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布袋呈等差排列的袋式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除塵器,尤其涉及到具有雙斜切向進口,各列布袋沿進氣側向中心按照等差方式排列的袋式除塵器。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對大氣污染物排放濃度要求越來越嚴格,靜電除塵器對飛灰比電阻較高的顆粒以及對微細顆粒物捕集效率比較低,已經(jīng)很難達到排放要求。但是袋式除塵器除塵性能卻不受飛灰比電阻的影響,對微細顆粒物捕集效率比較高,而且飛灰濃度和粒度的變化、運行負荷的變化、煙氣量波動對袋式除塵器出口排放濃度影響也極為有限。因此靜電除塵器改造為袋式除塵器已成為發(fā)展趨勢。但是袋式除塵器由于氣流不均,整臺除塵器布袋的濾塵負荷不均勻,在氣流比較集中區(qū)域的布袋由于濾塵負荷比較大,過濾風速比較高,造成箱體內(nèi)某個位置的布袋或某條布袋的某個位置破損,如不及時處理,該區(qū)域的氣流流動阻力變低,導致更大區(qū)域布袋的破損,所以袋式除塵器在運行過程中一旦發(fā)現(xiàn)破袋,應及時更換或將破損布袋的袋口封堵住。目前袋式除塵器主要采用的是脈沖噴吹袋式除塵器,而該除塵器除塵主要是靠粉塵層起作用,因此如果除塵器內(nèi)流場分布不均,從而導致各布袋上的粉塵層厚度不一,阻力不同,而阻力不同又使流場的不均勻性加大,形成惡性循環(huán),除塵效率將會越來越低。所以對提高脈沖噴吹袋式除塵器的除塵效率來說,改善流場分布的均勻性是非常必要的。影響袋式除塵器的流場分布主要有進風方式、進風速度、過濾風速、布袋排列方式以及袋間距等。 國內(nèi)外已有許多學者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常規(guī)袋式除塵器的進氣口位置有上進風式和下進風式。上進風式的含塵氣流由除塵器上部進入除塵器內(nèi)。該進氣方式氣流方向與粉塵沉降方向一致,下降的氣流有助于清灰,設備阻力可降低15 30%,除塵效率也會有所提高。下進風式的含塵氣流由除塵器下部、灰斗部分進入除塵器內(nèi)。該方式除塵器結構簡單,但氣流方向與粉塵下落方向相反,容易使部分細粉塵返回濾袋表面上,降低清灰效果,增加了設備阻力。由于下進風式除塵器不需要上進風式結構中復雜的雙層花板,具有結構簡單的優(yōu)點,因此實際應用較多。而無論是哪種進風方式,袋式除塵器的進口大都采用直入、單向進風方式,回轉反吹式袋式除塵器含塵氣流盡管由切向進入過濾室上部空間。然而,從提高除塵器效率的角度來看,直入進口不利于較大顆粒的預分離,單向進風必然會使除塵器內(nèi)部流場分布不均勻,從而會導致各濾袋流量的不一致,容易引起布袋震動加速和布袋磨損。因此,如何使袋室內(nèi)氣流分布均勻, 對袋式除塵器穩(wěn)定、高效運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上述學者對除塵器內(nèi)部流場的不均勻性進行的研究大都采用在除塵器內(nèi)部布置導流板或鈍體的方法,這些方法盡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氣流的均勻分布,但是與此同時一方面會使袋式除塵器的結構復雜化,另一方面, 過多的導流板和鈍體會導致粉塵的沉積,增加二次揚塵的危險。布袋的排列組合方式主要有順排和叉排兩種,根據(jù)經(jīng)驗,目前在設計袋式除塵器時,袋間距一般在60 IOOmm之間,而且,袋間距都為定值。而從袋式除塵器內(nèi)部流場測試結果來看,遠離進風側的布袋流量過大,這樣勢必會導致這些布袋磨損加劇,影響布袋的使用壽命。
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雙斜切向進口和布袋沿進氣方向具有等差排列方式的袋式除塵器。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1、一種布袋呈等差排列的袋式除塵器,包括箱體、布袋、氣流入口、出風口和卸灰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由上箱體和下箱體組成,下箱體呈斗狀,兩個氣流入口中軸線相互平行且水平分列于下箱體兩側,氣流入口的中軸線與上箱體壁面形成水平面夾角α,夾角α的范圍是30° < α <90° ;上箱體中至少分布兩行布袋,每行布袋依次向中間呈等差排列,相鄰行的布袋前后呈列對齊,布袋壁的行間距和列間距為60 100mm。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每行布袋依次向中間呈等差排列是指每行的布袋以兩端氣流入口側為起點,依次向本行的中心等差排列,各布袋壁的間隙為&= S1-(Ii-I)D,式中D是布袋壁的列間距公差,η為> 1的自然數(shù),S1是最外層的布袋壁與本行相鄰布袋壁的列間距,其中2mm彡D彡IOmm ;所述的列間距為60 IOOmm是指=S1 ( 100mm,中心位置的布袋的布袋壁列間距最小,它與本行相鄰布袋壁的列間距必須大于或等于60mm。在本實用新型中上箱體中至少設置三行布袋,各行布袋壁的行間距相等。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的卸灰閥位于下箱體的底部。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兩個氣流入口的安裝高度在下箱體的0. 6 0. 9H的位置處,其中H為下箱體的高度。