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593825閱讀:25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過將方形且形成環(huán)狀的多個錐體留有間隔地同心狀配置、將空氣從錐體相互間形成的流道吹出的多層錐形吹風口,尤其是涉及具有防止吹出低溫空氣時吹風口發(fā)生結露的功能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
      背景技術
      作為傳統(tǒng)的空調用吹風口,已知有一種吹風口,其在與配設在建筑物的天花板背面部分的空氣管道連接的狀態(tài)下設置在建筑物的天花板上,具有將從空調機通過管道供給的空調空氣從天花板向建筑物的室內吹出的功能。這些空調用吹風口使用具有擴散形和注重室內美觀等的適用于系統(tǒng)天花板的矩形錐體的對稱形結構。
      這些空調用吹風口,一般與相對于吹風口面垂直方向吹出的軸流吹風口不同,是沿著吹風口面的水平方向上擴散狀地進行吹風的徑向吹風口。因此,根據(jù)室內的吹風口的配置情況,從吹風口吹出的空調空氣引誘室內空氣,在吹風口的表面容易發(fā)生結露。
      比如,制冷時從吹風口吹出冷的空調空氣,吹風口本身因該冷的吹出空氣而冷卻,室內空氣受該吹出空氣的引誘而到達吹風口的邊上。當吹風口的表面溫度變?yōu)楸仁覂瓤諝獾穆饵c溫度低時,在吹風口的表面發(fā)生結露。
      另一方面,近年來,有時采用吹出比傳統(tǒng)的空調空氣更低溫的空氣的低溫空調方式。低溫空調方式中,通過使吹出的空氣的溫度比傳統(tǒng)的空調溫度低,就能減少送風量,故可使管道配管等變細。其結果,可減小送風風扇的能力,不僅有助于節(jié)能,還可通過管道配管的細徑化,可節(jié)省空間化。
      圖9是傳統(tǒng)的對稱形吹風口的主剖視圖。如圖9所示,傳統(tǒng)的對稱形吹風口70,將大小不同的4個錐體71~74留有間隔地同心狀設置,在位于最內側的最內錐體71的斜向部分78與縱向部分79的邊界附近設有遮掩板75。該遮掩板75是為了從吹風口70的下方的室內側看不到配置在天花板面上的吹風口70的內部,以提高吹風口70的外觀性而設置的。另外,位于最外側的最外錐體74與腔室部76連接,該腔室部76與頸部77連接。
      從吹風口70吹出的冷氣用空氣沿著錐體71~74相互間形成的流道流動。作為安裝了如此結構的遮掩板的吹風口,比如,具有擴散形的吹風口的結構(比如,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實開平6-64049號公報,第2頁,圖1-6)。
      另外,也開發(fā)了在吹風口的中央設有多孔板替代遮掩板,將吹風口的中央部的氣流朝下方引導的吹風口(比如,參照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實開平7-12846號公報,第2頁,圖1-3)。
      但是,所述傳統(tǒng)的吹風口70中,在最內錐體71的內側安裝有遮掩板75,由于從吹風口70吹出的空氣使室內空氣被最內錐體71的內側面引誘,在該部分發(fā)生結露。這樣的現(xiàn)象,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擴散形吹風口中也同樣會發(fā)生,尤其是進行低溫空調的場合結露的發(fā)生顯著。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吹風口中,多孔板設置在吹風口的中央部,故可在某種程度上防止吹出的空氣對室內空氣的引誘。但是,通過多孔板的空氣朝下方流動,故存在對居住者直接吹風這樣的不舒服感。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即使是低溫空調方式,也能在防止吹風口表面的結露發(fā)生的同時,使從吹風口吹出的空氣沿天花板朝水平方向擴散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是通過將方形形成環(huán)狀的多個錐體留有間隔地同心狀配置、將空調空氣從錐體相互間形成的流道吹出的多層錐形的吹風口,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最外側的最外錐體以外的錐體,縱向截面形狀分別相同,同時,錐體之間的水平方向的間隔配置成相等,在配置在最內側的最內錐體的內側,設有形成為與最內錐體的開口部相同形狀的平板狀的擴散構件。
