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新型代步車技術,尤其是一種便于調(diào)節(jié)坐墊高度的電動平衡車。
背景技術:
電動平衡車是一種流行的交通工具,當前的電動平衡車,尤其是獨輪代步車的市場越來越大,現(xiàn)有的平衡車主要有扶手型和座椅型兩種。扶手型的電動平衡車通過身體姿態(tài)和扶手上的開關來控制車輛的狀態(tài),該類型的車輛不能夠長距離使用,很容易出現(xiàn)疲勞感,無法及時的休息。而座椅型的平衡車能夠讓使用者在駕駛的同時獲得休息。但是,現(xiàn)有的座椅型平衡車采用機械式的調(diào)節(jié)方式,無法及時方便地調(diào)節(jié)座椅,在不同的路況下行駛,座椅的高度對使用者身體姿態(tài)的調(diào)整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傳統(tǒng)的座椅結構無法適配電動平衡車的要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種便于調(diào)節(jié)坐墊高度的電動平衡車,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
技術方案:一種便于調(diào)節(jié)坐墊高度的電動平衡車,包括車體,可拆卸固定連接于車體下方的車輪,一端固定于車體、另一端與車座固定連接的支撐管,設置于支撐管內(nèi)的升降組件,以及鉸接于車體兩側的踏板;所述升降組件包括與車座底面固定連接的防護支撐板,套設于支撐管內(nèi)并與防護支撐板可轉動連接的連接管,與所述連接管卡接的凵形容置部,一端延伸至所述凵形容置部中的氣彈簧,以及設置在凵形容置部內(nèi)的球頭銷、復位彈簧和導向銷;所述防護支撐板的下方設置有滑槽,所述球頭銷可沿該滑槽往復移動;所述復位彈簧套設于氣彈簧上;所述導向銷的兩端分別位于防護支撐板和凵形容置部的凹槽內(nèi)。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所述車座上設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中開有排水通氣孔。所述車體的前端一體成型有弧形突緣部,該弧形突緣部上設置有LED燈安裝位。所述車體上設置有連接板,所述支撐管的一端與連接板螺接固定。所述氣彈簧套接一密封套。所述導向銷為2組,分別位于球頭銷的兩側。
有益效果: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在使用過程中及時方便地調(diào)整電動平衡車坐墊的高度,從而便于使用者作出姿態(tài)調(diào)整,從而有效控制電動平衡車的工作狀態(tài),從而能夠在各種路況下使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升降桿的剖視圖。
圖3是圖2中A區(qū)域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便于調(diào)節(jié)坐墊高度的電動平衡車主要包括車體1、車輪2、踏板3、支撐管5和坐墊6。車輪可拆卸安裝在車體的下方,可以為獨輪車、雙輪車或多輪車,車體內(nèi)部裝有電池和控制單元。車體的兩側通過鉸鏈4固定連接有兩個踏板。踏板的邊緣成弧形。轉動踏板,可將其緊貼在車體的兩側,以減少空間的占用。車體內(nèi)部的電池和控制單元等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再詳述。使用者通過身體的動作控制平衡車的姿態(tài),包括前進、暫停和后退。
從圖1中可見,車座上設置有弧形凹槽,該弧形凹槽中開有排水通氣孔61。該排水通氣孔用于快速排干車座上的水,同時在使用時能夠通風通氣?;⌒伟疾弁ㄟ^排水通氣孔與外界連通,氣體可以對流,從而加快熱量的散發(fā),提供更加舒適的騎乘體驗。
圖2是圖1支撐管部分的剖視圖。從圖2可知,支撐桿內(nèi)設置有升降組件,支撐管分為上支撐管51和與上支撐桿套接的下支撐桿52。上支撐管和下支撐管之間可相對移動,從而可以調(diào)整支撐管的縱向長度,進而控制坐墊的高度。
如圖3所示,升降組件具體包括與車座底面固定連接的防護支撐板8,套設于支撐管內(nèi)并與防護支撐板可轉動連接的連接管19,與連接管卡接的凵形容置部14,一端延伸至凵形容置部中的氣彈簧13,以及設置在凵形容置部內(nèi)的球頭銷9、復位彈簧12和導向銷15;防護支撐板的下方設置有滑槽18,球頭銷可沿該滑槽往復移動;復位彈簧套設于氣彈簧上;導向銷的兩端分別位于防護支撐板和凵形容置部的凹槽16內(nèi)。氣彈簧與凵形容置部之間通過卡件17連接,亦可以采用螺接或其他方式固定連接。氣彈簧端部的按鈕11與球頭銷之間具有預定的距離,當球頭銷向下運動時,球頭銷下方的壓控部10可與按鈕接觸,從而開啟氣彈簧。
在進一步的實施例中,車體的前端一體成型有弧形突緣部,該弧形突緣部上設置有LED燈安裝位1a。車體前端具有一向外隆起的容置部1b,其內(nèi)側用于安裝電池。車體上設置有連接板7,支撐管的一端與連接板螺接固定,氣彈簧套接一密封套。導向銷為2組,分別位于球頭銷的兩側。
在使用時,用戶通過前傾或者后仰控制平衡車的前進或者后退,通過轉動身體調(diào)節(jié)座椅的高度,同時調(diào)整車輛的轉向。因此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采用機械式連接,無法及時調(diào)整座椅高度,進而不便調(diào)整車輛姿態(tài)的問題,解決了平衡車姿態(tài)控制的一大難題,有利于降低平衡車的使用難度,提高平衡車控制的舒適度,擴大平衡車的市場范圍。
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nèi),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等同變換,這些等同變換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