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瓶蓋,特別是一種盛裝液體瓶子的瓶蓋。
背景技術:
目前現(xiàn)有技術,盛裝各種液體物質的瓶子一般都設有旋蓋進行密封,例如,日常生 活中經(jīng)常接觸到的瓶裝飲用水、瓶裝飲料等,此種結構的瓶蓋為開放式,即旋轉開瓶蓋后, 就可直接飲用瓶內的液體物質。但是,有許多保鮮要求比較高的液體物質,在盛裝后,還需 將瓶子的出液口進行密封,然后再設置瓶蓋,以避免瓶內的液體物質與空氣接觸后,發(fā)生變 質,或瓶子翻倒后,液體物質還會漏出,但是此種密封結構,在使用過程中相當不便,旋開瓶 蓋后,有的還需借用其它工具打開吸嘴口處的密封層,才能飲用瓶內的液體物質,而且吸嘴 口處的密封層打開后就無法再次密封,瓶子翻倒后,液體還會漏出,弄臟衣物等,很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容易開啟密封膜,實用方便的液體瓶
至
ΓΤΠ ο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包括頂蓋板,所述頂蓋板的一側延伸成連接瓶口的連 接部,另一側延伸成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管口設置有密封膜,所述出液管的外壁設置有螺 紋;所述出液管螺紋連接有一螺牙旋蓋,所述螺牙旋蓋的頂部內側設置有與所述出液管的 管口對齊的頂桿,所述螺牙旋蓋裝配在出液管上后頂桿末端與密封膜之間留有間隙,所述 螺牙旋蓋旋緊后頂桿的末端頂破所述密封膜。作為本發(fā)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頂桿的下端面的截面呈角形。所述頂蓋板或出液管設置有進氣孔,所述進氣孔設置有氣孔蓋,所述氣孔蓋連接 有連接輥,所述螺牙旋蓋的內壁設置有內環(huán)臺,所述螺牙旋蓋裝配在出液管上后連接輥的 上端頂靠在所述內環(huán)臺上或者連接輥的上端與內環(huán)臺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螺牙旋蓋旋緊后 內環(huán)臺擠壓連接輥頂開所述氣孔蓋。所述出液管設置有軸向缺口,所述氣孔蓋位于所述缺口內。所述氣孔蓋為缺口底部的薄弱部位形成。所述螺牙旋蓋設置有定位槽,所述頂蓋板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桿。所述連接部內設置有液體閥,所述液體閥設置有與所述氣孔連通的導氣孔和與所 述出液管連通的出水孔。所述導氣孔和出水孔均設置有開關膜片,所述開桿膜片上設置有劃口。所述出液管的頂部與所述螺牙旋蓋之間設置有墊圈。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出液管的管口設置有密封膜,螺牙旋蓋的頂部內 側設置有與出液管的管口對齊的頂桿,螺牙旋蓋裝配在出液管上后頂桿末端與密封膜之間 留有間隙,使用時旋緊螺牙旋蓋,頂桿的末端頂破密封膜,然后反旋螺牙旋蓋,取下螺牙旋蓋即可飲用瓶中的液體,應用完畢后將螺牙旋蓋再旋回出液管上即可,使用方便。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圖3是本發(fā)明出液管、管座和底蓋位置關系的剖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初始狀態(tài)下的剖視圖。圖5是本發(fā)明最終狀態(tài)下的剖視圖。圖6是本發(fā)明螺牙旋蓋的立體圖之一。圖7是本發(fā)明螺牙旋蓋的立體圖之二。圖8是本發(fā)明閥芯的立體圖。圖9是本發(fā)明進一步改進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至圖9,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它包括頂蓋板12,所述頂蓋板12 的一側延伸成連接瓶口的連接部11,另一延伸成出液管4,所述出液管4的管口設置有密封 膜31,所述出液管4的外壁設置有螺紋41 ;所述出液管4螺紋連接有一螺牙旋蓋5,所述螺 牙旋蓋5的頂部內側設置有與所述出液管4的管口對齊的頂桿51,所述螺牙旋蓋5裝配在 出液管4上后頂桿51末端與密封膜31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螺牙旋蓋5旋緊后頂桿51的末 端頂破所述密封膜31,為方便頂破或劃破密封膜31,所述頂桿51的下端面的截面適宜呈角 形,參照圖6,也可以在頂桿51的端面設置楔形件56,螺牙旋蓋5轉動的過程中楔形件56 也容易劃破或頂破密封膜31。所述頂蓋板12或出液管4設置有進氣孔43,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液管4設置有 軸向缺口 42,所述氣孔蓋3位于所述缺口 42內,所述進氣孔43設置有氣孔蓋3,該氣孔蓋 3可以單獨設置,如設置橡膠蓋子塞在所述進氣孔內,本實施例中,所述氣孔蓋3為缺口 42 底部的薄弱部位形成。所述氣孔蓋3連接有連接輥431,所述螺牙旋蓋5的內壁設置有內環(huán) 臺55,本實施例中,螺牙旋蓋5為由上小下大的“凸”字形結構,內環(huán)臺55即為螺牙旋蓋5 的徑向連接部位。
