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污水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一些大型工廠內(nèi)專門設置有污水排放體系,而污水箱是排污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用于污水的集中存放,并通過凈化設備達到污水凈化目的,然而污水集中存放過程中具有沉淀性,使得污水箱內(nèi)極易發(fā)生淤堵,難以正常排污,現(xiàn)有中遇到類似現(xiàn)象均通過人工攪拌達到化瘀堵的目的,而通過人工攪拌化瘀不僅操作難度較大且效率低下,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因此,急需一種智能化污水攪拌設備來滿足現(xiàn)有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污水處理裝置,能夠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缺陷。
根據(jù)本發(fā)明,本發(fā)明裝置的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底架上的污水箱,所述污水箱中設置有攪動腔,所述攪動腔底部固定安裝有安放板,所述安放板與所述攪動腔頂壁之間可轉向地安裝有轉向軸,所述轉向軸上端與固定安裝在所述污水箱上端的馬達連接,所述馬達外側設有護托裝置,所述護托裝置包括抗振墊與散熱翅片,所述轉向軸上設置有多個攪動臂和凸圓輪,且相鄰兩個凸圓輪的凸出部朝向相反,所述攪動腔左右兩端壁上對應設置有與所述凸圓輪水平設置的左導滑套和右導滑套,所述左導滑套和右導滑套中分別設置有口部朝向所述轉向軸的左導滑槽和右導滑槽,所述左導滑槽和右導滑槽中分別平滑安裝有左導滑桿和右導滑桿,所述左導滑桿和右導滑桿朝向所述轉向軸的一端分別固定安裝有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柱,所述底架角底部固定設有穩(wěn)固塊,所述穩(wěn)固塊內(nèi)底部固定安裝有配重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污水箱頂壁上設置有相通所述攪動腔且與污水管道連接的進污口。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污水箱底壁設置有排放腔,所述排放腔底部設置有相通外端的排放口,所述排放口下端固定安裝有排放管,所述排放管上安裝有閥門,所述排放管遠離所述排放口的一端與凈化設備連接。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連接柱的長度大于所述凸圓輪的最大直徑,從而所述凸圓輪可在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之間轉動。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抗振墊設置在所述馬達的上端和下端且與所述馬達固定連接,所述散熱翅片設置在所述馬達的前端和后端且與所述馬達的外殼固定連接,所述散熱翅片的上端和下端均與所述抗振墊固定連接,所述馬達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多組所述散熱翅片。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fā)明裝置在使用時,所述馬達運行可帶動所述轉向軸進行轉動,所述轉向軸可帶動所述攪動臂轉動而對污水混合物進行周向攪拌,而所述轉向軸轉動的同時還可帶動所述凸圓輪轉動,所述凸圓輪轉動時,其凸出部能夠作用于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因此,所述轉向軸不停地轉動時,所述凸圓輪可不斷地推動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左右移動,從而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可在左右方向上推動污水混合物,而由于相鄰兩個凸圓輪的凸出部朝向相反,因此,可使相鄰的左推拉板或者右推拉板反向推動污水混合物,從而本發(fā)明裝置可實現(xiàn)自動化攪拌達到化瘀堵目的,提高化瘀效率,減少勞動強度;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穩(wěn)定。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種污水處理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箭頭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中穩(wěn)固塊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本說明書(包括任何附加權利要求、摘要和附圖)中公開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別敘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類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換。即,除非特別敘述,每個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類似特征中的一個例子而已。
