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生產用作浮式烴(hydrocarbon)處理和儲存設備(plant)(fpso)或浮式烴儲存設備(fso)的殼體的船殼(vesselhull)的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生產船殼的船尾(stern)部分、首舷(bow)部分和位于首舷和船尾部分之間的中央部分使得縱向殼體側(longitudinalhullsides)包括船尾部分、首舷部分和中央部分的縱向殼體側,在殼體上設置適用于支撐烴處理模塊的甲板;
-在殼體內設置用于儲存將從基于海床的井口獲得的烴的烴儲存裝置,以及
-為殼體設置用于與錨線連接的錨固連接裝置,其中所述錨線適于將fpso或fso系泊至海床。
背景技術:
該方法例如通過公共使用已被知曉。通常,目前現(xiàn)有的fpso和fso包括具有這樣的殼體的船舶,所述殼體專門針對單一應用而構建,即,構建成具有單一類型的錨線和立管(riser)裝置。該殼體可以是為特定目的構建的“新造”殼體,或者可以是先前已經例如與油船一起使用的二手殼體。
然而,為了獲得具有期望功能和特性的fpso或fso,在船廠中基于這種新造殼體或者基于具有二手殼體的船舶來構造fpso或fso需要相對較長的構造周期,這取決于二手殼體的狀態(tài)和待完成的工作量。為了實現(xiàn)翻新和改裝(conversion),將二手殼體轉化為fpso或fso需要在殼體內進行大量且費時的結構性工作。對二手殼體的現(xiàn)有裝置進行翻新需要確保,作為fpso或fso的殼體保證有20到30年的使用壽命。殼體的改裝會添加裝置,以使殼體適于用作fpso或fso。殼體的翻新和改裝通常并行進行;整個操作經常需要數(shù)次入干船塢(drydock)滯留(dry-dockingstop),這在時間上可能是間斷的。
由于對fpso和fso的需求不斷增長而且對于縮減構造和交付次數(shù)的壓力增加,因此需要縮短介于購買訂單和交付之間的時間。另外,由于在上述干船塢處的時間是相對昂貴的,所以應當縮短殼體停留在干船塢中的時間,并且應當提前預定好用于執(zhí)行翻新和改裝工作或者用于構建新殼體的位置。
本申請人做出了嘗試以設計和構建通用的新造殼體,所述殼體將縮短在干船塢處進行構建所需的時間。該通用殼體在于2003年在休斯頓,德克薩斯州(美國)的近海技術會議(offshoretechnologyconference)中被公開,具體地在為參與上述會議而提出的、(其中)由本申請人準備的論文中公開。當時,支撐該通用殼體的觀點是這樣的:可基于標準的油船改裝來構建具有標準系泊(mooring)系統(tǒng)并設有標準處理模塊的通用殼體。
然而,大約十年的時間過去,不幸的是,在該會議期間和在上述論文中公開的通用殼體表現(xiàn)為對于縮短購買訂單與交付之間的時間作用甚微。
因此,仍然需要提供生產用作浮式烴儲存和/或處理設備(fso,fpso)的殼體的船殼的方法,在該方法中購買訂單和交付之間的時間被縮短。
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生產用作浮式烴儲存和/或處理設備(fso,fpso)的殼體的船殼的方法,在該方法中購買訂單和交付之間的時間被縮短。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對此,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生產船殼的方法,所述船殼用作浮式烴儲存和/或處理設備的殼體,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生產船殼的船尾部分、首舷部分和位于首舷部分和船尾部分之間的中央部分,船殼設置有縱向殼體側,該縱向殼體側包括船尾部分、首舷部分和中央部分的縱向殼體側,
-在殼體上設置適于支撐烴處理模塊的甲板,
-在殼體內設置用于儲存要從基于海床的井口獲得的烴的烴儲存裝置,
-為殼體設置用于與適于將船殼系泊于海床的錨線連接的錨固連接裝置,
其特征在于,
-在甲板中設置用于支撐烴處理模塊的處理模塊加固件,
以及以下步驟中的至少兩個:
-在首舷部分和船尾部分內或附近,為兩縱向殼體側設置用于連接在散射式系泊錨線裝置中使用的系泊線的系泊線連接加固件;以及在縱向方向上在系泊線連接加固件之間,在一個或兩個殼體側設置支撐用于連接立管的立管平臺的立管平臺連接加固件,
-為首舷部分設置用于接納內轉塔的轉塔加固件,
-為首舷部分設置用于接納外轉塔的轉塔加固件,其中轉塔設置有錨線連接點和立管連接點。
