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充泄氣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充泄氣控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帶有自動補氣機構的充泄氣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技術中的充氣床擺脫了傳統(tǒng)床墊笨重的缺點,室內室外可以隨意放置。放氣 后體積小巧,收藏攜帶都很方便,適用于普通家居、家里來客臨時鋪床、辦公室午休小睡、旅 游露營等。對于此種充氣床或類似充氣床的充氣產(chǎn)品充氣或泄氣的裝置也伴隨產(chǎn)生?,F(xiàn)有技 術的充氣裝置一般主要包括氣壓泵、氣壓泵開關及充氣閥門,當需要充氣時,將氣壓泵開關 閉合,氣壓泵通過充氣閥門往充氣產(chǎn)品充氣,當充滿時,將氣壓泵開關斷開,再將充氣閥門 閉合,完成充氣產(chǎn)品的充氣。而當需要泄氣時,將充氣閥門打開,然后將氣體排出。但是對于此種充氣床或類似充氣床在使用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發(fā)生漏氣的情況,使 得其使用性能大為降低,因而對于此類產(chǎn)品補氣的裝置就得到廣泛的應用,現(xiàn)有技術中在 漏氣時,需再啟動氣壓泵,會帶來很大噪音,使用不便等問題。
發(fā)明內容
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充氣產(chǎn)品產(chǎn)生漏氣時能低噪音進 行補氣的充泄氣控制裝置。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充泄氣控制裝置,包括腔體、設于腔 體內的氣壓泵及充泄氣閥門、設于腔體上的通氣孔,該氣壓泵電連接有開關,氣壓泵通過充 泄氣閥門對充氣產(chǎn)品進行充氣或泄氣,還包括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氣壓控制機構及聯(lián)動 機構,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聯(lián)動控制開關的開啟/關閉,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 一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充泄氣閥門的開啟/關閉,該氣壓控制機構為在充氣產(chǎn)品內的氣壓及 設于氣壓控制機構內的復位機構作用下能發(fā)生位移或復位的位移組件,該氣壓控制機構通 過第二聯(lián)動機構控制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動作,其還包括自動補氣機構及第三聯(lián)動機構, 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三聯(lián)動機構控制自動補氣機構對充氣產(chǎn)品進行充氣。該自動補氣機構包括泵殼以及設于其內的補氣室,該補氣室為使補氣泵內氣體流 通的動力源,泵殼上設有進氣口和風嘴,該補氣室內還設有振蕩器,泵殼內還設有消音室及 多個消音介質,氣體由進氣口進入后,經(jīng)補氣室后進入消音室,從風嘴排出,該振蕩器連接 有第二開關,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三聯(lián)動機構控制該第二開關。該補氣室內還設有和振蕩器相連的對氣體產(chǎn)生壓縮和振蕩的鼓風裝置,該振蕩器 震動帶動鼓風裝置震動。該鼓風裝置包括外金屬殼、設于外金屬殼上的磁鐵及設于其內并與其固連的橡膠 蓋,在橡膠蓋內還設有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氣體流入補氣室后依次通過第一單向閥 第二單向閥,該振蕩器通過磁鐵驅動外金屬殼開合壓縮氣體。
