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與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相關。更詳細地說,與改善在現有的軋制裝置中進行高倍率的軋制時產生的各種缺點、能夠較好地生產不產生皺褶等的品質優(yōu)良的塑料薄膜的裝置相關。
所謂塑料薄膜的軋制,即如實開昭52-135465號公報所記載的那樣,將塑料薄膜通過一對軋輥之間,在此軋輥上施加下壓力而使塑料薄膜的厚度減少。軋制實質上是在作為一對軋輥相互接觸部位的軋制變形點(沿軋輥的長度方向延伸)進行。
上述公報明示,一對軋輥的圓周速度設有差別,將塑料薄膜繞于低速的輥軋上供給,在軋制變形點確實地進行軋制,增大軋制倍率時,能夠期望防止在塑料薄膜上發(fā)生皺褶及起伏等的改善。
然而,用現有的軋制裝置為了進行軋制倍率高的軋制,必須對軋輥施加高的下壓力,為此存在下述問題。即,作為被軋制材料的塑料薄膜由于高的下壓力而斷裂或產生縫隙;產生由塑料薄膜的變形阻抗導致的軋輥的擾度;由于進入塑料薄膜的變形點變得困難而發(fā)生皺褶及折疊等。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夠得到生產性高且品質優(yōu)良的塑料薄膜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
本發(fā)明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特征是沿著塑料薄膜的輸送路線至少配置3個軋輥,在該至少3個軋輥中的2個軋輥間形成1個軋制變形點,且該至少3個軋輥階段地軋制塑料薄膜地形成多個軋制變形點。
前述的現有的裝置中的問題,由在僅有的一個軋制變形點以高軋制倍率進行軋制而產生。在本發(fā)明中,因為沿著塑料薄膜的輸送路線,在多個軋制變形點進行軋制,所以能夠減小在各軋制變形點的軋制倍率、且能夠增大作為過程整體的軋制倍率。由此,能夠生產性好、且不發(fā)生皺褶等地進行塑料薄膜的軋制。
在前述的軋制裝置中,設有驅動前述至少3個軋輥的驅動裝置,以不同的速度驅動規(guī)定各軋制變形點的2個軋輥,在1個軋制變形點使圓周速度大的軋輥作用于塑料薄膜的一側表面,在下面的軋制變形點使圓周速度大的軋輥作用于塑料薄膜的另一側表面的構成為所希望的。由此,能夠使塑料薄膜的一側表面及另一側表面交互地受到拉伸作用,防止在現有的一個軋制變形點軋制的情況下產生的塑料薄膜的卷曲。
在上述的特征中,最好是將前述至少3個軋輥設置成順序軋制變形點的狀態(tài)。由此,作為所希望的形態(tài),能夠只靠3個軋輥設置2個軋制變形點。
特別地,在前述至少3個軋輥中,以2個軋輥作為驅動軋輥,將剩余的軋輥配置于該2個驅動軋輥之間,且成為由該2個驅動軋輥驅動的非驅動軋輥為所希望的。由此,只驅動2個軋輥即可,剩余的軋輥由和驅動軋輥的接觸來驅動。
在上述的特征中,設有將前述2個驅動軋輥中的一個押向另一個而施加壓下力用的壓下力付與裝置,或者,設有將前述非驅動軋輥押向前述2個驅動軋輥而施加壓下力用的壓下力付與裝置為所希望的。由此,不僅只驅動2個軋輥即可,而且能夠使壓下力付與裝置簡便。
而且,在前述裝置中,前述至少3個軋輥,能夠由分別成對地配置的偶數個軋輥構成。此情況下,設有將各對的軋輥中的一個押向另一個而施加壓下力用的壓下力付與裝置是所希望的。
而且,本發(fā)明提供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特征是設有上側驅動軋輥;以比此上側驅動軋輥的圓周速度大的圓周速度驅動的下側驅動軋輥;在與上述上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塑料薄膜實施軋制的上側軋制變形點的同時在與上述下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在上述上側軋制變形點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下側軋制變形點的非驅動軋輥。
