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微機電系統(tǒng)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微機電系統(tǒng)的封裝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基于圓片鍵合 工藝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
背景技術:
微機電系統(tǒng)(MEMS)器件真空封裝是一種采用密封腔體來為 MEMS元件提供真空環(huán)境的封裝技術。它能夠在射頻、慣性、真空 微電子類等MEMS產品芯片周圍形成一個真空環(huán)境,可以使MEMS 器件在高真空環(huán)境下工作,并保證其中的微結構具有優(yōu)良的振動性 能(例如使各種機械諧振器有高的品質因素),使其能正常工作,并提 高其可靠性。真空封裝可分為器件級真空封裝與圓片級真空封裝。圓 片級真空封裝具有低成本、高產量、劃片安全等優(yōu)點,因而具有重要 的應用前景。目前MEMS圓片級真空封裝主要采用兩種技術路線 基于薄膜淀積工藝的真空封裝和基于圓片鍵合工藝的真空封裝?;?薄膜淀積工藝的圓片級真空封裝工藝是由犧牲層上淀積薄膜形成覆 蓋器件的封閉空腔,在薄膜上刻蝕釋放孔以刻蝕犧牲層,最后,在這 層薄膜上淀積另一層薄膜實現(xiàn)封口。基于圓片鍵合工藝的真空封裝是 將帶有微機電結構的基板圓片與蓋板圓片直接鍵合,蓋板圓片一般是 玻璃或硅片。鍵合可以是密封或半密封的形式,并防止微機電系統(tǒng)在 后道工序受到污染。密封鍵合可以在真空或惰性氣體的環(huán)境中進行。
由于基于薄膜淀積真空封裝工藝淀積的薄膜很薄、腔體很小,極 容易在劃片過程中損壞,較大的內外壓力差又使基于薄膜淀積工藝的 真空封裝器件存在真空泄露,使用壽命降低。而基于圓片鍵合工藝的真空封裝的兩圓片較厚,氣體分子的溶解擴散等滲漏阻力大,對真空
保持的影響較小。但是,R.Gooch, T.Schimert, W.McCardel等人發(fā)表 在J.Vac,Sci.Technol.A17(4)的文章"Wafer-level vacuum packaging for MEMS"提供的數(shù)據(jù)表明,盡管真空密封工藝以及封裝采用的材料滿 足氣密的要求,微型真空腔內長時間保持低于lOPa的真空度很困難, 真空度保持性均在56周以下,遠遠滿足不了 IO年以上工作壽命的要 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微機電系統(tǒng)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解決現(xiàn)有圓 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存在的真空保持時間短、密封質量低、可靠性差、 成本高的問題,使得微型真空腔長時間保持真空,滿足十年以上使用 壽命的要求。
本發(fā)明的一種微機電系統(tǒng)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包括 刻蝕步驟在蓋板圓片上對應硅基片MEMS器件的位置刻蝕相 應空間尺寸的凹坑,再環(huán)繞凹坑刻蝕環(huán)形凹槽;
吸氣劑淀積步驟在所述凹坑和凹槽內淀積吸氣劑薄膜; 鍵合步驟在真空環(huán)境下將蓋板圓片和硅基片緊密鍵合。
所述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刻蝕步驟中,采用化學同相刻蝕、異向刻蝕或者光刻刻蝕工 藝刻蝕蓋板圓片上的凹坑和凹槽;所述蓋板圓片為硅片、玻璃或者陶 瓷材料,當蓋板圓片為硅片時,實施刻蝕步驟之后,在硅片上淀積電 絕緣層,以防止電流擴散到蓋板圓片中;
