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通道裝置,其允許在包圍殼的不同區(qū)域、例如飛行器的不同區(qū)域之間進行受控甚至安全的連通。更具體地,所述通道裝置尤其能夠保護從客艙進入到駕駛艙。本發(fā)明還涉及裝配有所述通道裝置的飛行器。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飛機中,通過設置有進入通道門的遮蔽分離隔板將駕駛艙與客艙分離。可從駕駛艙內部鎖定門以避免來自客艙的任何侵犯??团撛隈{駛艙附近可具有不同類型的配置:
-廁所毗鄰客艙和駕駛艙之間的分離隔板且定位在所述分離隔板的門一側;
-廁所和廚房毗鄰客艙和駕駛艙之間的分離隔板且在橫向于飛機的方向上定位在所述隔板的門兩側;
-乘客座椅被安置在最接近客艙和駕駛艙之間的分離隔板處。
很少有飛機布置僅供駕駛員使用的廁所。駕駛員必須離開駕駛艙以使用乘客用的廁所。例如為了檢驗飛機系統(tǒng)狀態(tài),駕駛員還希望能到達客艙。飛機乘務員也可能需要到達駕駛艙,例如為駕駛員送餐。然而使用進入通道門使駕駛員暴露于來自客艙的侵犯。
存在一種構型,其建議廁所和廚房毗鄰駕駛艙并且?guī)蛷N房布置在進入到駕駛艙的進入通道門的兩側。在該情況下,廁所和廚房形成保護駕駛艙的進入通道的保護過道。然而在其它構型中,需要提供如隔艙的輔助保護系統(tǒng)。
已知申請于2010年10月8日的專利FR2965793,通過由能夠相對獨立移動的可活動側壁形成的隔艙保護進入到駕駛艙的進入通道,以在可活動側壁間設置能夠到達駕駛艙或客艙的唯一開口。這種裝置具有的缺點在于,更具體地在座椅接近分隔駕駛艙與客艙的隔板的構型中,其占據較大的客艙空間。然而,為了乘客的舒適需要布置到達隔艙以及退出客艙中用于乘客座椅的空間的最小進入通道周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此,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道裝置,其允許在穿有至少一個開口的包圍殼的至少兩個區(qū)域之間進行安全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裝置包括折疊門,所述折疊門能夠在折疊位置關閉至少一個所述開口和在展開位置與至少一個能移動蓋板一起形成一隔艙,所述能移動蓋板能夠關閉所述開口,所述開口通過展開所述折疊門而暢通。
通過隔艙的主要構成部分在所述主要構成能夠關閉的所述通道處重疊,在不需要使用隔艙時,通道裝置釋放鄰近的客艙空間。這表明簡單和可收起的進入通道安全系統(tǒng)能夠釋放客艙空間并增加乘客座椅數(shù)量。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單獨或結合采用的至少一個可選特征。
所述隔艙由折疊門、能移動蓋板和隔板/側壁在所述包圍殼的所述區(qū)域之間形成,折疊門的端部之一挨靠所述區(qū)域之一固定以及廁所門固定在所述側壁處。
所述折疊門為帶兩個門扇的折疊門,所述門扇呈彼此相對轉動地鉸接的兩個平板體的形式,所述平板體的相同的形狀和尺寸使得平板體疊置并以調節(jié)的方式插置在所述開口中,以便完全關閉所述開口。
所述折疊門的縱向邊部之一被轉動鉸接于所述折疊門所關閉的所述開口的縱向邊部之一處。
所述能移動蓋板被附接抵靠分開兩個區(qū)域的隔板、沿隔板平移移動并且所具有的尺寸使得所述能移動蓋板完全封閉所述隔板中的開口以關閉所述開口。
保持、定位和鎖定部件被設置在折疊門處并與設置于包圍殼的固定結構上的相應部件相配合,以將所述折疊門鎖固在關閉折疊位置以及隔艙的展開位置。
