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隧道支護結構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
背景技術:
隨著國家基礎建設的發(fā)展,基礎建設市場一片繁榮,公路、鐵路正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其中隧道施工是公路、鐵路建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隧道施工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由于沒有堅固的基礎支撐,因而在新的應力形成過程中出現(xiàn)基礎承載力不足并相應導致隧道失穩(wěn)塌方等實際問題,其嚴重影響了人身和設備安全,阻礙了施工的進度。實際施工過程中,為解決上述隧道失穩(wěn)塌方等實際問題,必須在隧道開挖過程中,及時對開挖斷面進行快速且有效地支護。但目前,由于還未出現(xiàn)一種在隧道施工過程中能對開挖的斷面進行及時支護的專用機械化設備,實際施工時主要依靠人力對隧道支護結構(尤其是隧道拱架)進行施工,不僅勞動強度大、施工效率低、施工進度慢且安全系數(shù)低,不能對開挖斷面進行及時、有效支護,并且當出現(xiàn)隧道失穩(wěn)塌方現(xiàn)象時,對人身和設備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因而現(xiàn)如今,急需一種能對開挖的斷面進行及時支護且在提高隧道開挖過程安全性的同時,能有效提高施工速度的隧道支護結構施工設備。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組裝方便且操作簡便、工作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能解決現(xiàn)有鋼拱架安裝過程中存在的起吊后鋼拱架的移動及準確定位工作難度大、安裝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施工周期長等實際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帶動所述機架沿所施工隧道中心線前后來回移動的行走機構、與所述行走機構進行傳動連接的牽引機構、對位于所述機架后方的需安裝隧道拱架逐一進行提升的拱架提升裝置和通過對位調整將所述拱架提升裝置提升后的隧道拱架逐一移送至設計安裝位置的拱架移送機構;所述拱架移送機構包括能在所述機架上部進行前后移動的平移小車、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平穩(wěn)升降的升降機構和能在所述平移小車上進行左右移動且在左右移動的同時帶動所述升降機構同步進行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所述機架的上部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平移小車前后移動的前后向移動軌道,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安裝在所述平移小車上且所述平移小車上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左右移動機構移動的左右向移動軌道,所述升降機構固定安裝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上;所述平移小車、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和所述升降機構分別為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上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的前后對位調整機構、左右對位調整機構和上下對位調整機構;所述拱架提升裝置為安裝在所述機架后部且將所述隧道拱架提升至所述升降機構上的起吊裝置。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多個對所述隧道拱架進
5行同步頂升的電動液壓頂升裝置和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同步頂升且與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進行同步升降的多個輔助支撐,多個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的結構均相同,且多個所述輔助支撐的結構均相同。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為電液推桿,所述電液推桿包括豎直向推桿、帶動所述豎直向推桿進行上下升降的舉升油缸、通過液壓管路與所述舉升油缸相接的電動油泵和為所述電動油泵提供動力的電動機,所述液壓管路上安裝有液壓集成塊,所述電動油泵和所述電動機均由電氣控制系統(tǒng)進行控制;所述輔助支撐包括由多個伸縮套筒組成的多級套筒頂升結構和對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進行升降驅動的套筒伸縮驅動機構,多個所述伸縮套筒均呈豎直向布設且其由內至外依次進行套裝,所述套筒伸縮驅動機構與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之間進行傳動連接。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所述輔助支撐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上的外固定套筒和分別對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升降位置進行鎖緊固定的多個限位鎖緊裝置,多個所述限位鎖緊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個所述伸縮套筒上,所述外固定套筒呈豎直向布設,且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同軸套裝在外固定套筒內。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所述輔助支撐的數(shù)量與所述電液推桿的數(shù)量相同,多個所述輔助支撐的套筒伸縮驅動機構分別為多個所述電液推桿的舉升油缸;所述舉升油缸為多級油缸,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中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數(shù)量與所述多級油缸的級數(shù)相同,多個所述伸縮套筒分別由所述多級油缸中的各級油缸帶動進行伸縮運動, 且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伸縮長度分別與所述多級油缸中各級油缸的頂升高度一致。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所述平移小車包括車體、安裝在所述車體下方且能沿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進行來回移動的多個小車車輪和對所述小車車輪進行驅動的小車驅動機構,所述小車車輪與所述小車驅動機構之間通過傳動機構進行傳動連接;所述左右向移動軌道包括安裝在所述車體正上方的底座二和兩個分別安裝在底座二上且呈平行布設的滑道,所述底座二呈水平向布設,兩個所述滑道分別布設在底座二上部的前后兩側;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包括水平布設在底座二正上方的底座三和兩個分別安裝在底座三上且呈平行布設的滑槽,兩個所述滑槽分別布設在底座三下部的前后兩側;兩個所述滑槽和兩個所述滑道均呈水平布設;兩個所述滑槽分別為安裝在底座三前后兩側的滑槽一和滑槽二,兩個所述滑道分別為安裝在底座二前后兩側的滑道一和滑道二 ;所述滑槽一與滑道一的結構相對應且二者配合使用,滑槽二與滑道二的結構相對應且二者配合使用;所述滑槽一、滑道一、滑槽二和滑道二均與所述平移小車的前后移動方向呈垂直布設,滑槽一卡裝在滑道一上且其沿滑道一進行左右移動,滑槽二卡裝在滑道二上且沿滑道二進行左右移動。