1031風門主體結構,1032第一密封膠條,1033第二密封膠條,1034帶定位面的風門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通過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以下的實施例僅是示例性的,僅能用來解釋和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解釋為是對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限制。
[0048]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汽車空調出風模式調節(jié)機構,如圖3至圖8所示,包括有模式撥盤101、風門連桿、吹面風門103及吹腳-除霜風門104 ;
[0049]所述模式撥盤101轉動設置于空調總成殼體上;
[0050]所述風門連桿包括有第一風門連桿102和第二風門連桿105 ;
[0051]所述第一風門連桿102連接所述模式撥盤101與所述吹面風門103 ;
[0052]所述第二風門連桿105連接所述模式撥盤101與所述吹腳-除霜風門104。
[0053]所述模式撥盤101包括有模式撥盤本體1011及,在所述模式撥盤本體1011的邊緣設置有兩條導向槽,兩條所述導向槽分別為第一導向槽1013和第二導向槽1012;所述模式撥盤本體1011為不規(guī)則的半圓盤形狀;本申請中的不規(guī)則的半圓盤形狀是由第一導向槽1013和第二導向槽1012的輪廓包圍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導向槽1013與所述第二導向槽1012不連接。此處的不連接是指第一導向槽位于模式撥盤本體內的一端,與第二導向槽位于模式撥盤內的一端不相連接,但是在第一導向槽的該端與第二導向槽該端的連線外依然有模式撥盤本體。在所述模式撥盤本體1011上包括有加強筋1014。
[0054]在所述模式撥盤本體1011上設置有一個旋轉固定孔1015、一個控制器拉絲安裝孔 1016 ;
[0055]所述第一導向槽1013由與所述旋轉固定孔1015同心的第一圓弧導槽1020,及與所述旋轉固定孔1015不同心的第一鎖止導槽1019連接而成;
[0056]所述第二導向槽1012由與所述旋轉固定孔1015同心的第二圓弧導槽1018,及與所述旋轉固定孔1015不同心的第二鎖止導槽1017連接而成;
[0057]所述第一圓弧導槽1020位于所述模式撥盤順時針旋轉時所述第一導向槽1013的起始段;
[0058]所述第二圓弧導槽1018位于所述模式撥盤逆時針旋轉時所述第二導向槽1012的起始段。
[0059]通過控制器拉絲與控制器拉絲安裝孔1016連接,驅動模式撥盤101繞旋轉固定孔1015軸向旋轉,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