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泵水力設計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設及到一種渣漿累水力設計方法,特別設及一種低磨損離屯、式渣漿累水力 設計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累是一種應用極其廣泛的通用機械,種類繁多,與人類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 系,凡是有液體流動的地方,幾乎都有累的運行工作。隨著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的提高,累運 用的領域正在不斷擴大。其中,渣漿累廣泛應用在冶金、礦山、電力、煤炭等行業(yè),用來輸送 含有固體物料的固液混合介質。由于在實際使用中需要輸送的固液漿體中含有固體顆粒, 使渣漿累的過流部件容易被磨損,運不僅降低了渣漿累運行的可靠性,且頻繁的檢修也對 生產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對渣漿累過流部件磨損問題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渣漿 累設計包括研究過流部件中的兩相流規(guī)律,應用兩相流理論進行設計,其中,離屯、累的固液 兩相流速度比設計理論要點是:離屯、累中的兩相流動屬于分離流動,在流道的不同部位,固 體顆粒的受力不同,固液兩相間的速度比發(fā)生變化,使兩相流體的濃度比隨之變化,由此推 導出固液兩相流速度比方程,應用于離屯、累的設計中,得到離屯、累的兩相流設計方法。由于 葉輪、吸水室、壓水室等是渣漿累的關鍵水力部件,其設計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渣漿累的 性能和壽命,但是傳統(tǒng)渣漿累的設計方法是按清水累的理論體系來確定渣漿累的參數(shù),而 渣漿累在抽送固液混合物時,由于設計理論與運行條件不符,運行效率低,局部磨蝕嚴重, 造成能源和設備的大量浪費。
【發(fā)明內容】
[0003]針對傳統(tǒng)渣漿累的設計方法還不合理,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低磨損離屯、式渣漿累水 力設計方法。由于輸送不同種類、不同密度的固液兩相流時渣漿累的磨損程度不樣,而實際 運行過程中固液兩相流的種類和密度很難確定,所W在設計過程中應該考慮主要參數(shù)對磨 損的影響。本發(fā)明通過合理設計渣漿累的結構參數(shù)使得渣漿累在不同的種類和密度的固液 兩相流中運行磨損最小。實現(xiàn)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4] 1.比轉速η,,其計算公式如下: 陽0化]
[0006]式中:
[0007] Hs-比轉速; 陽00引Q-流量,立方米/秒;
[0009] η-葉輪轉速,轉/分鐘;
[0010] Η-揚程,米; W11] 2、進口直徑D。由下式確定:
[0012]
陽01引 式中:
[0014] Hs-比轉速;
[0015] D。-葉輪進口直徑,米;
[0016] Q-設計流量,立方米/秒;
[0017] η-轉速,轉/分鐘; 陽〇1引 3、葉輪進口直徑〇2由下式確定:
[0019]
[0020] 式中: 陽02UHs-比轉速;
[0022] 〇2-葉輪出口直徑,米; 陽02引 Q-設計流量,立方米/秒; 陽〇24] η-轉速,轉/分鐘;
[00巧]4、葉片進口安放角βι由下式確定:
[0026] (a)當抽送細顆粒漿體時;
[0027]
陽〇2引 化)當抽送粗顆粒漿體時;
[0029]
[0030]式中: 陽03UHs-比轉速;
[0032] 01-葉片進口安放角,。;
[0033] 5、葉片包角?》大小由下式確定:
[0034]
[0035] 式中:
[0036] 葉片包角,。; 陽〇37] Z-葉片數(shù),枚; 陽〇3引 D。-葉輪進口直徑,米;
[0039] 〇2-葉輪出口直徑,米;
[0040] 6、葉片出口安裝角02大小由下式確定: [0041 ]
[0042] 式中:
[0043] 02-葉片出口安放角,。; 陽〇44] Z-葉片數(shù),枚;
[0045] 葉片包角,。;
[0046] 7、葉片的寬度bz大小由下式確定:
[0047]
[0048] 式中: W例 η,-比轉速;
[0050] bz-葉片出口寬度,米;
[0051] 〇2-葉輪出口直徑,米;
[0052] 8、蝸殼進口寬度bs大小由下式確定:
[0053] b3= 1. 12b2°'s93+〇. 0抓2
[0054]式中: 陽化5] bs-蝸殼進口寬度,米;
[0056] bz-葉片出口寬度,米;
[0057] 〇2-葉輪出口直徑,米;
[0058] 9、蝸殼基圓直徑化大小由下式確定:
[0059]
[0060] 式中: 陽06UHs-比轉速; 陽0創(chuàng) 蝸殼基圓直徑,毫米; 陽〇6引 〇2-葉輪進口直徑,毫米;
[0064] 10、副葉片的出口厚度δ大小由下式確定: 陽0化]
[0066] 式中:
[0067] δ-副葉片的出口厚度,米; W側 〇2-葉輪進口直徑,毫米;
[0069] 11、副葉片之間的連接圓弧半徑R大小由下式確定:
[0070]
[0071] 式中: 陽07引R-副葉片之間連接圓弧半徑,米;
[0073] 〇2-葉輪進口直徑,毫米;
[0074]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計離屯、式渣漿累的最佳結構參數(shù),提高了離屯、累的 抗磨損性能,保證了離屯、式渣漿累在運行過程中磨損強度達到最低,從而實現(xiàn)離屯、式渣漿 累的低磨損。
