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及其軟管端面處理方法以及包覆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例如在食品工廠或醫(yī)藥工廠等使用的柔軟性及耐壓性優(yōu)異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生產該加強軟管的軟管端面處理方法及在實施其方法時直接使用的包覆蓋。詳細而言,涉及一種用于密封在軟管主體的內部被埋設沿軸向延伸的加強線材的軟管切割面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及其軟管端面處理方法以及用于端面處理方法的包覆
至JHL ο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這種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及其軟管端面處理方法,有如下方法相對于軟管切割面安裝以包圍其內周及外周的方式被形成的雙層筒狀的成形模,在該雙層筒狀的成形模的內部填充由與軟管主體的材料相同種類的材料構成的熱固化型包覆液,且以加熱器使該包覆液熱固化,從而成形與軟管切割面被成為一體化的密封材料,由此該包覆液隨著包覆液的填充而沿軟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狀流入,形成與該軟管切割面的凹凸粘附的密封材料,由此,與軟管切割面的形狀無關地能夠以簡單的操作進行沒有間隙或剝離的端面處理(例如參考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 :日本專利公開2007-198494號公報然而,這種以往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及其軟管端面處理方法中存在如下問題,即使在軟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狀粘結圓環(huán)形狀的密封材料,由于雙方的粘結面積較小,因此在軟管的連接狀態(tài)下,若軟管被折彎等向軸向的張力作用于軟管切割面與密封材料的邊界部外周,則密封材料有可能從軟管切割面剝離。尤其,加強軟管由硅橡膠這樣的柔軟性優(yōu)異的材料構成時,由于軟管本身進一步彎曲變形而容易在軟管切割面與密封材料的邊界部外周產生裂縫,因此存在密封材料變得易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問題。若密封材料從軟管切割面剝離,則最壞的情況下,還可想到密封材料脫落而混入通過軟管內的流體,尤其在食品工廠或藥品工廠等對異物混入產品的處理嚴格的行業(yè)中,存在無法使用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以解決這種問題作為課題,其目的在于簡單地進行包覆蓋不會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包覆處理;進行與軟管切割面的形狀無關地不會剝離的包覆處理;以簡單的操作進行不會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包覆處理;及簡單地進行不會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包覆處理等。為了實現這種目的,基于本發(fā)明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的的特征在于,具備加強軟管,其中沿軸向埋設了加強線材,具有撓性;及包覆蓋,其環(huán)狀部及套管以分別與所述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與其連續(xù)的外周面對置的方式被連續(xù)地形成;所述加強軟管的內周面與所述環(huán)狀部的內端面之間被密封部件密封,在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環(huán)狀部之間和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間形成相互連續(xù)的通路,且該通路中被填充粘結劑,由此通過所述粘結劑使所述環(huán)狀部及所述套管分別相對于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除前述特征之外,其特征還在于,在所述環(huán)狀部中在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對置的端面,形成朝向所述切割面局部突出的突起部,并配置成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的一部分相對于該突起部抵接。 