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由于氣流采用雙側斜切進口的方式自斗狀下箱體進入除塵器,氣流沿相同切向運動產(chǎn)生的離心力可以預分離一部分固體顆粒物,這樣就可以減少進入上箱體固體顆粒物量,減弱對布袋的磨損;而每行布袋等差排列可有效地消弱兩端與中間布袋流量分配不均的不利影響,即可以提高除塵器的效率,又可以降低設備阻力,使各布袋的更換周期基本一致,延長了除塵器的有效使用壽命,由于兩個氣流入口的安裝高度在下箱體的0. 6 0. 9H,可以防止已經(jīng)落入下箱體的粉塵二次揚塵。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中的A-A剖視圖;圖3是圖1中的B-B剖視圖;圖4是布袋以兩端氣流入口側為起點,依次向中心等差排列示意圖。圖中1、出風口,2、上箱體,3、布袋,4、下箱體,5、氣流入口,6、卸灰閥。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非限制性地公開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描述。由圖1 圖3可見,本實用新型包括箱體、布袋3、氣流入口 5、出風口 1和卸灰閥6,所述的箱體由上箱體2和下箱體4組成,下箱體4為呈斗狀,兩個氣流入口中軸線相互平行且水平分列于下箱體4兩側,氣流入口 5的中軸線與上箱體2壁面形成水平面夾角α,夾角α的范圍是30° < α <90° ;上箱體2中至少分布兩行布袋,相鄰行的布袋3前后呈列對齊,卸灰閥6位于下箱體4的底部。為了防止下箱體4中沉積的粉塵形成二次污染,兩個氣流入口 5的安裝高度在下箱體4的0. 6 0. 9Η,其中H為下箱體4的高度。本實施例中,上箱體2中設有兩行布袋3。具體實施時,上箱體2中可以設置多行布袋,每行布袋3均以兩端的進氣入口 5側為起點,依次向中間呈等差排列,相鄰行的布袋前后對齊形成平行的列,各行布袋壁的行距相等,行距為60 100mm。由圖4可見,上箱體2中設有了三行布袋3,每行布袋3的行間距相等,布袋壁的行間距在60 IOOmm之間。每行布袋3都是以兩端進氣入口側為起點,依次向中間呈等差排列,布袋壁的列間距&的變化規(guī)律是Sn= S1-(Ii-I)D等差排列,式中D是布袋壁列間距公差,&是本行由邊緣到中心區(qū)間各相鄰布袋壁之間的列間距,η為> 1的自然數(shù),S1是最外層的布袋壁與本行相鄰布袋壁的列間距,其中2mm < D < IOmmjS1 ( 100mm,中心位置的布袋壁與本行相鄰布袋壁的列間距大于或等于60mm。
權利要求1.一種布袋呈等差排列的袋式除塵器,包括箱體、布袋、氣流入口、出風口和卸灰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由上箱體和下箱體組成,下箱體呈斗狀,兩個氣流入口中軸線相互平行且水平分列于下箱體兩側,氣流入口的中軸線與上箱體壁面形成水平面夾角α,夾角α 的范圍是30° < α <90° ;上箱體中至少分布兩行布袋,每行布袋依次向中間呈等差排列,相鄰行的布袋前后呈列對齊,布袋壁的行間距和列間距為60 100mm。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行布袋依次向中間呈等差排列是指每行的布袋以兩端氣流入口側為起點,依次向本行的中心等差排列,各布袋壁的間隙為&= S1-(Ii-I)D,式中D是布袋壁的列間距公差,η為彡1的自然數(shù),S1是最外層的布袋壁與本行相鄰布袋壁的列間距,其中2mm彡D彡IOmm ;所述的列間距為60 IOOmm 是指=S1 ^ 100mm,中心位置的布袋的布袋壁列間距最小,它與本行相鄰布袋壁的列間距必須大于或等于60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袋式除塵器,其特征在于上箱體中至少設置三行布袋, 各行布袋壁的行間距相等。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袋式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灰閥位于下箱體的底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袋式除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氣流入口的安裝高度在下箱體的0. 6 0. 9H的位置處,其中H為下箱體的高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布袋呈等差排列的袋式除塵器,包括箱體、布袋、氣流入口、出風口和卸灰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由上箱體和下箱體組成,下箱體呈斗狀,兩個氣流入口中軸線相互平行且水平分列于下箱體兩側,氣流入口的中軸線與上箱體壁面形成水平面夾角α,夾角α的范圍是30°≤α<90°;上箱體中至少分布兩行布袋,每行布袋依次向中間呈等差排列,相鄰行的布袋前后呈列對齊,布袋壁的行間距和列間距為60~100mm。
文檔編號B01D46/02GK202010487SQ201120051958
公開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3月2日
發(fā)明者于先坤, 葉玉奇, 錢付平, 陳中 申請人:安徽工業(yè)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