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的左右方向的長度)等變更。
[0034]然而,若欲以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冷凝器102的冷凝性能,則冷凝器102的壓力損失增大而機械室I1內的通風量降低。因此,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難以提高冷凝器102的冷凝性能,從而難以提高冰箱的節(jié)能性能。
[0035]另外,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如上所述那樣在機械室110配置有壓縮機104以及接水盤105等,因此難以確保連接制冷劑配管等的作業(yè)空間。因此,在欲提高冷凝器102的冷凝性能的情況下,冷凝器102大型化而使得機械室110內的冷凝器102的占有區(qū)域增大,因此機械室110內的作業(yè)空間進一步變窄。因此,對于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而言,在欲提高冷凝器102的冷凝性能的情況下,機械室110內的制冷劑配管連接等的作業(yè)性能會變差。
[0036]因此,如利用圖3在之后進行敘述那樣,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變更了機械室10內的冷凝器2以及送風機3的配置結構,由此實現冰箱I的節(jié)能性能以及機械室10內的作業(yè)性能這兩者的提尚。
[0037]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的機械室的俯視剖視圖。該圖3是將冰箱I的機械室10在圖1的以雙點劃線所示的橫截面的位置切斷,并從上方觀察機械室10的附圖。此外,圖3的下側為冰箱I的背面?zhèn)取?br>[0038]與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的機械室110同樣,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的機械室10在一方的側面部11形成有吸氣口 11a,在另一方的側面部11形成有排氣口 lib。而且,與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的機械室110同樣,在機械室10內收納有冷凝器2、送風機3、壓縮機4以及接水盤5等。因此,在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的機械室10中,若驅動送風機3,則如吸入空氣的流動21所示,從吸氣口 Ila將機械室10附近的空氣吸入機械室10內,并如排出空氣的流動22所示,將機械室10內的空氣向機械室10外排出。另外,與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同樣,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將俯視剖視時呈I字形狀的翅片管型換熱器用作冷凝器2,并使用作為螺旋槳式風扇的送風機3。
[0039]然而,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的機械室10內的冷凝器2以及送風機3的配置結構與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不同。
[0040]詳細而言,在俯視剖視時,冷凝器102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其長邊方向相對于形成有吸氣口 Ila的側面部11傾斜。而且,在俯視剖視時,送風機3也以相對于形成有吸氣口 Ila的側面部11傾斜的方式配置。更詳細而言,送風機3以在俯視剖視時與冷凝器2的長邊方向對置的方式配置為與該冷凝器2平行。另外,如圖3所示,送風機3配置于冷凝器2的下游側。
[0041]通過這樣以相對于形成有吸氣口 Ila的側面部11傾斜的方式配置冷凝器2,能夠增大冷凝器2的長邊方向的寬度,由此來擴大散熱面積。因此,能夠增大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詳細而言是散熱面積)而不使冷凝器2的壓力損失增大。因此,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與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相比,能夠提高冰箱I的節(jié)能性能。
[0042]另外,通過以相對于形成有吸氣口 Ila的側面部11傾斜的方式配置冷凝器2,從而即便增大了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也能夠確保機械室10的背面?zhèn)鹊目臻g較大。因此,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還能夠提高機械室10內的作業(yè)性能。
[0043]另外,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將冷凝器與送風機以平行的方式進行配置,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冰箱I的節(jié)能性能。
[0044]圖4是表示冷凝器以及送風機的配置角度的一個例子的俯視剖視圖。圖5是表示在圖4所示的冷凝器以及送風機的配置角度下的冷凝器內的風速分布的附圖。另外,圖6是表示在圖4所示的冷凝器以及送風機的配置角度下的冷凝器的冷凝性能的附圖。此外,圖4所示的Θ是冷凝器2與送風機3之間的角度。另外,圖5所示的橫軸L是如圖4所示那樣從冷凝器2的一個端部到另一個端部的距離。另外,圖5的縱軸V是在冷凝器2內流動的風速空氣的速度。另外,圖6的縱軸W表示冷凝器2的換熱量,以此作為冷凝器2的冷凝器性能。
[0045]如圖4?圖6所示,可知在將冷凝器2與送風機3配置為平行的情況下,即Θ = O的情況下,冷凝器2的速度分布均勻,能夠獲得高冷凝性能。另一方面,隨著冷凝器2與送風機3之間的角度Θ增大,冷凝器2的速度分布的偏差增大,冷凝性能也降低。
[0046]因此,通過如本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冰箱I那樣將冷凝器2與送風機3以平行的方式進行配置,能夠進一步提高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冰箱I的節(jié)能性會K。
[0047]此外,在本實施方式I中,在冷凝器2的下游側配置有送風機3。但并不局限于此,當然也可以在冷凝器2的上游側配置送風機3。然而,空氣在送風機3的上游側的流動比在下游側的流動均勻。因此,在冷凝器2的下游側配置送風機3,更加能夠提高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從而能夠提高冰箱I的節(jié)能性能。
[0048]實施方式2.