而且,基于本發(fā)明的加強軟管的端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工序,其使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及套管相對于加強線材向軸向被埋設的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與其連續(xù)的外周面以分別對置的方式進行覆蓋;通路形成工序,其相對于所述環(huán)狀部的內端面及所述加強軟管的內周面,以分別與該內端面及該內周面抵接的方式裝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 在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環(huán)狀部之間和所述加強軟管的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間形成相互連續(xù)的通路;及粘附工序,其通過將粘結劑填充在所述通路中,使所述環(huán)狀部及所述套管分別相對于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而且,用于基于本發(fā)明的加強軟管的端面處理方法的包覆蓋,其特征在于,具備所述環(huán)狀部,其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對置而被形成為圓環(huán)狀;及所述套管,其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外周面對置而被形成為圓筒狀,在所述環(huán)狀部中的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的對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結劑的第I通路,在所述套管中的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外周面的對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結劑的第2通路,且使所述第I通路及所述第2通路相互連通,以便所述粘結劑在其中流動。具有前述特征的基于本發(fā)明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中,加強軟管的內周面與環(huán)狀部的內端面之間被密封部件密封,在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環(huán)狀部之間和加強軟管的外周面及套管之間形成相互連續(xù)的通路,且該通路中被填充粘結劑,由此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和環(huán)狀部通過粘結劑粘附的同時,加強軟管的外周面和套管通過粘結劑粘附,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及套管相對于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外周面被牢固地粘結,因此能夠簡單地進行包覆蓋不會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包覆處理。其結果,與即使在軟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狀粘結圓環(huán)形狀的密封材料,雙方的粘結面積也較小的以往的端面結構相比,即使在軟管的連接狀態(tài)下軟管被折彎等向軸向的張力作用于軟管切割面的附近外周,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和套管也不會被分離而脫落,混入食品或藥品等產品中的可能性完全消失,尤其在食品工廠或藥品工廠等對異物混入產品的處理嚴格的行業(yè)中也能夠使用,安全性優(yōu)異。另外,在所述環(huán)狀部中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對置的端面形成朝向所述切割面局部突出的突起部,并配置成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的一部分相對于該突起部抵接時,即使在切割加強軟管時產生切割面的傾斜或在切割面產生凹凸等,在這些切割面與環(huán)狀部的突起部之間被填充粘結劑的通路也能夠被可靠地確保,傾斜狀或具有凹凸的切割面與環(huán)狀部通過粘結劑被粘附,因此能夠進行與軟管切割面的形狀無關地不會剝離的包覆處理。其結果,即使加強軟管的切割面沒有準確地被切割成與軟管的軸向大致呈直角,也能夠進行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不剝離的完整的包覆處理。
并且,具有前述特征的基于本發(fā)明的加強軟管的端面處理方法中,相對于環(huán)狀部的內端面及加強軟管的內周面,以分別與內端面及內周面抵接的方式裝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在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環(huán)狀部之間和加強軟管的外周面及套管之間形成互相連續(xù)的通路,且在通路填充粘結劑,由此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和環(huán)狀部通過粘結劑粘附的同時,加強軟管的外周面和套管通過粘結劑粘附,且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及套管相對于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外周面被牢固地粘結,因此能夠以簡單的操作進行不會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包覆處理。其結果,與以包圍軟管切割面的內周及外周的方式安裝雙層筒狀的成形模并在其內部填充包覆液來形成與軟管切割面被成為一體化的密封材料的以往的端面處理方法相比,工序數減少,適于現場施工加強軟管的端面處理。