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所述升降機構固定安裝在呈水平布設的底座一上,所述底座一與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之間還安裝有對需安裝隧道拱架進行前后微調的微調轉盤。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多個所述小車車輪包括主動行走輪和從動行走輪兩種類型,且所述主動行走輪和從動行走輪的數(shù)量均為多個,多個所述主動行走輪的結構均相同;所述車體下方對應設置有供所述主動行走輪的輪軸安裝的輪軸安裝座一和供所述從動行走輪安裝的輪軸安裝座二,輪軸安裝座一和所述輪軸安裝座二的數(shù)量均為多個,多個所述輪軸安裝座一的結構均相同;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為工字鋼;所述輪軸安裝座一由兩個輪軸卡裝座組成,且兩個所述輪軸卡裝座均與工字鋼呈平行布設;所述主動行走輪為一個主動輪和一個從動輪組成的組合式車輪,主動輪的輪軸一和從動輪的輪軸二均呈水平布設且所述輪軸一和所述輪軸二呈同軸布設,所述輪軸一和所述輪軸二分別卡裝在工字鋼的左右兩側與兩個所述輪軸卡裝座之間;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的結構相同,且主動輪和從動輪均包括直徑由內至外逐漸增大的內輪圈和直徑由內至外均相同的外輪圈,所述主動輪和從動輪的內輪圈分別插裝入工字鋼的兩側,工字鋼的兩側側壁分別形成供主動輪和從動輪前后滑動的滑移通道;所述小車驅動機構與所述主動輪之間通過傳動裝置進行傳動連接。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所述拱架提升裝置為安裝在所述機架上部后側的折臂吊;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對稱布設在所述機架的底部左右兩側;所述牽引機構包括帶動所述機架進行前后移動的牽引設備和安裝在所述牽引設備上的牽引連接架,所述牽引連接架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在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上;所述機架包括兩根呈水平向布設的底部縱向支桿和分別安裝在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上的兩個豎向支撐框架,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之間通過多根橫向連桿進行緊固連接;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均與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呈平行布設,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分別安裝在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上;所述豎向支撐框架的外側由下至上設置有多個可伸縮性工作臺架,所述可伸縮性工作臺架包括由多個可伸縮桿件拼裝組成的水平工作臺,多個所述可伸縮桿件呈平行布設且多個所述可伸縮桿件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上述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是多根所述橫向連桿均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組成一個水平鋪裝臺,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鋪裝在所述水平鋪裝臺上;所述可伸縮桿件包括內端固定安裝在所述豎向支撐框架外側的空心套筒和套裝在空心套筒內的內套桿, 所述空心套筒和內套桿均呈水平向布設,且內套桿能沿空心套筒的內壁進行左右移動;所述空心套筒和內套桿之間通過多個緊固件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內套桿的內外兩端部對應分別設置有供所述緊固件安裝的安裝孔,且空心套筒的外端部對應設置有供所述緊固件安裝的安裝孔。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加工制作及安裝布設方便,投入成本較低。實際使用之前先檢查本發(fā)明的安裝面是否在設計標高上,如果不在其標高上,對安裝基準面進行操平處理,且本發(fā)明安裝成型后,還需檢查各部件連接是否完好,連接螺栓是否緊固。2、拆裝方便,本發(fā)明的各組件均可進行拆裝,且各組件之間采用法蘭進行連接,因而具有快速組裝的特點。3、使用操作簡便,首先通過折臂吊吊起需安裝的隧道拱架,且起吊至升降機構的頂升位置后,通過調整電液推桿的行程及頂升位置,使得電液推桿和輔助支撐接住需安裝的隧道拱架;之后控制平移小車向前移動,且移動過程中,由于折臂吊位于升降機構的初始位置后側,因而需先通過升降機構將隧道拱架舉升過折臂吊頂部,然后再回落并控制平移小車不斷向掌子面方向移動,直至平移小車帶動需安裝隧道拱架移動至掌子面后,通過拱架移送機構對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并將隧道拱架頂升至施工開挖面,隨后按照常規(guī)拱架安裝方法對頂升到位的隧道拱架進行安裝;最后,將升降機構回縮,并控制平移小車向后移動至初始位置,重新進行下一榀隧道拱架的安裝。4、使用方式靈活,可以對整體式鋼拱架進行安裝,也可以對整體式鋼拱架中的中部拱架段進行安裝。當對整體式鋼拱架進行安裝時,先在開挖地面對整體式鋼拱架進行組裝,之后采用本發(fā)明對組裝成型的整體式鋼拱架進行安裝。當對中部拱架段進行安裝時,其安裝方法與整體式鋼拱架的安裝方法相同,且待中部拱架段安裝完成后,再按照常規(guī)拱架安裝方法對左右兩個側部拱架段進行安裝。5、所采用的折臂吊使用操作簡便,且移動靈活,能完全滿足拱架吊裝的實際需求, 減小了勞動強度。6、拱架移送機構設計合理且使用操作簡便、功能全面、使用效果好,具有橫向平移、縱向平移和左右擺動功能,所述拱架移送機構主要包括能在機架上部進行前后移動的平移小車、對隧道拱架進行平穩(wěn)升降的升降機構和帶動升降機構同步進行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且平移小車、左右移動機構和升降機構分別為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上對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的前后對位調整機構、左右對位調整機構和上下對位調整機構。實際使用過程中,采用升降機構對隧道拱架進行升降調整,采用平移小車對隧道拱架進行前后調整且同時采用微調轉盤進行精確地前后對中調整,并且采用左右移動機構對隧道拱架進行左右對中調整,因而拱架移動機構能在多個角度上對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調整方便、勞動強度小、對位效率高且對位效果好,能對起吊到位的隧道拱架進行前后移動和多角度準確定位,同時能將調整到位的隧道拱架舉升到要求的高度,因而大幅度降低對鋼拱架的移動、定位、錨固等綜合作業(yè)的難度和勞動強度,提高作業(yè)的安全性,縮短了施工周期,并且提高了勞動效率。因而,拱架移送機構設計合理且結構簡單,可以將鋼拱架的調整對位、移位和舉升等多個工序全部實現(xiàn)機械化,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在所施工隧道中安裝拱架時,存在的起吊后鋼拱架的移動及準確定位工作難度大、施工工人勞動強度大、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很難將吊裝后的拱架準確定位并舉升到所要求的高度等多種實際問題。