因此,基于“一個設計,多個構建”的思想,提供了一種“多用途船殼”,所述船殼具有預安裝在將安裝fso或fpso設備的這種殼體位置的加固件,具體地,是指錨線連接點(即,系泊系統(tǒng))和立管連接點。在干船塢中,加固件將集成到殼體中,隨后,裝有上述加固件的殼體被運輸?shù)娇山蛹{fpso或fso的碼頭邊,以實際地改裝為具有期望的系泊和立管系統(tǒng)裝置的fpso或fso。改裝可使用本地裝備來實現(xiàn)。在具體方案中,干船塢例如位于southkorea,而用于對fpso進行頂側集成的碼頭邊位于巴西。如果,例如,要在fpso碼頭邊構建具有外轉塔系統(tǒng)的fpso,“不使用的”加固件(即,專門設置成與散射式系泊裝置和/或內轉塔式裝置一起使用的加固件)可以保持在一定位置,然后僅充當用于船殼而非用于系泊裝置的一般結構加固件。
實踐表明,相比于改裝和翻新現(xiàn)有二手油船的殼體的傳統(tǒng)方法,改裝為fso或fpso所需的總時間可縮短約6到12個月。
殼體設計的尺寸和靈活性使得fso或fpso能夠在不需要于殼體內進行返工的情況下在多中配置中進行系泊,即,可兼容任何類型的環(huán)境、水深、立管類型或儲存要求。
在本專利申請的上下文中,“加固件”應理解為用于在各個殼體位置處提供額外的結構強度/剛度的結構加固件,以允許殼體能夠應對由于立管系統(tǒng)、系泊系統(tǒng)、處理模塊、起重機支柱、火炬塔(flarestack)、附加物的存在而發(fā)生在該殼體位置處的相對較大的力。
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涉及用作浮式烴儲存和/或處理設備的殼體的船殼,該船殼包括:
-船尾部分、首舷部分和位于首舷部分和船尾部分之間的中央部分,船殼設有縱向殼體側,該縱向殼體側包括船尾部分、首舷部分和中央部分的縱向殼體側,殼體上設有用于支撐烴處理模塊的甲板,
-烴儲存罐,設置于殼體內,用于儲存要從基于海床的井口獲得的烴,
-錨固連接裝置,用于與適于將船殼系泊于海床上的錨線連接,
其特征在于:
-甲板包括適于支撐烴處理模塊的處理模塊加固件,以及以下元件中的至少兩個:
-兩個縱向殼體側均包括處于首舷部分和船尾部分內或附近的、用于連接要與散射式系泊錨線裝置一起使用的系泊線的系泊線連接加固件,以及,一個或兩個縱向殼體側包括在縱向方向上處于各系泊線連接加固之間的、適于支撐用于連接立管的立管平臺的立管平臺連接加固件,
-首舷部分包括適于接納內轉塔的轉塔加固件,
-首舷部分包括適于接納外轉塔的轉塔加固件,其中轉塔設置有錨線連接點和立管連接點。
實施方式涉及上述船殼,其中利用上述方法來生產該船殼。
在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殼體設有總共3個元件,意味著:殼體設有用于散射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用于內轉塔式裝置的加固件和用于外轉塔式裝置的加固件。
然而,殼體的以下實施方式在要求專利保護的發(fā)明的范圍內:僅設有用于散射式系泊裝置和外轉塔式裝置的加固件的船殼;僅設有用于散射式系泊裝置和外轉塔式裝置的加固件的船殼;或者僅設有用于內轉塔裝置和外轉塔式裝置二者的加固件的船殼。
另一實施方式涉及上述船殼,其中,在首舷部分和中央部分之間設有橫向艙壁;中央部分包括在縱向方向上從船尾部分延伸至橫向艙壁的、以橫向距離d1間隔開的兩個縱向中央部分艙壁;首舷部分包括在縱向方向上從橫向艙壁延伸至首舷的、在內轉塔位置處以橫向距離d2間隔開的兩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當在俯視圖中觀察時,d2大于設置在兩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之間的內轉塔位置處的內轉塔最大外徑。因此,當構建上述縱向艙壁時,在新造殼體的構建期間已經考慮到位于首舷部分中的縱向艙壁之間的內轉塔的可能布置。同時,需要相對于一般縱向艙壁生產過程具有最小偏差。
優(yōu)選地,當在俯視圖中觀察時(即,當從上方觀察處于其一般方位的殼體時),d2大于d1,從而基本上向縱向艙壁露出調整叉狀件(tuningfork)的外表。
更優(yōu)選地,兩個縱向中央部分艙壁和兩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構成從船尾部分延伸到首舷的兩個連續(xù)縱向艙壁,也就是說,縱向艙壁實際上并沒有與橫向艙壁相交或者被橫向艙壁中斷。
