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0711376閱讀:438來源:國知局
      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包括托盤和吊框,托盤包括分設于兩端的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所述第一側(cè)壁和所述第二側(cè)壁分設有第一勾取部和第二勾取部;吊框的兩端分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吊鉤和第二吊鉤,使得上鉤過程中,第一吊鉤能夠自動勾住所述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鉤能夠自動勾住第二勾取部;脫鉤過程中,第一吊鉤能夠自動脫離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鉤能夠自動脫離第二勾取部。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吊裝機構(gòu),通過設置定位部和裝卸部,使行吊過程中,不需動力定位和裝卸,僅依靠重力原理,單人操作即可完成。且整個機構(gòu)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組裝,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方便,且行吊效率高。
      【專利說明】
      _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
      技術(shù)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成品框吊框需用4條吊帶分別吊鉤后方能起吊,使用不方便,且效率底下,并且在卸裝過程中,往往需要人力或者結(jié)構(gòu)復雜的卸載機構(gòu)輔助,操作不便且易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耗費。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 ]本發(fā)明旨在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
      [0004]—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包括:
      [0005]托盤,托盤包括分設于兩端的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分設有第一勾取部和第二勾取部;
      [0006]吊框,吊框的兩端分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吊鉤和第二吊鉤,使得上鉤過程中,第一吊鉤能夠自動勾住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鉤能夠自動勾住第二勾取部;脫鉤過程中,第一吊鉤能夠自動脫離第一勾取部,第二吊鉤能夠自動脫離第二勾取部。
      [0007]其中,第一勾取部包括位于第一側(cè)壁的第一開口和固定于第一側(cè)壁上的第一掛板,第一掛板凸出于第一開口 ;第二勾取部包括位于第二側(cè)壁表面的第二開口和固定在第二側(cè)壁上的第二掛板,第二掛板凸出于第二開口 ;
      [0008]第一吊鉤包括第一臂和第一凸起,第一臂的第一端可旋轉(zhuǎn)地固定于吊框,第一臂的第二端與第一凸起固定連接,第二吊鉤包括第二臂和第二凸起,第二臂的第一端可旋轉(zhuǎn)地固定于吊框,第二臂的第二端與第二凸起固定連接;
      [0009]第一吊鉤還包括第一凸輪,第一凸輪可旋轉(zhuǎn)地固定在第一臂上,第一凸輪能夠向上單向旋轉(zhuǎn);第二吊鉤還包括第二凸輪,第二凸輪可旋轉(zhuǎn)地固定在第二臂上,第二凸輪能夠向上單向旋轉(zhuǎn);
      [0010]上鉤過程中,吊框向下運動,使得第一凸輪與第一掛板相接觸,并在第一掛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進而使得第一吊鉤的第一凸起勾住第一掛板;使得第二凸輪與第二掛板相接觸,并在第二掛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進而使得第二吊鉤的第二凸起勾住第二掛板;
      [0011]脫鉤過程中,第一凸輪抵住第一掛板,使得第一凸起脫離第一掛板,第二凸輪抵住第二掛板,使得第二凸起脫離第二掛板,完成脫鉤。
      [0012]其中,第一凸輪的靠近第一掛板的第一端部凸出于第一凸起的靠近第一掛板的第一端部;第二凸輪的靠近第二掛板的第二端部凸出于第二凸起的靠近于第二掛板的第二端部;
      [0013]第一凸輪還包括沿第一凸輪的第一端部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一端面,第一凸起還包括沿第一凸起的第一端部向第一凸起的底部傾斜延伸的第一傾斜面;第二凸輪還包括沿第二凸輪的第二端部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二端面,第二凸起還包括沿第二凸起的第二端部向第二凸起的底部傾斜延伸的第二傾斜面;