7、所采用的機架組裝方便且機架外側設置有可伸縮性工作平臺,能滿足多種施工場合的使用需求。8、使用效果好且實用價值高,其降低了隧道鋼拱架的吊裝、定位、錨固等綜合作業(yè)的難度和勞動強度,提高作業(yè)的安全性,縮短了施工周期并提高了勞動效率,同時具有結構合理、安裝簡捷、移動方便等特點。實際使用過程中,本發(fā)明可在洞內快速完成組裝,并能對開挖面進行及時且有效地支護,同時將鋼拱架的起吊、翻轉、舉升、移動等作業(yè)工序全部采用機械化,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鋼拱架安裝過程中存在的起吊后鋼拱架的移動及準確定位工作難度大、安裝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施工周期長等多種實際問題。9、適用范圍廣,適應性強、施工成本低且施工效率高,其根據隧道施工工況進行專項設計,適用于隧道掌子面的鑿巖、鋼拱架架設、掛網、噴錨、鉆爆支護等綜合施工作業(yè)。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組裝方便且使用操作簡便、工作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xiàn)有鋼拱架安裝過程中存在的起吊后鋼拱架的移動及準確定位工作難度大、安裝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施工周期長等多種實際問題。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fā)明的前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左視圖。圖3為本發(fā)明牽引連接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發(fā)明拱架移送機構的前部結構示意圖5為圖4的左視圖。圖6為圖4的俯視圖。附圖標記說明I"電氣控制系統(tǒng);2-01-外套筒;2-02-中套筒;
2-03-內套筒;2-拱架移送機構;2-1-電動機一;
2-2-微調轉盤;2-3-電動機二 ;2-4-電液推桿二 ;
2-5-輔助支撐二 ;2-7-底座一;2-8-電液推桿一;
2-10-輔助支撐一;2-11-滑道一;2-12-滑槽一;
2-13-小車行走輪一;2-14-小車行走輪二 ;2-15-小車行走輪三;
2-16-小車行走輪四;2-17-底座二 ;2-18-底座三;
2-20-主動輪;2-21-從動輪;2-23-滑槽二 ;
2-24-滑道二 ;2-25-輪軸安裝座一;3-工字鋼;
4-左前行走輪;5-右前行走輪;6-右后行走輪;
7-牽引連接架;8-牽引吊耳;9-掛件;
10-折臂吊;11-1-底部縱向支桿;11-2-豎向立柱;
11-3-斜向連桿;11-4-橫向連桿;11-5-可伸縮性工作臺
架;
11-51-空心套筒;11-52-內套桿;11-53-斜向支撐桿;
11-6-安全防護欄;11-7-縱向支桿;11-8-頂部縱向連桿;
11-9-橫向連接桿一;11-10-橫向連接桿二 ;11-12-豎向支桿;
12-臨時支撐裝置;13-整體式鋼拱架;14-傾斜向內支撐;
15-爬梯。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發(fā)明包括機架、帶動所述機架沿所施工隧道中心線前后來回移動的行走機構、與所述行走機構進行傳動連接的牽引機構、對位于所述機架后方的需安裝隧道拱架逐一進行提升的拱架提升裝置和通過對位調整將所述拱架提升裝置提升后的隧道拱架逐一移送至設計安裝位置的拱架移送機構2。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包括能在所述機架上部進行前后移動的平移小車、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平穩(wěn)升降的升降機構和能在所述平移小車上進行左右移動且在左右移動的同時帶動所述升降機構同步進行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所述機架的上部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平移小車前后移動的前后向移動軌道,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安裝在所述平移小車上且所述平移小車上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左右移動機構移動的左右向移動軌道,所述升降機構固定安裝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上。所述平移小車、
9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和所述升降機構分別為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上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的前后對位調整機構、左右對位調整機構和上下對位調整機構。所述拱架提升裝置為安裝在所述機架后部且將所述隧道拱架提升至所述升降機構上的起吊裝置。本實施例中,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布設在所述機架的上部中央。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隧道拱架為預先組裝完成整體式鋼拱架13或所述整體式鋼拱架13中部的中部拱架段,所述整體式鋼拱架13由所述中部拱架段和左右兩個側部拱架段拼裝組成。利用本發(fā)明可以簡便、快速完成整體式鋼拱架13的安裝過程,且安裝之前, 先對整體式鋼拱架13進行組裝;同時,也可以利用本發(fā)明先對所述中部拱架段進行安裝, 且所述中部拱架段的安裝方法與整體式鋼拱架13的安裝方法相同,待所述中部拱架段安裝完成后,再按照常規(guī)拱架安裝方法對左右兩個側部拱架段進行安裝。本實施例中,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多個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同步頂升的電動液壓頂升裝置和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同步頂升且與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進行同步升降的多個輔助支撐,多個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的結構均相同,且多個所述輔助支撐的結構均相同。因而,本發(fā)明中所采用的升降機構包括多個電動液壓頂升裝置和多個輔助支撐。 同時,所述機架上安裝有電氣控制系統(tǒng)1,多個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均由電氣控制系統(tǒng) 1控制進行同步頂升,因而實現(xiàn)起來非常簡便且多個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的同步性非常好。本實施例中,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為電液推桿,且所采用的電液推桿與常規(guī)電液推桿的結構和工作原理均相同。所述電液推桿包括豎直向推桿、帶動所述豎直向推桿進行上下升降的舉升油缸、通過液壓管路與所述舉升油缸相接的電動油泵和為所述電動油泵提供動力的電動機,所述液壓管路上安裝有液壓集成塊,所述電動油泵和所述電動機均由電氣控制系統(tǒng)1進行控制。所述液壓管路上安裝有液壓集成塊,所述電動油泵和所述電動機由電氣控制系統(tǒng)1進行控制。同時,所述液壓集成塊上裝有電磁換向閥和溢流閥,通過所述電磁換向閥實現(xiàn)升降切換。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電氣控制系統(tǒng)1同時對多個所述電液推桿的電動油泵和電動機進行控制,便可實現(xiàn)多個所述電液推桿同步對需安裝隧道拱架進行豎直向上頂升的目的。