而且,本發(fā)明提供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特征是設有上側驅動軋輥;以比此上側驅動軋輥的圓周速度大的圓周速度被驅動的下側驅動軋輥;在與上述上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塑料薄膜實施軋制的上側軋制變形點的上側非驅動軋輥;在與此上側非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在上述上側軋制變形點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中央側軋制變形點的同時在與上述下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在上述中央側軋制變形點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下側軋制變形點的下側非驅動軋輥。
而且,本發(fā)明提供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特征是設有對塑料薄膜實施軋制的一對上側軋輥;對在此上側軋輥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一對下側軋輥;使該塑料薄膜的一面?zhèn)鹊纳蟼溶堓伒膱A周速度比另一面?zhèn)鹊纳蟼溶堓伒膱A周速度大地驅動上述一對上側軋輥的同時使該塑料薄膜的上述另一面?zhèn)鹊南聜溶堓伒膱A周速度比上述一面?zhèn)鹊南聜溶堓伒膱A周速度大地驅動上述一對下側軋輥的驅動裝置。
圖1本發(fā)明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實施例的正面圖。
圖2圖1所示的裝置的軋制單元部分的放大正面圖。
圖3本發(fā)明的軋輥的放大正面圖。
圖4顯示圖3所示的軋輥的第一變形例的正面圖。
圖5顯示圖3所示的軋輥的第二變形例的正面圖。
圖6顯示圖3所示的軋輥的第三變形例的正面圖。
圖7顯示本發(fā)明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另外例子的軋輥的正面圖。
圖8顯示圖7所示的軋輥的變形例的正面圖。
以下,參照
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圖1為本發(fā)明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正面圖。圖2為顯示作為圖1所示的軋制裝置的一部分的軋制單元的放大圖。
在圖1中,軋制裝置10配備著機架12、預熱單元14和軋制單元16。預熱單元14具有驅動用馬達17和預熱輥軋18、19、20、21、22。預熱輥軋18、19、20、21、22通過滑輪及皮帶裝置24被馬達17驅動。另外,向預熱輥軋18、19、20、21、22的內部供給加熱流體(圖中未示),預熱塑料薄膜26。塑料薄膜26由最后預熱輥軋21、22夾住供給到軋制單元16。
如圖1及圖2所示,軋制單元16包括在垂直方向連續(xù)地配置的3個軋輥28、30、32。另外,夾持輥軋34、36各自與軋輥28、32相對而設。
位于上側的軋輥28為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位于下側的軋輥32為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中間的軋輥30是能夠自由旋轉地設置的非驅動軋輥,通過塑料薄膜26由驅動軋輥28和32的接觸旋轉來驅動。另外,此中間非驅動軋輥30具有比這些驅動軋輥28、32小的直徑。
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由馬達38通過滑輪及皮帶機構40驅動。此情況下,滑輪及皮帶機構40也可以是包括變速用多級滑輪及變速機的結構。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也同樣地、例如、由別的馬達通過滑輪及皮帶機構(圖中未示)來驅動。向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及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的內部供給加熱流體(圖中未示),一邊加熱塑料薄膜26一邊進行軋制。
在軋制單元16的端部機架16a上設置著垂直的滑動導軌。下方壓下塊44、中間壓下塊46及上方壓下塊48在此滑動導軌上滑動可能地安裝著。壓下手柄50通過送入機構52連接于上方壓下塊48。下方壓下塊44通常維持在垂直下方的固定位置,中間壓下塊46及上方壓下塊48,相對于下方壓下塊44能夠上下移動。