      [0014]在上鉤過程中,吊框向下移動,第一吊鉤的第一凸起的第一傾斜面抵住第一掛板,并在第一掛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鉤向外移動遠離第一掛板,隨著吊框向下移動,使得第一凸輪與第一掛板相接觸,并在第一掛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使得第一凸起的第一端部沿著第一掛板向下運動直至第一開口,隨著第一凸輪的繼續(xù)向上旋轉(zhuǎn),第一吊鉤逐漸向內(nèi)靠近第一掛板進而使得第一凸起進入到第一開口并勾住第一掛板;第二吊鉤的第二凸起的第二傾斜面抵住第二掛板,并在第二掛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鉤向外移動遠離第二掛板,隨著吊框向下移動,使得第二凸輪與第二掛板相接觸,并在第二掛板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使得第二凸起的第二端部沿著第二掛板向下運動直至第二開口,隨著第二凸輪的繼續(xù)向上旋轉(zhuǎn),第二吊鉤逐漸向內(nèi)靠近第二掛板進而使得第二凸起進入到第二開口并勾住第二掛板;
      [0015]在脫鉤過程中,吊框繼續(xù)向下移動,使得第一凸輪移動至第一開口并進入第一開口,第二凸輪移動至第二開口并進入第二開口;吊框向上移動,使得第一凸輪的第一端面抵住第一掛板,并在第一掛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鉤向外移動遠離第一掛板,進而使得第一凸起脫離第一開口,進而脫離第一掛板,使得第二凸輪的第二端面抵住第二掛板,并在第二掛板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鉤向外移動遠離第二掛板,進而使得第二凸起脫離第二開口,進而脫離第二掛板,完成脫鉤。
      [0016]其中,第一凸輪還包括設有第一端面的第一外殼、第一扭簧、第一彈簧和第一銷軸;
      [0017]第一扭簧和第一彈簧位于第一外殼的內(nèi)部,第一彈簧的一端與第一扭簧的一端固定,第一銷軸穿過第一扭簧和第一外殼,將第一凸輪固定在第一吊鉤的第一臂上;
      [0018]第二凸輪還包括設有第二端面的第二外殼,第二扭簧、第二彈簧、第二銷軸,第二外殼包括第二端面;第二彈簧的一端與第二扭簧的一端固定,第二銷軸穿過第二扭簧和第二外殼,將第二凸輪固定在第二吊鉤的第二臂上。
      [0019]其中,第一凸輪的縱截面為三角形結(jié)構(gòu),其中,形成第一端部的兩個面之間的夾角為 30 ?60°C。。
      [0020]第二凸輪的縱截面為三角形結(jié)構(gòu),其中,形成第二端部的兩個面之間的夾角為30
      ?60°C ο
      [0021]其中,第一凸輪的固定在第一臂的位置與第一凸輪的重心之間的連線和第一凸輪的重心與第一端部中心點之間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150°C。
      [0022]第二凸輪的固定在第二臂的位置與第二凸輪的重心之間的連線和第二凸輪的重心與第二端部中心點之間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150°C。
      [0023]其中,第一凸輪和第一凸起的垂直距離為第一預定距離,第二凸輪和第二凸起的垂直距離為第二預定距離,第一預定距離等于第二預定距離。
      [0024]其中,第一預定距離和第二預定距離為3?7厘米。
      [0025]其中,自動吊裝結(jié)構(gòu)用于窗框和門框的吊裝。
      [0026]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吊裝機構(gòu),通過設置定位部和裝卸部,使行吊過程中,不需動力定位和裝卸,僅依靠重力原理,單人操作即可完成。且整個機構(gòu)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組裝,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方便,且行吊效率高。
      【附圖說明】
      [0027]并入到說明書中并且構(gòu)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的附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且與描述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在這些附圖中,類似的附圖標記用于表示類似的要素。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8]圖1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脫鉤時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的示意圖;
      [0029]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上鉤時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的示意圖;
      [0030]圖3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脫鉤過程中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的左側(cè)局部示意圖;
      [0031]圖4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脫鉤過程中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的右側(cè)局部示意圖;
      [0032]圖5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例所提供的凸輪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使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jié)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shù)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組合。