另一實施方式涉及上述船殼,其中,首舷部分包括在縱向方向上延伸的垂直對稱平面;當在俯視圖觀察時,縱向首舷部分艙壁各自設置在垂直對稱平面的一側;縱向首舷部分艙壁從橫向艙壁延伸至首舷,使得:每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的第一部分相對于垂直對稱平面發(fā)散,第二連續(xù)部分與垂直對稱平面大體平行地延伸,從而在內轉塔位置處形成用于內轉塔的接納空間。(直的)發(fā)散部分使得更容易獲取上述調整叉狀件形狀,以創(chuàng)建用于接納內轉塔的接納空間。實際上,相比于只有沿船舶的長度方向從船尾延伸到首舷的兩個縱向艙壁,在首舷部分獲得這種縱向艙壁配置必須花費的時間量相對更少。
實施方式涉及上述船殼,其中,第三連續(xù)部分朝向垂直對稱平面匯聚??v向首舷部分艙壁的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優(yōu)選地相對垂直對稱平面以某一角度延伸,并且具有這樣的尺寸:當在俯視圖中觀察時,每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各自可被觀察到曲率中心與可接納在接納空間中的內轉塔的中心點重合的弧形。
又一實施方式涉及上述船殼,該船殼包括一個或多個可移除推進單元。每個推進單元可連接或關聯(lián)至也可移除的(動力)發(fā)電機單元。
因此,通過使用由可移除推進單元提供的推進力,船殼可從第一個位置(具體地,干船塢)被運輸?shù)降诙€位置(更具代表性地,fpso或fso碼頭邊)。當已經在碼頭邊執(zhí)行選擇性的工作(集成所選擇的系泊系統(tǒng)和立管連接點(意味著添加(上部或下部)立管平臺)、集成內部或外轉塔、添加處理模塊、添加火炬塔、起重機等)之后,已完成的fso或fso可以通過其自身的推進系統(tǒng)運輸?shù)胶C嫔a位置,在該位置中,立管和系泊線連接至相應的立管和系泊線連接點。在運輸并鉤合立管和系泊線連接點之后,將臨時的可移除推進單元和相關聯(lián)的發(fā)電機從殼體分離然后移除,以使得它們可用于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fpso或fso殼體。因此,不再需要在船殼中安裝永久性的推進器,這樣將會降低fpso或fso的最初的資本支出成本。
在實施方式中,甲板包括適于支撐火炬塔的加固件和用于支撐一個或多個重型起重機的加固件。
本發(fā)明另一方面涉及生產船舶的方法,該船舶使用上述船殼作為浮式烴儲存和/或處理設備,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甲板上設置位于處理模塊加固件的位置處的烴處理模塊,
-選擇期望的立管和錨線裝置,例如散射式系泊裝置、內轉塔式裝置或者外轉塔式裝置,以及
-配置與期望的錨線和立管裝置一起使用的船殼,具體地通過設置錨線連接點和立管連接點來進行配置。
通??稍谶h離干船塢的第二位置處執(zhí)行上述方法,以獲得最終的或接近最終的fpso或fso。
上述方法還可包括以下步驟:
-將用作浮式儲存和處理設備的船舶運輸?shù)交诤4驳木诟浇奈恢茫?/p>
-將錨線連接到錨線連接點,并且將立管連接到立管連接點。
在上述方法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因此在第一位置處生產上述船殼,并且在與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處執(zhí)行生產船舶的方法,在該方法中使用船殼作為浮式烴儲存和/或處理設備(fpso,fso),該包法包括將船殼從第一位置運輸?shù)降诙恢谩?/p>
優(yōu)選地,在將船殼從第一位置運輸?shù)降诙恢弥?,將可移除推進單元集成并連接到船殼,其中通過使用由可移除推進單元提供的推進力使船殼從第一位置運輸?shù)降诙恢?;在運輸完成后使可移除推進單元從殼體斷開連接。如上所述,第一位置包括干船塢,第二位置是適于接納船殼的碼頭邊,具體地是fso或fpso碼頭邊,使得在干船塢處花費總共的fso或fpso構建和集成處理時間中的僅相對小的部分。
專利公開us2011/263169a1、us2003/205188a1、us6126501a、us2009/126617a1、us6453838a1和us2009/078185a1描述了更多的技術背景。
附圖說明
將通過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參照附圖詳細描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船殼的實施方式。在附圖中:
圖1示出具有預裝加固件的船殼的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示出圖1中所示的船殼的首舷部分的特寫視圖;
