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過濾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氣體的過濾器,優(yōu)選用于例如機動車的內燃機的新風系統(tǒng)的空氣過濾器。
背景技術:
W02009/150165公開了一種用于過濾氣態(tài)流體的過濾器,該過濾器具有外殼,該外殼具有在凸緣區(qū)域中彼此軸向鄰接的至少一個第一外殼部分和第二外殼部分。而且,該過濾器具有板狀的過濾元件,該過濾元件配備有在凸緣區(qū)域中接合的周向密封件。“板狀”過濾元件或板過濾元件基本上在橫向于流動方向的平面中延伸。
在已知的過濾器中,第一外殼部分在凸緣區(qū)域中具有朝向外殼內部的徑向支承面,而密封件在凸緣區(qū)域中具有背向外殼內部并且在裝配狀態(tài)下以密封方式徑向支承第一外殼部分的一個軸承的徑向密封面。而且,密封件在面向外殼內部的一側上被徑向支撐在第二外殼部分上。
DE4412474A1公開了一種空氣過濾器,其中,具有軸向密封件的板狀過濾元件接合在兩個外殼部分彼此接界的凸緣區(qū)域中。第一外殼部分在凸緣區(qū)域中具有軸向孔、周向接納槽,密封件軸向插入到該接納槽中。第二外殼部分具有軸向突出的軸向腹板,該腹板在接納槽區(qū)域中被軸向支撐在密封件的軸向密封面上。在此空氣過濾器中,兩個外殼部分并不直接彼此支承,而是僅間接彼此支承,即經由密封件彼此支承。
這種類型的另一過濾器在EP1647701B1中公開。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關注于詳述前言中提及類型的過濾器的改進實施例,其裝配相對容易并且密封效果很好。
根據本發(fā)明,該問題通過獨立權利要求的主題得以解決。各有利實施例為各從屬權利要求的主題。
本發(fā)明基于這樣一種總體構思,在過濾器中,外殼部分在凸緣區(qū)域中開始彼此軸向直接支承抵靠,對第一殼體配備有位于凸緣區(qū)域中的兩個互相相對的徑向支承面,且密封件設置有兩個彼此遠離并且在裝配狀態(tài)平坦地支承抵靠支承面的徑向密封面。通過這種方式,在凸緣區(qū)域中實現彼此徑向分開的兩個徑向有效密封區(qū)。因為兩個支承面被附接到相同的外殼部分,因而兩個密封區(qū)連續(xù)工作,這增大了密封件的有效性。而且,過濾元件能夠在裝配過濾器期間被簡單地安裝在第一外殼部分上,使得第二外殼部分能夠在沒有實質軸向裝配力的情況下軸向支承抵靠第一外殼部分,從而將兩個外殼部分相對于彼此固定在該相對位置。這實現了裝配過程的顯著簡化。
根據有利實施例,第一外殼部分能夠具有外腹板,該外腹板圍繞凸緣區(qū)域伸展,軸向突出并且具有徑向外徑向支承面。第二外殼部分由此能夠有利地具有支撐面,該支撐面圍繞凸緣區(qū)域伸展,并且外腹板被軸向支撐在該支撐面上。兩個外殼部分因而在裝配狀態(tài)經由支撐面和外腹板彼此軸向支承抵靠。這確保了裝配狀態(tài)的規(guī)定相對位置。
根據另一有利實施例,密封件能夠具有周向凹槽區(qū)域,該周向凹槽區(qū)域朝著第二外殼部分軸向敞開且徑向位于密封面之間。該凹槽區(qū)域沿著徑向方向對密封件提供了增大彈性,因而,兩個密封面能夠更容易地徑向擠壓到彼此之上,這使得將密封件引入到位于兩個支承面之間的形成在第一殼體部分上的接納空間中變得容易。
根據有利實施例,所述凹槽區(qū)域設置多個徑向腹板,該多個徑向腹板沿著周向方向彼此分開,并且徑向相對的凹槽壁通過該多個徑向腹板被徑向支撐在彼此上。借助于這類徑向腹板,密封件能夠再次穩(wěn)定在凹槽區(qū)域中,以便增大徑向的預應力,通過該預應力密封面徑向支承抵靠支承面。凹槽區(qū)域原則上允許在密封件內徑向調節(jié)密封面,徑向腹板確保保持抵消這種徑向壓縮的足夠的徑向預應力。
根據另一有利變形,徑向腹板可以整體形成在密封件上或者整體形成在第二外殼部分上,特別是形成在上述支撐面上。同樣,可以在密封件上整體形成多個徑向腹板并且在第二外殼部分上整體形成多個徑向腹板,例如在上述支撐面上。徑向腹板集成在密封件中允許徑向腹板利用與密封件相同的材料而極為簡單地生產。然而,原則上還可以利用兩部件方法將包括不同材料的徑向腹板注射模制到密封件。利用徑向腹板在外殼部分上的整體構造,對徑向腹板可極為簡單地選擇與密封件不同的材料。徑向腹板因而具有比密封件更高的剛度。由此,由于凹槽區(qū)域,通過放置在第二外殼部分上特別可以簡單地將密封件安裝在第一外殼部分上并且顯著改進密封效果,第二外殼部分的徑向腹板進入到密封件的凹槽區(qū)域,密封面產生力,該力在密封件中徑向向外驅動。外殼側上的徑向腹板于是能夠在任意情況下在密封側的徑向腹板之間沿著周向方向進入到凹槽區(qū)域。
