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采用兩塊玻璃平板來構(gòu)建四周敞口的模具,模具的組裝及樹脂的澆入操作都簡單方便。模具的厚度通過墊塊來控制,調(diào)整方便,可用于制備不同厚度的樹脂澆注體平板。因模具構(gòu)建方式簡單,在操作過程中調(diào)整方便,可以減少出現(xiàn)殘次品的概率。玻璃平板的一面及四周粘貼透明膠帶,因其為疏水性材料,樹脂固化后易于與樹脂分離,清理方便。所要保護的是這種澆注體平板的制備裝置,其最大的特點是模具采用兩塊平板玻璃及厚度控制墊塊通過簡單的方式組裝而成,調(diào)整方便。
【專利說明】
一種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材料成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颈尘凹夹g】
[0002]環(huán)氧樹脂作為一種熱固性樹脂,因其易于成型加工的特性,被廣泛用于復合材料部件的制備。目前風力發(fā)電機轉(zhuǎn)子葉片用的樹脂大多是環(huán)氧樹脂。作為葉片主要原材料之一,環(huán)氧樹脂性能直接影響到葉片的質(zhì)量及質(zhì)量穩(wěn)定性。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對環(huán)氧樹脂的力學性能進行檢測。樹脂澆注體性能測試直接表征樹脂力學性能好壞,測試數(shù)據(jù)常用于性能評估,結(jié)構(gòu)設計和進料檢驗控制等。
[0003]樹脂澆注體測試樣的制備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與試樣形狀一致的模具直接澆注成型,另一種先將樹脂澆入長方體容器中,固化成型后得到一塊平板,然后再加工成測試樣條。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樹脂澆注體平板的制備。
[0004]目前樹脂澆注體平板的制備通常是在一個長方體的容器中完成,這種方法需要事先準備長方體容器,然后將樹脂澆入容器中固化成型,最后從容器中取出得到澆注體平板。 長方體容器的制作有多種方法,比較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用兩塊大小一樣的平板玻璃,先在一塊平板的周邊貼上密封膠條,留出一個邊作為敞口,然后將另一塊平板玻璃蓋在其上并壓緊以保證密封效果,厚度通過在平板玻璃的四周放置墊塊來控制。澆入樹脂前將容器敞口朝上立起,四周用夾子或其它方式夾緊,以控制容器厚度不發(fā)生改變,然后從上方的敞口處澆入樹脂。另一種長方體平板模具是通過兩塊金屬板來制作,金屬板四周設有一橡膠密封圈,下方的金屬板一側(cè)設有一進膠口,上方金屬板設有一抽氣口。兩塊金屬板合上后, 側(cè)邊通過螺栓或其它方式鎖緊,得到密閉的長方體容器。制樣時模具上方抽氣口抽氣,下方進膠口吸入樹脂,直到樹脂充滿模腔,待樹脂固化成型后,拆開模具得到澆注體平板。
[0005]現(xiàn)有的澆注體平板制作方法中,采用平板玻璃制作的長方體容器,操作不方便并容易出現(xiàn)以下兩種差錯。其一是因密封膠條打得不好,最終容器局部密封不嚴實,需要重新制作容器,若發(fā)現(xiàn)不及時澆入樹脂后,修正就更為不易。其二是因容器四周未有效夾緊,澆入樹脂后在放置固化過程中,容器出現(xiàn)變形,最終得到的平板厚度不一。而采用金屬模具制作的長方體容器,首先模具需要精密加工,成本較高;其次金屬模具的重量大,搬運不方便; 其三是容器間隙厚度在加工完成后已經(jīng)確定,不便修改,制作不同厚度澆注體平板,需要不同容器間隙厚度的金屬模具;其四需要用螺栓鎖緊及抽真空,操作不方便,效率低?!緦嵱眯滦蛢?nèi)容】
[0006]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簡便、高效及可靠的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作裝置。
[0007]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如下:
[0008]—種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裝置包括:
[0009]—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包括側(cè)邊、第一面和第二面;
[0010]—第二平板玻璃,所述第二平板玻璃包括側(cè)邊、第一面和第二面;和
[0011]—平底容器,所述平底容器上部開口,
[0012]其中,
[0013]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的形狀和尺寸相同,且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一面分別粘貼有透明膠帶,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的側(cè)邊也分別包裹有透明膠帶;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上未粘貼透明膠帶的區(qū)域涂抹有脫模劑;
[0014]所述第一平板放置在所述平底容器內(nèi),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面與所述平底容器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朝上;