該第三聯(lián)動機構為設于氣壓控制機構上的凸塊,當充氣產(chǎn)品內氣壓值大于復位機 構預設值時,氣壓控制機構上移,并通過凸塊抵住第二開關閉合,自動補氣機構停止補氣; 當當充氣產(chǎn)品內氣壓值小于復位機構預設值時,氣壓控制機構下移,凸塊脫離第二開關使 其斷開,自動補氣機構開始補氣。該消音介質設于消音室及補氣室內。該消音室和泵殼之間還設有橡膠材料。還包括第四聯(lián)動機構、旋轉開關通道、第一氣室及第二氣室,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 構通過第四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旋轉開關通道上、下動作,使該旋轉開關通道與第一氣室或 第二氣室相連接;該氣壓泵包括葉輪及用于驅動葉輪的電機。該葉輪設于第一氣室內,該第一氣室上設有第一、第二端口,該葉輪輸出端通過第 一端口與旋轉開關通道或通氣孔相連通,該葉輪輸入端通過第二端口與第二氣室相連通; 該第二氣室上還設有第三端口,該第二氣室通過第三端口與旋轉開關通道或通氣孔相連通。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包括旋轉桿及設于旋轉桿頂端的旋鈕,該第一聯(lián)動機構包 括凸輪、連桿及復位結構,該凸輪設于旋轉桿上,該連桿的一端與凸輪連接,另一端通過復 位結構與充泄氣閥門連接。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包括旋轉桿及設于旋轉桿頂端的旋鈕,該第二聯(lián)動機構包 括轉盤及固定桿,該轉盤套裝在旋轉桿上,且其上設有與固定桿一端卡位配合的缺口,該固 定桿另一端與氣壓控制機構連接。該轉盤上設有用于頂壓微動開關的凸位。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包括旋轉桿及設于旋轉桿頂端的旋鈕,該第四聯(lián)動機構為 齒輪擺桿傳動結構,包括設于旋轉桿上的螺紋結構、與旋轉開關通道相連接的擺桿及設于 擺桿上的凸塊,螺紋結構與凸塊嚙合。當旋轉旋鈕時,帶動旋轉桿轉動,螺紋結構與凸塊相 嚙合,帶動擺桿上下擺動,在齒輪擺桿傳動機構的作用下,該旋轉開關通道實現(xiàn)擺動動作。該氣壓控制機構包括活動桿、氣閥片、腔體及設于腔體內的該復位機構,該復位機 構通過活動桿與氣閥片連接,該氣閥片將腔體與充氣體相隔離。該復位機構為設于活動桿上的彈簧結構。 該彈簧結構還與一用于調節(jié)其彈簧長度的調節(jié)裝置連接。該調節(jié)裝置包括調節(jié)鈕及連接于調節(jié)鈕與彈簧結構之間的齒輪傳動機構。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增加自動補氣機構,使得充氣產(chǎn)品在發(fā)生漏氣時能自動對其補氣,大 大方便了使用,另外使用了振蕩器補氣結構、消音室及多個消音介質,有效降低自動補氣機 構補氣時的噪音,尤其適用于充氣床產(chǎn)品,在使用者睡眠過程中,發(fā)生漏氣現(xiàn)象時,自動補 氣機構能實現(xiàn)低噪音的補氣動作,避免吵醒使用者,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
圖1為本發(fā)明充泄氣控制裝置的主充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2a為圖1中A-A的截面示意圖;圖2b為圖2a中第一聯(lián)動機構部位的放大結構示意圖3a為主充氣機構的充氣狀態(tài)示意圖;圖3b為主充氣機構的泄氣狀態(tài)示意圖;圖4a為旋轉開關通道部分充氣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b為圖4a齒輪擺桿傳動機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c為旋轉開關通道部分泄氣狀態(tài)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d為圖4c齒輪擺桿傳動機構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5為自動補氣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B-B的截面示意圖;圖7為補氣室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8為補氣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9為自動補氣機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中C-C的剖面示意圖;圖11為為補氣室的內部結構圖;圖12為補氣室的張開時的工作原理圖;圖13為補氣室的閉合時的工作原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的描述。