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熱傳導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球形凹坑傳熱管。
背景技術:
傳熱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自然現(xiàn)象,是動力、核能、電子、交通、制冷、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工業(yè)中的常見過程。由于地球上能源有限,能源危機日益嚴重,環(huán)境問題愈加嚴峻,提高換熱設備效率,降低能源消耗成為工業(yè)生產(chǎn)的主旋律。目前,提高換熱設備效率主要采用強化傳熱技術。強化傳熱技術可分為兩類,即有源強化傳熱和無源強化傳熱,所謂有源強化指換熱設備需通過外部能量輸入達到強化傳熱的目的,比如振動強化、靜電場強化、機械強化等;無源強化指無需外部輸入能量,僅通過改變傳熱管表面結構或使用強化元件來提高換熱性能,比如旋流片、紐帶、繞花絲、人工粗糙管、異型管、擴展表面管等。由于無源強化技術無需消耗額外能量,且技術成熟、操作簡單,因此無源強化技術在強化傳熱技術領域占據(jù)重要地位。
傳統(tǒng)的光管是通過異型管提高傳熱技術的有:波紋管、縮放管、螺旋槽管、橫紋槽管等。其強化傳熱的機理主要是通過破壞或減薄邊界層,誘導流程發(fā)生變化使流體產(chǎn)生渦流,進而加冷熱流體混合,從而提高傳熱性能。但是普通光管傳熱效率低、抗污垢性能差。
而凹坑傳熱管作為一種新型高效強化傳熱管,相比于普通光管,橢球凹坑傳熱管具有如下特點:(1)當流體流經(jīng)凹坑表面時,由于邊界層的分離作用,湍動能增加,流體在凹坑后形成渦流,渦流一旦形成就向管中心移動并逐漸擴大,形成旋渦,旋渦增大了邊界層內(nèi)流體的混合和擾動作用,使傳熱系數(shù)大大提高;(2)凹坑傳熱管由于凹坑的縮放節(jié)流作用,使凹坑傳熱管抗污垢性能優(yōu)于普通光管;(3)凹坑傳熱管由于凹坑的作用,使凹坑傳熱管的抗熱應力能較普通光管強;(4) 凹坑傳熱管增加了傳熱面積,使凹坑管傳熱性能提高;(5)由于凹坑管凹坑的布置形式,可減小流體壓力損失,進而可選用小功率泵。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發(fā)明目的在于:為解決普通光管傳熱效率低、抗污垢性能差的問題,提供了一種球形凹坑傳熱管。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一種球形凹坑傳熱管,包括圓形光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光管外表面具有N排球形凹坑,其中1≤N≤10,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著管徑軸線方向呈直線分布或螺旋分布,所述球形凹坑在圓形光管內(nèi)壁形成球形凸起。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球形凸起的邊緣與圓形光管內(nèi)表面銜接處呈倒圓角形。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圓形光管的直徑為20~80mm。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球形凹坑的半徑為3~15mm。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球形凹坑的深度為3~10mm。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著管徑軸線方向呈直線分布時,所述球形凹坑的軸向間距為10~60mm;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著管徑軸線方向呈螺旋分布時,所述球形凹坑與球形凹坑的軸向螺距為10~60mm。
作為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圓形光管的直徑為35mm,所述球形凹坑的半徑為10mm,所述球形凹坑的深度為8mm,所述球形凹坑的軸向間距為40mm。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方案的換熱面積較現(xiàn)有換熱圓管顯著增大,可以有效提高換熱效率;(2)本方案內(nèi)腔壁面形狀導致?lián)Q熱流體在管道內(nèi)形成湍流,對管壁的沖刷效果明顯,內(nèi)壁難以結垢,避免了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導致結垢降低傳熱效率的情況;(3)球形凹坑傳熱管內(nèi)流體的壓力損失小,可以降低小功率泵,從而減少額外能源消耗。
附圖說明
圖1是單排呈直線分布的球形凹坑熱管示意圖。
圖2是多排呈直線分布的球形凹坑熱管示意圖。
圖3是單排呈螺旋分布的球形凹坑傳熱管示意圖。
圖4是多排呈螺旋分布的球形凹坑傳熱管示意圖。
圖5是球形凹坑半徑R、間距P示意圖。
圖6是傳熱管截面A-A處球形凹坑深度H示意圖。
附圖標記,1-圓形光管,2-球形凹坑,3-球形凸起,4-倒圓角形,11-圓形光管,22-球形凹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說明。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2所示,一種球形凹坑傳熱管,包括圓形光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光管1通過擠壓成型使外表面具有N排球形凹坑2,其中1≤N≤10,所述每排球形凹坑2沿著管徑軸線方向呈直線分布如圖1所示,所述球形凹坑在圓形光管內(nèi)壁形成球形凸起3。所述球形凸起3可以顯著增大換熱面積,有效提高換熱效率。
如圖3-4所示,一種球形凹坑傳熱管,包括圓形光管11,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光管11通過擠壓成型使外表面具有N排球形凹坑22,其中1≤N≤10,所述每排球形凹坑22沿著管徑軸線方向呈螺旋分布如圖4所示,所述球形凹坑22在圓形光管內(nèi)壁形成球形凸起3。所述球形凸起3可以顯著增大換熱面積,有效提高換熱效率。
所述球形凸起3的邊緣與圓形光管內(nèi)表面銜接處呈倒圓角形4,設置成倒圓角形4避免球形凸起3的邊緣具有棱角,容易引起內(nèi)壁結垢。
所述圓形光管1或者圓形光管11的直徑為20~80mm,所述球形凹坑2或者球形凹坑22的半徑R為3~15mm,所述球形凹坑2或者球形凹坑22的深度H為3~10mm,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著管徑軸線方向呈直線分布時,所述球形凹坑22的軸向間距P為10~60mm;所述每排球形凹坑沿著管徑軸線方向呈螺旋分布時,所述球形凹坑與球形凹坑的軸向螺距為10~60mm。上述參數(shù)的取值范圍是根據(jù)圓形光管的直徑進行計算選取,通過內(nèi)腔壁面形狀的設置,使換熱流體在管道內(nèi)形成湍流,增強對管壁的沖刷效果,內(nèi)壁難以結垢,避免了隨著使用時間增加導致結垢降低傳熱效率的情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