可替代地,同樣,可以在外殼部分,特別是在上述支撐斷面上形成腹板,該腹板沿著周向方向伸展并軸向突出,其剖面輪廓可以是錐形,特別是距外殼部分距離增大,并且,該腹板被成型和定位成使得其在第二外殼部分被安裝時或多或少地進入到密封件的凹槽區(qū)域。
在另一實施例中,徑向腹板在軸向方向可以與凹槽區(qū)域尺寸相同或小于凹槽區(qū)域。另外或可替代地,徑向腹板在軸向上可以具有不同尺寸。進一步,徑向腹板可以具有外側面,該外側面沿著周向彼此分開并彼此平行或彼此傾斜地延伸,彼此相對傾斜的外側面可以徑向向外會聚或發(fā)散。上述變形(其能夠累計或可替代地或以任意組合方式實現)在所有情況下能夠用來以預定方式設定密封件的彈性,特別是沿徑向方向的彈性,從而實現了具有高密封效果的極為簡單的裝配。
根據另一有利實施例,過濾體沿著軸向方向具有多邊形、特別是矩形橫截面。上述凹槽區(qū)域具有位于過濾體的至少一個拐角區(qū)域(優(yōu)選位于過濾體的每一個拐角區(qū)域,特別是在徑向外凹槽壁上)中的徑向凹部。這種凹部允許密封材料改變方向進入相應拐角區(qū)域的這種凹部中,密封材料在過濾體被安裝在第一外殼部分上時沿著周向方向由于密集的徑向壓縮而被壓迫。特別地,由此能夠避免在相應的密封面內形成折疊和硬化的風險。相應的凹部在此情況下沿著徑向方向并不連續(xù),因而不會穿透密封件。相應凹部的徑向深度相應地小于相應的凹槽壁與相應的相鄰密封面之間的徑向距離。因而,密封面設計成沿著周向方向沒有中斷或者是連續(xù)的。
根據另一有利實施例,第一外殼部分具有周向槽,該周向槽在凸緣區(qū)域中朝向第二外殼部分敞開,該周向槽的互相面對的槽壁具有或形成支承面。該槽由此包圍上述密封件能夠軸向插入其中的接納空間。該槽和密封件的尺寸優(yōu)選地彼此匹配,使得在密封件與位于槽壁之間的槽底部之間存在軸向距離。這意味著密封件在正確使用時沿著軸向方向不會遇到阻擋。這簡化了過濾元件在第一外殼部分上的安裝。
有利的是其中一個外殼部分具有保護環(huán)圈,該保護環(huán)境圍繞用于密封件的接納空間的外側伸展,至少在實質區(qū)域中伸展。保護環(huán)圈優(yōu)選完全環(huán)繞接納空間。優(yōu)選作為環(huán)形壁與外殼部分整體形成的保護環(huán)圈可以防止過濾器在裝配狀態(tài)時灰塵直接滲入到密封件。而且,保護環(huán)圈防止密封區(qū)域由于機械作用從外部損壞。為此,保護環(huán)圈優(yōu)選布置在接納密封件的外殼部分上。保護環(huán)圈能夠被布置成距接納空間一定距離,從而使得另一外殼部分的輪廓能夠特別無接觸地接合在該空間中,由此對密封件或密封區(qū)域形成更好保護。
根據另一實施例,密封件可以具有位于徑向密封面之間的周向密封面,其軸向支承抵靠形成在第二外殼部分上的凸緣區(qū)域中的環(huán)向軸承面。因而在密封件上形成第三密封區(qū),該區(qū)域與第二外殼部分以軸向密封方式相互作用。
極為有利的是,過濾器就其流動方向而言被操作或使用,清潔側位于第一外殼部分內,該清潔側通過過濾元件與位于第二外殼部分內的未處理側分離。因而僅在未處理側上出現發(fā)生任意泄漏,這至少在內燃機的新風系統(tǒng)中是不太重要的。然而,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空氣通過連續(xù)布置在密封件與第一外殼部分之間的兩個密封區(qū)的不正確吸入。
在具體實施例中,軸向支承面與第二外殼部分上的上述軸向支撐面(第一外殼部分被軸向支撐在其上)被軸向布置在相同高度。
根據另一實施例,第一外殼部分可以具有內腹板,其圍繞凸緣區(qū)域伸展,軸向突出,并且具有或形成徑向內徑向支承面。特別地,密封件由此能夠可選擇性地具有軸向密封面,其圍繞凸緣區(qū)域伸展,并且內腹板被軸向支撐在其上。由此能夠額外改進密封效果。
