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公開的實施例涉及一種將護罩分成多個部分以減少噪聲的產生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
背景技術:
通常,渦輪風扇安裝在諸如冰箱或空調的空調系統(tǒng)中,以使空氣強制性地循環(huán)??照{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包括護罩,具有環(huán)形的形狀;轂,通過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而繞轂的軸旋轉;多個葉片,沿轂的周向以預定間隙彼此分開。通過鐘口引入的空氣通過形成在護罩上的空氣入口孔流入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接下來,被引入到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空氣沿轂的軸向流動,而后由于葉片的旋轉而沿轂的周向流動,以被引入到熱交換器中。在空氣如上面所述地流動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例如,每個葉片的長度與熱交換器的長度之差以及熱交換器的排放口的位置,導致在護罩的上部可能無法避免地產生湍流空氣。在護罩的上部產生的湍流空氣的一部分可被再次引入到鐘口和護罩之間的空間中,從而擾亂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空氣流動。結果,會產生噪聲。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公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護罩被分成兩部分以形成空氣通道,以使得當產生在護罩上部的湍流空氣的一部分由于壓差而再次引入到鐘口和護罩之間的空間中時,被再次引入的空氣分布在整個空氣通道中。本公開的其他方面將在下面的描述中進行部分闡述,部分將通過描述而清楚,或可以通過實施本公開而獲知。根據本公開的一方面,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包括第一護罩,形成有空氣入口孔,第一護罩的形狀為環(huán)形;第二護罩,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隔開,從而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形成空氣通道;轂,通過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而繞轂的軸旋轉;多個葉片,形成為沿轂的周向以預定間隙彼此隔開,以沿轂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中的每個可與每個葉片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結合。第一護罩可包括用于沿轂的軸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一引導部分和用于沿轂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二引導部分。第二護罩可包括與第一護罩的第二引導部分對應的誘導部分,以與第二引導部分一起限定空氣通道,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空氣通道中的空氣。第二護罩中的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可比第一護罩中的第二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
第二護罩可包括延伸部分,與第一護罩的第一引導部分對應,以與第一引導部分一起限定空氣通道;誘導部分,與第一護罩的第二引導部分對應,以與第二引導部分一起限定空氣通道,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空氣通道中的空氣。
第二護罩中的延伸部分的上端的高度可與第一護罩中的第一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相同,第二護罩中的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可比第一護罩中的第二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空氣通道可為環(huán)形。在空氣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之后通過所述多個葉片而沿轂的周向正在被引導時由于湍流而被再次引入到空氣入口孔中時,被再次引入的空氣的一部分可被引入到形成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的空氣通道中。轂可包括與每個葉片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結合的基座和驅動電機的旋轉軸固定到其上的突起部分。每個葉片可具有與第一護罩、第二護罩和轂垂直的板的形狀。葉片可被形成為相對于轂的旋轉中心沿螺旋方向延伸。根據本公開的另一方面,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包括護罩,具有環(huán)形的形狀;轂,通過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而繞轂的軸旋轉的;多個葉片,形成為沿轂的周向以預定間隙彼此隔開,其中,所述護罩包括第一護罩,形成有空氣入口孔;第二護罩,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隔開,從而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形成第一空氣通道;第三護罩,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二護罩隔開,從而在第二護罩和第三護罩之間形成第二空氣通道。第一護罩、第二護罩和第三護罩中的每個可與每個葉片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結合。第一護罩可包括用于沿轂的軸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一引導部分和用于沿轂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二引導部分。第二護罩可包括與第一護罩的第二引導部分對應的第一誘導部分,以與第二引導部分一起限定第一空氣通道,第一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第一空氣通道中的空氣。第三護罩可包括與第二護罩的第一誘導部分對應的第二誘導部分,以與第一誘導部分一起限定第二空氣通道,第二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第二空氣通道中的空氣。