所述輔助支撐包括由多個伸縮套筒組成的多級套筒頂升結構和對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進行升降驅動的套筒伸縮驅動機構,多個所述伸縮套筒均呈豎直向布設且其由內至外依次進行套裝,所述套筒伸縮驅動機構與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之間進行傳動連接。 因而,所述輔助支撐的結構非常簡單且加工制作成本低,安裝布設方便,使用操作簡便。實際頂升過程中,所述輔助支撐與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同步進行升降,因而二者共同配合完成需安裝隧道拱架的豎直向上頂升過程。同時,多個所述輔助支撐作為多個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的輔助頂升機構,能有效避免采用單一頂升裝置進行頂升時所存在的缺陷并確保需安裝隧道拱架的順利頂升。實際安裝時,所述輔助支撐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上的外固定套筒 2-01和分別對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升降位置進行鎖緊固定的多個限位鎖緊裝置,多個所述限位鎖緊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個所述伸縮套筒上,所述外固定套筒2-01呈豎直向布設,且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同軸套裝在外固定套筒2-01內。實際進行頂升過程中,所述輔助支撐中所設置的多個限位鎖緊裝置能實現(xiàn)任意位置的鎖緊固定,因而所采用的多個輔助支撐能有效解決多個電液推桿因斷電等原因發(fā)生意外后造成的相關損失,并避免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安全隱患,通過多個所述輔助支撐能對鋼拱架的當前舉升位置進行鎖定。本實施例中,所述限位鎖緊裝置的數(shù)量與所述伸縮套筒的數(shù)量相同,且每個所述伸縮套筒上均安裝有一個限位鎖緊裝置。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輔助支撐的數(shù)量與所述電液推桿的數(shù)量相同,多個所述輔助支撐的套筒伸縮驅動機構分別為多個所述電液推桿的舉升油缸。所述舉升油缸為多級油缸,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中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數(shù)量與所述多級油缸的級數(shù)相同,多個所述伸縮套筒分別由所述多級油缸中的各級油缸帶動進行伸縮運動,且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伸縮長度分別與所述多級油缸中各級油缸的頂升高度一致。綜上,由于本發(fā)明通過所述電液推桿的多級油缸對輔助支撐中的多級套筒頂升結構進行驅動,因而每個電液推桿與相對應的一個輔助支撐共用一個驅動裝置(即所述多級油缸),則能簡單、方便且有效地實現(xiàn)多個輔助支撐與多個電液推桿的同步升降,并且輔助支撐進行舉升過程中,能在任意位置進行鎖緊固定,增加了整個舉升過程的安全可靠性。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固定套筒2-01和多個所述伸縮套筒均為鋼管,所述限位鎖緊裝置為卡裝在所述鋼管上的鋼管卡箍,且每個伸縮套筒上所卡裝的鋼管卡箍均安裝于該伸縮套筒外側相鄰的鋼管頂部。本實施例中,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中所述伸縮套筒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伸縮套筒包括同軸套裝在外套筒2-01內且可沿外套筒2-01的內壁進行上下升降的中套筒 2-02和同軸套裝在中套筒2-02內且可沿中套筒2-02的內壁進行上下移動的內套筒2_03。 所述鋼管卡箍的數(shù)量為兩個,且兩個所述鋼管卡箍分別為對中套筒2-02和內套筒2-03進行鎖緊固定的鋼管卡箍一和鋼管卡箍二。所述鋼管卡箍一卡裝在中套筒2-02外側且中套筒2-02能沿所述鋼管卡箍一上下移動,所述鋼管卡箍二卡裝在內套筒2-03外側且內套筒 2-03能沿所述鋼管卡箍二上下移動,所述鋼管卡箍一安裝在外套筒2-01的頂部,所述鋼管卡箍二安裝在中套筒2-02的頂部。相應地,所述多級油缸為對中套筒2-02和內套筒2-03 進行頂升的兩級液壓油缸。本實施例中,所述兩級液壓油缸包括對中套筒2-02進行頂升的初級液壓油缸和對內套筒2-03進行頂升的末級液壓油缸,所述初級液壓油缸的頂升高度與中套筒2-02的伸縮高度一致,且所述末級液壓油缸的頂升高度與內套筒2-03的伸縮高度一致。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兩級液壓油缸在對所述電液推桿進行舉升的同時,同步對輔助支撐中的兩個伸縮套筒分別進行頂升。實際使用過程中,可以根據具體頂升高度需求,對所述多級油缸的級數(shù)和所述輔助支撐中伸縮套筒的數(shù)量進行調整,且同步對多級油缸中各級油缸的頂升高度和各伸縮套筒的伸縮量進行相應調整。本實施例中,所述輔助支撐和所述電液推桿的數(shù)量均為兩個,兩個所述輔助支撐分別為輔助支撐一 2-10和輔助支撐二 2-5,且兩個所述電液推桿分別為電液推桿一 2-8和電液推桿二 2-4。實際安裝布設時,所述電液推桿一 2-8和電液推桿二 2-4并排布設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的前側,輔助支撐一 2-10和輔助支撐二 2-5并排布設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的后側。所述輔助支撐一 2-10位于電液推桿一 2-8的正后方,輔助支撐二 2-5布設在電液推桿二 2-4的正后方。所述電液推桿一 2-8中的電動機為電動機一 2-1,且電液推桿二 2-4 中的電動機為電動機二 2-3。實際安裝布設時,所述升降機構均固定安裝在呈水平布設的底座一 2-7上,也就是說,輔助支撐一 2-10和輔助支撐二 2-5、電液推桿一 2-8和電液推桿二 2-4以及電動機一 2-1和電動機二 2-3均安裝在底座一 2-7上。所述平移小車包括車體、安裝在所述車體下方且能沿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進行來回移動的多個小車車輪和對所述小車車輪進行驅動的小車驅動機構,所述小車車輪與所述小車驅動機構之間通過傳動機構進行傳動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小車驅動機構為電動驅動機構,所述電動驅動機構與電氣控制系統(tǒng)1電連接且其由電氣控制系統(tǒng)1進行控制,所述小車驅動機構具體為驅動電機。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右向移動軌道包括安裝在所述車體正上方的底座二 2-17和兩個分別安裝在底座二 2-17上且呈平行布設的滑道,所述底座二 2-17呈水平向布設,兩個所述滑道分別布設在底座二 2-17上部的前后兩側。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包括水平布設在底座二 2-17正上方的底座三2-18和兩個分別安裝在底座三2-18上且呈平行布設的滑槽,兩個所述滑槽分別布設在底座三2-18下部的前后兩側。兩個所述滑槽和兩個所述滑道均呈水平布設。兩個所述滑槽分別為安裝在底座三2-18前后兩側的滑槽一 2-12和滑槽二 2-23, 兩個所述滑道分別為安裝在底座二 2-17前后兩側的滑道一 2-11和滑道二 2-24。所述滑槽一 2-12與滑道一 2-11的結構相對應且二者配合使用,滑槽二 2-23與滑道二 2- 的結構相對應且二者配合使用。