加強件被設置在鄰接所述折疊門的隔板的邊部處,用以吸收所述折疊門的厚度,或鄰接所述折疊門的所述隔板包括兩個偏移部分,用以吸收所述折疊門的厚度。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飛行器,其包括至少兩個區(qū)域和具有前述特征且允許在所述至少兩個區(qū)域之間進行安全連通的通道裝置。
所述至少兩個區(qū)域中的一個區(qū)域是駕駛艙,所述只至少兩個區(qū)域中的另一個區(qū)域是客艙;并且,所述折疊門關閉客艙和駕駛艙之間的進入通道。
還可能的是,所述至少兩個區(qū)域中的再一個區(qū)域為廁所;并且,展開的折疊門置于廁所的側壁之一上,以便利用所述側壁、廁所門、隔板和能移動蓋板形成一隔艙。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控制進入通道的方法,其允許使穿有至少一個開口包圍殼的至少兩個區(qū)域之間的連通安全;所述方法包括自折疊位置向一位置展開折疊門,在所述折疊位置,所述折疊門關閉至少一個所述開口,在該位置,所述折疊門與至少一個能移動蓋板一起形成一隔艙,所述能移動蓋板能夠關閉所述開口,所述開口通過展開所述折疊門而暢通。
附圖說明
通過閱讀以下參照附圖對以限制性例子給出的根據本發(fā)明的裝置的說明,本發(fā)明的其它目的、優(yōu)點和特征將顯示出來,其中:
·圖1為未設置根據本發(fā)明的通道裝置的飛行器前部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2為在兩個使用位置中的根據本發(fā)明的通道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3為被集裝到飛行器前部的通道裝置的另一實施方式的俯視示意圖;
·圖4a和4b為以示意性方式示出的分別在鎖固位置和釋放位置的通道裝置的鎖定部件的側面簡化視圖;
·圖5a至5d為被集裝到飛行器前部的圖3、4a和4b上所示通道裝置的一實施方式的使用位置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5所示,在示意而非限制性范圍內描述的通道裝置1示出為進入到飛行器4中的駕駛艙2的進入通道。在不需要進入到某些區(qū)域的任何通道或僅一個通道不安全時,通道裝置可被用于需要以安全方式通到包圍殼的多個鄰近區(qū)域和完全釋放由通道裝置在一些區(qū)域上占據空間的任何其它應用。
以通常的方式和如圖1所示,通過隔板8將駕駛艙2與客艙6分開。隔板8具有的開口10允許在駕駛艙和客艙之間用于駕駛員、乘務員、空乘人員、或其它人員通過??团?包括設有相對飛行器4的縱向軸線X-X橫向布置的12排座椅14的區(qū)域、廁所16、廚房、休息區(qū)、儲藏區(qū)或根據各種和不同配置的任何其它類型的區(qū)域。通道裝置1的目的在于被集裝到飛行器,以在本身構成一個區(qū)域的駕駛艙和客艙的區(qū)域之間實施前述功能。
在圖1上所示和表示客艙特定構型的實施方式中,客艙6包括廁所16,廁所鄰近隔板8并設置有在廁所16和客艙6之間提供通過的開口18。12排座椅相繼直到隔板8和直到廁所16。中央通行過道20將橫向上位于廁所16側的12A排座椅與位于另一側的12B排座椅分開。僅示出由乘客占據的分別最接近廁所16和隔板8的第12A’和12B’排的一些座椅,以清楚地示出乘客放置腿部的空間。通道裝置1被集裝到所示構型上以管理示出的所述構型的不同區(qū)域之間的進入通道,所述區(qū)域即由駕駛艙2構成的第一區(qū)域、由廁所16構成的第二區(qū)域和由客艙6的乘客區(qū)域構成的第三區(qū)域,在第三區(qū)域中排列有12排座椅14。所要求的進入通道在圖1中用雙箭頭標出:通向駕駛艙2的進入通道、通向廁所16的進入通道、通向客艙6的進入通道和更確切地通向客艙6的縱向過道20和橫向過道22的通道。
圖1清楚地示出傳統(tǒng)隔艙的體積大小,傳統(tǒng)隔艙必須去掉最接近隔艙的乘客座椅12。