在圖2中,位于下側的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的軸32a通過軸承安裝于下方壓下塊44,中間非驅動軋輥30的軸30a通過軸承安裝于中間壓下塊46,另外位于上側的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的軸28a通過軸承安裝于上方壓下塊48。由此,非驅動軋輥30及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能夠和相關的塊同時升降。因而,由操作壓下手柄50,將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相對非驅動軋輥30及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壓下,能夠提供所希望的軋制壓下力。再者,軋制壓下力能夠利用油壓機構等付與。
另外,夾持輥軋34、36由例如包含氣缸的支持機構支持,對低圓周速度及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32以適當的空氣壓力壓下。由此,夾持輥軋34、36以和低圓周速度及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32相同的圓周速度旋轉。
圖3是為了說明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非驅動軋輥30及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的關系的部分放大圖。在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和非驅動軋輥30之間形成第一軋制變形點X(沿輥軋的軸線方向伸長),在非驅動軋輥30和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之間形成第2軋制變形點Y。
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在箭頭A的方向以圓周速度V1被驅動,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在箭頭C的方向以圓周速度V3被驅動。非驅動軋輥30通過塑料薄膜26由驅動軋輥28和32的旋轉而被驅動、在箭頭B的方向以圓周速度V2旋轉。在非驅動軋輥30的圓周速度V2和上述V1及V2之間存在V1<V2<V3的關系。
進行基于由這樣的結構構成的本發(fā)明的軋制裝置和現有的軋制裝置的比較試驗得到下述的結果。下述表1作為塑料薄膜的原材料使用了高密度聚乙烯(HDPE、厚度60μm)情況的結果。另外表2和表3分別顯示使用了聚丙烯(PP、厚度60μm)及聚丙烯(PP、厚度100μm)的結果。
在這些表中,比較例是關于只具有一個軋制變形點的現有的技術,本發(fā)明例1是關于采用了后面說明的圖7所示的2對軋輥的結構,本發(fā)明例2是關于采用了圖3所示的3個連續(xù)的軋輥的結構。另外,V0是圖1的預熱輥軋21、22的圓周速度。
再者。表面性及幅度的減少分別按以下的基準評價。
表面性0全體為均勻透明狀態(tài)Δ通過角度、通過反射光能看到因變形不勻導致的干涉條紋的狀態(tài)×能夠清楚地看到干涉條紋或殘存了部透明部分的狀態(tài)幅減少0塑料薄膜的原材料幅度的10%以下Δ超過塑料薄膜的原材料幅度的10%、未到15%×幅的15%以上表1(HDPE厚度60μm
在表1的結果中,在本發(fā)明例1中,在第1軋制變形點X處有3/4的圓周速度差、第2軋制變形點Y處有5/6的圓周速度差的條件下,進行2階段的軋制。在本發(fā)明例2中,在第1軋制變形點X處有2/2.7的圓周速度差、第2軋制變形點Y處有2.7/6的圓周速度差的條件下,進行2階段的軋制。
表2(PP厚度60μm
表3(PP厚度100μm)<
在表2中,顯示了采用和表1情況相同的驅動圓周速度的結果,但在本發(fā)明例2中,中間非驅動軋輥30的圓周速度V2是3.7m/分。
在表3的結果中,在本發(fā)明例1中,在第1軋制變形點X處有2/3.8的圓周速度差、第2軋制變形點Y處有6.4/10的圓周速度差的條件下,進行2階段的軋制。在本發(fā)明例2中,對于驅動軋輥的圓周速度分別是2m/分、10m/分,中間非驅動軋輥30的圓周速度V2是5.4m/分。由此,在第1軋制變形點X處有2/5.4的圓周速度差、第2軋制變形點Y處有5.4/10的圓周速度差的條件下,進行2階段的軋制。
