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產品包裝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包裝盒。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對產品進行保障緩沖材料是紙漿盒、PVC吸塑、發(fā)泡海綿等包裝材料,這些材料不降解、不環(huán)保、污染環(huán)境。
對于質量較重的產品來說,例如電子類產品,電子類產品的質量一般較重,并且在目前的產品包裝中,一般采取從現有包裝盒的上方開口抓取產品的方式從包裝盒中將整機取出,或者消費者自己由包裝盒的上方開口將產品零部件抓取出來之后自己進行組裝成整機。由于產品質量較重,因而消費者從現有包裝盒的上方開口對質量較重的產品抓取不方便且將產品抓取出來的過程中容易使產品摔落而損壞。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裝盒,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從現有包裝盒的上方開口對質量較重的產品抓取不方便且將產品抓取出來的過程中容易摔落而損壞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包裝盒,包括:外殼體,外殼體包括殼主體和封閉板,殼主體與封閉板形成容置空間,封閉板相對于殼主體形成側開門;抽拉底座,抽拉底座位于容置空間內,且抽拉底座在外殼體的底部上沿水平方向從側開門處抽拉移動出容置空間,待包裝產品放置在抽拉底座上;第一緩沖護塊,第一緩沖護塊位于容置空間內,且位于抽拉底座上方,第一緩沖護塊的兩側壁分別與殼主體的內壁及待包裝產品的第一側端相抵頂;第二緩沖護塊,第二緩沖護塊位于容置空間內,且位于抽拉底座上方,第二緩沖護塊的兩側壁分別與封閉板的內壁及待包裝產品的第二側端相抵頂。
可選地,包裝盒還包括圍護框,圍護框放置在容置空間內,且圍護框的外壁面與殼主體的內壁面相接觸,第一緩沖護塊連接在圍護框上,圍護框圍住待包裝產品。
可選地,圍護框包括第一側板、中間側板和第二側板,中間側板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板第一端、第二側板的第一端連接,第一緩沖護塊與第一側板、中間側板、第二側板的內壁連接,且第一緩沖護塊的下端部與圍護框的下端內壁形成避讓抽拉底座的避讓空間。
可選地,包裝盒還包括蓋護框,蓋護框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蓋板和第二蓋板,第一蓋板與第一側板的上端、中間側板的上端、第二側板的上端接觸,第二蓋板與第一側板的第二端、第二側板的第二端接觸,第二緩沖護塊連接在第一蓋板、第二蓋板上,第二蓋板的下端與抽拉底座接觸。
可選地,第二蓋板上開有用于抽拉蓋護框的抽拉孔。
可選地,第一側板的上端、中間側板的上端、第二側板的上端及第一緩沖護塊的上端四者形成用于容納第一蓋板的容納槽。
可選地,第一側板的第二端開有第一卡口,第二側板的第二端開有第二卡口,第二蓋板的兩側邊分別設置有與第一卡口、第二卡口相互配合卡緊的凸齒。
可選地,抽拉底座包括承載底板、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第一立板與第二立板分別連接在承載底板的兩端,第一立板位于避讓空間內,第二立板的上端與第二蓋板的下端接觸。
可選地,第二立板上開有用于抽拉抽拉底座的抽拉操作孔。
可選地,封閉板包括主體板、第一連接邊、第二連接邊和連接耳,主體板的第一側邊可翻折地連接在殼主體上,連接耳設置在主體板的與第一側邊相對的第二側邊上,第一連接邊與第二連接邊分別設置在主體板的兩側,且第一連接邊、第二連接邊及連接耳分別連接在殼主體的側開門的邊緣上。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能夠將產品從包裝盒的側面抽拉移動出來然后將產品抬出,操作過程并不需要如現有技術中從包裝箱的上方開口將產品抓取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方便地取出產品并且能夠防止質量較重的產品發(fā)生摔落而損壞的情況,保護了產品的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包裝盒的實施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包裝盒的實施例的組合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包裝盒實施例的放置待包裝產品過程中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是將待包裝產品放置在抽拉底座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將待包裝產品放置在抽拉底座上并與圍護框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包裝盒的實施例中蓋護框與第二緩沖護塊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