所述滑槽一 2-12、滑道一 2-11、滑槽二 2-23和滑道二 2- 均與所述平移小車的前后移動方向呈垂直布設,滑槽一 2-12卡裝在滑道一 2-11上且其沿滑道 -2-11進行左右移動,滑槽二 2-23卡裝在滑道二 2-M上且沿滑道二 2-M進行左右移動。同時,所述底座一 2-7與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之間還安裝有對需安裝隧道拱架進行前后微調的微調轉盤2-2。本實施例中,所述底座一 2-7通過多個緊固裝置安裝在底座三 2-18的正上方,且微調轉盤2-2位于底座一 2-7與底座三2-18之間。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小車車輪包括主動行走輪和從動行走輪兩種類型,且所述主動行走輪和從動行走輪的數(shù)量均為多個,多個所述主動行走輪的結構均相同。所述車體下方對應設置有供所述主動行走輪的輪軸安裝的輪軸安裝座一 2-25和供所述從動行走輪安裝的輪軸安裝座二,輪軸安裝座一 2-25和所述輪軸安裝座二的數(shù)量均為多個,多個所述輪軸安裝座一 2-25的結構均相同。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為工字鋼3。所述輪軸安裝座一 2-25的數(shù)量與所述主動行走輪的數(shù)量相同,且所述輪軸安裝座二的數(shù)量與所述從動行走輪的數(shù)量相同。所述輪軸安裝座一 2-25由兩個輪軸卡裝座組成,且兩個所述輪軸卡裝座均與工字鋼3呈平行布設。所述主動行走輪為一個主動輪2-20和一個從動輪2-21組成的組合式車輪,主動輪2-20的輪軸一和從動輪2-21的輪軸二均呈水平布設且所述輪軸一和所述輪軸二呈同軸布設,所述輪軸一和所述輪軸二分別卡裝在工字鋼3的左右兩側與兩個所述輪軸卡裝座之間。所述主動輪2-20和從動輪2-21的結構相同,且主動輪2-20和從動輪 2-21均包括直徑由內至外逐漸增大的內輪圈和直徑由內至外均相同的外輪圈,所述主動輪 2-20和從動輪2-21的內輪圈分別插裝入工字鋼3的兩側,工字鋼3的兩側側壁分別形成供主動輪2-20和從動輪2-21前后滑動的滑移通道。所述內輪圈位于所述外輪圈內側且二者呈同軸布設。所述小車驅動機構與所述主動輪2-20之間通過傳動裝置進行傳動連接。本實施例中,所述輪軸安裝座二與所述輪軸安裝座一 2-25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所述從動行走輪為由兩個從動輪2-21組成的組合式車輪。本實施例中,所述小車驅動機構為驅動電機,所述主動輪2-20的外輪圈上設置有外齒輪,所述傳動裝置包括與所述外齒輪相嚙合的傳動齒輪,所述驅動電機的動力輸出軸與所述傳動齒輪之間通過傳動件進行傳動連接。所述從動輪2-21與其輪軸之間以及主動輪2-20與其輪軸之間均同各國軸承進行連接。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平移小車的小車車輪也可以采用其它結構的行走輪,相應地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采用與行走輪結構相對應的移動軌道。實際布設安裝時,兩個所述輪軸卡裝座為兩個結構相同且呈左右對稱布設的直角角鋼。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小車車輪包括分別安裝在所述車體下方左右兩側的左側小車車輪和右側小車車輪。所述左側小車車輪和右側小車車輪的數(shù)量均為兩個,兩個所述左側小車車輪分別為安裝在所述車體左前方和左后方的小車行走輪三2-15和小車行走輪四 2-16,兩個所述右側小車車輪分別為安裝在所述車體右前方和右后方的小車行走輪二 2-14 和小車行走輪一 2-13。所述工字鋼3的數(shù)量為兩根,兩根工字鋼3呈平行布設,且兩根工字鋼3分別安裝在所述機架上部的左右兩側。兩根所述工字鋼3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兩根所述工字鋼 3之間的間距與所述左側小車車輪和右側小車車輪之間的間距相同。本實施例中,小車行走輪一 2-13和小車行走輪四2-16為主動行走輪,且小車行走輪二 2-14和小車行走輪三2-15為從動行走輪。實際使用時,也可以將小車行走輪一 2-13 和小車行走輪四2-16作為從動行走輪,而將小車行走輪二 2-14和小車行走輪三2-15作為主動行走輪。本實施例中,所述拱架提升裝置為安裝在所述機架上部后側的折臂吊10。并且,所述折臂吊10為具有二次折臂功能的折臂吊。本實施例中,所述折臂吊10為由電氣控制系統(tǒng)1進行控制的液壓吊機。實際安裝布設時,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對稱布設在所述機架的底部左右兩側。結合圖3, 所述牽引機構包括帶動所述機架進行前后移動的牽引設備和安裝在所述牽引設備上的牽引連接架7,所述牽引連接架7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在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上。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包括兩根呈水平向布設的底部縱向支桿11-1和分別安裝在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上的兩個豎向支撐框架,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之間通過多根橫向連桿11-4進行緊固連接。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均與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呈平行布設,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分別安裝在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上。實際布設時,所述豎向支撐框架沿底部縱向支桿11-1的中心線進行布設。所述豎向支撐框架的外側由下至上設置有多個可伸縮性工作臺架11-5,所述可伸縮性工作臺架11-5包括由多個可伸縮桿件拼裝組成的水平工作臺,多個所述可伸縮桿件呈平行布設且多個所述可伸縮桿件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 本實施例中,所述豎向支撐框架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安裝在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 上的多根豎向立柱11-2和連接在前后相鄰兩根豎向立柱11-2之間的多根斜向連桿11-3。
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下部均設置有多個對所述機架進行平穩(wěn)支撐的臨時支撐裝置12,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調整絲杠的長度對臨時支撐裝置12的高度進行調節(jié)。 當所述機架移動時,臨時支撐裝置12離地;而當所述機架停止移動時,臨時支撐裝置12制定在地面上對整個機架進行臨時支撐。本實施例中,每根底部縱向支桿11-1下部所設置臨時支撐裝置12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所述臨時支撐裝置12分別布設在所述機架的前后兩側。實際安裝布設時,多根所述橫向連桿11-4均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組成一個水平鋪裝臺,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鋪裝在所述水平鋪裝臺上。本實施例中,所述可伸縮桿件包括內端固定安裝在所述豎向支撐框架外側的空心套筒11-51和套裝在空心套筒11-51內的內套桿11-52,所述空心套筒11-51和內套桿11-52均呈水平向布設,且內套桿11-52能沿空心套筒11-51的內壁進行左右移動。同時,所述空心套筒11-51通過斜向支撐桿11-53 固定支撐在所述豎向支撐框架上。