      [0034]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不需動力、利用重力原理即可實現(xiàn)吊裝的吊裝機構(gòu),該吊裝機構(gòu)設有可自動定位勾取部、并實施勾吊的自動吊鉤,并且自動吊鉤上還設有裝卸部,使得脫鉤時,自動吊鉤在重力作用下自動脫離托盤,從而實現(xiàn)裝卸。
      [0035]如圖1?圖2所示,一種吊裝機構(gòu)100包括托盤I和吊框2,其中,托盤I包括分設于兩端的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分設有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
      [0036]吊框2,吊框2的兩端分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吊鉤21和第二吊鉤22,使得上鉤過程中,第一吊鉤21能夠自動勾住第一勾取部11;第二吊鉤22能夠自動勾住第二勾取部12;脫鉤過程中,第一吊鉤21能夠自動脫離第一勾取部11,第二吊鉤22能夠自動脫離第二勾取部12。
      [0037]具體地,托盤I包括第一側(cè)壁、第二側(cè)壁、第三側(cè)壁和第四側(cè)壁以及分別與四個側(cè)壁底端連接的底板,其中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位置相對,第一勾取部11位于第一側(cè)壁的中線上,第二勾取部12位于第二側(cè)壁的中線上,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的位置關(guān)于托盤I的中心線對稱,當托盤的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分別被第一吊鉤21和第二吊鉤22勾住時,托盤底部能夠處于平穩(wěn)狀態(tài),不會因托盤的兩端重量不相等時,產(chǎn)生太大幅度的失衡,從而影響吊裝過程的進行。
      [0038]相對應地,第一吊鉤21和第二吊鉤22同樣關(guān)于托盤的中心線對稱,且第一吊鉤21和第一勾取部11的位置對應,第二吊鉤22和第二勾取部12的位置對應。
      [0039]第一勾取部11包括位于第一側(cè)壁的第一開口 111和固定于第一側(cè)壁上的第一掛板112,第一掛板112凸出于第一開口 111;第二勾取部12包括位于第二側(cè)壁表面的第二開口121和固定在第二側(cè)壁上的第二掛板122,第二掛板122凸出于所述第二開口 121。
      [0040]具體地,第一掛板112呈倒“L”型的,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一板件和豎直設置的第二板件,第一板件的一端與第二板件的一端連接,第一板件的另一端與托盤的第一側(cè)壁連接;第二掛板122呈倒“L”型,第二掛板122包括水平設置的第三板件和豎直設置的第四板件,第三板件的一端與第四板件的一端連接,第三板件的另一端與托盤的第二側(cè)壁連接。
      [0041]第一吊鉤21包括第一臂211和第一凸起212,第一臂211的第一端可旋轉(zhuǎn)地固定于吊框2,第一臂211的第二端與第一凸起212固定連接,第二吊鉤22包括第二臂221和第二凸起222,第二臂221的第一端可旋轉(zhuǎn)地固定于吊框2,第二臂221的第二端與第二凸起222固定連接。
      [0042]如圖2所示,第一吊鉤21還包括第一凸輪213,第一凸輪213可旋轉(zhuǎn)地固定在第一臂211上,第一凸輪213能夠向上單向旋轉(zhuǎn);第二吊鉤22還包括第二凸輪223,第二凸輪223可旋轉(zhuǎn)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臂221上,所述第二凸輪223能夠向上單向旋轉(zhuǎn);
      [0043]上鉤過程中,吊框2向下運動,使得第一凸輪213與第一掛板112相接觸,并在第一掛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進而使得第一吊鉤21的第一凸起212勾住第一掛板112;使得第二凸輪223與第二掛板122相接觸,并在第二掛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進而使得第二吊鉤22的第二凸起222勾住所第二掛板122;
      [0044]如圖3?圖4所示,脫鉤過程中,第一凸輪213抵住第一掛板112,使得第一凸起212脫離第一掛板112,第二凸輪223抵住第二掛板122,使得第二凸起222脫離第二掛板122,完成脫鉤。
      [0045]第一凸輪213的靠近第一掛板112的第一端部2131凸出于第一凸起212的靠近第一掛板112的第一端部2121;第二凸輪223的靠近第二掛板122的第二端部2231凸出于第二凸起222的靠近于第二掛板122的第二端部2221 ;
      [0046]第一凸輪213還包括沿第一凸輪213的第一端部2131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一端面2132,第一凸起212還包括沿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向第一凸起212的底部傾斜延伸的第一傾斜面2122;第二凸輪223還包括沿第二凸輪223的第二端部2231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二端面2232,第二凸起222還包括沿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向第二凸起222的底部傾斜延伸的第二傾斜面2222;