[0049]形成于機械室10的吸氣口并不限定于是形成在側面部11的吸氣口 11a。例如,也可以如以下說明的那樣在冰箱I的機械室10形成吸氣口。
[0050]此外,本實施方式2中未記載的結構與實施方式I的相同,對于與實施方式I相同的結構標注與實施方式I相同的附圖標記。
[0051]圖7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的機械室的俯視剖視圖。該圖7是將冰箱I的機械室10在圖1的以雙點劃線所示的橫截面的位置切斷,并從上方觀察機械室10的附圖。此外,圖7的下側為冰箱I的背面?zhèn)取?br>[0052]如圖7所示,本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I的機械室10除了在側面部11形成有吸氣口 Ila之外,在背面部12也形成有吸氣口 12a。該吸氣口 12a形成于冷凝器2以及送風機3的上游側的位置。
[0053]通過如本實施方式2那樣在背面部12也設置吸氣口 12a,能夠使更多的風與冷凝器2接觸(能夠增加通風量)。另外,在以相對于側面部11傾斜的方式配置有冷凝器2的本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冰箱I中,與圖2所示的現有的冰箱相比,能夠將吸氣口 12a擴大至更靠中央側,從而能夠進一步增加冷凝器2的通風量。
[0054]因此,通過如本實施方式2那樣構成冰箱I,與實施方式I所示的冰箱I相比,能夠進一步提高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冰箱I的節(jié)能性能。
[0055]實施方式3.
[0056]通過向實施方式I或者實施方式2所示的冰箱I追加如下的結構(后述的罩6),與實施方式I或者實施方式2所示的冰箱I相比,能夠進一步提高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冰箱I的節(jié)能性能。
[0057]此外,本實施方式3中未記載的結構與實施方式I或者實施方式2相同,對于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結構標注與上述的實施方式相同的附圖標記。另外,在本實施方式3中,對向實施方式I所示的冰箱I追加了罩6的例子進行說明。
[0058]圖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的機械室的俯視剖視圖。該圖8是將冰箱I的機械室10在圖1的以雙點劃線所示的橫截面的位置切斷,并從上方觀察機械室10的附圖。此外,圖8的下側為冰箱I的背面?zhèn)取?br>[0059]如圖8所示,本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冰箱I具備覆蓋冷凝器2與送風機3之間的間隙的罩6。
[0060]在將送風機3配置于冷凝器2的下游側的情況下,通過具備這種罩6,能夠防止從冷凝器2與送風機3之間的間隙將通過冷凝器2的外側的空氣吸入送風機3。另外,在將送風機3配置于冷凝器2的上游側的情況下,通過具備這種罩6,能夠防止由送風機3排出的空氣從冷凝器2與送風機3之間漏出,從而能夠防止出現由送風機3排出的空氣的一部分未通過冷凝器2而向機械室10外排出的情況。
[0061]因此,在實施方式I或者實施方式2所示的冰箱I中具備本實施方式3所涉及的罩6,由此能夠進一步增加冷凝器2的通風量,因此能夠進一步提高冷凝器2的冷凝性能,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冰箱I的節(jié)能性能。
【主權項】
1.一種冰箱,具備: 殼體,該殼體具有儲藏室、以及至少在側面部形成有吸氣口的機械室;和 配置于所述機械室的冷凝器以及送風機, 所述冰箱的特征在于, 在俯視剖視的情況下, 所述冷凝器呈I字形狀, 所述送風機以與所述冷凝器的長邊方向對置的方式配置為與所述冷凝器平行, 所述冷凝器以如下方式配置,即:該冷凝器的長邊方向相對于所述機械室中的形成有所述吸氣口的側面部傾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風機配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游側。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機械室的背面部,且在相比所述冷凝器以及所述送風機更靠上游側的位置形成有吸氣口。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冰箱具備罩,該罩覆蓋所述冷凝器與所述送風機之間的間隙。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的冰箱(1)具備:殼體(1a),其具有儲藏室、以及至少在側面部(11)形成有吸氣口(11a)的機械室(10);和配置于機械室(10)的冷凝器(2)以及送風機(3),在俯視剖視的情況下,冷凝器(2)呈I字形狀,以與冷凝器(2)的長邊方向對置的方式將送風機(3)配置為與冷凝器(2)平行,并以長邊方向相對于機械室(10)中的形成有吸氣口(11a)的側面部(11)傾斜的方式配置冷凝器(2)。
【IPC分類】F25D19/00, F25D11/02
【公開號】CN104930783
【申請?zhí)枴緾N201510115746
【發(fā)明人】兒玉拓也, 中津哲史, 谷川貴紀, 田代雄亮, 千葉博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公開日】2015年9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