10、外殼體; 11、殼主體;
12、封閉板; 13、容置空間;
20、抽拉底座; 21、承載底板;
22、第一立板; 23、第二立板;
30、第一緩沖護塊; 40、第二緩沖護塊;
50、圍護框; 51、第一側板;
52、中間側板; 53、第二側板;
54、避讓空間; 55、容納槽;
60、蓋護框; 61、第一蓋板;
62、第二蓋板; 621、抽拉孔;
510、第一卡口; 530、第二卡口;
622、凸齒; 230、抽拉操作孔;
120、主體板; 121、第一連接邊;
122、第二連接邊; 123、連接耳;
100、待包裝產品。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間接在該另一個元件上。當一個元件被稱為“連接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間接連接至該另一個元件上。
還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語,僅是互為相對概念或是以產品的正常使用狀態(tài)為參考的,而不應該認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包裝盒包括外殼體10、抽拉底座20、第一緩沖護塊30和第二緩沖護塊40,外殼體10包括殼主體11和封閉板12,殼主體11與封閉板12形成容置空間13,封閉板12相對于殼主體11形成側開門,抽拉底座20位于容置空間13內,且抽拉底座20在外殼體10的底部上沿水平方向從側開門處抽拉移動出容置空間13,待包裝產品100放置在抽拉底座20上,第一緩沖護塊30位于容置空間13內,且位于抽拉底座20上方,第一緩沖護塊30的兩側壁分別與殼主體11的內壁及待包裝產品100的第一側端相抵頂,第二緩沖護塊40位于容置空間13內,且位于抽拉底座20上方,第二緩沖護塊40的兩側壁分別與封閉板12的內壁及待包裝產品100的第二側端相抵頂。
將待包裝產品100放置在抽拉底座20上,然后將抽拉底座20連通待包裝產品100放入容置空間13內,再通過第一緩沖護塊30和第二緩沖護塊40將待包裝產品100抵頂在容置空間13中從而穩(wěn)定待包裝產品100,然后將封閉板12封閉住殼主體11的側開門,便完成了對待包裝產品100的包裝過程。當消費者購買完成之后,消費者首先將封閉板12打開,再將第二緩沖護塊40拆下,并將抽拉底座20從殼主體11的側開門處沿水平方向抽拉出來(此時,第一緩沖護塊30會自動脫離待包裝產品100),就能夠將產品從包裝盒的側面抽拉移動出來然后將產品抬出,操作過程并不需要如現有技術中從包裝箱的上方開口將產品抓取出來,這樣不僅能夠方便地取出產品并且能夠防止質量較重的產品發(fā)生摔落而損壞的情況,保護了產品的安全。
本實施例的外殼體10可以采用一塊瓦楞紙進行折疊形成,并且外殼體10為應用K=K材質(K=K是表示瓦楞紙箱紙質要求用K級的紙質進行生產,“=”表示有6毫米)進行制造,在利用瓦楞紙進行折疊形成殼體過程中,外殼體10的底部及左右側面均為雙層瓦楞紙結構,雙層瓦楞紙結構之間設計了7~10mm的緩沖空間,對產品起緩沖外部壓力的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盒還包括圍護框50,圍護框50放置在容置空間13內,且圍護框50的外壁面與殼主體11的內壁面相接觸而貼合,第一緩沖護塊30連接在圍護框50上,圍護框50圍住待包裝產品100,通過圍護框50能夠防止待包裝產品100向左右兩側移動而與殼主體11發(fā)生碰撞,即使待包裝產品100向左右兩側發(fā)生劇烈移動時圍護框50也能夠對待包裝產品100實現緩沖,減小因碰撞而損壞的概率。
如圖1和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圍護框50包括第一側板51、中間側板52和第二側板53,中間側板52的兩端分別與第一側板51第一端、第二側板53的第一端連接,具體地,第一側板51、中間側板52和第二側板53三者的高度相等,并且三者分別與殼主體11的相應的內壁相接觸貼合,進一步地,第一側板51、中間側板52和第二側板53三者分別與殼主體11的相應的內壁面的面積相等。第一緩沖護塊30與第一側板51、中間側板52、第二側板53的內壁連接,優(yōu)選地,第一緩沖護塊30可以采用粘接膠分別粘接在第一側板51、中間側板52、第二側板53的內壁上(當然,第一緩沖護塊30也可以采用插齒配合的方式與第一側板51、中間側板52、第二側板53進行連接,或者,第一緩沖護塊30、第一側板51、中間側板52、第二側板53為同一塊瓦楞紙折疊形成)。并且,第一緩沖護塊30的下端部與圍護框50的下端內壁形成避讓抽拉底座20的避讓空間54,當待包裝產品100在抽拉底座20上安放好之后,待包裝產品100連通抽拉底座20從殼主體11的側開門處沿水平方向推入圍護框50內,則抽拉底座20的一端位于該避讓空間54中(進一步地,通過對抽拉底座20的尺寸設計,使得抽拉底座20的位于避讓空間54的上端面與第一緩沖護塊30的下端面相接觸)。