      [0047]再次如圖2所示,在上鉤過程中,吊框2向下移動,第一吊鉤21的第一凸起212的第一傾斜面2122抵住第一掛板112,并在第一掛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鉤21向外移動遠離第一掛板112,隨著吊框2向下移動,使得第一凸輪213與第一掛板112相接觸,并在第一掛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使得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沿著第一掛板112向下運動直至第一開口 111,隨著第一凸輪213的繼續(xù)向上旋轉(zhuǎn),第一吊鉤21逐漸向內(nèi)靠近第一掛板112進而使得第一凸起212進入到第一開口 111并勾住第一掛板112;第二吊鉤22的第二凸起222的第二傾斜面2222抵住第二掛板122,并在第二掛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鉤22向外移動遠離第二掛板122,隨著吊框2向下移動,使得第二凸輪223與第二掛板122相接觸,并在第二掛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使得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沿著第二掛板122向下運動直至第二開口 121,隨著第二凸輪223的繼續(xù)向上旋轉(zhuǎn),第二吊鉤22逐漸向內(nèi)靠近第二掛板122進而使得第二凸起222進入到第二開口 121并勾住第二掛板122;
      [0048]再次如圖3?圖4所示,在脫鉤過程中,吊框2繼續(xù)向下移動,使得第一凸輪213移動至第一開口 111并進入第一開口 111,第二凸輪223移動至第二開口 121并進入第二開口 121 ;吊框2向上移動,使得第一凸輪213的第一端面2132抵住第一掛板112,并在第一掛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一吊鉤21向外移動遠離第一掛板112,進而使得第一凸起212脫離第一開口 111,進而脫離第一掛板112,使得第二凸輪223的第二端面抵住第二掛板122,并在第二掛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第二吊鉤22向外移動遠離第二掛板122,進而使得第二凸起222脫離第二開口 121,進而脫離第二掛板122,完成脫鉤。
      [0049]詳細地,第一凸起212還包括與第一傾斜面2122相鄰的第一平面2123,第一凸起212的靠近第一掛板112的第一端部為第一平面2123的一端的第一折彎結(jié)構(gòu),上鉤過程中,隨著第一凸輪213的旋轉(zhuǎn),第一吊鉤逐漸向內(nèi)靠近第一掛板,第一折彎結(jié)構(gòu)傾斜著進入第一開口,當?shù)谝坏蹉^與第一掛板貼合時,第一折彎結(jié)構(gòu)豎直,從第一開口內(nèi)部抵住第一掛板,從而實現(xiàn)第一吊鉤完全鉤住第一勾取部;
      [0050]第二凸起222還包括與第二傾斜面2222相鄰的第二平面2223,第二凸起222的靠近第二掛板122的第二端部為第二平面2223的一端的第二折彎結(jié)構(gòu),上鉤過程中,隨著第二凸輪223的旋轉(zhuǎn),第二吊鉤逐漸向內(nèi)靠近第二掛板,第二折彎結(jié)構(gòu)傾斜著進入第二開口,當?shù)诙蹉^與第二掛板貼合時,第二折彎結(jié)構(gòu)豎直,從第二開口內(nèi)部抵住第二掛板,從而實現(xiàn)第二吊鉤完全鉤住第二勾取部。
      [0051 ] 如圖5所不第一凸輪213還包括設有第一端面2132的第一外殼、第一扭簧2133、第一彈簧2134和第一銷軸2135;第一扭簧2133和第一彈簧2134位于第一外殼的內(nèi)部,第一彈簧2134的一端與第一扭簧2133的一端固定,第一銷軸2135穿過第一扭簧2133和第一外殼,將第一凸輪213固定在第一吊鉤11的第一臂上;
      [0052]第二凸輪223還包括設有第二端面2232的第二外殼,第二扭簧2233、第二彈簧2234、第二銷軸2235,第二外殼包括所述第二端面;第二彈簧2234的一端與第二扭簧2233的一端固定,第二銷軸2235穿過第二扭簧2233和第二外殼,將第二凸輪223固定在第二吊鉤12
      的第二臂上。
      [0053]第一凸輪213的縱截面為三角形結(jié)構(gòu),其中,形成第一端部的兩個面之間的夾角為30?60°C;第二凸輪223的縱截面為三角形結(jié)構(gòu),其中,形成所述第二端部的兩個面之間的夾角為30?60°C。
      [0054]第一凸輪213的固定在第一臂的位置與第一凸輪213的重心之間的連線和第一凸輪213的重心與第一端部中心點之間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150°C;第二凸輪的固定在第二臂的位置與第二凸輪的重心之間的連線和第二凸輪的重心與第二端部中心點之間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150°C。
      [0055]第一凸輪和所述第一凸起的垂直距離為第一預定距離,所述第二凸輪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垂直距離為第二預定距離,所述第一預定距離等于第二預定距離。第一預定距離和第二預定距離為3?7厘米。
      [0056]此外,本發(fā)明的自動吊裝結(jié)構(gòu)用于窗框和門框的吊裝。
      [0057]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通過設置定位部和裝卸部,使行吊過程中,不需動力定位和裝卸,僅依靠重力原理,單人操作即可完成。且整個機構(gòu)結(jié)構(gòu)簡單,易于組裝,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方便,且行吊效率高。