      這里,“錐體的縱向截面形狀相同”是指方形且形成環(huán)狀的錐體的各邊部分的垂直截面形狀相同。若做成這樣的形狀,則最外錐體以外的錐體,可利用具有與各錐體的邊部分的縱向的截面形狀相同的截面形狀的長尺寸構件形成。即,將所述長尺寸構件載切成與各錐體的邊部分的長度對應的長度后,利用焊接等手段將切斷后的構件相互接合成方形環(huán)狀,可制造各錐體。由此,通過將錐體各邊的截面形狀做成相同,可減少制造錐體時的成為原材料的長尺寸構件的種類。
      另外,“最內錐體的開口部”是指俯視吹風口時的最內錐體內側的開口部,即,指最內錐體的上端部的開口部。各錐體形成為使空氣從吹出面向外側下方擴散,當將擴散構件的下面配置在與錐體的下端相同的面上,則擴散構件與最內錐體的下端部之間形成間隙。
      從吹風口吹出的空氣中,在吹風口中央部的錐體流道內流動的空氣與平板狀的擴散構件碰撞而引向水平方向,從擴散構件與最內錐體的間隙朝斜下方吹出。另外,從各個錐體之間的流道吹出的空氣,也朝斜下方吹出。
      另外,在最內錐體的內側流動著從與擴散構件的間隙吹出的空氣,其結果成為該空氣覆蓋最內錐體的狀態(tài),該空氣不會將室內空氣引誘到最內錐體的內側,可防止最內錐體的結露發(fā)生。
      若將所述擴散構件的下面配置成與最內錐體以外的錐體的下端相同的面上,并將最內錐體的下端配置在比擴散構件的下面高的位置,則在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中流動的空氣沿最內錐體的內側面流動,從而促進該空氣覆蓋最內錐體的內側的效果。
      流過擴散構件與最內錐體的間隙中最狹窄的部分的空氣,之前流過節(jié)流的間隙,流過最狹窄的部分后的空氣欲再次擴大。通過了最狹窄的部分后的間隙,由朝斜下方延伸的最內錐體側的內面與鉛垂地配置并朝下方延伸的擴散構件的側面夾著形成。
      最內錐體的內面形成平面狀,與各錐體間的流道平行地形成。
      另一方面,由擴散構件與最內錐體的內面形成的流道,當擴散構件形成厚壁,則相對于氣流的通過方向擴大,故欲沿著最內錐體的內面流動的氣流的方向接近擴散構件側,即,接近鉛垂方向。擴散構件的厚壁越厚,另外,擴大的流道越長,該作用就體現(xiàn)得越強。
      當在最內錐體的內側流動的氣流的方向接近鉛垂方向,則該空氣的方向與流過由最內錐體及其外側的錐體的間隙形成的流道的氣流的方向(斜下方)的差異變大。因此,在最內錐體的內側流動的空氣不與在外側流動的空氣合流,最內錐體的下部變得沒有吹出的空氣覆蓋,有時在吹風口表面發(fā)生結露。
      這里,當將最內錐體的下端配置在比擴散構件的下面高的位置,則由最內錐體的內面和擴散構件構成的流道的最內錐體側在中途斷了,故在最內錐體的內側流動的空氣欲朝水平方向擴大,現(xiàn)在接近鉛垂方向的氣流方向就接近傾斜的方向。
      另一方面,流過由最內錐體及其外側的錐體的間隙形成的流道的空氣,因構成流道內側的壁面的最內錐體的外面在中途斷了,氣流的方向則接近鉛垂方向。
      該2股氣流的雙重作用下,流過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的空氣,與流過最內錐體及其外側的錐體的間隙所形成的流道的空氣合流,產(chǎn)生流過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的空氣覆蓋最內錐體的下部的效果。
      空氣從吹風口吹出時,室內空氣被從吹風口吹出的空氣引誘,沿擴散構件的下面朝外側流動。為此,若在擴散構件上設置絕熱部,通過該絕熱部使擴散構件絕熱,擴散構件的下面的溫度不會達到室內空氣的露點,這樣擴散構件的下面也就不會發(fā)生結露。
      當所述擴散構件的厚度形成為8mm以下,其中所述絕熱部的厚度形成為3.5mm以上,則擴散構件的下面溫度不會達到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能可靠地防止擴散構件的下面發(fā)生結露。另外,由此,與最內錐體之間能保持合適的間隙,故能促進在間隙流動的空氣覆蓋最內錐體的效果。