并且,具有前述特征的基于本發(fā)明的包覆蓋中,在環(huán)狀部中的加強軟管的切割面的對置面形成被填充粘結劑的第I通路,且在套管中的加強軟管的外周面的對置面形成被填充粘結劑的第2通路,且第I通路及第2通路被填充粘結劑,由此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和環(huán)狀部通過粘結劑粘附的同時,加強軟管的外周面和套管通過粘結劑粘附,且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及套管相對于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外周面被牢固地粘結,因此能夠簡單地進行不會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包覆處理。其結果,與粘結于軟管切割面的凹凸形狀的圓環(huán)形狀密封材料相比,即使在軟管的連接狀態(tài)下軟管被折彎等向軸向的張力作用于軟管切割面的附近外周,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和套管也不會被分離而脫落,混入食品或藥品等產品中的可能性完全消失,尤其在食品工廠或藥品工廠等對異物混入產品的處理嚴格的行業(yè)中也能夠使用,安全性優(yōu)異。
圖I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及其軟管端面處理方法的整體結構的縱截面主視圖。圖2是沿圖I的(2) - (2)線的包覆蓋的縱截面?zhèn)纫晥D。圖3是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其他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及其軟管端面處理方法的整體結構的縱截面主視圖。圖5是沿圖4的(5) - (5)線的包覆蓋的縱截面?zhèn)纫晥D。圖6是分解立體圖。圖中I-加強軟管,Ia-加強線材,Ib-切割面,Ic-外周面,Id-內周面,2-包覆蓋,2a-環(huán)狀部,2b-套管,2d-突起部,3-密封部件,3a-外周面,4-通路,4a-第I通路,4b-第2通路,5-粘結劑。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根據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如圖I 圖6所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A作為主要構成要件,具備加強軟管1,加強線材Ia沿軸向被埋設于其中且具有撓性;及包覆蓋2,環(huán)狀部2a及套管2b以分別與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與其連續(xù)的外周面Ic的前端部分對置的方式被連續(xù)地形成。
通過加強軟管I的內周面Id與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之間被分別抵接于這些內周面Id及內端面2c的密封部件3密封,在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外周面Ic與包覆蓋2之間形成通路4,且該通路4中被填充粘結劑5,由此構成為相對于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外周面Ic分別粘附包覆蓋2而使其一體化。加強軟管I以向徑向一體地層積的方式被成型由柔軟性優(yōu)異的橡膠或合成樹脂等可彈性變形的材料構成的多個層,在這些多個層之間通過將加強線材Ia沿軸向纏繞等而被埋設加強層。作為加強軟管I的具體例,通常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硅橡膠等形成內層Ii和外層10,且在這些內層Ii和外層Io之間作為加強線材Ia以網狀或螺旋狀等預定形狀纏繞由聚酯、尼龍(注冊商標)、芳綸纖維或編織較細的單絲的復絲等構成的加強絲或加強纖維或不銹鋼等金屬線、較粗的單絲等硬質合成樹脂制的線材等線圈。另外,加強軟管I的軸向端部通常被例如切刀或剪刀等刀具切割,切割面Ib被形 成為與加強軟管I的軸向大致呈直角。但是,加強軟管I例如由硅橡膠等柔軟性(撓性)優(yōu)異的材料被成型,即使以鋒利的刀具切割,切割時也容易發(fā)生軟管走樣等變形,難以切割成其切割面Ib相對于軸向呈直角狀,并且在切割面Ib易產生凹凸。并且,通過刀具切割加強軟管I時,雖然由柔軟性優(yōu)異的材料構成的內層Ii或外層Io容易切割,但是加強線材Ia比較難切割,因此存在在軟管切割后的狀態(tài)下加強線材Ia的末端部從切割面Ib迸出,或加強線材Ia脫落,或伴隨加強線材Ia的脫落在切割面Ib出現孔的情況。如此在加強線材Ia的末端部從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迸出或脫落或穿孔的狀態(tài)下直接連接配管時,在該迸出的加強線材Ia的末端部容易附著食品或藥品等,因此有可能產生雜菌并繁殖,作為加強線材Ia使用金屬線時有可能生銹。此外在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中,軟管的構成材料與加強線材Ia的邊界部分或加強線材Ia的漏孔露出,因此流體由于毛細管現象從這些邊界部分或漏孔向加強軟管I的內部浸透,存在其腐壞而成為污染的原因的可能性。并且,當作為加強線材Ia使用加強絲或加強纖維時,存在從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脫落的加強線材Ia混入產品的可能性,作為加強線材Ia使用金屬線時還存在銹混入產品的可能性,尤其在食品工廠或藥品工廠等衛(wèi)生方面管理較嚴格的場所,在衛(wèi)生方面存在風險因素。