實際安裝布設時,所述空心套筒11-51和內套桿11-52之間通過多個緊固件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內套桿11-52的內外兩端部對應分別設置有供所述緊固件安裝的安裝孔, 且空心套筒11-51的外端部對應設置有供所述緊固件安裝的安裝孔。本實施例中,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均包括前后兩個行走輪,所述左側行走機構中的前后兩個行走輪分別為左前行走輪4和左后行走輪,所述右側行走機構的前后兩個行走輪分別為右前行走輪5和右后行走輪6,左前行走輪4和右前行走輪5的輪軸分別通過輪軸安裝架一和輪軸安裝架二安裝在所述機架底部。所述牽引連接架7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在所述輪軸安裝架一和輪軸安裝架二上。實際安裝時,所述輪軸安裝架一和輪軸安裝架二的前部對應設置有用于掛裝牽引連接架7的牽引吊耳8,所述牽引連接架7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與牽引吊耳8配合使用的掛件9。實際使用過程中,也可以設置兩個牽引連接架7,其中一個牽引連接架7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在所述輪軸安裝架一和輪軸安裝架二上;另一個牽引連接架7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在左后行走輪和右后行走輪6的輪軸安裝架二上。本實施例中,所述豎向支撐框架外側由下至上所設置可伸縮性工作臺架11-5的數(shù)量為兩個,兩個可伸縮性工作臺架11-5分別為布設在所述豎向支撐框架下部外側的下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和布設在所述豎向支撐框架上部外側的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所述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的四周外側設置有安全防護欄11-6。實際布設安裝時,多根所述橫向連桿11-4均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多根所述橫向連桿11-4均位于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的中上部之間,多根所述橫向連桿11-4形成一個水平鋪裝臺,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鋪裝在所述水平鋪裝臺上。所述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的布設位置與所述水平鋪裝臺的布設位置相對應,利用所述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完成所述水平鋪裝臺上的安裝、維修、操作等作業(yè)過程。本實施例中,所述機架還包括兩根分別布設在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上部的頂部縱向連桿11-8和兩根分別布設在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左右兩側的縱向支桿11-7,兩根所述頂部縱向連桿11-8分別布設在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的正上方,兩根所述頂部縱向連桿11-8分別為左側頂部縱向連桿和布設在所述左側頂部縱向連桿右側的右側頂部縱向連桿,兩根所述縱向支桿11-7分別為左側縱向支桿和布設在所述左側縱向支桿右側的右側縱向支桿。所述左側頂部縱向連桿與左側縱向支桿之間布設有多根橫向連接桿一11-9,且多根所述橫向連接桿一 11-9組成頂部工作平臺一,所述頂部工作平臺一的四周外側設置有安全防護欄11-6。所述右側頂部縱向連桿與右側縱向支桿之間布設有多根橫向連接桿二 11-10且多根所述橫向連接桿二 11-10組成頂部工作平臺二,所述頂部工作平臺二的四周外側設置有安全防護欄11-6。所述拱架提升裝置安裝在所述左側縱向支桿的后側或所述右側縱向支桿的后側。所述頂部工作平臺一和頂部工作平臺二之間留有供拱架移送機構2前后移動的移動通道。實際安裝布設時,所述電氣控制系統(tǒng)1安裝在所述左側縱向支桿或所述右側縱向支桿上。綜上,本發(fā)明主要包括機架、行走機構、牽引機構、拱架提升裝置和拱架移送機構 2,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包括平移小車、升降機構和左右移動機構。其中,機架是本發(fā)明的主體框架結構,機架主要包括兩根底部縱向支桿11-1、兩個豎向支撐框架、多根橫向連桿 11-4、兩根頂部縱向連桿11-8、兩根縱向支桿11-7、頂部工作平臺一、頂部工作平臺二、下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和安全防護欄11-6,兩個豎向支撐框架與多根橫向連桿11-4形成支撐門架,所述縱向支桿11-7通過多根豎向支桿11-12固定在橫向連桿11-4上方,所述支撐門架內部還設置有傾斜向內支撐14,并且所述支撐門架內部還設置有爬梯15。所述機架中的底部縱向支桿11-1、豎向立柱11-2、橫向連桿11-4、縱向支桿 11-7、縱向連桿11-8、橫向連接桿一 11-9、橫向連接桿二 11-10和豎向支桿11-12均為矩形鋼管,所述豎向立柱11-2與底部縱向支桿11-1和頂部縱向連桿11-8之間、橫向連桿11-4 與豎向立柱11-2之間、縱向支桿11-7與豎向支桿11-12之間、橫向連接桿一 11-9與左側頂部縱向連桿與左側縱向支桿之間以及橫向連接桿二 11-10與右側頂部縱向連桿與右側縱向支桿之間均通過矩形鋼管法蘭進行緊固連接,所述斜向連桿11-3與豎向立柱11-2之間通過螺栓進行緊固連接。所述支撐門架的寬度為6000mm且其縱向長度為6200mm。所述機架外側設置有下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和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伸縮自如且操作方便,能滿足多種施工場合的實際需求,并且便于人員施工。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下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以及頂部工作平臺一和頂部工作平臺二為本發(fā)明提供了多個不同高度的工作平臺,所述下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以及頂部工作平臺一和頂部工作平臺二均由多根矩形鋼管拼裝組成且其與支撐門架之間通過法蘭進行緊固連接,下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和上部可伸縮性工作臺架能進行適當伸縮,便于工作人員作業(yè)和安全操作。所述拱架提升裝置為本發(fā)明起吊重物(具體是需安裝隧道拱架)的重要裝置,采用二次折臂吊結構形式,經過兩次折臂可以實現(xiàn)靈活對位。其中,所述折臂吊10中的立軸與鋼管軸承組合形成旋轉結構,折臂吊10采用1噸固定式電葫蘆,通過滑輪提升牽引,兩個折臂之間可實現(xiàn)180度折疊,因而能靈活、方便地將吊起的重物吊送至到需要的位置。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折臂吊10和所述升降機構配合使用,所述升降機構將吊起后的隧道拱架舉推到一定高度。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是本發(fā)明對吊送到位的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的重要裝置。 實際使用過程中,當折臂吊10吊起需安裝的隧道拱架后,先將吊起的隧道拱架放至兩個所述電液推桿上,最后通過兩個所述電液推桿將折臂吊10吊起的隧道拱架舉推到要求的高度;所述電液推桿對隧道拱架進行舉升過程中,所述輔助支撐與所述電液推桿同步升降,且輔助支撐的動力源為所述電液推桿的舉升油缸。