圖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船殼在典型縱向船殼位置處的實施方式的橫截面,在該位置處可看見要與散射式系泊(spread-moored)裝置一起使用的錨線裝置;
圖4示出根據(jù)圖3的實施方式在典型縱向船殼位置處的局部橫截面,在該位置處可看見立管平臺(riserbalcony);以及
圖5示出根據(jù)圖3和圖4的船殼的實施方式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將結合地討論圖1至圖5。圖1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浮式烴處理和儲存設備(fpso)的具有預裝加固件的殼體1的立體圖。殼體1包括船尾部分2(如圖1右下部分所示)、首舷部分3(如圖1左上部分所示)和位于首舷部分3和船尾部分2之間的中央部分4,并且縱向殼體側5包括船尾部分2、首舷部分3和中央部分4的縱向殼體側。殼體1上布置有甲板6,該甲板6用于支撐處理模塊(未示出),例如用于fpso的烴處理模塊或用于fso的計量撬。另外,殼體1內部設置有烴儲存罐(未示出),該烴儲存罐用于儲存將從基于海床的井口(fpso)直接獲得的或者在fso的情況下通過另一烴生產船(未示出)間接獲得的烴。在使用期間,提供用于與錨線連接的錨固連接裝置7(參見圖3和圖5),其中所述錨線適于將fpso或fso錨固至海床。如圖1-5所示,船殼1的方位與該船殼1在使用期間的一般方位對應。例如,船殼1的寬度(在y方向上)可例如總計60m。船舶在縱向x方向上的長度通??煽傆?50m。
根據(jù)本發(fā)明,甲板6包括用于在使用期間支撐烴處理模塊和其他模塊的處理模塊加固件8。在殼體1的首舷部分3附近,示出該處理模塊加固件的示例。除了支撐處理模塊之外,可對甲板6設置類似的加固件,特別是用于火炬、起重機(例如圖2和圖5中所示的起重機座25)或排氣桅桿的加固件。
兩個縱向殼體側5均可包括在首舷部分3附近或在首舷部分3中的系泊線連接加固件9,該系泊線連接加固件9用于連接要與散射式系泊錨線裝置13一起使用的系泊線。這種系泊線連接加固件9中的兩個布置在船殼1的兩側靠近首舷部分3或位于首舷部分3中。類似地,這種系泊線連接加固件9中的兩個以類似的方式布置在船殼1的船尾部分2處。就散射式系泊錨線裝置13而言,在甲板6的平面處,在系泊線加固件9上方,可優(yōu)選地設置鏈張緊系統(tǒng)加固件26(參見圖2),以向用于使鏈張緊的鏈張緊系統(tǒng)27提供支撐。
此外,一個或多個縱向殼體側5可包括在縱向x方向上布置在各系泊線連接加固件9之間的下部立管連接加固件10和上部立管連接加固件14。立管連接加固件10和14用于支撐連接立管31(參見圖4)的下部和上部立管平臺28、29(參見圖4和圖5)。立管連接加固件10、14在縱向x方向上的長度優(yōu)選地與各個立管平臺28、29的長度相對應。
優(yōu)選地,船殼1包括處于船舶的兩個縱向側5處(如圖3、圖4和圖5所示)的壓載艙32。更優(yōu)選地,壓載艙32包括系泊線連接加固件9、下部立管連接加固件10、上部立管連接加固件14和/或鏈張緊系統(tǒng)加固件26,即,這些加固件9、10、14、26隨后布置在壓載艙32的中空空間中。加固件9、10、14、26可包括在與縱向x方向垂直的平面中,例如在壓載艙32的中空空間的整個橫截面上延伸的加固板。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錨固連接裝置7、鏈張緊系統(tǒng)27和下部、上部立管平臺28、29也要連接或布置在相應的壓載艙32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首舷部分3可包括用于接納內部和外轉塔(未示出)的內轉塔加固件11和外轉塔加固件12二者。隨后,對轉塔設置錨線連接點和立管連接點。如前面提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殼體可具有用于所有3種類型系泊裝置的加固件(用于散射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用于內轉塔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和用于外轉塔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或者僅僅用于3種系泊裝置中的2種的加固件,例如用于散射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結合用于內轉塔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或者用于散射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結合用于外轉塔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又或者用于內轉塔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結合用于外轉塔式系泊裝置的加固件。