如圖1、圖2a、圖2b、圖3a、圖3b及圖4a至d所示,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充氣產(chǎn)品, 其包括了 一種充泄氣控制裝置,該充泄氣控制裝置包括主充氣機構,其包括腔體20、設于腔 體20內的氣壓泵6及充泄氣閥門16、設于腔體20上的通氣孔19,該氣壓泵6電連接有開 關2,氣壓泵6通過充泄氣閥門16對充氣產(chǎn)品7進行充氣或泄氣,還包括充氣或泄氣控制機 構、氣壓控制機構及聯(lián)動機構,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聯(lián)動控制開關2的開啟/關閉,該充 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一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充泄氣閥門16的開啟/關閉,該氣壓控制機 構為在充氣產(chǎn)品7的內氣壓及設于氣壓控制機構內的復位機構作用下能發(fā)生位移或復位 的位移組件,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二聯(lián)動機構控制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動作,其還包括 自動補氣機構及第三聯(lián)動機構,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三聯(lián)動機構控制自動補氣機構對充 氣產(chǎn)品7進行充氣。該開關2可為微動開關。當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一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充泄氣閥門16開啟時,充 氣或泄氣控制機構聯(lián)動控制開關2開啟,氣壓泵6對充氣產(chǎn)品7進行充氣,當充氣產(chǎn)品7的 充氣氣壓達到預設高氣壓時,氣壓控制機構發(fā)生位移,并通過第二聯(lián)動機構控制充氣或泄 氣控制機構動作,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一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充泄氣閥門16關閉,并 同時將開關2關閉。充氣產(chǎn)品7使用過程中,若發(fā)生漏氣,氣壓控制機構將產(chǎn)生復位運動,并通過第三 聯(lián)動機構控制自動補氣機構對充氣產(chǎn)品7進行充氣,當充氣產(chǎn)品7的充氣氣壓達到預設高 氣壓時,氣壓控制機構發(fā)生位移,并通過第三聯(lián)動機構將自動補氣機構關閉。如圖5、9、10所示,該自動補氣機構包括氣泵外殼43和設在其上的外殼進氣口 21, 在氣泵外殼43內還設有泵殼23,泵殼23上設有進氣口 22’和風嘴39,在泵殼23內設有用 于壓縮和振蕩氣體的補氣室46,這里補氣室46為使自動補氣機構內氣體流通的動力源。
如圖6、7、8、11所示,這里補氣室46包括補氣殼25,補氣殼25上還設有入口 24和 出口 29,在該補氣室46內還設有振蕩器42,以及和振蕩器42相連的對氣體產(chǎn)生壓縮和振 蕩的鼓風裝置50,該振蕩器42通過通電產(chǎn)生磁場正負極的轉變,帶動連接于外金屬殼47 — 端的磁鐵震蕩,從而帶動鼓風裝置50震動。該鼓風裝置50包括外金屬殼47和設于其內并 與其固連的橡膠蓋48,在橡膠蓋48內還設有第一單向閥26和第二單向閥27,氣體流入補 氣室46后依次通過第一單向閥26第二單向閥27,振蕩器42和外金屬殼47相互影響并驅 動外金屬殼47開合壓縮氣體。在補氣室內還設有補氣室消音棉28。如圖12和13所示,本補氣室的工作過程為振蕩器42通電,使磁鐵發(fā)生震動,從 而帶動外金屬殼47張開,氣體由第一單向閥26進入橡膠蓋48形成的空間51內被壓縮,緊 接著,在振蕩器42的作用下,帶動外金屬殼47閉合,然后被壓縮的氣體由空間51進入第二 單向閥27,再流入補氣室消音棉28,經(jīng)出口 29流出補氣室46。