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膠漿脫氣泡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攪拌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膠漿脫氣泡裝置,用于將滯留于調(diào)制后膠漿內(nèi)的空氣驅(qū)出,避免膠漿在滌布到面料上產(chǎn)生氣泡而影響產(chǎn)品的質(zhì)量。
背景技術:
如業(yè)界所知之理,對于諸如雨衣、雨篷之類的產(chǎn)品,除了考量其應有的強度外,防水性能的優(yōu)劣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技術參數(shù)。當面料經(jīng)前道工序處理完成后,需將具有優(yōu)異的拒水效果的膠漿對其涂布。但是在調(diào)制膠漿的過程中,往往存在膠漿中滯留有空氣的情形,如果不將空氣充分從膠漿中驅(qū)出,那么在涂布至面料上后會出現(xiàn)氣泡,氣泡破裂后在面料表面留下微小的飛白現(xiàn)象,使產(chǎn)品的排水性降低。在做水壓試驗(測試)時難以過關。為了盡可能地降低空氣在調(diào)制后的膠漿中的滯留程度,目前的處置辦法是待膠漿調(diào)制完畢后盡可能靜置足夠長的時間,但是,如此處置方式往往不利于產(chǎn)品的連續(xù)生產(chǎn), 并且縱使靜置足夠長的時間,則膠漿中的空氣的驅(qū)出效果也難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鑒于上述已有技術,本申請人作了有益的探索,終于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并且經(jīng)保密措施下的實驗證明是切實可行的,下面將要介紹的技術方案便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將滯留于調(diào)制后的膠漿內(nèi)的空氣充分驅(qū)出而藉以避免在后續(xù)的涂布工序列中產(chǎn)生氣泡并且在氣泡破裂后留下氣孔而影響涂層質(zhì)量的膠漿脫氣泡裝置。本實用新型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膠漿脫氣泡裝置,包括一箱體,該箱體配有一用于對箱體的箱腔封閉或開啟的箱門,并且在該箱體上還配接有一負壓抽氣管,該負壓抽氣管與所述的箱腔相通;一攪拌軸升降機構,該攪拌軸升降機構設在所述箱體上;一攪拌機構,該攪拌機構設在所述攪拌軸升降機構上,并且伸展到所述的箱腔內(nèi)。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箱體的頂部配設有用于察看所述箱腔內(nèi)的情形的視鏡和用于安裝照明燈的燈座。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攪拌軸升降機構包括一對作用缸和一橫梁,一對彼此并行的作用缸中的其中一個作用缸以垂直狀態(tài)設置在所述箱體的一側(cè),而一對作用缸中的另一個作用缸同樣以垂直狀態(tài)設置在箱體的另一側(cè),橫梁對應于箱體的頂部,該橫梁的一端與一對作用缸中的其中一個作用缸的作用缸柱連接,而橫梁的另一端與一對作用缸中的另一個作用缸的作用缸柱連接,所述的攪拌機構設在所述橫梁的中部;所述的攪拌機構包括電機、攪拌軸、攪盤和減速機,電機與減速機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機連同電機固定在所述橫梁的中部,攪拌軸的上端與減速機傳動連接,而攪拌軸的下端伸展到所述的箱腔內(nèi),攪盤固定在攪拌軸的下端端部。在本實用新型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作用缸為氣缸或油缸。
3[0010]在本實用新型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攪盤朝向上的一側(cè)并且圍繞攪盤的圓周方向間隔構成有一組第一攪拌翼,而攪盤朝向下的一側(cè)并且同樣圍繞攪盤的圓周方向間隔構成有一組第二攪拌翼。在本實用新型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攪拌翼的位置是彼此錯開的。在本實用新型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箱體上配設有踏板和一對彼此對應的用于驅(qū)使踏板上下升降的踏板升降機構,踏板對應于所述箱門的下方,一對踏板升降機構分別設置在箱體的兩側(cè),并且與踏板連接。在本實用新型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對踏板升降機構各包括工作缸、鏈輪和鏈條,工作缸以垂直狀態(tài)固定在箱體上,鏈輪設在工作缸的工作缸柱上,鏈條的一端固定在箱體上,而鏈條的另一端與所述踏板連接,而鏈條的中部套置在鏈輪上。在本實用新型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工作缸為氣缸或油缸。在本實用新型的又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工作缸柱的末端具有鏈輪樞置頭,所述的鏈輪通過鏈輪軸樞軸設置在鏈輪樞置頭上。