通道裝置1位于中央過道20的延長部上的中央縱向軸線X-X上以及通過廁所16和位于隔板8和第12’B排座椅之間的橫向過道22的橫向軸線上。如此通道裝置以更通常的方式定位在鄰近區(qū)域的交叉處,對于這些鄰近區(qū)域希望管理進入通道,并在不需要這種管理時保持自由空間。
如圖2所示,通道裝置1具有的折疊門24包括彼此相對轉動鉸接的至少兩個門扇26、28。門24的門扇26、28為實心板形式且形狀和尺寸相同以可相重疊。由于板體26、28的重疊,門24的厚度大于隔板8的厚度,加強件30被設置于隔板開口10處,門24插置在開口中以吸收門的厚度,從而使其不會相對隔板8的駕駛艙側和/或客艙側的表面突出。加強件30還具有輔助功能,提供的結構框架賦予組件、更具體地賦予隔板8和門24以剛性和抗力。圖3所示的另一技術方案用于避免不位于隔板8的延續(xù)部中的板體26、28中的一個被設置與門24的形狀相適配的隔板偏移。因此,為了允許隔板8偏移,需要隔板由兩部分構成:同樣在該構型的情況下,門24具有的豎直尺寸與隔板的豎直尺寸相同,以使門24將隔板分成兩個部分8A和8B。而另一技術方案包括縱向偏移、即沿軸線X-X偏移,隔板的部分8A橫向上位于門24的一側,相對地隔板部分8B位于門的另一側。在附圖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板體26、28具有矩形形狀,其縱向側部32、34、36、38的尺寸大于橫向側部40、42的尺寸(在俯視圖中,僅兩個上橫向側部在附圖上可見)。通過其縱向側部34、36板體26、28被彼此相互固定在一起。板體圍繞與板體26、28的縱向側部32-38平行的軸44轉動地相互鉸接。
折疊門24以轉動地鉸接的方式固定到隔板8,并且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折疊門固定于加強件30。更確切地,門24的板體28的與側部36相對的縱向側部38被固定于門的另一板體26,該另一板體以圍繞與軸44平行的軸46轉動鉸接的方式被固定于加強件30。因此,門24的板體28被固定于加強件30。固定于板體28的板體26是自由的且在下文中被稱為自由板體26。以相同的方式,自由板體26的自由縱向側部32將在下面稱為自由縱向側部32。鑒于門24圍繞固定軸46轉動,注意到使板體26相對另一板體28轉動的軸44在一圓弧上移動,圓弧的半徑與板體28的寬度相同。
板體間的板體鉸接機械系統(tǒng)和將板體28鉸接在隔板8或加強件30上的鉸接機械系統(tǒng)選擇成使得折疊門圍繞軸46向駕駛艙外部樞轉,這是由于開口10處可能具有蓋板(volet)48,如于下文可見。自由板體26圍繞板體28樞轉,以便在門24沿著隔板8處于關閉位置時自由板體定位于駕駛艙一側:由此板體28位于駕駛艙上。從以上可知,如果圍繞門24的軸46的鉸接位于開口10的右側(或者在第12B排座椅一側),板體28和板體26表現(xiàn)為在逆時針方向上轉動。板體26、28在相同旋轉方向上轉動,這便于操作。事實上,首先使門28在折疊位置上圍繞軸46樞轉,然后展開門并使板體28圍繞軸44樞轉。還可能實施兩個操作或同時實施這兩個操作的一部分,即展開板體26同時使板體28樞轉。
利用合頁50將板體26、28彼此鉸接地固定在一起;利用合頁52將門24本身鉸接地固定于隔板8或加強件30。合頁50、52定位成能夠進行前述移動的方式。因此,合頁50被固定在板體26、28上,以使所述合頁50的鉸鏈(gond)與鉸接軸44相混同。合頁52被固定在板體28上和隔板8或加強件30上,以使所述合頁52的鉸鏈與鉸接軸46相混同。
