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屬于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設計,具體涉及一種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
背景技術:
1、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包括依次連接的壓氣機1、燃燒室2、渦輪3,其中,壓氣機1與渦輪3之間通過高壓軸4連接,壓氣機1對氣流進行加壓,供給燃燒室2進行燃燒,產生高溫燃氣,進而驅動渦輪3轉動,通過高壓軸4對壓氣機1進行做功,如圖1所示。
2、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中燃燒室2包括燃燒室外壁5、燃燒室內壁6、擴壓器7、火焰筒8,其中,燃燒室內壁6設置在燃燒室外壁5內側,燃燒室內壁6、燃燒室外壁5之間設置火焰筒8,擴壓器7設置在火焰筒8前部,來自壓氣機1的高壓氣經(jīng)擴壓器7擴壓后,部分流向火焰筒8進行燃燒,產生高溫燃氣,部分流入到燃燒室外壁5、火焰筒8之間的環(huán)形流道中,用以對火焰筒8外壁進行冷卻,部分流入到燃燒室內壁6、火焰筒8之間的環(huán)形流道中,用以對火焰筒8外壁進行冷卻。
3、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中渦輪3進口部位設置高導葉片9、高導葉片9后設置高渦工作葉片10,火焰筒8產生的高溫燃氣,進入渦輪3,經(jīng)高導葉片9整流后,驅動高渦工作葉片10轉動,進而通過高壓軸4對壓氣機1進行做功,帶動壓氣機1進行做功。
4、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中渦輪3的高渦工作葉片10工作環(huán)境惡劣,受高溫燃氣的沖擊,承受上千度的高溫,為保證高渦工作葉片10不受高溫損傷,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冷卻。
5、方式一、在高導葉片9內開設徑向氣流通道,徑向氣流通道連通燃燒室外壁5、火焰筒8之間環(huán)形流道的出口部位,以及在高導葉片9根部設置連通徑向氣流通道的預旋噴嘴,航空發(fā)動機工作時,燃燒室外壁5、火焰筒8之間環(huán)形流道內的部分氣流可通過徑向氣流通道,由預旋噴嘴噴出,噴向高渦工作葉片10,對高渦工作葉片10進行冷卻,該種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6、1)需要在高導葉片9內開設徑向氣流通道,高導葉片9葉型通常較窄,難以設置徑向氣流通道,設計難度大;
7、2)冷卻氣流通道結構固定,不能夠對冷卻氣量進行調節(jié),而不同工況下,高渦工作葉片10對冷卻氣的需求量有差異,且大量冷卻氣會影響航空發(fā)動機的工作性能,不利于航空發(fā)動機全工況范圍內的性能尋優(yōu);
8、3)冷卻氣流經(jīng)高導葉片9內開設的徑向氣流通道后,對高渦工作葉片10進行冷卻,會在高導葉片9內被高溫燃氣進行加熱,對高渦工作葉片10的冷卻效果不佳,為保證對高渦工作葉片10的冷卻效果通常需要設置冷卻器對冷卻氣進行冷卻,且為了保證在短距內對冷卻氣的冷卻效果,通常需要設計冷卻器具有較大的換熱面積及其體積,重量較大,會在整體上增大航空發(fā)動機的體積及其質量,且會增加氣流流阻,影響發(fā)動機的整體性能;
9、方式二、在擴壓器7、火焰筒8之間穿管,將燃燒室外壁5、火焰筒8之間環(huán)形流道內的部分氣流自內側引向高渦工作葉片10,對高渦工作葉片10進行冷卻,并設置閥門調節(jié)機構對冷卻氣流量根據(jù)工況進行調節(jié),該種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10、1)在擴壓器7、火焰筒8之間穿管,占用擴壓器7、火焰筒8之間的長度空間,會增加燃燒室2的軸向長度,影響燃燒室2的性能;
11、2)以閥門調節(jié)機構對冷卻氣流量進行調節(jié),多為機械式調節(jié)機構,長期使用后,會發(fā)生磨損、變形,致使構件配合精度降低,無法保證調節(jié)精度,且多是以增壓泵提供運動動力,增加了整機燃油系統(tǒng)的復雜性,為滿足燃油供給,需增加輸油管路設計,增大了外部管路的敷設難度,并需要設計燃油接口、氣路接口、電路接口等多處功能用接口,復雜度高,此外,需要的構件較多,在航空發(fā)動機有限緊湊結構內布置困難,同時極大增加了整機重量。