被密封件穿透的徑向間隔能夠有利地存在于內腹板與第二外殼部分之間。另外或可替代地,軸向間隔能夠存在于面向內腹板的軸向密封面與面向第二外殼部分的軸向密封面之間。另外或可替代地,內腹板沿著軸向方向能比第一外殼部分的外腹板短。上述變形能夠可替代地或累計地或以任意組合形式實現。特別地,這些特征允許外殼部分與密封件之間的具體幾何形狀匹配,以使密封件以穩(wěn)定的尺寸定位和支撐在凸緣區(qū)域中。密封件由此能夠實現相對高的功能可靠性。
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適合用在本發(fā)明的過濾器中的過濾元件。該過濾元件的特征在于至少為板狀并具有周向密封件,該密封件具有在凸緣區(qū)域中彼此遠離的兩個徑向密封面。
方向術語“軸向”和“徑向”指的是裝配方向,過濾元件以該裝配方向安裝在第一外殼部分上,并且兩個外殼部分沿該裝配方向安裝在彼此上。該裝配方向由此限定出軸向方向,也就是,軸向方向平行于裝配方向伸展。相應地,徑向方向橫向于裝配方向延伸。
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的重要特征和優(yōu)點體現在從屬權利要、附圖以及
中。
顯然,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上述特征和仍待在下文中解釋的那些特征不僅能夠以所列出的相應組合進行使用,而且還通過其他組合或者單獨使用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示例性實施例在附圖中示出,并且在以下描述中更詳細地解釋,相同的附圖標記指代相同或相似或功能上等同的部件
圖1示出了在凸緣區(qū)域中通過剖開的過濾器的高度簡化的縱剖面,
圖2示出了在拐角區(qū)域中過濾元件的高度簡化的軸向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過濾器I包括外殼2,該外殼2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外殼部分3和第二外殼部分4。過濾器I還包括布置在外殼2中的過濾元件5。過濾器I用于過濾氣體,特別是空氣。過濾器I因而優(yōu)選為空氣過濾器??諝膺^濾器I例如能夠用在布置在機動車中的內燃機的新風系統(tǒng)中。
兩個外殼部分3、4在凸緣區(qū)域7中的鄰接點6處彼此軸向鄰接。外殼部分3、4還以可拆卸方式彼此連接,附圖未示出。軸向方向在圖1中由雙箭頭表示并由8指代。軸向方向8平行于裝配方向9伸展,裝配方向9同樣由箭頭表示,并且兩個外殼部分3、4沿著裝配方向9彼此附接。另一雙箭頭10表示徑向方向,其橫向于軸向方向8并且相應地也橫向于裝配方向9伸展。
過濾元件5為板狀,因此也稱為板過濾元件5。過濾元件5特別主要在橫向于軸向方向8的平面中延伸。過濾元件5具有周向密封件11,該周向密封件11接合在凸緣區(qū)域7中。密封件11特別能夠被為注射成型或泡制在過濾主體12上,該主體12在圖2中可見。過濾元件5在過濾外殼2的內部中將未處理側13與清潔側14分開。由于過濾元件5基本上位于兩個外殼部分3、4之間,未處理側13和清潔側14被布置在不同的外殼部分3、4中。在優(yōu)選示例中,清潔側14位于第一外殼部分3中,而未處理側13位于第二外殼部分4中。
第一外殼部分3在凸緣區(qū)域7中具有兩個彼此相對的徑向支承面15和16。相對于外殼內部,一個支承面15布置成比另一支承面16更徑向向內,因而,支承面15、16還可稱為內支承面15和外支承面16。密封件11具有兩個徑向密封面17和18,在裝配狀態(tài),徑向密封面17和18彼此遠離并平坦地支承抵靠在支承面15、16上。在圖1中,密封件I處于非壓縮的起始狀態(tài),因而,在圖1的圖示中,支承面17、18徑向突出越過相應的支承面15、16。然而,實際上,密封件11在裝配期間被壓縮,結果,密封面17、18朝向彼此徑向移位。在安裝狀態(tài),徑向內密封面17支承抵靠在內密封面15上,而徑向外密封面18支承抵靠在外支承面16上。密封面17、18在下文中還可被稱為內密封面17和外密封面18。外密封面18與外支承面16 —起形成位于密封件11與第一外殼部分3之間的第一或外密封區(qū)19。內密封面17和內支承面15形成位于密封件11與第一外殼部分3之間的第二或內密封區(qū)20。兩個密封區(qū)19、20被連續(xù)地布置在第一外殼部分3上,從而實現極為有效的密封效果。因而能夠避免清潔側14與外殼2的環(huán)境21之間的不正確的氣流或者泄漏流。