所述門24的板體26、28具有處于開口10中的關閉位置以及隔艙位置的定位和保持部件。所述定位和保持部件為已知類型的定位和保持部件并例如可呈鎖閂/鎖橫頭系統(tǒng)形式。鎖閂被設置在門24處以及鎖橫頭被設置于飛行器中固定結構處。根據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板體26、28裝配有相應的鎖閂54、56。在開口10的關閉位置,板體26的鎖閂54被用于接合在設置于隔板8處或加強件30處的對應鎖橫頭中。板體28的鎖閂56被用于接合在被設置于加強件30處的對應鎖橫頭中。在設置隔板偏移的實施方式的情況下,板體28上未設置有任何鎖閂。在展開位置,板體26的自由縱向側部32的鎖閂54被用于接合在設置于廁所側壁60處的鎖橫頭中,更具體地在側壁60上開設有開口18并由門62關閉開口18。鎖橫頭位于開口18最遠離駕駛艙和最接近座椅12’A的一側。立柱64可被設置于側壁60上以于此處集裝相關鎖橫頭。將所述立柱集裝到或可用任何類型的部件將所述立柱附接和固定到側壁60上。
門24的板體26、28還可具有任何已知類型的就位鎖定部件。鎖定部件例如可呈裝配板體和與對應容置部相配合的銷釘形式,容置部被設置于按需要適配的飛行器結構處。在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板體28的與另一板體26相連結的縱向邊緣36包括一個或兩個銷釘66,所述銷釘能夠相對所述板體28的橫向邊緣突出,以引導在被設置在地板確定地點和/或客艙頂篷確定地點的容置部中:其中一個用于將門24鎖定于開口10的關閉位置,另一個用于將門鎖定在展開位置處。圖4a和4b以示意性方式示出一個或多個銷釘66是怎樣進行操作的。在圖4a和4b中,板體包括兩個銷釘66。在圖4b中,銷釘完全縮回和定位于板體28內部。從而板體可自由移動。在圖4a中,銷釘66示出位于鎖定位置:其相對橫向邊緣的周邊側向表面突出,以引導在被設置于地板和頂篷處的容置部68中。板體28從而固定不動。
定位和保持部件以及鎖定部件能夠將門24鎖固在兩個不同的位置:以下稱為收起位置的開口10的關閉位置和以下稱為隔艙位置的門24的板體26、28的展開位置。
在收起位置,折疊門24的板體26、28相靠折疊而門24被以調節(jié)方式插置于開口10中,以關閉通向駕駛艙2的通道。由于鄰近開口10和18的客艙空間暢通,位置被稱為收起位置。用于形成隔艙型安全區(qū)域的待組裝整體元件可被收起:其不占用客艙上任何空間和最接近駕駛艙2的12’A和12’B排乘客不會感到任何影響。因此,相對由于例如隔艙的空間體積第一排必須遠離的配置,還可能將這些排的座椅更接近駕駛艙和將補充座椅加設到客艙中。
在隔艙位置,門24被展開;板體26、28彼此相對樞轉和兩板體的組件相對隔板/加強件樞轉,以包封開口10和18。為此,廁所16的開口18優(yōu)選地很接近駕駛艙2。確定門24和更確切地門扇26、28、蓋板48(下面描述)、開口10、開口18、側壁60的尺寸,開口18與開口10之間的距離以優(yōu)化配置和通道裝置1在所述配置中的集裝。
蓋板48為易于移動以關閉或釋放開口10的板體。因此其使也確保所述功能的門24完整化。在圖2至5所示的實施方式中,在駕駛艙2的內部沿隔板8滑動蓋板?;瑒由w板48呈實心板的形式。其被附接于隔板8和沿地板和頂篷上設置的滑軌平移滑行,以在門24處于關閉位置時遮擋開口10和重新附接于門24的板體26。因此,在門24展開時,蓋板48遮擋通向駕駛艙的通道。處于開口10的關閉位置的隔板8、蓋板48、側壁60、處于關閉位置的廁所門62、展開折疊門24的板體26、28一起形成關閉、封閉且安全的一空間,可防御從一個區(qū)域到達另一區(qū)域的任何攻擊。所述關閉和封閉的空間起到隔艙的作用。在圖5a至5d中,在開口10處的滑軌被遮掩以示出蓋板48在開口10處釋出空間。
通道裝置整體或僅某些部分可被例如各個板體26、28又或蓋板48遮擋。例如通過加設防彈薄鋼板覆層實施遮擋。
不同于上面所示實施方式的任何其它實施方式是可能的。
因此,例如滑動蓋板48可以樞轉。動力學可以是不同的,而折疊門24被展開以構成帶有上面提及其它元件的隔艙。