非驅動軋輥30,雖然被圓周速度不同的低圓周速度及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32所夾持看起來不能旋轉,但實際上在軋制塑料薄膜26的情況下,非驅動軋輥30以具有V1<V2<V3關系的圓周速度V2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旋轉。圓周速度V2隨要軋制的塑料薄膜26的種類而變化。然而,意外地,如果加工條件一定,就特定的塑料薄膜26來說,發(fā)現非驅動軋輥30以一定的圓周速度V2穩(wěn)定地旋轉。
從以上的結果,本申請的發(fā)明,即使增大軋制倍率,也能夠改善軋制后的塑料薄膜的表面性(皺褶及透明度的變化)以及幅度的減少等。并且,與現有的單階段軋制相比較能夠減小各階段的軋制壓下力,其結果,減輕了各軋輥的負荷,減小了軋輥的擾度。
由此,能夠減小各軋輥的直徑增加長度、作為輥軋的素材可以采用硬度低的材料、使寬幅的塑料薄膜的軋制成為可能。這擴大了各軋輥材料選擇的可能性,且可望改善生產性。另外,各軋輥的擾度變小,基于軋輥的擺動而產生的軋制品質低下變小。通過減小輥軋的直徑,能夠減小裝置規(guī)模特別是重量,由于輥軋的曲率變大,故軋制變形作用變大。即,在連續(xù)薄膜成形中,雖然說軋制成形但也部分發(fā)生在變形點的軋制變形和由輥軋間的速度差引起的張力導致的延伸變形,然而,輥軋的曲率變大的話,軋制變形的比率變高。特別在圖1所示的結構中,能夠以1組壓力付與機構進行多階段的軋制,所以即使進行多階段的軋制也不會使設備費用大幅度的增加。
而且,作為軋輥的材料,必須是能勝過被軋制材料的軋制變形阻力的,一般地要選擇硬度大的材料。同時,在塑料薄膜的軋制中,因為輥軋表面與薄膜表面的相互作用、摩擦系數、密接性、滑動性等對軋制的穩(wěn)定性帶來很大的影響,故要選擇適合這些物性的材料,但是,以前存在對硬度的過度制約,經常不能選擇所希望的材料。
中間非驅動軋輥30能夠自由旋轉,在成形的穩(wěn)定性方面是重要的。在付與同樣的壓下力的條件下對塑料薄膜進行2階段軋制的情況下,第1軋制變形點X處的軋制倍率和第2軋制變形點Y處的軋制倍率不一樣,其比值也隨塑料薄膜的種類及軋制條件而變化,不成定值。
即,進入第2軋制變形點Y的塑料薄膜,和進入第1軋制變形點X時相比,對于軋制變形的變形阻力不同。作為最大的變化,由于在第1軋制變形點X處已經變形了,連接結晶間的連接分子在長度方向上拉緊,對超過其上的長度方向的變形顯示出抵抗。而且,通過第1軋制變形點X處的變形,有時存在結晶斷裂、再結晶后結晶度變化、其高級構造變?yōu)閯e的形態(tài)的情況,這些也使對軋制的變形阻力變化。而且,在結晶尺寸或其高次結構比較大的情況下,這些高次結構的變形被厚度限制,有時有使對使薄膜薄到某種程度以上的變形的阻力增加的情況。
由此,通過對于在2個軋制變形點處的軋制的平衡,在施加同樣的壓下力的情況下,第1軋制變形點處產生的軋制倍率和在第2軋制變形點處產生的軋制倍率的比也變化。中間軋輥30如果是以一定圓周速度旋轉的驅動輥軋的話,若不計算并控制該軋輥的速度就不能穩(wěn)定地得到良好的制品。這是非常麻煩的,且在不適當的速度的情況下,結果是薄膜斷裂或薄膜松弛于中間軋輥上被卷入變形點。
在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中間非驅動軋輥30的圓周速度V2,對應于欲軋制的塑料薄膜26的種類及軋制條件而變化,對于特定的塑料薄膜26的特定的軋制條件,變成穩(wěn)定的一定的速度。也就是,第1軋制變形點X處的軋制倍率和第2軋制變形點Y處的軋制倍率的比自動地被調整,以使其適合于要軋制的塑料薄膜的種類和軋制條件。由此,在驅動中間非驅動軋輥30時不必進行麻煩的計算,不用說更期望不驅動而使之自由地旋轉。
而且,在圖3中,塑料薄膜26具有一側表面P和另側的表面Q。在第1軋制變形點X處,比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的圓周速度大的中間非驅動軋輥30作用于塑料薄膜26的一側表面P。在第2軋制變形點Y處,比中間非驅動軋輥30的圓周速度大的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作用于塑料薄膜26的另一側表面Q。由此,塑料薄膜26的一側P和另一側表面Q,交互地受到牽引作用,能夠防止在現有的1個軋制變形點進行軋制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塑料薄膜的卷曲。
