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面溢油回收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
背景技術:
收油機是用于去除液體表面浮油、重油及其它有機液體的水面溢油回收設備,有 繩式收油機、硬刷轉盤式收油機、齒型轉盤式收油機,管式收油機及真空式收油機等類型。 現(xiàn)有的管式收油機是由一組導向輪承托環(huán)形收油管,環(huán)形收油管連續(xù)經(jīng)過固定式刮油板的 刮取部位,由其下方的集油槽收集刮取的廢油。存在處理量低、回收的油含水率高的缺點。 現(xiàn)有管式收油機收集的油含水率達5%。
發(fā)明內(nèi)容針對現(xiàn)有的管式收油機存在收油效率低、回收的油含水率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 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支架、刮油器、集油槽及 電機,它還包括固定于支架上的至少兩個導向輪組和依次位于至少兩個導向輪組上的至少 兩根收油管,所述至少兩個導向輪組依次串接于轉動軸上,每個導向輪組均由驅動輪和從 動輪組成。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至少兩根收油管的遠離支架的邊緣位于刮油器的非固定端的 內(nèi)側。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專利采用多條收油管并列排布的方式回收混合油 水中的油相,處理量成倍提升,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吸油管選用憎水聚合材料制成,吸油 而不吸水,使得回收油含水率低于1%,多組閉合回路式吸油管漂浮于水的表面上,吸油管 的工作效能不受任何浮動殘渣的影響,且多組吸油管的回旋運動可以破壞浮油的表面張力 膜,設備可長期運行無需維護。
通過
以下結合附圖對其示例性實施例進行的描述,本實用新型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將 會變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說明1-導向輪 11-驅動輪 12-從動輪 2-收油管 3-刮油器 4_支架 5-集油槽 6-輸油管 7-廢油回收罐 8-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所示,圖1例示性地展示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 兩個串接的導向輪組ι并列設置于支架4上,兩根收油管2依次設置于兩個導向輪組1的驅動輪11和從動輪12的上端,當電機8帶動導向輪組1轉動時,吸了油的收油管2隨之移 動至刮油器3,其下方的集油槽5用于收集刮下的廢油,集油槽5通過輸油管6與廢油回收 罐7連接。 為了提高收油效率,可以設置三個或者四個導向輪組,實務中,發(fā)現(xiàn)三個導向輪組 是較優(yōu)的選擇。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認識到,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只是示例性的,是為了使本領 域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理解本專利內(nèi)容,不應理解為是對本專利保護范圍的限制,只要是 根據(jù)本專利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變更或修飾,均落入本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它包括支架(4)、刮油器(3)、集油槽(5)及電機(8),其特征 在于它還包括固定于支架(4)上的至少兩個導向輪組(1)和依次位于至少兩個導向輪組(1)上的至少兩根收油管(2),所述至少兩個導向輪組(1)依次串接于轉動軸上,每個導向 輪組(1)均由驅動輪(11)和從動輪(12)組成。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兩根收油管(2)的遠離支架(4)的邊緣位于刮油器(3)的非固定端的內(nèi)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涉及水面溢油回收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管并列式管式收油機。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管式收油機存在收油效率低、回收的油含水率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支架、刮油器、集油槽及電機,它還包括固定于支架上的至少兩個導向輪組和依次位于至少兩個導向輪組上的至少兩根收油管,所述至少兩個導向輪組依次串接于轉動軸上,每個導向輪組均由驅動輪和從動輪組成。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廠礦企業(yè)污油池、污油槽罐、江河湖泊等需要分離回收水中浮油的場所。通過增加導向輪組和收油管數(shù)量,成倍提升單位時間內(nèi)的收油量,且回收油品的含水率低。
文檔編號C02F1/40GK201882950SQ20102065332
公開日2011年6月29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代輝, 朱懷歡, 秦澤勇, 陳長祥 申請人:上海藍科石油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