而且,加強軟管I的整體例如由硅橡膠等被成型為透明或半透明時,還存在由于因流體的浸透引起的腐壞等導致軟管的透明性下降的可能性。包覆蓋2由與加強軟管I的構成材料相同的可彈性變形的材料或通過后述的粘結劑5與加強軟管I的構成材料的粘結性優(yōu)異的材料構成,且具有與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對置而被形成為圓環(huán)狀的環(huán)狀部2a及與該環(huán)狀部2a連續(xù)并以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對置的方式被形成為圓筒狀的套管2b。環(huán)狀部2a的內徑被形成為與后述的密封部件3的外徑大致同徑。套管2b的內徑被形成為比加強軟管I的外徑更大徑。并且,雖未圖示,但是根據需要還能夠在被形成環(huán)狀部2a的套管2b的基端部外周一體地形成法蘭部或凸緣部等。
密封部件3由相對于加強軟管I、包覆蓋2及后述的粘結劑5難以粘結的材料或其他材料構成,其外徑被形成為與環(huán)狀部2a的內徑及加強軟管I的內徑大致同徑的空心狀或實心狀的圓柱體或圓筒狀。另外,密封部件3在以相對于加強軟管I蓋住其切割面Ib及與其連續(xù)的外周面Ic的前端部分的方式被覆蓋包覆蓋2的狀態(tài)下,通過沿著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及加強軟管I的內周面Id插入密封部件3,其外周面3a分別抵接于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和加強軟管I的內周面ld,在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與環(huán)狀部2a之間及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與套管2b之間劃分形成相互連續(xù)的通路4。另一方面,優(yōu)選通過在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中與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對置的端面形成朝向切割面Ib局部突出的突起部2d,在環(huán)狀部2a的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之間作為被填充后述的粘結劑5的通路4形成第I通路4a。
優(yōu)選通過在包覆蓋2的套管2b中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對置的內周面形成朝向外周面Ic局部突出的凹凸部2e,在套管2b的內周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作為被填充后述的粘結劑5的通路4形成第2通路4b,并使其連通成粘結劑5遍及第I通路4a與第2通路4b而相互流動。粘結劑5被填充于被形成在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外周面Ic與包覆蓋2之間的通路4中,通過固化使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外周面Ic與包覆蓋2粘附,為了使粘結操作輕松,優(yōu)選使用流動性優(yōu)異且容易固化控制的粘結劑。尤其,加強軟管I的內層Ii及外層Io例如由附加反應型硅橡膠形成時,作為由與其同種材料構成的粘結劑5優(yōu)選使用附加反應型硅酮(液狀硅酮彈性體)。作為該附加反應型硅酮,若使用RTV則在室溫中固化,若代替這個使用LTV則在100 V左右的溫度下提前(幾分鐘左右)固化,故優(yōu)選。此外,需使粘結劑5以如下方式流動,即通過被注入于朝向在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形成于外周面Ic與包覆蓋2之間的通路4,逐出通路4內的空氣而通路4整體被充滿粘結劑5。即,優(yōu)選在通路4設置粘結劑5的注入口 5a和作為伴隨從注入口 5a注入粘結劑5逐出通路4內殘留的空氣的構件的抽氣用流路5b。優(yōu)選粘結劑5的注入口 5a在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或套管2b中的任一方或雙方朝向通路4開設多個。并且,用于生產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A的軟管端面處理方法,包括包覆蓋2的包覆工序、粘結劑4的通路形成工序及基于粘結劑5的粘附工序
坐寸ο如圖I所示,包覆蓋2的包覆工序以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及套管2b分別相對于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與其連續(xù)的外周面Ic的前端部分對置的方式進行覆蓋。并且,該包覆工序中,優(yōu)選在配置成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的周向的一部分與被形成于環(huán)狀部2a的端面的突起部2d碰撞的狀態(tài)下填充粘結劑5。此時,根據需要還能夠通過將加強軟管I和包覆蓋2相對地向周向旋轉操作等,配置成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周向與被形成于環(huán)狀部2a的端面的突起部2d嵌合。