實際操作過程中,采用折臂吊10將起吊到位的隧道拱架放上兩個所述電液推桿之前,需先對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進行一次對位調整,使得折臂吊10吊起的隧道拱架能平穩(wěn)地放于所述升降機構的正上方。實際進行對位調整時,先通過前后向移動軌道將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移動至所述機架后側(即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的初始位置,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的初始位置位于折臂吊10的前方);之后,通過人力對底座三2-18進行推動,使得底座三2-18上所設置的兩個滑槽分別沿底座二 2-17所設置的兩個滑道進行左右移動,且底座三2-18進行左右移動的同時,帶動安裝在底座一 2-7上的所述電液推桿和輔助支撐也同步進行左右移動,以完成對所述升降機構的左右對中調整;然后,轉動底座一 2-7與底座三 2-18之間所安裝的微調轉盤2-2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前后微調,并相應完成所述升降機構的前后對中調整過程。實際進行起吊后,先采用折臂吊10將隧道拱架吊至需要求高度(即兩個所述電液推桿上方),之后通過折臂吊10將吊起的隧道拱架放在已調整到位的升降機構上。將所述隧道拱架放在已調整到位的升降機構上后,啟動對兩個主動行走輪進行驅動的驅動電機,使得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沿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向前移動,且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向前移動過程中,位于兩個所述電液推桿上的隧道拱架也同步向前移動,直至將所述隧道拱架向前移至拱架安裝位置為止(具體是移動至所施工隧道的掌子面)。將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向前移至拱架安裝位置后,還需根據所述隧道拱架的具體安裝位置,且通過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一次對位調整。實際對位調整時,先通過人力對底座三2-18進行推動,使得底座三2-18上所設置的兩個滑槽分別沿底座二 2-17所設置的兩個滑道進行左右移動,且底座三2-18進行左右移動的同時,位于兩個所述電液推桿上的隧道拱架也同步進行左右移動,以完成對所述隧道拱架的左右對中調整; 之后,轉動底座一 2-7與底座三2-18之間所安裝的微調轉盤2-2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前后微調,并完成所述隧道拱架的前后對中調整過程,此時便完成所述隧道拱架的前后和左右對中調整過程。完成所述隧道拱架的前后和左右對中調整過程后,通過所述升降機構將所述隧道拱架舉升到需安裝高度,之后安裝常規(guī)拱架的安裝方法,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安裝。采用所述升降機構對隧道拱架進行舉升時,兩個所述電液推桿在舉升油缸的作用下對隧道拱架進行頂升,與此同時,兩個輔助支撐同步進行升降,且將所述隧道拱架舉升到位后,鎖緊固定兩個輔助支撐的舉升位置,能有效防止兩個所述電液推桿因斷電等原因發(fā)生意外后造成的損失和安全隱患。完成所述隧道拱架的安裝過程后,啟動對兩個主動行走輪進行驅動的驅動電機, 使得所述拱架移送機構2沿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向后移動,并移至初始位置,以進行下一個隧道拱架的安裝。所述牽引機構為本發(fā)明的輔助裝置,所述機架的前后側均設置有牽引連接架7,牽引連接架7可簡單拆卸并置于所述支撐門架上所布設的掛架上。所述安全防護欄11-6是本發(fā)明的有效安全設施,能確保作業(yè)人員的安全。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fā)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fā)明技
16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帶動所述機架沿所施工隧道中心線前后來回移動的行走機構、與所述行走機構進行傳動連接的牽引機構、對位于所述機架后方的需安裝隧道拱架逐一進行提升的拱架提升裝置和通過對位調整將所述拱架提升裝置提升后的隧道拱架逐一移送至設計安裝位置的拱架移送機構O);所述拱架移送機構 (2)包括能在所述機架上部進行前后移動的平移小車、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平穩(wěn)升降的升降機構和能在所述平移小車上進行左右移動且在左右移動的同時帶動所述升降機構同步進行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所述機架的上部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平移小車前后移動的前后向移動軌道,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安裝在所述平移小車上且所述平移小車上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左右移動機構移動的左右向移動軌道,所述升降機構固定安裝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上;所述平移小車、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和所述升降機構分別為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上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的前后對位調整機構、左右對位調整機構和上下對位調整機構;所述拱架提升裝置為安裝在所述機架后部且將所述隧道拱架提升至所述升降機構上的起吊裝置。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多個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同步頂升的電動液壓頂升裝置和對所述隧道拱架進行同步頂升且與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進行同步升降的多個輔助支撐,多個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的結構均相同,且多個所述輔助支撐的結構均相同。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液壓頂升裝置為電液推桿,所述電液推桿包括豎直向推桿、帶動所述豎直向推桿進行上下升降的舉升油缸、通過液壓管路與所述舉升油缸相接的電動油泵和為所述電動油泵提供動力的電動機, 所述液壓管路上安裝有液壓集成塊,所述電動油泵和所述電動機均由電氣控制系統(tǒng)(1)進行控制;所述輔助支撐包括由多個伸縮套筒組成的多級套筒頂升結構和對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進行升降驅動的套筒伸縮驅動機構,多個所述伸縮套筒均呈豎直向布設且其由內至外依次進行套裝,所述套筒伸縮驅動機構與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之間進行傳動連接。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支撐還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上的外固定套筒O-01)和分別對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升降位置進行鎖緊固定的多個限位鎖緊裝置,多個所述限位鎖緊裝置分別安裝在多個所述伸縮套筒上,所述外固定套筒O-01)呈豎直向布設,且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同軸套裝在外固定套筒O-01)內。