在應用的過程中,嘴唇有可能堵住缺口 42使空氣不能進入,造成瓶內的壓力較小,液 體不能順暢流出,本發(fā)明在缺口 42下的出液管4上有軸向槽44,即使嘴唇堵住缺口 42,空 氣仍可通過軸向槽44進入缺口內,使液體流出順暢。所述螺牙旋蓋5裝配在出液管上后連接輥431的上端頂靠在所述內環(huán)臺55上或 者連接輥431的上端與內環(huán)臺55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螺牙旋蓋5旋緊后內環(huán)臺55擠壓連 接輥431頂破所述氣孔蓋3,連接輥431和氣孔蓋3 —同掉入連接部11,或者擰下螺牙旋蓋 5后將連接輥431和氣孔蓋3去掉。裝配后,由于螺牙旋蓋5只是旋接在出液管4上,螺牙旋蓋5的底端大概位于出液 管4的螺紋段中間位置,在螺牙旋蓋5的裝配過程中,有可能螺牙旋蓋5多旋了一圈,導致 頂桿51的末端頂破所述密封膜31,為解決這一問題,參照圖9,可以在所述出液管4的頂部與所述螺牙旋蓋5之間設置墊圈7,螺牙旋蓋5在裝配的過程中依靠墊圈7的限位作用,可 確保頂桿51的末端與所述密封膜31之間的距離,從而確保密封膜31不會被頂桿51的末 端頂破。所述螺牙旋蓋5設置有定位槽521,所述頂蓋板12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槽521配合 的定位桿13,在裝配后,定位桿13擋在定位槽521內,防止在運輸過程中螺牙旋蓋5自由轉 動脫落或頂破密封膜31,使用時稍施力即可旋轉螺牙旋蓋5。所述連接部11內設置有液體閥62,該液體閥62為硅膠閥,所述液體閥62設置有 與所述進氣孔連通的導氣孔623和與所述出液管4連通的出水孔621,所述導氣孔623和出 水孔621均設置有開關膜片6221,所述開桿膜片6221上設置有劃口 522,該劃口 622可以 呈弧形、直線形、十字形或V字形等,喝水時一吸出液管4,導氣孔623和出水孔621處的開 關膜片6221打開,瓶中的液體通過出水孔621流出,從導氣孔623進空氣補充瓶內壓力,不 吸出液管4時,導氣孔623和出水孔621處的開關膜片6221關閉,該液體閥62的設置,防 止瓶子傾倒后瓶內液體流出。在使用時,先旋下螺牙旋蓋5,去掉墊圈7,然后再旋上螺牙旋蓋5,隨著螺牙旋蓋 5的繼續(xù)旋進,頂桿51的末端頂破密封膜31,同時,螺牙旋蓋5內的內環(huán)臺55擠壓連接輥 431頂破氣孔蓋3,然后反旋螺牙旋蓋,旋下螺牙旋蓋5,連接輥431和氣孔蓋3 —同掉入連 接部11內,或者將連接輥431和氣孔蓋3去掉,即可飲用瓶中的液體,應用完畢后將螺牙旋 蓋再旋回出液管上即可,使用方便。
權利要求
1.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頂蓋板,所述頂蓋板的一側延伸 成連接瓶口的連接部,另一側延伸成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管口設置有密封膜,所述出液管 的外壁設置有螺紋;所述出液管螺紋連接有一螺牙旋蓋,所述螺牙旋蓋的頂部內側設置有 與所述出液管的管口對齊的頂桿,所述螺牙旋蓋裝配在出液管上后頂桿末端與密封膜之間 留有間隙,所述螺牙旋蓋旋緊后頂桿的末端頂破所述密封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桿的下端 面的截面呈角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蓋板或出 液管設置有進氣孔,所述進氣孔設置有氣孔蓋,所述氣孔蓋連接有連接輥,所述螺牙旋蓋的 內壁設置有內環(huán)臺,所述螺牙旋蓋裝配在出液管上后連接輥的上端頂靠在所述內環(huán)臺上或 者連接輥的上端與內環(huán)臺之間留有間隙,所述螺牙旋蓋旋緊后內環(huán)臺擠壓連接輥頂開所述 氣孑L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設置 有軸向缺口,所述氣孔蓋位于所述缺口內。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孔蓋為缺 口底部的薄弱部位形成。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牙旋蓋設 置有定位槽,所述頂蓋板設置有與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定位桿。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內設 置有液體閥,所述液體閥設置有與所述氣孔連通的導氣孔和與所述出液管連通的出水孔。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氣孔和 出水孔均設置有開關膜片,所述開桿膜片上設置有劃口。
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的頂 部與所述螺牙旋蓋之間設置有墊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螺牙旋蓋開啟的液體瓶蓋,包括頂蓋板,所述頂蓋板的一側延伸成連接瓶口的連接部,另一側延伸成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管口設置有密封膜,所述出液管的外壁設置有螺紋;所述出液管螺紋連接有一螺牙旋蓋,所述螺牙旋蓋的頂部內側設置有與所述出液管的管口對齊的頂桿,所述螺牙旋蓋裝配在出液管上后頂桿末端與密封膜之間留有間隙,使用時旋緊螺牙旋蓋,頂桿的末端頂破密封膜,然后反旋螺牙旋蓋,取下螺牙旋蓋即可飲用瓶中的液體,應用完畢后將螺牙旋蓋再旋回出液管上即可,使用方便。
文檔編號B65D51/22GK102069949SQ20111002254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26日
發(fā)明者李紅彪 申請人:李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