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層樓房內的自然通風方法及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建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應用在高層樓房內的通風方法及其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的高層樓房,比如某些住宅樓或辦公大樓的室內,采用一種機械驅動的新風系統(tǒng)(見圖8)。也就是電動輸氣裝置通過輸氣管13將室外的新鮮空氣輸入房間內,另一方面電動排風裝置通過抽氣管23將室內的空氣抽出。如此可以在不開窗的情況下對室內進行空氣置換。該新風系統(tǒng)的缺點是電動輸氣和排風裝置必須晝夜不停地消耗電源,其次是電動輸氣和排風裝置的噪聲也讓人感到不適。因此,上述通風換氣的方法和裝置有待改進。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不消耗電力,且沒有機械噪聲的,依靠高層樓房屋頂上的自然風進行室內通風的設施。本發(fā)明是這樣實現(xiàn)的其包括高層樓房內的含有輸氣管和抽氣管的房間,其特點是在高層樓房屋頂上設置受風塔和拔氣塔,所述受風塔的側面繞受風塔的中心軸線設有多條受風的通道,該通道與風井連通,風井通過輸氣管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所述拔氣塔與拔氣井連通,拔氣井通過抽氣管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拔氣塔的頂部呈圓弧形,頂部下方設有多個出氣口。本發(fā)明的使用方法是受風塔的多條受風的通道接受來自各個方向的風,這些風通過輸氣管進入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另一方面,當氣流流過拔氣塔圓弧形的頂部時,流速加快,壓強降低,拔氣井內的空氣被抽吸上來,通過出氣口排出;而拔氣井內的負壓使房間內的空氣通過抽氣管進入拔氣井。如此不斷運行,使房間在不開窗的情況下不斷得到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有益效果是1、不消耗電力,利用自然氣流進行換氣。2、沒有噪聲。
圖1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局部放大視圖A。圖3是圖1的側面視圖。圖4是圖3中的B-B剖視圖。圖5是圖4中的局部放大視圖D。圖6是圖4中的局部放大視圖E圖7是圖3中的C-C剖視圖。
圖8是含有輸氣管13和抽氣管23的房間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在高層樓房屋頂上設置受風塔1和拔氣塔2,受風塔1的側面繞受風塔的中心軸線設有多條受風的通道11,該通道11與風井12連通,風井通過輸氣管13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所述拔氣塔2與拔氣井21連通,拔氣井21通過抽氣管23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拔氣塔的頂部M呈圓弧形,頂部下方設有多個出氣口 25。拔氣塔的頂部M大于拔氣塔塔身,這樣可以防止雨水侵入拔氣井21內。受風塔1的多條受風通道11可以接受來自各個方向的風,這些風通過輸氣管13進入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另一方面,當氣流流過拔氣塔圓弧形的頂部M時,流速加快,根據(jù)伯努利原理,壓強降低,拔氣井21內的空氣被抽吸上來,通過出氣口 25排出;而拔氣井21內的負壓使房間內的空氣通過抽氣管23進入拔氣井21。如此不斷運行,使房間在不開窗的情況下不斷得到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層樓房內的自然通風裝置,包括高層樓房內的含有輸氣管和抽氣管的房間,其特征是在高層樓房屋頂上設置受風塔和拔氣塔,所述受風塔的側面繞受風塔的中心軸線設有多條受風的通道,該通道與風井連通,風井通過輸氣管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所述拔氣塔與拔氣井連通,拔氣井通過抽氣管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拔氣塔的頂部呈圓弧形,頂部下方設有多個出氣口。
2.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層樓房內的自然通風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受風塔的多條受風的通道接受來自各個方向的風,這些風通過輸氣管進入建筑物內的多個房間;另一方面,當氣流流過拔氣塔圓弧形的頂部時,流速加快,壓強降低,拔氣井內的空氣被抽吸上來,通過出氣口排出;而拔氣井內的負壓使房間內的空氣通過抽氣管進入拔氣井。如此不斷運行,使房間在不開窗的情況下不斷得到新鮮空氣,排出污濁空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高層樓房內的自然通風方法及其裝置,其特點是在高層樓房屋頂上設置受風塔和拔氣塔,受風塔設有多條受風的通道,該通道與風井連通,風井通過輸氣管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拔氣塔與一個拔氣井連通,拔氣井通過抽氣管與高層樓房內的多個房間連通;拔氣塔的頂部呈圓弧形,頂部下方設有多個出氣口。受風塔的多條受風通道接受來自各個方向的風,這些風通過輸氣管進入建筑物內的多個房間;另一方面,當氣流流過拔氣塔圓弧形的頂部時,流速加快,壓強降低,拔氣井內的空氣被抽吸上來,通過出氣口排出;而拔氣井內的負壓使房間內的空氣通過抽氣管進入拔氣井。如此不斷運行,使房間在不開窗的情況下不斷得到新鮮空氣。
文檔編號F24F7/04GK102374600SQ20101026505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8月24日
發(fā)明者馮靜 申請人: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