如圖6及圖10所示,泵殼23內還設有消音室31,在消音室31上設有入口 30和 作為出口的風嘴39,在風嘴39和風嘴41之間還連接有氣管40,此外,在消音室31內還設 有補氣閥片32和消音室消音棉37、38,這里補氣閥片32的結構屬于單向閥的形式,其上設 有出口 33,在補氣閥片32外設有單向蓋34,其上有出口 35。同時,在進氣口 22’或風嘴41 處還可以設有進氣口消音棉22或出氣口消音棉(圖略)。此外,在消音室31和泵殼43之間還設有橡膠材料44,這里選擇橡膠柱,其彈性變 形將大部分的震動吸收,使得防震降噪效果較為理想。本自動補氣機構中氣體的流向如下氣體由外殼進氣口 21進入氣泵外殼43,再通 過進氣口 22’,并經(jīng)過進氣口消音棉22到泵殼23內,通過入口 24進入補氣殼25內,在補 氣殼25內經(jīng)過第一單向閥26,在空間51內將空氣壓縮后,由第二單向閥27出,經(jīng)補氣室 消音棉28后從出口 29流出。由入口 30進入消音室31內,通過補氣閥片32(補氣閥片32 的結構屬于單向閥的形式,防止了氣體的反向流動。當氣流從出口 29充到補氣閥片32時, 氣流由下往上充時,上小下大的結構會使補氣閥片32產(chǎn)生空隙,氣體將從產(chǎn)生的空隙中流 過;當氣流反向流動時,補氣閥片32不產(chǎn)生空隙,氣流也就不能通過)的出口 33進入單向 蓋34,從出口 35經(jīng)過空腔結構36到消音室消音棉37、38,從風嘴39流出消音室31,氣流從 氣管40經(jīng)風嘴41到達充氣體,上述消音棉37、38通過消音隔板分離。補氣泵在工作中會產(chǎn)生振動,依靠橡膠材料44的緩沖作用以及布置于進氣口 22’、補氣室46和消音室31內的消音棉起到了很好的防震減噪的效果。本發(fā)明還進一步包括第四聯(lián)動機構、旋轉開關通道3、第一氣室a及第二氣室b,該 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四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旋轉開關通道3上、下動作,使該旋轉開 關通道3與第一氣室a或第二氣室b相連接,本實施例中,該旋轉開關通道3打到上位置時, 其與第二氣室b連接,該旋轉開關通道3打到下位置時,其與第一氣室a連接。該氣壓泵6包括葉輪61及用于驅動葉輪的電機62。當旋轉開關通道3選擇與第一氣室a相連時,該通氣孔19通過第二氣室b、葉輪輸 入端、第一氣室a、葉輪輸出端、旋轉開關通道3與充泄氣閥門16形成一通路,到該葉輪運轉 時,從通氣孔19抽進氣體,并通過上述通路向充氣產(chǎn)品充氣。當旋轉開關通道3選擇與第 二氣室b相連時,該通氣孔19通過葉輪輸出端、第一氣室a、葉輪輸入端、第二氣室b、旋轉 開關通道3與充泄氣閥門16形成第二通路,到該葉輪運轉時,通過充泄氣閥門16向充氣產(chǎn)品抽氣,并由通氣孔19排出,實現(xiàn)充氣產(chǎn)品的泄氣。進一步地,該葉輪61設于第一氣室a內,該第一氣室a上設有第一、第二端口 63、 64,該葉輪輸出端通過第一端口 63與旋轉開關通道3或通氣孔19相連通,這里,當旋轉開 關通道3選擇與第二氣室b相通時,該葉輪輸出端通過第一端口 63與通氣孔19相連通,該 葉輪輸入端通過第二端口 64與第二氣室b相連通;該第二氣室b上還設有第三端口 65,該 第二氣室b通過第三端口 65與旋轉開關通道3或通氣孔19相連通,這里,當旋轉開關通道 3選擇與第一氣室a相通時,該第二氣室b通過第三端口 65與通氣孔19相連通。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包括旋轉桿14及設于旋轉桿14頂端的旋鈕1,該第一聯(lián)動 機構包括凸輪、連桿15及復位結構17,該凸輪設于旋轉桿14上,該連桿15的一端與凸輪連 接,另一端通過復位結構17與充泄氣閥門16連接。當旋轉旋鈕1時,帶動旋轉桿14轉動, 從而帶動凸輪旋轉,凸輪作用于連桿15后將充泄氣閥門16頂開。當充氣產(chǎn)品7的充氣氣 壓達到預設高氣壓時,氣壓控制機構發(fā)生位移,并通過第二聯(lián)動機構使充氣或泄氣控制機 構復位旋轉,并將充泄氣閥門16關閉。當然,這里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可以是在第二聯(lián)動 機構及復位結構17的作用下復位,也可以是在第二聯(lián)動機構及設置在旋轉桿14上的復位 元件的作用下實現(xiàn)復位。本實施例中,該復位結構17為彈簧。