      這里,將擴散構件的厚度設定在8mm以下,是因為若超過了8mm,則擴散構件的側面的長度相對于擴散構件與最內錐體的間隙變長,流過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的氣流的方向接近鉛垂方向,故與流過最內錐體及其外側的錐體的間隙所形成的流道的空氣的方向的差異變得太大,其結果2股氣流不再合流,從而失去了流過最內錐體和擴散構件的間隙的空氣覆蓋最內錐體的下部的效果。
      另外,將絕熱部的厚度設定在3.5mm以上的范圍,其原因是,當厚度小于3.5mm,則擴散構件的絕熱效果減弱,在進行低溫空調的場合,有可能擴散構件的下面的溫度達到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擴散構件的下面發(fā)生結露。
      當將所述最內錐體的下端設置在比所述擴散構件的下面高1mm以上且在所述擴散構件的上面以下的位置,則通過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內流動的空氣,能可靠地防止最內錐體的內面發(fā)生結露,同時,能防止與最內錐體相鄰的錐體的內面發(fā)生結露。
      將最內錐體的下端設置在比所述擴散構件的下面高1mm以上且在所述擴散構件的上面以下的位置,是因為,若從最內錐體的下面起不到1mm的場合,考慮到制造誤差和安裝誤差等,與擴散構件的下面形成大致同一平面,從而失去上述效果的緣故。
      另外,若最內錐體的下端處于比擴散構件的上面高的位置,則從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吹出的氣流的方向接近鉛垂方向,該空氣將在最內錐體和與該最內錐體相鄰的錐體的間隙的流道內朝斜下方流動的空氣朝下方引誘,使從與最內錐體相鄰的錐體的內面吹出的氣流產(chǎn)生剝離,有可能產(chǎn)生結露的緣故。
      將所述錐體與具有緩沖空間的腔室部的下部連接,將所述腔室部與頸部連接,在所述頸部的下游側端部與所述錐體的上游側端部之間形成節(jié)流部,則將從頸部流入緩沖空間的空氣集中至中心,同時該節(jié)流部使節(jié)流出口產(chǎn)生空氣渦流,使頸部的外周附近流動的空氣朝外側擴散,使空氣可靠地與擴散構件碰撞,同時能使周邊部流動的空氣均勻地分散。
      當在所述最外錐體以外的所述錐體上設置鉛垂方向設置的縱向部分;與該縱向部分的下部側連接且將空氣朝斜下方誘導的斜向部分;以及與該斜向部分的前端連接且突設在空氣的徑向流動方向的橫方向部分時,則通過縱向部分,使引導至錐體間的流道的空氣穩(wěn)定地流入,通過斜向部分使空氣均勻地朝水平方向引導,通過橫向部分,將氣流引至配置在外側的錐體的內側,可防止氣流的剝離。
      將所述斜向部分的角度設定在相對于水平面45°±10°的范圍,則可防止氣流從錐體剝離,同時減小吹風口的壓力損失。
      該場合,將斜向部分的角度設定在相對于水平面45°±10°的范圍,是因為,當超過55°,則氣流太朝下方,氣流在最外錐體的內面與其外側的天花板面之間剝離,不僅無法將空氣朝水平方向引導,而且在最外錐體的框緣上有可能發(fā)生結露的緣故。另外,若將斜向部分的角度設定在不到相對于水平面35°的范圍,則錐體間的流道變窄,吹風口的壓力損失過大,無法作為空調用的吹風口進行使用的緣故。
      一旦將所述最外錐體以外的所述錐體的所述橫向部分的長度形成為各錐體的配置間隔的5~25%,則來自錐體之間的流道的空氣不會剝離,可防止來自吹風口的吹風量的減少。
      該場合,將橫向部分的長度設定為各錐體的配置間隔的5~25%的范圍,是因為,若不到5%,則引導至橫向部分的空氣減少,來自外側錐體的內面的氣流有時會剝離,而若超過25%,錐體間的流道變窄,氣流減少,無法作為空調用的吹風口進行使用的緣故。
      發(fā)明的效果(1)最內錐體的內側設有形成與最內錐體的開口部相同形狀的平板狀的擴散構件,則擴散構件與最內錐體的下端部之間形成間隙,空氣從該間隙朝斜下方吹出,該空氣覆蓋最內錐體,室內空氣不被引誘至最內錐體的內側,即使是低溫空調也可防止結露的同時使空氣朝水平方向擴散。