圖4為顯示圖3所示的軋輥的第一變形例的正面圖。此軋輥,與圖3所示的相同,包括以圓周速度V1驅動的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以圓周速度V3驅動的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和通過與這些驅動軋輥28、32接觸而以圓周速度V2被驅動的非驅動軋輥30。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和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分別可旋轉地支持于大致固定的位置,與此相對,非驅動軋輥30,相對于這些驅動軋輥28、32接近或遠離那樣地,旋轉可能地支持于例如能夠沿箭頭D所示方向移動的支持裝置60上。由此,此支持裝置60付與軋制壓下力。非驅動軋輥30可比驅動軋輥28、32小,所以,比起可動地支持驅動軋輥28、32并由這些驅動軋輥28、32付與軋制壓下力的構造,能使整體結構簡單。
圖5為顯示圖3所示的軋輥的第二變形例的正面圖。此軋輥,與圖3所示的相同,具有以圓周速度V1被驅動的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以圓周速度V3驅動的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在這些驅動軋輥28、32之間,配置著二個非驅動軋輥30b、30c。二個非驅動軋輥30b、30c,分別由驅動軋輥28、32驅動,且由對方的非驅動軋輥30b、30c驅動。其結果是非驅動軋輥30b、30c的圓周速度V21、V22互相不同。因此,在此軋制裝置中,形成3個軋制變形點X、Y、Z,能夠減小各段的軋制倍率及軋制壓力。
圖6為顯示圖3所示的軋輥的第三變形例的正面圖。此軋輥具有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非驅動軋輥30、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的同時,具有與這些串聯(lián)地配置的低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28h、非驅動軋輥30h、高圓周速度驅動的軋輥32h。在此軋輥上,形成4個軋制變形點,能夠減小各段的軋制倍率及軋制壓力。
圖7及圖8為顯示分別成對配置的偶數個軋輥的正面圖。在此,所有的軋輥是驅動軋輥。
在圖7中,沿著塑料薄膜26的輸送路線配置著2對軋輥70、72、74、76。第1一對軋輥70、72形成第一軋制變形點X,壓力付與裝置(圖中未示)如箭頭G所示將一側的軋輥70押向另一側的軋輥72。一側(上側)的軋輥70的圓周速度V1比另一側(下側)的軋輥72的圓周速度V2小。同樣地,第2個一對軋輥74、76形成第2軋制變形點Y,壓力付與裝置(圖中未示)如箭頭H所示將一側的軋輥74押向另一側的軋輥76。一側(上側)的軋輥74的圓周速度V3比另一側(下側)的軋輥76的圓周速度V4大。
塑料薄膜26具有具有一側表面P和另側的表面Q。在此情況下,在第1軋制變形點X處,圓周速度大的下側的驅動軋輥72作用于塑料薄膜26的另一側表面Q。在第2軋制變形點Y處,圓周速度大的上側的軋輥74作用于塑料薄膜26的一側表面P。由此,塑料薄膜26的一側P和另一側表面Q交互地受到牽引作用,能夠防止在現有的1個軋制變形點進行軋制的情況下發(fā)生的塑料薄膜的卷曲。
在圖8中,沿著塑料薄膜26的輸送路線配置著3對軋輥70、72、74、76、78、80。在各對軋輥70、72、74、76、78、80中,有壓下力付與裝置(圖中未示)如箭頭G、H、I所示付與軋制壓下力。此例的另外的特征與在圖7所示例子中所述的同樣。即,在軋輥70、72、74、76處,軋制變形點X處的圓周速度V1比V2小,軋制變形點Y處的圓周速度V3比V4大。而且,在軋輥78、80處,軋制變形點Z處的圓周速度V5比V6小。
如以上說明,本發(fā)明能夠得到生產率高、沒有幅度減少、沒有皺褶的品質優(yōu)良的塑料薄膜。
權利要求
1.一種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沿著塑料薄膜的輸送路線,至少配置3個軋輥,在該至少3個軋輥中的2個軋輥間形成1個軋制變形點,且該至少3個軋輥階段性地軋制塑料薄膜那樣,形成多個軋制變形點。