所述吸氣劑淀積步驟中,淀積方法為下述方法中的一種磁控濺射或絲網(wǎng)印刷;
所述鍵合步驟中,鍵合方法為陽極鍵合、熔融鍵合、共晶鍵合、 焊料鍵合中的一種或兩種,
所述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氣劑淀積步驟之后,增加鍵合材料淀積步驟在所述凹坑 與凹槽之間,以及凹槽的外邊緣處淀積一層鍵合材料,鍵合材料為 Au、 In-Sn合金或玻璃焊料中的一種;淀積方法為下述方法中的一種 化學氣相沉積、濺射、絲網(wǎng)印刷或蒸鍍;
然后實施鍵合步驟,采取共晶鍵合或者焊料鍵合方法,在真空環(huán) 境下將蓋板圓片和硅基片緊密鍵合。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在圓片級真空封裝技術存在的真空保持時間短、密 封質量低、可靠性差、成本高的問題,在封裝結構上創(chuàng)新,增加了緩 沖腔體,并在緩沖腔中淀積吸氣劑,使氣體泄漏途徑變?yōu)閺耐饨缤ㄟ^ 中間的真空緩沖腔,再從緩沖腔泄漏到封裝腔體內,大部分氣體被緩 沖腔吸氣劑吸收,只有極少量氣體從緩沖腔泄漏到封裝腔體內,從而 保證最里面的腔體氣壓;同時由于基于圓片鍵合工藝的封裝使用的兩 圓片較厚,氣體分子的溶解擴散等滲漏阻力大,對真空保持的影響較 小,因而可以長時間保持微型腔體內的真空度,可以極大的推動圓片 級MEMS真空封裝技術的發(fā)展和推廣。對于絕對壓力傳感器,加速 度計,角速度傳感器,陀螺儀等,采用本發(fā)明進行真空封裝,可以得 到絕對壓力的近似零點或和更高的品質因素。
圖1為本發(fā)明刻蝕步驟的示意圖;圖2為本發(fā)明吸氣劑淀積步驟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鍵合步驟前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fā)明鍵合步驟后的示意圖。
圖中標記蓋板圓片l、凹坑2、凹槽3、吸氣劑4、硅基片5、 MEMS器件6、真空腔體7、緩沖腔8。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
刻蝕步驟如圖1所示,在硅蓋板圓片1上對應硅基片MEMS
器件6的位置用異向刻蝕工藝相應空間尺寸的凹坑2,再環(huán)繞凹坑刻
蝕環(huán)形凹槽3;在硅片上淀積二氧化硅電絕緣層,以防止電流擴散到
蓋板圓片中;
吸氣劑淀積步驟如圖2所示,用磁控濺射工藝在所述凹坑和凹
槽內淀積Zr-V-Fe吸氣劑薄膜4,
鍵合步驟如圖3、 4所示,在真空環(huán)境下用熔融鍵合工藝將蓋 板圓片1和硅基片5緊密鍵合,所述凹坑2即形成MEMS器件的真 空腔7,環(huán)形凹槽3形成緩沖腔8。
實施例2:
刻蝕步驟如圖1所示,在玻璃蓋板圓片1上對應硅基片MEMS 器件6的位置采用化學同相刻蝕工藝刻蝕相應空間尺寸的凹坑2,再 環(huán)繞凹坑采用異向刻蝕工藝刻蝕環(huán)形凹槽3;
吸氣劑淀積步驟如圖2所示,用磁控濺射工藝在所述凹坑和凹
槽內淀積Zr-Al吸氣劑薄膜4,
鍵合步驟如圖3、 4所示,在真空環(huán)境下用共晶鍵合工藝將蓋 板圓片1和硅基片5緊密鍵合,所述凹坑2即形成MEMS器件的真空腔7,環(huán)形凹槽3形成緩沖腔8。 實施例3:
刻蝕步驟如圖1所示,在硅蓋板圓片1上對應硅基片MEMS 器件6的位置用光刻刻蝕工藝刻蝕相應空間尺寸的凹坑2,再環(huán)繞凹 坑刻蝕環(huán)形凹槽3;在硅片上淀積氮化硅電絕緣層,以防止電流擴散 到蓋板圓片中;