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只要將盛有膠漿的容器置入箱腔內(nèi),在攪拌軸升降機構的工作下使攪拌機構的攪拌軸下降,由攪盤對膠漿翻攪,使滯留于膠漿中的空氣逸出膠漿,并且在負壓抽氣管的作用下將空氣引出,從而能使先前滯留于膠漿內(nèi)的空氣充分驅(qū)出, 確保后續(xù)的涂布工序的涂布質(zhì)量,避免在涂層上出現(xiàn)氣泡進而形成氣孔。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結(jié)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zhì)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實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zhì)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范疇。請見圖1,給出了一箱體1,在箱體1上配設有一用于對箱體1的箱腔11封閉或開啟的箱門12,由圖所示,在箱門12的邊緣部位固設有一對箱門定位扣121,各箱門定位扣 121具有一鎖定槽1211,在箱體1的箱體框上并且在對應于箱門定位扣121的位置設有鎖扣16,鎖扣16與鎖定槽1211相配合,用于對箱門定位扣121鎖定或釋放。在箱體1的頂部配設有與箱腔11相通的負壓抽氣管13,該負壓抽氣管13與抽真空裝置例如真空泵或負壓風機或類似的負壓器械連接。當關閉箱門12后,在抽真空裝置的工作下,箱腔11內(nèi)處于負壓狀態(tài)。此外,在箱體1的頂部設有一視鏡14和一燈座15,視鏡 14的作用是供操作者察看箱腔11內(nèi)的情況,而燈座15供設置照明燈,照明燈位于箱腔11 內(nèi)。一攪拌軸升降機構2設置在箱體1上,該攪拌軸升降機構2包括一對彼此并行的作用缸21和一橫梁22,由圖1所示,一對作用缸21中的左邊的一個作用缸21的上端通過第一固定板212與箱體1的左側(cè)的頂部固定,而下端通過第二固定板213與箱體1的左側(cè)
4的下部固定;一對作用缸21中的右邊的一個作用缸21的固定方式如同對左邊的一個作用缸21的描述。由圖示的形式可知,一對作用缸21既彼此對應又均以垂直狀態(tài)并且以作用缸柱211向上的方式設置于箱體1上。橫梁22的一端即圖1所示位置狀態(tài)的左端通過配設于作用缸柱211上的固定螺母2111與作用缸柱21固定連接,橫梁22的另一端即圖1所示位置狀態(tài)的右端與右邊的一個作用缸21的作用缸柱211固定連接(同樣通過相應的固定螺母2111)。前述的作用缸21優(yōu)選使用氣缸(本實施例即是),但并不排斥使用油缸。請繼續(xù)見圖1,給出的攪拌機構3包括電機31、攪拌軸32和攪盤33以及減速機 34,電機31與減速機34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機34連同電機31固定在前述的攪拌軸升降機構2的橫梁22的長度方向的中部,攪拌軸32的上端與減速機34傳動連接,即與減速機 34的末級動力輸出軸傳動連接,而攪拌軸32的下端伸展到箱腔11內(nèi),攪盤33固定在攪拌軸32的下端端部。在攪盤33朝向上的一側(cè)并且圍繞攪盤33的圓周方向構成有一組彼此間隔的第一攪拌翼331,而攪盤33朝向下的一側(cè)并且同樣圍繞攪盤33的圓周方向構成有一組彼此間隔的第二攪拌翼332。優(yōu)選地,第一、第二攪拌翼331、332的位置是彼此錯開的即彼此交錯的。由于箱腔11與地坪之間構成有一空間或稱臺階,因此為了方便而省力地將盛有膠漿的容器引入箱腔11或者從箱腔11內(nèi)取出,于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在對應于箱門12的下方配設有一踏板4,在該踏板4的兩側(cè)各具有一踏板提架41,踏板提架41與箱體1的箱體支承腳17滑動配合。并且,在箱體1的兩側(cè)各配設有一踏板升降機構5,由該對踏板升降機構5保障踏板4的升降。優(yōu)選而非絕對限于的一對踏板升降機構5各包括工作缸51、鏈輪52和鏈條53,工作缸51以垂直狀態(tài)支承在工作缸固定座512上,而工作缸固定座512固定在箱體1上,在工作缸51的工作缸柱511的末端構成有一鏈輪樞置頭5111,鏈輪52通過鏈輪軸521轉(zhuǎn)動地設置在鏈輪樞置頭5111上,鏈條53的一端固定在鏈條固定耳531上,鏈條固定耳531固定在箱體上,鏈條53的另一端固定在鏈條固定扣532上,而鏈條固定扣532固定在前述的踏板提架41上,鏈條53的中部套置在鏈輪52上。前述的工作缸51在本實施例中擇用氣缸,然而,如果將氣缸改為油缸,那么應當視為等效性替換而依然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一對踏板升降機構5同時動作時, 例如工作缸柱511同時向工作缸51的缸體外伸展時,那么踏板4便上升,使踏板4與箱腔 11的底沿對接,反之亦然。申請人:結(jié)合圖1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當要對調(diào)制的膠漿脫氣泡時,那么開啟箱門12,一對踏板升降機構5工作,使踏板4提升,操作者便可借助于踏板4將膠料容器方便地挪入箱腔11,接著關閉箱門12。攪拌軸升降機構2工作,使作用缸柱21下行,帶動橫梁22下移,由于攪拌機構3設在橫梁22上,因此在橫梁22下行的同時帶動攪拌機構 3下行,使攪拌軸32下端的攪盤33探入盛有膠漿的容器內(nèi),由電機31的工作使攪盤33旋轉(zhuǎn)。此時負壓抽氣管13在抽真空裝置的工作下對箱腔11抽真空,同時由攪盤33對膠漿攪拌,自膠漿中逸出的空氣被負壓抽氣管13抽出,當經(jīng)過合理時間的工作后,關閉與負壓抽氣管13連接的抽真空裝置,攪拌機構3的電機31停止工作,攪拌軸升降機構2的一對作用缸21的作用缸柱211反向動作,使作用缸柱向作用缸21的缸體外伸展,推動橫梁22上行, 由橫梁22帶動攪拌機構3上行,使攪盤33退出盛有膠漿的容器。開啟箱門12,將經(jīng)過驅(qū)逐氣泡后的膠漿挪離箱腔11。 本申請人將經(jīng)由本實用新型裝置處理過的膠漿涂布于織物表面后并且經(jīng)水壓試驗,結(jié)果未發(fā)現(xiàn)因氣孔而達不到試驗要求的現(xiàn)象發(fā)生,因而毫無疑問是一個得以改善膠漿品質(zhì)的極致的技術方案。