第二護罩中的第一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可比第一護罩中的第二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第三護罩中的第二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可比第二護罩中的第一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第一空氣通道和第二空氣通道中的每個可具有環(huán)形的形狀。在空氣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之后通過所述多個葉片而沿轂的周向正在被引導時由于湍流而被再次引入到空氣入口孔中時,被再次引入的空氣的一部分可被引入到形成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的第一空氣通道以及形成在第二護罩和第三護罩之間的第二空氣通道中。轂可包括與每個葉片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結合的基座和驅動電機的旋轉軸固定到其上的突起部分。
每個葉片可具有與第一護罩、第二護罩、第三護罩和轂垂直的板的形狀。葉片可形成為相對于轂的旋轉中心沿螺旋方向延伸。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對實施例進行的描述,本公開的這些和/或其他方面將會變得清楚且更容易理解,在附圖中圖I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透視圖; 圖2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截面圖;圖3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氣流的截面圖;圖4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透視圖;圖5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截面圖;圖6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氣流的截面圖;圖7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透視圖;圖8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截面圖;圖9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氣流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xiàn)在,將詳細描述本公開的實施例,其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在附圖中,相同的標號始終表示相同的元件。圖I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透視圖。圖2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出的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截面圖。圖3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出的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氣流的截面圖。如圖I至圖3所示,由標號I指示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包括第一護罩10、第二護罩20、轂30和多個葉片40。第一護罩10為環(huán)形且形成有空氣入口孔11。第二護罩20形成為從第一護罩10徑向向外地隔開預定間隙,從而空氣通道P形成在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之間。轂30通過驅動電機(未示出)的旋轉軸(未示出)而繞轂30的軸旋轉。所述多個葉片40形成為沿轂30的周向以預定間隙彼此分開,以沿轂30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11引入的空氣。如圖I至圖3所示,第一護罩10的形狀為環(huán)形。第一護罩10在其中央區(qū)域形成有空氣入口孔11??諝馊肟诳?1的形狀為圓形。通過鐘口 B引入的空氣通過形成在第一護罩10上的空氣入口孔11流入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I中。第一護罩10包括第一引導部分13和第二引導部分15。第一引導部分13沿與下面描述的轂30的基座31垂直的方向形成,用于沿轂30的軸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11引入的空氣。第二引導部分15與下面描述的每個葉片4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結合,用于沿轂30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11引入的空氣。
通過第一護罩10的第一引導部分13沿轂30的軸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11引入的空氣。接下來,沿轂30的軸向被引導的空氣由于葉片40的旋轉而沿轂30的周向流動,而后通過第一護罩10的第二引導部分15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如圖I至圖3所示,第二護罩20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10隔開。如上面描述,因為第二護罩20形成為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10隔開,所以在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之間的空間中形成空氣通道P??諝馔ǖ繮具有與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的環(huán)形形狀相同的環(huán)形形狀。 第二護罩20包括與第一護罩10的第二引導部分15相對應的誘導部分21,用于與第二引導部分15 —起限定空氣通道P。誘導部分21沿轂30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空氣通道P中的空氣。包含在第二護罩20中的誘導部分21與每個葉片4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結合。通過第一護罩10的第一引導部分13沿轂30的軸向引導通過第一護罩10的空氣入口孔11引入的空氣。接下來,沿轂30的軸向引導的空氣由于葉片40的旋轉而沿轂30的周向流動,而后通過第一護罩10的第二引導部分15和第二護罩20的誘導部分21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由于各種因素,例如,每個葉片40的長度與熱交換器H的長度之差和熱交換器H的排放口的位置,導致將要引導至熱交換器H的空氣的一部分不會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而是朝向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的上部流動,從而產生空氣的湍流流動。