2.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設有驅動前述至少3個軋輥的驅動裝置,以不同的圓周速度驅動規(guī)定各軋制變形點的2個軋輥,在1個軋制變形點使圓周速度大的軋輥作用于塑料薄膜的一側表面,在下面的軋制變形點使圓周速度大的軋輥作用于塑料薄膜的另一側表面。
3.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至少3個軋輥被配置成能順序形成軋制變形點。
4.如權利要求3所記載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在前述至少3個軋輥中,以2個軋輥作為驅動軋輥,將剩余的軋輥配置于該2個驅動軋輥之間,且成為由該2個驅動軋輥驅動的非驅動軋輥。
5.如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設有將前述2個驅動軋輥中的一個押向另一個而施加壓下力用的壓下力付與裝置。
6.如權利要求4所記載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設有將前述非驅動軋輥押向前述2個驅動軋輥而施加壓下力用的壓下力付與裝置。
7.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前述至少3個軋輥,由分別成對地配置的偶數個軋輥構成。
8.如權利要求7所記載的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設有將各對的軋輥中的一個押向另一個而施加壓下力用的壓下力付與裝置。
9.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設有上側驅動軋輥;以比此上側驅動軋輥的圓周速度大的圓周速度驅動的下側驅動軋輥;在與上述上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塑料薄膜實施軋制的上側軋制變形點的同時在與上述下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在上述上側軋制變形點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下側軋制變形點的非驅動軋輥。
10.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設有上側驅動軋輥;以比此上側驅動軋輥的圓周速度大的圓周速度驅動的下側驅動軋輥;在與上述上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塑料薄膜實施軋制的上側軋制變形點的上側非驅動軋輥;在與此上側非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在上述上側軋制變形點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中央側軋制變形點的同時在與上述下側驅動軋輥之間形成對在上述中央側軋制變形點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下側軋制變形點的下側非驅動軋輥。
11.塑料薄膜軋制裝置,其特征是設有對塑料薄膜實施軋制的一對上側軋輥;對在此上側軋輥實施了軋制的塑料薄膜實施再軋制的一對下側軋輥;使該塑料薄膜的一面?zhèn)鹊纳蟼溶堓伒膱A周速度比另一面?zhèn)鹊纳蟼溶堓伒膱A周速度大地驅動上述一對上側軋輥的同時,使該塑料薄膜的上述另一面?zhèn)鹊南聜溶堓伒膱A周速度比上述一面?zhèn)鹊南聜溶堓伒膱A周速度大地驅動上述一對下側軋輥的驅動裝置。
全文摘要
沿著塑料薄膜的輸送路線,將2個驅動軋輥、配置于其間且由2個驅動軋輥的旋轉驅動的非驅動軋輥連續(xù)接觸地配置著,由此形成2個軋制變形點來階段性地軋制塑料,通過采用這樣的裝置,能夠以較高的生產率得到沒有幅度減少、沒有皺褶的品質優(yōu)良的塑料薄膜。
文檔編號B29C43/24GK1173841SQ9619179
公開日1998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1996年12月6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12月7日
發(fā)明者石田大, 加藤忠義 申請人:日本石油化學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