      (2)當將擴散構件的下面配置在與最內錐體以外的錐體的下端相同的面上,將最內錐體的下端配置在比擴散構件的下面高的位置,則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中流動的空氣沿最內錐體的內側面流動,促進空氣覆蓋最內錐體的內側的效果,能可靠地防止最內錐體的結露。
      (3)在擴散構件上設置絕熱部,則擴散構件被絕熱,擴散構件的下面的溫度不會達到室內空氣的露點,即使低溫空調,擴散構件的下面也不會發(fā)生結露。
      (4)擴散構件的厚度形成為8mm以下,其中絕熱部的厚度形成為3.5mm以上,則擴散構件的下面溫度不會達到室內空氣的露點溫度,能可靠地防止發(fā)生結露,同時,與最內錐體之間能保持合適的間隙,能促進在間隙流動的空氣覆蓋最內錐體的效果,能可靠地防止結露。
      (5)將最內錐體的下端配置在比擴散構件的下面高1mm以上且在所述擴散構件的上面以下的位置,則通過最內錐體與擴散構件的間隙內流動的氣流,能可靠地防止最內錐體的內面發(fā)生結露,同時,能防止與最內錐體相鄰的錐體的內面發(fā)生結露,即使是低溫空調也可防止結露的同時使氣流朝水平方向擴散。
      (6)將錐體與具有緩沖空間的腔室部的下部連接,將腔室部與頸部連接,在所述頸部的下游側端部與錐體的上游側端部之間形成節(jié)流部,則將從頸部流入緩沖空間的空氣集中至中心,同時在節(jié)流部的出口產(chǎn)生渦流,使頸部的外周附近流動的空氣朝外側擴散,使空氣可靠地與擴散構件碰撞,同時能使周邊部流動的空氣均勻地分散。
      (7)當在最外錐體以外的錐體上設置縱向部分;斜向部分;橫方向部分時,則通過縱向部分,使引導至錐體間的流道的氣流穩(wěn)定地流入,通過斜向部分使空氣均勻地朝水平方向引導,通過橫向部分,將在氣流引至配置在外側的錐體的內側,可在防止氣流的剝離的同時使空氣朝水平方向擴散。
      (8)將所述斜向部分的角度設定在相對于水平面45°±10°的范圍,則可防止氣流的剝離并減小壓力損失,可在防止結露的同時使空氣朝水平方向擴散。
      (9)將最外錐體以外的錐體的橫向部分的長度形成為各錐體的配置間隔的5~25%,則可防止氣流的剝離和風量的減少,在防止結露的同時使空氣朝水平方向擴散。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主視圖。
      圖2是表示同一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仰視圖。
      圖3是表示同一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主剖視圖。
      圖4是表示同一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
      圖5是表示第1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
      圖6是表示第2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
      圖7是表示第3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
      圖8是表示第4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
      圖9是表示傳統(tǒng)的對稱形吹風口的主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主視圖,圖2是表示同一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仰視圖,圖3是表示同一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主剖視圖。
      如圖1~圖3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是通過將方形且形成環(huán)狀的多個錐體2~5同心狀地進行配置、將空氣從錐體2~5之間形成的流道6~8吹出的多層錐體形的吹風口。