如圖1-3所示,本發(fā)明的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底架16上的污水箱10,所述污水箱10中設置有攪動腔11,所述攪動腔11底部固定安裝有安放板18,所述安放板18與所述攪動腔11頂壁之間可轉向地安裝有轉向軸17,所述轉向軸17上端與固定安裝在所述污水箱10上端的馬達12連接,所述馬達12外側設有護托裝置,所述護托裝置包括抗振墊121與散熱翅片122,所述轉向軸17上設置有多個攪動臂170和凸圓輪19,且相鄰兩個凸圓輪19的凸出部朝向相反,所述攪動腔11左右兩端壁上對應設置有與所述凸圓輪19水平設置的左導滑套20和右導滑套30,所述左導滑套20和右導滑套30中分別設置有口部朝向所述轉向軸17的左導滑槽21和右導滑槽31,所述左導滑槽21和右導滑槽31中分別平滑安裝有左導滑桿41和右導滑桿43,所述左導滑桿41和右導滑桿43朝向所述轉向軸17的一端分別固定安裝有左推拉板40和右推拉板42,所述左推拉板40和右推拉板42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柱44,所述底架16角底部固定設有穩(wěn)固塊161,所述穩(wěn)固塊161內(nèi)底部固定安裝有配重塊162,所述配重塊162用于增加所述穩(wěn)固塊161的底重,從而可提高支撐時的穩(wěn)定性。
有益地,其中,所述污水箱10頂壁上設置有相通所述攪動腔11且與污水管道連接的進污口13。
有益地,其中,所述污水箱10底壁設置有排放腔9,所述排放腔9底部設置有相通外端的排放口14,所述排放口14下端固定安裝有排放管15,所述排放管15上安裝有閥門,所述排放管15遠離所述排放口14的一端與凈化設備連接,從而實現(xiàn)凈化操作。
有益地,其中,所述連接柱44的長度大于所述凸圓輪19的最大直徑,從而所述凸圓輪19可在所述左推拉板40和右推拉板42之間轉動。
有益地,其中,所述抗振墊121設置在所述馬達12的上端和下端且與所述馬達12固定連接,所述散熱翅片122設置在所述馬達12的前端和后端且與所述馬達12的外殼固定連接,所述散熱翅片122的上端和下端均與所述抗振墊121固定連接,所述馬達12的前端和后端分別設有多組所述散熱翅片122,所述散熱翅片122用以吸收并散發(fā)所述馬達12運行時產(chǎn)生的熱量,所述抗振墊121用以減少所述馬達12在運行時產(chǎn)生的震動力從而防止震動力過大而影響本裝置正常運行。
攪拌時,啟動所述馬達12,所述馬達12運行時可帶動所述轉向軸17進行轉動,所述轉向軸17可帶動所述攪動臂170轉動而對污水混合物進行周向攪拌,而所述轉向軸17還可帶動所述凸圓輪19轉動,所述凸圓輪19轉動時,其凸出部能夠作用于所述左推拉板40和右推拉板42,因此,所述轉向軸17不停地轉動時,所述凸圓輪19可不斷地推動所述左推拉板40和右推拉板42左右移動,從而所述左推拉板40和右推拉板42可在左右方向上推動污水混合物,而由于相鄰兩個凸圓輪的凸出部朝向相反,因此,可使相鄰的左推拉板40或者右推拉板42反向推動污水混合物;
攪拌結束后,停止所述馬達12,再打開所述閥門,污水混合物從所述排放管15流入凈化設備中進行凈化處理。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裝置在使用時,所述馬達運行可帶動所述轉向軸進行轉動,所述轉向軸可帶動所述攪動臂轉動而對污水混合物進行周向攪拌,而所述轉向軸轉動的同時還可帶動所述凸圓輪轉動,所述凸圓輪轉動時,其凸出部能夠作用于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因此,所述轉向軸不停地轉動時,所述凸圓輪可不斷地推動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左右移動,從而所述左推拉板和右推拉板可在左右方向上推動污水混合物,而由于相鄰兩個凸圓輪的凸出部朝向相反,因此,可使相鄰的左推拉板或者右推拉板反向推動污水混合物,從而本發(fā)明裝置可實現(xiàn)自動化攪拌達到化瘀堵目的,提高化瘀效率,減少勞動強度;其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穩(wěn)定。
以上所述,僅為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jīng)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因此,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