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包括旋轉桿14及設于旋轉桿14頂端的旋鈕1,該第二聯(lián)動 機構包括轉盤5及固定桿4,該轉盤5套裝在旋轉桿14上,且其上設有與固定桿4 一端卡位 配合的缺口,該固定桿4另一端與氣壓控制機構連接。當旋轉旋鈕1時,帶動旋轉桿14轉 動,從而帶動轉盤5轉動,固定桿4利用轉盤5上的缺口將轉盤5固定住,并同時對充氣產(chǎn) 品7進行充氣,當充氣產(chǎn)品7的充氣氣壓達到預設高氣壓時,氣壓控制機構發(fā)生位移,固定 桿4將脫離轉盤5上的缺口,該旋轉桿14復位,斷開開關2,并通過第一聯(lián)動機構將充泄氣 閥門16關閉,完成充氣。這里旋轉桿14的復位可以是在設置于旋轉桿14上的復位元件的 作用下實現(xiàn)復位,或者是上述的復位結構17作用下實現(xiàn)的復位。本實施例中,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設于轉盤5上的凸位,來頂壓開關2,實 現(xiàn)開關2的閉合。該第三聯(lián)動機構為設于氣壓控制機構上的凸塊,當充氣產(chǎn)品內氣壓值大 于復位機構預設值時,氣壓控制機構上移,并通過凸塊抵住第二開關13閉合,自動補氣機 構停止補氣;當當充氣產(chǎn)品內氣壓值小于復位機構預設值時,氣壓控制機構下移,凸塊脫離 第二開關13使其斷開,自動補氣機構開始補氣。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包括旋轉桿14及設于旋轉桿14頂端的旋鈕1,該第四聯(lián)動 機構為齒輪擺桿傳動結構,包括設于旋轉桿14上的螺紋結構141、與旋轉開關通道3相連 接的擺桿142及設于擺桿142上的凸塊143,螺紋結構141與凸塊143嚙合。當旋轉旋鈕1 時,帶動旋轉桿14轉動,螺紋結構141與凸塊143相嚙合,帶動擺桿142上下擺動,在齒輪 擺桿傳動機構的作用下,該旋轉開關通道3實現(xiàn)擺動動作。該氣壓控制機構包括活動桿12、氣閥片121、腔體122及與活動桿12相連的該復 位機構11,該復位機構11通過活動桿12與氣閥片121連接,該氣閥片121將腔體122與充 氣體7相隔離。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腔體122與充氣體7兩端的壓力差作用下實現(xiàn)位移運 動,當充氣體7的氣壓大于腔體122內復位機構11的變形力時,氣閥片121將往上運動,從 而帶動活動桿12向上運動,直至充氣體7的氣壓與腔體122內復位機構11的變形力相當。 當充氣體7的氣壓小于腔體122內復位機構11的變形力時,氣閥片121將往下運動,從而帶動活動桿12向下運動,直至充氣體7的氣壓與腔體122內復位機構11的變形力相當。進一步地,該復位機構11為設于活動桿12上的彈簧結構。為了能靈活設定充氣體7內氣壓的最大值,該彈簧結構還與一用于調節(jié)其彈簧長度的調節(jié)裝置連接。具體地,該調節(jié)裝置包括調節(jié)鈕8及連接于調節(jié)鈕8與彈簧結構之間的齒輪傳動 機構,該齒輪傳動機構為互相嚙合的兩個齒輪9、10,其中齒輪9與調節(jié)鈕8同軸連接,齒輪 10抵壓于彈簧結構上。該調節(jié)裝置還包括一微動開關18,其與調節(jié)裝置相連接,當調節(jié)鈕 8調到最大氣壓值時,調節(jié)裝置將微動開關18關閉,從而將自動自動補氣機構強制關閉。
權利要求
一種充泄氣控制裝置,包括腔體(20)、設于腔體內的氣壓泵及充泄氣閥門(16)、設于腔體上的通氣孔,該氣壓泵電連接有開關(2),氣壓泵通過充泄氣閥門(16)對充氣產(chǎn)品(7)進行充氣或泄氣,還包括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氣壓控制機構及聯(lián)動機構,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聯(lián)動控制開關(2)的開啟/關閉,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一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充泄氣閥門(16)的開啟/關閉,該氣壓控制機構為在充氣產(chǎn)品(7)內的氣壓及設于氣壓控制機構內的復位機構作用下能發(fā)生位移或復位的位移組件,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二聯(lián)動機構控制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動作,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自動補氣機構及第三聯(lián)動機構,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三聯(lián)動機構控制自動補氣機構對充氣產(chǎn)品(7)進行充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自動補氣機構包括泵殼 (23)以及設于其內的補氣室(46),該補氣室(46)為使補氣泵內氣體流通的動力源,泵殼 (23)上設有進氣口 (22,)和風嘴(41),該補氣室(46)內還設有振蕩器(42),泵殼(23)內 還設有消音室(31)及消音介質,氣體由進氣口(22’)進入后,經(jīng)補氣室(46)后進入消音室 (31),從風嘴(41)排出,該振蕩器(42)連接有第二開關(13),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三聯(lián) 動機構控制該第二開關(13)。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補氣室(46)內還設有和 振蕩器(42)相連的對氣體產(chǎn)生壓縮和振蕩的鼓風裝置(50),該振蕩器(42)帶動鼓風裝置 (50)震動。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動補氣泵,其特征在于該鼓風裝置(50)包括外金屬殼 (47)、設于外金屬殼(47)上的磁鐵及設于其內并與其固連的橡膠蓋(48),在橡膠蓋(48)內 還設有第一單向閥(26)和第二單向閥(27),氣體流入補氣室(46)后依次通過第一單向閥 (26)第二單向閥(27),該振蕩器(42)通過磁鐵驅動外金屬殼(47)開合壓縮氣體。
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三聯(lián)動機構為設于氣壓 控制機構上的凸塊,當充氣產(chǎn)品內氣壓值大于復位機構預設值時,氣壓控制機構上移,并通 過凸塊抵住第二開關(13)閉合,自動補氣機構停止補氣;當當充氣產(chǎn)品內氣壓值小于復位 機構預設值時,氣壓控制機構下移,凸塊脫離第二開關(13)使其斷開,自動補氣機構開始 補氣。
6.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補氣泵,其特征在于該消音介質設于消音室(31)及補 氣室(46)內。
7.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自動補氣泵,其特征在于該消音室(31)和泵殼(23)之間 還設有橡膠材料(44)。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四聯(lián)動機構、旋轉開 關通道(3)、第一氣室(a)及第二氣室(b),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四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 控制旋轉開關通道(3)上、下動作,使該旋轉開關通道(3)與第一氣室(a)或第二氣室(b) 相連接;該氣壓泵(6)包括葉輪(61)及用于驅動葉輪的電機(62);當旋轉開關通道(3)選擇與第一氣室(a)相連時,該通氣孔(19)通過第二氣室(b)、 葉輪輸入端、第一氣室(a)、葉輪輸出端、旋轉開關通道(3)與充泄氣閥門(16)形成一通路; 當旋轉開關通道(3)選擇與第二氣室(b)相連時,該通氣孔(19)通過葉輪輸出端、第一氣 室(a)、葉輪輸入端、第二氣室(b)、旋轉開關通道(3)與充泄氣閥門(16)形成第二通路。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葉輪(61)設于第一氣室(a)內,該第一氣室(a)上設有第一、第二端口(63、64),該葉輪輸出端通過第一端口(63) 與旋轉開關通道(3)或通氣孔(19)相連通,該葉輪輸入端通過第二端口(64)與第二氣室(b)相連通;該第二氣室(b)上還設有第三端口(65),該第二氣室(b)通過第三端口(65) 與旋轉開關通道⑶或通氣孔(19)相連通。