由于通過鐘口 B快速地引入的空氣與湍流空氣之間的壓差,導致在第一護罩10的上部和第二護罩20的上部產生的湍流空氣的一部分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可擾亂在通過第一護罩10的空氣入口孔11引入后,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氣流。這導致噪聲的產生。為了減少這種噪聲,有必要減少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量和速度。第二護罩20形成為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10分開,從而在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之間的空間中形成空氣通道P。根據這種構造,使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一部分流入到空氣通道P中。因此,可減少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量和速度。換句話說,使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被部分地引入到空氣通道P中,從而可以減小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量和速度。通過第二護罩20的誘導部分21朝著熱交換器H引導被引入到空氣通道P中的空氣。結果,在氣流通過第一護罩10的空氣入口孔11引入之后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時不會被擾亂,從而使得被引入的空氣朝向熱交換器H平穩(wěn)地流動。誘導部分21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二引導部分15的上端的高度低。因此,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可被平穩(wěn)地引入到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之間的空氣通道P中。
如圖I至圖3所示,轂30位于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I的中央區(qū)域,以通過驅動電機(未示出)的旋轉軸(未示出)而繞轂30的軸旋轉。轂30包括基座31,具有盤的形狀,與每個葉片4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結合;突起部分33,驅動電機的旋轉軸固定到突起部分33。當驅動驅動電機時,轂30通過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而繞轂30的軸旋轉。當轂30繞其軸旋轉時,結合到轂30的基座31的每個葉片40繞轂30的突起部分33旋轉。此外,在葉片40的旋轉過程中,與每個葉片40結合的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也繞轂30的突起部分33旋轉。如圖I至圖3所示,多個葉片40形成為沿轂30的周向以預定間隙彼此分開。每個葉片40的上表面部分地結合到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兩者,而葉片40的下表面部分地結合到轂30的基座31。葉片40可具有與第一護罩10、第二護罩20和轂30均垂直的板的形狀。此外,葉片40可形成為相對于轂30的旋轉中心沿螺旋方向延伸。每個葉片40結合到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罩20兩者,以與第一護罩10和第二護
罩20 —起旋轉。通過葉片40的旋轉,葉片40迫使在通過第一護罩10的空氣入口孔11被引入之后沿轂30的軸向引導的空氣沿轂30的周向流動。通過第一護罩10的第二引導部分15和第二護罩20的誘導部分21,將沿轂30的周向流動的空氣引導至熱交換器H。圖4到圖6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第二護罩的變型結構的示圖。由標號20指示的第二護罩可包括延伸部分23和誘導部分21。延伸部分23與第一護罩10的第一引導部分13對應,以與第一引導部分13 —起限定空氣通道P。此外,誘導部分21與第一護罩10的第二引導部分15對應,以與第二引導部分15 —起限定空氣通道P。誘導部分21沿轂30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空氣通道P中的空氣。延伸部分23的上端的高度可與第一引導部分13的上端的高度相同。誘導部分21的上端的高度可比第二引導部分15的上端的高度低。因為除了如上面描述的第二護罩20的構造之外,其余構造和空氣流動與根據圖I至圖3中示出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I的其余構造和空氣流動相同,所以將不再給出對所述其余構造和空氣流動的描述。圖7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另一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透視圖。圖8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出的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的截面圖。圖9是示出根據本公開的示出的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中的氣流的截面圖。如圖7至圖9所示,由標號100指示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包括第一護罩110、第二護罩120、第三護罩130、轂140和多個葉片150。第一護罩110具有環(huán)形的形狀,且形成 有空氣入口孔111。第二護罩120形成為沿徑向向外的方向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110隔開,從而在第一護罩110和第二護罩120之間形成第一空氣通道Pl。第三護罩130形成為沿徑向向外的方向以預定間隙與第二護罩120隔開,從而在第二護罩120和第三護罩130之間形成第二空氣通道P2。轂140通過驅動電機(未示出)的旋轉軸(未示出)而繞轂140的軸旋轉。所述多個葉片150形成為沿轂140的周向以預定間隙彼此分開,以沿轂140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111引入的空氣。如圖7至圖9所示,第一護罩110為環(huán)形。第一護罩110在其中央區(qū)域形成有圓形形狀的空氣入口孔111。通過鐘口 B引入的空氣通過形成在第一護罩110中的空氣入口孔111流入到空調系統(tǒng)的潤輪風扇100中。第一護罩110包括第一引導部分113和第二引導部分115。