12、鑒于上述技術缺陷的存在提出本技術。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以克服或減輕已知存在的至少一方面的技術缺陷。
2、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
3、一種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包括:
4、支撐環(huán),在燃燒室內壁、高壓軸之間設置,其內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支撐通道,后端端面具有連通各個支撐通道的支撐孔;燃燒室內壁后端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引氣槽;
5、多個磁性座,在各個支撐通道內設置;
6、多個閥桿,前端自各個支撐孔插入到支撐通道中,連接各個磁性座;
7、多個閥片,在燃燒室內壁、火焰筒之間設置,貼靠在燃燒室內壁上,具有彎折部位;各個彎折部位穿過各個引氣槽連接到各個閥桿后端;
8、多個彈簧,設置在各個支撐通道中,兩端抵靠在各個支撐通道前端、磁性座之間,依靠彈性力,使各個彎折部位保持抵靠在各個引氣槽的后方,各個閥片封堵各個引氣槽;
9、多個引線管,一端為封堵端,另一端為開孔端,其中,各個引線管的封堵端自前端穿過燃燒室外壁、擴壓器、燃燒室外壁設置,到達支撐環(huán)前端,在周向上與各個閥桿位置對應;
10、多個電磁轉換器,設置在各個引線管的封堵端內;
11、多個電磁控制引線,一端連接各個電磁轉換器,另一端自各個引線管的開孔端引出,通入電流,能夠使電磁轉換器產生磁力,與各個磁性座作用,帶動各個閥桿克服彈簧的彈性力移動,使各個閥片解除對各個引氣槽的封堵。
12、根據(jù)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中,燃燒室內壁后端具有多個沿周向分布的引氣孔;
13、所述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具有:
14、壓音速巡航引氣狀態(tài):各個電磁控制引線不通電,各個彎折部位抵靠在各個引氣槽的后方,各個閥片完全封堵各個引氣槽;
15、亞音速超音速過渡巡航引氣狀態(tài):各個電磁控制引線通入較小電流,各個彎折部位到達各個引氣槽的中間部位,各個閥片部分解除對各個引氣槽的封堵;
16、超音速巡航引氣狀態(tài):各個電磁控制引線通入較大電流,各個彎折部位抵靠在各個引氣槽的前方,各個閥片完全解除對各個引氣槽的封堵。
17、根據(jù)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中,各個支撐環(huán)通過多個支撐片連接燃燒室內壁。
18、根據(jù)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中,還包括:
19、多個支撐片,連接在支撐環(huán)后端,自各個引氣槽伸出,貼靠在各個引氣槽前方,且抵靠到各個閥片內側。
20、根據(jù)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中,還包括:
21、導流筒,在燃燒室內壁、高壓軸之間設置,前端通過外向折邊連接支撐環(huán)后端。
22、根據(jù)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中,還包括:
23、多組金屬封嚴絲,纏繞在各個閥桿上,與各個支撐通道之間形成密封。
24、根據(jù)本技術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上述的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中,各個引線管側壁內具有夾層,夾層中填充隔熱棉。
25、本技術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26、提供一種航空發(fā)動機核心機渦輪工作葉片冷卻引氣結構,在航空發(fā)動機工作時,可通過各個電磁控制引線向電磁轉換器通入電流,使電磁轉換器產生磁力,與各個磁性座作用,帶動各個閥桿克服彈簧的彈性力移動,使各個閥片解除對各個引氣槽的封堵,將燃燒室內壁6、火焰筒8之間環(huán)形流道內的部分氣流,作為冷卻氣,自各個引氣槽引出,用以對高渦工作葉片10進行冷卻,且能夠根據(jù)工況的不同,調整通入電流的大小,調節(jié)各個閥片對各個引氣槽的封堵程度,調節(jié)冷卻氣的流量,利于保證航空發(fā)動機在全工況范圍內的性能尋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