吸氣劑淀積步驟如圖2所示,用絲網(wǎng)印刷工藝在所述凹坑和凹 槽內淀積Ti-Mo吸氣劑薄膜4;
鍵合材料淀積步驟在凹坑2與凹槽3之間,以及凹槽3的外邊 緣處采用絲網(wǎng)印刷工藝涂覆一層玻璃焊料;
鍵合步驟如圖3、 4所示,在真空環(huán)境下用焊料鍵合工藝將蓋 板圓片1和硅基片5緊密鍵合,所述凹坑2即形成MEMS器件的真 空腔7,環(huán)形凹槽3形成緩沖腔8。
實施例4:
刻蝕步驟如圖1所示,在玻璃蓋板圓片1上對應硅基片MEMS 器件6的位置采用化學同相刻蝕工藝刻蝕相應空間尺寸的凹坑2,再 環(huán)繞凹坑采用異向刻蝕工藝刻蝕環(huán)形凹槽3;
吸氣劑淀積步驟如圖2所示,用絲網(wǎng)印刷工藝在所述凹坑和凹
槽內淀積Ti-Mo吸氣劑薄膜4;
鍵合材料淀積步驟在凹坑2與凹槽3之間,以及凹槽3的外邊 緣處濺射一層In-Sn合金;
鍵合步驟如圖3、 4所示,在真空環(huán)境下用焊料鍵合工藝將蓋
板圓片1和硅基片5緊密鍵合,所述凹坑2即形成MEMS器件的真 空腔7,環(huán)形凹槽3形成緩沖腔8。
權利要求
1.一種微機電系統(tǒng)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包括刻蝕步驟在蓋板圓片上對應硅基片MEMS器件的位置刻蝕相應空間尺寸的凹坑,再環(huán)繞凹坑刻蝕環(huán)形凹槽;吸氣劑淀積步驟在所述凹坑和凹槽內淀積吸氣劑薄膜;鍵合步驟在真空環(huán)境下將蓋板圓片和硅基片緊密鍵合。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刻蝕步驟中,采用化學同相刻蝕、異向刻蝕或者光刻刻蝕工藝刻蝕蓋板圓片上的凹坑和凹槽;所述蓋板圓片為硅片、玻璃或者陶 瓷材料,當蓋板圓片為硅片時,實施刻蝕步驟之后,在硅片上淀積電 絕緣層,以防止電流擴散到蓋板圓片中;所述吸氣劑淀積步驟中,淀積方法為下述方法中的一種磁控濺 射或絲網(wǎng)印刷;所述鍵合步驟中,鍵合方法為陽極鍵合、熔融鍵合、共晶鍵合、 焊料鍵合中的一種或兩種,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氣劑淀積步驟之后,增加鍵合材料淀積步驟在所述凹坑與凹槽之間,以及凹槽的外邊緣處淀積一層鍵合材料,鍵合材料為 Au、 In-Sn合金或玻璃焊料中的一種;淀積方法為下述方法中的一種 化學氣相沉積、濺射、絲網(wǎng)印刷或蒸鍍;然后實施鍵合步驟,采取共晶鍵合或者焊料鍵合方法,在真空環(huán) 境下將蓋板圓片和硅基片緊密鍵合。
全文摘要
一種微機電系統(tǒng)的圓片級真空封裝方法,屬于微機電系統(tǒng)的封裝方法,解決現(xiàn)有封裝方法存在的問題,使得微型真空腔長時間保持真空,滿足十年以上使用壽命的要求。本發(fā)明包括刻蝕步驟在蓋板圓片上對應硅基片MEMS器件的位置刻蝕相應空間尺寸的凹坑,再環(huán)繞凹坑刻蝕環(huán)形凹槽;吸氣劑淀積步驟在所述凹坑和凹槽內淀積吸氣劑薄膜;鍵合步驟在真空環(huán)境下將蓋板圓片和硅基片緊密鍵合。本發(fā)明解決了現(xiàn)有封裝方法存在的真空保持時間短、密封質量低、可靠性差、成本高的問題,可以長時間保持微型腔體內的真空度,極大的推動圓片級MEMS真空封裝技術的發(fā)展和推廣。
文檔編號B81C3/00GK101554988SQ200910061898
公開日2009年10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4月30日
發(fā)明者川 劉, 勝 劉, 卓 張, 張鴻海, 汪學方, 甘志銀, 藜 黎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