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叉裝兩用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車,特指一種既可作為叉車又可作為裝載 車使用的兩用車。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裝載機或叉車功能單一。對于施工單位而言,為了方便施 工作業(yè),通常需要同時配備裝載機和叉車,如此一來,造成施工成本 高,而且,當施工結束后,閑置的兩種機車占地又大,給施工單位帶 來麻煩。
曾經(jīng)有人對裝載車進行改進,配備了一套貨叉,此貨叉可以安裝 伊斗的位置,用于替換鏟斗實現(xiàn)叉車功能,并加大了裝載車前后輪軸 的軸間距,以加長車身的重力臂,使叉車使用時能夠保證力的平衡,
增大叉車的裝載能力。但是,如此改進,對于裝載能力為io噸的裝
載車而言,其改進后叉車的裝載能力只有6噸左右,裝載能力差,無 法滿足施工現(xiàn)場的作業(yè)需要。
因此,對裝載車進行二次改進,提高叉車的裝載能力,以滿足施 工作業(yè)要求,為機車生產(chǎn)業(yè)者和施工用戶研究開發(fā)的方向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叉裝兩用車,以達到因應施工需 要而選擇叉車或裝載機的目的,并具有較高的裝載能力,滿足施工要 求。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解決方案為
叉裝兩用車,在原裝載機的基礎上加大前后輪軸的軸間距并加寬 前后輪,在裝載機的尾部增加配重,在裝載機上還配備貨叉,貨叉具 有供裝載機的動力臂樞接的軸孔,貨叉是通過樞軸穿過其上的軸孔和 裝載機動力臂的軸孔樞接在裝載機的動力臂上。 所述裝載機的前輪上裝有防滑鏈。 所述貨叉的工作表面寬度大于或等于275毫米。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在裝載機上配備貨叉,使施工人員 可因應需要選擇貨叉或鏟斗安裝在動力臂上,藉以達到叉車或裝載機 的功能,而且,通過加大前后輪軸的軸間距來增加重力臂,通過加寬 前后輪來增加裝載機的穩(wěn)定性,通過增加配重來增加重力矩,從而降 低裝載機的重心,進一步提高穩(wěn)定性,如此對裝載機的軸間距、前后
輪和配重的設計,使裝載能力為10噸的裝載車,可改裝成裝載能力 為16噸的越野叉車,裝載能力大大提高,滿足施工現(xiàn)場的作業(yè)需要。
圖1是本實用新型作為裝載車使用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作為叉車使用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貨叉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裝載車動力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和圖2所示,是本實用新型揭示的叉裝兩用車。 本實用新型的改進點是-
一、 在原裝載機的基礎上加大前輪軸1和后輪軸2的軸間距,增 加重力臂;
二、 在原裝載機的基礎上加寬前輪3和后輪4(加寬輪輞和輪轂), 增加裝載機的穩(wěn)定性;加寬后兩個前輪3的輪胎就可支撐26000千克, 輪輞可支撐30000千克;
三、 在裝載機的尾部增加配重5,具體可以在尾部下方直接固定 配重5,來增加重力矩,從而降低裝載機的重心,進一步提高穩(wěn)定性;
四、 在裝載機上還配備用以選擇替代鏟斗7的貨叉6,貨叉6的 工作表面寬度大于或等于275毫米,施工人員可因應需要選擇貨叉6 安裝在動力臂8上,見圖2,達到叉車功能,或選擇鏟斗7安裝在動 力臂8上,見圖3,達到裝載機的功能。貨叉6與裝載機的動力臂8 具體是這樣連接的貨叉6具有供裝載機的動力臂8樞接的軸孔61
(見圖3),貨叉6是通過樞軸9穿過其上的軸孔61和裝載機動力 臂8的軸孔81 (見圖4)樞接在裝載機的動力臂8上。鏟斗7與裝載 機的動力臂8連接是原裝載機已有結構,與貨叉6相似,參見圖l所 示。
五、 為了有效保護輪胎,使野外施工更安全,裝載機的前輪3上 裝有防滑鏈31。
如此設計,本實用新型可將裝載能力為10噸的裝載車,改裝成 裝載能力為16噸的越野叉車,裝載能力大大提高,滿足施工現(xiàn)場的 作業(yè)需要。
權利要求1、叉裝兩用車,其特征在于在原裝載機的基礎上加大前后輪軸的軸間距并加寬前后輪,在裝載機的尾部增加配重,在裝載機上還配備貨叉,貨叉具有供裝載機的動力臂樞接的軸孔,貨叉是通過樞軸穿過其上的軸孔和裝載機動力臂的軸孔樞接在裝載機的動力臂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裝兩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裝載機 的前輪上裝有防滑鏈。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裝兩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貨叉的 工作表面寬度大于或等于275毫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叉裝兩用車,在原裝載機的基礎上加大前后輪軸的軸間距并加寬前后輪,在裝載機的尾部增加配重,在裝載機上還配備貨叉,貨叉具有供裝載機的動力臂樞接的軸孔,貨叉是通過樞軸穿過其上的軸孔和裝載機動力臂的軸孔樞接在裝載機的動力臂上。本實用新型可因應需要選擇貨叉或鏟斗安裝在動力臂上,達到叉車或裝載機的功能,而且,對裝載機的軸間距、前后輪和配重的設計,使裝載能力為10噸的裝載車,可改裝成裝載能力為16噸的越野叉車,裝載能力大大提高,滿足施工現(xiàn)場的作業(yè)需要。
文檔編號E02F3/36GK201406697SQ20092013847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5月20日
發(fā)明者沈光偉 申請人:廈門金華廈工程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