[0015]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的邊沿位置均布有若干厚度控制墊塊,所述厚度控制墊塊不接觸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上的透明膠帶;
[0016]所述第二平板玻璃設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朝下,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由設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的邊沿位置上的厚度控制墊塊支撐,所述厚度控制墊塊不接觸布置在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上的透明膠帶。
[0017]優(yōu)選地,所述制備裝置還包括一重物塊,所述重物塊設置在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一面上,以施加一定的壓力,保證在澆入樹脂的過程中不發(fā)生移動,并使兩塊平板玻璃間的距離保持恒定。
[0018]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平板為玻璃平板、金屬平板。[〇〇19]優(yōu)選地,所選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玻璃應具有足夠的厚度和強度,不易發(fā)生變形。[0020 ]優(yōu)選地,所述透明膠帶由疏水性材料制成。[0021 ]優(yōu)選地,包裹在平板玻璃側(cè)邊的透明膠帶,其至少包括第一延伸邊和第二延伸邊, 所述第一延伸邊粘貼在平板玻璃的第一面的邊沿位置,所述第二延伸邊粘貼在平板玻璃的第二面的邊沿位置。[〇〇22]優(yōu)選地,所述平底容器由疏水性材料制成,如硅橡膠、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這樣的材料與樹脂的界面粘接力弱,樹脂固化后易于清除容器中殘留的樹脂,以備下次使用。
[0023]優(yōu)選地,所述平底容器的內(nèi)壁鋪設一層疏水性膜,使環(huán)氧樹脂不直接接觸容器壁, 環(huán)氧樹脂固化后直接脫除疏水性膜和平板澆注體模具及其周圍的環(huán)氧樹脂。
[0024]優(yōu)選地,所述平底容器的底部設置一與所述第一平板適配的凹槽,其所述凹槽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平板的尺寸,所述第一平板固定在所述平底容器底部凹槽內(nèi),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與所述平底容器的底面持平。
[0025]可以按照如下步驟使用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制備裝置: [〇〇26] SS1.平板玻璃準備
[0027]取一第一平板玻璃和一第二平板玻璃,所述第一平板玻璃和第二平板玻璃的形狀和尺寸相同,分別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和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一面粘貼透明膠帶,同時分別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和第二平板玻璃的側(cè)邊分別包裹透明膠帶。[〇〇28] SS2.平板澆注體模具準備
[0029]首先,分別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和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上未粘貼透明膠帶的區(qū)域涂抹脫模劑,打好脫模劑后,將所述第一平板玻璃放置在一上部開口的平底容器內(nèi),并使所述第一平板玻璃的第一面與所述平底容器的底部接觸,所述第一平板玻璃的第二面朝上。
[0030]然后,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的第二面的邊沿位置均布若干厚度控制墊塊,所述厚度控制墊塊不接觸透明膠帶。
[0031]之后,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的正上方放置所述第二平板玻璃,并使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帶脫模劑的第二面朝下,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由設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的邊沿位置上的厚度控制墊塊支撐,所述厚度控制墊塊不接觸布置在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上的透明膠帶。
[0032]最后,在所述第二平板玻璃上方放置一重物塊,以施加一定的壓力,保證在澆入樹脂的過程中不發(fā)生移動,并使兩塊平板玻璃間的距離保持恒定。
[0033]SS3.澆入環(huán)氧樹脂
