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具用取芯管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鉆具用取芯管結構,包括上下扣合連接的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所述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外螺紋,所述上半管子的底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凸出結構,所述下半管子的上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向內(nèi)的折彎結構,所述折彎結構的一側開有與凸出結構相配合的凹槽結構。本發(fā)明結構緊湊、合理,操作方便,當需要取出巖心時,只需將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分離,即可方便的將巖心取出,再次使用時,只需將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扣合即可,使用方便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說明】鉆具用取芯管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鉆探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鉆具用取芯管結構。
【背景技術】
[0002]鉆探是地質(zhì)勘探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手段。取芯管是在鉆探過程中取得巖心的必備工具。工作時,需要將巖心取出。
[0003]現(xiàn)有技術中的取芯管,通常采用普通空心圓柱體結構,由于通常取芯管的管徑較小,長度較長,工作時,要拿出管子內(nèi)部的巖心較苦難,操作麻煩,工作效率低。
【發(fā)明內(nèi)容】
[0004]本 申請人:針對上述現(xiàn)有生產(chǎn)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鉆具用取芯管結構,從而可以方便的取出取芯管內(nèi)的巖心,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
[0005]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鉆具用取芯管結構,包括上下扣合連接的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所述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外螺紋,所述上半管子的底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凸出結構,所述下半管子的上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向內(nèi)的折彎結構,所述折彎結構的一側開有與凸出結構相配合的凹槽結構。
[0006]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凸出結構成梯形狀;
所述凹槽結構成梯形狀。
[0007]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fā)明結構緊湊、合理,操作方便,當需要取出巖心時,只需將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分離,即可方便的將巖心取出,再次使用時,只需將上半管子和下半管子扣合即可,使用方便可靠,提高了工作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09]圖2為本發(fā)明的爆炸圖。
[0010]其中:1、外螺紋;2、上半管子;3、下半管子;4、凸出結構;5、折彎結構;6、凹槽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鉆具用取芯管結構,包括上下扣合連接的上半管子2和下半管子3,上半管子2和下半管子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外螺紋I,上半管子2的底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凸出結構4,下半管子3的上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向內(nèi)的折彎結構5,折彎結構5的一側開有與凸出結構4相配合的凹槽結構6。
[0013]凸出結構4成梯形狀。
[0014]凹槽結構6成梯形狀。
[0015]實際使用過程中,將上半管子2和下半管子3扣合連接成空心圓柱體結構,取芯管上端的外螺紋I與鉆具連接,其下端的外螺紋I與鉆頭連接。當鉆探工作完成,取芯管有巖心時,只需將上半管子2和下半管子3分離,即可方便的取出巖心。其使用方便可靠,操作簡便,工作效率高。
[0016]以上描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不是對發(fā)明的限定,本發(fā)明所限定的范圍參見權利要求,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鉆具用取芯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扣合連接的上半管子(2)和下半管子(3),所述上半管子(2)和下半管子(3)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外螺紋(1),所述上半管子(2)的底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多個凸出結構(4),所述下半管子(3)的上部兩側邊緣分別間隔設置有向內(nèi)的折彎結構(5),所述折彎結構(5)的一側開有與凸出結構(4)相配合的凹槽結構(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具用取芯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結構(4)成梯形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鉆具用取芯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結構(6)成梯形狀。
【文檔編號】E21B25/00GK103510901SQ201310486793
【公開日】2014年1月1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0月17日
【發(fā)明者】蘇剛, 姚風雷, 鮑新毅 申請人:無錫中地地質(zhì)裝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