另外,該包覆工序中,還能夠在包覆蓋2相對于加強軟管I被覆蓋之前的時刻,在包覆蓋2的端面預先涂布預定量的粘結劑5。粘結劑4的通路形成工序為如下相對于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及加強軟管I的內周面ld,以分別與這些內端面2c及內周面Id抵接的方式裝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3,通過以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密封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與加強軟管I的內周面Id的間隙,在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與環(huán)狀部2a之間作為通路4被區(qū)劃形成第I通路4a,并且在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與套管2b之間作為通路4被區(qū)劃形成第2通路4b。基于粘結劑4的粘附工序為如下通過從被開鑿在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或套管2b中的任一方的注入口 5a朝向通路4的第I通路4a或第2通路4b注入粘結劑4,遍及這些第I通路4a及第2通路4b的整體而被填充粘結劑4,接著通過固化粘結劑4,使環(huán)狀部2a及套管2b分別相對于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外周面Ic粘附。根據這種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A及軟管端面處理方法以及包覆蓋2,如圖I的雙點劃線所示,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和環(huán)狀部2a通過粘結劑5被粘附的同時,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和套管2b通過粘結劑5被粘附,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及套管2b相對于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外周面Ic被一體化。由此,能夠進行不會從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剝離的包覆處理,并能夠完全防止·加強線材Ia的末端部從切割面Ib迸出或脫落,并且能夠防止因毛細管現象引起的流體沿加強線材Ia所通過的孔向加強軟管I內部的浸透。另外,例如在加強軟管I的連接狀態(tài)下加強軟管I被折彎等,即使向軸向的張力作用于切割面Ib的附近外周,也能夠防止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和套管2b被分離而脫落。接著,根據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I該實施例I構成為如下如圖I 圖3所示,在環(huán)狀部2a的端面向周向按預定間隔形成多個凸起部2d來作為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A及包覆蓋2,且配置成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的周向的一部分相對于這些多個突起部2d中的其一部分或全部抵接,由此除突起部2d以外的部位在環(huán)狀部2a的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之間成為通路4的第I通路4a ο并構成為如下在套管2b的內周面,向軸向及周向按預定間隔形成多個凸狀部2el作為凹凸部2e,且配置成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與凸狀部2el的前端抵接,由此除凸狀部2el以外的凹狀部位在套管2b的內周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成為通路4的第2通路4b。在圖I 圖3所示的例子中,在環(huán)狀部2a的端面以半球狀一體形成突起部2d,在套管2b的內周面以半球狀一體形成凹凸部2e的凸狀部2el。并且,作為其他例子雖未圖示,但也能夠將突起部2d及凹凸部2e的凸狀部2el分別設為圓錐狀或角錐狀、圓錐臺狀、角錐臺狀等其他形狀,或將與突起部2d的凸狀部2el設為不同的形狀。并且,在圖I 圖3所示的例子中,包覆蓋2的套管2b中在軸向大致中間位置,朝向通路4的第2通路4b向徑向開鑿粘結劑5的注入口 5a,并且向周向分別按預定間隔配置多個。此時,優(yōu)選在通路4的軸向兩端位置作為伴隨粘結劑5的注入的殘留空氣逐出構件配置抽氣用流路5b。在圖I 圖3所示的例子中,作為抽氣用流路5b在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上從通路4的第I通路4a向軸線方向開鑿抽氣用通孔2f,且使環(huán)狀開口部2g在位于環(huán)狀部2a的相反側的套管2b的前端部內周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開口。