      在配置在錐體2~5中最內側的最內錐體2的內側,設有平板狀的擴散構件25。擴散構件25形成為與最內錐體2的開口部相同形狀,使其下面與最內錐體2以外的錐體3~5的下端處于同一面上,同時擴散構件25具有絕熱部。
      擴散構件25由擴散板9及裝飾板20構成,裝飾板20為覆蓋擴散板9的下部及側部的形狀。作為絕熱部的一例的擴散板9,是將聚乙烯發(fā)泡形成3.5mm以上的厚度的結構。在擴散板9的內部具有獨立氣泡,故在內部空氣不流通,絕熱性優(yōu)良。另外,與聚氨基甲酸乙脂等其他樹脂材料相比,能以高的硬度形成,故不易變形,能穩(wěn)定地保持一定的厚度,能保持一定的絕熱性。
      裝飾板20由薄金屬板形成,涂上與錐體2~5相同的顏色。擴散構件25的厚度形成為8mm以內的范圍,比如,5mm的厚度。
      在裝飾板20的側部的4處形成朝上方延伸的掛止部24,掛止部24掛在最內錐體2的縱向部分10上。通過裝飾板20,能使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外觀均勻。另外,通過裝飾板20可使擴散板9得到加強。
      錐體2~5將上部一體連接,配置在最外側的最外錐體5與具有緩沖空間13的箱形腔室部14的下部連接。腔室部14與圓筒狀的頸部15連接,在頸部15的下游側端部形成圓環(huán)板狀的節(jié)流部16。腔室部14,在上部形成擴大筒部17,下部形成直筒連接部18,在擴大筒部17內形成緩沖空間13。在擴大筒部17的兩側各2處分別設置用于將吹風口本體固定于天花板構件上的固定構件19。
      錐體2~4包括鉛垂方向設置的縱向部分10;與該縱向部分10的下部側連接且將空氣朝斜下方誘導的斜向部分11;以及與該斜向部分11的前端側連接且突設在空氣的徑向流動方向的橫方向部分12。錐體2~4的各邊部分的縱向截面分別形成相同的形狀。
      另外,各錐體間的水平方向的間隙(橫向部分12的前端與其外側的錐體的縱向部分的距離)約為1mm,全部形成相等。而且,最外錐體5的縱向部分21、斜向部分22的內面及橫向部分23的下面分別與錐體2~4的縱向部分10、斜向部分11及橫向部分12平行地形成。
      錐體2~5的斜向部分11、22的角度設定在相對于水平面45°±10°的范圍,在利用縱向部分10、21整流后的狀態(tài)下,將朝下方引導的空氣進一步朝水平方向引導。
      另外,錐體2~4的橫向部分12的長度L形成為各錐體的配置間隔p的5~25%。
      最內錐體2的下端設置在比擴散構件25的下面高1mm以上且在所述擴散構件25的上面以下的位置,比如,配置在擴散構件25的下面的上側2mm的位置。
      下面,對通過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空氣進行說明。
      如圖2、3所示,通過未圖示的管道從頸部15的上部供給的空氣在通過節(jié)流部16時被集中到腔室部14的中心。另外,在節(jié)流部16的出口發(fā)生空氣的渦流,故在頸部15的外周附近流動的空氣朝外側擴散。通過如此結構,通過節(jié)流部16后的空氣,與擴散板9碰撞,使在周邊部流動的空氣均勻地分散,流過各錐體2~5間的流道6~8。
      圖4是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如圖4所示,從腔室部14流入錐體2~5之間的流道6~8的空氣,由錐體2~5的縱向部分10、21整流后,被斜向部分11、22引導,朝向水平方向。進而,由橫向部分12一邊引向配置在外側的錐體3~5的內側面,一邊朝斜下方吹出。
      另一方面,從腔室部14流入最內錐體2的內部的空氣,與平板狀的擴散構件25碰撞后被引向水平方向,從擴散構件25與最內錐體2的間隙向斜下方吹出。室內空氣由該吹出的空氣引誘而沿裝飾板20的下面從水平方向流動。但是,擴散構件25,由于將絕熱材料構成的擴散板9配置在裝飾板20的上部,故裝飾板20的下面不會達到室內空氣的露點,不會發(fā)生結露。
      各錐體2~5由吹出空氣覆蓋,另外,從各流道的空氣的吹出方向大致相同,故氣流不會剝離,在各錐體2~5的下端部也不會發(fā)生結露。
      將最內錐體2的下端設置在擴散構件25的下面的上側1mm的位置時氣流也沒有剝離。