      [0058]上面描述的內(nèi)容可以單獨地或者以各種方式組合起來實施,而這些變型方式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0059]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shù)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shù)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主權(quán)項】
      1.一種自動吊裝機構(gòu)(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盤(I),所述托盤(I)包括分設于兩端的第一側(cè)壁和第二側(cè)壁,所述第一側(cè)壁和所述第二側(cè)壁分設有第一勾取部(11)和第二勾取部(12); 吊框(2),所述吊框(2)的兩端分設有活動連接的第一吊鉤(21)和第二吊鉤(22),使得上鉤過程中,所述第一吊鉤(21)能夠自動勾住所述第一勾取部(11);所述第二吊鉤(22)能夠自動勾住所述第二勾取部(12);脫鉤過程中,所述第一吊鉤(21)能夠自動脫離所述第一勾取部(11),所述第二吊鉤(22)能夠自動脫離所述第二勾取部(12)。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勾取部(11)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側(cè)壁的第一開口(111)和固定于所述第一側(cè)壁上的第一掛板(112),所述第一掛板(112)凸出于所述第一開口(111);所述第二勾取部(1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側(cè)壁表面的第二開口(121)和固定在所述第二側(cè)壁上的第二掛板(122),所述第二掛板(122)凸出于所述第二開口( 121); 所述第一吊鉤(21)包括第一臂(211)和第一凸起(212),所述第一臂(211)的第一端可旋轉(zhuǎn)地固定于所述吊框(2),所述第一臂(21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一凸起(212)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吊鉤(22)包括第二臂(221)和第二凸起(222),所述第二臂(221)的第一端可旋轉(zhuǎn)地固定于所述吊框(2),所述第二臂(221)的第二端與所述第二凸起(222)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吊鉤(21)還包括第一凸輪(213),所述第一凸輪(213)可旋轉(zhuǎn)地固定在所述第一臂(211)上,所述第一凸輪(213)能夠向上單向旋轉(zhuǎn);所述第二吊鉤(22)還包括第二凸輪(223),所述第二凸輪(223)可旋轉(zhuǎn)地固定在所述第二臂(221)上,所述第二凸輪(223)能夠向上單向旋轉(zhuǎn); 上鉤過程中,所述吊框(2)向下運動,使得所述第一凸輪(213)與所述第一掛板(112)相接觸,并在所述第一掛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進而使得所述第一吊鉤(21)的第一凸起(212)勾住所述第一掛板(112);使得所述第二凸輪(223)與所述第二掛板(122)相接觸,并在第二掛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進而使得所述第二吊鉤(22)的第二凸起(222)勾住所述第二掛板(122); 脫鉤過程中,第一凸輪(213)抵住所述第一掛板(112),使得所述第一凸起(212)脫離所述第一掛板(112),所述第二凸輪(223)抵住所述第二掛板(122),使得所述第二凸起(222)脫離所述第二掛板(122),完成脫鉤。3.如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輪(213)的靠近所述第一掛板(112)的第一端部(2131)凸出于所述第一凸起(212)的靠近所述第一掛板(112)的第一端部(2121);所述第二凸輪(223)的靠近所述第二掛板(122)的第二端部(2231)凸出于所述第二凸起(222)的靠近于所述第二掛板(122)的第二端部(2221); 所述第一凸輪(213)還包括沿所述第一凸輪(213)的第一端部(2131)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一端面(2132),所述第一凸起(212)還包括沿所述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向所述第一凸起(212)的底部傾斜延伸的第一傾斜面(2122);所述第二凸輪(223)還包括沿所述第二凸輪(223)的第二端部(2231)向上傾斜延伸的第二端面(2232),所述第二凸起(222)還包括沿所述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向所述第二凸起(222)的底部傾斜延伸的第二傾斜面(2222); 