第一外殼部分3在凸緣區(qū)域7中具有外腹板22,該軸向腹板從第一外殼部分3軸向突出并沿周向方向伸展。外腹板22具有外支承面16。第二外殼部分14在凸緣區(qū)域7中同樣具有軸向支撐面23,支撐面沿周向方向伸展。在裝配狀態(tài),外腹板22被軸向地支撐在該支撐面23上。因而沿軸向方向8產生位于接觸點6處并限定在兩個外殼部分3、4之間的直接接觸。
第一外殼部分3還可在凸緣區(qū)域7中具有周向槽24,該槽朝向第二外殼部分4軸向敞開,槽24的彼此相向的槽壁25、26具有或形成兩個支承面15、16。槽24具有位于兩個槽壁25、26之間的槽底部27。所述槽24與其槽壁25、26和槽底部27界定接納空間28,密封件11被軸向插入在該接納空間28中。槽24和密封件11的尺寸彼此匹配,使得在密封件11與槽底部27之間沿著軸向方向8存在軸向距離29,也就是,在槽底部27與密封件11的軸向端面30 (其面向槽底部27)之間存在間隙或間隔。
在圖1的示例中,第一外殼部分3還設置有內腹板31,其沿圓周布置在凸緣區(qū)域7中,從第一外殼部分3軸向突出,并具有內支承面15。兩個腹板22、31因而形成槽壁25、26并由此限定槽24。由此可知,以軸向剖面顯示的槽壁25、26具有筆直輪廓,槽壁25、26沿著槽底部27的方向朝向彼此伸展,也就是會聚或成錐形。
在內腹板31與第二外殼部分4之間設置徑向間隔32,密封件11引入該間隔32。進一步,內腹板31沿著軸向方向8比外腹板22短。
密封件11在凸緣區(qū)域7中具有周向且軸向的密封面33,內腹板31被軸向支撐在該密封面33上。同樣在該軸向密封面33 (面向內腹板31)與密封件11的另一軸向密封面34 (面向第二外殼部分4)之間存在軸向間隔35。在裝配狀態(tài),該間隔等于兩個腹板31、22之間的軸向長度差。
密封件11具有所述密封面34,其同樣為周向并且在徑向密封面17與18之間位于密封件11上。軸向且軸向的支承面36在凸緣區(qū)域7中形成在第二外殼部分4上,在裝配狀態(tài),軸向密封面34開始軸向支承該支承面36。在此所示的具體實施例中,該軸向支承面36和上述軸向支撐面23被軸向布置在相同高度。特別地,支撐面23和支承面36能夠以自由過渡方式彼此合并,或者由共同的軸向端面形成,所述軸向端面在橫向于軸向方向8伸展的平面中延伸。
根據優(yōu)選的有利實施例,密封件11具有周向凹槽區(qū)域37,其朝著第二外殼部分4軸向敞開并被徑向布置在兩個徑向密封面17、18之間。凹槽區(qū)域37沿著軸向方向8在不穿透密封件11的情況下軸向進入到密封件11中。例如,凹槽深度38沿軸向方向8不大于密封件11的軸向高度39的尺寸的一半。密封件11的軸向高度39在此等于軸向端面30與軸向密封面34之間的軸向間隔。在縱向剖面中,凹槽區(qū)域37具有的剖面輪廓隨著進入到密封件11中的增大的穿透深度而成錐形,因而特別具有會聚的凹槽壁40、41。
沿著周向方向彼此分開的多個徑向腹板42設置在凹槽區(qū)域37中。徑向相對彼此的凹槽壁40、41可通過這些徑向腹板42而被徑向支撐在彼此上。徑向腹板42優(yōu)選整體形成在密封件11上。在可替代實施例中,徑向腹板42還可整體形成在第二外殼部分4上。包括集成在密封件11中的徑向腹板42和集成在第二外殼部分4上的徑向腹板42的實施例同樣是可以想到的,外殼側的徑向腹板42于是沿著周向方向在密封件側的徑向腹板42之間進入到凹槽區(qū)域37中。
替代沿周向方向彼此分開的多個徑向腹板42,周向且軸向突出的腹板也可形成在第二外殼部分4上,該腹板在第二外殼部分4被安裝時軸向進入到凹槽區(qū)域37中。
保護環(huán)圈50沿圓周被布置在外腹板22的外部周圍。該保護環(huán)圈50與第一殼體部分3形成一體。第二外殼部分4的輪廓51或壁區(qū)域51接合在外腹板33與保護環(huán)圈50之間。因而在外殼部分3、4之間形成“障礙”,這防止了機械力的直接作用或者滲入灰塵。而且,外殼部分3、4相對于彼此的粗略定位可通過該“障礙”而實現,結果使裝配更容易。
根據圖2,過濾元件5沿軸向方向可具有多邊形、優(yōu)選為矩形的橫截面,其具有多個拐角區(qū)域43。在至少一個這種拐角區(qū)域43中,凹槽區(qū)域37可具有徑向凹部44。在示例中,所述凹部44位于徑向外凹槽壁41中。由此可見,凹部44并不穿透密封件11。例如,凹部44沿軸向方向達到不到密封件11在凹槽區(qū)域37與相應的相鄰密封面17或18之間的壁厚的一半。