另外,作為其他例子雖未圖示,但還能夠在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上朝向通路4的第I通路4a開鑿粘結劑5的注入口 5a,或以堵塞環(huán)狀開口部2g的方式在位于環(huán)狀部2a相反側的套管2b的前端部內周朝向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突出形成環(huán)狀凸部,并在該環(huán)狀凸部開鑿抽氣用的通孔。并且,在圖I 圖3所示的例子中,加強軟管I中在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硅橡膠等構成的內層Ii和外層Io之間,將加強線材Ia針織為筒狀,從而與內層Ii及外層Io—體形成加強層。作為這種加強軟管I的制造方法,根據例如日本專利公開平8-207110號公報所公開的擠出成型裝置,首先擠出成型內層Ii之后,沿其外周面通過針織機(未圖示)織進加強線材la,進一步在加強線材Ia的外側擠出成型外層Io并層疊。另外,作為這種加強軟管I的加強線材la,使用例如包括聚酯纖維或尼龍纖維等 的合成纖維或人造纖維等的再生纖維等而通過加熱熔融的化學纖維(人造纖維),將向加強軟管I的軸向連續(xù)的經編列Ial……和與其交叉而向加強軟管I的周向連續(xù)的緯編列l(wèi)a2……分別按等間隔折彎成大致U字形而相互伸縮自如地織進。就這些經編列Ial……及緯編列l(wèi)a2……的織進方向而言,優(yōu)選以使經編列Icl與軟管主體I的軸向平行,并且相對于此以正交的方式織進緯編列l(wèi)c2……,或以作用于經編列Icl……及緯編列l(wèi)c2……的力相對于軟管主體I的扭轉平衡的方式,從上述軟管H的軸向傾斜成預定角度而纏繞成螺旋狀。根據這種本發(fā)明的實施例I所涉及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A及軟管端面處理方法以及包覆蓋2,例如如圖I所示的例子,配置成相對于包覆蓋2插入加強軟管1,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的周向的一部分與向周向按預定間隔被配置的多個突起部2d中的至少其中一部分碰撞,并且沿這些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及加強軟管I的內周面Id裝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3。由此,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與加強軟管I的內周面Id之間被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密封,第I通路4a的內端被堵塞。尤其,通過刀具切割加強軟管I時,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相對于加強軟管I的軸向傾斜或在切割面Ib產生凹凸等,即使沒有被準確地切割成與加強軟管I的軸向呈大致直角,也通過配置成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的周向的一部分與多個突起部2d中的至少其中一部分碰撞,可在這些切割面Ib與環(huán)狀部2a的突起部2d之間可靠地確保被填充粘結劑5的第I通路4a。之后,在該狀態(tài)下,若粘結劑5從注入口 5a朝向通路4的第2通路4b被注入,則沿第2通路4b向加強軟管I的軸向擴張伸展,且其一部分粘結劑5在第I通路4a中流動,從成為抽氣用流路5b的通孔2f逐出通路4內的空氣,且根據需要通過使粘結劑5溢出,從而由粘結劑5填滿第I通路4a的整體。并且,與此同時,剩余的粘結劑5從在套管2b的前端部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作為抽氣用流路5b開口的環(huán)狀開口部2g逐出第2通路4b內的空氣,且根據需要通過使粘結劑5溢出,從而由粘結劑5填滿第2通路4b的整體。之后,在該狀態(tài)下,若使粘結劑5固化,則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和環(huán)狀部2a通過粘結劑5被粘附的同時,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和套管2b通過粘結劑5被粘附,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及套管2b相對于加強軟管I的切割面Ib及外周面Ic被牢固地粘結,加強軟管I和包覆蓋2被一體化。由此,即使切割加強軟管I時產生切割面Ib的傾斜或在切割面Ib產生凹凸,也能夠與此無關地進行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不會剝離的完整的包覆處理。尤其,如圖I 圖3所示的例子,加強軟管I在由透明或半透明的硅橡膠等構成的內層Ii和外層Io之間將加強線材Ia針織成筒狀而被形成為層狀時,具有能夠完全防止加強線材Ia從切割面Ib脫離,并且能夠防止因毛細管現象引起的流體沿加強線材Ia的浸透,且還能夠防止因浸透的流體的腐壞等引起的軟管的透明性下降的優(yōu)點。實施例2該實施例2中,如圖4 圖6所示,在套管2b的內周面作為凹凸部2e以分別向軸向及周向相互靠近的方式形成多個前端面平坦的凸狀部2e2,且配置成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抵接于凸狀部2e2的平坦的前端面,由此在套管2b的內周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 Ic之間,在除凸狀部2e2以外的凹狀部位形成分別向軸向和周向延伸而相互交叉的第2通路4b,以上結構與圖I 圖3所示的實施例I不同,除此之外的結構與圖I 圖3所示的實施例I相同。 