結合參見圖1、圖3和圖6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包裝盒還包括蓋護框60,蓋護框60包括相互連接的第一蓋板61和第二蓋板62,第一蓋板61與第一側板51的上端、中間側板52的上端、第二側板53的上端接觸,第二蓋板62與第一側板51的第二端、第二側板53的第二端接觸。如此,抽拉底座20、圍護框50及蓋護框60三者便形成了容置空間13內的又一層保護空間,并且待包裝產品100被保護地放置在該保護空間內。更進一步地,第一側板51的上端、中間側板52的上端、第二側板53的上端及第一緩沖護塊30的上端四者形成用于容納第一蓋板61的容納槽55,此時,第一蓋板61的周向邊緣分別與第一側板51的內壁、中間側板52的內壁、第二側板53的內壁相接觸,并且第一蓋板61的下表面與第一緩沖護塊30的上端相接觸,同時第一蓋板61的下表面也與待包裝產品100的頂部相接觸,待包裝產品100放置在抽拉底座20上,第一蓋板61能夠將待包裝產品100適度地擠壓而使待包裝產品100保持穩(wěn)定并且不會被損壞。第二緩沖護塊40連接在第一蓋板61、第二蓋板62上,優(yōu)選地,第二緩沖護塊40可以采用粘接膠分別粘接在第一蓋板61、第二蓋板62上(當然,第二緩沖護塊40也可以采用插齒配合的方式與第一蓋板61、第二蓋板62進行連接,或者,第二緩沖護塊40、第一蓋板61和第二蓋板62為同一塊瓦楞紙折疊形成),第二蓋板62的下端與抽拉底座20接觸,當待包裝產品100連同抽拉底座20推入容置空間13并將蓋護框60與圍護框50、抽拉底座20之間相互配合完成之后,蓋護框60的第二蓋板62的下端與抽拉底座20平齊。
如圖1至圖3、圖5、圖6所示,為了保證圍護框50和蓋護框60之間的裝配穩(wěn)定,同時也為了方便圍護框50和蓋護框60之間的相對定位,因而第一側板51的第二端開有第一卡口510,第二側板53的第二端開有第二卡口530,第二蓋板62的兩側邊分別設置有與第一卡口510、第二卡口530相互配合卡緊的凸齒622。優(yōu)選地,第一卡口510為間隔設置的兩個,第二卡口530為間隔設置的兩個,相應地,凸齒622為對應設置的四個。當然,第一卡口510的設置數量與第二卡口530的設置數量可以不相等,并且均不限制為兩個,也可以分別是三個、四個等,凸齒622則與第一卡口510、第二卡口530分別相對應地設置。通過多個卡口與多個凸齒之間的交織配合,大大增強了包裝盒的結構強度,無論包裝盒承受四周來自哪個方向的外力撞擊,都能很好地保護產品安全。
如圖1和圖4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抽拉底座20包括承載底板21、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第一立板22與第二立板23分別連接在承載底板21的兩端,待包裝產品100放置在承載底板21上并且位于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之間(當然,經過精確的尺寸設計,待包裝產品100放置在承載底板21上之后,待包裝產品100的前后端則與第一立板22和第二立板23分別接觸,從而限制待包裝產品100在抽拉底座20上的空間放置位置以保持包裝穩(wěn)定)。當將待包裝產品100安放完成并連同抽拉底座20推入容置空間13內之后,第一立板22位于避讓空間54內(進一步地,第一立板22的上端面與第一緩沖護塊30的下端面相接觸),第二立板23的上端與第二蓋板62的下端接觸(即第二立板23的上端與第二蓋板62的下端平齊)。
如圖1和圖2所示,在將圍護框50、放置上待包裝產品100的抽拉底座20及蓋護框60依次推入組裝在容置空間13內之后,需要將封閉板12進行封閉連接,具體地,封閉板12包括主體板120、第一連接邊121、第二連接邊122和連接耳123,主體板120的第一側邊可翻折地連接在殼主體11上(此處即形成殼主體11的側開門),連接耳123設置在主體板120的與第一側邊相對的第二側邊上,第一連接邊121與第二連接邊122分別設置在主體板120的兩側,且第一連接邊121、第二連接邊122及連接耳123分別連接在殼主體11的側開門的邊緣上。進一步地,連接耳123的中部開有指拉孔,以方便消費者對連接耳123進行拆卸,即消費者將手指放入該指拉孔內將連接耳123拉開即可。當然,第一連接邊121、第二連接邊122和連接耳123也可以采用粘接方式粘接在殼主體11的外壁上進行封閉。
當消費者購買完成產品并將產品帶回,在需要取出產品時候,消費者首先將封閉板12打開,即拆開第一連接邊121、第二連接邊122和連接耳123,然后順次取出蓋護框60和抽拉底座20,便可將產品從抽拉底座20上抬出。為了方便消費者將蓋護框60和抽拉底座20從容置空間13內取出,因此,第二蓋板62上開有用于抽拉蓋護框60的抽拉孔621,第二立板23上開有用于抽拉移動抽拉底座20的抽拉操作孔230。
當消費者將產品從包裝盒取出之后,由于抽拉底座20相對于外殼體10形成了抽屜式的結構,這樣,消費者能夠利用其存放一些雜物,直接抽拉出抽拉底座20便能夠一目了然地把所存放的東西展示出來。另外,兩個以上相同的包裝盒還可以上下疊加起來做成層狀的格子式抽屜柜體,使得包裝盒重復利用率較高。
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以抽拉底座20的抽拉移動方向的兩側為左右方向,以平行于其抽拉移動方向的方向為前后方向。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