如圖2所示,每個徑向腹板42具有兩個外側45,其沿著軸向方向彼此遠離。圖2示出了徑向腹板42的不同實施例,其可有利地被使用,可替代地或者以別的方式還可以以累計或以虛擬的任一組合方式實現。四個不同的徑向腹板42在圖2中作為示例被示出,其在下文中按順時針被稱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徑向腹板42。在第一徑向腹板42中,外側45彼此平行并且平行于徑向方向延伸。在第二徑向腹板42中,兩個外側45再次平行于彼此延伸但相對徑向方向傾斜。在第三徑向腹板42中,相關的外側45彼此傾斜地延伸使其徑向向外會聚。在第四徑向腹板42中,外側45再次彼此傾斜延伸,但它們徑向向外發(fā)散。
另外,徑向腹板42沿著軸向方向8可與凹槽區(qū)域37具有相同的尺寸,而與它們的外側45的方位無關。同樣,徑向腹板42沿著軸向方向8可以小于凹槽區(qū)域37。所有的徑向腹板42沿著軸向方向8可尺寸相同。同樣,徑向腹板42可以沿著軸向方向8具有不同的尺寸。在圖1中,徑向腹板42 (其沿著軸向方向8比凹槽區(qū)域37的深度38短)的端面?zhèn)榷瞬?其面向第二外殼部分4)由虛線46表示。
權利要求
1.一種優(yōu)選用于機動車的例如內燃機的新風系統(tǒng)的過濾器,特別是空氣過濾器, 具有外殼(2),該外殼具有至少一個第一外殼部分(3)和第二外殼部分(4),所述至少一個第一外殼部分(3)和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在凸緣區(qū)域(7)中軸向彼此鄰接, 具有板狀過濾元件(5 ),該板狀過濾元件(5 )具有周向密封件(11),該周向密封件(11)接合在所述凸緣區(qū)域(7)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殼部分(3)在所述凸緣區(qū)域(7)中具有兩個彼此相對的徑向支承面(15、16), 所述密封件(11)具有兩個徑向密封面(17、18),所述兩個徑向密封面(17、18)彼此遠離并平坦地支承抵靠所述支承面(15、1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殼部分(3)具有外腹板(22),該外腹板圍繞所述凸緣區(qū)域(7)伸展,軸向突出,并具有所述徑向的外徑向支承面(16), 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具有軸向支撐面(23),該軸向支撐面圍繞所述凸緣區(qū)域(7)伸展,并且所述外腹板(22 )被軸向支撐在該軸向支撐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11)具有位于所述密封面(17、18)之間的軸向且周向的凹槽區(qū)域(37),該凹槽區(qū)域朝著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軸向敞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多個徑向腹板(42)設置在所述凹槽區(qū)域(37)中,所述多個徑向腹板(42)沿著所述周向方向彼此分開,并且徑向相對的凹槽壁(40、41)通過所述多個徑向腹板(42)被徑向支撐在彼此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徑向腹板(42)整體形成在所述密封件(11)上或者整體形成在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上,優(yōu)選形成在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面(23)上,或者 多個徑向腹板(42)整體形成在所述密封件(11),同時有多個徑向腹板(42)整體形成在第二外殼部分(4)上,優(yōu)選形成在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支撐面(23)上。