第一引導部分113沿與下面描述的轂140的基座141垂直的方向形成,以沿轂140的軸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111引入的空氣。第二引導部分115結合到下面描述的每個葉片15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以 沿轂140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111引入的空氣。通過空氣入口孔111引入的空氣被第一護罩110的第一引導部分113沿轂140的軸向引導。接下來,沿轂140的軸向引導的空氣通過所述多個葉片150的旋轉而沿轂140的周向流動,而后通過第一護罩110的第二引導部分115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如圖7至圖9所示,第二護罩120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110隔開。第二護罩120形成為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110隔開,從而在第一護罩110和第二護罩120之間的空間中形成第一空氣通道Pl。第一空氣通道Pl具有與第一護罩110和第二護罩120相同的環(huán)形形狀。第二護罩120包括與第一護罩110的第二引導部分115相對應的第一誘導部分121,用于與第二引導部分115 —起限定第一空氣通道P1。第一誘導部分121沿轂140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第一空氣通道Pl中的空氣。包含在第二護罩120中的第一誘導部分121結合到每個葉片15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如圖7至圖9所示,第三護罩130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二護罩120隔開。第三護罩130形成為以預定間隙與第二護罩120隔開,從而在第二護罩120和第三護罩130之間的空間中形成第二空氣通道P2。第二空氣通道P2具有與第二護罩120和第三護罩130相同的環(huán)形形狀。第三護罩130包括與第二護罩120的第一誘導部分121相對應的第二誘導部分131,用于與第一誘導部分121 —起限定第二空氣通道P2。第二誘導部分131沿轂140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第二空氣通道P2中的空氣。包含在第三護罩130中的第二誘導部分131結合到每個葉片15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下面,將參照圖7至圖9描述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100中的氣流。通過第一護罩110的空氣入口孔111引入的空氣被第一護罩110的第一引導部分113沿轂140的軸向引導。接下來,沿轂140的軸向引導的空氣由于葉片150的旋轉而沿轂140的周向流動,而后通過第一護罩110的第二引導部分115、第二護罩120的第一誘導部分121和第三護罩130的第二誘導部分131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由于各種因素,例如,每個葉片150的長度和熱交換器H的長度之差和熱交換器H的排放口的位置,導致將要引導至熱交換器H的空氣的一部分不會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而是朝向第一護罩110的上部、第二護罩120的上部和第三護罩130的上部流動,從而產生空氣的湍流流動。由于通過鐘口 B快速地引入的空氣與湍流空氣之間的壓差,導致在第一護罩110的上部、第二護罩120的上部和第三護罩130的上部產生的湍流空氣的一部分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10之間的空間中。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可擾亂在通過第一護罩110的空氣入口孔111引入空氣之后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的氣流。這導致噪聲的產生。為了減少這種噪聲,有必要減少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量和速度。第二護罩120形成為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110分開,從而第一空氣通道Pl形成在第一護罩110和第二護罩120之間的空間中。類似地,第三護罩130形成為以預定間隙與第二護罩120分開,從而第二空氣通道P2形成在第二護罩120和第三護罩130之間的空間中。根據這種構造,使得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一部分流入到第一空氣通道Pl和第二空氣通道P2中。因此,可減少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量和速度。換句話說,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被部分地引入到第一空氣通道Pl和第二空氣通道P2中,從而可以減小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的量和速度。被引入到第一空氣通道Pl中的空氣被第二護罩120的第一誘導部分121朝著熱交換器H引導。類似地,被引入到第二空氣通道P2中的空氣被第三護罩130的第二誘導部分131朝著熱交換器H引導。結果,氣流在通過第一護罩110的空氣入口孔111引入之后被引導至熱交換器H時不會被擾亂,從而使得被引入的空氣朝著熱交換器H平穩(wěn)地流動。第一誘導部分121的上端具有比第二引導部分115的上端的高度低的高度。類似地,第二誘導部分131的上端具有比第一誘導部分121的上端的高度低的高度。因此,被再次引入到鐘口 B和第一護罩10之間的空間中的空氣可被平穩(wěn)地引入到第一護罩110和第二護罩120之間的第一空氣通道Pl以及第二護罩120和第三護罩130之間的第二空氣通道P2中。雖然在附圖中示出了三個護罩,S卩,第一護罩110、第二護罩120和第三護罩130,但是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100可包括三個或更多護罩。因為除了第一護罩110、第二護罩120和第三護罩130與每個葉片15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結合的構造之外,轂140和葉片150的構造與根據圖I至圖6中示出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I的轂和葉片的構造相同,所以將不再給出對轂140和葉片150的構造的描述。從上面的描述清楚的是,根據本公開的示例性實施例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可將護罩分成兩部分以形成空氣通道,以當空氣被再次引入到鐘口和護罩之間的空間中時,使得所述空氣分布在整個空氣通道中,從而實現(xiàn)噪聲的減小。