5.按照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支撐的數(shù)量與所述電液推桿的數(shù)量相同,多個所述輔助支撐的套筒伸縮驅動機構分別為多個所述電液推桿的舉升油缸;所述舉升油缸為多級油缸,所述多級套筒頂升結構中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數(shù)量與所述多級油缸的級數(shù)相同,多個所述伸縮套筒分別由所述多級油缸中的各級油缸帶動進行伸縮運動,且多個所述伸縮套筒的伸縮長度分別與所述多級油缸中各級油缸的頂升高度一致。
6.按照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小車包括車體、安裝在所述車體下方且能沿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進行來回移動的多個小車車輪和對所述小車車輪進行驅動的小車驅動機構,所述小車車輪與所述小車驅動機構之間通過傳動機構進行傳動連接;所述左右向移動軌道包括安裝在所述車體正上方的底座二 0-17)和兩個分別安裝在底座二 0-17)上且呈平行布設的滑道,所述底座二 0-17) 呈水平向布設,兩個所述滑道分別布設在底座二 0-17)上部的前后兩側;所述左右移動機構包括水平布設在底座二 0-17)正上方的底座三0-18)和兩個分別安裝在底座三0-18) 上且呈平行布設的滑槽,兩個所述滑槽分別布設在底座三0-18)下部的前后兩側;兩個所述滑槽和兩個所述滑道均呈水平布設;兩個所述滑槽分別為安裝在底座三0-18)前后兩側的滑槽一 0-1 和滑槽二(2-23),兩個所述滑道分別為安裝在底座二 0-17)前后兩側的滑道一 0-11)和滑道二 0-24);所述滑槽一 0-12)與滑道一 0-11)的結構相對應且二者配合使用,滑槽二與滑道二 0-24)的結構相對應且二者配合使用;所述滑槽一 (2-12)、滑道一 0-11)、滑槽二(2-2 和滑道二 0-24)均與所述平移小車的前后移動方向呈垂直布設,滑槽一 0-1 卡裝在滑道一 0-11)上且其沿滑道一 0-11)進行左右移動, 滑槽二卡裝在滑道二 0-24)上且沿滑道二 0-24)進行左右移動。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固定安裝在呈水平布設的底座一(2-7)上,所述底座一(2-7)與所述左右移動機構之間還安裝有對需安裝隧道拱架進行前后微調的微調轉盤0-2)。
8.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小車車輪包括主動行走輪和從動行走輪兩種類型,且所述主動行走輪和從動行走輪的數(shù)量均為多個,多個所述主動行走輪的結構均相同;所述車體下方對應設置有供所述主動行走輪的輪軸安裝的輪軸安裝座一 0-25)和供所述從動行走輪安裝的輪軸安裝座二,輪軸安裝座一 0-25) 和所述輪軸安裝座二的數(shù)量均為多個,多個所述輪軸安裝座一 0-25)的結構均相同;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為工字鋼( ;所述輪軸安裝座一 0-2 由兩個輪軸卡裝座組成,且兩個所述輪軸卡裝座均與工字鋼( 呈平行布設;所述主動行走輪為一個主動輪O-20)和一個從動輪0-21)組成的組合式車輪,主動輪O-20)的輪軸一和從動輪(2-21)的輪軸二均呈水平布設且所述輪軸一和所述輪軸二呈同軸布設,所述輪軸一和所述輪軸二分別卡裝在工字鋼(3)的左右兩側與兩個所述輪軸卡裝座之間;所述主動輪O-20)和從動輪0-21)的結構相同,且主動輪O-20)和從動輪0-21)均包括直徑由內至外逐漸增大的內輪圈和直徑由內至外均相同的外輪圈,所述主動輪O-20)和從動輪0-21)的內輪圈分別插裝入工字鋼( 的兩側,工字鋼( 的兩側側壁分別形成供主動輪O-20)和從動輪0-21)前后滑動的滑移通道;所述小車驅動機構與所述主動輪O-20)之間通過傳動裝置進行傳動連接。
9.按照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所述拱架提升裝置為安裝在所述機架上部后側的折臂吊(10);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的結構相同且二者對稱布設在所述機架的底部左右兩側;所述牽引機構包括帶動所述機架進行前后移動的牽引設備和安裝在所述牽引設備上的牽引連接架(7),所述牽引連接架(7)的左右兩側分別安裝在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上;所述機架包括兩根呈水平向布設的底部縱向支桿(11-1) 和分別安裝在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上的兩個豎向支撐框架,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且兩個所述豎向支撐框架之間通過多根橫向連桿(11-4)進行緊固連接;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均與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呈平行布設,所述左側行走機構和右側行走機構分別安裝在兩根所述底部縱向支桿(11-1)上;所述豎向支撐框架的外側由下至上設置有多個可伸縮性工作臺架(11-5),所述可伸縮性工作臺架(11-5)包括由多個可伸縮桿件拼裝組成的水平工作臺,多個所述可伸縮桿件呈平行布設且多個所述可伸縮桿件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
10.按照權利要求9所述的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橫向連桿 (11-4)均布設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其組成一個水平鋪裝臺,所述前后向移動軌道鋪裝在所述水平鋪裝臺上;所述可伸縮桿件包括內端固定安裝在所述豎向支撐框架外側的空心套筒 (11-51)和套裝在空心套筒(11-51)內的內套桿(11-52),所述空心套筒(11-51)和內套桿 (11-52)均呈水平向布設,且內套桿(11-52)能沿空心套筒(11-51)的內壁進行左右移動; 所述空心套筒(11-51)和內套桿(11-5 之間通過多個緊固件進行緊固連接,所述內套桿 (11-52)的內外兩端部對應分別設置有供所述緊固件安裝的安裝孔,且空心套筒(11-51) 的外端部對應設置有供所述緊固件安裝的安裝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隧道拱架安裝作業(yè)車,包括機架、行走機構、牽引機構、對位于機架后方的需安裝隧道拱架逐一進行提升的拱架提升裝置和通過對位調整將拱架提升裝置提升后的隧道拱架逐一移送至設計安裝位置的拱架移送機構;拱架移送機構包括能在機架上部進行前后移動的平移小車、對隧道拱架進行平穩(wěn)升降的升降機構和帶動升降機構同步進行左右移動的左右移動機構;平移小車、左右移動機構和升降機構分別在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上對隧道拱架進行對位調整。本發(fā)明設計合理、組裝方便且操作簡便、工作性能安全可靠、使用效果好,能解決現(xiàn)有鋼拱架安裝過程中存在的起吊后鋼拱架的移動及準確定位工作難度大、安裝效率低、勞動強度大等問題。
文檔編號E21D11/40GK102287209SQ20111021522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9日
發(fā)明者嚴斌, 代翠蘭, 劉平, 周志明, 和民鎖, 李養(yǎng)琦, 李宏, 李靜, 石學智, 齊永前 申請人:中鐵一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