可以手動或自動方式操作通道裝置。在手動控制的情況下,客艙中的人員應保證折疊門的展開。因此,如果駕駛艙人員希望安全到達,其應通過或者無線電或其它方式與客艙人員安全地聯(lián)絡,以要求其使隔艙就位。應預先確保通過使蓋板48就位以關閉開口10來保護駕駛艙通道,然后解鎖鎖閂/鎖橫頭和/或銷釘系統(tǒng)以能夠使客艙人員移動板體26、28。按照使用和希望的安全性,可確定由客艙中人員或由駕駛艙內人員解鎖所述系統(tǒng)中的一個、多個或全部。在如攝像機的輔助可視部件可使相關區(qū)域可視,以保證隔艙就位。在自動控制的情況下,以相同方式確定客艙內或駕駛艙內人員解鎖所述定位、保持和鎖定系統(tǒng)中的一個、多個或全部。可用任何已知類型的部件——例如機動操作的和自客艙地板和頂篷聯(lián)結到自由板體26或板體28的橫向邊緣的齒輪/齒條系統(tǒng)——控制門24的板體26、28的移動。傳感器還可被加設到自動系統(tǒng)以在檢測到開口10或18或隔艙中的人員通過時觸發(fā)隔艙的一些部件的移動。
圖5a至5d示出在通道裝置1被用于以下詳細描述的環(huán)境中時通道裝置1的四種狀態(tài)。
如圖5a至5d所示,裝配有通道裝置1的飛行器是單過道的。中央通行過道20位于與允許在駕駛艙2與客艙6之間通過的開口10相同的縱向軸線上。廁所16抵靠隔板8且在過道20的相同側定位,在當前情況下,在客艙6內部面對駕駛艙2在縱向軸線X-X的左側定位。廁所16設置有允許在廁所16與客艙6之間的進入通道的開口18。開口18被以極接近駕駛艙2的方式定位。乘客座椅12’A排中的一個在廁所16附近和乘客座椅12’B排中的一個在隔板8附近。
定位通道裝置以控制駕駛艙開口10和廁所開口18處、即在駕駛艙2、廁所16和客艙6區(qū)域之間通過。因此通道裝置位于設置于駕駛艙2、廁所16和客艙6之間的通道交叉口處。確定折疊門24和更確切地板體24、26的尺寸以使它們遮擋開口10,以阻止在客艙和駕駛艙之間通過。確定廁所門60的尺寸以使其遮擋開口18,以阻止在客艙和廁所之間通過。確定蓋板48的尺寸以使其遮擋開口10,以阻止客艙和駕駛艙之間通過。
在不安全使用條件下,通道裝置1被收起。僅在安全進入情況下使用的隔艙是不可見的且?guī)_口16和駕駛艙開口10前的空間暢通。除了關閉通向駕駛艙2的進入通道的門24為折疊門外,可以傳統(tǒng)方式實施通向廁所和駕駛艙的進入通道,通過加設加強件30或隔板8a、8b的偏移來改變傳統(tǒng)的基本配置。
圖5a示出通道裝置1的使用,用于以非安全方式控制例如駕駛員或乘務員使用的駕駛艙2與客艙6之間的通過。門24的板體本身被折疊和彼此相互附接??稍O置傳統(tǒng)類型的部件以相互抵靠鎖固在一起。折疊門24移動相互抵靠的折疊板體以遮掩或釋放開口10且能夠使或不使客艙內的人員到達駕駛艙或駕駛艙內人員到達客艙。
圖5b示出用于以非安全方式控制客艙6與廁所16之間的通過的通道裝置1的使用。定位折疊門24以阻止在客艙6與駕駛艙2之間通過。用廁所門62封閉通向廁所16的進入通道以不被坐于第12’B排上的乘客看到。廁所門62以傳統(tǒng)方式開啟和關閉以使要使用的人員(乘客、駕駛員、乘務員……)能夠或不能到達廁所。
通道裝置1允許在上面描述兩種情況下在控制客艙與駕駛艙之間和客艙與廁所之間傳統(tǒng)類型的進入通道,同時使在第12’A、12’B排上的乘客不受這些通道的任何影響。