[0034]首先按要求調(diào)配環(huán)氧樹脂,并在真空環(huán)境中脫除環(huán)氧樹脂中氣泡。而后將環(huán)氧樹脂沿所述平底容器側(cè)壁緩緩倒入平底容器中,直到環(huán)氧樹脂液體充滿所述第一平板玻璃和第二平板玻璃間的空隙。
[0035]SS4 ?固化成型
[0036]澆入環(huán)氧樹脂后,在室溫下放置一般時間讓環(huán)氧樹脂過反應放熱峰并完成初固化。而后將澆注體模具連同容器放入烘箱中加熱后固化。固化完成后,將澆注體模具從容器中取出,拆開平板玻璃得到樹脂澆注體平板。
[0037]同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方法及制備裝置,具有以下優(yōu)點與有益效果為:澆注體模具制作過程及樹脂澆注過程簡單,制板效率高;澆注體平板厚度通過墊塊控制,采用不同厚度的墊塊可以制備不同厚度的澆注體平板,適用范圍廣;因制作模具平板采用的是透明平板玻璃,澆入樹脂后易于發(fā)現(xiàn)樹脂中的氣泡,便于及時采取措施消除,減少出現(xiàn)殘次品的概率;模具的組裝和調(diào)整靈活方便,發(fā)現(xiàn)問題后便于及時調(diào)整,易于保證最終澆注體平板的質(zhì)量;模具組裝好后在放置和樹脂固化過程中,平板間間距始終保持恒定,易于保證最終澆注體平板各處厚度的均勻性。【附圖說明】
[0038]圖1、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中第一平板上設置透明膠帶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圖1為俯視圖,圖2為A-A剖面圖;
[0039]圖3、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的一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圖3為俯視圖,圖4為B-B剖面圖;
[0040]圖5、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的另一種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圖5為俯視圖,圖6為C-C剖面圖?!揪唧w實施方式】
[0041]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2]除非另外限定,文中所用的技術和科學用語均具有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通常理解到的相同含義。如本文所用,用語“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任何順序、數(shù)量或重要程度,而是用于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區(qū)分開。另外,用語“一”和’“一個”并不表示限制數(shù)量,而是表示存在所涉及物件中的至少一個。如果公開了范圍,則涉及相同構(gòu)件或性質(zhì)的所有范圍的端點都為包含性的,且可獨立地相結(jié)合。結(jié)合數(shù)量使用的修飾語“大約”包含聲稱值,且具有上下文所指示的含義(例如,包括與具體數(shù)量的測量相關的誤差程度)。
[0043]如圖1、2、3、4、5、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包括:第一平板玻璃10,第一平板玻璃10包括側(cè)邊、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二平板玻璃20,第二平板玻璃 20包括側(cè)邊、第一面和第二面;平底容器30,平底容器30上部開口,其中,第一平板玻璃10和第二平板玻璃20的形狀和尺寸相同,且在第一平板玻璃10和第二平板玻璃20的第一面分別粘貼有透明膠11、21,在第一平板玻璃10和第二平板玻璃20的側(cè)邊也分別包裹有透明膠帶 11、21;在第一平板玻璃10和第二平板玻璃20的第二面上未粘貼透明膠帶的區(qū)域涂抹有脫模劑;第一平板玻璃10放置在平底容器30內(nèi),第一平板玻璃10的第一面與平底容器30的底部接觸,第一平板玻璃10的第二面朝上;第一平板玻璃10的第二面的邊沿位置均布有若干厚度控制墊塊40,厚度控制墊塊40不接觸第一平板玻璃10的第二面上的透明膠帶;第二平板玻璃20設置在第一平板玻璃10的正上方,第二平板玻璃20的第二面朝下,第二平板玻璃 20的第二面由設置在第一平板玻璃10玻璃的邊沿位置上的厚度控制墊塊40支撐,厚度控制墊塊40不接觸布置在第二平板玻璃20的第二面上的透明膠帶。[0〇44]制備裝置還包括一重物塊50,重物塊設置在第二平板玻璃20的第一面上,以施加一定的壓力,保證在澆入樹脂的過程中不發(fā)生移動,并使兩塊平板玻璃間的距離保持恒定。
[0045]第一平板玻璃10為玻璃平板、金屬平板。所選第一平板玻璃10、第二平板玻璃20應具有足夠的厚度和強度,不易發(fā)生變形。透明膠帶由疏水性材料制成。包裹在平板玻璃側(cè)邊的透明膠帶,其至少包括第一延伸邊和第二延伸邊,第一延伸邊粘貼在平板玻璃的第一面的邊沿位置,第二延伸邊粘貼在平板玻璃的第二面的邊沿位置。[〇〇46]平底容器30由疏水性材料制成,如硅橡膠、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這樣的材料與樹脂的界面粘接力弱,樹脂固化后易于清除容器中殘留的樹脂,以備下次使用。平底容器30的內(nèi)壁也可以鋪設一層疏水性膜,使環(huán)氧樹脂不直接接觸容器壁,環(huán)氧樹脂固化后直接脫除疏水性膜和平板澆注體模具及其周圍的環(huán)氧樹脂。[〇〇47]作為另一種結(jié)構(gòu)方式,平底容器30的底部設置一與第一平板玻璃10適配的凹槽, 其凹槽的尺寸略大于第一平板玻璃10的尺寸,第一平板玻璃10固定在平底容器30底部凹槽內(nèi),第一平板玻璃10的第二面與平底容器30的底面持平。