6.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徑向腹板(42)沿著所述軸向方向(8)與所述方向區(qū)域(37)尺寸相同或小于所述凹槽區(qū)域(37),和/或 所述徑向腹板(42)沿著所述軸向方向(8)具有不同尺寸,和/或所述徑向腹板(42 )具有外側(45 ),該外側(45 )沿著所述周向方向彼此遠離并彼此平行或者彼此傾斜地延伸,其中彼此傾斜的所述外側(45)能夠徑向向外會聚或發(fā)散和/或其中所述平行的外側(45)能夠平 行于所述徑向方向(10)伸展。
7.根據權利要求3-6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過濾元件(5)沿著所述軸向方向(8)具有多邊形,優(yōu)選矩形橫截面, 所述凹槽區(qū)域(37)具有位于所述過濾元件(5)的至少一個拐角區(qū)域(43)中的徑向凹部(44),優(yōu)選位于所述過濾元件(5)的每一個拐角區(qū)域(43)中,特別是位于徑向外凹槽壁(41)上。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第一外殼部分(3)具有位于所述凸緣區(qū)域(37)中的軸向槽(24),該槽朝著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軸向敞開,并且該槽的彼此相對的槽壁(25、26)具有或形成所述支承面(15、16), 軸向間隔(29)存在于所述密封件(11)與位于所述槽壁(25、26)之間的槽底部(27)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11)在徑向上具有位于所述徑向密封面(17、18)之間的周向且軸向密封面(34),該密封面軸向支承抵靠在所述凸緣區(qū)域(37)中形成在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上的周向且軸向支承面(36), 其中,支承面(36) 優(yōu)選設置為與根據權利要求2的軸向支承面(23)在軸向上處于相同高度。
10.根據權利要求1-9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殼部分(3)具有內腹板(31),該內腹板圍繞所述凸緣區(qū)域(7)伸展,軸向突出,并且具有徑向的內徑向支承面(15), 其中,密封件(11)優(yōu)選具有軸向密封面(33),該軸向密封面圍繞所述凸緣區(qū)域(7)伸展,并且所述內腹板(31)被軸向支撐在該軸向密封面上。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過濾器, 其特征在于, 被所述密封件(11)穿透的徑向間隔(32)存在于所述內腹板(31)與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之間,和/或 軸向間隔(35)存在于面向所述內腹板(31)的所述軸向密封面(33)與根據權利要求9的面向所述第二外殼部分(4 )的軸向密封面(34 )之間,和/或 所述內腹板(31)沿著所述軸向方向(8)比權利要求2所述的外腹板(22)短。
12.一種用于根據權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過濾器(I)的過濾元件。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優(yōu)選用于例如機動車的例如內燃機的新風系統(tǒng)的氣體的過濾器,特別是空氣過濾器,具有在凸緣區(qū)域中軸向彼此鄰接的至少一個第一外殼部分(3)和第二外殼部分(4)的外殼(2),并具有板狀過濾元件(5),該板狀過濾元件(5)具有接合在所述凸緣區(qū)域(7)中的周向密封件(11)。如果第一外殼部分(3)在所述凸緣區(qū)域(7)中具有兩個彼此相對的徑向支承面(15、16),并且如果密封件(11)具有兩個平坦地支承抵靠支承面(15、16)的彼此相向的徑向密封面(17、18),則實現簡化的裝配。
文檔編號F02M35/02GK103154491SQ201180047935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0月4日
發(fā)明者亨德里克·凡·默克茨, 歐根·沃爾曼 申請人:馬勒國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