雖然已經示出并描述了本公開的一些實施例,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認識至IJ,在不脫離本公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改變,本公開的范圍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所述渦輪風扇包括 第一護罩,形成有空氣入口孔,第一護罩的形狀為環(huán)形; 第二護罩,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一護罩隔開,從而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形成空氣通道; 轂,通過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而繞轂的軸旋轉; 多個葉片,形成為沿轂的周向以預定間隙彼此隔開,以沿轂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中的每個與每個葉片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結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一護罩包括用于沿轂的軸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一引導部分和用于沿轂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二引導部分。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二護罩包括與第一護罩的第二引導部分對應的誘導部分,以與第二引導部分一起限定所述空氣通道,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弓I入到所述空氣通道中的空氣。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二護罩中的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一護罩中的第二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二護罩包括延伸部分,與第一護罩的第一引導部分對應,以與第一引導部分一起限定所述空氣通道;誘導部分,與第一護罩的第二引導部分對應,以與第二引導部分一起限定所述空氣通道,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弓I入到所述空氣通道中的空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二護罩中的延伸部分的上端的高度與第一護罩中的第一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相同,第二護罩中的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一護罩中的第二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當空氣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之后通過所述多個葉片而沿轂的周向正在被引導時由于湍流而被再次引入到空氣入口孔中時,被再次引入的空氣的一部分被引入到形成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的所述空氣通道中。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所述渦輪風扇還包括 第三護罩,形成為徑向向外地以預定間隙與第二護罩隔開,從而在第二護罩和第三護罩之間形成第二空氣通道。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一護罩、第二護罩和第三護罩中的每個與每個葉片的上表面的一部分結合。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一護罩包括用于沿轂的軸向引導通過空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一引導部分和用于沿轂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的第二引導部分。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二護罩包括與第一護罩的第二引導部分對應的第一誘導部分,以與第二引導部分一起限定第一空氣通道,第一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第一空氣通道中的空氣。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 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三護罩包括與第二護罩的第一誘導部分對應的第二誘導部分,以與第一誘導部分一起限定第二空氣通道,第二誘導部分沿轂的周向引導被引入到第二空氣通道中的空氣。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第二護罩中的第一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一護罩中的第二引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第三護罩中的第二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比第二護罩中的第一誘導部分的上端的高度低。
15.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當空氣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之后通過所述多個葉片而沿轂的周向正在被引導時由于湍流被再次引入到空氣入口孔中時,被再次引入的空氣的一部分被引入到形成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的第一空氣通道以及形成在第二護罩和第三護罩之間的第二空氣通道中。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其中,護罩被分成兩部分以形成空氣通道,以使得當產生在護罩上部的湍流空氣的一部分由于壓差而再次引入到鐘口和護罩之間的空間中時,被再次引入的空氣分布在整個空氣通道中。該空調系統(tǒng)的渦輪風扇包括第一護罩,形成有空氣入口孔;第二護罩,形成為徑向向外地與第一護罩向外分開,從而在第一護罩和第二護罩之間形成空氣通道;轂,通過驅動電機的旋轉軸而旋轉;多個葉片,沿轂的周向引導通過空氣入口孔引入的空氣。
文檔編號F04D29/42GK102644625SQ20121003900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2月22日
發(fā)明者全炫周, 姜瑢憲, 樸俊寬, 羅善旭 申請人:三星電子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