如圖5右部所示,首舷部分3與中央部分4之間設有橫向(即,在y方向上延伸)艙壁15。中央部分4包括在縱向x方向上從船尾部分2延伸到橫向艙壁15的、以橫向距離d1間隔開的兩個縱向中央部分艙壁16。首舷部分3包括在縱向x方向上從橫向艙壁15延伸到首舷19的、以橫向距離d2在內轉塔位置itp處間隔形的兩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17,其中,當在俯視圖中觀察時,d2大于要在內轉塔位置itp處布置在兩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17之間的內轉塔的最大外徑。d2優(yōu)選地大于d1,例如為d1的1.5-2.5倍,例如為d1的約2倍。
兩個縱向中央部分艙壁16和的兩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17均構成從船尾部分延伸至首舷19的兩個連續(xù)縱向艙壁18,即這些縱向艙壁18各自形成單個整體的元件。
船殼1,特別是首舷部分3,包括在縱向x方向上延伸的垂直對稱平面p。當在俯視圖中觀察時,縱向首舷部分艙壁17各自布置在垂直對稱平面p的一側。縱向首舷部分艙壁17從橫向艙壁15延伸至首舷19,使得:每個縱向首舷部分艙壁的第一部分20相對于垂直對稱平面p偏離。第二連續(xù)部分21與垂直對稱平面p大體平行地延伸。因此,內轉塔位置itp處形成用于內轉塔的接納空間23。優(yōu)選地,第三連續(xù)部分22朝向垂直對稱平面p匯聚。縱向首舷部分艙壁17的第一部分20、第二部分21和第三部分22以相對垂直對稱平面p成某一角度的方向延伸,并且當在俯視圖中觀察時具有這樣的尺寸:縱向首舷部分艙壁17各自可粗略地被觀察為曲率中心與可接納在接納空間23中的內轉塔的中心點30重合的弧形。當在俯視圖中觀察時,上面提到的角度可例如是指相對于垂直對稱平面p成30-60°、優(yōu)選地成45°的封閉角。
在具體配置中,船殼1包括一個或多個可移除推進單元24,例如方位推進器等,以便從干船塢被運輸?shù)絝pso/fso碼頭邊和/或從fpso/fso碼頭邊運輸?shù)缴a海邊,在生產海邊中fpso或fso將安裝并連接到系泊線。還可設想到可移除的柴油驅動或燃氣驅動的推進單元,以及與可移除的推進單元相關聯(lián)的可移除發(fā)電機。
因此,通過參考上述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將意識到,在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精神的范圍的情況下,實施方式可設想到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公知的各種修改和替代形式。因此,雖然對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它們僅僅是示例而不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參考標記
1.船殼
2.船殼船尾部分
3.船殼首舷部分
4.船殼中央部分
5.縱向殼體側
6.甲板
7.錨固連接裝置
8.處理模塊加固件
9.錨線連接加固件
10.下部立管連接加固件
11.內轉塔加固件
12.外轉塔加固件
13.散射式系泊錨線裝置
14.上部立管連接加固件
15.橫向艙壁
16.縱向中央部分艙壁
17.縱向首舷部分艙壁
18.連續(xù)縱向艙壁
19.首舷
20.第一部分
21.第二部分
22.第三部分
23.接納空間
24.可移除推進單元
25.起重機座
26.鏈張緊系統(tǒng)加固件
27.鏈張緊系統(tǒng)
28.下部立管平臺
29.上部立管平臺
30.內轉塔中心點
31.立管
32.壓載艙
x=縱向方向
y=橫向方向
itp=內轉塔位置
p=垂直對稱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