[0048]通過上述實施例,完全有效地實現(xiàn)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該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理解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以上【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nèi)容。雖然本實用新型就目前認為最為實用且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說明,但應知道,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所公開的實施例,任何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功能和結(jié)構(gòu)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quán)利要求書的范圍中。
【主權(quán)項】
1.一種環(huán)氧樹脂澆注體平板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裝置包括:一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包括側(cè)邊、第一面和第二面;一第二平板玻璃,所述第二平板玻璃包括側(cè)邊、第一面和第二面;和一平底容器,所述平底容器上部開口,其中,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的形狀和尺寸相同,且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 的第一面分別粘貼有透明膠帶,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的側(cè)邊也分別包裹有透明 膠帶;在所述第一平板和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上未粘貼透明膠帶的區(qū)域涂抹有脫模劑;所述第一平板放置在所述平底容器內(nèi),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一面與所述平底容器的底部 接觸,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朝上;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的邊沿位置均布有若干厚度控制墊塊,所述厚度控制墊塊不接 觸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上的透明膠帶;所述第二平板玻璃設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的正上方,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朝下, 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由設置在所述第一平板玻璃的邊沿位置上的厚度控制墊塊支 撐,所述厚度控制墊塊不接觸布置在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二面上的透明膠帶。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備裝置還包括一重物塊,所述 重物塊設置在所述第二平板玻璃的第一面上。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為玻璃平板、金屬平板。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包裹在平板玻璃側(cè)邊的透明膠帶, 其至少包括第一延伸邊和第二延伸邊,所述第一延伸邊粘貼在平板玻璃的第一面的邊沿位 置,所述第二延伸邊粘貼在平板玻璃的第二面的邊沿位置。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容器的內(nèi)壁鋪設一層疏 水性膜。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底容器的底部設置一與所 述第一平板適配的凹槽,其所述凹槽的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平板的尺寸,所述第一平板固 定在所述平底容器底部凹槽內(nèi),所述第一平板的第二面與所述平底容器的底面持平。
【文檔編號】B29K63/00GK205572839SQ201620311907
【公開日】2016年9月14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4日
【發(fā)明人】徐宇, 謝存存, 趙偉, 楊惠凡, 蓸瑞芳
【申請人】保定華翼風電葉片研究開發(f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