在上鉤過程中,所述吊框(2)向下移動,所述第一吊鉤(21)的第一凸起(212)的第一傾斜面(2122)抵住所述第一掛板(112),并在第一掛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一吊鉤(21)向外移動遠離所述第一掛板(112),隨著所述吊框(2)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一凸輪(213)與所述第一掛板(112)相接觸,并在第一掛板(11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使得第一凸起(212)的第一端部(2121)沿著所述第一掛板(112)向下運動直至所述第一開口(111),隨著所述第一凸輪(213)的繼續(xù)向上旋轉(zhuǎn),所述第一吊鉤(21)逐漸向內(nèi)靠近所述第一掛板(112)進而使得所述第一凸起(212)進入到所述第一開口(111)并勾住所述第一掛板(112);所述第二吊鉤(22)的第二凸起(222)的第二傾斜面(2222)抵住所述第二掛板(122),并在所述第二掛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二吊鉤(22)向外移動遠離所述第二掛板(122),隨著所述吊框(2)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二凸輪(223)與所述第二掛板(122)相接觸,并在第二掛板(122)的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zhuǎn),使得第二凸起(222)的第二端部(2221)沿著所述第二掛板(122)向下運動直至所述第二開口(121),隨著所述第二凸輪(223)的繼續(xù)向上旋轉(zhuǎn),所述第二吊鉤(22)逐漸向內(nèi)靠近所述第二掛板(122)進而使得所述第二凸起(222)進入到所述第二開口(121)并勾住所述第二掛板(122); 在脫鉤過程中,所述吊框(2)繼續(xù)向下移動,使得所述第一凸輪(213)移動至第一開口(111)并進入所述第一開口(111),所述第二凸輪(223)移動至所述第二開口(121)并進入所述第二開口(121);所述吊框(2)向上移動,使得所述第一凸輪(213)的第一端面(2132)抵住所述第一掛板(112),并在第一掛板(11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一吊鉤(21)向外移動遠離所述第一掛板(112),進而使得所述第一凸起(212)脫離所述第一開口(111),進而脫離所述第一掛板(112),使得所述第二凸輪(223)的第二端面抵住所述第二掛板(122),并在第二掛板(122)的作用力下,使得所述第二吊鉤(22)向外移動遠離所述第二掛板(122),進而使得所述第二凸起(222)脫離所述第二開口(121),進而脫離所述第二掛板(122),完成脫鉤。4.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輪(213)還包括設有所述第一端面(2132)的第一外殼、第一扭簧(2133)、第一彈簧(2134)和第一銷軸(2135); 所述第一扭簧(2133)和所述第一彈簧(2134)位于所述第一外殼的內(nèi)部,所述第一彈簧(2134)的一端與所述第一扭簧(213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一銷軸(2135)穿過所述第一扭簧(2133)和所述第一外殼,將所述第一凸輪(213)固定在所述第一吊鉤(11)的第一臂上; 所述第二凸輪(223)還包括設有所述第二端面(2232)的第二外殼,第二扭簧(2233)、第二彈簧(2234)、第二銷軸(2235),所述第二外殼包括所述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彈簧(2234)的一端與所述第二扭簧(2233)的一端固定,所述第二銷軸(2235)穿過所述第二扭簧(2233)和所述第二外殼,將所述第二凸輪(223)固定在所述第二吊鉤(12)的第二臂上。5.如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輪的縱截面為三角形結(jié)構(gòu),其中,形成所述第一端部的兩個面之間的夾角為 30 ?60°C。 所述第二凸輪的縱截面為三角形結(jié)構(gòu),其中,形成所述第二端部的兩個面之間的夾角為 30 ?60°C。6.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輪(213)的固定在所述第一臂的位置與所述第一凸輪(213)的重心之間的連線和所述第一凸輪(213)的重心與所述第一端部中心點之間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150。。; 所述第二凸輪的固定在所述第二臂的位置與所述第二凸輪的重心之間的連線和所述第二凸輪的重心與所述第二端部中心點之間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120?150°C。7.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輪和所述第一凸起的垂直距離為第一預定距離,所述第二凸輪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垂直距離為第二預定距離,所述第一預定距離等于第二預定距離。8.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吊裝機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預定距離和所述第二預定距離為3?7厘米。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吊裝結(jié)構(gòu),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動吊裝結(jié)構(gòu)用于窗框和門框的吊裝。
      【文檔編號】B66C1/16GK106081875SQ201610631209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8月2日 公開號201610631209.7, CN 106081875 A, CN 106081875A, CN 201610631209, CN-A-106081875, CN106081875 A, CN106081875A, CN201610631209, CN201610631209.7
      【發(fā)明人】譚樹松
      【申請人】佛山堅美鋁業(yè)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