圖5c示出通道裝置1的使用,以能夠使駕駛艙內的駕駛員或任何其它人員以安全方式到達廁所16,同時保護他們不受客艙內人員的任何可能的攻擊。如圖5c所示,各個步驟具有標號且由適當示意圖表示。在第一步驟,人員位于駕駛艙內且折疊門24處于關閉位置:保持、定位和鎖定部件被扣接以將門24鎖固在位置上。在步驟2,控制可為手動或自動的,駕駛艙內的人員按箭頭所示觸發(fā)滑動蓋板48的移動。蓋板48平移移動并定位在開口10和折疊門24前面。在步驟3,保持、定位和鎖定部件被釋放:鎖閂54、56被從對應鎖橫頭抽出和銷釘66被從其容置部中抽出。折疊門24圍繞軸46在附圖中沿箭頭方向樞轉,門24的板體26、28在轉動時保持本身被折疊和彼此相附接。可設置傳統(tǒng)類型的部件以將板體彼此相互抵靠鎖固在一起。在步驟4和5,門24展開:同時持續(xù)圍繞軸46轉動,板體26、28圍繞軸44樞轉(見附圖所示轉動方向),以便板體彼此分離以一起形成V形蓋體,V形蓋體漸漸開啟以遮蓋開口10和18。在步驟6中,折疊門24的保持、定位和鎖定部件被觸發(fā)以將門24鎖固在隔艙位置上。鎖閂54插置在被設置在廁所16的側壁60的立柱64上的對應鎖橫頭中。在步驟7中,隔艙就位并被鎖固在位置上,駕駛艙內的人員觸發(fā)滑動蓋板48的移動以釋放開口10和因此進入到隔艙中。從而人員可進入由隔板8、廁所側壁60、廁所門62和板體26、28形成的隔艙中,通過移動蓋板48釋放由隔板8阻擋的進入通道。
在步驟8,位于隔艙內的人員觸發(fā)蓋板48的移動:滑動蓋板48重新回到駕駛艙的關閉位置以避免例如可能躲藏在廁所中的人任何侵入到駕駛艙中。在步驟9a和9b,因此人員可通過簡單地開啟廁所門61再將廁所門在其身后關閉來到達廁所。因此兩種選項是可能的:隔艙保持在位置上或在人員希望回到駕駛艙中時縮回和再次展開。為了恢復客艙,可進行反向操作。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完全安全的技術方案用以在駕駛艙與廁所進入通道,同時避免使客艙中的系統(tǒng)過大。
圖5d表示以安全方式使用通道裝置1,以使駕駛艙內的駕駛員或任何其它人員能夠到達客艙。以所述步驟的反向順序按相同方式實施通道裝置1的使用,以能夠使客艙內的乘務員或任何其它人員到達駕駛艙2,進一步的第一步驟包括使隔艙就位。如與圖5c中一樣,圖5d上的每個步驟都帶有標號和通過適當示意圖表示。在第一步驟,折疊門24處于關閉位置:保持、定位和鎖定部件被扣接以將門24鎖固在位置上。在步驟2,移動控制為手動或自動的,駕駛艙內的人員或由駕駛艙內人員聯(lián)系的客艙內人員觸發(fā)滑動蓋板48的移動。蓋板48按箭頭所示平移移動并定位在開口10和折疊門24前面。在步驟3,釋放保持、定位和鎖定部件:從對應鎖橫頭抽出鎖閂54、56和從容置部抽出銷釘66。折疊門24按附圖箭頭所示方向圍繞軸46樞轉,門24的板體26、28在轉動時保持本身被折疊和彼此相附接。可設置傳統(tǒng)類型部件以將板體彼此相互抵靠鎖固在一起。在步驟4和5,門24展開:同時持續(xù)圍繞軸46轉動,板體26、28圍繞軸44樞轉(見附圖所示轉動方向),以便板體彼此分離以一起形成V形蓋體,V形蓋體漸漸開啟以遮蓋開口10和18。在步驟6,折疊門24的保持、定位和鎖定部件被觸發(fā)以將門24鎖固在隔艙位置上。鎖閂54插置在被設置在廁所16的側壁60的立柱64上的對應鎖橫頭中。在步驟7,隔艙就位并被鎖固在位置上,駕駛艙內的人員觸發(fā)滑動蓋板48的移動以釋放開口10和因此進入到隔艙中。從而人員可進入由隔板8、廁所側壁60、廁所門62和板體26、28形成的隔艙中,通過移動蓋板48釋放由隔板8阻擋的進入通道。在步驟8,位于隔艙內的人員觸發(fā)蓋板48的移動:滑動蓋板48重新回到駕駛艙的關閉位置以避免客艙內人員在駕駛艙內的任何侵擾。在步驟8和9,因此人員可到達客艙并使自由板體26圍繞軸44自由樞轉,通過鎖定部件和更具體地通過銷釘66將板體28保持在位置上。為了恢復駕駛艙或為使客艙內人員進入駕駛艙,反向進行所述操作。因此從上面可觀察到,使客艙內人員安全到達駕駛艙的第一步驟包括使隔艙就位。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完全安全的用于在駕駛艙與客艙之間的進入通道的技術方案,同時避免客艙中的系統(tǒng)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