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和/或,所述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包括與所述電源連接且相互并聯(lián)的多個第一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每個所述第一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由有源線圈L1與第一電容器C1并聯(lián)構成。
[0038]當然,所述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也可以包括相互串聯(lián)的多個無源線圈L2,相互串聯(lián)的多個無源線圈L2與第二電容器C2并聯(lián)以形成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和/或,所述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包括相互并聯(lián)的多個第二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每個所述第二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由無源線圈L2與第二電容器C2并聯(lián)構成。
[0039]其中,如圖2所示,所述線盤組件包括線盤支架10,所述有源線圈L1和無源線圈L2均設置在線盤支架10上。另外,該線盤組件包括固定在線盤支架10外圍的磁條支架30,該磁條支架30上固定有磁條20,所述磁條20能覆蓋有源線圈L1和無源線圈L2的橫截面區(qū)域,從而以使有源線圈L1和無源線圈L2均更好地產(chǎn)生共振效果,之所以設置磁條20是為了提高線盤組件的性能。需要說明的是,將圖3沿其中心軸線縱向剖開,有源線圈L1和無源線圈L2形成的截面區(qū)域為所述橫截面區(qū)域,磁條20沿該區(qū)域均有延伸。
[0040]為了方便安裝磁條20,所述磁條支架30上設置有與磁條20的外輪廓相匹配的磁條安置槽30a,磁條20固定至磁條安置槽30a中,其中,磁條20可以通過涂抹環(huán)氧膠水固定或者采用塑膠熱熔固化的方式固定。另外,為了進一步提高線盤組件的性能,所述磁條20可以為多個,多個磁條20間隔的固定在磁條支架30上。
[0041]其中,所述線盤支架10的形狀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線盤支架10為圓臺狀,所述有源線圈L1包括纏繞在線盤支架10的側面的第一線圈部Ll-a以及設置在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的第二線圈部Ll-b,無源線圈L2設置在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并與第二線圈部Ll-b同軸設置。具體地,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如圖2所示,所述第一線圈部Ll-a可以纏繞在線盤支架10的側面,第二線圈部Ll-b可以從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的中心徑向向外延伸,第一線圈部Ll-a和第二線圈部Ll-b之間在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上形成環(huán)形,所述無源線圈L2位于該環(huán)形中。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方式,如圖3和4所示,所述第一線圈部Ll-a可以纏繞在所述線盤支架10的側面,第二線圈部Ll-b可以從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的外邊緣徑向向內延伸(也就是說,有源線圈L1從線盤支架10的側面纏繞至該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所述無源線圈L2從第二線圈部Ll-b向所述線盤支架10的中心延伸。另外,上述有源線圈L1和無源線圈L2可以采用密繞和疏繞兩種繞制方法,當然也可以采用密繞和疏繞混合的方法。
[0042]具體地,所述磁條支架30可以為與線盤支架10相匹配的圓臺狀,圓臺狀的磁條支架30具有空腔并從有源線圈L1和無源線圈L2的上方扣合至線盤支架10上。所述磁條安置槽30a從磁條支架30的上底面延伸至該磁條支架30的側面,所述磁條安置槽30a為多個并周向均勻地分布在磁條支架30的側面和上底面,多個磁條20對應地固定在各個磁條安置槽30a中。
[0043]進一步地,為了方便安裝,所述圓臺狀的所述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的中心處設置有凸起10a,磁條支架30的上底面的中心處設置有與該凸起10a相匹配的中心孔30b,磁條安置槽30a從所述中心孔30b朝向線盤支架10的下底面的邊緣延伸。
[004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電飯煲,該電飯煲包括外鍋和設置在該外鍋中的內鍋,其中,所述電飯煲包括上述線盤組件,該線盤組件設置在內鍋的下方。也就是說,內鍋放置在線盤組件的上方。
[0045]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jié),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0046]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
[0047]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
【主權項】
1.一種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該線盤組件包括與電源連接的有源線圈(LI)、第一電容器(C1)、無源線圈(L2)以及第二電容器(C2),所述有源線圈(L1)與所述第一電容器(C1)并聯(lián)以形成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所述無源線圈(L2)與所述第二電容器(C2)并聯(lián)以形成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當所述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發(fā)生諧振時,所述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能夠產(chǎn)生電磁共振。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包括相互串聯(lián)的多個所述有源線圈(L1),相互串聯(lián)的多個所述有源線圈(L1)與所述第一電容器(C1)并聯(lián)以形成所述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和/或,所述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包括與所述電源連接且相互并聯(lián)的多個第一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每個所述第一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由所述有源線圈(L1)與所述第一電容器(C1)并聯(lián)構成。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包括相互串聯(lián)的多個所述無源線圈(L2),相互串聯(lián)的多個所述無源線圈(L2)與所述第二電容器(C2)并聯(lián)以形成所述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和/或,所述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包括相互并聯(lián)的多個第二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每個所述第二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由所述無源線圈(L2)與所述第二電容器(C2)并聯(lián)構成。4.根據(jù)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該線盤組件包括線盤支架(10),所述有源線圈(L1)和所述無源線圈(L2)均設置在所述線盤支架(10)上。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該線盤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線盤支架(10)外圍的磁條支架(30),所述磁條支架(30)上固定有能覆蓋所述有源線圈(L1)和所述無源線圈(L2)的橫截面區(qū)域的磁條(20)。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條支架(30)上設置有與所述磁條(20)的外輪廓相匹配的磁條安置槽(30a),所述磁條(20)固定至所述磁條安置槽(30a)中。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條(20)為多個,多個所述磁條(20)間隔的固定在所述磁條支架(30)上。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線盤支架(10)為圓臺狀,所述有源線圈(L1)包括纏繞在所述線盤支架(10)的側面的第一線圈部(Ll-a)以及設置在所述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的第二線圈部(Ll-b),所述無源線圈(L2)設置在所述線盤支架(10)的上底面并與所述第二線圈部(Ll-b)同軸設置。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線盤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條支架(30)為與所述線盤支架(10)相匹配的圓臺狀,所述圓臺狀的所述磁條支架(30)具有空腔并從所述有源線圈(L1)和所述無源線圈(L2)的上方扣合至所述線盤支架(10)上; 所述磁條安置槽(30a)從所述磁條支架(30)的上底面延伸至該磁條支架(30)的側面,所述磁條安置槽(30a)為多個并周向均勻地分布在所述磁條支架(30)的側面和上底面,多個所述磁條(20)對應地固定在各個所述磁條安置槽(30a)中。10.—種電飯煲,該電飯煲包括外鍋和設置在所述外鍋中的內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飯煲包括權利要求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線盤組件,該線盤組件設置在所述內鍋的下方。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加熱組件,公開了一種線盤組件及電飯煲,線盤組件包括與電源連接的有源線圈(L1)、第一電容器(C1)、無源線圈(L2)以及第二電容器(C2),有源線圈與第一電容器并聯(lián)以形成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無源線圈與所述第二電容器并聯(lián)以形成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當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發(fā)生諧振時,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能夠產(chǎn)生電磁共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盤組件,通過使無源線圈與第二電容器并聯(lián)形成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并使該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能夠從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中汲取一部分能量形成獨立的電磁場,從而可以避免有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的集中加熱。而且,無源并聯(lián)諧振電路中無需增加電控的子系統(tǒng),所以故障率較低,性能更加可靠。
【IPC分類】A47J27/00, H05B6/12, H05B6/36, A47J36/24
【公開號】CN205081992
【申請?zhí)枴緾N201520934680
【發(fā)明人】何田田
【申請人】佛山市順德區(qū)美的電熱電器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9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