      圖5是表示第1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第1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使用與最內錐體2相同形狀,將下端配置在與擴散構件25的上面相同高度的最內錐體2a,以代替所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最內錐體2,其他構件配置在與上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相同的位置。
      最內錐體2a,具有與最內錐體2的縱向部分10、斜向部分11、以及橫方向部分12相同形狀的縱向部分10a、斜向部分11a及橫向部分12a。將最內錐體2a配置在上述實施例的最內錐體2的位置的上方,則從擴散構件25與最內錐體2的間隙向斜下方吹出的空氣朝向更下方。但是,在流道6內流動的空氣,不會從錐體3的內面剝離,在錐體3的表面不會發(fā)生結露。
      圖6是表示第2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第2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使用與最內錐體2相同形狀,使下端與擴散構件25的下面對齊的最內錐體2b,以代替所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最內錐體2。其他構件配置在與上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相同的位置。
      最內錐體2b,具有與最內錐體2的縱向部分10、斜向部分11、以及橫方向部分12相同形狀的縱向部分10b、斜向部分11b及橫向部分12b。使最內錐體2b的下端與擴散構件25的下面的位置對齊,則流過由最內錐體2b與擴散板9的間隙形成的流道的氣流的方向,與流過流道6的氣流的方向不同,不再合流,這些氣流容易剝離。圖6表示特定的使用條件下氣流發(fā)生剝離的場合。
      將最內錐體2b的下端配置成與擴散構件25的下面對齊,則從擴散構件25與最內錐體2的間隙吹出的空氣更朝向下方,而且,流過流道6的空氣朝向斜下方,故這2股氣流不再合流,從擴散構件25與最內錐體2的間隙吹出的氣流在錐體2b的內面發(fā)生剝離。錐體2b的下部與室內空氣接觸,從而發(fā)生結露。
      圖7是表示第3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第3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使用將斜向部分11c的上端配置在與最內錐體2的斜向部分11的上端相同的位置、使下端與擴散構件25的下面對齊的最內錐體2c,以代替上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最內錐體2。其他構件配置在與上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相同的位置。最內錐體2c具有與最內錐體2的縱向部分10及橫向部分12相同形狀的縱向部分10c及橫向部分12b。
      但是,斜向部分11c與其他的斜向部分11相比,其角度形成為更接近鉛垂方向,故從斜向部分11c與擴散構件25的間隙的流道吹出的空氣更朝向下方。另外,將斜向部分11c的下端配置成與擴散構件25的下面對齊,故氣流因擴散板9的側面而接近鉛垂方向。因此,最內錐體2c的下部還是與室內空氣接觸,導致錐體2c的下部發(fā)生結露。
      圖8是表示第4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局部主剖視圖。第4比較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使用與最內錐體2相同形狀、將下端配置在擴散構件25的上面的上方的最內錐體2d,以代替上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的最內錐體2。其他構件配置在與上述實施例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相同的位置。最內錐體2d具有與最內錐體2的縱向部分10、斜向部分11及橫向部分12相同形狀的縱向部分10d、斜向部分11d及橫向部分12d。