在圖4 圖6示出的例子中,在套管2b的內周面以前端面成為矩形的四角錐臺的方式一體形成凹凸部2e的凸狀部2e2,第2通路4b向軸向及周向被形成為格子狀。并且,作為其他例子雖未圖示,但能夠將凹凸部2e的凸狀部2e2設為前端面呈三角形或五邊形或六邊形或者多邊形的角錐臺等形狀,并使第2通路4b以螺旋狀交叉。并且,圖4 圖6所示的例子中,作為伴隨粘結劑5的注入的殘留空氣逐出構件,即抽氣用流路5b,并未在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開鑿抽氣用通孔2f,而是代替于此,使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與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裝卸自如地接觸,第I通路4a的內壓上升伴隨從注入口 5a注入粘結劑5,由此可彈性變形的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膨脹,從而在與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間開口抽氣用的微小的間隙。S卩,在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與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間形成開閉自如的抽氣用流路5b。并且,作為其他例子雖未圖示,但能夠通過使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盡可能朝向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靠近,在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與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作為抽氣用流路5b。另外,作為抽氣用流路5b,并未在位于環(huán)狀部2a的相反側的套管2b的前端部內周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開口環(huán)狀開口部2g,而是代替于此,在套管2b的前端部內周朝向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突出形成環(huán)狀凸部2h,且使環(huán)狀凸部2h的前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裝卸自如地接觸,第2通路4b的內壓伴隨從注入口 5a注入粘結劑5而上升,由此可彈性變形的環(huán)狀凸部2h的前端面膨脹,從而在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開口抽氣用的微小的間隙。即,在環(huán)狀凸部2h的前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形成有開閉自如的抽氣用流路5b。并且,作為其他例子雖未圖示,但能夠通過使環(huán)狀凸部2h的前端面盡可能朝向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靠近,在環(huán)狀凸部2h的前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形成微小的間隙作為抽氣用流路5b。并且根據需要,能夠通過第2通路4b的內壓伴隨從注入口 5a注入粘結劑5而上升,可彈性變形的套管2b整體膨脹,從而在凹凸部2e的凸狀部2e2的前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形成粘結劑所流動的微小的間隙。此外,在被形成環(huán)狀部2a的套管2b的基端部外周一體形成有法蘭狀的凸緣部2i。根據需要,設為如下結構,即以蓋住法蘭狀的凸緣部2i的方式安裝例如由不銹鋼或金屬等剛性材料構成的罩2j,并且使其與具有法蘭狀凸緣部2k的其他軟管(未圖示)接合,從而能夠以軟管連接器(未圖示)裝卸自如地連結它們雙方。根據這種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所涉及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A及軟管端面處理方法以及包覆蓋2,如圖4所示的例子,通過從在包覆蓋2的套管2b中被開鑿在軸向大致中間位置的注入口 5a注入粘結劑5,向軸向及周向沿格子狀的第2通路4b向加強軟管I的軸向和周向擴張伸展,且其一部分粘結劑5在第I通路4a流動,并通過內壓上升從被形成于環(huán)狀 部2a的內端面2c與密封部件3的外周面3a之間的開閉自如的抽氣用流路5b或微小的間隙逐出第I通路4a內的空氣,且根據需要通過使粘結劑5溢出,由粘結劑5填滿第I通路4a的整體。并且,與此同時,剩余的粘結劑5流動至第2通路4b的末端,通過內壓上升從被形成于環(huán)狀凸部2h的前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的開閉自如的抽氣用流路5b或微小的間隙逐出第2通路4b內的空氣,且根據需要通過使粘結劑5溢出,從而由粘結劑5填滿第2通路4b的整體。通過伴隨粘結劑5的注入的內壓上升,粘結劑還在被形成于凹凸部2e的凸狀部2e2的前端面與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之間的微小的間隙中流動,從而間隙整體被粘結劑5填滿。