權利要求1.一種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體(1),該箱體(1)配有一用于對箱體(1)的箱腔(11)封閉或開啟的箱門(12),并且在該箱體(1)上還配接有一負壓抽氣管 (13),該負壓抽氣管(1 與所述的箱腔(11)相通;一攪拌軸升降機構(2),該攪拌軸升降機構(2)設在所述箱體(1)上;一攪拌機構(3),該攪拌機構(3)設在所述攪拌軸升降機構 (2)上,并且伸展到所述的箱腔(11)內(nèi)。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箱體(1)的頂部配設有用于察看所述箱腔(11)內(nèi)的情形的視鏡(14)和用于安裝照明燈的燈座(15)。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軸升降機構(2)包括一對作用缸和一橫梁(22),一對彼此并行的作用缸中的其中一個作用缸以垂直狀態(tài)設置在所述箱體(1)的一側(cè),而一對作用缸中的另一個作用缸同樣以垂直狀態(tài)設置在箱體(1)的另一側(cè),橫梁0 對應于箱體(1)的頂部,該橫梁0 的一端與一對作用缸中的其中一個作用缸的作用缸柱011)連接,而橫梁02)的另一端與一對作用缸中的另一個作用缸的作用缸柱011)連接,所述的攪拌機構( 設在所述橫梁0 的中部;所述的攪拌機構C3)包括電機(31)、攪拌軸(32)、攪盤 (33)和減速機(34),電機(31)與減速機(34)傳動配合,并且由減速機(34)連同電機(31) 固定在所述橫梁0 的中部,攪拌軸(3 的上端與減速機(34)傳動連接,而攪拌軸(32) 的下端伸展到所述的箱腔(11)內(nèi),攪盤(3 固定在攪拌軸(3 的下端端部。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用缸為氣缸或油缸。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攪盤(3 朝向上的一側(cè)并且圍繞攪盤(33)的圓周方向間隔構成有一組第一攪拌翼(331),而攪盤(33)朝向下的一側(cè)并且同樣圍繞攪盤(33)的圓周方向間隔構成有一組第二攪拌翼(332)。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攪拌翼(331、 332)的位置是彼此錯開的。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箱體(1)上配設有踏板(4)和一對彼此對應的用于驅(qū)使踏板(4)上下升降的踏板升降機構(5),踏板(4)對應于所述箱門(12)的下方,一對踏板升降機構(5)分別設置在箱體(1)的兩側(cè),并且與踏板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對踏板升降機構(5) 各包括工作缸(51)、鏈輪(5 和鏈條(53),工作缸(51)以垂直狀態(tài)固定在箱體(1)上,鏈輪(5 設在工作缸(51)的工作缸柱(511)上,鏈條(5 的一端固定在箱體(1)上,而鏈條(5 的另一端與所述踏板(4)連接,而鏈條(5 的中部套置在鏈輪(5 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缸(51)為氣缸或油缸。
10.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膠漿脫氣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作缸柱(511)的末端具有鏈輪樞置頭(5111),所述的鏈輪(5 通過鏈輪軸(521)樞軸設置在鏈輪樞置頭 (5111)上。
專利摘要一種膠漿脫氣泡裝置,屬于攪拌機械技術領域。包括一箱體,該箱體配有一用于對箱體的箱腔封閉或開啟的箱門,并且在該箱體上還配接有一負壓抽氣管,該負壓抽氣管與所述的箱腔相通;一攪拌軸升降機構,該攪拌軸升降機構設在所述箱體上;一攪拌機構,該攪拌機構設在所述攪拌軸升降機構上,并且伸展到所述的箱腔內(nèi)。優(yōu)點只要將盛有膠漿的容器置入箱腔內(nèi),在攪拌軸升降機構的工作下使攪拌機構的攪拌軸下降,由攪盤對膠漿翻攪,使滯留于膠漿中的空氣逸出膠漿,并且在負壓抽氣管的作用下將空氣引出,從而能使先前滯留于膠漿內(nèi)的空氣充分驅(qū)出,確保后續(xù)的涂布工序的涂布質(zhì)量,避免在涂層上出現(xiàn)氣泡進而形成氣孔。
文檔編號B01D19/02GK202207482SQ201120315778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26日
發(fā)明者鐘興乾 申請人:常熟華懋紡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