      將最內錐體2的下端配置在擴散構件25的上面的上方,則從擴散構件25與最內錐體2d的間隙朝斜下方吹出的空氣朝向斜下方,但該氣流引誘在流道6內流動的空氣。這樣,在流道6內流動的空氣從錐體3的內面剝離,錐體3的內側面與室內空氣接觸,導致發(fā)生結露。
      從上述結果可見,當將最內錐體2的截面形狀做成與其他錐體3~5相同,將最內錐體2的下端設置在比擴散構件25的下面高1mm以上且在擴散構件25的上面以下的位置,則吹出的空氣覆蓋最內錐體2及錐體3~5,可防止氣流的剝離,防止結露的發(fā)生。
      權利要求
      1.一種低溫空調用吹風口,是通過將方形且形成環(huán)狀的多個錐體留有間隔地同心狀配置、將空調空氣從形成于所述錐體相互間的流道予以吹出的多層錐形的吹風口,其特征在于,配置在最外側的最外錐體以外的所述錐體,其縱向截面形狀分別相同,所述錐體之間的水平方向的間隔配置成相等,在配置在最內側的最內錐體的內側,設有形成為與所述最內錐體的開口部相同形狀的平板狀的擴散構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構件的下面被配置成與所述最內錐體以外的所述錐體的下端相同的面,所述最內錐體的下端配置在比所述擴散構件的下面高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構件具有絕熱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擴散構件的厚度為8mm以下,其中所述絕熱部的厚度為3.5mm以上。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內錐體的下端是比所述擴散構件的下面高1mm以上且配置在所述擴散構件的上面以下的位置。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包含所述最外錐體及所述最內錐體的所述錐體,與具有緩沖空間的腔室部的下部連接,所述腔室部與頸部連接,在所述頸部的下游側端部與所述錐體的上游側端部之間形成有節(jié)流部。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錐體以外的所述錐體具有鉛垂方向設置的縱向部分;與該縱向部分的下部側連接且將空氣朝斜下方誘導的斜向部分;以及與該斜向部分的前端連接且突設在空氣的徑向流動方向的橫方向部分。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部分的角度相對于水平面設成45°±10°的范圍。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低溫空調用吹風口,其特征在于,除所述最外錐體外的所述錐體的所述橫向部分的長度,形成為所述錐體的配置間隔的5~25%。
      全文摘要
      一種低溫空調用吹風口,通過將方形且形成環(huán)狀的多個錐體(2~5)同心狀配置,從錐體(2~5)之間形成的流道(6~8)吹出空調空氣的多層錐體形吹風口,最外側的最外錐體(5)以外的錐體(2~4)縱向截面形狀分別形成相同,各錐體(2~5)之間的水平方向的間隔配置成相等,在最內錐體(2)的內側安裝有形成為與最內錐體(2)的開口部相同形狀的平板狀的擴散構件(25)。從與擴散構件(25)之間的間隙吹出的氣流以覆蓋最內錐體(2)的狀態(tài)流動,因而通過室內空氣防止最內錐體(2)的內側結露。采用本發(fā)明,即使是低溫空調方式,也能防止吹風口發(fā)生結露,使從吹風口吹出的空氣沿天花板面朝水平方向擴散。
      文檔編號F24F13/068GK1576742SQ20041006948
      公開日2005年2月9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6月27日
      發(fā)明者上野武司, 重松拓也, 南部健太 申請人:協(xié)立空氣技術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