10.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充氣或泄氣控 制機構包括旋轉桿(14)及設于旋轉桿(14)頂端的旋鈕(1),該第一聯(lián)動機構包括凸輪、連 桿(15)及復位結構(17),該凸輪設于旋轉桿(14)上,該連桿(15)的一端與凸輪連接,另一 端通過復位結構(17)與充泄氣閥門(16)連接。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充氣或泄氣控 制機構包括旋轉桿(14)及設于旋轉桿(14)頂端的旋鈕(1),該第二聯(lián)動機構包括轉盤(5) 及固定桿(4),該轉盤(5)套裝在旋轉桿(14)上,且其上設有與固定桿(4) 一端卡位配合的 缺口,該固定桿(4)另一端與氣壓控制機構連接。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轉盤(5)上設有用于頂壓 開關(2)的凸位。
13.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包括 旋轉桿(14)及設于旋轉桿(14)頂端的旋鈕(1),該第四聯(lián)動機構為齒輪擺桿傳動結構,包 括設于旋轉桿(14)上的螺紋結構(141)、與旋轉開關通道(3)相連接的擺桿(142)及設于 擺桿(142)上的凸塊(143),螺紋結構(141)與凸塊(143)嚙合;當旋轉旋鈕(1)時,帶動 旋轉桿(14)轉動,螺紋結構(141)與凸塊(143)相嚙合,帶動擺桿(142)上下擺動,在齒輪 擺桿傳動機構的作用下,該旋轉開關通道(3)實現(xiàn)擺動動作。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氣壓控制機構 包括活動桿(12)、氣閥片(121)、腔體(122)及設于腔體(122)內的該復位機構(11),該復 位機構(11)通過活動桿(12)與氣閥片(121)連接,該氣閥片(121)將腔體(122)與充氣 體(7)相隔離。
15.根據(jù)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復位機構(11)為設于活 動桿上的彈簧結構。
16.根據(jù)權利要求15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彈簧結構還與一用于調 節(jié)其彈簧長度的調節(jié)裝置連接。
17.根據(jù)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充泄氣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調節(jié)裝置包括調節(jié)鈕(8) 及連接于調節(jié)鈕(8)與彈簧結構之間的齒輪傳動機構。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充泄氣控制裝置,包括腔體、設于腔體內的氣壓泵及充泄氣閥門、設于腔體上的通氣孔,該氣壓泵電連接有開關,氣壓泵通過充泄氣閥門對充氣產(chǎn)品進行充氣或泄氣,還包括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氣壓控制機構及聯(lián)動機構,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聯(lián)動控制開關的開啟/關閉,該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通過第一聯(lián)動機構聯(lián)動控制充泄氣閥門的開啟/關閉,該氣壓控制機構為在充氣產(chǎn)品內的氣壓及設于氣壓控制機構內的復位機構作用下能發(fā)生位移或復位的位移組件,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二聯(lián)動機構控制充氣或泄氣控制機構動作,還包括自動補氣機構及第三聯(lián)動機構,該氣壓控制機構通過第三聯(lián)動機構控制自動補氣機構對充氣產(chǎn)品進行充氣。
文檔編號F04D27/00GK101858356SQ20101018630
公開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王建驊, 王正宗 申請人:先驅塑膠電子(惠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