【附圖說明】
[0075]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平面投影圖。 陽076] 圖2是本發(fā)明實施例的軸面圖。
[0077] 圖3是本發(fā)明實施例蝸殼的平面投影圖。 陽07引圖4是本發(fā)明實施例蝸殼斷面形狀圖。
[0079] 圖5是本發(fā)明實施例副葉片平面投影圖。
[0080] 圖1:02-葉片出口安裝角,口一葉片包角。
[0081] 圖2:1-葉輪,2-副葉片,〇2-葉輪出口直徑,bz-葉片進口寬度。
[0082] 圖3斯-蝸殼基圓直徑。
[0083] 圖4 :b3-蝸殼進口寬度。
[0084] 圖5 :δ-副葉片的出口厚度,R-副葉片之間連接圓弧半徑。 【具體實施方式】 陽0化]設計要求:設計工況流量為0. 09676位方米/秒,設計工況揚程為60米,轉速為 2900轉/秒,g取10米/平方米,葉片數(shù)取4枚,送粗顆粒漿體。
[0097] 在設計過程中,其它系數(shù)的選擇需要根據(jù)具體實際情況進行系數(shù)選取,如葉輪的 進口寬度需要根據(jù)累的實際運行情況來選擇等。
[0098] W上,為本發(fā)明參照實施例所做出的具體說明,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 也包含本發(fā)明構思范圍內的其它實施例或變形例。
【主權項】
1. 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按清水栗的理論體系設計的 渣漿栗在抽送固液混合物時,由于設計理論與運行條件不符,運行效率低,局部磨蝕嚴重, 造成能源和設備的大量浪費。因此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設計葉輪參數(shù)和蝸殼參數(shù)及副葉 片。其中,葉輪進口直徑D。由下式確定: 式中:ns-比轉速; D。-葉輪進口直徑,米; Q-設計流量,立方米/秒;n_轉速,轉/分鐘。2.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葉輪進口 直徑D2由下式確定: 式中:ns-比轉速; D2_葉輪出口直徑,米; Q-設計流量,立方米/秒;n_轉速,轉/分鐘。3.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葉片進口 安放角^由下式確定: (a) 當抽送細顆粒楽;體時;(b) 當抽送粗顆粒楽;體時;式中: ns-比轉速; -葉片進口安放角,°。4.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葉片出口 安裝角02大小由下式確定:式中: β2-葉片出口安放角,° ; Ζ-葉片數(shù),枚; Ρ_葉片包角,°。5.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葉片包角供 大小由下式確定: 式中:ρ-葉片包角,° ; Ζ-葉片數(shù),枚; D。-葉輪進口直徑,米; D2_葉輪出口直徑,米。6.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葉片的寬 度132大小由下式確定: 式中:ns-比轉速; b2_葉片出口寬度,米; D2_葉輪出口直徑,米。7.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蝸殼進口 寬度匕大小由下式確定: b3= 1. 12b2°·893+0. 06D2 式中: b3_蝸殼進口寬度,米;b2_葉片出口寬度,米; D2_葉輪出口直徑,米。8.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蝸殼基圓 直徑〇3大小由下式確定: 式中:ns-比轉速; D3_蝸殼基圓直徑,米; D2_葉輪進口直徑,米。9.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副葉片的 出口厚度δ大小由下式確定: 式中:δ-副葉片的出口厚度,米; D2_葉輪進口直徑,米。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栗水力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副葉片之 間的連接圓弧半徑R大小由下式確定:式中: δ-副葉片的出口厚度,米; D2_葉輪進口直徑,米。
【專利摘要】針對傳統(tǒng)渣漿泵的設計方法還不合理,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低磨損離心式渣漿泵水力設計方法。由于輸送不同種類、不同密度的固液兩相流時渣漿泵的磨損程度不樣,而實際運行過程中固液兩相流的種類和密度很難確定,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應該考慮主要參數(shù)對磨損的影響。本發(fā)明通過合理設計渣漿泵的結構參數(shù)使得渣漿泵在不同的種類和密度的固液兩相流中運行磨損最小。
【IPC分類】F04D29/24, F04D29/42, G06F19/00, F04D29/22
【公開號】CN105298909
【申請?zhí)枴緾N201510679321
【發(fā)明人】王秀禮, 鐘華舟, 朱榮生, 付強
【申請人】江蘇大學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