由此,與圖I 圖3所示的實施例I相比,有如下優(yōu)點,即粘結劑5不僅流入第2通路4b的整體,根據需要還均等地流入凹凸部2e的凸狀部2e2和加強軟管I的外周面Ic的間隙整體,能夠無殘留空氣地充滿粘結劑5。另外,與圖I 圖3所示的實施例I相比,第2通路4b的容積較狹窄,因此有能夠縮短用于使粘結劑5充滿所需的時間并能夠實現制造成本的降低的優(yōu)點。另外,前示實施例中,在環(huán)狀部2a的端面作為突起部2d分別向周向按預定間隔一體形成多個,且在套管2b的內周面作為凹凸部2e向軸向及周向按預定間隔一體形成多個凸狀部2el,或以分別向軸向及周向相互靠近地方式形成多個前端面平坦的凸狀部2e2,但并非限定于此,也可作為突起部2d斷續(xù)地一體形成向周向延伸的突條,或在套管2b的內周面作為凹凸部2e —體形成向軸向及周向延伸的突條或凹槽等。這些情況也能夠獲得與前述的實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并且,圖示例中示出了加強軟管I中通過在內層Ii與外層Io之間將加強線材Ia針織為筒狀而形成為層狀,由此與這些內層Ii及外層Io—體地形成加強層的情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日本專利公開2003-166684號公報所示,將多個加強線材Ia纏繞成螺旋狀而設為格子狀等,加強線材Ia的條數及纏繞形狀是任意的。
權利要求
1.一種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具備 加強軟管,其中沿軸向埋設了加強線材,具有撓性 '及 包覆蓋,其環(huán)狀部及套管以分別與所述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與其連續(xù)的外周面對置的方式被連續(xù)地形成; 所述加強軟管的內周面與所述環(huán)狀部的內端面之間被密封部件密封,在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環(huán)狀部之間和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間形成相互連續(xù)的通路,且該通路中被填充粘結劑,由此通過所述粘結劑使所述環(huán)狀部及所述套管分別相對于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環(huán)狀部中在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對置的端面,形成朝向所述切割面局部突出的突起部,并配置成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的一部分相對于該突起部抵接。
3.一種加強軟管的端面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包覆工序,其使包覆蓋的環(huán)狀部及套管相對于加強線材向軸向被埋設的加強軟管的切割面及與其連續(xù)的外周面以分別對置的方式進行覆蓋; 通路形成工序,其相對于所述環(huán)狀部的內端面及所述加強軟管的內周面,以分別與該內端面及該內周面抵接的方式裝卸自如地插入密封部件,在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環(huán)狀部之間和所述加強軟管的外周面及所述套管之間形成相互連續(xù)的通路;及 粘附工序,其通過將粘結劑填充在所述通路中,使所述環(huán)狀部及所述套管分別相對于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及所述外周面粘附。
4.一種用于權利要求3所述的加強軟管的端面處理方法的包覆蓋,其特征在于,具備 所述環(huán)狀部,其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對置而被形成為圓環(huán)狀;及 所述套管,其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外周面對置而被形成為圓筒狀, 在所述環(huán)狀部中的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切割面的對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結劑的第I通路,在所述套管中的與所述加強軟管的所述外周面的對置面形成被填充所述粘結劑的第2通路,且使所述第I通路及所述第2通路相互連通,以便所述粘結劑在其中流動。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加強軟管的端面結構及其軟管端面處理方法以及包覆蓋。其課題在于,簡單地進行包覆蓋不會從軟管切割面剝離的包覆處理。加強軟管(1)的內周面(1d)與環(huán)狀部(2a)的內端面(2c)之間被密封部件(3)密封,在加強軟管(1)的切割面(1b)及環(huán)狀部(2a)之間和加強軟管(1)的外周面(1c)及套管(2b)之間形成相互連續(xù)的通路(4),且通路(4)中被填充粘結劑(5),從而加強軟管(1)的切割面(1b)和環(huán)狀部(2a)通過粘結劑(5)被粘附的同時,加強軟管(1)的外周面(1c)和套管(2b)通過粘結劑(5)被粘附,且包覆蓋(2)的環(huán)狀部(2a)及套管(2b)相對于加強軟管(1)的切割面(1b)及外周面(1c)被成為一體化。
文檔編號F16L11/08GK102959302SQ20118003132
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7月13日
發(fā)明者三浦良弘, 藤森裕司 申請人:東洋克斯株式會社